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邅的意思是什么(遭的意思)

邅的意思是什么(遭的意思)

滕王阁序 解读(三)

#不考虑工资,你最想做什么工作# 如果不考虑收入,我最想做的工作就是解读中华古文,借助科学的语言学和语法知识,把我们优美的古文科学精准地解读出来,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前言:唐高宗时期,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并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前往交趾(位于今越南河内)看望父亲时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今天解读的是《滕王阁序》的第四段,之前解读的是前三段(点击我的头像,可以查看前三段的解读),后续还会继续更新。这种古文解读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所以,进度可能不会太快。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如果喜欢,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后续更新可以第一时间看到。

  遥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1、遥吟甫畅,逸兴遄飞:长久地吟咏使心情大为舒畅,闲适的兴致一下子就起来了。

遥:长久地、长时间地,副词。

吟:吟唱、吟咏、诵读,动词。

甫:很大地、非常地,副词。

畅:舒畅的、畅快的,形容词。

遥吟甫畅:长久地吟咏使心情大为舒畅。这句原本有两个版本:遥襟甫畅,遥吟俯畅。但是,遥襟和俯畅在语义上都完全解释不通,所以,我把两个版本整合为了一个能讲得通的版本。

逸:闲适的、安乐的,形容词。

兴:兴致、情趣,名词。

遄(chuán):疾速地、快速地,副词。

飞:飞起、飞翔,动词。

逸兴遄飞:闲适的兴致一下子就起来了。

2、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清脆的排箫声响起来了,阵阵清风拂来,令人倍感舒爽,清细的歌声停了下来,余音袅袅,天上的白云也因为留恋这歌声而停下了脚步。

爽:清脆的、清爽的,形容词。

籁(lài):籁,排箫,一种由多根竹管编排而成的管乐器,乐声清脆,是为天籁之音。

发:发出、发生,动词。

而:并列连词,此处用来表示前后两句的顺承关系。

清风:令人舒爽的清凉的小风。

生:发生、出现,动词。

纤(xiān):纤细的,形容词。

纤歌:清细的歌声。

凝:停止、中断,形容词。

遏(è):阻止、遏制,动词。

纤歌凝而白云遏:这里的“白云遏”是一个被动句,其实是“白云(被遏)遏”。

3、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今日的宴会,好比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文人雅士,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当年的陶渊明。

睢(suī)园: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于大梁,是为梁孝王,梁孝王在汴梁东南古吹台一带大兴土木,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梁园,又名兔园、修竹园,故址在今商丘市梁园区。又因为位于睢水之滨,所以,后世也称之为睢园。梁孝王刘武喜好招揽文人谋士,西汉时期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辞赋家枚乘等都经常跟梁孝王一起吟诗作赋,吹弹歌舞。刘武曾在园中设宴,司马相如、枚乘等都应召而至,成为竹荫蔽日的梁园宾客,并为之吟咏。后代的很多辞赋均提及了这一盛况。

绿竹:睢园内的标志性景物,当时的司马相如、枚乘都曾为竹荫蔽日的睢园宾客,并为之吟咏。枚乘《梁王兔园赋》:“修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自睢阳东南流,历于竹圃(即睢园),水次绿竹荫渚,菁菁实望实望。”

气:气派、气概,名词。

凌:超越、凌驾、压倒,动词。

彭泽:县名,汉代始设,今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最北部,赣皖两省交界处。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就是担任彭泽县令,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从此归隐田园,所以,后世经常以"彭泽"借指陶渊明。

樽(zūn):酒樽,名词。

4、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今天在场的诸位,才华堪比曹植,下笔行文有如谢灵运。

邺(yè):今河北临漳,是曹魏兴起的地方,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上一句以“彭泽”这一地名指代陶渊明,此处是以“邺水”这一地名指代曹植。《公宴诗》全文:“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朱:朱色的、大红色的,形容词。

