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春秋战国频频出现的周天子是谁,为何这个称谓贯穿了周朝800年?
文|飞鱼说史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寿命最长的并不是汉朝,而是周朝。
从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到吕不韦为秦相灭掉东周,中间近800年,而在我们印象中寿命最长的汉朝也仅仅只有400余年的历史。
周朝的乐器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而周朝也分为西周和东周,至于东周和东汉为何还延续周和汉的国号,很简单,这是因为这两个王朝的开创者姓氏没有改变,还是宗族王室的后代。
不过西周到东周和西汉到东汉,却并不是完全一样,因为西周到东周,中间没有新的朝代诞生,而西汉和东汉之间,还有一个王莽建立的新朝,一言以蔽之,东周的周平王是靠着祖辈的血缘被诸侯拥立的,而光武帝刘秀更多的则是靠自己。
说到这,不少人就会有疑问了,为何周朝的统治者被称为王,汉朝的统治者却是帝呢,这很简单,因为周朝还没有”皇帝“这一称呼,这是秦始皇建立起秦朝之后,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而周朝的最高统治者,人们更习惯称之为”周天子“。
东周问礼碑
所以如果要问春秋战国频频出现的周天子是谁,飞鱼只能说,这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涵盖了所有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周朝不灭,这个称谓就一直存在,这也是为何这个称谓能贯穿周朝800年的原因了。
那么周朝800年的历史中一共出现几位周天子呢?作为天下之主,周天子共传30代诞生了37位王。
西周的周天子。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发,武王伐纣成功之后,商纣王身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所以严格意义上上周武王是周朝的第一任周天子,而姬发建立起周朝时,就追封他爹为周文王,虽然周文王得到了王号,但他却不能被称为周天子。
自周武王建立西周之后,一共出现了12位周天子,他们分别是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西周历时约275年,即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是西周的末代王,他爱江山更爱美人,西周的江山传到了他的手里,成为了他愉悦美人的工具,为了博得褒姒的欢笑,他把召集诸侯勤王的烽火,当成了看美人一笑的手段,最终因为他的”昏庸“,西周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公元前771年,被周幽王废掉的申后,他的父亲为了给女儿出气,就联合了缯国、西夷犬戎一起进攻镐京,结果周幽王不敌,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死,褒姒也被犬戎掳走,不知所踪,西周灭亡。
东周的周天子。西周灭亡之后,周王室分封的诸侯,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此时虽然诸侯逐渐做大,但还没有出现能代替周天子管理国家的存在,于是在诸侯国的拥立下,被周幽王废掉的前任太子姬宜臼成为了幸运儿,视为周平王,也是东周的第一位周天子。
此后一直到吕不韦灭掉碍事的周王室,一共出现了25位周天子,他们分别是周平王、周桓王、周庄王、周鳌王、周惠王、周襄王、周顷王、周匡王、周定王、周简王、周灵王、周景王、周悼王、周敬王、周元王、周贞定王、周哀王、周思王、周考王、周威烈王、周安王、周烈王、周显王、周慎靓王、周赧王。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
除了上面提到的25位周天子,还有一位自立的周天子,他是周废王,因为他是篡了周惠王的位置,后来又被杀死,周惠王重新复位,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算真正的周天子,此时暂不论。
当我们看着这些周天子的名称,是不是相当陌生,也确实,在历史上出现次数最多的大概就要数周平王了,而其他周天子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成就没呢,很遗憾,并没有,他们唯一的成就是在名义上享有”天子“的称号。
周天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到了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存在感其实已经弱的可怜,不仅自己的土地被诸侯越吃越少,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一度还得靠借诸侯的钱来生存,日子过成这样,春秋战国时期的这几十位周天子,真是惨的可以。
周天子
不过,说到这,还不得不夸一下他们的生存能力,在诸侯崛起争霸的年代,他们竟然靠着自己的一张脸,硬生生地坚持了几百年,除了佩服二字,似乎再也没有其他字眼能够形容这种崇拜了。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没有名气,还有另外一种因素,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里出现的名人那是太多了,其中对周天子威胁最大的,当属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是五位霸主,至于这五个人是谁,出现在教科书上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这几个人的名字,随便跳出一个来,都远远要比东周时期那25位周天子要有名气。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是七个国家,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秦,这七个诸侯国是战国时代的主角,这些诸侯国的君主,那更是一个比一个有名,单拿秦国来说,从秦孝公开始,之后的六代君主,那更是大名鼎鼎。
随便从中挑出一个,其风头都要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周天子,就连在位仅仅只有三天的秦孝文王,被人们熟知的程度都远比在位几十年的周天子更为有名。
飞鱼说:由此可见,周天子并不是某个人的称呼,而是周朝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能够享有这个称谓的人,有37位之多,贯穿了周朝的800年历史。
而“天子”一词也并不是周朝最高统治者的专享,后世的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可以被称为天子,并且这一称呼往往和封建统治者的崇拜的龙图腾相结合,组成“真龙天子”,也是皇帝的另外一种称呼。
古代的天子
那么天子是怎么来的呢?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往往把君权和神权相结合,向人们灌输“君权神授”的思想,而为了加强这一概念,就把最高统治者,称为“天之子”,后来慢慢就成为了天子。
正如东汉《白虎通德论》记载:天子者,爵称也。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白虎通德论》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春秋战国频频出现的周天子是谁,为何这个称谓贯穿了周朝800年?
