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绝密求援信,辗转寄回祖国......成了关键证据!
67年前的今天
1955年10月8日
钱学森历经艰辛回到祖国
1年后
1956年10月8日
中国首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
中国航天事业自此起步
戳视频⬇️
回顾中国航天精彩瞬间
视频加载中...
一封绝密求援信,揭开钱学森五年“回家路”1949年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
钱学森和夫人蒋英
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
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担心钱学森偷偷离开美国
美国政府秘密将其逮捕
扣押在特米诺岛
在亲戚和朋友的努力下
钱学森被保释出狱
随之而来的是数年的软禁生活
直到1955年6月的一天
钱学森及家人在极短时间内
躲过联邦调查局的跟踪
用香烟纸发出了“求助信”
担心信件被美政府发现
只能先将这封信寄到比利时亲戚家
最后再辗转大半个地球寄到北京
而这封信也成了
美方扣押我方人员的证据
经过谈判
最后美政府同意了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
钱学森一家
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启程回国
临开船前
他对报界发表讲话
“我打算竭尽努力
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
使我的同胞能过上
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1955年的10月8日
阔别祖国20年后的钱学森
终于回到祖国
视频加载中...
钱学森之子亲述父亲的艰难归国路
中国航天,探索永不止步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刚回到中国一年的钱学森任院长
梁思礼负责导弹控制系统研究
他们带领科学家们
白手起家
埋头苦干
陈赓大将曾问钱学森
“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
钱学森斩钉截铁地回答
“怎么不行?
外国人能搞的
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1960年
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
“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导弹
1970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一曲《东方红》声震寰宇
1992年9月21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
代号“921工程”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
杨利伟成为第一位造访太空的中国人
回到北京后
他专程到钱学森家中报到
从神舟五号开始
我国每位从太空凯旋的航天员
都会来到钱学森家中
向这位中国航天奠基人报告好消息
一直到老人去世
从神舟五号
到神舟十四号
一代代航天人
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创造中国奇迹
向中国航天人致敬
加油
中国航天
期待更多精彩!
声明:本文转自央视军事(ID:CCTV-7_Junshi),在此致谢!
82年邓小平派人致信台湾,呼吁祖国统一,宋美龄的回复令人心寒
1982年7月25日,台北的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大家都觉得,一件无比重要的大事要来了。因为今天的《星岛日报》头条板块上,赫然写着一行大字—《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那一天的星岛日报卖到脱销,大家纷纷好奇这封信上到底写了什么。廖承志在信中对台湾当局领导人蒋经国讲述了两岸不可分割的血脉亲情,用真挚的情感,表达出了对华夏儿女早日团聚的期盼,对祖国统一早日实现的愿望。
原来,这封信是邓小平同志委托廖承志所写。小平同志为了加快两岸统一工作进程,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委托廖承志给台湾当局领导人蒋经国写下这封信,期望能得到对方的回复。这封信既是写给蒋经国,也是写给全体台湾省人民。
不久后,祖国大陆收到了来自台湾省的回信。但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回信者竟然不是蒋经国,而是宋美龄。而且这封回信的内容,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比心寒。
那么,宋美龄为何要写下这封信?信中的内容为何让人心寒?蒋经国对此又有什么想法?
