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源的繁体字多少笔画(源的繁体字)

源的繁体字多少笔画(源的繁体字)

国家级博物馆不懂繁体,题错字,你看错了吗?

众所周知,陕西作为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遍地是文物。近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积累了几十万件文物资料,这么多考古成果得有个地儿给人民群众展示,于是经过国务院批准,在陕西省西安市建了一座国家级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因为它是国家级博物馆,所以名字中没带“省”字。

据了解,陕西考古博物馆2019年9月开工建设,历时多年终于完工,最近要隆重开馆了。这不博物馆的题字名已经制作完成展示出来了。

▲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题写的馆名

博物馆的题字作者为考古学家、半坡文化的发现者、陕西考古研究所所长石兴邦。书法题字为楷书,其既有颜体的宽博,也有着篆籀体的厚重,金色大字刻于巨大的石碑上,表现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力,可谓是相得益彰。

不过眼尖的书友发现,陕西考古博物馆门口几个大字中陕西的“陕”字写错了。

在繁体字里,陕西的“陝”里面是两个“入”字,而现在的招牌里“陝”被写成了“陜”,里面是两个“人”字,读作“xia”,字义同狭窄的“狭”。

精微堂主经过查阅发现,“陕”字的确写错了,可是并不是错在这里,而是错在简化和俗字混用,写出来的字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一个字。

“㚒”(shan)字中间两边是“入”,意为“把东西夹藏在怀中”;两边是“人”,则是另一个字“夾”,义“公然持人”。

“阜+㚒”为“陝”,简化为“陕”;“阜+夾”为“陜”(xia)。

“陝”(入)为地名,古虢国王季之子的封地。周朝为周公、召公分陝(陕)之地,陝(陕)西归召公。

“陜”(人)为“山隘”,俗可作“陕”。

按整体题字看,想把“陕”字写成繁体字,写成“陝”(入)和“陜”(人),都可以。结果,写成了简化“陕”(有下面的一横)和“陜”(有中间两边的人)的混合体。、

除了读音和字形不同之外,这两个字在意思上也相去甚远。

这一点可以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解释。

陕西作为文化大省文化类场所的名称多以书法题字出现,且书法题字中的“陕西”两字多写为繁体,无独有偶,因写错繁体“陕”字,“陝”(入)和“陜”纠缠不清而翻车的不止一家。

细心的网友发现,位于汉中市的陕西理工大学,早在2013年就犯了同样的错误,并且直到2016年升为大学改名后才修改过来。

▲陕西理工学院以前的校门 图源网络

▲2016年升大后已将错误改正。图源网学校官网

因为类似的错误,陕师大官方曾经专门做过解释:“我校校名采用的是鲁迅体,“陕”字写法摘自鲁迅1924年来西安讲学时的日记,为鲁体原字。另外我校于赓哲教授考证,古人写字有异体字,宋代集韵中的陕字与校名中的一致”。

▲修改之前的校名

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陕西师大的解释在网上引起争议后不久,陕师大还是将校名繁体中的“陜(xiá)”更正成了“陝(shǎn)”。

▲修改后的“陝”还算是鲁迅原字吗?

同样的错误还有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犯过,修改之前和修改之后的校名明显是不一样了:

有错能改善莫大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这三所学校的行为值得点赞。

“陜(xiá)”和“陝(shǎn)”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就因为长得像是双胞胎,所以让人傻傻分不清。

不过中国汉字作为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有着完整的学科传承,字应该怎么写,怎么读,有着非常严谨的一面,绝对不能乱来。投过书法展的书友可能很清楚,无论是国家级展览还是省级展览都有一个独立的考察环节——文字审读。

简单说,就是你的书法作品除了有扎实的技法和独特的想法外,还不能有一个错字。包括繁体、异体字都要有出处和规范的用法。假如繁体书写不规范,异体字书写没有出处,即使作品再精彩也会被评委pass掉。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文末附上书法创作常用繁体对照表,收藏转发,平时多看看吧。

(一)表:外表、儀表、表示、表親;

(二)錶:手錶、鐘錶。

(一)卜(bǔ):占卜、卜辭、前程未卜;

(二)蔔(bo):蘿蔔。

(一)丑:子丑寅卯、丑角、姓;

(二)醜:醜陋、醜惡、醜聞、醜態。

(一)虫(huī):長虫;

(二)蟲(chónɡ):昆蟲、毛蟲

“虫(huī)”为“虺”的本字,指毒蛇。《山海经·南山经》:“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腹虫。”“腹虫”即“蝮蛇”,不能写做“腹蟲”。

(一)丑:子丑寅卯、丑角、姓;

(二)醜:醜陋、醜惡、醜聞、醜態。

(一)淀:白洋淀、茶淀、荷花淀;

(二)澱:澱粉、沉澱、積澱。

“淀”指浅的湖泊,多用于地名;“澱”多指沉淀。

(一)斗:車載斗量、煙斗、北斗星、斗室;

(二)鬥:鬥智鬥勇、爭鬥、鬥雞、鬥牛。

“斗”指盛酒器,如《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耈”,也作为容量单位和星宿名。而“鬥”则多指打斗和比赛,也可写做“閗”“鬬”。

(一)丰:指草生长得茂盛,也可形容美好的容貌和姿态,如《诗经·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用于丰采、丰姿、丰韵等;

(二)豐:“豐”有“富足”和“大”的意思,可以形容各种事物,如“豐富”“豐滿”“豐城”“豐收”。

(一)谷:山谷、進退維谷、姓;

(二)穀:五穀豐登、稻穀。

“谷”指山谷;“穀”本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后引申出俸禄、养活、善、好的意思。如《诗经·陈风·大车》“穀則異室,死則同穴”,《左传·成公四年》:“豈不穀是為?”。

(一)后:皇后、皇天后土、后稷、后羿、后黨;

(二)後:後面、落後、後代、後人

在古代“后”和“後”是两个字,“君王”“君王的妻子”两个意义都不写做“後”。而“先後”“前後”的“後”,也很少写做“后”。

(一)胡:胡琴、胡椒、胡鬧,姓;

(二)鬍:鬍鬚

(一)划:划船、划槳;

(二)劃:刻劃、劃分、計劃、謀劃。

在古代“划”和“劃”是两个字,“划”指拨水前进;“劃”包含割开和筹划两个义项。表示割开、分开义时,不可写做“划”。

(一)几:茶几、几案、窗明几淨;

(二)幾:幾乎、幾個、所剩無幾。

(一)卷:卷次、卷宗、讀書破萬卷、試卷;

(二)捲:風捲殘雲、捲尺、捲煙、捲土重來。

(一)据:拮据;

(二)據:占據、據點、根據、證據。

(一)克:克勤克儉、克服、克己復禮、千克;