文|飞鱼说史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寿命最长的并不是汉朝,而是周朝。
从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到吕不韦为秦相灭掉东周,中间近800年,而在我们印象中寿命最长的汉朝也仅仅只有400余年的历史。
周朝的乐器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而周朝也分为西周和东周,至于东周和东汉为何还延续周和汉的国号,很简单,这是因为这两个王朝的开创者姓氏没有改变,还是宗族王室的后代。
不过西周到东周和西汉到东汉,却并不是完全一样,因为西周到东周,中间没有新的朝代诞生,而西汉和东汉之间,还有一个王莽建立的新朝,一言以蔽之,东周的周平王是靠着祖辈的血缘被诸侯拥立的,而光武帝刘秀更多的则是靠自己。
说到这,不少人就会有疑问了,为何周朝的统治者被称为王,汉朝的统治者却是帝呢,这很简单,因为周朝还没有”皇帝“这一称呼,这是秦始皇建立起秦朝之后,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而周朝的最高统治者,人们更习惯称之为”周天子“。
东周问礼碑
所以如果要问春秋战国频频出现的周天子是谁,飞鱼只能说,这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涵盖了所有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周朝不灭,这个称谓就一直存在,这也是为何这个称谓能贯穿周朝800年的原因了。
那么周朝800年的历史中一共出现几位周天子呢?作为天下之主,周天子共传30代诞生了37位王。
西周的周天子。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发,武王伐纣成功之后,商纣王身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所以严格意义上上周武王是周朝的第一任周天子,而姬发建立起周朝时,就追封他爹为周文王,虽然周文王得到了王号,但他却不能被称为周天子。
自周武王建立西周之后,一共出现了12位周天子,他们分别是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西周历时约275年,即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是西周的末代王,他爱江山更爱美人,西周的江山传到了他的手里,成为了他愉悦美人的工具,为了博得褒姒的欢笑,他把召集诸侯勤王的烽火,当成了看美人一笑的手段,最终因为他的”昏庸“,西周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公元前771年,被周幽王废掉的申后,他的父亲为了给女儿出气,就联合了缯国、西夷犬戎一起进攻镐京,结果周幽王不敌,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死,褒姒也被犬戎掳走,不知所踪,西周灭亡。
东周的周天子。西周灭亡之后,周王室分封的诸侯,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此时虽然诸侯逐渐做大,但还没有出现能代替周天子管理国家的存在,于是在诸侯国的拥立下,被周幽王废掉的前任太子姬宜臼成为了幸运儿,视为周平王,也是东周的第一位周天子。
此后一直到吕不韦灭掉碍事的周王室,一共出现了25位周天子,他们分别是周平王、周桓王、周庄王、周鳌王、周惠王、周襄王、周顷王、周匡王、周定王、周简王、周灵王、周景王、周悼王、周敬王、周元王、周贞定王、周哀王、周思王、周考王、周威烈王、周安王、周烈王、周显王、周慎靓王、周赧王。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
除了上面提到的25位周天子,还有一位自立的周天子,他是周废王,因为他是篡了周惠王的位置,后来又被杀死,周惠王重新复位,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算真正的周天子,此时暂不论。
当我们看着这些周天子的名称,是不是相当陌生,也确实,在历史上出现次数最多的大概就要数周平王了,而其他周天子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成就没呢,很遗憾,并没有,他们唯一的成就是在名义上享有”天子“的称号。
周天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到了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存在感其实已经弱的可怜,不仅自己的土地被诸侯越吃越少,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一度还得靠借诸侯的钱来生存,日子过成这样,春秋战国时期的这几十位周天子,真是惨的可以。
周天子
