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咎”字里的天文历法密码:抱雪斋《周易》说文解字系列
《周易》里面有很多“咎”字,经常出现的词汇是“无(亡)咎”。
这样高频出现的词语,究竟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注云:
咎,災也。災當是本作烖。天火曰災。引伸之凡失意自天而至曰災。
划重点:自天而至的灾祸,叫做“咎”。这也是“咎”字的本义。
从“咎”的字形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灾祸确实是从上往下降临到人身上的:“人”字上方的“夂”,表示的正是向下的运行!
从天而降的灾
那么,这个“从天而降”的灾,是什么?
答案是:日影。
“晷”,从日从咎,正是日影之意。
晷,日景也。从日咎聲。——《说文》
日影长短,反应的是阴阳的消长变化,进一步会反映为人的吉凶祸福。
这就是“易以道阴阳”的《周易》中为何会如此高频出现“咎”的原因。
《汉书·五行志》也说:
“《乾》《坤》之阴阳,效《洪范》之咎征,天人之道粲然著矣。”
明确地把人的“咎征”与天上的阴阳挂钩,视为天人之道的体现。
古人极度重视测量日影的长短,如果出现误差就会视为有咎。
【正字通】在解释“晷”字为什么从“咎”的时候就说:
晷者……从“咎”何也?,日景有差也,天行有常,不能不小有贏縮,歲差由此生,故立日景以測之,卽《周禮·考工記》置槷眡景之法也。
在古人的观念中,不同时间的日影长短都有一个固定的理想值,实际测到的日影比理想值长了或者短了,都是“咎”灾。
《淮南子·天文》就说:
日冬至,……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八尺之景修径尺五寸。景修则阴气胜,景短则阳气胜。阴气胜则为水,阳气胜则为旱。
可见影子比理想值长的就是“阴气胜”,会有水灾;比理想值短的就是“阳气胜”,会有旱灾。
众所周知,日影长短与太阳远近高低有关,影长表示太阳高度降低,影短表示太阳高度升高,不论高低都属于“过”,所以“咎”字还有“过”的意思。
小雅伐木傳曰。咎、過也。
除了冬至夏至这两个时间古人会观测日影长短,以此来判断休咎,其他重要节气时也都会进行测影活动。
比如《周髀算经》里面就记载了各个节气时里面的日影长短数值:
夏至:晷长一尺六寸;
小暑: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
大暑: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
立秋: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
处暑: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
白露: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
秋分:七尺五寸五分;
寒露: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
霜降: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
立冬:丈五寸二分小分三;
小雪: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
大雪:丈二尺五寸小分五;
冬至:丈三尺五寸;
小寒:丈二尺五寸小分五;
大寒: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
立春:丈五寸二分小分三;
雨水: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
惊蛰: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
春分:七尺五寸五分;
清明: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
谷雨: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
立夏: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
小满: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
芒种: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
如今的科学家们已经可以根据夏至影长“一尺六寸”来推算出《周髀算经》里当年进行观测地的纬度和黄赤交角,此不赘述。抱雪斋要特别指出的是,《周易》把表示冬至的《复》卦放在全书第二十四卦,表明作者明确知道黄赤交角是24度!
既然日影长短自上古以来就已经有了固定理想值,古人就可以通过这个日影来“求地中”。
当年周公和召公营建洛邑,就是以土圭测影之法寻找理想的地中,最后确定了夏至日影长一尺五寸的嵩山脚下作为地中:
《周礼》就记载:
“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阳阴之所合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
古人围绕“地中”建国的思想,就形成了“中国”概念。西周何尊上的“宅兹中国”就体现了这个思想。
宅兹中国
周武王灭商之后就跑到位于地中的嵩山来“升中于天”,向太一天帝告成,表明嵩山为地中之山的理念是商代以前就已经存在了。甲骨卜辞中屡屡记载商王“立中”,实际上这个“中”就是用来测日影和看风向的旗杆。
立中,亡风,易日
商王“立中”之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没有风摇动旗杆,并且阳光充沛,可以看到清晰的日影长短。这个理想状态就是甲骨卜辞上常见的:“亡风,易日”。
事实上,天子立中、“宅兹中国”的传统不始于西周,也不始于商代,而是最晚最晚从陶寺时期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其起源应该远在一万年以上,也就是伏羲创立易学之前。
不少人已经发现了太极图就是用日影长短画出来的。
把太极图按照《周髀算经》里的传统“七衡六间”划分成六十四等分,就得到了赫赫有名的伏羲先天八卦图。
六十四卦方位与宋代邵雍传出来的伏羲先天图一模一样,这是一张万年以上历史的图。
所以,易学起源于万年以前上古时代的立中测影之法。
所以,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没有之一。
宅兹中国的华夏儿女,是地球最古老最先进文明的传承者。
数盲们,不服来战!