(二)剋:攻剋、剋期、剋敵、剋復、剋食。

(一)困:困苦、圍困、困難、困乏;

(二)睏:睏倦、睏覺。

(一)里:鄰里、鄉里、公里、里弄;

(二)裏:表裏、裏面、城裏、這裏。

“裏”是形声字,形符是“衣”,声符是“里”,表示衣服的里层,引申为里面、内部等义,如《左传·僖公二年》“表裏山河”;“里”在古代是一种居民组织,引申为街坊、家乡、长度单位等,如江淹《别赋》:“離邦去里。”

(一)帘:酒帘;

(二)簾:窗簾、門簾、垂簾聽政。

“帘”仅指酒家、茶馆的幌子,如李中《江边吟》“閃閃酒帘招醉客”;“簾”则泛指以竹、布等制成的遮蔽门窗的用具,如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簾青”一句中,“簾”不能写做“帘”。

(一)蔑:蔑視;

(二)衊:污衊、誣衊。

“蔑”指细小、轻微之意;“衊”指污血之意。

(一)面:面孔、當面、表面、反面;

(二)麵:麵粉、麵條、麵包。

(一)辟(bì):復辟、辟除;

(二)闢(pì):開闢、精闢、闢謠、闢邪。

(一)朴:朴(pō)刀、姓(音piáo);

(二)樸:樸素、樸學、樸實、淳樸。

“樸”指未经加工成器的木材。

(一)仆:前仆後繼、仆地;

(二)僕:僕人、僕從、公僕。

“僕”指仆人、奴仆,引申为对自己的谦称,司马迁《报任安书》“僕非敢如是也”一句中,“僕”不能写做“仆”。

(一)簽:簽字、簽訂、簽發、簽注;

(二)籤:書籤、牙籤、抽籤、浮籤。

“簽”与“籤”比较容易区分:“簽”用作动词;“籤”用作名词。

(一)曲:彎曲、曲折、戲曲、曲調;

(二)麯:麯酒、麯蘖。

(一)确:确犖;

(二)確:的確、確實、確證、確信、確守。

“确”作土地贫瘠解时,同“埆”,如左思《吴都赋》“庸可共世而論巨細,同年而議豐确乎”。在古代,“确”还有较量的意思,如《汉书·李广传》“數與虜确”。“確”指真实、坚定,也可写做“塙”和“碻”。

(一)舍:宿舍、房舍、舍下、寒舍、館舍、雞舍、舍人、舍弟;

(二)捨:捨棄、施捨、取捨、捨得。

(一)术(zhú):蒼术、白术、莪术;

(二)術(shù):技術、學術、數術、術語、戰術、武術。

指各类中草藥时,作“术”,不能写做“術”。

(一)松:松樹、松明、松鼠、裴松之(人名);

(二)鬆:鬆散、蓬鬆、放鬆、輕鬆。

(一)涂:涂水(水名)、涂月(農曆十二月)、姓;

(二)塗:生靈塗炭、塗改、泥塗、糊塗。

(一)凶:吉凶、凶信、凶年;

(二)兇:兇惡、兇狠、兇頑、元兇。

在古代,“凶”和“兇”是两个字。“凶”指不吉祥、庄稼收成不好,凶恶等意思;“兇”指恐惧而骚动、凶恶等意思。两个字在“凶恶”的意义上可通用,其他的意义上均不相通。

(一)咸:少長咸集、咸池(日入之地)、咸豐;

(二)鹹:鹹菜、鹹味。

(一)向:向前走、向來、姓;

(二)嚮:風嚮、人心嚮背、相嚮而行、嚮曉雨止。

(一)叶:叶韻;

(二)葉:樹葉、中葉、一葉扁舟、姓。

“叶” 音xié,表示和洽的意思时,不能写做“葉韻”。

(一)余:余(代词“我”)、姓;

(二)餘:業餘、多餘、餘黨、餘生、餘年。

“余”与“餘”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字。“余”为第一人称代词“我”,而“餘”表示多余的和零数,也表示以后、以外,如胡曾《题周瑜将军庙》:“庭際雨餘春草長。”

(一)郁:濃郁、馥郁、郁烈;

(二)鬱:蔥鬱、鬱結、鬱悶。

“郁”表示香气浓厚;“鬱”形容草木茂盛或忧愁集结于心。

(一)御:駕御、御賜、御用、御批;

(二)禦:抵禦、禦寒、禦敵。

“御”指驾驭、掌控、侍奉、进献等,在上古时也有抵御的意思,后写做“禦”。“禦”多用于防御、抗拒义,但在“侍奉”“进献”“与皇帝有关的事务”等意义上,只能写做“御”。

(一)云:子曰詩云、人云亦云、歲云暮矣;

(二)雲:雲彩、雲霧、煙雲供養。

在古代,“云”是“说”和“如此、这样”的意思,也作语气词,上述义项都不写做“雲”。

(一)征:遠征、征伐、征程、征和、征途、征人;

(二)徵:徵兵、徵聘、象徵、特徵、徵求、徵稿、徵候、徵收、徵兆、徵召。

“徵”,另读zhǐ,为五音之一,不可简化作“征”。

(一)制:節制、制度、控制、制止、學制、制誥;

(二)製:製造、煉製、製衣、製裁、製藝。

(一)致:致力、致敬、致謝、致函、致使、招致、大致、興致、景致、別致;

(二)緻:細緻、工緻、緻密、精緻。

(一)筑:擊筑、筑水(地名);

(二)築:建築、築造。

“筑”为古代乐器名,《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擊筑自為歌詩”一句中,“擊筑”不能写做“擊築”;而在表示“築牆”“修築”等义时,也不能写做“筑”。

其次,用一个简化字替代多个字:

(一)干:干戈、干涉、若干、干支、干謁、干犯、江干;

(二)乾:乾燥、乾淨、乾杯、乾著急;

(三)幹:幹部、幹吏、箭幹、骨幹;

(四)榦:枝榦。

古代“干”“乾”“幹”是完全不同的三个字,各不相通。在古书中,“乾濕”的“乾”,“樹幹”的“幹”,都不写做“干”。“幹”和“榦”在“樹榦”的意义上通用,但“才幹”的“幹”,一般不写做“榦”。

(一)台:三台、天台(山名)、兄台、台鑒、姓;

(二)臺:亭臺樓閣、舞臺、燈臺、窗臺、一臺戲;

(三)檯:寫字檯、梳妝檯;

(四)颱:颱風。

“台”有两读,读yí时有“我”“何”“愉快”等意义,如《尚书·说命上》:“朝夕納誨,以輔台德。”读tái时是星宿名,也当作敬辞使用,如称呼对方为“兄台”,写信时“某某台鑒”等,“台”用作以上义项时均不能写做其他形体。

(一)系:系統、派系、直系、體系、世系;

(二)係:關係、干係、確係、聯係;