不过,说到这,还不得不夸一下他们的生存能力,在诸侯崛起争霸的年代,他们竟然靠着自己的一张脸,硬生生地坚持了几百年,除了佩服二字,似乎再也没有其他字眼能够形容这种崇拜了。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没有名气,还有另外一种因素,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里出现的名人那是太多了,其中对周天子威胁最大的,当属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是五位霸主,至于这五个人是谁,出现在教科书上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这几个人的名字,随便跳出一个来,都远远要比东周时期那25位周天子要有名气。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是七个国家,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秦,这七个诸侯国是战国时代的主角,这些诸侯国的君主,那更是一个比一个有名,单拿秦国来说,从秦孝公开始,之后的六代君主,那更是大名鼎鼎。
随便从中挑出一个,其风头都要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周天子,就连在位仅仅只有三天的秦孝文王,被人们熟知的程度都远比在位几十年的周天子更为有名。
飞鱼说:由此可见,周天子并不是某个人的称呼,而是周朝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能够享有这个称谓的人,有37位之多,贯穿了周朝的800年历史。
而“天子”一词也并不是周朝最高统治者的专享,后世的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可以被称为天子,并且这一称呼往往和封建统治者的崇拜的龙图腾相结合,组成“真龙天子”,也是皇帝的另外一种称呼。
古代的天子
那么天子是怎么来的呢?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往往把君权和神权相结合,向人们灌输“君权神授”的思想,而为了加强这一概念,就把最高统治者,称为“天之子”,后来慢慢就成为了天子。
正如东汉《白虎通德论》记载:天子者,爵称也。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白虎通德论》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东周的最后一位周天子是谁?他的结局如何呢?
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时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所以无论周赧王是不是一个有道明君,对于挽救危亡的周国都没有什么作用了。周赧王五十九年,西周公降秦,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尽收其献,归其君于西周国。前256年,赧王崩,周民东亡,秦取九鼎。后七年,秦庄襄王灭东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周慎靓王在位仅6年就死了,继承王位的是东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天子,也是东周暨周朝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姬延。姬延这个天子当得实在没意思,仿佛是个普通的诸侯。诸侯还有地盘呢,周赧王最后连地盘都混没了。原来,西周国又分出一个东周国以后,东周国和西周国争伐不断,并且侵占了天子的地盘。周天子渐渐混得只剩下成周一座孤城,甚至连养活自己都很困难,只能依靠东、西两个周国供养。
周赧王继位后,东周君表示不再继续负担王室的费用。赧王顿时没了主意,就去求西周公。西周公表现得挺大度,让天子搬到王城居住。 赧王只得离开成周,投靠到西周公那里生活。西周公把赧王迁到自己的地盘后,立即接管了赧王留下的成周,于是洛邑都处在西周公的统治之下了。这样一来,西周公的都城几乎恢复了当年东周时的水平,西周公感觉自己倒更像当年的周天子,而现在的赧王连个诸侯都算不上,不过是自己养活的一个食客罢了。
楚国与其他四国合纵攻秦失败后,总结了一下教训,结论是合纵失败关键在于各诸侯国地位平等,互不统属,所以难以协调一致,如果由周天子来牵头或许就能成功。于是,楚国派出使者请周赧王以天子的名义召集各国,集中力量攻秦。周赧王立即找西周公商量此事,希望西周公协助他伐秦。

想当初周桓王的时候,军队怎么说也有几万人,又联合了中原几个国家讨伐郑国,结果还是落得大败而回。周赧王就凭着这5000多人,竟然还敢借钱打如日中天的秦国,看来他真是自我感觉太好了。一切准备就绪,赧王任命西周公为统兵大将。到了约定的日子,大家到伊阙会合,结果只有创意发起人楚国和远在东北的燕国派了些人马来,加上西周公的人马,一共才几万人,根本没法跟秦军对抗。大家又等了三个月,也没见另外四国的人马赶到,最后只好一哄而散。西周国的富户们见周赧王回来了,就拿着债券去讨债。赧王躲在后宫不肯出来,堂堂天子玩起躲猫猫来了。没过多久,秦国被周天子的闹剧彻底激怒,派出大军要强攻西周国。富户们眼看大战来临,顾不上讨债,都逃亡去了。赧王一看秦人来报复了,吓得直哭,就跟西周公商量去韩国或者魏国避难。西周公分析说:“如今,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韩、魏亡国也只是早晚而已,大王与其到那时再被俘受辱,还不如趁早投降,结局或许能好点儿。”赧王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同意向秦军投降。

