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禄米三升三合,糯米三升,棉布一段(禄米)

禄米三升三合,糯米三升,棉布一段(禄米)

老人之后,为什么要撒禄米?它有什么典故!

五峰这里,老人之后,在下葬的时候,有撒禄米这样一个环节。在棺材的方位确定放好以后,一群孝子孝女跪在墓前,把衣角掀起,等待主持葬礼的阴阳先生撒禄米。

阴阳先生一面将事先备好的一盘大米,现在有的地方还流行掺杂一些硬币,向孝子孝女们撒去,一面口中念念有词:

“白米撒一撒,

子子孙孙在发芽。”

“白米抛一抛,

子子孙孙代代高。”

“站龙头,当天子,

站龙尾,出霸王,

站龙腰,打黄伞,

坐八轿,子子孙孙戴纱帽。”

孝子孝女们接得的禄米,不论多少,都要各自带回家煮稀饭喝下,以求富贵双全。禄米撒完,棺材下井掩土,接着“回灵”、“安灵”,三天以后再“圆坟”。至此,丧葬活动基本结束。

有蛮多年轻人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什么是禄米?为什么要撒禄米?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撒禄米的典故。

撒禄米这个典故,起源于三国时期。说在收马谡和魏延的时候,诸葛亮和刘备两个人产生了分歧。诸葛亮要收马谡,而刘备要收魏延。

对于魏延,诸葛亮认为他有三根反肋巴骨,危难时靠不住;

对于马谡,刘备又认为这个人不可以重用,只能让他当参将、参谋。

后来,还是刘备拍板都收下了。刘备觉得大家都看出来了问题,两个人又都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往后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哪晓得,之后镇守街亭,诸葛亮重用马谡当主将。马谡与王平产生分歧,王平要守在街亭的大道上,马谡公开反对,把兵迁到了山顶上,结果把街亭失了。

丢失街亭,马谡违反了军令,当斩。若是不斩,蜀国的军心就要乱,士兵就不得依军令的调度了。

这一下诸葛亮为了难,马谡是他的爱将,有才,立过战功。

斩是不斩呢?他就问马谡,马谡说:“斩,我这个人还是归斩。不斩,军法不容,没得法。只是我被斩之后,没得禄米了,我的娃子、后人在生活上怎么办哟?”

古代当官的薪水,成为俸禄,以米(粮)计算,就叫“禄米”

诸葛亮说:“那这么搞,叫他们到你的墓地里来,每天照领禄米,领回家吃去。”

接着才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从斩的那天起,马谡的后人就天天到墓地去领禄米。

这个典故就普遍地传下来了。要葬谁的时候,都撒禄米,为的是亡者的后人有吃的。并且,在下葬,撒禄米时,后人们都去接。谁接得多,以后吃的就多;接得少,以后吃的就少。没接到的,以后生活上就会为难。

“撒禄米”带有鲜明的道教信仰色彩。这是老辈子传下来的一些说法,现在,葬埋时按老风俗撒禄米的还是有,去接的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