时间回到1949年,在解放战争中满盘皆输的蒋介石还妄想利用长江天险,与共产党人划江而治。但是他却没想到,仅仅几天国民党军的防线就迅速溃败。心有不甘的蒋介石与儿子蒋经国,坐上了飞往台湾的飞机。
逃亡台湾的蒋介石在最开始仍幻想着依靠帝国主义势力反攻大陆,他利用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断派遣兵力进攻东南沿海一带,并使用空军轰炸大陆,给大陆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许多损失。但是在经过许多次失败的尝试后,蒋介石知道反攻大陆的梦想已经大势已去,自己只能一辈子待在这个小岛上了。
这些年来,蒋介石利用美国舰队的力量,隔绝台湾与大陆的一切联系,为两岸关系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害。但是,晚年的蒋介石却非常思念大陆,常常与儿子和身边人谈起在大陆的往事,并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看一看。
1975年,突发消息传来,逃亡台湾26年的蒋介石在台北因病不治。
在他去世之前,唯一愿望是死后棺木不下葬,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落叶归根,回到自己的故乡浙江奉化溪口镇。
蒋介石的去世,为两岸关系带来重大转机。新执掌台湾大权的蒋经国,开始逐渐改变两岸间互相敌视的政策。蒋介石的举措一方面出于祖国统一的盼望,一方面也出于让父亲的棺木葬回大陆的心愿。
正在蒋经国打算与大陆尝试进行联络时,大陆突然抛出了对台湾的橄榄枝,这一事态让蒋经国大喜过望。
1958年以后,为反击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反动行径,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在金门一带长期进行炮战,两岸之间长期处于军事对立的紧张状态。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祖国大陆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快速进步,全国人民在奔向富裕的道路上跑步前进,人民生活的水平节节高升。人们渐渐觉得,两岸的关系或许应该迎来改变。
于是,在这两岸关系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要结束大陆与台湾目前的军事对抗关系,真正实现两岸的和平。党和人民全部同意小平同志的想法。
1979年1月1日,前线部队对金门的炮击正式全面停止,两岸正式停战。
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公开刊登着《告台湾同胞书》。这一封公开信正式提出了结束两岸对抗关系,开放交流等提议,迅速在台湾政界与民间都产生了巨大反响。
看到两岸和平希望的小平同志,进一步针对港澳台三地特殊的社会状况进行考虑,创造性的提出了港澳台三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设想。
为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并收回香港澳门,小平同志历史性的提出了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
全世界的华人同胞都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国家统一而进行的努力。港澳台同胞们盛赞大陆的诚意,认同大陆的提议,这其中就有台湾当局领导人蒋经国。
1982年,看着两岸之间的关系逐渐升温,祖国统一的希望越来越大,不由得怀念起了生活过半辈子的祖国大陆。在这一关键时刻,蒋经国写了一篇文章,用来哀悼自己的亡父。
但是这一篇普通的文章立刻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因为虽然蒋经国在这篇悼文主要表达对父亲蒋介石的怀念,但是他在文中多次提到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父亲对他多次提过的,对祖国大陆与家乡的思念。
党中央经过判断认为,这是蒋经国向大陆释放的,支持祖国统一的信号。
如何处理这件事,成了同志们的难题,是要选择大张旗鼓的回应,还是要选择默默无闻的忽略?
此时,邓小平同志当机立断:一定要给蒋经国写一封信!但是为了稳妥,这封信既不能让小平同志自己写,也不能让现任党中央的同志们去写,必须找到一个最合适的人选来写这封信。
最终党中央经过商议,选定了最佳的人选——廖承志同志。
廖承志同志像他的父亲一样是一名光荣的革命家,同时也是最早一批加入共产党的青年之一,是党内的老同志。党中央为何要选择他?
实际上,廖承志同志与蒋经国很早就认识,他早年间在苏联留学时,结识了同样在此地留学的蒋经国。虽然他们一个是蒋介石之子,一个是共产党员,但两人仍然不顾身份,两人一拍即合,一见如故,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后来随着国民党彻底背叛革命,与共产党人全面开战,两人才因为身份问题不得不分离。随着1949年国民党叛逃台湾,廖承志再也没见过这位好友。
当时的廖承志已经卧病在床,党中央找到他,向他表达了写信的意愿以后,廖承志先生沉默了。
他与蒋经国在少年时为至交,但后来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对方,与对方通信。这一封跨越几十年的书信,让廖承志无法下笔。可是他知道,他必须要写,因为他的背后是所有两岸同胞们的期望。
最终廖承志同志选择了接受党中央的委托。他铺开信笺,拿起钢笔,伏案写信,这一刻,廖承志同志选择了为两岸的早日和平统一尽自己全部的力量。
廖承志写给蒋经国的信很长,全文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了真情实意。廖承志在心中不仅用身后的感情表达了对这位好友深深的思念,更是用诚挚的情意,向蒋经国表达了对祖国统一,两岸同胞团圆的热切盼望。
此信一经刊登就在台湾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大量台湾群众呼吁台湾当局回应祖国大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蒋经国看着这封信感慨万千,他希望两岸明天就能完成真正的统一,自己能够回到祖国大陆,看一看家乡,会一会老友,同时也把父亲葬回他的家乡。
可是,这哪有那么容易呢?父亲生前一直希望“光复大陆”,难道父亲一生反攻大陆的愿望,现在就要放弃吗?