诏令发出去了以后,楚国肯定率先附和,接着就是燕国,姬延心想,自己怎么说也是大周国的天子,不可能一点兵力都不出,他必须得做出一个表率,这样才能召集更多的帮手,于是,姬延就到处贴告示,最后只征得了五六千人的军队出来,军队有了,但是缺少很多武器和粮食,姬延肯定是拿不出这么多东西了,于是他想到了借钱,因为他对这场战争很有信心,只要秦国倒了,他就可以得到很多金银财宝,到时候再还就好了。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最后只有楚国和燕国的军队倒了,其余的全部都消失了,他们只好退兵,回到国内以后,那些债主就开始过来讨债,姬延还不起钱,只能躲了起来,最后姬延抑郁去世了,东周落入了秦国的手里,灭亡。
东周最后一位天子:在位长达59年,却无法阻挡东周的灭亡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和西周相对应。众所周知,在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引发了周王朝的内乱。西周覆灭后,郑国、卫国、晋国等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到了公元前315年,姬延即位,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周赧王。作为东周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在位时间长达59年,成为周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不过,虽然多次努力,周赧王却还是无法阻挡东周的灭亡结局。
一
首先,姬延(前336年—前256年),姬姓,名延,亦称王赧(nǎn),后世称“周赧王”,东周第25位君主,周慎靓王之子,东周最后一位君主,也是周朝在位最长的君主。公元前315年,22岁的姬延登基,后世通常把他叫做“周赧王”。 姬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姬延初居“东周”(即成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欲入东周试举周鼎,命右丞相樗里疾率领兵车百乘先至东周国,试探东周反应。遭周赧王严词拒绝,樗里疾大怒,把周赧王逐出王宫。面对强大的秦国,周赧王并没有惧怕,而是保持了周天子的尊严。并且,在错综复杂的战国时期,周赧王希望能够遏制秦国的扩张势头,以此推迟东周的灭亡时间。
当时秦国已攻占了韩国、魏国、赵国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周赧王于是联合其他诸侯国,并命令西周公签丁凑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可是缺少武器、粮饷。姬延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付给他们借券,答应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公元前256年,姬延准备就绪,任命西周公为大将,率领五千军队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会合,一起出击。不料,除了楚、燕两国派了些兵来以外,其他四国的兵马都失约不来,在伊阙的总兵力不过几万,远不是几十万秦兵的对手。
二
在此背景下,周赧王不仅没能击败秦国,反而欠下了一大批债务,这就是“债台高筑”这一历史典故的由来。周赧王在位时,本就弱小的东周朝代,还分为东周和西周两个区域。宜阳之战后,秦国向东周和西周借道,想通过两周之间的地区去攻打韩国。周赧王担心:借了道会得罪韩国,不借又会得罪秦国。也即当时的周赧王,不仅不敢得罪秦国,连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韩国,同样也比较惧怕。
换而言之,此时的周王室,在实际地位上反而不如战国七雄了,也即需要看战国七雄的脸色。对此,大夫史厌便对周赧王说:“为什么不派人去见韩公叔呢?就对韩公叔说:‘秦国敢穿过周地去攻打韩国,是由于信任东周。您为什么不给周一些土地,并派出人质前往楚国呢?’这样,秦国一定会怀疑楚国,不相信周君,也就不会攻打韩国了。您再派人去对秦国说:‘韩国非要给我们周一些土地,想以此来让秦国怀疑周君,周不敢不接受。’秦国也就没有说词儿,不让周接受韩国的土地了,这样就既得到了韩的土地,又是听命于秦国了。”
三
周赧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81年),大夫苏厉对周赧王说:“秦国攻克韩国、魏国,打败魏国大将师武,往北攻取赵国的蔺、离石二县,这些都是白起干的。这个人善于用兵,又有天命佑助。而今他又带兵出伊阙塞去攻打梁国,如果魏国被攻破,那么西周就危险了。您为什么不派人去劝说白起呢?您可以讲楚国养由基的故事给他听,然后说:如今,您攻克了韩国、魏国,打败了师武,往北攻取了赵国的蔺、离石二县,您的功绩是很大了。现在您又带兵出伊阙塞,过东西两周,背对韩国,攻打梁国,这一次如果打不胜,就会前功尽弃。您不如假称有病,不要出伊阙塞去攻打魏国了。”
在此基础上,白起之后的进攻方向,放到了楚国身上。而这,不仅给了魏国和韩国喘息之机,也促使周王室可以暂时摆脱对秦军进攻的恐惧。一定程度上,在战国时期,周赧王所在的周王室,随时都有灭亡的风险,也即战国七雄中的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有消灭周王室的实力。当然,因为战国七雄之间的互相制衡,促使周赧王可以从中斡旋,进而获得自保的机会。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在长平之战后,想要一举消灭赵国。不过,因为魏国和楚国的支援,秦昭襄王最终没能如愿,反而损失了20万大军。
