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耄耋之年的意思解释(耄耋之年的意思)

耄耋之年的意思解释(耄耋之年的意思)

复旦大学网红教授因念错“耄耋”而沉寂,耄耋之年到底什么意思?

  复旦大学网红教授因念错“耄耋”而沉寂,耄耋之年到底是什么意思?

  现代社会,人心浮躁,信息发达,人人都是一个媒体,键盘侠到处都是,一件小事足以让人一夜成名,一件小事也能让人声名沉寂。复旦大学网红教授读错一个词而已,本身问题不大,莫说哲学系教授读错两个字,就是中文系教授读错两个字,也没什么稀奇的,换句话说,即使是一个专攻语言学的教授有不认识的字也正常,术业有专攻,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人的精力有限。言归正常,那么这个耄耋到底是什么意思?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呢?

  耄耋之年,看形状,我们大概知道它是指老年人。耄耋一词,应用场景比较窄,书面语用的多,口语用的少,因此相信大部分人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怎么读。作为中文系的人,我恰好知道,为啥?因为要考试呀。

  耄耋之年到底是什么意思?

  耄(mao 音读 冒)耋(die 音读 碟),耄:孔安国传:“八十、九十曰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毛传:“八十曰耄。”《现代汉语词典》:“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耋的意思:

  毛传:“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杜预注:“七十曰耋。”《现代汉语词典》:“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耄耋:《汉语大词典》:“犹高龄,高寿。”《现代汉语词典》:“指老年;高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八九十岁或七八十岁的老年。”

  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呢?一般来说,70岁的老人就说是耄耋之年,80岁和90岁也可以说是耄耋之年。耄耋之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甚至60几岁也可以说是耄耋之年。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念错“耄耋”一词,本身问题不大,只不过是在央视节目上念错,场合比较严肃,吃瓜群众不嫌事大,瞎闹腾,做媒体的部分人蹭热点搞得沸沸扬扬,事件在陈果道歉之后逐渐平息,远离网络的喧嚣,她也回归了正常的教学生活,复旦大学的学生们还会如往常一样爱听她的课。耄耋读音不过小事一桩,何足挂齿!

涨知识:花甲、古稀、耄耋、期颐之年各指多大岁数

花甲之年

中国采取的干支纪年法,干支是指十大天支与十二地枝组合而搭配而成,十大干支与十二地支互相按顺序轮流搭配,正好为六十年为一循环,也就是一甲子,在民间也有六十年一轮回之说,也有花甲子之说。故人们到了六十岁时,就是到了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

人活七十古来稀,指的是在古代,很少有人能够活到七十岁,杜甫的曲江诗中: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七十岁时指的是七十岁的证明。

耄耋之年

据礼记.典记上中记载,八十、九十岁为耄,耋指的是七十、八十的意思,而毛传中记载耋老也,八十岁为耋,到了现在人们习惯把耄耋组合起来,指的那些七十到九十岁的老人。

期颐之年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亲人能够长命百岁,朱熹对巜周礼.典礼上》百岁是期颐作了解释:周匝之义,谓百年已周。意息思是人活到一百岁时已在世上转了一圈,故现在人们认为人寿高百岁时,即活的圆满,故期颐之年指百岁老人。

祝各位在百忙之中欢看的友友,都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耄耋”二字怎么读?错认汉字闹笑话,复旦女神因此人设崩塌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吧。这句话,成了被誉为“复旦女神”的授课老师陈果的一个标签。首创之人无从可考,但是陈果让这句话变得人尽皆知。它传达出了一种对待人生、或者对待情感的态度——潇洒豁达。但是这种潇洒豁达,它其实经不起现实的推敲。

这也是为什么陈果在过去一段时间,一度走红的原因。

陈果是谁?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思修课程老师。都说大学是象牙塔,大学老师不大容易走红。因为大学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道天然的屏障。我之前的大学老师,也许在学术界颇有名气,但是在社会上却鲜有人知。

大学老师的走红,必须借助某种公共媒介。和易中天、于丹等借助《百家讲坛》电视节目走红的大学老师不同,陈果的走红靠的是互联网。互联网时代,因为某件事或者某种行为而受到网民关注,引起广泛的讨论,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网红”。

