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身体抱恙能形容自己吗(身体抱恙)

身体抱恙能形容自己吗(身体抱恙)

抱恙与有病的区别?

如何像古人一样,委婉地官宣自己“身体抱恙”?

冬日寂寂,万物萧条。随着全国各地政策的放宽,如何度过随之而来的“难关”,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

朋友圈里,渐渐有了或振奋、或悲观的声音,有不少人囤积药物和黄桃罐头,也有不少人“不幸”中招,分享自己的抗疫经验。

毫无疑问,世人都惧怕生病,因为当它摆脱大环境的修辞,真真正正地聚焦于个人,再怎样勇敢无畏,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场结果未知的冒险。

图片来自东家·武夷大当家

但俗话说:生、老、病、死,即使没有这一波“劫难”,生病,也是我们终究要面临的话题。

现代的人,能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自己病时的状态。但千百年前的古人,科学技术落后、医学知识匮乏,生病的时候,只有发自内心的,最原始、最纯粹的情绪,这种情绪直到今日,依然能令我们从中找到共鸣:

1. 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苏轼)

2. 春色烧肌肤,时餐苦咽喉。(孟郊)

3.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韩琦)

4. 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悲。(白居易)

5. 老骨坐亦惊,病力所尚微。(孟郊)

6. 岁月不我与,蹉跎病于斯。(杜甫)

7.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

8. 狸奴似相慰,分坐守残更。(杜仁杰)

9.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裹朱颜瘦。(欧阳修)

10. 病来十日不举酒,回施青春与后生。(黄庭坚)

图片来自东家·武夷大当家

11.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李清照)

12.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辛弃疾)

13.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

14. 今日先生病体轻,爱闲犹有旧心情。(陆游)

15.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16. 四相相催生病老。死魔不定朝难保。(可旻)

17. 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寒山)

18.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孟郊)

19. 世途行处见,人事病来疏。(许浑)

20. 雪下孤村淅淅鸣,病魂无睡洒来清。(陆龟蒙)

图片来自东家·清木人

健康这种东西,寻常的日子里,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也很难真情实感地说要珍惜它。

只有生起病来,体会到生理的痛苦,精神的消耗,才会迫切地想要找回它。

传世医书《千金要方》里曾写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因此,生病之后,人才会真正体会到,人世间最简单和真挚的祝福,莫过于祝你胃口尤在,身体健康。

1. 但使心安身健,静看草根泉际。(李纲)

2. 莫教偏,和花和月,大家长少年。(李煜)

3. 人生禁得几分飞。只祈彼此身长健,同处何曾有别离。(魏了翁)

4. 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欧阳修)

5. 年年岁岁身长健,负岁年年春草长。(王洋)

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7. 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许棐)

图片来自东家·清木人

这场由来已久,又似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十分嘈杂。有时候过分地投以注意力,反而会使你的精神遭受更大的痛苦。

因此,可以尝试忘记这件事情,就当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冬日,无需疑神疑鬼,更不要讳疾忌医。

保持开阔的心情,健康饮食,锻炼身体,遵照医嘱,你和你的家人,一定能平平安安地度过所有难关。

编辑:银龙

“恙”是什么病?“疾”为什么与“病”同义?

吴歌原创

偶染微恙。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意想不到地招惹了点小毛病。恰如最近的情况:刚做完手头的一个市级课题,厘清了荣氏梅园与20世纪前期无锡工商文化的关系、以及在中国现代园林中的文化历史地位,校毕全文,上传交稿,当天夜间就喉咙发痒且痛,第二天一早做了个核酸,阴性,那就是普通感冒了。这些天大热,紧张写稿十几天,大约是疲乏了吧。既然有恙,就静下心来,歇一歇,随便翻翻闲书,饮点清茶,散散心。

恙,就是病的意思。古人常用此字,抱恙,宿恙,微恙,无恙,分别是说带病、旧病、小病、无病。从前朋友之间通信,常有一句“某某兄,别来无恙”,这是朋友之间的问候语,大致是问候这段时间身体健康的意思,但如果换成现代汉语,就显得很不文雅了,比如:“某某兄,这段时间您老兄没发毛病吧?”很粗俗,哪里还有一点朋友之间问候的意思呢?