四
最后,邯郸之战的胜利,直接打乱了秦国向中原地区的扩张计划。不过,这场战役虽然为赵国争取了恢复时间,却也让东周王室暴露无遗,成为秦国的进攻目标。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军攻取韩国的阳城、负黍,西周国惧怕之下背叛秦国,与东方各诸侯相联合,率领天下的精锐部队出伊阙塞去攻打秦国,使得秦国与阳城之间无法相通。秦昭襄王因此大怒,派大将军摎攻打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国,叩头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秦昭襄王。
同年,周赧王郁愤而终,这是因为当时的周王室大权,已经被西周公与东周公把持,西周公据洛阳,东周公据巩邑。对此,在笔者看来,就周赧王这位天子,不仅需要面对秦国等大国的进攻,对内还被大臣所架空,这无疑是非常憋屈的事情了。所以,和东汉末年的汉献帝等君主比起来,周赧王可谓最落魄的帝王了。就周赧王来说,于公元前256年病逝,也即其在位时间长达59年,为周王室在位时间最长的天子了。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灭掉东周国。东、西两周就全都归属于秦国,周王朝的祭祀从此断绝。对于周赧王来说,在位期间虽然联合诸侯对抗秦国,却无法阻挡东周王室灭亡的结果。
春秋战国频频出现的周天子是谁,为何这个称谓贯穿了周朝800年?
文|飞鱼说史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寿命最长的并不是汉朝,而是周朝。
从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到吕不韦为秦相灭掉东周,中间近800年,而在我们印象中寿命最长的汉朝也仅仅只有400余年的历史。
周朝的乐器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而周朝也分为西周和东周,至于东周和东汉为何还延续周和汉的国号,很简单,这是因为这两个王朝的开创者姓氏没有改变,还是宗族王室的后代。
不过西周到东周和西汉到东汉,却并不是完全一样,因为西周到东周,中间没有新的朝代诞生,而西汉和东汉之间,还有一个王莽建立的新朝,一言以蔽之,东周的周平王是靠着祖辈的血缘被诸侯拥立的,而光武帝刘秀更多的则是靠自己。
说到这,不少人就会有疑问了,为何周朝的统治者被称为王,汉朝的统治者却是帝呢,这很简单,因为周朝还没有”皇帝“这一称呼,这是秦始皇建立起秦朝之后,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而周朝的最高统治者,人们更习惯称之为”周天子“。
东周问礼碑
所以如果要问春秋战国频频出现的周天子是谁,飞鱼只能说,这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涵盖了所有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周朝不灭,这个称谓就一直存在,这也是为何这个称谓能贯穿周朝800年的原因了。
那么周朝800年的历史中一共出现几位周天子呢?作为天下之主,周天子共传30代诞生了37位王。
西周的周天子。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发,武王伐纣成功之后,商纣王身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所以严格意义上上周武王是周朝的第一任周天子,而姬发建立起周朝时,就追封他爹为周文王,虽然周文王得到了王号,但他却不能被称为周天子。
自周武王建立西周之后,一共出现了12位周天子,他们分别是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西周历时约275年,即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是西周的末代王,他爱江山更爱美人,西周的江山传到了他的手里,成为了他愉悦美人的工具,为了博得褒姒的欢笑,他把召集诸侯勤王的烽火,当成了看美人一笑的手段,最终因为他的”昏庸“,西周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公元前771年,被周幽王废掉的申后,他的父亲为了给女儿出气,就联合了缯国、西夷犬戎一起进攻镐京,结果周幽王不敌,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死,褒姒也被犬戎掳走,不知所踪,西周灭亡。
东周的周天子。西周灭亡之后,周王室分封的诸侯,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此时虽然诸侯逐渐做大,但还没有出现能代替周天子管理国家的存在,于是在诸侯国的拥立下,被周幽王废掉的前任太子姬宜臼成为了幸运儿,视为周平王,也是东周的第一位周天子。
此后一直到吕不韦灭掉碍事的周王室,一共出现了25位周天子,他们分别是周平王、周桓王、周庄王、周鳌王、周惠王、周襄王、周顷王、周匡王、周定王、周简王、周灵王、周景王、周悼王、周敬王、周元王、周贞定王、周哀王、周思王、周考王、周威烈王、周安王、周烈王、周显王、周慎靓王、周赧王。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
