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男的说沃日是什么意思(沃日是什么意思)

男的说沃日是什么意思(沃日是什么意思)

沃日河谷,在告诉我们什么?

——近读王跃、泽里扎西的小说《沃日河谷的太阳》

许佳

王跃、泽里扎西的小说《沃日河谷的太阳》(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清乾隆年间史实为背景,嘉绒藏族小伙才旺措美与成都女子蓉娘的奇异故事,将阅读者引入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紧密接壤的一片神奇的地带——大渡河上游沃日河谷嘉绒藏乡。

300年前,清乾隆皇帝为平息沃日河谷大小金川的土司战乱,曾两次攻打大小金川,先后派遣清兵10万余人,耗资7000多万两白银。因为耗资巨大,晚年乾隆这样说:“朕平准噶尔,耗军费千余万两,扩地约二万余里。而金川扩地不过百里,耗军费七千余万两,仅得弹丸之地,其功半而事倍矣”,事倍功半,乾隆自我评价是准确的。平乱后清政府在当地“改土归流”,设立“直隶厅”推行“土屯制”即土司制,乾隆王朝的国力耗损却再也无法弥补。

清乾隆重兵攻打金川官寨千碉的传奇故事,一直在嘉绒藏乡流传,而此地已成为古今高原与成都平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广泛交流的地区……历史,赋予嘉绒藏乡沃日河谷独特的风骨个性,纵深数百里的河谷地带,曾经并存土司制、清朝封建中央集权制,嘉绒藏人从游牧转向汉族农耕种植,加之与青藏高原的物资集散,与成都平原地区频繁经贸往来等等,成为古茶马古道上,高原农耕文明发展的一个特例样本,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

当然,真正能够穿越历史的血与火,爱与恨,情与怨的社会细节、文化情节,属于小说创作的范畴。小说《沃日河谷的太阳》以壮阔的历史视野,细腻的文学笔触,尽情地展示神奇千碉之地的奇异风物,塑造了主人翁——才旺措美的家乡。沃日,藏语意思是“领地”,领为首也。在今天看来,小说不仅充分发挥叙事功能,同时还首次精准地GPS定位在沃日河谷地带,这片土地是古老嘉绒藏人世代繁衍、生息之地,也是古碉楼建筑绵延百里的地方,小说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川西高原茶马古道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空白。

太阳,从沃日河谷升起,高原河谷的纯净空气与独有的人文气息,在小说的情节中弥散开来,随着故事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思考空间也随之拓展……人类不断迁徙、移居,遗忘家乡,不知根在何方,成为人生莫大遗憾。于是保护与记录人类的足迹,显得弥足珍贵也是世界性课题。小说抓住沃日河谷的风物,古老嘉绒人的珍惜遗存,对此进行发掘、整理,这是小说创作者的独立思考与大气度,也代表了在新时期,中国小说家当下创作思考的主流趋势之一。小说创作,应当如何去研究与关注文化历史遗存,承前启后,抒写时代华章,这是一种责任与勇气担当。

小说《沃日河谷的太阳》关注河流,触及川西高原环境、人文生态多重主题。可以肯定地说,嘉绒藏乡河谷地带,具有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发现价值。河流,是人类的母亲,河谷地带,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摇篮。从古巴比伦3500年前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交汇之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一直到古中国的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世界文明发祥地皆与河流有关。河流,经过巨大的动力冲刷、跌落、拍击,杂沉积合的停留下泥土,这是河流一路狂奔后给大自然生灵的深情馈赠。山间河谷、两河交汇,人类生态平衡的终极效应,就是文明的发源与降生。不过,它经过日月星辰照耀,点滴积淀累迭,不同地域的族群,用血液汗水泪水一起糅合而成……阅读小说想到,当今经济开发,对历史文化生态遗存整理与科学地保护,切莫再喊空口号,制造假历史、假景点,被后人唾弃。开发,要真正地与历史照应,与人类足迹融合,尤其是活态保护,才是发展的方向。如此才能,河流千年,太阳不落。

