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跟梁山一百单八将到底啥关系?看看他的名字和绰号就知道了
梁山一百单八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其中偏偏不包括托塔天王晁盖。没有晁盖上山导致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和后来的营救及时雨宋江,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大聚义和受招安。可以说是晁盖奠定了梁山发展的基础,但也埋下了梁山败亡的祸根——水泊梁山就是大水环绕的小孤山,你请来一个送到江里的及时雨,那么结果自然是水漫金(梁)山。这样看来,托塔天王晁盖就是一块“面肥”,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面起子”,把星流云散的一百零八个星宿召集起来,揉成团并发酵成一锅馒头,最后送给朝廷吃掉了。
梁山有两个人物让人难以琢磨,其中一个是入云龙公孙胜,另一个就是托塔天王晁盖了。入云龙公孙胜不差钱却又撺掇智取生辰纲,劫了十万贯金珠宝贝却又弃如敝履,让人想了《封神演义》里的那个申公豹,用一句“道友请留步”,把各路散仙都送上了封神榜。
托塔天王晁盖,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位好大哥,但却绝不是一个好首领:不但跟一帮山贼水匪讲道义,而且眼睁睁地看着宋江一天做大并且架空了自己。晁盖的死法也很离奇:脸上中了一箭,一开始的时候并不严重,但是把箭拔出来就严重了,吃了宋江熬的汤药,很快就挂掉了。其实晁盖与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关系,以及他早早谢幕,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这一点我们看看他的姓名和绰号就知道了。
在说晁盖之前,我们先要看看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来历。这一百单八将其实是“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说白了,就是一百零八个祸害,他们被洪太尉释放出来,必然会回归本性,成为杀人魔王。只是后来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成了大罗金仙罗真人的徒弟、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遇到了大德高僧智真长老、九纹龙史进有一个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老爹,法力与善心镇压住了魔君本性,这才没有像宋江李逵等人那样变得丧心病狂。而行者武松因为性格过于刚强,一腔杀气豪情让魔星也得退避三舍。除了这几位,梁山大聚义之后,绝大多数“好汉”都成了百人一面的杀戮机器。
既然一百单八将都是上天魔君,那么晁盖与他们的关系就很好理解了:晁盖绰号托塔天王,而托塔天王李靖是干什么的,大家都知道,那是玉皇大帝钦封的降魔大元帅。托塔天王晁盖似乎对很多已经暴露了本性的魔星有一种天生的敌意:屠戮青州城外数百家无辜百姓的小李广花荣,很是不讨晁盖喜欢;做下翠屏山血案的杨雄石秀一上山,还没说几句话,晁盖就勃然大怒:“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托塔天王晁盖为啥对小李广花荣产生敌意并对杨雄石秀动了杀机:两次血案,已经激活了他们的魔君潜质,而一向以降妖除魔为己任的托塔天王,见了他们自然不可能有好脸色——那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托塔天王是晁盖的绰号,他的本名有什么含义,咱们还是回到洪太尉误走妖魔的现场去看一看,就知道晁盖这个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了:“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围……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这石头盖板底下,就是那一百零八个魔君。只要有晁盖这块石头盖板尚在,那一百零八个魔君就永无出头之日……
水浒传中,晁盖到底是咋死的?金圣叹给出7条理由,一举锁定真凶
《水浒传》有三大谜团。其一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遭高俅迫害逃离,教出徒弟史进后,不知所踪了。
其二是:晁盖死亡之谜,又称“晁盖遗言之谜”。他先对宋江说“贤弟勿怪”后,却话锋一转,“谁捉得射死我的那个人,便可为梁山泊寨主。”宋江直接“石化”,其余梁山好汉皆陷入沉思——晁盖真是被史文恭射死的吗,为啥不传位给宋江?
其三是:浪子燕青辞别卢俊义后,去了哪里?反正《水浒传》原著中,燕青身边根本没有李师师。所以美好如童话般的结局,《水浒传》中是找不到的。这代表着水浒江湖的深度。
那么这水浒三大谜团,哪一个最引人注目?自然是晁盖到底是咋死的?正是因为这个谜团的存在,才出现了所谓的“水浒阴谋论”,有两个理由支撑!
