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龙德在八字里什么意思(龙德)

龙德在八字里什么意思(龙德)

在德国军界,他的资历比“三大名将”都高,却四次被免职

电视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大家都不陌生,能打硬仗,鬼点子多,但就是个驴脾气,动不动就违抗上级命令,也因此数次被处分。

今天要讲的这位德军元帅,和李云龙有几分相似,一生战功卓著,却四次被免职。

这位有个性的元帅,就是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龙德施泰德。

龙德施泰特的名气可能没有“三大名将”(隆美尔、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大,但其实他的资历非常深,还是三大名将的上司,比如曼施坦因,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跟龙德施泰特的栽培不无关系。

龙德施泰德1875年出生于一个非常显赫的军人世家,据说他的家族可以上溯到850多年前,世代从军,在德国军界的地位非常高。得益于这份熏陶,年仅17岁的龙德施泰德毕业后,就加入了步兵第83团,戎马一生就此开始。

一战期间,因为作战勇猛,龙德施泰德如同坐着火箭一样步步高升,从步兵团团长到骑兵师师长再到集团军司令,没几年就成为军界新星,熠熠生辉。不过,很快他就迎来了的第一次辞职。

辞职的导火索是秘密警察捏造了原陆军司令“生活丑闻”一案,本来就不合的国防军和政府高层,一下子撕破了脸,龙德施泰德愤然辞职。正好当时战事尚未开始,希特勒倒是满不在乎地批准了。

等到1939年9月,希特勒悍然挑起战争,他怎么可能浪费龙德施泰德这张王牌,于是重新请他出山,并让他率领南方集团军群入侵波兰。这点开胃小菜,显然不能满足龙德施泰德的胃口,接下来他又接管A集团军,展开了法兰西战役。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曼施坦因”计划了。

作为一举拿下法国的核心战略,可以说该方案让龙德施泰德登上了人生巅峰。龙德施泰德力排众议,否定了德国陆军司令部最初的“黄色作战”计划,而采用他的参谋长曼施坦因的主张,即坦克部队绕过马奇诺防线,穿越阿登山区,攻入法国,堪称难以复制的制胜棋。

凭借着显赫战功,1940年7月19日,龙德施泰德被提拔为元帅。不过帅杖在手里还没捂热乎呢,龙德施泰德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辞职。咋回事呢?

在苏德战争中,龙德施泰德曾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在基辅会战中全歼苏联西南方面军,取得了歼俘70万苏军的空前胜利。不过,他深知德军目前的惨淡现状,无论是要命的天气还是兵力对比,继续作战都存在着巨大隐患。然而,希特勒却急于求成,一味地要求进攻、进攻。

两人争执不下,龙德施泰德干脆撂了担子,老子不干了,以回国养伤为由,再一次辞职。

作为德国陆军的中流砥柱,龙德施泰德的小任性让德军一度举步维艰。于是,1942年3月,希特勒再次启用这个跟自己对着干的家伙,任命他为西线总司令兼D集团军总司令。

不过,龙德施泰德清楚地认识到德国已是强弩之末,败局已定,在盟军成功进行诺曼底登陆之后,他甚至向希特勒提出了“战争已失败”。在战争狂人面前说这样的话,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他第三次被希特勒免职。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跟希特勒合不来的家伙,等到1944年7月20日德国军界密谋“刺杀希特勒”事件爆发后,龙德施泰特却跳出来,公然指责这一行为是卑鄙的反叛行为。这些贵族的脑袋,常人还真是难以理解,不惜身败名裂去拼命捍卫一个人民公敌,这难道不是一种愚忠么?

不过,他这一公开言论却为他赢得了希特勒的好感,任命他为“德国荣誉军人法庭”主席,并在同年9月,再一次披挂上阵,担任了西线总司令。

但兵败如山倒,任你有再大的本事,也终究挡不住历史的洪流,即使龙德施泰德打出了像阿登战役这样的精彩之战,德国的结局也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1945年3月10日,龙德施泰德再一次被免职,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被免职。

1945年5月1日,龙德施泰特被美军俘虏,送去了英国监狱。1948年,因身体原因,73岁的龙德施泰特被释放,并于1953年病逝,终年78岁。

历史客栈作者:水木

这个周末,昌平的烟火气,回来了!