陈果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她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对人生和情感的一些“与众不同”的解读,受到了学生的追捧。有学生将她讲课的内容录成视频传到网上,陈果把枯燥无味的思修课程讲得生动活泼,而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出一些“离经叛道”的观点,引得学生和网民一片喝彩。

陈果走红了,成了网红教师,还顺势出了两本书《好的孤独》、《好的爱情》,也许有人读过。观其内容,其实不过是一些泛泛而谈的 “情感鸡汤”而已。因为大学生涉世未深,对人生和爱情都处在一种懵懂的状态,而陈果老师的新颖独特的观点,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于是学生们对陈果的推崇和喜欢,进而助推她走出大学校园,成为人所尽知的“网红老师”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时间长了,陈果泛泛而谈的“心灵鸡汤式”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就显现出了其局限性。当学生们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他们会发现心灵鸡汤解决不了现实问题。正如那句“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不过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与退避,谈不上“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真正的潇洒豁达。

在一次公开授课中,双手插兜,意气飞扬的陈果老师将“耄耋”二字错误念成“毛至”的发音,视频被传到网络,引起巨大争议。

耄耋,读音为mào dié。通常用来指代年纪很大的人,年老之人到了八十到九十岁,称之为“耄耋之年”。“耄”与“耋”,“耄”指代年老昏乱的意思;“耋”指代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本来是分开来使用的。首先将之组合起来的,是曹操。

曹操在《对酒歌》中有诗句: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到了八九十岁,就走到了寿命的尽头,人死之后,反而能惠及草木昆虫。

作为大学教师的陈果,偶然读错了这两个并不常用的汉字,本不足怪。然而视频被传到了网络上,就引起了轩然大波。陈果身上的无数标签:“美女教师”、“复旦女神”、“心灵导师”、“精神传道者”、“最受欢迎的女学者”、“首位登上央视《开讲啦》的高校青年教师”等等,一时之间反而成了一种“累赘”。

一个博士生,大学教师,何以连“耄耋”二字都不认识?无论是人红是非多,还是墙倒众人推,陈果因此被学界和网民狠狠地“嘲笑”了一把。错认汉字汉字闹笑话,网红美女教师陈果也算是遭遇了一次“人设崩塌”。陈果被批不学无术,误人子弟,深知被认为是学界之耻,倒是作为看客的部分网民有些反应过度。

实际上,错认汉字闹笑话的名人可不少。鼎鼎大名的新文化运动领导者,学贯中西的胡适博士,就曾经将山东漯河的“漯”(tà)错念成了“luò”(河南漯河念luò),胡适是研究《水经注》的专家,此事就遭到了柳诒征的嘲笑,还把它写进了日记里。

远者有胡适,近者则有说红楼的蒋勋,在解说《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中把“栉风沐雨”的“栉”字,本发“zhì”音,错念半边音成了“jié”了;“郴江幸自绕郴山”的“郴”字,发音为chēn,弄混搞成“彬”的bīn音。也许是一时口误,也许是一时看走了眼,总之人无完人,一点错误都不犯,似乎不太有可能。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陈果老师也曾就此事进行道歉。相信闹了这次笑话,陈果老师一定会去认真翻看字典,把“耄耋”二字的本意和读音弄清楚。

依靠网络话题推波助澜,暂时占据舆论的焦点,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网红,可是如果没有真才实学,网红之路注定走不长远。陈果老师发挥的舞台应该是大学课堂上,而不是虚幻的网络世界。相信她回归课堂之后,仍旧能够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喜爱。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过错认汉字闹笑话的经历吗?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每日社科】耳顺、耄耋、期颐…这些关于年龄的表达你会用吗?

词汇积累:

以讹传讹原句:从文化传承角度看,不规范用字容易以讹传讹,不利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对这一不良现象,要加强引导、合理规范。

讹:谬误,错误。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开去,越传越错。用于贬义。

词汇积累:

耄耋(mào dié)之年原句:从三十而立到耄耋之年,几十年如一日,张德二埋头在浩瀚的历史资料堆里,收集、整理、考订,其工作之琐碎、繁杂,工作量之庞大,让人望而却步。

指老年;高龄(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耋:七八十岁的年纪)。

古代关于年龄的表达方式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言“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活到这个岁数,应该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变化,遇事能明辨不疑。知天命:五十岁。《论语·为政》言“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耳顺、花甲: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悬车:古人一般到七十岁辞官居家,废车不用,因此代指七十岁。

