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巴图吉日嘎拉1024搏克冠军(巴图吉日嘎拉)

巴图吉日嘎拉1024搏克冠军(巴图吉日嘎拉)

重获新生的巴图吉日嘎拉

巴图吉日嘎拉被推进手术室已有4个小时了。等候在门口的亲人焦灼地来回踱步……

“我弟是苦命人啊,但他也是幸运的人,如果没有驻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长伊拉图书记的帮助,还不知道受多少罪呢。”巴图吉日嘎拉的姐姐孟根其其格眼含热泪说。

巴图吉日嘎拉是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布拉格苏木恩格尔乌苏嘎查的贫困牧民。他手术的经历还得从几年前的一天说起……

2017年6月23日,是巴图吉日嘎拉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清晨5点钟,他驾驶摩托车去往塔木素布拉格苏木参加铁路工人会议。途中突然感觉腿上热了起来,但一心想着赶路的他没当回事,没过一会儿腿已经烫得受不了。他急忙停下查看,发现摩托车起火并烧着了裤子和鞋,在他解下裤腰带的工夫,火已经烧到了大腿根儿,再往下看,脚踝骨都露了出来。严重烧伤的他忍着钻心的疼痛,赤脚走了一里地,来到同学家附近时,因一路在沙石、树草上摩擦磕碰,脚底已经血肉模糊。

待哥哥姐姐们把巴图吉日嘎拉送到巴彦浩特医院急救,他已失去了知觉。一周后,医院告知无法医治。兄妹几个带着神志不清、伤口严重恶化的巴图吉日嘎拉来到银川求医,医院说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之后他们找到银川一家烧伤医院,被告知需100万治疗费用。“我们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啊。”孟根其其格无助而悲伤地说。他们只好再次回到巴彦浩特医院,与此同时,打听到了甘肃省武威市有个医生用祖传秘方医治烧伤。他们先期支付了10万元,治疗一周后,后续的10万元治疗费再次将他阻挡在康复的门外。

回到家的巴图吉日嘎拉在哥哥姐姐们的精心照料下日益康复,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治疗期间,旗委政法委书记彭胜记作为旗处级联系领导多次前来看望,并协调相关部门为他争取扶持资金、组织干部职工捐款10多万元,帮他渡过难关……可是,虽然大部分伤口慢慢愈合了,但右腿的伤口始终好不起来。孤身一人,且失去劳动能力,仅靠禁牧补贴和铁路工人微薄工资度日的巴图吉日嘎拉前前后后花去30多万元,治疗烧伤的事情一拖再拖。

2018年,自治区党委向57个重点贫困旗县派出脱贫攻坚工作队。赴阿拉善右旗担任该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长的伊拉图到任后,在下基层走访的过程中得知了巴图吉日嘎拉的境况。从此,怎样才能让他恢复健康成为伊拉图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并趁着回呼和浩特的机会,专门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九医院做了详细的咨询。这次相遇也成为了巴图吉日嘎拉命运的转折点。

2019年11月,伊拉图再次来到巴图吉日嘎拉家,向他详细讲解国家关于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扶助政策,并不断地为他寻找合适的治疗途径和脱贫办法。2020年4月,伊拉图带领塔木素布拉格苏木书记额尔顿乌拉、恩格尔乌苏嘎查书记宝力德、驻恩格尔乌苏嘎查扶贫工作队苏赫第3次来到巴图吉日嘎拉家,再次商议治疗事宜。5月20日,苏赫、宝力德带着巴图吉日嘎拉来到呼和浩特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九医院,对费用、治愈概率等情况做了全面的了解,并决定为巴图吉日嘎拉进行手术治疗。

得到消息的巴图吉日嘎拉无比兴奋,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等好事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他不停地念叨:“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为民的好干部……”

6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九医院成功地为巴图吉日嘎拉进行了植皮手术,医院还给予他多方面的照顾,不仅以最低标准收取手术费用,还免费使用了部分进口药物。

10天后,巴图吉日嘎拉已经能够下地走路,他逢人便高兴地讲述自己的事情。精准扶贫脱贫政策也让巴图吉日嘎拉重拾生活的信心,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做起了打算。