这个周末,我区各大商圈迎来客流高峰,临近岁末,不少商圈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推动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12月25日一早,龙德广场的“热闹劲儿”就回来了。在商场内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餐饮、服饰商铺都已正常开门营业,迎来了不少市民进店购物、吃饭。

中午12时左右,餐饮区的消费者逐渐增多。“今天恰逢周末和圣诞节,到店的食客比预想中的更多,”青年餐厅龙德广场店的店长谢泽梅表示,“恢复堂食后,店内的客流量已经逐渐恢复了。为保证用餐环境安全卫生,我们的员工都需要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才能上岗。同时,店内做好全方位清洁消毒工作,为食客全力营造安全、舒适、放心的用餐环境。”

记者在现场看到,龙德广场内的餐饮企业基本已经全部开业,人流不断,不少店铺的上座率达到80%左右。前来逛街的市民都佩戴着口罩,穿梭于商铺之间,享受着悠闲的时光。“今天来带孩子转转,这不是疫情好一些,开放堂食了,过来逛一逛,吃顿好的放松一下心情。”市民王女士说。

除了餐饮商户忙碌起来,影院也恢复了往日的景象。随着“大荧幕”的快乐回归,市民的观影热情也逐渐高涨。记者走进万达影院看到,检票口处不少观众正在排队检票入场,等候区也有观众正坐在座位上耐心等待,部分场次上座率达70%,观众观影反响不错。

据悉,龙德广场内共有285家商户,汇集餐饮、娱乐、时装等多种业态于一体,是市民休闲、消费的好去处。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同比疫情之前,龙德广场的整体客流情况已经恢复到60%至70%。当前,临近元旦和春节,龙德广场也会陆续推出佳节系列活动,带动商户拉回更多的客流量。接下来,通过店铺环境的升级改造,龙德广场内会有更多的品牌相继亮相,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购物选择,进一步促进线下消费快速回暖。

图文/周紫欣

1951年,一国军少将被判枪决,叶帅急电: 这少将是毛主席安排的人

文|张墨编辑|林画

1951年,北京中南海。

这段时间,毛主席日理万机,新中国成立的一年多里正值多事之秋。

各地恢复经济生产,改革旧社会经济制度,扫平国民党残余势力。更重要的是朝鲜战场上的风云诡谲,这都需要毛主席用大智慧进行判断。

这一天,毛主席接到了叶剑英的电话,说在广东英德地区,负责土地改革的同志抓了一个前国民党少将,正准备枪毙。

在目前的局势下,挖到一两个前国民党军官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有些犯下过血债的国民党军官被判刑甚至枪决也很正常。

可刚开始当叶剑英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之后,就立刻急电陶铸,那名国民党少将是毛主席安排的人。

随后,叶剑英立即将此事汇报给了毛主席,主席指示叶剑英马上放人,不但要放人,还要给安排工作!

那这个人到底是谁?他又为中国革命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

让我们一一解答:

辛亥元老

这个人名为莫雄,祖籍广东英德,1891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他六岁丧母,12岁就不得不离开私塾,给有钱人家放牛割草为生。

13岁的时候,莫雄来到了广州,在石室天主教堂当一个小伙夫。但是命运就是这样奇特,像他这样一个底层的小人物,在清末的革命浪潮中,居然结识了孙中山先生。

就这样16岁的莫雄加入了同盟会,打入到清政府的新军内部,策反新军策应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之后,莫雄就在革命军队中担任了连长,追随孙中山一路北伐。

护法战争之后,孙中山身边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就是陈炯明的粤军。史书中对陈炯明的记载大多都是大革命时期,被黄埔校军“东征”的那个“叛徒”。

但实际上,孙中山和陈炯明之间是有很长一段时间蜜月期的。

那时的孙中山把他认为所有有才干的军事将领,都塞进了陈炯明的粤军中。莫雄自然也不例外,他在粤军中担任了梧州卫戍司令、中校营长,绝对算得上是位高权重。

但从1921年开始,孙中山和陈炯明之间就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孙中山跟徐世昌搞“同时下野”这件事上的失策,最终使陈炯明选择叛乱。孙中山被迫逃到了永丰舰(继后来的中山舰)上藏身。

陈炯明派人拉拢莫雄,却被莫雄拒绝。不但如此,莫雄还派出了心腹手下去通知孙中山,表示自己始终效效忠大总统!