鉴定完毕,撒花!
居家保护神之四___厕神
过去有些庙宇佛道合流,百神杂陈,其中就有供三宵娘娘的。三霄娘娘,分别叫云霄、琼霄、碧霄,她们三位都是厕神,三霄的前身是紫姑神。
紫姑,相传是唐朝人,姓何名媚,字丽卿,是山东莱阳人。武则天时,山西寿阳刺史李景害死了何媚的丈夫,霸占她为小老婆。李景的大老婆为人刻毒,见何媚年轻漂亮,不由又妒又恨,怎肯容她?于是,大老婆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趁何媚上厕所之时,把她害死在厕中。
但何媚的冤魂不散,后来李景去厕所,“忽闻啼哭声,常隐隐出现,且有刀兵呵喝状,大著灵异”(《历代神仙通鉴》。据说这些事让武则天听到了,很是同情何媚,就封她为厕神。后来,还有些人想抬举何媚,竟说她这个厕神是玉皇大帝封的。玉皇大帝也真够累的,连厕所的事也得过问。
紫姑既然成了神,自然就受到人们尤其是妇女们的崇拜。不过,她没有自己的庙宇,于是女人们就用纸偶或木偶做成了一个紫姑神,在元霄节之夜于厕中祭之。祭时念念有词:“子胥不在,曹夫亦去,小姑可出。”曹夫,即大妇,是那个母老虎;子胥,指其丈夫李景,也不是个好东西。意思是说,这两个狗男女都不在家,紫姑你可以放心出现了。据说,如果这时偶像动弹,那就是“神”来了,用此来占卜吉凶,可知祸福。请紫姑神的仪式,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扶箕”(又叫“扶乱”)迷信,是后世十分流行的这一迷信活动之滥觞。
还有一种说法,紫姑就是戚姑。戚姑是汉高祖对邦的死子·昌后欲掉了手脚,变成了“人彘”,死在了厕所里。后人对戚夫人的死是同情的。因“戚”与“七”音同,有的地方又称厕神为“七姑”,还有称为“三姑”的。三姑又被附会为三个姑娘,叫“坑三姑娘”。坑是指北方的茅坑、粪坑。
坑三姑娘到了《封神演义》里,又成了三座仙岛上的三位仙姑,即云霄、琼霄、碧霄三姐妹。还给她们找了个当财神爷的哥哥赵公明。赵公明帮助商王打周王,被周将射死。云霄三姐妹大怒,一齐来为哥哥报仇,开始她们用混元金斗和金铰剪屡战屡胜,但最后全都送了命。要子牙奉元始天尊法旨封神时,三霄娘娘被封为感应随世仙姑,执掌很元金斗,专擅先后之天,凡一应仙,凡,人、圣、诸侯、天子、贵、贱、货、题,落地先从金斗转动,不得速些!书中并加以说明:“以上三姑,正是抗三姑娘之样,混元金斗,四人同之举题。人之生育,俱从此能生也。“过去要儿降生,先要落在净桶内,虽天子、圣贤出生亦不免,厕神也很威风荣耀。
三霄娘娘、紫姑之类虽名为厕神,但受人崇奉并非主要主厕事,而是为问休咎祸福,占卜诸事。
四川峨眉山曾有一座著名的三霄娘娘庙(三霄洞),1937年秋天,70多个香客摆围鼓,唱的就是《三霄娘娘大摆黄河阵》。喧嚣的锣鼓声、唱闹声,震动了洞内的瘴气,洞内香客和庙内和尚全部窒息而死,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旧时,常有卖紫姑和三霄神码的,祭祀时烧化。三霄娘娘和坑三姑娘的神码,红纸上印有并列三女,是民间木板印刷。三霄的塑像为娘娘模样,三位合祀。一些庙观的“百子堂”中常供她们的像。今天武当山的金殿、南岩和紫霄宫中,还有她们的神像。
西游:西游世界的众生分类与佛家
西游世界里既有神仙也有妖怪,还有遍布四大部洲的人族和幽冥界的鬼怪,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架构。由于西游世界的核心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所以在这个世界里灵山圣地所在的佛家地位格外突出,使得我们误以为西游世界是一个佛家世界。但我们如果仔细阅读一下西游记中对神仙和幽冥的描述,我们就会赫然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佛家世界,而是一个披着佛家外衣的道家世界。这一点从书中对众生分类的设计上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
西游中的众生分类关于众生的分类,西游记里有两处地方进行了说明。第一处是真假美猴王进入幽冥界那一节,孙悟空和六耳猕猴来到了幽冥界找十殿阎王给他们分辨个真假,可十殿阎王没有这个能力。正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地藏王菩萨说话了:
“且住!且住!等我着谛听与你听个真假。”原来那谛听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的一个兽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时,将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蠃虫鳞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顾鉴善恶,察听贤愚。