40天的住院费用,加上手术费用总共花了24300元,其中,国家报销治疗费用的90%,巴图吉日嘎拉自己掏了2500元。除此之外,嘎查还承担了他从阿拉善右旗至呼和浩特的3次旅费7000多元,除了护理和伙食,没有产生其它经济负担。

7月13日,接到出院通知,躺在病床上的巴图吉日嘎拉一骨碌坐了起来,他像孩子一样,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此刻窗外照射进来的阳光驱散了几年来笼罩在他心头的阴霾,他兴奋地与周围人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幸福时刻。他本人和恩格尔乌苏嘎查委员会向医务人员敬赠了写有“军民融合鱼水情,救命之恩永难忘”的锦旗。

穿戴整齐的巴图吉日嘎拉,坐上了前来接他的车,苏赫与工作队成员永红带他踏上返程的路。回到家乡的那一刻,巴图吉日嘎拉眼含热泪百感交集。这几年经历的一件件事情,在他遇到困难时党和政府的关怀,像伊拉图一样为他奔波的好心人,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他暗下决心,往后要靠辛勤劳作过上好日子,以此回报党和政府的关怀。(记者 呼格吉乐图 呼布琴 月英)

印象巴达仍贵

从大兴安岭南麓发源,沿着缓坡一路欢歌南下的洮儿河,流到巴达仍贵草原便舒缓了下来。

在巴达仍贵办事处乌兰嘎查村东头的河弯处,有一户蒙古族人家,主人叫巴图。一家三口,日子过得殷实。巴图告诉我:巴达仍贵是蒙古语,译成汉语是兴旺的意思。

位于北纬46度20分,东经112度34分的巴达仍贵乌兰嘎查,犹如镶嵌在科尔沁草原腹地的明珠,山川河流、沃野良田、碧草树木、鸟语花香浑然天成。黝黑的沃土,滋养着万物生灵。

过去,这里是札萨克图王公巴图吉日嘎拉的沃野牧场。进入民国后,随着农耕文明的向北延展,上个世纪初叶,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边放牧边垦荒,耕种粟子、谷子、荞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迁徙过来几十户朝鲜族人,他们利用这里的水源和平坦的土地,种植水稻。起初,蒙古族人只是观望,进入新世纪后,才大量种植水稻。巴图他们家是种植水稻比较早的人家,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如今,在巴达仍贵水田种植已经扩展到五千多亩。

昨夜下了一场中雨。早晨乌兰嘎查周边半山腰上的柞树林淹没在薄雾中,随着微风慢慢变幻的白雾,营造出如仙境一般风景。漫步在田埂边,仍在分蘖的稻穗煞是惹人喜欢。太阳渐渐升起。雾,悄然散去。一望无际的碧绿着实养眼。飞鸟、蛙鸣、芳草、树木、牛羊、田野,在蓝天白云下,一切显得悠然。

驻足凝视,远处隐约传来悠扬的蒙古族长调。

在此地,蒙古族传统文化保留的很好,是远近闻名的能歌善舞之乡,当地的蒙古族农牧民家家都有四胡、马头琴,几乎个个都会拉琴,也能哼唱几曲民歌或长调。

巴达仍贵村原来叫阿贵桑日布村。阿贵,是蒙古语,译成汉语是山洞。在巴达仍贵后山有一个山洞,阿贵由此而来。桑日布是人名,他是这里最早的定居户。桑日布夫妇在一百多年前来这里定居时曾经住过这个山洞,后来,域外的人们便称这里为阿贵桑日布村。

桑日布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牧民歌手,天生一副好嗓子。他擅长唱科尔沁长调歌曲,也喜欢唱科尔沁民歌。

1926年到1928年,丹麦学者、探险家哈士伦德曾经两次来这里探访,并且把桑日布演唱的五六首歌曲录制下来,完好地保存至今。

据史料记载,当年,哈士伦德来札萨克图旗必去的地方有四处。一是宗教圣地葛根庙,二是王爷庙,也就是现在的乌兰浩特市,三是桑日布所在的巴达仍贵,四是现在的满族屯满族乡。可见,当时桑日布在民间是颇有知名度的艺人。这样有才艺的人,想必其足迹踏遍科尔沁大地,而他为什么偏偏定居于巴达仍贵草原?看来这里的旖旎风光和广袤草原是吸引他的主观因素之一。