除了上面提到的25位周天子,还有一位自立的周天子,他是周废王,因为他是篡了周惠王的位置,后来又被杀死,周惠王重新复位,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算真正的周天子,此时暂不论。
当我们看着这些周天子的名称,是不是相当陌生,也确实,在历史上出现次数最多的大概就要数周平王了,而其他周天子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成就没呢,很遗憾,并没有,他们唯一的成就是在名义上享有”天子“的称号。
周天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到了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存在感其实已经弱的可怜,不仅自己的土地被诸侯越吃越少,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一度还得靠借诸侯的钱来生存,日子过成这样,春秋战国时期的这几十位周天子,真是惨的可以。
周天子
不过,说到这,还不得不夸一下他们的生存能力,在诸侯崛起争霸的年代,他们竟然靠着自己的一张脸,硬生生地坚持了几百年,除了佩服二字,似乎再也没有其他字眼能够形容这种崇拜了。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没有名气,还有另外一种因素,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里出现的名人那是太多了,其中对周天子威胁最大的,当属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是五位霸主,至于这五个人是谁,出现在教科书上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这几个人的名字,随便跳出一个来,都远远要比东周时期那25位周天子要有名气。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是七个国家,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秦,这七个诸侯国是战国时代的主角,这些诸侯国的君主,那更是一个比一个有名,单拿秦国来说,从秦孝公开始,之后的六代君主,那更是大名鼎鼎。
随便从中挑出一个,其风头都要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周天子,就连在位仅仅只有三天的秦孝文王,被人们熟知的程度都远比在位几十年的周天子更为有名。
飞鱼说:由此可见,周天子并不是某个人的称呼,而是周朝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能够享有这个称谓的人,有37位之多,贯穿了周朝的800年历史。
而“天子”一词也并不是周朝最高统治者的专享,后世的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可以被称为天子,并且这一称呼往往和封建统治者的崇拜的龙图腾相结合,组成“真龙天子”,也是皇帝的另外一种称呼。
古代的天子
那么天子是怎么来的呢?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往往把君权和神权相结合,向人们灌输“君权神授”的思想,而为了加强这一概念,就把最高统治者,称为“天之子”,后来慢慢就成为了天子。
正如东汉《白虎通德论》记载:天子者,爵称也。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白虎通德论》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东周的一位天子:为了保住王位,无奈割让土地给晋国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而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周王室不能担负天子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周襄王,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就不得不向晋文公这位春秋霸主求援。在晋文公帮助其保住王位后,周襄王只能无奈割让城池,以此安抚晋国。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周襄王时期的周天子,已经不能承担天子的责任了,甚至还需要仰仗齐国、晋国等大国。在此基础上,春秋霸主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周天子,这成为东周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
一
具体来说,周襄王(?―前620年),姬姓,名郑,周惠王之子,东周君主,前651年―前619年在位。周惠王二十五年(前652年),姬郑的父亲周惠王去世,姬郑继位,是为周襄王。值得注意的是,周襄王能够成功继承王位,离不开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帮助。