(三)繫:繫馬、繫結、維繫。

“系”“係”“繫”三字在“拴绑”和“连接”的意义上可通用。但“世系”“系统”的意义上写做“系”,不写做“係”和“繫”;在“关联”的意义上写做“係”和“繫”,不写做“系”。“係”在古白话中还可用作“是”,如“……实係此人”。

(一)于:于飛、于思(sāi)、于役、于歸、于闐、單于、姓;

(二)於:問道於盲、青出於藍、見笑於大方之家、勇於、善於、姓。

“于”和“於”为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作“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之前,其余写做“於”。当动词词头作“于”,叹词作“於”,则不相混。动词词头如《诗经·周南·葛覃》“黃鳥于飛”,叹词如“於乎(wūhū)”、“於戏(wūhū)”(同“呜呼”)。

(一)只:(句末语气词)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二)隻:一隻、船隻、形單影隻、隻身、隻言片語;

(三)祇:祇林、祇陀、祇宫、祇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古代,“只”和“隻”是两个字,“隻”是量词,不能写做“只”;“只”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也有“仅仅、只有”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宋代以前多写做“祇”“秖”“衹”。

第二类:用一个简化字代替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繁体字:

(一)沖:沖茶、沖喜、沖人(指幼童)、韶山沖;

(二)衝:衝動、沖擊、要衝、衝风(指暴风)、衝鋒陷陣。

“沖”表示向上冲、空虚、谦虚等意思,故《韩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老子》“大盈若沖”,《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謙沖節儉”等句中,“冲”的繁体字均写做“沖”。“衝”本义为交通要道,后延伸出“冲击”等义,如《汉书·郦食其传》“陳留,天下之衝”,屈原《九歌》“衝風至兮水揚波”等句中,“冲”的繁体字均写做“衝”。

(一)發:發達、出發、發配、發奮、啟發、揮發;

(二)髮:頭髮、毫髮、結髮、髮妻。

“發”与“髮”较易区分,“髮”是头发的意思,而“發”指发射、发放、出发、开掘等义。

(一)復:往復、復辟、復旦、復習;

(二)複:重複、繁複、複雜。

“複”本指夹衣,也表示“重复”的意义;“復”表示回来、恢复、回答、报复、免除赋税徭役等义。“複”表示“重复”义时也可写做“復”,但“復”表示回来、回答、报复等义时,不可写做“複”。如屈原《九章·哀郢》“至今九年而不復”,《史记·高祖本纪》“沛幸得復”等句中,“复”的繁体只能写做“復”。

(一)獲:捕獲、獲得、獵獲、獲獎、獲勝;

(二)穫:收穫。

捕获人或鸟兽写做“獲”;获得农产品写做“穫”。有时表示“农业收成”也写做“獲”,但表示“捕获”义不可写做“穫”。

(一)盡:盡力、前功盡棄、盡善盡美、窮盡;

(二)儘:儘管、儘快。

“盡”表示完全、全部、尽量、达到顶点的意思,如孟郊《投所知》:“盡美固可揚,片善亦不遏。”“儘”表示任凭的意思,不可写做“盡”。

(一)歷:歷史、來歷、歷險、歷代;

(二)曆:日曆、曆法。

(一)纖(xiān):纖細、纖塵、纖巧、纖弱、纖維;

(二)縴(qiàn):縴夫、縴繩、縴手。

“纤”由音义俱不相同的“纖”和“縴”简化而来,故由简转繁时要予以区分。

(一)壇:天壇、祭壇、花壇、設壇、論壇、體壇;

(二)罎:酒罎、罎子。

“壇”指土筑的高台;“罎”指坛子,还可写做“墰”“壜”“罈”。

(一)須:必須、須知、須臾;

(二)鬚:鬍鬚、鬚眉、鬚鯨、鬚髮。

“須”本来就有胡须的意思,如《史记·高祖本纪》“美須髯”,后用“鬚”来承担和胡须有关的义项。而在等待、必须、需要、须臾等意义上,均不可写做“鬚”。

(一)臓:心臟、內臟;

(二)髒:髒話、肮髒。

钟:

(一)鐘:時鐘、鐘錶、鐘點;

(二)鍾:鍾意、鍾情、鍾愛、姓。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姓氏的简化对应,如范、姜、种、岳、于等姓氏,是没有繁体字的。“苏”姓的繁体字是“蘇”,又要与“囌”(嚕囌)字相区别。“蘇”用作“蘇醒”义时,亦可写做“甦醒”,但不能反过来将“蘇東坡”写做“甦東坡”。“万”在复姓“万俟”(音mòqí)中,并无对应的繁体字,但作姓氏wàn时,它的繁体字是“萬”。

在书法创作时,我们对于简繁转换应该慎重,尤其对常用到的干支纪年、姓氏等更要注意,这是常识,也是书家必备的素质。如“己丑”不能写做“己醜”,“一國兩制”不能写做“一國兩製”。对于诗文名篇中的易错字,简繁转换一定要了然于心,否则就要闹笑话。如刘禹锡《陋室铭》,至“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有人将“孔子云”写做“孔子雲”。苏轼《赤壁赋》:“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有人将“斗牛”写做“鬥牛”,“斗”与“牛”都为星宿名,与西方的“鬥牛”活动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各位书友怎么看呢?

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国家级博物馆不懂繁体,题错字,你看错了吗?

众所周知,陕西作为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遍地是文物。近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积累了几十万件文物资料,这么多考古成果得有个地儿给人民群众展示,于是经过国务院批准,在陕西省西安市建了一座国家级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因为它是国家级博物馆,所以名字中没带“省”字。

据了解,陕西考古博物馆2019年9月开工建设,历时多年终于完工,最近要隆重开馆了。这不博物馆的题字名已经制作完成展示出来了。

▲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题写的馆名

博物馆的题字作者为考古学家、半坡文化的发现者、陕西考古研究所所长石兴邦。书法题字为楷书,其既有颜体的宽博,也有着篆籀体的厚重,金色大字刻于巨大的石碑上,表现出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力,可谓是相得益彰。

不过眼尖的书友发现,陕西考古博物馆门口几个大字中陕西的“陕”字写错了。

在繁体字里,陕西的“陝”里面是两个“入”字,而现在的招牌里“陝”被写成了“陜”,里面是两个“人”字,读作“xia”,字义同狭窄的“狭”。

精微堂主经过查阅发现,“陕”字的确写错了,可是并不是错在这里,而是错在简化和俗字混用,写出来的字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一个字。