巴达仍贵这一名字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土改后改的。也就是从那时起,这片土地上人丁兴旺起来。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修建察尔森水库后,作为库区入水口的水源上游地区,巴达仍贵一带没有摆布任何工业项目。使得这里常年保持空气清洁、水质清洁、土壤清洁。

巴达仍贵无霜期只有120多天。在作物生长期,这里的昼夜温差保持在9-14摄氏度,使农作物自然含糖量和钙质明显增高。

巴达仍贵是泛科尔沁地区规模型种植水稻的最北端。再往北,因为高纬度和无霜期短等因由,没有大面积种植水稻。

半晌,在池田田埂上,巴图带着他六岁的姑娘静观自家稻秧中往来穿梭的鲤鱼、鲫鱼,父女俩好不快活。

我一边欣赏着天地间人与自然的诗意画卷,一边举目望远。只见,远远的山坡上雪白的羊群和红白花颜色的西门塔尔牛群慢慢移向凉爽一些的山岗。

巴图招呼女儿“回家喽,该吃午饭了。”女儿意犹未尽,还想继续玩一会儿。

巴图说:“姑娘听话,天太热了,再不走该中暑了。”

听巴图介绍,他家种有50亩有机水稻,2018年的纯收入达到20万元。

我问他,为什么不多种一些呢?巴图说:“种植有机水稻,都要靠人工操作,家里劳动力少,再多了我们两口子侍弄不过来。”

午饭是在巴图家吃的。香喷喷、晶莹剔透的大米饭仿佛让我回到四十年前。那时,妈妈煮的大米饭就是这个味道,盛上一碗,满屋子香气怡人。

蒙古族人豪爽、好客。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十分热情的巴图却滴酒不沾。我问他,你一直不喝酒吗?他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喝酒。三年前,八十三岁的爸爸告诉我,现在不是以酒论英雄的时代,世界这么大,人可以有很多作为。喝酒会耽误很多事情。能喝酒的人,能够克制住自己,才算好样的。从那以后,我就不再喝酒了。”

巴图喜欢唱蒙古族民歌,席间,他清唱了《鸿雁》《嘎达梅林》两首歌。我听着听着,眼前浮现出原住民桑日布轮廓。这里是他曾经的舞台。琴声悠扬,歌声穿透时空。

湿地,水草丛生;旷野,遍地花海;山峦树林茂密。牛羊与鹿狍獐狸相伴,天鹅自由翱翔于蓝天。

如今,清香的稻花引来彩蝶飞舞,更博得大江南北众人的青睐。

我第一次近距离走进巴达仍贵人,也是第一次感受巴达仍贵物语。

□特格喜

重获新生的巴图吉日嘎拉

巴图吉日嘎拉被推进手术室已有4个小时了。等候在门口的亲人焦灼地来回踱步……

“我弟是苦命人啊,但他也是幸运的人,如果没有驻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长伊拉图书记的帮助,还不知道受多少罪呢。”巴图吉日嘎拉的姐姐孟根其其格眼含热泪说。

巴图吉日嘎拉是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布拉格苏木恩格尔乌苏嘎查的贫困牧民。他手术的经历还得从几年前的一天说起……

2017年6月23日,是巴图吉日嘎拉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清晨5点钟,他驾驶摩托车去往塔木素布拉格苏木参加铁路工人会议。途中突然感觉腿上热了起来,但一心想着赶路的他没当回事,没过一会儿腿已经烫得受不了。他急忙停下查看,发现摩托车起火并烧着了裤子和鞋,在他解下裤腰带的工夫,火已经烧到了大腿根儿,再往下看,脚踝骨都露了出来。严重烧伤的他忍着钻心的疼痛,赤脚走了一里地,来到同学家附近时,因一路在沙石、树草上摩擦磕碰,脚底已经血肉模糊。