同时还建议大总统府派人来梧州联络滇桂军,还有许崇智等粤军里心向大总统的将领,共同讨伐陈炯明。

到了同年12月份,滇、粤、桂三方联军会盟讨伐陈炯明,莫雄担任了前敌指挥官,一战将陈炯明赶出广州!孙中山感激莫雄的功绩,提升他为粤军少将旅长,而这一年莫雄31岁。

孙中山再次占领广州之后,考虑到之前历次失败,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至此达成了国共第1次合作,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开始了。

在此期间,许崇智则成了粤军总司令,也是广东最强的军事实力派,而莫雄也成了许崇智麾下的重要将领。

黄埔军校建立之后,许崇智的二弟蒋介石担任了军校校长。

这时期的蒋介石不但深受孙中山信任,而且言行举止俨然一副革命军人作派!在军校内外张口就是“革命”,闭口便是“苏俄”。

这不但让军校内的师生对他敬重有加,就连共产党高层和苏俄代表鲍罗廷都认为蒋介石是“红色将军”,算是广州革命力量中的“左派”!

同时,蒋介石的这种做派也让粤军队伍中心向革命的将领感到敬重和亲近。

莫雄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他天真的认为蒋介石是心向革命的。反观自己的上级许崇智,抽大烟、逛窑子,满脑子军阀思想,想的都是地盘儿、扩军,更大的地盘和更多的军队。

就这样莫雄开始心向蒋介石,与其关系走得很近,这也给了蒋介石可乘之机。

1925年8月,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先生被刺杀。蒋介石逮住机会,将凶手归结到了粤军身上,并趁机试图剥夺许崇智的兵权。

蒋介石先是推举莫雄为粤军第11师中将师长,再以“廖仲恺案”为名,让莫雄收缴粤军杨锦龙部的武装。莫雄本人也认为刺杀廖仲恺的,确实是粤军内的反革命分子所为,蒋介石下的命令无可厚非。因此就坚决执行了。

可令莫雄没想到的是,随后蒋介石就命令黄埔校军将其包围,并假传许崇智的命令,宣布莫雄的部队也是“反革命部队”,将其所部也缴了械。

莫雄这才知道上了蒋介石的当,而在广州城内的许崇智也成了孤家寡人,被迫交出军权脱离了军界。

莫雄从此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再也不愿信任这个人,于是就投入了张发奎麾下,还多次参与了反蒋活动。

弃暗投明

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就是这么有意思,昨天还在打仗的敌人,今天可能就坐在了一个桌前打麻将。蒋介石对于那些地方军阀既要防备,还要利用。

对于莫雄这些辛亥的老人,自然要继续利用,不能撇到一边去。

1930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必须铭记的一年。这一年,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成了中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

同一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两支决定了中国命运的力量,在政治的舞台上博弈。

而这一年莫雄则担任了财政部的视察员前往上海,在上海他遇见了自己当年在粤军的一个老同僚刘亚佛。

刘亚佛当年在粤军第四军中担任政治部主任,跟莫雄的关系不错。而刘亚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中共党员。

在与莫雄恢复关系之后,刘亚佛还给他介绍了卢志英、严希纯、项与年等其他共产党员。

其实,原本在广州时期莫雄就已经认可了共产党,这次在双方的交往中,莫雄开始逐步了解了共产党的理论和思想,也被共产党人的品格所感动。

在这种感召下,莫雄很希望自己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此他找到了共产党员严希纯,并通过他向组织提出申请,希望能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严希纯立刻向组织进行了汇报,上海此时的地下组织领导人正是李克农。李克农在慎重考虑之后,认为莫雄还是留在国民党党内更好。

这主要是因为莫雄是辛亥元老,在国民党内有着很高的资历和不小的影响力,而且人脉广、资源多,留在国民党内部,可以帮共产党做更多的事情,对于革命的帮助更大。

得到了李克农的回复,莫雄也认为很有道理,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确实会对革命事业更有帮助,于是他听从了李克农的意见。

1934年初,蒋介石的秘书、国民党政学系首领、有“民国卧龙”之称的杨永泰,推荐莫雄出任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剿共保安司令部司令。

当然,蒋介石也并不是什么好心,只是将各种实力派推到剿共前沿与消耗我党力量。但却不知道这正中的莫雄的下怀,他反而把刘亚佛等大量共产党员调入自己的保安司令部内。

此后莫雄开始跟我党合作“演戏”,他派出“重兵”进攻革命根据地,打了好几场所谓的硬仗。

因为这个他不但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统领的德安第四区还被褒奖为模范区。

但实际上,莫雄不但没有真的动手,反而还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物资送到了根据地。

突破“铁桶”

1934年10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秘密军事会议,要布置针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