“㚒”(shan)字中间两边是“入”,意为“把东西夹藏在怀中”;两边是“人”,则是另一个字“夾”,义“公然持人”。

“阜+㚒”为“陝”,简化为“陕”;“阜+夾”为“陜”(xia)。

“陝”(入)为地名,古虢国王季之子的封地。周朝为周公、召公分陝(陕)之地,陝(陕)西归召公。

“陜”(人)为“山隘”,俗可作“陕”。

按整体题字看,想把“陕”字写成繁体字,写成“陝”(入)和“陜”(人),都可以。结果,写成了简化“陕”(有下面的一横)和“陜”(有中间两边的人)的混合体。、

除了读音和字形不同之外,这两个字在意思上也相去甚远。

这一点可以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解释。

陕西作为文化大省文化类场所的名称多以书法题字出现,且书法题字中的“陕西”两字多写为繁体,无独有偶,因写错繁体“陕”字,“陝”(入)和“陜”纠缠不清而翻车的不止一家。

细心的网友发现,位于汉中市的陕西理工大学,早在2013年就犯了同样的错误,并且直到2016年升为大学改名后才修改过来。

▲陕西理工学院以前的校门 图源网络

▲2016年升大后已将错误改正。图源网学校官网

因为类似的错误,陕师大官方曾经专门做过解释:“我校校名采用的是鲁迅体,“陕”字写法摘自鲁迅1924年来西安讲学时的日记,为鲁体原字。另外我校于赓哲教授考证,古人写字有异体字,宋代集韵中的陕字与校名中的一致”。

▲修改之前的校名

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陕西师大的解释在网上引起争议后不久,陕师大还是将校名繁体中的“陜(xiá)”更正成了“陝(shǎn)”。

▲修改后的“陝”还算是鲁迅原字吗?

同样的错误还有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犯过,修改之前和修改之后的校名明显是不一样了:

有错能改善莫大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这三所学校的行为值得点赞。

“陜(xiá)”和“陝(shǎn)”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就因为长得像是双胞胎,所以让人傻傻分不清。

不过中国汉字作为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有着完整的学科传承,字应该怎么写,怎么读,有着非常严谨的一面,绝对不能乱来。投过书法展的书友可能很清楚,无论是国家级展览还是省级展览都有一个独立的考察环节——文字审读。

简单说,就是你的书法作品除了有扎实的技法和独特的想法外,还不能有一个错字。包括繁体、异体字都要有出处和规范的用法。假如繁体书写不规范,异体字书写没有出处,即使作品再精彩也会被评委pass掉。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文末附上书法创作常用繁体对照表,收藏转发,平时多看看吧。

(一)表:外表、儀表、表示、表親;

(二)錶:手錶、鐘錶。

(一)卜(bǔ):占卜、卜辭、前程未卜;

(二)蔔(bo):蘿蔔。

(一)丑:子丑寅卯、丑角、姓;

(二)醜:醜陋、醜惡、醜聞、醜態。

(一)虫(huī):長虫;

(二)蟲(chónɡ):昆蟲、毛蟲

“虫(huī)”为“虺”的本字,指毒蛇。《山海经·南山经》:“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腹虫。”“腹虫”即“蝮蛇”,不能写做“腹蟲”。

(一)丑:子丑寅卯、丑角、姓;

(二)醜:醜陋、醜惡、醜聞、醜態。

(一)淀:白洋淀、茶淀、荷花淀;

(二)澱:澱粉、沉澱、積澱。

“淀”指浅的湖泊,多用于地名;“澱”多指沉淀。

(一)斗:車載斗量、煙斗、北斗星、斗室;

(二)鬥:鬥智鬥勇、爭鬥、鬥雞、鬥牛。

“斗”指盛酒器,如《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耈”,也作为容量单位和星宿名。而“鬥”则多指打斗和比赛,也可写做“閗”“鬬”。

(一)丰:指草生长得茂盛,也可形容美好的容貌和姿态,如《诗经·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用于丰采、丰姿、丰韵等;

(二)豐:“豐”有“富足”和“大”的意思,可以形容各种事物,如“豐富”“豐滿”“豐城”“豐收”。

(一)谷:山谷、進退維谷、姓;

(二)穀:五穀豐登、稻穀。

“谷”指山谷;“穀”本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后引申出俸禄、养活、善、好的意思。如《诗经·陈风·大车》“穀則異室,死則同穴”,《左传·成公四年》:“豈不穀是為?”。

(一)后:皇后、皇天后土、后稷、后羿、后黨;

(二)後:後面、落後、後代、後人

在古代“后”和“後”是两个字,“君王”“君王的妻子”两个意义都不写做“後”。而“先後”“前後”的“後”,也很少写做“后”。

(一)胡:胡琴、胡椒、胡鬧,姓;

(二)鬍:鬍鬚

(一)划:划船、划槳;

(二)劃:刻劃、劃分、計劃、謀劃。

在古代“划”和“劃”是两个字,“划”指拨水前进;“劃”包含割开和筹划两个义项。表示割开、分开义时,不可写做“划”。

(一)几:茶几、几案、窗明几淨;

(二)幾:幾乎、幾個、所剩無幾。

(一)卷:卷次、卷宗、讀書破萬卷、試卷;

(二)捲:風捲殘雲、捲尺、捲煙、捲土重來。

(一)据:拮据;

(二)據:占據、據點、根據、證據。

(一)克:克勤克儉、克服、克己復禮、千克;

(二)剋:攻剋、剋期、剋敵、剋復、剋食。

(一)困:困苦、圍困、困難、困乏;

(二)睏:睏倦、睏覺。

(一)里:鄰里、鄉里、公里、里弄;

(二)裏:表裏、裏面、城裏、這裏。

“裏”是形声字,形符是“衣”,声符是“里”,表示衣服的里层,引申为里面、内部等义,如《左传·僖公二年》“表裏山河”;“里”在古代是一种居民组织,引申为街坊、家乡、长度单位等,如江淹《别赋》:“離邦去里。”

(一)帘:酒帘;

(二)簾:窗簾、門簾、垂簾聽政。

“帘”仅指酒家、茶馆的幌子,如李中《江边吟》“閃閃酒帘招醉客”;“簾”则泛指以竹、布等制成的遮蔽门窗的用具,如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簾青”一句中,“簾”不能写做“帘”。

(一)蔑:蔑視;

(二)衊:污衊、誣衊。

“蔑”指细小、轻微之意;“衊”指污血之意。

(一)面:面孔、當面、表面、反面;

(二)麵:麵粉、麵條、麵包。

(一)辟(bì):復辟、辟除;

(二)闢(pì):開闢、精闢、闢謠、闢邪。

(一)朴:朴(pō)刀、姓(音piáo);

(二)樸:樸素、樸學、樸實、淳樸。

“樸”指未经加工成器的木材。

(一)仆:前仆後繼、仆地;

(二)僕:僕人、僕從、公僕。

“僕”指仆人、奴仆,引申为对自己的谦称,司马迁《报任安书》“僕非敢如是也”一句中,“僕”不能写做“仆”。

(一)簽:簽字、簽訂、簽發、簽注;