在这里作者对西游世界的众生进行了分类,一共有十种。包括人在内的动物共有五种,分别是蠃虫、鳞虫、毛虫、羽虫、昆虫;神仙也分成了五种,分别是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在这里没有包括那些妖魔鬼怪,至于原因西游记书中并没有说明。第二处提到神仙分类的是在之后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到达灵山请求如来分辨真假的时候,如来对众人说:
“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这里如来也只提到了十种众生,与前面一样,把包括人在内的动物共有五种,分别是蠃虫、鳞虫、毛虫、羽虫、昆虫;神仙分成了五类,分别是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只是另外又加了四猴混世。乍一看,很多读者可能都会发自内心的钦佩如来的博学多智。但如果真的是如来,他一定不会这样对众生分类。
儒道内核西游中对动物的分类方法完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分类方法,《大戴礼记•易本命》中记载:
“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皇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蠃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
这就是中国古代对禽兽万物的分类,并且规定了这些分类的王者,分别是凤凰、麒麟、神龟、蛟龙和圣人,龙凤龟麟也被称为四大灵兽。这种分类方法完全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动物分类方法,与佛家关系不大。对于神仙的分类也是如此,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其实是纯粹的道家概念,具体可见《钟吕传道集》,其中“论真仙”一节有如下表述:
“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离于鬼,人仙不离于人,地仙不离于地,神仙不离于神,天仙不离于天。”
该书对于这些分类的细节和他们的修行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描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阅一下,所以西游中对神仙的分类采取的完全是道家的说法,与佛家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么佛家是怎么对众生进行分类的呢?
佛家的十二类说按《楞严经》的说法,佛家把众生分为十二类,分别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这就是有情世界的十二种分类,也就是有意识的众生世界的分类,不包括植物和其他山石水土之类的无情世界。
(1)卵生︰这个很好理解,就是由卵孵化出来的,如鱼鸟龟蛇之类。
(2)胎生︰这个也很好理解,大部分哺乳动物基本都是胎生,如人畜龙仙之类。
(3)湿生︰实际上也有卵,只是我们不大注意而已,如蛔虫蠕虫这些含蠢蠕动之类。
(4)化生︰指形态变化很大的生物,如蝴蝶,蛾,蚕这些脱壳蝉变飞虫之类。
(5)有色︰指有形碍明显之色,即休咎精明之类。星辰吉者为休,凶者为咎,萤火蚌珠皆精明之类以及灵怪异物之类。
(6)无色︰指无有形色,即空散销沉之类,如无色界之外道(包括阿罗汉)以及微细菌虫之类。
(7)有想︰指从忆想所生,即神鬼精灵怪物之类。
(8)无想︰指愚钝轮回痴颠倒,而形成的土木金石怪物之类。
(9)非有色︰指相待轮回伪颠倒,而形成的水母以虾为目之类。
(10)非无色︰指相引轮回性颠倒,而呼召乱想形成的咒诅厌生蛊虫鸩鸟之类。
(11)非有想︰指合妄轮回罔颠倒,而产生的蒲卢等异质相成之类。
(12)非无想︰指怨害轮回杀颠倒,而产生的杀害父母的土枭、破镜鸟之类。
尾声西游世界是一个儒释道三家合一的世界,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体现。其中的世界构架并不是一个佛家世界,而是以中国传统概念和道家概念为主要构架,借用了一些佛家概念而已。所以书中的佛家人物都是被儒化道化了的佛家人物,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言语都不是纯粹的佛家行为了。
不知道生辰八字怎么算?“四柱推命”与阴阳五行。让你看个明白!