祖国统一要以何种方式进行?台湾到时候的政局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国民党是否能够继续统治台湾?这些都是统一工作进行中的未知数。
蒋经国知道,国民党内的大量顽固分子们,是坚决不肯放弃自己的权力的。他们为了自己在台湾的统治地位,费尽心思阻挠两岸的统一。一旦蒋经国表示希望两岸团员,那么国民党内的大量顽固分子就会对他群起而攻之,直到这一构想被放弃。
同时,蒋经国也对于祖国大陆的诚意态度始终不敢完全相信。这是因为,蒋经国像他父亲一样生性多疑,同时两岸常年来的对立早已制造了大量的隔阂,这些都导致蒋经国无法完全信任大陆的提议。
蒋经国对于回信斟酌许久,难以下笔,最后做出了一个近乎于逃避的选择,将回复这封信的任务交给了母亲宋美龄。
宋美龄对于祖国大陆没有一点好感,她出自闻名天下的宋氏家族,有两个姐姐,时人将她们称作“宋氏三姐妹”。宋美龄的大姐宋霭龄嫁给了孔祥熙,成为了闻名世界的富豪太太。而二姐宋庆龄则嫁给了孙中山先生。
宋庆龄女士思想进步开放,支持革命,呼吁国民党与共产党及其他党派和平共处,共组联合政府,实现民主共和。但是,国民党右派的行为一次一次让宋庆龄女士失望,最终宋庆龄女士与国民党右派决裂。
1948年,宋庆龄与国民党左派进步人士共同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支持民主革命,反对蒋介石专制统治。
而宋美龄则与她的二姐很不一样,简直可以说是她二姐的反面形象。
宋美龄的生活像一个皇后,她生活奢靡,铺张浪费成风。做了蒋夫人以后,她更是过上了香车美酒,锦衣玉食的生活,对于下层百姓的苦难,她从不放在眼里。
随着国民党兵败,宋美龄无法再继续在南京过好日子,只能在台湾偏安一隅。她对自己的恶行毫无反省,反而发自内心的痛恨共产党人,认为是共产党人夺走了她帝王般的富贵生活。
在蒋介石生前,宋美龄常常访问美国,她将反攻大陆的大业寄希望于美国人。蒋介石死后,宋美龄彻底离开台湾,居于美国,在她的内心深处只有对财富与权力的喜爱,对于祖国则没有一点眷恋。
因此,当蒋经国把写回信的任务交给宋美龄时,宋美龄用尽自己对于共产党人的所有敌意,写下了这一封令人极度心寒的信件。
宋美龄在信中表示,坚决不接受大陆政权,只有台湾当局才是真正的正统中国。同时对于大陆停止对立,开放交流等一系列提案,宋美龄只用了九个字回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对于大陆提出的一切提议,宋美龄用极其高傲的态度一一回绝,在信中没有展示出一点点的尊重与诚意,反而字里行间对祖国大陆充满了无比的恨意。
不仅如此,宋美龄还对写信人廖承志进行了侮辱,扬言要让廖承志早日投靠台湾当局,来到台湾当局请罪,共同反攻大陆。
当廖承志看到这封回信的时候,他愤怒的发抖,气得说不出话来,难过的无与伦比。宋美龄的回信引起台湾爱国同胞与海外爱国人士的极大愤怒,他们指责宋美龄做出如此无礼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两岸人民的感情,还破坏了祖国统一的关键机会。
可是,已经在美国过着富贵生活的宋美龄哪里在乎这些?她希望两岸的关系越乱越好,两岸的对立越久越好。
但是宋美龄的愿望最终没有得逞,因为小平同志与党中央的同志没有因为这一次挫折就放弃。1982年以后,在经济,文化等交流领域,大陆向台湾不断抛出橄榄枝,越来越多的台湾人看到了大陆的诚意。
随着大陆的工作开展,两岸的各项交流开始启航,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蒋经国最终还是被打动了,这一次,他坚定了两岸一定要统一的心愿。
1987年,信件事件的五年后,他力排众议,批准台湾国民党老兵回到大陆探亲。这一举措得到了大陆的欢迎,宋美龄给两岸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式被消除。两岸关系正式迎来新篇章。