(二)籤:書籤、牙籤、抽籤、浮籤。

“簽”与“籤”比较容易区分:“簽”用作动词;“籤”用作名词。

(一)曲:彎曲、曲折、戲曲、曲調;

(二)麯:麯酒、麯蘖。

(一)确:确犖;

(二)確:的確、確實、確證、確信、確守。

“确”作土地贫瘠解时,同“埆”,如左思《吴都赋》“庸可共世而論巨細,同年而議豐确乎”。在古代,“确”还有较量的意思,如《汉书·李广传》“數與虜确”。“確”指真实、坚定,也可写做“塙”和“碻”。

(一)舍:宿舍、房舍、舍下、寒舍、館舍、雞舍、舍人、舍弟;

(二)捨:捨棄、施捨、取捨、捨得。

(一)术(zhú):蒼术、白术、莪术;

(二)術(shù):技術、學術、數術、術語、戰術、武術。

指各类中草藥时,作“术”,不能写做“術”。

(一)松:松樹、松明、松鼠、裴松之(人名);

(二)鬆:鬆散、蓬鬆、放鬆、輕鬆。

(一)涂:涂水(水名)、涂月(農曆十二月)、姓;

(二)塗:生靈塗炭、塗改、泥塗、糊塗。

(一)凶:吉凶、凶信、凶年;

(二)兇:兇惡、兇狠、兇頑、元兇。

在古代,“凶”和“兇”是两个字。“凶”指不吉祥、庄稼收成不好,凶恶等意思;“兇”指恐惧而骚动、凶恶等意思。两个字在“凶恶”的意义上可通用,其他的意义上均不相通。

(一)咸:少長咸集、咸池(日入之地)、咸豐;

(二)鹹:鹹菜、鹹味。

(一)向:向前走、向來、姓;

(二)嚮:風嚮、人心嚮背、相嚮而行、嚮曉雨止。

(一)叶:叶韻;

(二)葉:樹葉、中葉、一葉扁舟、姓。

“叶” 音xié,表示和洽的意思时,不能写做“葉韻”。

(一)余:余(代词“我”)、姓;

(二)餘:業餘、多餘、餘黨、餘生、餘年。

“余”与“餘”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字。“余”为第一人称代词“我”,而“餘”表示多余的和零数,也表示以后、以外,如胡曾《题周瑜将军庙》:“庭際雨餘春草長。”

(一)郁:濃郁、馥郁、郁烈;

(二)鬱:蔥鬱、鬱結、鬱悶。

“郁”表示香气浓厚;“鬱”形容草木茂盛或忧愁集结于心。

(一)御:駕御、御賜、御用、御批;

(二)禦:抵禦、禦寒、禦敵。

“御”指驾驭、掌控、侍奉、进献等,在上古时也有抵御的意思,后写做“禦”。“禦”多用于防御、抗拒义,但在“侍奉”“进献”“与皇帝有关的事务”等意义上,只能写做“御”。

(一)云:子曰詩云、人云亦云、歲云暮矣;

(二)雲:雲彩、雲霧、煙雲供養。

在古代,“云”是“说”和“如此、这样”的意思,也作语气词,上述义项都不写做“雲”。

(一)征:遠征、征伐、征程、征和、征途、征人;

(二)徵:徵兵、徵聘、象徵、特徵、徵求、徵稿、徵候、徵收、徵兆、徵召。

“徵”,另读zhǐ,为五音之一,不可简化作“征”。

(一)制:節制、制度、控制、制止、學制、制誥;

(二)製:製造、煉製、製衣、製裁、製藝。

(一)致:致力、致敬、致謝、致函、致使、招致、大致、興致、景致、別致;

(二)緻:細緻、工緻、緻密、精緻。

(一)筑:擊筑、筑水(地名);

(二)築:建築、築造。

“筑”为古代乐器名,《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擊筑自為歌詩”一句中,“擊筑”不能写做“擊築”;而在表示“築牆”“修築”等义时,也不能写做“筑”。

其次,用一个简化字替代多个字:

(一)干:干戈、干涉、若干、干支、干謁、干犯、江干;

(二)乾:乾燥、乾淨、乾杯、乾著急;

(三)幹:幹部、幹吏、箭幹、骨幹;

(四)榦:枝榦。

古代“干”“乾”“幹”是完全不同的三个字,各不相通。在古书中,“乾濕”的“乾”,“樹幹”的“幹”,都不写做“干”。“幹”和“榦”在“樹榦”的意义上通用,但“才幹”的“幹”,一般不写做“榦”。

(一)台:三台、天台(山名)、兄台、台鑒、姓;

(二)臺:亭臺樓閣、舞臺、燈臺、窗臺、一臺戲;

(三)檯:寫字檯、梳妝檯;

(四)颱:颱風。

“台”有两读,读yí时有“我”“何”“愉快”等意义,如《尚书·说命上》:“朝夕納誨,以輔台德。”读tái时是星宿名,也当作敬辞使用,如称呼对方为“兄台”,写信时“某某台鑒”等,“台”用作以上义项时均不能写做其他形体。

(一)系:系統、派系、直系、體系、世系;

(二)係:關係、干係、確係、聯係;

(三)繫:繫馬、繫結、維繫。

“系”“係”“繫”三字在“拴绑”和“连接”的意义上可通用。但“世系”“系统”的意义上写做“系”,不写做“係”和“繫”;在“关联”的意义上写做“係”和“繫”,不写做“系”。“係”在古白话中还可用作“是”,如“……实係此人”。

(一)于:于飛、于思(sāi)、于役、于歸、于闐、單于、姓;

(二)於:問道於盲、青出於藍、見笑於大方之家、勇於、善於、姓。

“于”和“於”为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作“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之前,其余写做“於”。当动词词头作“于”,叹词作“於”,则不相混。动词词头如《诗经·周南·葛覃》“黃鳥于飛”,叹词如“於乎(wūhū)”、“於戏(wūhū)”(同“呜呼”)。

(一)只:(句末语气词)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二)隻:一隻、船隻、形單影隻、隻身、隻言片語;

(三)祇:祇林、祇陀、祇宫、祇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古代,“只”和“隻”是两个字,“隻”是量词,不能写做“只”;“只”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也有“仅仅、只有”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宋代以前多写做“祇”“秖”“衹”。

第二类:用一个简化字代替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繁体字:

(一)沖:沖茶、沖喜、沖人(指幼童)、韶山沖;

(二)衝:衝動、沖擊、要衝、衝风(指暴风)、衝鋒陷陣。

“沖”表示向上冲、空虚、谦虚等意思,故《韩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老子》“大盈若沖”,《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謙沖節儉”等句中,“冲”的繁体字均写做“沖”。“衝”本义为交通要道,后延伸出“冲击”等义,如《汉书·郦食其传》“陳留,天下之衝”,屈原《九歌》“衝風至兮水揚波”等句中,“冲”的繁体字均写做“衝”。