(作者,资深传媒专家、四川省作协会员,现为成都东软学院教授)

当知青遇见草原 生活要过七关

乌拉盖地区发展史很厚重,其中最耀眼、最具有标志性、最具情怀的就是兵团文化。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有的不仅仅是浪漫,更有诸多困难。当知青遇见草原,又会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

知青到草原生活要过七关

作者:王振鸿

知识青年到了内蒙草原牧区后,要和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同胞在一起吃手把肉、喝奶茶、住蒙古包,过着原始的游牧狩猎生活。

城市知青,在牧区生活要过七关:

一.骑马关

马在浩瀚的草原上就是牧人的腿,放牧时日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是经常的事,不学会骑马就不能完成放牧任务。草原上骑马,人只要一牵缰绳,马就围着人转,初学者要将脚伸入离地七八十厘米的马蹬,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只有脚伸入马蹬,人才有机会骑到马背上。马长时间奔跑人不掉下来,才算学会骑马。这对见到马车都躲着走的城市女孩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要有坚韧的性格,毫无畏惧的精神学骑马,从马背上掉下来,骑上去,再掉下来再骑上去,反复多少次,摔打的伤痕累累,才能征服骏马。

冬天骑马更困难,脚上穿着踝关节不能打弯的长筒毡靴,腿上穿着两张羊皮做的皮裤,身上穿着6张羊皮,15~17尺布做的皮袍,腰间扎着12尺棉布或丝绸做的腰带,头上戴着硕大的剪羊皮帽。全身装备,几十斤,走路都很困难,要将脚伸入离地七八十厘米高的马蹬,再拿一支套马杆,真是比登天还难,好多女生因上不去马而哭泣。

二.生活关

我们以粮食为主食,而牧民是以牛羊肉为主食。七八成熟的白水煮肉,外面的肉有点熟,里面的肉还是红的,一刀下去能看见血水流出来。我们一日三餐,而牧民是一日两餐,我们用筷子吃饭,而牧民用刀子吃肉。每一个知青都必须学会用刀子吃肉,才能生存。并且一天两顿饭间隔时间很长,夏天一天有十几个小时不能喝水、进餐。

渴饿太厉害的时候,拔一些草,放在嘴里咀嚼一下,吸一点草汁充饥解渴。刚去时,不少男生饿的躺在草地上哭。

牧场上的水很珍贵,冬天化雪水,夏天吃洼地积存的雨水,洼地的雨水常被饥渴的牛羊趟过,也常有牛羊的粪便在里面,冬春和秋冬之交,去泉水边砸冰,拿回来加热化水,只有像春夏和夏秋之交,才能喝上泉水,湖水或井水。

由于极度缺水,每天只能用一碗水洗脸洗手,用一杯水刷牙。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到生产队队部的土坯房子里,打一些终年结冰的井水,烧热了洗洗澡,换洗一次衣服。在一年七、八个月滴水成冰的结冰期里,洗澡洗衣服就更难了。

三.语言关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识、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有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民族、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有不同的语言。

要生活,要放牧,就要用语言交流。譬如,问候“你好吗?”蒙语则是“塔赛白努”。称马为“毛利”;称牛为“乌和鲁”;称羊为“浩尼”;称羊倌为“浩尼沁”;称山为“乌拉”;湖为“诺尔”;泉为“宝力格”;井为“呼都格”;草为“欧布斯”;水为“乌苏”;牛奶为“乌和鲁苏”;茶为“采”;肉为“马哈”;吃为“伊迪”;东、西、南、北分别为“准台、巴润台、沃日台、浩衣台”……只有学会蒙语,才能更好的生活和放牧。

蒙古牧民只有上过学的年轻人会说一点磕磕巴巴的汉语,沟通起来非常困难。牧民就像教婴儿学说话一样,连手势带语言逐字逐句的教我们,我们知青在一起时就交流学习体会,很多人很快就能用蒙文写自己和公社、生产队的名字,还有标语口号。 