天干地支
古代中国人民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天干为十个,计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十二个,计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用以记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位,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终止共计六十,称为六十甲子。古代中国人民用这一方法记载年、月、日,因而复始循环不断。
古代中国人民正把一昼夜的时间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小时,从卯时开始代表现代的早晨5点至7点,以此类推经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子时、丑时、寅时为一整昼夜。
天干地支不但是古代中国人民进行星命测算的工具还是计时算刻的历法,并在中国从历史、文化到日常生活都有关联。
四柱推命
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寅月、辛丑日、壬寅时等。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称“批八字”。依照天干、地支内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休咎祸福,运用四柱推算命亦称指迷算命。
四柱推命这类算命方法之所以又称星命术,是因为它是由古代占星术演变而来。古代中国人民认为天地是对应的。地域九州的分配同星象是对应的,芸芸众生同星象是对应的。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在天上也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相对应。太阳代表阳、月亮代表阴,这样阴阳五行学说同星象学结合到一起。人的命运由星象的五行之气左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星象五行之气,所以命运不同。四柱推命是由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四时五方(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五方是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 、十二宫、星宿神煞(与\"四柱神煞\"意思相同)等几部分及其他们之间关系所构成,下面分别介绍。
四柱八字排定之后的程序就是推命,即根据八字来推断命运,推断的内容包括大运、小运、流年、命宫、用神、星宿神煞等。
排大运的头一步是求出起运的岁数。凡天干逢甲、丙、戊、庚、壬阳年生的男性,以及天干逢乙、丁、己、辛、癸阴年出生的女性,从本人生日的那天顺数到下一个节(“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个。其余称作“气”),以三天为一岁;反之,若阳年生的女性及阴年生的男性,从本人生日那天起逆数到上一个节止,也是三天为一岁,剩余的一天抵四个月,一个时辰抵十天。
第二步是排大运的天干地支。大运的干支是根据生月的干支推排出来。起运的岁数如果是顺数,则由生月的干支下一个干支顺排下去;如果是逆数,大运干支就从生月干支上一个干支依次倒排上去。如生月是辛丑,顺数的大运干支依次为壬寅、癸卯、甲辰、乙己、丙午……逆数的大运干支依次为庚子、己亥、戊戌……。
大运的每个干和支各管五年吉凶,看天干时可结合地支一起看,看地支时可单独看。
小运,又叫行年,是小孩未交大运以前的吉凶运数。小运的推断同大运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小运以时辰干支为基点,按大运推算方法推算。小运是用来补大运之不足,但不如大运重要。
流年,就是求卜之人要求算命那一年的年份。算命者一般以流年支干情况结合命元八字推算命元当年情况,是凶是吉。
用神,指八字或大运中代表自身的日柱起扶持补救作用的一种五行代称。日干五行太弱的,就安以生我或我生同类之五行扶持;太强的,就要以克我或我克者抑制。如果命局中用神得力则为二命,无用神可取则为下命,在星命术中,看准用神是算命准与否的关键之一。例如日干乙木者,生不逢时,又少同类扶持,若其八字或大运中有生我的水,就可逢凶化吉。如果是日干乙木生于春月,则不仅自身强旺而且扶持太多,如有制木之金,即官煞为用神,可以抑强而致平衡。
在大运中看用神有三种情况:一是八字中没有用神,在大运中又重新遇上,这是很好的命。二是八字和大运都没有对自己强有力的用神,这无疑是凶命,三是八字中无有对自身天干扶弱抑强的用神,而恰巧在大运中遇到,这在命书中是大缺大补,大偏大纠的命,本命原本不好,可一行到大运,不是大补就是大纠,来了个彻底大翻身。