对于周襄王的父亲周惠王,生前虽然册立姬郑(周襄王)为太子,但是,周惠王和王后对姬郑的弟弟子带,也非常宠爱。这就好像曹操虽然册立曹丕为太子,但是,曹植依然是他宠爱的儿子一样。因此,对于姬郑来说,自然畏惧子带,担心他篡夺自己的王位。到了公元前652年,周惠王去世,太子郑害怕子带发难,因此秘不发丧,暗中寻求齐桓公支持。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宋、卫、许、鲁、曹、陈等会盟于洮(今山东鄄城西南),使太子郑继为王,即周襄王。因此,对于姬郑来说,是在齐桓公等诸侯的见证下,正式登上了周天子的宝座。而这,无疑有助于巩固周襄王的位置。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周襄王缺乏实力的重要体现,也即他连自己的王位都无法确保,还需要诸侯霸主的支持,才能登上王位。
对于公元前651年的诸侯会盟,也是齐桓公最后一次主持诸侯会盟。为感谢齐桓公对他的支持,周襄王特地派周公宰孔参加大会,并将周天子祭祀祖先的祭肉分赐给齐桓公,还声明齐桓公不用行谢恩的下拜礼,以示对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承认。这次会盟史称“癸丘之盟”,它使齐桓公的声望达到最高峰。齐桓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争夺国君的权位,内乱不已,国力削弱,从而使齐国失去霸主的地位。
二
虽然齐桓公帮助周襄王顺利继承了王位,不过,对于周襄王的弟弟子带来说,显然不甘心认输。公元前649年,子带召集成周附近地区的诸戎族攻伐成周,焚毁王城东门。在周襄王迎击下,子带出奔于齐国。公元前638年,周大夫富辰劝说周襄王召子带返周,以免丢王室面子。子带遂应召复归成周。公元前636年,子带联合戎狄大军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今河南襄城南),并告难于鲁、晋、秦等国。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周襄王自己无法平定子带之乱,只能指望周边诸侯国救援自己。对此,即位不久的晋文公重耳打着勤王的旗号,于公元前635年出兵攻克王子带当时所在的温邑,生擒王子带,然后迎姬郑回都城,将王子带押到都城处死,平定了内乱。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不是晋文公重耳及时出手,周襄王的王位或许都要被子带篡夺了。所以,在平定这场内乱后,晋文公重耳也不能空手而归,就想着向周襄王讨要封赏。
三
对于晋文公重耳来说,一开始想要周天子赐予自己隧葬的待遇,隧,指墓道。《礼记·丧大记》郑注曰:「礼,唯天子葬有隧。」 也就是说只有天子的墓才可以有墓道。因此,晋文公的这一请求,显然太过僭越了,这遭到了周襄王的婉拒。但晋文公毕竟有功,以后还得仰仗他,况且,在如今四大强国中(晋秦齐楚),只有晋国才是同姓诸侯,依靠他们总比依靠别国要好,就是肉也要烂在锅里,于是周襄王叹了口气,说:“寡人虽然不能赐叔父隧葬,却可以给您南阳地区所属的阳樊、温、原、攒茅等四邑的土地,这样可以吗?”
在此基础上,晋文公也只能见好就收,接受了周襄王赐予的土地。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的南阳,和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一带,不是同一个地方,而是指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这么一块地方,大概就是现在晋南通往豫北的这样一条狭长通道,晋国得了南阳,就等于得到了从山西挺进中原河南的落脚点,这有助于晋文公称霸中原。
四
最后,在割让土地给晋国后,周王朝的地盘仅剩下方圆100多里的弹丸之地。而这,自然导致周王室更加弱小了。不过,周襄王也没有办法,毕竟自己的王位都是靠晋文公保住的,而且晋国的疆域还比较靠近周王室,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率领大军在城濮(今河南省濮阳县内)之战中大败楚军,声威大振。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将1000名楚军俘虏和100辆俘获的战车献给姬郑,姬郑回赠100张红色的弓和1000张黑色的弓,并答应晋文公可以征伐其他诸侯。因此,这意味着齐桓公之后,晋文公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而且是获得周天子册封和认可的霸主。
同年冬,晋文公在郑国的践土(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大会诸侯;为增加他的威望,更派人暗示周襄王应该前去赴会。周襄王感到堂堂周天子竟然落到唯诸侯之命是从的地步,十分难堪,但是,他又慑于晋国的威力,不得不前往。后来,孔子写《春秋》时,将此事写成“天子狩猎于河阳”,以维护周天子的颜面。不过,不管怎么样,此时的周襄王,已经和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刘协差不多了,也即都被诸侯所挟持了。
在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被尊奉为西戎的霸主,在击败西戎后,秦国扩地1000多里。于是,周襄王派使者送去铜鼓12面,表示祝贺,也就是正式承认秦穆公的霸主地位。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年),姬郑去世,谥号襄王。姬郑死后,其子姬壬臣继位,是为周顷王。对此,你怎么看呢?