待哥哥姐姐们把巴图吉日嘎拉送到巴彦浩特医院急救,他已失去了知觉。一周后,医院告知无法医治。兄妹几个带着神志不清、伤口严重恶化的巴图吉日嘎拉来到银川求医,医院说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之后他们找到银川一家烧伤医院,被告知需100万治疗费用。“我们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啊。”孟根其其格无助而悲伤地说。他们只好再次回到巴彦浩特医院,与此同时,打听到了甘肃省武威市有个医生用祖传秘方医治烧伤。他们先期支付了10万元,治疗一周后,后续的10万元治疗费再次将他阻挡在康复的门外。

回到家的巴图吉日嘎拉在哥哥姐姐们的精心照料下日益康复,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治疗期间,旗委政法委书记彭胜记作为旗处级联系领导多次前来看望,并协调相关部门为他争取扶持资金、组织干部职工捐款10多万元,帮他渡过难关……可是,虽然大部分伤口慢慢愈合了,但右腿的伤口始终好不起来。孤身一人,且失去劳动能力,仅靠禁牧补贴和铁路工人微薄工资度日的巴图吉日嘎拉前前后后花去30多万元,治疗烧伤的事情一拖再拖。

2018年,自治区党委向57个重点贫困旗县派出脱贫攻坚工作队。赴阿拉善右旗担任该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长的伊拉图到任后,在下基层走访的过程中得知了巴图吉日嘎拉的境况。从此,怎样才能让他恢复健康成为伊拉图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并趁着回呼和浩特的机会,专门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九医院做了详细的咨询。这次相遇也成为了巴图吉日嘎拉命运的转折点。

2019年11月,伊拉图再次来到巴图吉日嘎拉家,向他详细讲解国家关于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扶助政策,并不断地为他寻找合适的治疗途径和脱贫办法。2020年4月,伊拉图带领塔木素布拉格苏木书记额尔顿乌拉、恩格尔乌苏嘎查书记宝力德、驻恩格尔乌苏嘎查扶贫工作队苏赫第3次来到巴图吉日嘎拉家,再次商议治疗事宜。5月20日,苏赫、宝力德带着巴图吉日嘎拉来到呼和浩特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九医院,对费用、治愈概率等情况做了全面的了解,并决定为巴图吉日嘎拉进行手术治疗。

得到消息的巴图吉日嘎拉无比兴奋,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等好事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他不停地念叨:“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为民的好干部……”

6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九医院成功地为巴图吉日嘎拉进行了植皮手术,医院还给予他多方面的照顾,不仅以最低标准收取手术费用,还免费使用了部分进口药物。

10天后,巴图吉日嘎拉已经能够下地走路,他逢人便高兴地讲述自己的事情。精准扶贫脱贫政策也让巴图吉日嘎拉重拾生活的信心,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做起了打算。

40天的住院费用,加上手术费用总共花了24300元,其中,国家报销治疗费用的90%,巴图吉日嘎拉自己掏了2500元。除此之外,嘎查还承担了他从阿拉善右旗至呼和浩特的3次旅费7000多元,除了护理和伙食,没有产生其它经济负担。

7月13日,接到出院通知,躺在病床上的巴图吉日嘎拉一骨碌坐了起来,他像孩子一样,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此刻窗外照射进来的阳光驱散了几年来笼罩在他心头的阴霾,他兴奋地与周围人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幸福时刻。他本人和恩格尔乌苏嘎查委员会向医务人员敬赠了写有“军民融合鱼水情,救命之恩永难忘”的锦旗。

穿戴整齐的巴图吉日嘎拉,坐上了前来接他的车,苏赫与工作队成员永红带他踏上返程的路。回到家乡的那一刻,巴图吉日嘎拉眼含热泪百感交集。这几年经历的一件件事情,在他遇到困难时党和政府的关怀,像伊拉图一样为他奔波的好心人,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他暗下决心,往后要靠辛勤劳作过上好日子,以此回报党和政府的关怀。(记者 呼格吉乐图 呼布琴 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