(一)發:發達、出發、發配、發奮、啟發、揮發;

(二)髮:頭髮、毫髮、結髮、髮妻。

“發”与“髮”较易区分,“髮”是头发的意思,而“發”指发射、发放、出发、开掘等义。

(一)復:往復、復辟、復旦、復習;

(二)複:重複、繁複、複雜。

“複”本指夹衣,也表示“重复”的意义;“復”表示回来、恢复、回答、报复、免除赋税徭役等义。“複”表示“重复”义时也可写做“復”,但“復”表示回来、回答、报复等义时,不可写做“複”。如屈原《九章·哀郢》“至今九年而不復”,《史记·高祖本纪》“沛幸得復”等句中,“复”的繁体只能写做“復”。

(一)獲:捕獲、獲得、獵獲、獲獎、獲勝;

(二)穫:收穫。

捕获人或鸟兽写做“獲”;获得农产品写做“穫”。有时表示“农业收成”也写做“獲”,但表示“捕获”义不可写做“穫”。

(一)盡:盡力、前功盡棄、盡善盡美、窮盡;

(二)儘:儘管、儘快。

“盡”表示完全、全部、尽量、达到顶点的意思,如孟郊《投所知》:“盡美固可揚,片善亦不遏。”“儘”表示任凭的意思,不可写做“盡”。

(一)歷:歷史、來歷、歷險、歷代;

(二)曆:日曆、曆法。

(一)纖(xiān):纖細、纖塵、纖巧、纖弱、纖維;

(二)縴(qiàn):縴夫、縴繩、縴手。

“纤”由音义俱不相同的“纖”和“縴”简化而来,故由简转繁时要予以区分。

(一)壇:天壇、祭壇、花壇、設壇、論壇、體壇;

(二)罎:酒罎、罎子。

“壇”指土筑的高台;“罎”指坛子,还可写做“墰”“壜”“罈”。

(一)須:必須、須知、須臾;

(二)鬚:鬍鬚、鬚眉、鬚鯨、鬚髮。

“須”本来就有胡须的意思,如《史记·高祖本纪》“美須髯”,后用“鬚”来承担和胡须有关的义项。而在等待、必须、需要、须臾等意义上,均不可写做“鬚”。

(一)臓:心臟、內臟;

(二)髒:髒話、肮髒。

钟:

(一)鐘:時鐘、鐘錶、鐘點;

(二)鍾:鍾意、鍾情、鍾愛、姓。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姓氏的简化对应,如范、姜、种、岳、于等姓氏,是没有繁体字的。“苏”姓的繁体字是“蘇”,又要与“囌”(嚕囌)字相区别。“蘇”用作“蘇醒”义时,亦可写做“甦醒”,但不能反过来将“蘇東坡”写做“甦東坡”。“万”在复姓“万俟”(音mòqí)中,并无对应的繁体字,但作姓氏wàn时,它的繁体字是“萬”。

在书法创作时,我们对于简繁转换应该慎重,尤其对常用到的干支纪年、姓氏等更要注意,这是常识,也是书家必备的素质。如“己丑”不能写做“己醜”,“一國兩制”不能写做“一國兩製”。对于诗文名篇中的易错字,简繁转换一定要了然于心,否则就要闹笑话。如刘禹锡《陋室铭》,至“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有人将“孔子云”写做“孔子雲”。苏轼《赤壁赋》:“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有人将“斗牛”写做“鬥牛”,“斗”与“牛”都为星宿名,与西方的“鬥牛”活动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各位书友怎么看呢?

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浩楠繁体字怎么写?

浩楠繁体字怎么写?

万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家族来源过程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mò wàn

注音:ㄇㄛˋ ㄨㄢˋ

繁体字:萬

旧繁体字/异体字:

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造字法:一

简体部首:一

万的部首笔画:1

总笔画:3

笔 顺:横折撇

五笔86:DNV

五笔98:GQE

UniCode:U+4E07

四角号码:10227

仓颉:MS

GBK编码:CDF2

规范汉字编号:0035

数目,十个一千:万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喻极多:万物。万方(a.指全国和世界各地;b.指姿态多种多样)。日理万机。气象万千。

极,很,绝对:万万。万幸。

姓。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芮伯的后裔芮伯万,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成王姬诵敕封同族人姬良夫于芮地(今陕西大荔朝邑城一带),史称芮伯,建有芮国,为姬姓诸侯小国。春秋时期,芮国传至芮伯万,他曾一度官至周王朝的大司徒。但后来由于芮伯万的宠姬太多了,闹得内宫不安,其母亲芮姜一怒之下将芮伯万赶出国去,住到魏城(今山西芮城)。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毕万,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在晋国担任大夫,在周惠王姬阆十六年(公元前661年),毕万等人辅助晋献公姬诡诸消灭了三个小诸侯国,即耿国、霍国和魏国,毕万以战功受封于故魏城(今山西芮城),因此他又称魏万,成为后来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统治者的先祖。

在毕万(魏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字为姓氏者,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有鲜卑拓拔部有复姓叶万氏、万纽于氏等部落,随北魏孝文 拓拔宏(元宏)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在汉化改革过程中皆改为汉字单姓万氏,后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文化汉化政策的推行,鲜卑族复姓大姓吐万氏也改单姓万,并迅速发展壮大,形成又一郡望——河南郡。鲜卑族万纽于氏, 在代北(泛指汉、晋 代郡和唐以后代州及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山西、河北省北部一带。)的三字姓万纽于氏改为万氏。

源流四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初期商王汤的属下万舞,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万舞,就是万人之舞的总名,为商王朝初期的盛大活动总指挥一类的官职。据史书记载,商汤因“以万人而得天下”,一举击败夏桀,建商王朝,其后就有人以“干舞”为其国人军队的代称,组成歌舞予以典庆,即称万舞。在史籍《大戴礼·夏小正》中记载:“万也者,干戚舞也。”在典籍《韵会》中也记载:“汤武以万人得天下,故干舞称万舞。”

在万舞、干舞的后裔子孙中,因以以为姓氏者,即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远早于姬姓万氏。

源流五

源于任姓,出自战国时期孟子弟子万章,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中记载:“万氏,孟子门人万章。”万章,任姓,全名叫任万,字子章,被后世称作万章、万子章,公元前305年左右战国时期薛人,是孟子的重要门徒,也是儒学名著《孟子》的主要编纂者。在史籍《纲鉴易知录》中记载:“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述仲尼之意,著孟子七篇。”在典籍《孟子·序》中也说:“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在战国时期周游列国,宣传儒家的仁爱治国之道和唐虞三代德政,希望各国能采纳它的主张,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魏、宋、滕、齐等诸侯国都没有接受他的游说,最后他离开了齐国,回到了家乡邹国薛地(今江苏邳县),课徒讲学,他的门徒万章等,把他的言行主张记录编辑成《孟子》七篇,后来的韩子说:“孟轲之书,非轲自著,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孟子的伟大思想、言行,能够传播并存至今,万章的功劳是巨大的。