前四次围剿的失败让蒋介石非常不满,这一次他请了德国顾问塞克特为自己制定计划。

塞克特将军是一战名将,先后担任德军总参谋长和国防军总司令,被誉为德国国防之父,二战中著名的龙德施耐德、曼施坦因和“沙漠之狐”隆美尔都曾是他的手下。

塞克特给蒋介石制定的围剿计划堪称恐怖,在计划中要动用150万国民党部队,布置半径150公里的全方位包围圈。并将地图进行了网格划分,每支部队什么时间到达哪个网格都有严密要求。

而且包围圈一旦形成,各部队就要按照要求每天推进7~8华里,既不能多又不能少。

在推进的过程中还要布置铁丝网,每隔5公里还要修筑碉堡,以碉堡为中心再修筑严密的火力网。同时布置了大量的卡车,用于运送机动部队应对红军的重兵。

这一计划可以说把一战时期的堑壕战运用到了极致,按照这样的推进速度,每个月也就前进25公里左右,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推进到苏区的中心瑞金。

正因为这样严密的推进和封锁,苏区的红军很快就会失去腾挪的余地,再加上物资无法进入,半年之后只怕红军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蒋介石对于这个计划非常有信心,他决定毕其功于一役。但这样一个堪称庞大的军事行动,布置起来也非常麻烦。

因此这一次军事会议开的时间也特别长,足足开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把所有计划全部布置完毕。

每一个与会的将领都拿到了配发给自己的任务文件,分到莫雄手中的文件就足有两公斤,其中更是详细的包含了各种图表和指示册,封皮上还用蓝色的封条封死,写上绝密字样。

看着这份文件,莫雄的手都在颤抖。因为他知道,如果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只怕红军凶多吉少!

回到自己的保安司令部之后,莫雄立刻把刘亚佛等人叫来,向他们详细阐述了“铁桶计划”的内容。

刘亚佛和保安司令部副参谋长卢志英、情报参谋项与年三个人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们紧急的和莫雄商量对策,决定将这些文件抄录下来,送往中央苏区。

项与年

但另一个问题也呈现在了眼前,此时蒋介石已经对中央苏区展开的封锁,谁去送这份文件也成了大问题。

经过争论,最终还是由项与年去送信,他是江西本地人,不容易引起怀疑。

最终他打掉自己4颗牙齿,装成了一个乞丐混过了封锁线,这才抵达瑞金,将情报送到了周恩来手中。

中央对这份情报极为重视,终于在敌人形成合围之前提前跳出了包围圈。两周后,中央红军离开了瑞金,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途中,毛泽东看到莫雄的情报时,也不由得感叹:“搞情报的同志是有功的。”

假战献城

长征开始之后半年,红军四渡赤水、两攻遵义,成功跳出了蒋介石辛苦布置的包围圈。

蒋介石在贵阳“督战”期间就把莫雄叫了过来,要他调任贵州毕节地区担任保安司令,还将中央军的63师划给他指挥,让他围攻毕节附近七八千红军伤兵。

莫雄再次走马上任,身边依然还带着刘亚佛、卢志英、严希纯等共产党人。

到了毕节以后,莫雄就给63师的师长陈光中专门准备了一座公馆,还给他配上了两个美貌女子纳为小妾。得知陈光中是四川人之后,还专门为他请了一个川菜厨子。

除此之外,莫雄还每天都派人陪陈光中骑马打猎、纵船垂钓、打牌喝酒。这位陈师长哪还有心思再去作战?干脆醉生梦死成了个废人。

莫雄则趁机联络贵阳地下党,秘密转移伤员。并且在莫雄的支持下组织起了一支游击队,席大明等三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武装,一度发展到了3000多人的规模。

过了不久,陈光中因为荒废无度,被贵阳行营主任顾祝同严厉训斥,并将63师调到后方修路去了,然后将121师调到了毕节。

中央红军最终到达陕北的时候,红二、六军团的长征还没结束。他们进军到达了贵州西部,准备进攻毕节、大方等地,创建川滇黔边根据地。

共产党要进攻毕节的消息传来,莫雄就研究着怎么能兵不血刃的把毕节献出去。于是他又跟刘亚佛等人密谋商量,想出了一条“理由充分”的对策 !