四.放牧关

游牧是终年随水草转移进行游动放牧的一种粗放的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牧民长期无固定住所,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产设备相当简陋,经营非常粗放,基本处于靠天养草和靠天养畜的落后状态。简言之,居无定所,从事畜牧。由于不同季节水草条件的变化,经常搬家,多则10天半个月搬一次家,少则三五天搬一次家。搬家的路少则十里二十里,多则三五十里,甚至近百里。搬家时,天不亮起床,吃完饭,拆蒙古包、牲畜圈,装勒勒车,套上车,开始搬迁。到目的地后又要搭蒙古包,搭牛羊圈,羊倌牛倌就用一天的时间将牲畜群赶到新址。

一千多只的羊群,二、三百头的牛群,七、八百匹的马群,每一个畜群放开来都是一眼望不到边(因为是丘陵地形)。放牧是每人一群牲畜,几天甚至一两个月,见不到一个人,同一个生产队的两个知青,半年没见面是常事。还时常有狼出来伤害羊群。既寂寞,又危险。

呼伦贝尔草原平川少丘陵多,同一个山包,一年四季的颜色不一样,从不同方向看上去形状也不一样,每个人的方向感不一样,认路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夜间走路更困难了,夜间草原上磷火很多,有时磷火就从你脚下冒出来。人们经常将磷火误认为是蒙古包投射出来的灯光,或是敌特发射的信号弹。磷火会误导你,使你迷路。没迷过路的知青,概率很低,可能是零。

放羊,最难放的是二岁的羊,有多年放牧经验的牧民都不愿意放。二岁子羊,实际是每年4月生产的羊羔,9月份把断奶的羊羔和母羊分开,各成一群。到第二年4月,羊羔才一周岁,蒙语叫“畜特楞浩尼”,是“年轻的羊”的意思。这样的羊群纯属“托儿所”或“幼儿园”。不仅不合群,而且不听牧人的话。不好好吃草,玩心十足的到处乱跑。偶遇没草的土台和土坑,一些小羊会排着队,在裸露的土台和土坑中跳来跳去。有时因排队加塞而顶架,有时因跳的方向跟大家不一样而顶架,有时已经跳完站在土台、土坑没走,挡了其他羊的路而顶架。周边不时会出现看热闹的,起哄架秧子参与顶架的。一时间一千多只的羊群大乱,草也不吃了,都争先恐后一试身手。

羊不吃草怎么生长发育?怎么长膘越冬?牧羊人一定要制止小羊的行为。一天下来,马都累得够呛,差不多十天左右就换一匹马,这么大的劳动强度,一般人根本就无法接受。不少人在“畜特楞浩尼”面前打了退堂鼓。  

五.天气关

呼伦贝尔地处大兴安岭以北,纬度较高,海拔千米左右。冬天8点天还没亮,下午3点30分左右太阳就落山,气温在零下30-42度左右,风很大,4-5级是常事,7-8级不算大,11-12级也能见到,大风刮起的雪片打在脸上,就像千万把小刀在脸上割。记得1970年初的一场暴风雪,人骑在马上看不见自己的马头,羊群就更看不见了。本来二岁子羊就不听话,大风一刮,就分成好多小群顺风乱跑,周围没有其他人,只有你自己,真有落入万丈深渊的感觉。 

六.住宿关

蒙古包内外都非常漂亮,圆形的蒙古包不容易被风刮倒,但是,冬不保暖,也不怎么遮风。在零下30至40度的气温下睡觉,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在冰冻三尺、草根上带在积雪的地上,铺两层毛砖,一层羊皮褥子,一层棉褥子,盖一床由五张羊皮做的皮被,一件大皮袍。睡觉必须盖头,不然鼻子、耳朵和脸就会被冻坏。早晨起来,盖头用的皮袍在大襟上结着一层冰霜。

夏天,晚上气温依然很低,睡觉还必须盖棉被。由于蒙古包没有防蚊虫的设施,睡觉一定要用衣服盖头,就是这样还是经常挨蚊虫叮咬。整个的夏天,每个人的手和脸上一直有被蚊虫叮咬的包。雨下大了,地上流淌的水会浸湿羊毛毡子和被褥,无法睡觉。