总之,一个人的八字或大运中,用神被冲被克害相当不吉的,反之,用神得辅佐或相助,就可化凶为吉。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应该说是古代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是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和世界的看法。阴阳五行学说原本分阴阳五行两种说法。阴阳学说来自《易经》,正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学说将世界的变化归集于阴、阳,这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变化。阴阳不是固定的,它们会随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互相转化。阴中包涵着阳的成份,条件成熟可转化为阳。阳中带有阴,一定条件下又可化成阴。固此阴阳又可分为阳中之阳、阴中之阴、阴中之阳、阳中之阴等四种,由此不断分化并转变而生成世界万物。
五行说是将世界万物都看作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五行不断的运动变化才创造出这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因此世界万物都带有这五种原素的内在气质。而五行之间以相生相克关系又影响着由它们构成的事物的总的气质。五行的相生相克是指五行的一种对另一种是促进的就是相生,是约束的就是相克。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因为木材可以点火,火可使万物燃烧成炭,而灰土之中可炼出金属,金属遇冷可凝结水汽成水,水又使树木成长。相克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因为木能破土而出,土能阻挡水的泛滥,水能使火熄灭,火能使金属融化,金属结成刀斧又能杀死树木。
以上只是对阴阳五行的简要说明,阴阳说同五行说相结合使其涵义更加复杂丰富,并同社会的政治、学术之哲学、经济之运行相结合构成中国文化的各个方方面面。
天干地支阴阳五行
星命术认为世界万物都具有阴阳两性。而阴阳的此消彼长是由五行的相生相克引起。而人身本身是一个世界的缩影。同世界的多变相对应,由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所涵阴阳五行之气可测知某一生命运。人身是由五行和合而成,五行在人身的不同禀性又是由他出生时太阳的光线,地球的吸力,星宿的位置气候的不同等多种现象决定。出生时的自然环境不同,五行之气也不同,因而有了千差万别的人生命运。
天干地支的阴阳配合很简单,是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即天干阳性计有甲、丙、戊、庚、壬,阴性计有乙、丁、己、辛、癸,地支阳性计有子、寅、辰、午、申、戌,阴性计有丑、卯、巳、未、酉、亥。
天干地支同五行的配合略显复杂。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地支中寅、卯属木,巳、午属火,辰、戌、丑、未属土,申、酉属金,亥、子属水。
在以上配合中还有不同。第一,天干的五行之气比地支的五行之气强一些。第二,因为天干地支有阴阳之分,所以同属五行之一的天干或地支也有不同。如同为属木的甲、乙,甲是阳木,为栋梁之木,乙是阴木,为花果之木。第三,地支中每三字组成五行之一种,第一字为初兴,第二字之气为极盛,第三字为渐衰,代表了所属五行的发展变化。第四,地支除本气之外,还包含一个或数个天干的成份。分别是子的本气是癸水;丑的本气是己土,还兼有辛金、癸水成份;寅的本气是甲木,而兼有丙火,戊土;卯只有本气乙本;辰的本气是戊土,兼有乙木和癸水;巳的本气是丙火,兼庚金和戊土;午的本气是丁火,还包括己土的成份;未的本气是乙土,兼有乙木和丁火;申的本气是庚金,兼有壬水和戊土;酉只是本气辛金;戌的本气是戊土,兼具辛金及丁火;亥的本气是壬水兼具甲木在其中。
关系说明
五行五方四时关系
五方是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五行及其代表的天干地支各有所主的方向。即东方主甲、乙、寅、卯之木;南方主丙、丁、巳、午之火;西方主庚、辛、申、酉之金;北方主壬、癸、亥、子之水;中方主戊、己、辰、戌、丑、未之土。
五行的方位对于星命术十分重要。通过一个人的八字所包含的阴阳五行所属就可知到其所属方向,通过相生相克之理可知吉凶。例如八字属木命的人往东最有利,往南、北也行,但不可西行,因为往西则木被金克。火命的人最好向南,往北则犯水。金命的人宜往西,往南则受火制。水命的人应该往北,往中央之地则不吉。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天干地支及五行在四时之中各有盛衰之不同表现。星命理论详见(出生时间与命运)中以旺、相、休、囚、死分别代表五行在四季中盛衰表现。旺是旺盛之意;相是次旺,有辅佐之意;休是休息、停止之意;囚是衰落、被阻止之意;死就是克制而无生气之意。一般来说,当令者旺、我生者相、生我者休、克我者囚、我克者死。
春季里万木复苏,所以以木为当令者,木为“旺”,所属干支为甲、乙、寅、卯、辰等。与木相生的是火、所以火在春季里属“相”。而生木的是水,所以水在春季属“休”。克木的是金,金在春季属“囚”。而木克的是土,所以土在春季属“死”。
夏季里骄阳似火,以火为“旺”。所属干支为丙、丁、巳、午、未等。火生土,所以土在夏季里属“相”。生火者木,木在夏季属“休”。克火的是水,水在夏季里属“囚”。火克的是金,金在夏季属“死”。
秋季为金黄收获之季,以金为“旺”。所属干支为庚、辛、申、酉、戌等。金生水,所以水在秋季属“相”。生金者为土,土在秋季属“休”。克金的是火,火在秋季属“囚”。木在秋季属“死”。
