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阿昌族服饰图片(阿昌族服饰)

阿昌族服饰图片(阿昌族服饰)

独具特色的阿昌族民族服装

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阿昌族男子服饰受附近傣族和汉族影响,穿蓝黑色或白色对襟上衣,下着黑长裤,未婚男子打白布包头,已婚后改为青布包头,青壮年留四五十厘米长的包头布在脑后或在包头上插花,喜佩“阿昌刀”。

已婚女子一般穿中长而袖窄的对襟衣和及膝筒裙,以黑布裹绑腿,双袖肘部镶饰白布条,用黑或蓝布包头。未婚女子穿裤不穿裙,梳发辫盘于头顶,用三指宽布围在辫子里圈。女子喜欢在包头上插花,多在颈上戴三四圈银项圈,扣上长挂银链,腰间系银链,头、手、腕上戴银泡花镯,耳戴银耳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独具特色的阿昌族民族服装

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阿昌族男子服饰受附近傣族和汉族影响,穿蓝黑色或白色对襟上衣,下着黑长裤,未婚男子打白布包头,已婚后改为青布包头,青壮年留四五十厘米长的包头布在脑后或在包头上插花,喜佩“阿昌刀”。

已婚女子一般穿中长而袖窄的对襟衣和及膝筒裙,以黑布裹绑腿,双袖肘部镶饰白布条,用黑或蓝布包头。未婚女子穿裤不穿裙,梳发辫盘于头顶,用三指宽布围在辫子里圈。女子喜欢在包头上插花,多在颈上戴三四圈银项圈,扣上长挂银链,腰间系银链,头、手、腕上戴银泡花镯,耳戴银耳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独具特色的阿昌族民族服装

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阿昌族男子服饰受附近傣族和汉族影响,穿蓝黑色或白色对襟上衣,下着黑长裤,未婚男子打白布包头,已婚后改为青布包头,青壮年留四五十厘米长的包头布在脑后或在包头上插花,喜佩“阿昌刀”。

已婚女子一般穿中长而袖窄的对襟衣和及膝筒裙,以黑布裹绑腿,双袖肘部镶饰白布条,用黑或蓝布包头。未婚女子穿裤不穿裙,梳发辫盘于头顶,用三指宽布围在辫子里圈。女子喜欢在包头上插花,多在颈上戴三四圈银项圈,扣上长挂银链,腰间系银链,头、手、腕上戴银泡花镯,耳戴银耳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穿在身上的艺术 闪耀的阿昌服饰

一笼色彩斑斓的筒裙,伴结着千百朵梨翁花。by 孙宇飞《我的花筒裙哟》

阿昌族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作为迁徙民族,其服饰不仅直观地反映出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形象地记录着其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还受到周边民族的影响。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颜色以蓝、白、黑三色居多。

男子服装大同小异,妇女服装因地而异,以陇川腊撒型、户撒型和梁河型为代表。

腊撒型

主要指今陇川县户撒乡南部地区阿昌族的传统服饰。阿昌族服饰中,以腊撒地区阿昌族衣着的民族特色最浓。

姑娘爱穿蓝色、黑色对襟上衣和长裤,打黑色或蓝色包头,有的像高耸的塔形,高达一、二尺。有的则用二寸多宽的蓝布一圈圈缠起来,包头后面有流苏,长可达肩,前面用鲜花和极色绒珠、缨络点缀;有的在左鬃角戴一银首饰,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上面镶玉石、玛瑙、珊瑚等;姑娘们还以银元、银链为胸饰,颈上戴银项圈数个,光彩夺目。

阿昌姑娘还扎腰带,她们称为“毡裙”,多用自制的线和土布绣制。

已婚妇女多穿窄袖对襟黑色上衣,改着筒裙。

裙与裤成了区分婚否的标志。

男子则可以包头颜色来区别婚否。一般未婚者打白包头,已婚者打藏青色包头。今天户撒地区的男子很少包包头,比较正式的场合通常会戴上黑色的毡帽,腊撒地区的阿昌族男子更喜欢白色的包头,梁河地区的阿昌族男子则偏爱黑色的包头。

户撒型

主要指今陇川县户撒乡北部地区阿昌族的传统服饰。

当地未婚女性盘辫发,穿蓝色或白色的对襟、窄腰、长袖、圆摆上衣,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腰系绣花小围裙。

已婚妇女则包黑色前高后低的笼状包头,穿蓝色、白色、黑色对襟长袖上衣,下着长筒裙,系黑色围裙。

梁河型

主要指今梁河县九保、曩(nǎng)宋两个阿昌族民族乡的阿昌族服饰。

梁河阿昌族服饰同样有未婚与已婚的区别。

已婚妇女戴黑色,上扁平下圆的筒状高包头,穿着对襟长袖上衣,圆摆幅,外穿绣花“挂膀”(马甲)。下着“乱花”织锦筒裙,腰间系有织锦或绣花小围裙。

高包头是梁河地区已婚妇女特有的头饰,阿昌语称“屋摆”。这种头饰用自织自染的两头坠须的黑棉布长帕缠绕在梳好发髻的头上,造型高昂雄伟,足有半米多高,将其展开,长达5至6米。关于它的禁忌甚多,包戴仪式神圣庄重,第一次包戴必须在婚礼后,由儿女双全的中年妇女在新房内帮包。平时包取,长辈晚辈互相回避,外人不可随意触及。

据调查,高包头在我国具有包(戴)头饰习俗的众多民族中,阿昌族已婚妇女头饰的高度名列首位。

梁河已婚女性服饰

梁河未婚女性服饰

芒市江东乡未婚女性服饰

芒市江东乡已婚女性服饰

总的来说,阿昌族服饰在色调上尚黑,并喜爱用花或绒线球璎珞作为装饰。无论男女服饰都为对襟长袖,布袢扣。已婚妇女都穿筒裙,这些筒裙在织造上采用提花工艺织成“乱花”花纹,根据花纹的分布、形状有“狗牙花、筒子花、节子花、香炉花、李子花等七十余种花纹之多”。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素材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