在两岸共同的支持下,1988年蒋经国将统一的计划提上日程,这一次,他要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彻底完成国家的统一。但是没想到,在这一关键的时刻,蒋经国因病不治,统一的议程再一次被搁置。
而为祖国统一做出卓越贡献的邓小平同志,最终也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抱憾离世。但是党内的同志们与全国人民都继承了小平同志的遗志,继续为两岸团圆而努力。
但是好在两岸关系的发展没有停下脚步。后来经过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合作,汪辜会谈的成功举办,“九二共识”的诞生,三通的开放,连战访问大陆等努力,两岸关系形成了今天和平往来的新局面。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祖国统一的大业会彻底完成,两岸同胞会彻底团圆。
两岸无法和平统一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小部分像宋美龄一样的顽固分子,不顾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为了自己的利益,阻挠,反对国家的统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些人都存在着,但未来这些人还会存在吗?
我们相信,这些人是不会继续存在的,因为我们相信,国家统一的历史大势,绝不会被任何事情所阻挡。这是因为,两岸同胞都坚信“一国两制”的祖国统一方针,在未来必将取得伟大成功。
“火辣辣”的两岸情缘 广西台胞深耕祖国大陆获评全国五好家庭
庄久毅和妻子黄雅麟正在查看辣椒种植情况。(中国台湾网发)
中国台湾网5月16日讯 15日,全国妇联表彰997户全国五好家庭,广西台胞庄久毅家庭榜列其中。
来自台湾彰化的庄久毅携妻子黄雅麟于2014年从越南转回祖国大陆,在广西草创家业,成立广西两岸红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相继在广西崇左市凭祥市、天等县、大新县,北海市合浦县,贺州市富川县设立基地,种植“宝岛美人椒”约6000亩,带动6000余户村民脱贫。公司先后获桂台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美人椒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
据庄久毅介绍,其祖籍地为福建漳州南靖县,先祖于清初移居台湾。他从小深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影响,以德立身治家,要求子女厚德载物、克勤克俭。除妻子一直随行陪伴外,还有一子两女都在台湾担任所在公司总经理,家人和睦共处,创业与家庭生活都充满着浓浓情意。
庄久毅是台湾有名的“辣椒大王”,与辣椒打了一辈子交道,“农林22条措施”出台,让他看到农业发展的新机遇,他下定决心扩大他的“火辣辣”的产业,希望用辣椒助力乡村振兴,搭建起两岸融合发展的桥梁。“台湾每一寸土地本来就是中国的土地,台湾每一个人本来就是中国人,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两岸统一是对得起祖先的正道,两岸统一是必须也是必然。”庄久毅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遗余力,多次在公开采访中呼吁两岸统一,在台胞中产生积极影响。
今年已70岁的庄久毅还是一位“抗癌斗士”,多年前不幸患口腔癌,当时心灰意冷,在妻子的贴心照顾与鼓励下,他挺过难关,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回到祖国了,不只是我生命的延续,最后的余生回报国家,回馈社会,留一点值得纪念的东西。”庄久毅说。(中国台湾网、广西台办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