在万章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亦称万氏正宗。

源流六

源于改名,出自宋朝时期南仲丞相幕客赵方,属于冒姓为氏。在宋朝理宗赵葵执政时期,有一著名的参议大臣方岳,授为南仲丞相。在他的门客幕僚中,有一幕客叫赵方,号称赵父,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幕僚。因自己的名字“方”与主公方岳的姓氏冲忌,因此去掉一“点”改为万字,称赵万。这在史籍《齐东野语》中有记载“方臣山,名岳,为南仲丞相,幕客赵父名方,乃改姓为万”。

在赵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传说,在古代有个叫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

源流八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土默特氏,以部为氏。土默特氏族最初是东胡民族的一支即鲜卑族,唐朝时期称其为木马突厥,到了元朝时期已经归附于蒙古族了,曾隶属于喀尔喀蒙古,讲的是蒙古语,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皆与蒙古族人相同。

土默特氏族在明朝时期世居中卫(今辽宁沈阳),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mot Hala,所冠汉姓皆为万氏、金氏等。

源流九

源于回 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 族万氏,源出 西亚中亚的音译名 宛葛思谐音。万氏在回族中为数不多。历史上,仅知其清末有著名的阿拉伯文书法家万景和,人们尊称他为“万巴巴”(先师),由他抄写的伊斯兰教典籍《古兰经》,书体精美之极,被教徒们视为经书典范,后者争相仿效。

在万景和的后裔子孙中,皆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十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图们氏,亦称图莫图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部,金国时期为女真驼满部,以部为氏,满语为Tumen Hala,汉义“万”,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万氏、图氏、门氏、莫氏等。

⑵.满族瓦色氏,满语为Wase Hala,汉义“瓦”,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梨树)等地,后多冠汉姓为万氏、瓦氏等。

⑶.满族万旒哈氏,满语为Wanlioha Hala,世居清河(今辽宁本溪清河流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由包衣抬入正黄旗,后即冠汉姓为万氏。

源流十一

源于赵姓。方岳字巨山,官参议官及知州有幕客赵万后改万姓。

源流十二

源于鲜卑姓氏万俟氏,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枝万姓读mò不读Wàn,也不可写作繁体的万。广东新会等地有此姓。

四、得姓始祖

芮伯万、任万、复姓叶万氏、吐万氏、万纽于氏、万俟氏。

五、人口分布

万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我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位列第86位,属于大姓系列。万姓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百分之零点二五,人口为三百余万。

万姓在我国台湾省列113位。春秋时期,芮国占据今山西、陕西间地,晋国则占山西一带,故早期万氏当发源于山西、陕西省境,此二省亦为后世万氏支系的主要源头。

汉朝以前,万氏族人有入迁山东者,如战国时期有山东人万章,但两发源地仍为万氏族人主要繁衍生息之地。两汉时期,陕西扶风一带万氏族人枝繁叶茂,遂有郡望——扶风郡。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四起,万氏族人有避居南方者,此次南迁,奠定了后世万氏族人盛于南方的基础。另外,北魏迁都洛阳后,随着汉化政策的推行,鲜卑复姓吐万氏改单姓万,并迅速发展壮大,形成又一郡望——河南郡。

唐朝时期,浙江、安徽万氏较盛,时有浙江昆山令万齐融;安徽人万敬儒,三世同居,族人所居之所称“成孝乡广孝聚”。唐代以后,史载万氏名人比比皆是,且多出南方。

宋、元时期,更朝换代频繁,少数民族辽、金、蒙皆想争霸天下,北方时有战争,致使万氏族人举族南迁,南方万氏族人由此陡增,江西、湖北、湖南、天津、山东等地均有万氏族人散居点。据载,宋朝有万顷,出江州(今江西九江);万镇,出平江(今湖南平江);万人杰,出大冶(今湖北大冶);元朝有万邦宁,出宝坻(今天津)。

明、清时期,是历史上万氏族人最盛阶段,山东、四川、江苏、广东、广西亦有万氏族人的足迹。可见,万氏族人已涉足于祖国最南端,遂有清朝万氏族人渡海迁播于更广阔之领域。据此期间史载万氏名人来看,多出、江苏、江西一带,则此区诚为万氏族人发展最旺之地。另,明朝万氏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陕西、北京等地落籍。

如今,万氏族人尤以山东、江西、江苏、湖北等省多此姓,这四省万氏族人约占全国万氏人口的40%以上。

六、家谱文献

江苏常熟古虞万氏宗谱八卷,(清)万文焯纂修,万文庶等校订,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江苏常熟古虞万氏宗谱八卷,(清)万士奎纂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

浙江常熟古虞万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万人广修,万士瑢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江苏吴县洞庭东山万氏宗谱十二卷,(清)万履占等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蔼吉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

浙江宁波濠梁万氏宗谱四集十四卷,(清)万表重修,万斯大增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辨志堂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仙居寺前万氏宗谱二卷,(清)万佳年等纂,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木刻活字印本。

安徽当涂宛陵万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一卷,(民国)万选辑,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

安徽泾县泾川万氏宗谱,(明)万世霖重修,程文绣纂,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修,民国年间思诚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安徽黟县万氏宗谱不详,(清)万英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山东即墨万氏族谱二卷,(民国)万辛谨纂,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石印本。

山东新泰镇里村万氏族谱(先贤万子世系谱)续修1934年春,续修2010年。

湖北新洲万氏宗谱十卷,(民国)万永清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罗田万氏宗谱五卷,(民国)高旭枢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长沙万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湖南宁乡万氏四修族谱十卷,(民国)万高济等修,万显仪等纂,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湖南湘潭万氏七修谱六卷,(民国)万尚迈纂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万成堂铅印本六册。

湖南湘乡万姓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四川崇宁万氏宗谱,(民国)万全泽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一册。

四川中江万氏宗谱三卷,(民国)万德厚、万德彰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三册。

四川中江万氏宗谱,(民国)万文叶等续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一册。

四川简阳万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万殊、万运森纂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石印本。

万氏族谱四卷,(清)万成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滋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万氏宗谱,(民国)万心麟等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万氏宗谱,(民国)万承宗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一册。

万氏族谱,(民国)万殊、万定森纂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4年)石印本十四册。

湖南东安万氏重修宗谱六卷,手绘像四十八幅,坟图十三幅,(民国)徐晏升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槐里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万氏族谱十卷,(民国)文忠主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湖南浏阳万氏族谱九卷,首上中下三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扶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湖南安化小罗万氏家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孝里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七、郡望堂号