恙是个形声字,从心,羊声。本义应该与心有关,所以字典解释其本义为“担忧”,后来才引申而得病义。如果望字生意,那就是因为牵挂羊而心忧。羊是最早驯养为家畜的动物之一,自然也是古人重要的财产。如果羊被狼袭杀或被人偷盗,都是重要损失,故时常担忧之,所谓忧心忡忡,久而成病。

但古人对恙字另有一种解释。古人住处草多,有一种毒虫名恙,躲在草丛里,惯于暗中咬人致病。所以,每天醒来,人们互相会问:没被恙咬到吧?汉代应劭的《风俗通》说:“恙,毒虫也,喜伤人。古人草居露宿,故相劳问,必曰无恙。”据说,恙虫形似臭虫,体红,赤眼,肢四对,全身长细毛,爬动迅速。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全世界已知恙虫有3000多种,中国恙虫有记载的约350多种,其中发现叮咬人的至少有12种。大部分恙虫非常小,大小不足1毫米。恙虫叮咬之后,轻症者皮肤发痒,乃至发炎,重症者会出现明显的中毒及神经症状等。在这个意义上解读恙字,似乎可以更加贴切地理解古人赋予这个字的意义。

由恙这个字,可以联想到另一个字:痒。过去一直以为这个字与羊有关,人靠近羊,会产生一种皮肤感觉,这种感觉被称作“痒”。但如果理解了恙字的本义,我们就能明白,痒这种感觉的来源是因为恙虫,或者其它小虫,恙虫和小虫可能藏在羊身上,并叮咬靠近羊的人,从而导致人产生痒的感觉,而这种痒感是被古人看作毛病的,而且很可能引起内在的毛病。痒,是形声字,疒形,羊声。疒,在现代汉语中被称为病字旁。

恙字是汉字中少见的不带病字旁而指病的字,其他与病相关的汉字,一般都是病字旁,如痒,疾,病,痛,痨,疫,瘤,癌等。瘦字也是病字旁,因为在古人看来过于消瘦就是毛病,瘦骨伶仃,形销骨立,面黄肌瘦,骨瘦如柴,这不是病态就是病相。病字旁写作“疒”,这是一个象形字,最初的字形是一个人靠在床上,靠在床上下不来,当然是因为生病了。所以,现代民间语言中,经常用病人下不了床作为一种疾病严重的婉转表达。

古人最初用来指人得病的字,是“疾”,“寡人有疾”这四个字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游说梁惠王行仁政王道,请梁惠王自省一下有什么问题,梁惠王就直言不讳,自己有好色的毛病。前几年有部网络小说就名叫《寡人有疾》。成语中有“积劳成疾”、“讳疾忌医”,其中的疾字,都是病的意思。《说文解字》说:疾,病也,从疒,矢声。是把这个字看作形声字的,但反对意见不少,认为这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疾是表示人的“大”和表示箭的“矢”的组合,而矢射向人的腋下,由此造成人的伤痛。所以,他们认为疾的本义是指人被箭所伤而痛,是会意字。段玉裁在《说文解字》里作注说:“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弓箭是古代作战时的利器,可以远距离伤人,古代医学治疗水平低,为箭所伤之人大都会因箭伤感染而亡。古人为了加大弓箭的杀伤力,还经常在箭头上涂毒,比如吴王阖闾,被越军的染毒飞戈射中脚趾而亡,从受伤至死亡仅几个小时。在平时生活中,当疾病来时,古人觉得就如飞箭一般,出乎意料地就被击中了,于是,疾字从为箭所伤而被引申为病的意思了。到了战国时期,左边的人形的“大”就逐步转化为“疒”,形状犹如一个人靠在床上,表示生病下不了床。疾还有一个意思是迅速,《说文解字》:“速,疾也。”“迅,疾也。”如眼疾手快,疾驰。