当时莫雄可以调动的兵力,除了自己手下的保安团三个营之外,还有121师的一个营。

可莫雄却放着这些部队不用,反而让毕节各界的代表召集起来开大会,强调自己兵力不足,红军势力强大,希望能够招安“土匪武装”席大明部,让他们去抵御红军。

此时,毕节各界其实都知道席大明所部表面上是土匪,实际上就是共产党的游击队。于是纷纷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行为就是“开门揖盗”。

就连贵州省主席吴忠信都专门发电询问莫雄, 认为“席股并有共匪关系”,提醒莫雄小心。

莫雄却满不在乎的解释——我就是要招安了他们,让共产党去打共产党,到时候咱们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就这样,毕节的各界人士被莫雄成功洗脑,纷纷提出要求招安席大明所部,为了让席大明在对抗红军的时候更加卖力,还给他提供了5000块的军饷和5000发子弹。

1936年2月,当任弼时、王震、夏曦率部挺向毕节进发,而对面落脚河天险上驻守的也是共产党的游击队席大明所部。

落脚河天险易守难攻,两山对峙、悬崖上修筑了坚固的碉堡。绝对算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进攻毕节,就是在这里受阻,久攻月余,才导致最后的失败。

就这样,席大明在前领路,红二、六军团的主力在后,就这样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毕节城!并创建了长江以南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川滇黔边根据地。

被捕脱身

由于革命形势,红二、红六军团没能在川滇边扎下根,只能被迫继续长征。

离开毕节之前,红军领袖们给莫雄送去了一封信,感谢莫雄为红军作出的贡献,这封信的落款是贺龙、肖克等红军领导人。

但是放任红军进城,这种事情终究是危险的,何况蒋介石三令五申强调丢失占领区者一定要重处!

云南军阀龙云、贵州的顾祝同等人也都纷纷给蒋介石去电,将责任推到了莫雄身上。于是蒋介石就以通共的罪名把莫雄抓了起来,送到南京。

但是面对莫雄这样的元老级人物,蒋介石拿他也没什么好办法。而且他党内党外朋友太多,本身跟蒋介石的私交也并不差。

再加上蒋介石身边还有大量的人给莫雄求情,比如杨永泰、张发奎、陈诚、薛岳等,这些人不但有地方实力派,还有黄埔系和中央军大员,这也让蒋介石投鼠忌器。

就这样莫雄被关了5个多月,这期间没有审没有问,好吃好喝好招待,只要跟狱警说要求都会满足。

莫雄

直到1936年6月,蒋介石才把他放出来。恢复自由之前,莫雄还被蒋介石叫到身边。

蒋介石劈头盖脸就问道:“你身边为什么总有共产党?”

莫雄就矢口否认:“没有这回事,来的都是以前粤军中的朋友,共产党无孔不入,我怎么知道他们是还是不是!”

蒋介石就劝道:“你是不了解共产党,他们都很厉害很危险,不能用的!”

莫雄赶紧说道:“请委员长放心,以后我留意就是了!”

就这样,一场巨大的风波被莫雄轻松地混了过去。莫雄非但没受到处罚,反而还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的特派员,被派到了武汉。

只不过此后的莫雄,没能再受到过什么重用,后来干脆挂着少将的名义,到广东的英德当了一任县长。

莫雄

在做县长期间,莫雄依旧尽可能的利用手中的力量去帮助共产党。他帮党开设培训班,训练党员干部;利用自己的人脉释放被关押的政治犯;帮游击队提供装备和物资等等。

而莫雄的儿子莫振球则是地地道道的共产党员,解放战争时期,莫雄利用自己跟张发奎的关系,把儿子安插到了上海担任翻译,同时方便从事地下工作。连张发奎交给莫振球保管的房子,都成了上海地下党的据点。

解放战争后期,莫雄逃到了香港,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返回了广州。

但刚回到广州的莫雄,并没有以自己之前做的功劳去换取官职,反而过起了平民百姓的日子。

莫雄也没想到的是,广东的土地改革政策居然波及到了他,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干部居然将其逮捕,要枪毙了莫雄!

叶剑英

但是广州当地仍然有人记得,莫雄从香港回来的时候,是叶剑英亲自派人去接的!因此就给叶剑英打去了电话,询问莫雄的情况,这才引出了开头的那一幕。

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广东方面赶紧释放了莫雄。不但如此,他先后担任广东省参事室副主任、广东省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6年的国庆,已经是解放军总参谋部副部长的李克农,专门设宴款待莫雄,严希纯、项与年等当年莫雄的老朋友都出席作陪。

1980年,莫雄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

《易经》中乾卦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其中有何玄机?

