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 木 逢 春
古银杏发新芽
树皮@绿芽
《说文解字》第112课:在这春天里,你真的认识“春”字吗?
老样子,标题里问题的答案放在前面:(1)、关于“春”字的分析,请看第二个字;(2)《诗经.召南.野有死麕》里“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的“春”,指的是男女情欲。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12课,同样是讲三个字,两个是“艸”部汉字,一个是“蓐”部的部首汉字,具体如图:
(今天要讲的三个汉字)
1、蓄。读xù。《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积也。”徐锴的《说文系传》有:“蓄谷米刍茭蔬菜以为备也。”蓄的本义就是积聚、储藏。比如《诗经.邶风.谷风》有:“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其中的旨是指美味,所以这句诗的完整意思是:我贮藏的有美味食品,可以拿来过冬。有很多《诗经》注本把蓄理解为“腌的干菜”,不准确,“蓄菜”可指腌的咸菜,而“旨蓄”的蓄显然是指储藏意。
本义之外,蓄还有许多意思:(1)蓄养。比如《国语.晋语四》有:“吾不适齐楚,避其远也,蓄力一纪,可以远矣。”这里的“纪”指一段时间,说法很多,总之是蓄养一段时间。韦昭《国语注》给解释说:“蓄,养也。”再比如杜甫著名的《北征》诗:“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平常我们说的养精蓄锐就是这个意思。
(2)藏,包含。比如《红楼梦》第十七回:“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这是宝玉对怡红院的最早描述,也是后来“怡红快绿”的来由。
(大观园景区怡红院)
(3)留着。比如我们平常说蓄胡子,蓄头发,都是用这个意思;(4)等待。张衡《思玄赋》里有:“盍远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要重振远游之志,谁说时光能够等待呢?李贤注说:“蓄犹待”。(5)冬菜。《集韵.屋韵》里有:“蓄,冬菜”(这个意思很可能是由蓄菜而来)。
蓄的小篆写法如图:
(蓄的小篆写法)
2、春。这个字是现代汉语高频常用字。要注意,《说文》归“艸”部,但在现代词典查检时,归“日”部。春字有两个读音。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音chūn。给的解释是“推也。……春时生也,屯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给的解释是:“日、艸、屯者,得时艸生也。屯字象艸木之初生。会意兼形声。”邵瑛的《群经正字》说:“隶变作春,今经典因之”。关于这个字的字形,因为说法很多,所以有必要多说几句:
段玉裁认为这个字是会意字加形声字,这指的是古文字的春,就是中间那个“屯”除了标注声音外,还象形艸木初生的样子,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字的字形演化过程:
(春字字形演变)
甲骨文字形里,春字是由三个木或者两个木加上一个日表示“春阳抚照,万木滋荣”而用中间的屯来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同时也表示芽苗破土而出的样子,这就是会意加形声。金文里是两个芽苗(木或者草)下加一个日字,中间仍是表声加表芽苗生长的的“屯”,下面一个日表示太阳照耀,仍然是太阳照射下的芽苗破土而出的意思。另外,甲骨文里还经常用屯表示春,卜辞里的“今屯”,即今春。
到了小篆,字形变化不大,仍可清楚看出会意加形声;而到了秦隶(也就是古隶),上面的两个芽苗又变成三个芽苗,就是“卉”字,中间加一个人字(让万物繁衍的神人),下面是一个太阳,声符消失了,会意还基本明显,即:在太阳的照耀之下,神人催生了万草生长,就是春;到了汉隶,又一大变,上面变成了(春字头),下面还是一个日,到了这时,义符和声符完全消失,仅从字形已经完全看不出这个字的意思了,这也是后来楷书里的春字的字形。
《说文解字》所说的“推也”指的是(某种神秘力量的)推动,使太阳抚照下的草木破土而生。这里的神秘力量,就是隶变时的那个“神人”。桂馥的《说文义证》说“推也者,《五经通义》:冬至,阳动于下,推阴而上之,故大寒于上……阴阴相推,使物精华。”这是从阴阳学说解释“推”其实质还是对神秘力量的具体化。所以春的本义就是在某种神秘力量推动之下,太阳抚照,万木滋荣的时节(即春天),不能简单理解为“推动”,春天也就是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就是农历的正月到三月。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里的春,即指这个时节。
(春雨)
本义而外。春还有很多意义:(1)泛指一年,一年四季里的春夏秋冬,都有这个用法。比如曹植的《杂诗六首》有“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我自己打算三年就归来,可到现在已经九年了。(2)春色,喜色。比如陆凱的《赠范晔》里“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的春,并不是指春天,而是指梅花代表的春色。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3)生机,生长。比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里的春,也并不指春天,而是指万木焕发生机,旺盛地生长的样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东方。《尚书大传》里有一段论述:“东方者,何也?动方也,物之动也。何以谓之春?春,出也,有望谓东方春也。”(5)指男女情欲。比如《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有:“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有位姑娘春心萌动,一个小伙子上前撩话;也指动物的情欲,比如,猫叫春。