期颐:一百岁。

词汇积累:

独树一帜原句:旭日东升,陕西省西安市城南荐福寺内,雁塔晨钟声声响起——天圆地方设计的博物馆、古朴典雅的荐福寺、造型秀丽的小雁塔共同组成了西安博物院。馆、园、塔三位一体的设计,在全国博物馆界独树一帜

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词汇积累:

环肥燕瘦原句:从“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到“十年珍藏回顾展”,从“巧工大美最长安”到“喜乐长安中国年”“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多项优秀原创展览运用景观、模型、影像等手段,展示西安宝藏,并先后在北京、天津、苏州、上海、新疆等地巡展。

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体胖;燕: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体瘦。比喻美女因体态、风格不同而各有风韵。也比喻艺术作品的风格各异,但各有所长。

词汇积累:

固若金汤原句:只要广大军民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把力量融起来、工作统起来,坚持齐抓共管,推进依法治边,强化联防联控,就一定能确保祖国边疆固若金汤、坚不可摧,锻造起卫国戍边的钢铁长城。

坚固得像金属铸成的城墙和防守严密的护城河。形容城防非常严密。

词汇积累:

民惟邦本原句:增加居民收入是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自古以来我国就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民本经济观。

邦: 国家。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也作“民为邦本”。

来源:学习大国微信

涨知识:花甲、古稀、耄耋、期颐之年各指多大岁数

花甲之年

中国采取的干支纪年法,干支是指十大天支与十二地枝组合而搭配而成,十大干支与十二地支互相按顺序轮流搭配,正好为六十年为一循环,也就是一甲子,在民间也有六十年一轮回之说,也有花甲子之说。故人们到了六十岁时,就是到了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

人活七十古来稀,指的是在古代,很少有人能够活到七十岁,杜甫的曲江诗中: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七十岁时指的是七十岁的证明。

耄耋之年

据礼记.典记上中记载,八十、九十岁为耄,耋指的是七十、八十的意思,而毛传中记载耋老也,八十岁为耋,到了现在人们习惯把耄耋组合起来,指的那些七十到九十岁的老人。

期颐之年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亲人能够长命百岁,朱熹对巜周礼.典礼上》百岁是期颐作了解释:周匝之义,谓百年已周。意息思是人活到一百岁时已在世上转了一圈,故现在人们认为人寿高百岁时,即活的圆满,故期颐之年指百岁老人。

祝各位在百忙之中欢看的友友,都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年龄雅称这样描摹人生百年

作者:贡荣党

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是哪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我们的祖先对此有着自己的智慧,他们对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赋予一个美好的称谓。这些称谓名目繁多,各有千秋,妙趣横生,不妨让我们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描绘人生百年的。

垂髫总角初长成

人生日之时在古时称为“初度”。《离骚》曾语“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也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为“赤子”。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有“汤饼筵”,以招待亲友,婴儿出生三日为“汤饼之期”。

总体而言,一岁以下幼童,古时称“襁褓”。《列子·天瑞》写道:“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二至三岁称为“孩提”。唐代元稹在《莺莺传》中写道:“余始自孩提,性不苟合。”今天,人们仍用“孩提时代”形容自己的童年。

我们从儿童时期开始换牙,长出新牙,因此在7岁至8岁间,古人称之为“龆龀”,该词还借指孩童。女孩7岁又称“髫年”,男孩8岁则称作“龆年”。初入学的10岁学童,则称“幼学”,《礼记》中称“人生十年曰幼学”。

而且古人常以头发来命名年纪。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童年期也统称“垂髫”。9岁之后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宋代苏轼《被酒独行》诗云:“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总角之交”说的也是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古代女子到了12岁,要开始戴金钗,称为“金钗之年”。南朝梁武帝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诗曰:“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大意是说,这些女子头上的钗饰非常多,脚下踩的是五色纹彩织成的鞋子。

豆蔻碧玉年华好

从古至今,青春时期都是美好的年华。古人常用美丽的词汇来形容任何浓妆艳抹都不能比拟的时光。

女子到了十三四岁,就进入了“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这时所开的花朵新萌发,充满灵气。杜牧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礼记·内则》记载:“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所以,13至15岁也称为“舞勺之年”。勺,一种乐舞,古未成年的童者习之。