华:通“花”,花朵,名词。

朱华:此处特指红色的荷花,因为曹植的“朱华冒绿池”,很明显说的是荷花。

照:映照、照耀,动词。

临川: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今属江西)内史,此处又是以地名来指代文化名人。

5、四美具,二难并: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了,好客的贤主和才华横溢的嘉宾却难得。

四美:对于四美的解读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个版本是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二难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贤主、嘉宾,另一个版本是明哲、坦诚。两相比较,还是第一个版本靠谱,尤其是与下一句“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相对应,更应该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具:具备、具有,动词。

二:指的应该是像梁孝王和曹植这样喜欢招揽文人学士共同游玩的贤主,以及像陶渊明和谢灵运一样有才华的嘉宾。

并:并行、并列、并存,动词。

6、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在半空中饱览周边美景,在悠闲的日子里尽情游玩。

穷:穷尽、极其,副词。

睇(dì):斜视,动词。

眄(miǎn):斜视、斜着看,动词。

睇眄:动词近义词连用。

于:在、位于,介词。

中天:即,天中,天空中,指的是高空中、当空,意思是站在滕王阁中,如同在半空中一样。

极:最、很、非常,副词。

娱:娱乐、欢乐,动词。

游:游玩、游乐,动词。

娱游:动词近义词连用。

暇:悠闲的,形容词。

暇日:空闲的日子 。

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看到上天的高远和大地的辽阔,意识到宇宙的没有尽头。

迥:辽阔的、遥远的,形容词。

觉:感觉到、意识到,动词。

宇宙:上下四分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穷:终端、终极,名词。

8、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兴致退去,伤悲涌上心头,意识到事物的兴衰发展都是有定数的。

兴:兴致、兴趣,名词。

尽:竭尽、没有了,动词。

悲:伤心、伤悲,名词。

来:发生、产生,动词。

识:知道、懂得,动词。

盈:增长、增加,动词用作名词。

虚:变少、亏虚,动词用作名词。

盈虚:动词反义词连用,此处都是用作名词,本义是指盈满或虚空,用来表示事物的发展按照规律的变化,喻指盛衰成败。

数:定数、天数、天命,名词。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在太阳下远望长安,在白云间遥看吴会。

望:远望,动词。

长安,唐朝的国都。

目:看、观看,动词。

吴:东吴,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

会(kuài):会稽郡,今江苏省东部及浙江省西部地。

吴会:对吴地的古称。

10、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西北的地势极高,东南的大海深邃;昆仑山高高地耸立在西北,北极星远远地悬挂在天上。

地势:大地的走势,名词。

极:最高的、最远的,形容词。

而:并列连词。

溟(míng):海、海洋,名词。

南溟: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因为“冥”是大海的意思,所以也将“冥”写作“溟”,指南边的大海。

天柱:《神异经》记载,昆仑山上铜柱,高入天穹,叫做“天柱”。

北辰:特指北极星。传统观点认为这里的北极星暗指国君,其实未必。

1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一路的关口和山岭都非常难以穿越,但是,又有谁会去怜悯找不到前路的人呢。

关:关口、关隘,名词。

关山:关口和山岭。

越:经过、越过,动词。

关山难越:这个句子其实是宾语前置,关山难越,其实是难越关山。

悲:哀怜、怜悯,动词。

失:失去、失掉、丢失,动词。

12、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大家像浮萍随水漂浮一般在此相逢,都是外地而来的异乡之客。

萍:浮萍,特点是随水漂浮,漂迫不定,所以有萍踪不定的说法。下图荷叶周边漂浮的就是浮萍。

萍水:如同浮萍漂水一般地,副词。

相:相互、互相,副词。

逢:遭逢、遇见,动词。

尽:全部、都,副词。

他乡:异乡、外乡。

13、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怀念皇宫的大门而不得相见,不知何年才得以在宣室侍奉皇帝。