整部《易经》有三部,分别是《连山》、《归藏》和《周易》。在《三字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所以整部《易经》是由这三部构成。但由于《连山》和《归藏》这两部已经失传,只剩下《周易》,所以现在的《易经》专指《周易》。

开篇先了解一下《易经》的一些小知识,接下来进入正文。

在上一章我们了解了“潜龙勿用”的涵义,这一章就要解读乾卦第二爻爻辞“见龙正田”的真正蕴义。

九二爻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先来看看《象》和《文言》对九二爻爻辞的解释。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象传》说:“龙出现在田野”,阳气出现,大德普施。

《文言》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文言传》九二爻爻辞说:“龙出现在田野,利于出现大德大才之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有像龙一样的德行的人而且居中且正。对待一般的言论也能分辨出真伪,对于一般的行为也是细致谨慎;能够去除邪念心存诚意,善于教化而不自夸,道德广博而且能感化世人。《周易》说‘龙出现在田野,利于出现大德大才之人。虽未居君位,但有君德。”

“见龙在田”,时舍也。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龙出现在田野”,象征着时势开始疏通。

“龙出现在田野”,象征着天下文明初现。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在时势疏通,文明初现阶段,君子要广泛学习以积累知识,多提出并解决问题以明辨是非,心怀宽广以居于适当之位,施行仁德以做到知行合一。

看了《象》和《文言》对“见龙在田”地解释,我们大体上对其有所了解,接下来将全面地进行分析。

我们在学习《易经》的一些知识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天垂象,圣人治之”。那么此次的天垂象就是龙出现在田野。

龙出现在田野象征着什么呢?

对于人来说,龙出现在田野象征着有大德大才之人会出现。

对于时来说,龙出现在田野象征着时运、时势开始疏通。

对于天下万物来说,龙现在在田野象征着万物出现文明光芒。

天垂象我们已经了解,那么圣人如何治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就是要修养德才。有德有才之人是能做大事的人;有德无才之人可做普通的人;无德有才和无德无才之人祸害无穷。总而言之,德才兼备是最好的,才得不到能修养品德也还不错,最坏的就是无德之人。无德之人往小的方面说会被一方人所不耻,往大的方面说遗臭万年也不为过,切记警惕!

其次,要顺应时势、把握时势。此阶段正是时运、时势疏通的时候,如果能把握好时势,就能够事半功倍。时之义大也哉!

再次,学习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文言传》已经给出指导:广泛学习以积累知识,多提出并解决问题以明辨是非,心怀宽广且居于适当之位,广施仁德以做到知行合一。

以上篇幅是《易经》在“见龙在田”阶段给出的指导,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

潜龙勿用还好,潜而未现,不会太引起关注。龙现于野,已然显现必会引起关注。引起关注会怎样?接下来就进入到乾卦第三爻“惕龙若厉”。“惕龙若厉”是什么意思呢?下一章节将全面地为您解答。

感谢大家地观看,希望大家多支持,后面会有更精彩的内容呈现给大家。未完再会!

“龙”为何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侧面聊龙之精神——“龙德”

龙,是一个存在于中国历史上几千年,到现在仍然没有过时的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生物。神秘的东西总是有着许多令人遐想的未可知,越是神秘,人们越是想要去触碰这样的一个神秘。未知的、新鲜的都是令人向往的。

百姓们将龙视为是吉祥物,只要是逢年过节就都要扎上一条龙,带着龙走村串户去游耍一番,将美好的希冀带给各家各户,还企盼着来年可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太平安康。关于龙的吉祥成语更是数不胜数,关于龙的传说也是各种各样,小白龙的故事,大鹏斗孽龙传说,龙马负图的传说,龙窑的传说,蛮龙归正的神话等等。

传说尤为的美丽,据说是上古时代时期,轩辕黄帝打败了当时中国大地上的各个部落,想要建立一个统一且和平,满溢幸福的和谐社会,部落里的人们都能和谐一心,团结一致的一起生活。但当时每一个部落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与图腾,飞鸟虫鱼,各式各样,皆不相同,虽然在武力上征服了,但是思想文化统一上仍然有着巨大的困难。

黄帝为了在意志上完全征服各部,统一各部的认识和信仰,便将每一个部落的图腾图案都取其中一角,再重新拼凑起来,最终,拼出了“龙”。这样的一条龙,象征着的是一个国家的统一,这为推动文化历史进程,开创灿烂的华夏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帝王也开始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百姓是龙的传人。

在黄帝统一各部落后,各部落人民欢呼雀跃,都争先恐后的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想象力,都希望为部落统一做出奉献。此时,龙一度被说得神奇而伟大,各种动物的特征特性就开始都聚集在龙的身上,不仅有着兽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灵性,而且还创造了许多龙的传说,这些传说在经过民间的流传加工和文人的熏陶润色后,更加令人神往了。

人们敬龙、爱龙、的心理更升华为一种崇拜。也许,这也是龙成为生肖的文化因素原因之一。

一、 炎帝,黄帝与中国龙。

龙,是怎么回事?