七.蚊虫关

“草爬子”学名蜱,是草原的特产,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毫米,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毫米。吸饱后,总体可放大100倍。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去壳质化盾板。虫体分耳体和躯体两部分。虽无翅不会飞,但在草木间爬行迅速。经常从草叶上爬到牲畜和人身上来,咬你时不觉疼,因为它的唾液中有止疼剂和抗凝血剂,它会在你的伤口处尽情的吸血,一直吸饱才会从你身上脱落。吸足一次血可以让蜱活一年。

蜱的吸血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每一个知青都曾经多次被蜱虫咬过。有时引起人不明发烧,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挺一挺就过去了,大家风趣的称蜱虫为“坦克”。

蚊子、小咬儿虫(学名:蠓),蚊子比天津的大,不用落在你身上,他飞着就可以咬你。骑马走在草地上,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出现一群几百甚至上千只的蚊子或小咬儿,像一个超大的宇航头盔罩在你的头上。你不停的哄着,就是这样,也会把你咬的遍体是包。为了驱蚊虫,不少男生开始吸烟,而女生没有一个吸烟的,大家浪漫的称蚊子群为“轰炸机群”,称小咬儿群为“歼击机”群。

知青人人都要靠坚强的意志,才能过好这“生活七关”。虽然当时的条件是极为艰苦的,但是知青们不畏艰苦,有着乐观积极的精神,直到多年以后再回忆起这段时光,无疑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本文摘自内蒙古出版集团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知识青年的榜样-张勇》

昨天十月初六第二百九十五天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昨天十月初六第二百九十五天,

11月18日周六 2/2

接上文

-

骂我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个双十一裤子换货,那个款卖完预售了,预售25天,前两天客服告诉他了。然后他又重拍一单,收到了,就骂。

-

换货出不去是因为预售没货,他重拍订单是因为正好有退货入库,正好他那单赶上了,系统自动过,就出库了,发走了。

-

我能告诉他他收到的是正好是一条退货么?虽然退货也是检查OK后出库的,是没问题的。但能说么?

-

只能说你塔酿的运气好,没被车zhuang死,是你运气好。

-

客服回复我没有反骂,但已经心里完成救赎,过了。

-

18点我下线,17点多库房发货基本快结束,为了我正常的晚上时间安排:

-

17点10分,一直到18点,全力回复客服,要把客服回复解决掉。

-

18点我赶紧下线,离线接着回复客服,看了下,握草,还有50人未回复,差不多一个小时回复了个寂寞,还续着这么多人啊。

-

甘塔酿…

-

离线回复到19点30,因为我聊过的, 他们再说话,还是到我这。沃日,总算清零了,两个半小时,感觉回复了一天的客服量。

-

有个买家和我说的有意思:

哎呀,妈呀,总算有客服回复了。说她男朋友衣服大要换,怎么操作,客服一直没回复他,然后她问问,也没得到回复。

-

那可不得不到回复么?因为一白天就我一个客服,她男朋友和她说话,都是要我回复,没轮上看到。

-

后边我又转到,看到她的回复了,说哦,那我转告他男朋友,说:你们家客服回复真的有点慢哈。

-

我:实在是抱歉,我努力。不好意思。

-

彻底下线了。

-

稍微做了点赠品入库和退错货的拒绝申请。

-

午夜精灵:你太累了,快点歇歇吧…因为你分不清黑夜和白天…在哼唱中,不知入眠…

-

累倒是其次,关键是真害了怕了,这量:那是真大啊。

土味方言的网红进化史

来源 | 上流UpFlow(ID:heyupflow)

作者 | 钟亦可

已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以前一提到方言,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土土的,甚至是在说话时刻意避开,但现在,将部分方言中的精彩词汇融入日常普通话交际中,已经成为一种当代年轻人的新时尚潮流。

中英混杂已经out of fashion了,现在正流行的是充满乡土情怀的乡普交织话术。

成为网红方言一共需几步?