第一个是:晁盖的梁山寨主,宋江是二把手,但两人对梁山如何发展,却背道而驰。宋江是招安。晁盖虽没有提出啥未来规划,却显然是反对招安的。因此晁盖和宋江之争就不可避免,且不可调和。
在这种态势下,谁还可能讲武德?自然会各种手段尽出,这是“水浒阴谋论”的大环境导致,与其说是梁山寨主之争,不如说是梁山路线之斗。
第二个是,晁盖不传位给宋江。因为无论怎么看都应给宋江,可晁盖却至死不答应。这自然就给了“水浒阴谋论”的空间了。反常为妖,难道不是吗?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名著,犹如品人生。
对“水浒阴谋论”嗤之以鼻者,犹如鲁智深,要的是人生爽利,哪来那么多罗里吧嗦的?
对“水浒阴谋论”半信半疑者,犹如武松,要的是人生真相,没彻底搞清楚前,既不会快刀出鞘,也不会弃刀高卧,无非“行者”继续求证。
而支持“水浒阴谋论”者,则如公孙胜,要的是人生洒脱。看破不说破,进退自如,既可玩一把装神弄鬼,祭出“七星宝剑”舞一遭,也可挥手而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三者,没有本质上的高低对错——江湖就在那里,有人看到了波光星闪,一派气象万千。有人便会沉思,水下隐藏着什么,越是美丽,越危险。当然还会有“试水者”,比如金圣叹!
他是明末清初的大才子,点评《水浒传》的瓢把子。甚至有人说,自金圣叹之后,无人再敢评水浒。那么他是如何看晁盖之死的呢?不得不佩服,金圣叹真狠,一下子给出了7个理由,也就是《水浒传》中的7处细节,一举锁定了真凶。
其一:自停丧摄位以来……夫宋江不闻提起,则亦吴用之所不复提起,林冲之所不好提起,厅上厅下众人之所不敢提起与不知提起者也。乃今无端忽有段景住归,陡然提起,则是宋江之所不及掩其口。
这个细节,是说在晁盖死后,宋江就开始捣鼓卢俊义上梁山,根本不提为晁盖报仇。吴用也跟着不说,林冲想说却不便说。毕竟从晁盖遗言中可知,最有可能活捉史文恭者,就是林冲!而其余梁山好汉,就只能当晁盖“从没来过”。
这种情况直至段景住投梁山,言称曾头市夺了要献给宋江的“照夜玉狮子马”,这一下引发了梁山好汉集体记忆的回归,宋江不得重提旧事,要为晁盖报仇。
总结概述:这第一条虽不能说明,是宋江害死了晁盖,却能间接证明宋江心中有鬼!
其二:段景住备说夺马之事,宋江听了大怒。夫蕞尔曾头,顾不自量,一则夺其马,再则夺其马;一夺之不足,而至于再夺。人各有气,谁其甘乎?然而拟诸射死天王之仇,则其痛深痛浅必当有其分矣。今也,药箭之怨,累月不修;夺马之辱,时刻不待,此其为心果何如也?
这个细节,是说宋江听闻曾头市夺了照夜玉狮子后,虽勃然大怒,却只重点强调了曾头市夺马事件,是对梁山的挑衅。对晁盖死于曾头市,是一带而过——现实是,人不如马重要!
因此金圣叹表示:宋江这逻辑太奇葩,夺马之恨比晁盖之死更让他恼恨。再次证明了宋江心里有鬼!
总结概述:这第二条,其实就是对第一条的延伸,宋江因心中有鬼,所以刻意淡化晁盖之死。
其三:晁盖遗令:但有活捉史文恭者,便为梁山泊主。及宋江 调拨诸将。如徐宁、呼延灼、关胜、索超、单廷珪、魏定国、宣赞、郝思文等,悉不得与斯役。
夫不共之仇,不及朝食,空群而来,死之可也。宋江而志在报仇也者,尚当悬第一座作重赏以募勇夫;宋江而志在第一座者,则虽终亦不为天王报仇,亦谁得而责之?乃今调拨诸将,而独置数人,岂此数人独不能捉史文恭乎?抑独不可坐第一座也?
这个细节,是在讲宋江攻打曾头市,调兵遣将的情况。呼延灼、关胜、徐宁等许多猛将好汉都不带着。五虎将中只有秦明,因是他心腹被带来了,却被史文恭二十回合战败。
这样子是替晁盖报仇吗?若真想报仇,就该把这些猛将好汉带来。而究其原因,就是因晁盖临死前说:谁活捉史文恭谁是寨主。所以,宋江是以报仇为幌子,自己坐实寨主之位才是目的!