(《诗经》诗意:有女怀春)
此外,春还是姓氏,《通志》有载。
(二)春字的第二个读音读chǔn。通“蠢”,指振作。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春,假借为蠢。”这个用法已极少使用,了解即可。
春的小篆写法如图:
(春的小篆写法)
3、蓐。读rù。现代汉语查这个字,在艹部,《说文解字》中,这个字是部首汉字,是《说文》540部之一。因为属字只有“薅”一个字,后续辞书就取消掉了蓐部。《说文解字》对蓐的解释是“陳艸復生也。……一曰蔟也。凡蓐之屬皆从蓐。”徐锴的《说文系传》补充说:“陈根更生繁缛也。……言草繁多也。”因为是部首汉字,我们说一下它的字形:
(辰与蓐的甲骨、金文字形)
我们看,甲骨文与金文的辰字都是宽刃农具(如锄头)的象形,而“蓐”字,就是一只手拿着锄头锄草,但草锄尽后又重生了(上面的两个木);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中间的辰指的是某种虫子(或者是冬虫夏草),而蓐字是人用手捉虫,使草得以重生。相对来说,第一种说法似乎更合理,总之,蓐字的本义是陈草复生。
《说文》又说“一曰蔟也”什么是蔟前面已经讲过,就是蚕蔟,蚕在上面结茧的器具。那么,蓐的另一本义是蚕蔟。
(蚕蔟)
本义之外,蓐字还有如下几个意思:(1)草席;草垫。《尔雅.释器》:“蓐谓之兹。”郭璞作注说:“兹者,蓐席也。”王筠的《说文句读》里有:“案此皆人之蓐也,蔟则蚕之蓐也。俗作褥字,盖以蓐之分别文。”很清楚,这个意义是引申出来的,蔟就是蚕的褥子,因此蓐也指人的草席,草垫子。在这个意义下,蓐与“褥”有相通处。如图:
(草垫)
(2)厚,繁密。《方言》卷十二有:“蓐,厚也。”《广雅.释诂三》也称:“蓐,厚也。”
此外,蓐还是古国名和姓氏。蓐国在汾水流域,春秋时为晋国所灭。蓐姓在《通志》有载。
蓐的小篆写法如图:
(蓐的小篆写法)
读书当然要行识字,汉字,特别是汉字字源,蕴含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底层基因。《说文解字》是理解汉字字源的首要经典,所以我们相信,这套课程自有其价值所在。
(【说文解字】之112,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说文解字》第112课:在这春天里,你真的认识“春”字吗?
老样子,标题里问题的答案放在前面:(1)、关于“春”字的分析,请看第二个字;(2)《诗经.召南.野有死麕》里“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的“春”,指的是男女情欲。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12课,同样是讲三个字,两个是“艸”部汉字,一个是“蓐”部的部首汉字,具体如图:
(今天要讲的三个汉字)
1、蓄。读xù。《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积也。”徐锴的《说文系传》有:“蓄谷米刍茭蔬菜以为备也。”蓄的本义就是积聚、储藏。比如《诗经.邶风.谷风》有:“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其中的旨是指美味,所以这句诗的完整意思是:我贮藏的有美味食品,可以拿来过冬。有很多《诗经》注本把蓄理解为“腌的干菜”,不准确,“蓄菜”可指腌的咸菜,而“旨蓄”的蓄显然是指储藏意。
本义之外,蓄还有许多意思:(1)蓄养。比如《国语.晋语四》有:“吾不适齐楚,避其远也,蓄力一纪,可以远矣。”这里的“纪”指一段时间,说法很多,总之是蓄养一段时间。韦昭《国语注》给解释说:“蓄,养也。”再比如杜甫著名的《北征》诗:“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平常我们说的养精蓄锐就是这个意思。
(2)藏,包含。比如《红楼梦》第十七回:“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这是宝玉对怡红院的最早描述,也是后来“怡红快绿”的来由。
(大观园景区怡红院)
(3)留着。比如我们平常说蓄胡子,蓄头发,都是用这个意思;(4)等待。张衡《思玄赋》里有:“盍远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要重振远游之志,谁说时光能够等待呢?李贤注说:“蓄犹待”。(5)冬菜。《集韵.屋韵》里有:“蓄,冬菜”(这个意思很可能是由蓄菜而来)。
蓄的小篆写法如图:
(蓄的小篆写法)
2、春。这个字是现代汉语高频常用字。要注意,《说文》归“艸”部,但在现代词典查检时,归“日”部。春字有两个读音。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音chūn。给的解释是“推也。……春时生也,屯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给的解释是:“日、艸、屯者,得时艸生也。屯字象艸木之初生。会意兼形声。”邵瑛的《群经正字》说:“隶变作春,今经典因之”。关于这个字的字形,因为说法很多,所以有必要多说几句:
段玉裁认为这个字是会意字加形声字,这指的是古文字的春,就是中间那个“屯”除了标注声音外,还象形艸木初生的样子,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字的字形演化过程:
(春字字形演变)
甲骨文字形里,春字是由三个木或者两个木加上一个日表示“春阳抚照,万木滋荣”而用中间的屯来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同时也表示芽苗破土而出的样子,这就是会意加形声。金文里是两个芽苗(木或者草)下加一个日字,中间仍是表声加表芽苗生长的的“屯”,下面一个日表示太阳照耀,仍然是太阳照射下的芽苗破土而出的意思。另外,甲骨文里还经常用屯表示春,卜辞里的“今屯”,即今春。
到了小篆,字形变化不大,仍可清楚看出会意加形声;而到了秦隶(也就是古隶),上面的两个芽苗又变成三个芽苗,就是“卉”字,中间加一个人字(让万物繁衍的神人),下面是一个太阳,声符消失了,会意还基本明显,即:在太阳的照耀之下,神人催生了万草生长,就是春;到了汉隶,又一大变,上面变成了(春字头),下面还是一个日,到了这时,义符和声符完全消失,仅从字形已经完全看不出这个字的意思了,这也是后来楷书里的春字的字形。
《说文解字》所说的“推也”指的是(某种神秘力量的)推动,使太阳抚照下的草木破土而生。这里的神秘力量,就是隶变时的那个“神人”。桂馥的《说文义证》说“推也者,《五经通义》:冬至,阳动于下,推阴而上之,故大寒于上……阴阴相推,使物精华。”这是从阴阳学说解释“推”其实质还是对神秘力量的具体化。所以春的本义就是在某种神秘力量推动之下,太阳抚照,万木滋荣的时节(即春天),不能简单理解为“推动”,春天也就是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就是农历的正月到三月。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里的春,即指这个时节。
(春雨)
本义而外。春还有很多意义:(1)泛指一年,一年四季里的春夏秋冬,都有这个用法。比如曹植的《杂诗六首》有“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我自己打算三年就归来,可到现在已经九年了。(2)春色,喜色。比如陆凱的《赠范晔》里“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的春,并不是指春天,而是指梅花代表的春色。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3)生机,生长。比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里的春,也并不指春天,而是指万木焕发生机,旺盛地生长的样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东方。《尚书大传》里有一段论述:“东方者,何也?动方也,物之动也。何以谓之春?春,出也,有望谓东方春也。”(5)指男女情欲。比如《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有:“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有位姑娘春心萌动,一个小伙子上前撩话;也指动物的情欲,比如,猫叫春。
(《诗经》诗意:有女怀春)
此外,春还是姓氏,《通志》有载。
(二)春字的第二个读音读chǔn。通“蠢”,指振作。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春,假借为蠢。”这个用法已极少使用,了解即可。
春的小篆写法如图:
(春的小篆写法)
3、蓐。读rù。现代汉语查这个字,在艹部,《说文解字》中,这个字是部首汉字,是《说文》540部之一。因为属字只有“薅”一个字,后续辞书就取消掉了蓐部。《说文解字》对蓐的解释是“陳艸復生也。……一曰蔟也。凡蓐之屬皆从蓐。”徐锴的《说文系传》补充说:“陈根更生繁缛也。……言草繁多也。”因为是部首汉字,我们说一下它的字形:
(辰与蓐的甲骨、金文字形)
我们看,甲骨文与金文的辰字都是宽刃农具(如锄头)的象形,而“蓐”字,就是一只手拿着锄头锄草,但草锄尽后又重生了(上面的两个木);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中间的辰指的是某种虫子(或者是冬虫夏草),而蓐字是人用手捉虫,使草得以重生。相对来说,第一种说法似乎更合理,总之,蓐字的本义是陈草复生。
《说文》又说“一曰蔟也”什么是蔟前面已经讲过,就是蚕蔟,蚕在上面结茧的器具。那么,蓐的另一本义是蚕蔟。
(蚕蔟)
本义之外,蓐字还有如下几个意思:(1)草席;草垫。《尔雅.释器》:“蓐谓之兹。”郭璞作注说:“兹者,蓐席也。”王筠的《说文句读》里有:“案此皆人之蓐也,蔟则蚕之蓐也。俗作褥字,盖以蓐之分别文。”很清楚,这个意义是引申出来的,蔟就是蚕的褥子,因此蓐也指人的草席,草垫子。在这个意义下,蓐与“褥”有相通处。如图:
(草垫)
(2)厚,繁密。《方言》卷十二有:“蓐,厚也。”《广雅.释诂三》也称:“蓐,厚也。”
此外,蓐还是古国名和姓氏。蓐国在汾水流域,春秋时为晋国所灭。蓐姓在《通志》有载。
蓐的小篆写法如图:
(蓐的小篆写法)
读书当然要行识字,汉字,特别是汉字字源,蕴含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底层基因。《说文解字》是理解汉字字源的首要经典,所以我们相信,这套课程自有其价值所在。
(【说文解字】之112,部分图片引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