而男孩15岁至20岁为“舞象之年”。到了15岁,古时的少男少女要将头上的两个“总角”解散,男孩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则到了可婚嫁的年龄,要用笄子盘起头发,开始学习各种生活技艺。

《论语·为政》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古时15岁也称“志学之年”。在今天,15岁处于初中青春期的年龄,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迅速觉醒时期,内心尚未成熟却又急于长大。

魏晋孙绰《碧玉歌》云:“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当女子16岁时,称为“碧玉年华”,也称“破瓜年华”。另外,“桃李年华”是20岁女子的代称,“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明代徐渭诗云:“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花信”是指花期,女子到了24岁,古人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美丽的称谓——花信年华,泛指女性正处年轻貌美之时。宋代范成大在《元夕后连阴》中也有“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的叙述。

而男性到了20岁就来到“弱冠”之年。古时男子二十结发加冠,体且未壮,谓之“弱冠”。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在家族的见证下,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由指定贵宾加冠,以示成年。由于这个年龄的男子体格尚未强壮,所以又称“弱冠”。仪式之后,人生就开始全新的出发。

“知非之年”已豁达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孔子在《论语》中就将30岁定义为“而立”之年,从此30岁也成为中国人在社会安身立命的度量衡。告别青年期,来到中年期,更多的是成熟与历练。

《礼记·内则》云: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始室”也指30岁。但是古代男性成家立业比较早,他们往往十五六岁可婚娶,20多岁生儿育女,40多岁就儿孙满堂。而今天与古时却不相同,不少年轻人往往读完大学、步入社会没几年,就将满30岁,尚未成家立业,仍在为理想而打拼,离真正的成熟还有一段距离。

进入40岁,就来到不惑之年。《论语》中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不惑,就是不迷惑、不糊涂,到了这个年龄,人生中经历了许多事,也想通了许多事,不会像青年时期那样困惑了。按《礼记》的说法“四十曰强仕”,40岁被冠以“强仕之年”之名。到了这个岁数,不像年轻时那么浮躁,更能控制情绪的变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礼记》云:“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人之五六十岁,谓之“耆艾”,50岁便是到了“及艾”的年龄,发白如艾。《论语》中称之为“知天命”,即“五十而知天命”。

说起“知天命”,有人会误认为是听天由命的意思,其实这个年龄对荣辱得失已淡然,知晓理想实现之艰难,做事情不再苛求结果。《周易》以五十根蓍草演算占卜的方法,视50岁为“大衍之年”,《淮南子》认为“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说明此年龄为“知非之年”。年过半百,也是从中年步入老年的过渡期,人生到了更为成熟豁达的年龄。

天增岁月人增寿

人的一生,人们总是留恋青春岁月的美好年华,而将变老看作垂暮与孤独。古人告诉我们,天增岁月人增寿,总有智慧在心头,当下就是最好的年华。

“六十曰耆,七十曰老”,人之六七十岁有“耆老”之说。60岁又称“耳顺”: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古代用干支纪年,以天干与地支依次错综搭配,60年周而复始,故也以“花甲”指60岁。唐代赵牧《对酒》诗云:“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古时年过六十便可在乡邑里拄拐杖,也称60岁为“杖乡”。

“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将70岁谓之“古稀”。对于70岁,还有两种说法,一谓“致事之年”。致事,上报施政情况,也指辞官。《礼记·曲礼上》云:“大夫七十而致事。”二谓“悬车之年”。悬车,古人一般至70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中记载:“诏曰:‘闾以悬车之年,方求衣锦,知进忘退,有尘谦德;可降号平北将军。’”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喜寿”特代指77岁。

八十岁至九十岁为“耄耋”。曹操在《对酒歌》中写道:“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在古代,年过八十就被允许撑着拐杖入朝。《礼记·王制》记载:“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男子80岁又可称作“杖朝之年”。

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成八十八,故88岁又称“米寿”。《尔雅·释诂》曰:“鲐背,寿也。”90岁又有“鲐背”之称,泛指长寿老人。99岁也称作“白寿”,“白”为“百”缺一,人之九十九。

100岁为“期颐”。指的是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而清代称百岁老人为“寿民”。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一百零八,故“茶寿”是108岁的一种说法。

无论古人对于年龄如何表达,生命是无止境的,不能以年龄衡量。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贡荣党)

来源: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