说到龙,不可避免地就要说到人类最早期的文化瑰宝神话了。要知道,关于龙的传说有许多,这都是在现代技术下许多似是而非、似非还非的各种视频作为依据,用以符合人们眼见为实的感官需求。龙作为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着传奇色彩,以其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寄寓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寄望与希冀。

龙在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为人们带来五千年的优良文化传统,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都流着华夏民族的亢奋血液。中华民族有着极强的凝聚力与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在历史的文化长河进程中, 不少民族都消亡了,淹没在历史的漫漫河沙中 , 这其中不仅有实力较弱,民族凝聚力低下的民族,而且有着曾经威武且文化繁荣一时的民族。

无论曾经是否繁荣强盛,它们都被滚滚历史河沙所淹没,都没能逃过时代的向前发展。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 , 虽然也经历了自然以及敌人的严酷斗争,但却没有自此而淹没 , 反而日益繁荣 , 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华民族自身的实力强大,而是因为她始终有一个充满光明的整体向上形象 , 有一个团结拼搏、不断奋进的精神纽带 , 龙始终在人们心中起着维系团结和聚拢向心的作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图腾文化那么简单了,更多的是文化的慰藉和寄托,更是为现当代人类历史文化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炎帝为何会与龙扯上关系?

炎帝,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称神农氏。传说炎帝就是因为懂得火的运用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由两个火重叠而组成。炎帝生活时期主要处于新石器时代,部落平时的活动范围主要处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平时生活多以农耕生活为主,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农耕文化了。

有传说是炎帝牛首人身,更是以身做实验,亲尝百草,发展了用草药治病的先例;他还发明了刀耕火种,并且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会人民垦荒以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可以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后来传说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盟,并合力共同击败了蚩尤,为民族的第一次统一做出了贡献。后来,人们就开始自称是炎黄子孙,将龙视作华夏民族文化的耀眼标志。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启蒙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龙在当时已然成为图腾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关于炎帝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更是一种文化信仰,就像龙是人们的信仰一样。

黄帝为何会与龙扯上关系?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时华夏各部落联盟的首领,中国远古时代时期华夏民族的共主,被视为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历史记载黄帝因为有着“土德之瑞”,故号称黄帝。黄帝以其统一华夏各部落,征服了东夷、九黎族的成就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

黄帝在位期间,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大力传播谷种,用以发展生产,将手工制作衣服服饰推上了发展进程,发明了以木板制作的船只和简易车马,并创造出了音律,以及医学等等。这些种种物质文化发明,都在推动文化历史发展,文明进步的道路上为中华文明埋下了深厚的内涵。有传说说黄帝就是天上神龙下凡,为了带领人们发展生产,不断进步,促进社会时代的发展与创新。

有传说是这样描述的,皇帝为了统一华夏,曾经和蚩尤在洪荒中大战了五十三回合,最终战胜了蚩尤,平复了这场浩劫,结束了这场残酷的战争,各大部落实现了统一,各小部落也共同合并在一起,最终在皇帝的带领下,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共主的国家。黄帝决定重新制作选择一个新的图腾,用作华夏统一的图腾。

各部落人民为了感激黄帝统一华夏的大业,纷纷献策建言,选出了许多种不同的图腾,一时意见太多,黄帝就说将各部落送来的图腾各取一角拼凑在一起,这样就有着各部落送来的寄寓了,于是龙图腾就在这时诞生了,正式成为了华夏五千年的图腾,见证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不断向前,直至繁荣昌盛。

以至到了后期,龙图腾的形象越来越明晰,龙的形象也文明化和完善起来,成为了大家都所喜爱的龙中国龙的形象。

二、“龙德”之简析。

什么是“龙德”?