冬季为寒冷凝水之季,以水为“旺”。所属于支为壬、癸、亥、子、丑等。水生木,木在冬季属“相”。生水者为金,金在冬季属“休”。克水的是土,土在冬季属“囚”。水克火,火在冬季属“死”。
土在星命术中是旺于四季之行,即土在一年中四季的最后一月为旺季。
在应用中应如何应用上述理论呢,举一例说明。一个人八字属木,为木命之人,应当先于春季则生命旺盛,而生于秋季或四季中最后一个月就成了囚,死之命而生不得势了。
张国刚:司马光的书还没有写好,为何宋神宗就写好了序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早熟,管理系统复杂。中央集权体制下的治国理政,需要高超的技巧和方法。没有教科书能够得其门径,只有历史的经验才最受重视。
公元1063年,宋英宗(1032-1067)即位,不久,司马光(1019-1086)给皇帝呈上自己编纂的《通志》八卷。这位年仅31岁的新皇帝很赞赏司马光的著作,要他继续撰写,而且国家拨给经费,配备修撰人员。没过几年,英宗皇帝病逝,神宗(1048-1085)即位。当年十月,初开经筵。“经筵”是给皇帝讲课的典雅说法,“经”者,经典;“筵”者,宴也。“经筵”就是我们今日所谓精神大餐之意。程颐、朱熹都给皇帝开过经筵。
这是神宗初登大宝后的第一堂课。司马光在这堂课中讲的都是历史,就是他奉英宗之命而撰写的历史。神宗听了后,龙心大悦。他觉得司马光《通志》的书名太朴素了,特赐了一个响亮的书名——《资治通鉴》。几天后,神宗交给司马光一篇《序》,说书成之后,就加进去。
《治术:周秦汉唐的经世之道》,张国刚著,中华书局出版
一般来说,书写好了再请人写序,要请皇帝写序更是了不得。唐玄奘翻译了许多佛典,想编辑在一起,三番五次请李世民写序,李世民总有些犹豫。因为李世民曾经批评梁武帝对于佛教的痴迷,说自己唯独遵奉儒家思想。最后,他还是看在玄奘是儿子李治的老师的份上(太子的师傅都是儒学大师,但是,玄奘为李治授菩萨戒,也算师傅之列了),在临终前几个月写了一篇《大唐三藏圣教序》,文章大约是御用文人代笔的,字则是从王羲之书法作品里采集的(取法王羲之书法的褚遂良也书写过)。李世民只是挂了一个名,而且把写序变成了书法游戏。
宋神宗可不是这样。司马光的书还没有写好,他就写好了序言,而且在序言中,大发感慨:“朕惟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诗》《书》《春秋》无不重视读史,“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神宗从司马迁的《史记》谈到当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尤其赞扬司马光这部书切磋“治道”的努力:
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在序文的最后,神宗提到书名的事: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宋神宗说得非常清楚,读史书,知往事,见得失,铭“商鉴”,对于他的求索治道,非常有益。史书中所载的“治道”是什么呢?神宗用了十二个排比句:“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这十二个排比句分六个层次:
第一是“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即书中关于治国理政决策时的精彩议论及其行政操作方面,德与刑两方面优良的制度规章。第二是“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涉及天象和人事(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吉凶祸福诸般征兆的探究。第三是“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即懂得权威与福泽之所以盛衰,其本源何在;清楚规划重大国事的利害攸关功效之所在。第四是“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即良将打仗的方略,循吏(公正执法而爱民的官吏)的有效治理措施。第五是“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对是非曲直要有判断,求治的根本是勤勉不能怠惰。第六是“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那些用词渊博厚实的文体,规诫劝谏深刻的含义。归纳起来就是,精到议论与施政;天象人事与吉凶;社稷祸福与利害;良将之策与循吏之治;处事之明断与勤政;为文之体例与要义,所有这些有资于治国的方略,“良谓备焉”。在宋神宗看来,《资治通鉴》就是一部治国理政的教科书。
《资治通鉴》涉及周秦汉晋唐及五代共1362年历史。《治术:周秦汉唐的经世之道》仿效《资治通鉴》,着眼于“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每讲之前,略叙一代之兴衰与治理之功过,以为通论;于通论之下,则撮取《通鉴》中具体人与事予以讨论,俾使前之所论,有所证说。历史的魅力在于具体的人物和故事,任何治国之道、经世之术,都只有落在具体的情景人事当中,才有切近的感觉,才有方法论的意义。
(作者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