初到外地上大学的时候,听别人普通话夹杂零星几个方言词汇还不以为然,保持着普通话十级学者的矜持和骄傲,然而过不了两天就开始真香之旅——

方言学习的第一阶段,主要依靠身边的沙雕室友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症状表现主要有:

“大一一个东北人,毕业一宿舍东北口音”;

为考普通话,不得不暂时屏蔽自己的东北室友

“来台湾/河南/天津……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后”,口音逐渐失控:

当你在某个地方待满一年

不过,大部分方言想晋升为网红,主要靠的还是蹭热度,只要用对了姿势上热搜,轻轻松松带你留名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

2010年的“给力”、2011年的“有木有”、2014年的“也是醉了”、2015年的“duang”、2016年的“蓝瘦香菇”、2017年的“老铁”和2018年的“jio”。

《黄浦江与领导的故事》让“伐开心”连跳N级直接登顶上海话top,甚至还衍生出了各种“伐开心,要包包”的网文小言版本,堪称方言走红中最玛丽苏的一段成名史。

“伐开心,买包包”衍生动漫,知道这个的,年纪不小了吧

“从1893到一把旧伞”,让外地人迅速get到了山东话的技巧,完成了山东话的全国推广工作。

当然,以上两招玩得再6也不如官方亲自下场使用。

春晚作为最喜欢“蹭”网络流行语热度的全民盛会,每年的押春晚流行语环节堪称是整台晚会最紧张刺激、流量最高的狂欢项目。

2019年春晚之前,大家“盲猜春晚流行词”

虽然肯定是炒冷饭无疑,但类似“猴赛雷”这种民间流传版本的网络流行语,一旦经过官方的加冕之后,绝对是从70s、80s到90s、00s无障碍交流。

“给力”在北方土话里表示带劲,在闽南话中有很精彩的意思,但爆红之前,也只限制在小部分地区日常使用。直到《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官方盖章,一下子身价倍增。

哪省方言最“网红”?

毫无疑问,东北话绝对是方言魔性洗脑第一名,时刻保持着方言网红弄潮鹅的身份。

在这个“全员皆网红”的地方,就算你躲得过赵本山,也躲不过小沈阳,绕过了小沈阳,还有宋小宝。就算这些你都完美避过,还有快手主播和活在热搜上的东北人在你出其不意的地方等着你双击666。

——有个姓铁的一直是光头,请问他得了什么病?

——老铁没毛病。

伟大的东北人民不仅创造了“你瞅啥?瞅你咋地”和“你跟谁?你跟谁俩?”等著名车轱辘掐架句式,还首创了“咋不上天呢你”和“给你/我xx坏了”等经典“给”字句式和“咋”字句式。

像“整”、“咋地”、“扎心”、“嘚瑟”、“可劲儿造”……这些词随便拎一个出来,传播度都是亿万级别的。

如果说东北话是凭借它在日常生活中宇宙无敌强大的造梗能力,闯出了一片天地,那福建人则是靠笑到你头掉的谐音,诞生了无数流行语梗。

俗话说得好,“当胡建人在说普通发的时候,真的不是在卖萌”——

飞机——灰机

支持——资词

这样子——酱紫

涨知识——涨姿势

无话可说——无Fuck说

相比于风头正热的东北话和福建话,广东话则显得老派了许多,不过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有趣程度。

“马仔”、“拍拖”、“我顶你个肺”等都曾经因为古惑仔系列和周星驰系列港片的传播而广为流传,“炒鱿鱼”、“埋单”、“山寨”等粤语方言词,由于表述新奇却又意外的形容贴切,早已经被纳入普通话日常用语体系,不特别注意的话,可能都发现不了它原本是个方言词。

既然提到广东话,以渣渣辉为代表的烫嘴方言在杰一趴必须拥有姓名:

为什么这些方言能够走红?