郡望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槐里县:汉高祖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始置。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此地置“兴平军”,因该军平叛安史之乱有功,故于唐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以该军之名命名为兴平县,取“兴旺平安”之意,县名沿袭至今。

堂号

扶风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槐里堂:以望立堂。

隰西堂:明末万寿祺,万历举人。明亡以后,誓不降清。穿着儒士的衣服,戴着和尚帽子,往来吴、楚之间,世称“万道人”。他的书房叫“隰西堂”。他和阎尔梅被人称为“徐州二遗民”。他的著作有《隰西堂集》。

八、字辈排行

湖北鄂州碧石镇万家湾字辈子:先起长光汉,继兴有大儒,家传仁孝德,代习圣贤书。

某支万氏字辈:文宗开华永,传家义秀长。有名德泽,世代庆隆昌。

某支万章后裔字辈:希圣恢先绪,法天建懋功,熙朝开泰运,名世庆恩隆,德业为人宝,文章治国华,道全君立极,学备士成家。

山东新泰市宫里镇镇里村万氏字辈,68代至96代辈分:68学庆金会广首基肇祖舒业顺叙典彝法则允孚亶展功绩质登引延融96骏

江苏泰兴万氏字辈:承先世泽,敦孝永昌。

江苏扬州万氏字辈:久有常开得,永正志康强。

江苏盐城盐都龙冈东万村万氏字辈:履步登高,兴邦立国。

湖南安化万氏字辈字辈:壬福绍嗣思楚伯,胜廷国正添心顺。续派:希方长全嘉景象,承祖自新必能先,经崇逢元民光大,理一安邦定永年。

湖北随州万氏字辈:年逢大友,世代兴隆。

湖北浠水万氏字辈:才仕连登,文山学海。

湖北大悟万氏字辈:文章焕美,仁品单方。

湖北恩施万氏字辈:作树起方,正大光明,忠厚贤良。

湖北监利、洪湖万氏字辈:祖德宏恩远,时亨运济昌。

安徽历阳万氏字辈:启永长如秀,崇恒朝光礼。

江西赣州万氏字辈:盛德大业,有开必先,敦修善行,家邦尚贤,世守书礼,代兴魁元,本基华茂,松芝永年。

四川峨嵋万氏字辈:寿祖宗吴迁,子道山加民,方云登月桂,文章天秀启,英才永世有,进仕举仁科。

四川泸州万氏字辈:仁宗模体立,思祖有清英,华国文章选,家藏宝圣经,首择为良志,德太永安成。

山西忻州万氏字辈:迪守仕邦甫。必仲子思克,以汝成载大,曰育应文养,司翥寅宾介,光启兆贤良,德绍基荣贵,功高祚远长。

辽宁铁岭万氏字辈:仁邦取学,绍道时清,义方育德,继善成名。

河南信阳光山县北向店乡胡楼村万氏字辈:正大光明玉,安家一直传。

河南平顶山市叶县保安镇柳庄村万氏字辈:正大刚方传世德,诗书孝友永义某。

河南驻马店驿城区板桥镇英刘村委万氏字辈:恒祥华继传,大道敬其先。

九、姓氏名人

万户,15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火箭是人类能够把人送上太空的伟大发明,最早尝试飞天的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万户考虑到加上风筝的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这是很少有人能想到的。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万章,齐国人,战国时期孟子门下的得意弟子,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关于他的事迹,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万脩,茂陵人,东汉名将。光武帝时历任信都令、偏将军等职,因功封槐里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万回,唐代高僧,曾预言安乐公主将被诛,玄宗可作五十年太平天子等事,其神异类此。传其一日忽求阌乡(今属河南省)河水,饮毕圆寂。

万全(1495-1580),号密斋,明代罗田县(今湖北省)人,明代名医。

万胜,元黄陂(今属湖北)人,初从明玉珍起义,后任玉珍所建夏政权之司马,因功升右丞相。玉珍去世后,万胜被珍子明昭矫旨缢杀。

万泰(1598-1657),字履安,晚号悔庵,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县城人,清代浙东学派甬上支派的创始人。

万表,定远(今属安徽省)人,明正德年间武进士,通经术,熟知先朝典故,为明代武臣通儒之佼佼者,著述甚丰,有《海寇议》、《万氏家钞济世良方》、《灼艾集》等。

万川,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画家兼绘画理论家。博学能文,擅画花鸟,用笔含蓄,色调柔和清新。著有《绘事琐言》、《绘事雕虫》等。

万树,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清代文学家、戏曲作家。造诣于词之格律方面,编《词律》二十卷,另有传奇、杂剧二十余种。

万经,归安人,清杰出学者,康熙年间进士。博通金石性理及金石家言,著《分隶偶成》等。

万安国,代(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人,北魏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封安城王。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擅长诸多乐器,尤精琵琶,曾奉诏造诸乐器,以自制的水尺为律尺,以调乐音,撰有《乐谱》。

万敬儒,庐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唐代大孝子。据传其母亡,住墓旁,刺血写佛经,二指断,母复生,时人称奇。

万寿祺,明末书画家,万历年间举人。明亡后,仍以遗民自居,著儒士服,戴和尚帽,人称“万道人”,与阎尔梅同称“徐州二遗民”,著有《隰西堂集》。

万承纪,江西省南昌人,清代著名画家,官至河南同知加知府衔。

万斯大,清朝经学家。他一生精于经学,对《春秋》、《三礼》尤有研究。为万斯同之兄。

万斯同,清代著名史学家,博通诸史,尤精明史。他讲求志节,坚决不愿在清朝为官。。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年表》。

万青藜(1821—1883)宇文甫,号照斋,亦号藕舲,清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人。道光十九年(1839年)举于乡,二十年联捷成进士。初授翰林院编修,大考第一,升侍讲侍读学土,署国子监祭酒。

万家宝,笔名曹禺,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现代史上杰出的文艺家、戏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万籁鸣,艺名马痴,世界动画大师,艺术大师,中国剪纸艺术第一人,动画电影创始人,世界著名导演,近代世界500名人之一。江苏南京人。万古蟾的孪生兄。作品有《抗战特辑》、《抗战标语》、《抗战歌辑》、《铁扇公主》等,最著名的一部动画片是《大闹天宫》,这是一部完全凭手工制作出来的动画片的鸿篇巨制,在4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一部经典传世之作。1997年10月7日,97岁高龄的万籁鸣离开人世。万籁鸣的墓碑设计成一卷展开的电影胶片,在他的身边还有那个能够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陪伴。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郇-百家姓的汉字的演变

滕-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荀姓起源荀氏文化荀姓家族

谢-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高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家族来源过程荀卿庠整理

宁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家族来源过程荀卿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