怀:思念、怀念、想念,动词。

阍(hūn):宫门,名词。

帝阍(hūn):皇帝的宫门。

奉:为…效劳、侍候,动词。

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此处用来指代皇帝居住的正室。

篇章总结

《滕王阁序》是我们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一篇文章,因为这是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其实,不只是我们,之前的历朝历代的文人学者应该都非常熟悉这篇文章。但是,这次解读应该是王勃把它写出来之后,第一次被精准地解读出来,这可能是最符合王勃当时所思所想的一份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对于我来说,一切也全部都是全新的,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是全新思考出来的,很多字的意思和词性都使我大吃一惊,经常一边解读一边在心里感慨,原来是这么回事!原来是这个意思!在完成这种解读之后,再去读这段文字,一切也就都豁然开朗了。

现在的这次解读,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使用科学的语言学和语法学知识,对汉语言古文进行科学精准的解读,这是前无古人的一次学术活动,但是,结果还是非常理想的。现在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我们终于有了打开汉语言国学大门的一把科学的钥匙,一切都有了一个客观的解释标准,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无比清晰的学习和做学问的门径。

之前我们所有人读这种文章的时候,都只是去读和理解其中的“字”,对于这些字组成的句子的意思其实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只是大概地通过把这些字的意思结合到一起,来推测和得出一个大致的意思,也就是一种一知半解的感觉。对于句子中的每一个“字”的准确意思,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或者说是并没有把握。但是,根据语法规则,把每一个字的词性和使用方式确定下来之后,每一个字的意思就很明确了,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是唯一且确定的,这样每一句话的意思也都是唯一且确定的。这样我们可以把每一句话都能透彻地理解到位,看着这篇文章理解一遍,就如同你是当年的王勃,就如同是你写出来的这篇文章,这就是理解文章时的第一视角,也就是作者的视角,找到这种理解文章的作者视角了,对于文章的理解才能算是最终的成功。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去理解古文,就会有一种“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感觉,因为我们终于对原文的语言文本有了一种完全的掌控感。

之前发布了前三段的解读之后,很多读者也是这种反应。有读者反应,分析透彻,讲解清楚,学生可学,闲人可悟;有读者反应,未曾见过哪位老师和哪本书籍讲解的如此明了;还有读者反应,这篇文章能熟练地背诵下来,也看过别人的讲解,但还是一知半解,觉得文辞生硬,这次解读让大家真正感觉此文很美。而且,很多人因此更加喜欢我们的文言古文和传统文化。看到大家的这些反馈,非常开心,这也正是我本次解读的目的所在。

作者简介

王勃(公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唐代诗人。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得罪唐高宗而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犯死罪,遇赦,革职。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工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反对绮靡文风,提倡表现浓郁的情感与壮大的气势,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说文解字》第243课:细说“遭”、“遇”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我们讲《说文解字》“辵”部的两个汉字:“遇、遭”,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里是常用字,又常“遭遇”连用,现代汉语里的遭遇有两个用法:(1)碰上,遇到。(2)经受的事情;生活经历。这两个意思均来自于“遇”与“遭”字的本义。在《说文解字》字序中,“遇”在“遭”之前,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遇。读音有三个:

(一)yù。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遇,逢也。从辵,禺声”。形声字,本义是相逢,不期而会。《尔雅·释诂下》:“遇,见也。”又《释言》:“遇,偶也。”郭璞注:“偶尔相值遇。”偶尔相值遇,就是不提前约定好的,是不期而会。《书·胤征》:“入自北门,乃遇汝鸠、汝方。”《孔传》(伊尹)重新回到亳,从北门进去,正好遇到了汝鸠、汝方二人。又比如《史记·高祖本纪》:“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刘邦)撤兵到栗县,正好遇到刚武侯,就把他的军队夺了过来。

(汉高祖刘邦像)

现代汉语也用这个意思,比如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用的也是不期而会的意思。

本义之外,遇还有其他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遭受,遇到。《商君书·战法》:“民倦而饥渴,而复遇疾,此其(败)道也。”众人疲倦而饥渴交加,再加上遇到疾病流行,这是错误的用兵方法。又比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我因为多嘴说了几句话而遭受这场大祸,又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注意区分跟本义的差别。