总论概述:这第三条相当犀利。有了前面两条后,这条一出,宋江的嫌疑立刻凸显。
其四:新来人中,独卢俊义起身愿往,宋江便问吴用可否?吴用调之闲处。夫调将之法:第一先锋,第二左军,第三右军,第四中军,第五合后,第六伏军。伏军者计算已定,知其必败,败则必由此去,故先设伏以俟之也。今也诸军未行,计算未定,何用知其必败……非所以等候史文恭,殆所以安置卢俊义也。
这一细节,专谈卢俊义的安排。卢俊义表示要去,宋江却问吴用。吴用心领神会,安排卢俊义当伏兵去了。但问题是调兵遣将共有六步,先锋、左军、右军、中军、后合(后应),最后才是伏兵。
不过,伏兵的作用却是,主帅算定了自己必胜,这才会安排伏兵。可如今还没开战呢,咋就知道曾头市必败?所以,这就是闲置卢俊义,不让他建功罢了。
总论概述:无话可说,不得不叹,金圣叹的眼光真犀利,且专业性满满!
其五:史文恭披挂上马,那匹马便是照夜玉狮子马。宋江看见好马,心头火起。夫史文恭所坐,则是先前所夺段景住之马;马之所驮,则是先前射死晁盖之史文恭……宋江而为马来者,则应先见马;宋江而为晁盖来者,则应先见史文恭。
今史文恭出马,而大书那马;宋江心头火起,而大书看见好马,然则宋江此来专为马也。
这一细节是说,史文恭出战后,宋江却先看见了那匹“照夜玉狮子马”,却对马上的史文恭仿佛没啥反应。宋江若为晁盖报仇,必先看见史文恭,若仅仅是为了夺马,自然就先看见马,这是常识!由此可知,宋江就是为了夺马!
总论概述:推论严丝合缝,没法辩驳。至此,宋江坐实了嫌疑人身份了!
其六:(宋江)手书问罪,轻责其杀晁盖,而重责其还马(后略)。
这一细节,是说开战之后,曾头市跟梁山难解难分负,于是曾头市就要跟宋江言和罢兵。于是,宋江就给曾头市写信:对杀晁盖之事一笔带过,却揪住照夜玉狮子马不放,必要让史文恭送回来。而史文恭却就是不送。因此导致了这次讲和失败。
总论概述:所谓做贼心虚,明明是为晁盖报仇,宋江却偏偏一再淡化,按住“照夜玉狮子马”闹腾,这不反常吗?
且若真是史文恭射死的晁盖,他为何还敢这么强悍?一虚,一实,宋江害死晁盖之说,由此基本上可以成立了!
其七:卢俊义既已建功,宋江乃又椎鼓集众,商议立主。夫“商议”之为言,末有成论,则不得不集思广谋以求其定,如之何如之何不辞反复连引其语也?
今在昔,则晁盖遗令有箭可凭;在今,则员外报仇有功可据。然则卢俊义为梁山泊主,盖一辞而定也。舍此不讲,而又多谦抑,甚至拈阄借粮,何其巧而多变一至于如是之极也?
这一细节是说,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后,宋江就开始商议谁才是梁山寨主了,并给出了自己的容貌、威望、出身,比不过卢俊义,所以,寨主应该是卢俊义。最终在吴用的捣鼓下,变为了抓阄,分别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
但,这不奇怪吗?明明晁盖遗言在耳,卢俊义也做到了。宋江却东拉西扯,无所不有其极。
总论概述:这最后一个理由,算彻底锁定了宋江就是真凶。因为从始至终,一直都在淡化和回避晁盖之死。可谓是“何其巧而多变一至于如是之极也”。明显是宋江在害怕!
金圣叹则乘胜追击,最终断曰:呜呼!作者书宋江之恶,其彰明昭著也如此,而愚之夫犹不正其弑晁盖之罪,而犹必沾沾以忠义之人目之,岂不大可怪叹也哉!
意思就是说,施耐庵写宋江的可恶、奸诈和可恨,已经是力透纸背了。可偏偏有些人却就是不敢正视,宋江杀害晁盖之罪,反而非要力捧他是“忠义之士”,这何其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