不想成为网红的方言,不是“好”方言。这个“好”,不仅仅只是好听、好玩、好笑,好用才是关键。

像广西话这种只偶尔有一两个梗的方言注定没有大红的命,热度一过就会凉凉,唯有持续化、规模化刷一刷存在感,才是真正的“网红”方言。

过气网红,广西话“蓝瘦香菇”

每次看到这些方言新梗,都着实叹服于它们自带的想象力。普通话经常只能做到把事情说清,但你在方言里,却能找到各种各样普通话无法实现的生动联想、难以描绘的朦胧情愫以及辛辣形象的嘲讽骂术……

比如四川话里的“锤子”,1.0版本是“你知道个锤子”、“没图你说个锤子”,随着不断发展,慢慢演绎为逻辑价值清晰的“实锤”,后期甚至衍生了明星官方周边“求锤得锤”,一下子从十八线方言词汇火箭上升为超一线流量。

而且,当说起普通话的时候,感觉自己还算是个正经人。一旦加入标志性方言点缀,就……瞬间可爱了起来呢?

没有人能够阻挡方言语气缀词的魅力,普普通通的对话一旦加上这些方言化的尾声,可爱度瞬间爆表。就算是在线撕逼,一旦看到对方打出这些尾声词,火气都能下降70%。哪怕前一秒还是“出来挨打”,下一秒立刻就变脸“妈妈我要娶她!”

“好的呀是的呀会的呀”

“吃饭了啵”

“你去哪里捏”

“带上我好伐”

“还要什么咩”

不仅如此,方言中还有许多从前觉得“土”,但如今却“土味可爱”的用词。比如“jio”,这个曾经被视为方言土味max的词,从去年开始意外爆红,成为社会人在社交网络交流的专用卖萌词。

“鸡蛋”也被叫做“蛋啵啵”,你能想象一个一米八五的大汉对着煎饼摊阿姨说“多加一个蛋啵啵”是一个什么样的神仙画面吗?

当然,方言的流行化也不一定都是好事,毕竟有时场面会变得十分尴尬——比如四川话里的“沃日你个仙人板板”,外地人听着好像萌萌哒,但对四川人来说,emmm……已经是一句很严重、很难听的脏话了。

你的家乡方言里,有哪些非常有趣的词吗?

参考文献

[1]贾璐.方言流行语的类型及其特点[J].学语文,2018(01)

[2]粟 丹,李延林.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流行语的形成特点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Catch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inguistics[J]. 现代语言学, 2018, 06(03): 524-531.

推荐阅读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呗

你怎样看待一个说脏话的女生?祖安风气不可取,男女都应该注意

没啥反应吧?

我觉得都一样,看个人性格了

仅仅一个点是无法判断对方整体的

骂不骂街就是个习惯

当然不骂街的人给人第一印象会好点

怎么说呢,这样的人还是一个女生就给人印象不大好,整天sb,沃日nm的这样的话挂在嘴上,就让人感觉很没有教养,没被家人教好,骂人是正常的,像我就一般会骂别人神经病不要脸有毛病之类的,但是也是分人的,如果不是特别让反感的人也不会骂的

我比较喜欢骂人不带脏字的,有逻辑性的,说脏话无论男女,都显得特别没素质,特别是骂人带上爸妈祖宗的,真的很惹人厌烦,关键是你如果和Ta展开骂仗还显得你特别低级,而且骂脏话你骂不过Ta,只能说遇到这种人避而远之吧。

想说就说,不想说就不说,一切取决于自己的想法决定而已,不要太被这样的道德束缚了,如果说脏话是表达一定的意思跟想法的话,那肯定也可以说,脏话跟礼貌都只不过是两种工具罢了,既然是工具那就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说看自己怎么使用。

偶尔可以说说,脏话这个东西一下子不让说了可能还没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总说就不太好,我也是原来成天说脏话,现在改了好多了

不是,这跟男女有关系吗?

哪怕一个男的开口nmb,闭口ctm,我一样会对他敬而远之的。

男女都没区别,你开口就是一句国骂,还想让别人怎么看你?

其他女生说脏话,我:恶心垃圾没素质。

我女朋友说脏话,我:可爱直爽小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