(司马迁像)

(2)合;投合。《孟子·公孙丑下》:“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孙奭疏称:“不遇于齐王,不得行其道,故去。”得不到认可,政见不合,所以离开。

(3)得志,见赏。《史记·儒林列传》:“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余君无所遇。”由于世道混乱污浊,无人起用他,因此孔子周游列国向七十几位国君求官都不能得志。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图)

再比如《论衡·逢遇》:“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用的也是这个意义。

(4)际遇;机会。《东观汉记·耿況传》:“太史官曰:‘耿況彭宠,俱遭际会,顺时乘风,列为藩辅,忠孝之策,千载一遇也。”明人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5)抵当,对付。比如《荀子·大略》:“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杨倞注称:“遇,当也。”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去对付别人的长处。

(6)对侍。比如诸葛亮《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李善注:“遇,谓以恩相接也。”

(《出师表》)

(7)遏止。《易·小过》:“弗过遇之,往厉必戒。”高亨注称:“遇,犹遏也。迎而止之也。”又比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善持势者早绝其奸萌,故季孙让仲尼以遇势,而况错之于君乎?”大意是:善于掌握权势的君主,及早杜绝臣下作奸的苗头。所以,季孙遏止孔子的门徒滥用权势,何况把这样的事移于君主呢?

(8)指诸侯冬时朝王。《古今韵会举要·遇韵》:“遇,冬朝之名。”《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郑玄注称:“此六礼者,以诸侯见王为文,六服之内,四方以时分来,或朝春,或宗夏,或觐秋,或遇冬,名殊礼异,更递而徧。”春季朝王叫做朝,夏季朝王叫做宗,秋季朝王叫做觐,冬季朝王叫做遇,无定期地会合诸侯叫做会,天下众诸侯国都来朝王叫做同。在远古,不同时间点朝见君王有不同的称呼。

(周时诸侯会盟)

(9)通“愚”。愚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遇,假借为愚。”

(10)又指地名,在山东省曲阜与宁阳之间。

此外,遇还用做姓氏。《姓苑》有载。

(二)yóng。曲遇。地名,在今河南中牟东。《史记·高祖本纪》:“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司马贞《史记索隐》:“徐广云:‘在中牟’……司马彪《郡国志》中牟有曲遇聚也。”

(三)ǒu。同“偶”。《字汇补·辵部》:“遇,与偶同。”两个意思,1、相对。2、偶然。

遇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遇字的小篆写法)

2、遭。读zā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遭,遇也,从辵,曹声。一曰逦行。”形声字,《说文》给了两个字义:

其一、逢,遇到。《增韵·豪韵》:“遭,逢也。”《诗经·齐风·还》:“子之还兮,遭我乎峱(náo,齐国山名,在今临淄县南)之间兮。”意思是:猎技敏捷数你优,与我相遇峱山头。

(《诗经·齐风·还》诗意)

其二、巡行;周围。就是许慎所说“逦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俗云周遭也。”王筠《说文句读》:“谓周币也,迤逦而行,则旋转而周遭矣。”《增韵·爻韵》:“遭,巡也。”刘禹锡有诗《金陵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即用此意义。

以上两个本义之外,遭还有其他用法,如:

(1)受到;遭受(多指不幸或不利的事)。《诗经·周颂·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郑玄笺:“遭武王崩,家道未成。”意思是:念我嗣位年纪轻,家中遭难真不幸。再比如杜甫诗《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可怜的杜甫。

(杜甫)

(2)际遇。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大意是: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际遇。

(3)用作量词。三个用法:其一,周;圈;转。比如孟郊《寒地百姓吟》:“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其二,次,回。比如《三国演义》第十二回:“我往复两遭,寻觅不见。”其三,排。比如元代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俺家里有一遭新板闼,住两间高瓦屋。”

遭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遭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43,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