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恐龙化石的种类图片(恐龙化石的种类)

恐龙化石的种类图片(恐龙化石的种类)

中国最有名的十种恐龙化石,一起来看看吧

黄河巨龙:2006年,在河南省汝阳县三屯-刘店一带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恐龙化石点30余处。其中一具恐龙化石,长度有18米,光一根脚趾就有20厘米长,前肢较长,肩部高度为6米,肩宽达3米;臀部高度为5.1米,臀宽达2.8米,而头部高度则有8米左右。它是目前已知亚洲体腔大,即高大、外形肥胖的恐龙,堪称“亚洲龙王”。(图片来自 IC photo)

顾氏小盗龙:顾氏小盗龙是目前发现的第一批会飞的恐龙,正型标本全长仅约77厘米,食性为肉食。躯干相对较短,仅为后肢长的44%~50%,尾比身体长;其以桡骨具突出的二头肌结节、前肢第Ⅰ指很短、单一胸骨平且大、耻骨强烈弯曲、胫骨拱曲等可与赵氏小盗龙相区分。顾氏小盗龙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身体上除了发育着绒羽状羽毛外,在其前、后肢及尾后部还发育着非常长的扇形飞羽或尾羽。(图片来自 IC photo)

中华龙鸟: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年内1.4亿年的早白垩世。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它的化石。开始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利于捕食,后腿较长,适宜奔跑,全身还披覆着一至原始绒毛。研究发现,中华龙鸟全身覆盖着黄褐色和橙色相间的羽毛,而尾巴则是橙白两色相间的。(图片来自 IC photo)

太白华阳龙:太白华阳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原始剑龙,体长4.3米,其主要特点是头大而厚重,呈三角形,颈子较短,前肢大大短于后肢,但四足着地行走。背部两列骨板比较小,形状多变,尾端具两对板状尾刺。现有标本陈列在自贡恐龙博物馆以及重庆博物馆中,这具标本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完整剑龙骨架。(图片来自 IC photo)

巨型山东龙:巨型山东龙属于恐龙类中的鸟臀目恐龙,是1964年8月在山东诸城吕标乡的龙骨涧发现,从头到尾有15m长,站起来有8m高,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体形最高大的鸭嘴龙。特点是嘴宽而扁,很象鸭喙。头骨长,顶面较平,头后部较宽,齿骨牙列较长,有六十个齿沟。以两腿行走,前肢相对较小,后肢粗壮,趾间有蹼,并有一条很长的大尾巴。(图片来自 IC photo)

马门溪龙: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部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部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及尾椎 相对较少。(图片来自 IC photo)

棘鼻青岛龙:棘鼻青岛龙是一种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身长为6.62米,身高4.9米,在鼻骨上相当靠后的地方长着的一条带棱的棒状棘,很像独角兽的角,从两眼之间直直地向前伸出,它不善于奔跑,又缺乏自卫武器,只适合在淡水湖泊生存。其化石被发现于中国山东省莱阳市的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内,是中国发现的最著名的有顶饰的鸭嘴龙化石,也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完整的恐龙化石,是中国第一具最早、最完整的棘鼻恐龙化石骨架。(图片来自 IC photo)

千禧中国鸟龙:中国鸟龙,是种驰龙科的有羽毛恐龙,驰龙科是一群敏捷的肉食性恐龙,拥有镰刀状的第二趾爪,也包括恐爪龙与犹他盗龙等属。1999年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的义县组,是有羽毛恐龙中最接近鸟类的一种,年代为下白垩纪的中巴列姆阶,约1亿2500万年前,使它们成为最早、最原始的驰龙科恐龙之一。2009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千禧中国鸟龙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够分泌毒液的恐龙。(图片来自 IC photo)

许氏禄丰龙:许氏禄丰龙是原蜥脚下目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侏罗纪早到中期的中国西南部。化石标本发现于中国的云南省禄丰,是中国所发掘最古老的恐龙之一,与欧洲西部三叠纪晚期岩层中所发掘的板龙极为神似。它体形轻巧,长约4至5米,有小而不太伸长的头骨,眼眶圆大,尾巴健壮,手和足的第一指特别发育,口中上下至少有25颗牙齿,这些牙齿形状与树叶相似,前后边缘有微小的锯齿。(图片来自 IC photo)

黑龙江满洲龙:黑龙江满洲龙是鸟脚亚目、鸭嘴龙科、满洲龙属的一个种。植食性,体长约8米,生活在中生代的白垩纪晚期。化石发现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具恐龙化石。从1915年至1917年俄国地质学家连续到我国进行了三年的大规模考察和发掘,采集到一批恐龙化石。他们把采到的化石进行了修理,并配上三分之一的石膏模型,把这些化石装架起来,陈列到彼得堡地质博物馆里。(图片来自 IC photo)

《恐龙无处不在》教学后记

《恐龙无处不在》是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相对读起来比较专业,自然也就比较枯燥,所以在学习和理解的时候稍微有一点点难度。

本课的学习,我安排了一课时,稍微有一点点紧张。是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完成的:

1、《恐龙无处不在》这样的标题是不是向我们昭示了文章是在介绍恐龙的分布呢?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2、浏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层次,寻找逻辑关系。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补充:“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3、文中是如何从“恐龙无处不在”最终得到“大陆漂移说”的?(本节重点亦是难点)

文章第二部分先列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寒冷的气候不适应恐龙的生活,作者并没有把思维定格在恐龙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考察,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恐龙像搭乘航船一般来到了南极。

而后文章简明地介绍了“板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地球在四十多亿年的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由于恐龙统治地球的时间恰好经历了一个泛大陆由合而分的过程。泛大陆先是分成四块,然后大部分继续分裂,于是,“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还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通俗易懂了。

4、本片课文中渗透了涉及到哪些学科,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融合和相关性?

只要稍作分析,便可得出涉及到生物学,地质学,考古学等相关门类的科学。为帮助学生理解,于是我就拿语文课给学生举例子。“大语文”教学,除了要教授语言文字写作之外,本单元的说明文里面,我还给同学们讲了相关的物候知识,今天的课文涉及到地质学,生物学等。有些知识点同学们不太懂的,老师要进行专门的一个讲解,其实这也就是一个学科融合,也算是科学之间的一个互相影响。

5、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列数字:运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有很大的说服力。

如“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

打比方:语言及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

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举例子:具体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如“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又如,文章的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也是在举例说明,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科学论断。

小结部分再次给学生明确标题《恐龙无处不》是一个表象,而深入到这个事件背后的实质就是地球板块的运动即“大陆漂移说。”今天的课后面有点紧,稍微拖了下堂才把问题处理完,以后要让学生自己从文本中学习逻辑推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