现代汉语中疾与病两个字习惯地被并用,疾是汉语通用字,病则是汉语一级通用字,疾病,连在一说,是同一个意思,但在古代,疾与病的意思是稍有差别的。病字出现在战国,比疾字出现的晚一些。病的本义是指病情危重,而不是指病本身。《说文解字》认为:“病,疾加也。从疒,丙声。”疾加,就是疾病加重的意思。《论语·子罕》曰:“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东汉何晏《论语集解》引包贤曰:“疾甚曰病。”意思是疾加重了就叫做病。但有一些学者分析了《诗经》《山海经》《易经》《尚书》《论语》等八部古代文献中所用病字的各种意思,认为病的本义不是疾病,而是困苦、困厄、重危等,后来被用来形容疾的状态,与疾并用,逐步就引申为与疾同义了。这个字义的转型大致在战国晚期完成,韩非写过一篇《扁鹊见蔡桓公》,先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在韩非文中,疾与病基本同义了,但病表示的程度比疾深重了。病字中的丙,并非只是表音,古代以十干配五方,丙为南方之位,南方属朱雀,火性,这个病字可能还意味着染疾者发烧发热的状态,这样,疒与丙的组合,就有了会意之义。

瘤是一个与疾病相关的字,历史比较古老,据考在甲骨文中已经有这个字。瘤的本义就是指身体组织上增生的赘物,《说文解字》说:“瘤,肿也。从疒,留声。”在《说文解字》中,瘤写作“癅”,读音与瘤同。《通俗文》说:“肉凸曰瘤。”今人一般把肿瘤连在一起说,医院里负责治疗肿瘤的科室叫作肿瘤科。恶性肿瘤被称为癌,癌这个字是在宋代出现的。当时的医生在治疗病人的实践中,对恶心肿瘤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在1170年成书的《卫济宝书》中,则对这类肿瘤疾病使用了一个新字:癌。疒字旁下面加一个嵒,嵒就是岩,是山上的石头,沉重,坚硬,难以破开,这应该是当时医生对癌的理解。100多年后,有位医学家杨士瀛在自己的著作中记录对癌的观察:“癌疮如眼,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颈或肩或臂。外症令人昏迷”。癌本来读作岩,这个字1915年才被《中华大字典》和《辞源》收载其中,1961年版《新华字典》首次把癌的读音标识为ai,以避免癌(yan)症的发音与炎症雷同。

以疒作偏旁的字还有不少,如“疫”字,这是个形声字,从疒,役省声,《说文解字》说:“疫,民皆疾也。”《字林》说:“疫,病流行也。”老百姓都得病了,就像劳役、兵役的队伍一般被成排成片地流行传染。所以,古代一般把流行的急性传染病称为“疫”。限于文字,其他与“疒”相关的字,就不一一叙说了。

偶有微恙,会略微给人带来一些不舒服,但也无碍,可以让人从繁杂中暂时脱出身来,修身养神,犹如汽车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的保养。而那些长期的、沉重的疾病,就会给人带来许多痛苦,但我记得,在文学艺术史上,却有很多名人名作是与疾病分不开的。比如中国唐代诗人李贺,因为身染疾病,27岁就去世了。他的诗作奇特、怪诞、诡异,感伤而消沉,显然与他的疾病脱不了干系,是天才与病态的结合。美国诗人爱伦•坡患有严重的双相忧郁症,文艺评家认为,他的许多杰作都来与内心的抑郁与狂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个被战争撕裂的残酷世界,他最后自杀了,死于癌症和抑郁症的双重折磨。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用作品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世界的时候,始终伴随着严重的抑郁症,她的作品被称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她本人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先锋作家。伍尔芙最后投水自杀,留给丈夫的纸条上说,自己已经无法忍受发疯的感觉。虽然心理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都认为疾病是不少作家和杰作的温床,但其中的痛苦不言而喻。所以,还是真诚地祝愿这个世界和众生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