周天子为何一直不参与争霸呢?他争霸应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呀
这个问题确实非常有意思,春秋战国的时候,各诸侯国都在招兵买马,广纳贤才,试图争霸。周天子为什么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只一味地等着别的诸侯国变强,兼并小国弱国,再变强,再兼并小国弱国。等到最后一个周天子周郝王发现不对劲,准备联合诸侯国攻打强大的秦国的时候,结果不但没有把秦国拿下来,反而被秦国一举灭掉了。
(周天子剧照)
周天子的操作法,简直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死亡。他们为什么不参与争一下霸呢?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周天子争霸,没有恰当的口号。
春秋时期,从齐桓公开始,连续出现了多起诸侯争霸的事件。这些诸侯们争霸的时候,都有一个口号,就是“尊王攘夷”。“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尊王”就是大家都要尊重周天子,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攘夷”就是抵御外族入侵,实现国家和平。当然了“攘夷”的目的,还是为了“尊王”。
那么,如果周天子要想争霸,他用什么做口号呢?他说,你们不尊重我,我要带领大家打你们,让你们尊重我!这个好像不太合适吧?哪有通过打别人,让别人尊重你的?所以,周天子实在缺乏争霸的口号。
(尊王攘夷的齐桓公)
第二,周天子争霸,不合礼仪。
周天子当初在分封的时候,是依靠周礼来进行天下管理的。周天子之所以让诸侯们心服口服,除了周礼以外,还要依靠德行和操守。
也就是说,周天子做事,不能违背周礼。周礼要求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诸侯就是诸侯,卿大夫就是卿大夫,士就是士,这是不能随便改易的,更不能靠武力来提升。如果周天子想广纳贤才,想要唯才是举,他必然要改变这一套规矩,破格录用人才。这显然不符合周天子的身份。
另外,周天子想要争霸,他必然要倚强凌弱,如此一来,他也就德行有亏。
诸侯们的眼睛都盯着周天子,等着周天子出现个什么纰漏,然后在公开场合表示不服,脱离周天子,自行一套。楚武王当年就是因为想提升爵位,觉得自己都那么大疆土了,还是个子爵,实在太亏。结果周天子按照礼仪要求,不同意。楚武王一怒之下表示,你不同意我进爵,我自己给自己提升,于是一下自称为“王”,和周天子“平起平坐”了。
所以周天子做事情,有太多的顾虑。既然有顾虑,自然就不可能争霸了。
(分封诸侯)
第三,周天子争霸,没那个能力。
实际上,当周平王东迁的时候,周天子真正管辖的地盘,已经非常少。只相当于一个中等偏下的小诸侯国的规模。这样的规模,别说争霸,就是养活自己,也十分不容易。那时候,周天子都还需要别的国家进贡一些粮食之类,才能勉强维持下去,他又有什么实力参与争霸呢?
东周初年的时候,周朝还有上百个诸侯国,很多诸侯国都是这边边境喊一声,另外一边边境就可以听到。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就只剩下十几个,叫得响的,也只剩下七个。在这个兼并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小国通过努力,做大做强,战胜别国的情况。周天子那么个小国,自然也办不到。
第四,周天子争霸,没有发展空间。
周天子一直处在秦国、晋国、郑国这样一下大国之间,本身实力又有限。他想争霸,扩大地盘,必须要动这些国家。但是,他显然又不可能动这些国家,因此,并没有发展空间。而秦国、楚国这些国家,虽然原先并不是很大,但他们在向中原发展的同时,还向边境拓展,使得他们能越来越大。周天子地域决定了他没有这样的空间。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