“龙德”,即在逆境时的龙能“潜渊”,是为无怨无悔的“潜龙勿用”。但龙仍不屈不挠,聚集力量,准备时时有所作为,在努力而顽强地表现自己的价值。经过一番奋斗之后,终于“龙飞在天”(《易·乾卦》九五),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因此,古人从龙的变幻无穷的外部形象之中,进一步归纳概括出龙深层次的精神境界——龙德。所谓“龙德”,就是“龙德而隐者,不易乎世”,意思就是不论在什么困难面前,都要逆着风,朝着心之所向,不断追寻着自己心中的那一方净土,相信只要一直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

在古典《疏》中阐释说,“庸”就是中庸,“庸,常也”,就是自始至终常言之信,自始自终做事要谨慎,遇到闲邪不正之人自己也要保持诚信,为世上做了好事而不自我夸奖,这样就能“德能广博而变化于世俗也”,即以自己高尚广博的德行感化世风并移风易俗,从而达到社会和谐。

总而言之,龙的灵魂——“龙德”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即一是矢志不移的追求精神,二是以诚信厚德,移风易俗,从而达到社会和谐,共谋发展。

“龙德”有什么文化内涵吗?

龙本身就是以蛇为蓝本而发生的,而出现龙的形象则是在原始时期人们在根据自己在原始思维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从充满审美的角度上来看,龙是由各种不同动物的不同部位而拼凑组成的,是建立在各种具象物体之上的一个形象。

龙的“美”,体现 原始时期人们追求艺术美的一种生活表现。在龙的形象形成过程中,不仅灌注着、渗透着古人的一种独特的宗教体味,对于神话的猜想、审美快感以及对于艺术的高超情趣,这都体现着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原始思维。这也体现了原始时期人们独特思维与认知。

结语: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愈来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和文化象征。龙文化的影响也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凝聚和文化积淀。研究龙的起源在促进研究中国原始社会的历史、宗教、民俗等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各个研究也是始终众说纷纭,各个学说也在不断完善自身,虽然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龙到底起源于什么,但相信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被云雾掩盖的事实真相一定会被发现,最终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封神榜》纣王暴戾无道,为何被封为天喜星,还专门主持姻缘事宜

看过《封神榜》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部小说是以商、周交替为时代背景,以阐、截二教大战为故事主线展开的。这次大战的结果是截教大败,而大战中死去的将士、多数阐教弟子、亡臣之魂魄最终被招入封神台,被封为了八部正神。

不过稍微梳理一下就能发现,其实封神这事本身就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以及通天教主联合商量好的,而截教虽然败了,也有少部分弟子被封神。理清这件事后,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商纣王作为大反派也能封神,但至于商纣王被封为姻缘之神这事,很多人就表示不能理解了,其实这其中也有诸多玄妙之处。

月老

等商朝已经无力再战之时,周武王便领兵直奔商朝的国都朝歌而来。纣王见大势已去,便引燃了摘星楼,最终葬身火海。按理来说,作为故事里的反派,商纣王本就不应该得到封赏,然而荒淫无度他最终却成了“天喜星”,还成了一位负责姻缘事宜的神仙,这是为何?

天喜星 纣王、龙德星 洪锦

其实,掌管姻缘的神仙并不止一位,“天喜星”还有一个搭档“红鸾星”龙吉公主。龙吉公主是昊天上帝、瑶池金母所生之女。在一次蟠桃会上,因失了礼节而被贬入凤凰山。周武王伐纣时,龙吉公主前去助力武王,希望借此机再度重返天界。最后,在月下老人的牵线下,龙吉公主与洪锦结为夫妻。

在攻万仙阵的时候,金灵圣母用四象塔击倒了龙吉公主,最终死在了截教手中,到了封神的时候,龙吉公主成了“红鸾星”,负责主持姻缘。龙吉公主的封赏的确合理,但是作为人间最后一位人王的纣王,明明是败方选手,为什么也能掌管姻缘呢?其实历史中的纣王功勋卓绝,并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么差劲。

小说中的纣王是一个荒淫无度、全民共愤的王,周武王伐纣之举乃是顺天意。其实真正的纣王帝辛有着雄才远略,商朝时期的中原文明相较于四周的蛮夷地区发达许多,纣王则在多年的征伐中开疆扩土,将东夷与中原相结合,统一了天下。而周武王趁着纣王征讨,国力空虚之时,一路起兵直逼朝歌,最终商朝灭亡,周取而代之。

在纣王征讨蛮夷之时,中原的婚配制度等先进文化也随之在这些部落中传开。这些部落渐渐与中原文明相结合,有了完整的婚配理念,文明开始得到迅速地发展。所以说,尽管商朝在纣王的手中亡了,但他在封神中绝对是有一席之地的。自己的臣子都能成为神仙掌管一方,作为人间最后一位人王,最终成为“天喜星”自然也是无非厚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