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细节解密》之 五雷天心正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本期第七十四回!
最近,咱们的水浒细节解密系列,在讲述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与佛道相关的细节故事。本期我们继续讲述,一个在《水浒传》中有重要戏份的道家的超级必杀技,嗯,也就是大招儿,这就是,入云龙公孙胜的绝招——五雷天心正法。
在《水浒传》中,五雷天心正法又被称为五雷天罡正法,第一次出现,是在小说中隐居二仙山的入云龙公孙胜,被神行太保戴宗和黑旋风李逵延请的情节中。
当时,公孙胜要去高唐州与会使用妖术的高廉交战,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在送别的时候,对公孙胜是这么说的:你往日学的法术,是跟高廉水平差不多的。现在你们要去办了高廉,就需要师傅我额外给你加点技能点数,所以现在,为师传授给你五雷天罡正法,这个大招儿你学会了,保管能把高廉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水浒传》后续剧情中,果然公孙胜只要施展起五雷天心正法,不管是对战高廉,还是降服混世魔王樊瑞,以及后来与田虎帐下头号大法师乔道清斗法,都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这个在《水浒传》中人间最强的法术战斗技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历史上的道家虽然出过很多传说中的法术高手,但是并没有人使用过这一招“五雷天心正法”,《水浒传》是第一次引入这个招数的文学作品,随后这个招数就算正式诞生了,之后又在明朝的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得到了沿用。
那么我们能不能说,五雷天心正法是作者施耐庵的独家凭空想象呢?
也不是。因为五雷天心正法在历史上虽然查无此号,但是它作为道家的奇术,确实有其原型,只不过其来源非常复杂。
首先,五雷天心正法中的这个“五雷”是确有其事的,在北宋年间,道家曾有“五雷法”流传,所谓五雷,并不是说能够召唤五个天雷从天而降的招数,按照道藏[zàng]的解释,东南西北分别对应三二四一,当中则为五,以五为最大之数,也就是说,五雷法可以简单理解为最正宗、最强大的雷法。
在宋代道家的说法中,道士如果掌握了五雷正法,就可以驱使雷电、呼风唤雨,而且还能扫荡灾异、驱魔降妖。在宋元时期的道家活动中,雷法被视为最重要的道家法术。
其次,五雷天心正法中的这个“天心”也是确有其事的。同样是在北宋年间,天心正法作为雷法之一,也得到了广泛流传,而且天心正法在民间传说中的主要功能就是驱邪灭鬼。
当然,咱们经常说,大锤说史不是法术讲座,所以对于这类法术的真伪,我们不予置评。不过在宋元时期,五雷和天心都是影响很大的道家内容,尤其是在梁山好汉活动的北宋末年。这两者在民间的广泛影响,应该是《水浒传》创作五雷天心正法的历史背景。
但是,施耐庵并不是简单地把五雷和天心直接嫁接,组成《水浒传》中的超必杀技。通过五雷天心正法的来源考察,我们还能够发现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时的一个小秘密。
咱们之前说过,历史上的典籍,在《水浒传》之前是没有五雷天心正法这种法术名字的。不过,在历史上,在《水浒传》成书之前,确实出现过一个跟五雷天心正法非常接近的法术名字。
这就是南宋成书的《夷坚志》中提到过,有广州道士掌握“太上天心五雷正法”。列位请看,这个法术的名字,跟《水浒传》中的五雷天心正法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顺序上有所不同。
不过,跟《水浒传》中呼风唤雨大杀四方的威力加强版五雷天心正法不一样的是,《夷坚志》中的这个“太上天心五雷正法”,听起来似乎更厉害,但是表现起来还是比较寻常的道士画符之类的神通。
故事是这样的,说广州有一个书生钱某,为求功名苦读诗书,有一天晚上,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大美女,烈焰红唇,青衣翠袖,就走进钱某屋了,并且美女很主动,当面表示很欣赏钱某。钱某一个穷书生,正处于奋斗状态,哪里见过这样的温香软玉主动倒贴,于是立即俩人就两情相悦了。可是时间长了,钱某与美女天天玩耍,学业荒废了不说,身体也垮了,面有菜色。
有一天,朋友看他变成这副德行,就劝他去找广州著名道士看病,说这个道士擅长“太上天心五雷正法”,可以祛病免灾。于是钱某就去找道士看病,道士一看钱某就说,你这不是生病,是家里来了妖孽了。于是就施展法术,给了钱某一道符。钱某回家拿符一照,果然家里的美女就现了原型,变成了蛇,接下来,人蛇双方也没有发生战斗,蛇自己跑掉了,这个故事也就完结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太上天心五雷正法”并没有像公孙胜手中那样可以呼风唤雨甚至召唤神龙的功能,它只是帮书生钱某鉴定了蛇精,同时保护钱某不被蛇精伤害,确保人蛇双方友好分手,也就完事了。
通过《夷坚志》的相关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显然是看过这一篇有关“太上天心五雷正法”故事的,并且结合北宋时代显赫一时的五雷法和天心法的历史背景,创作出了公孙胜版的“五雷天心正法”,这种法术设定,迎合了当时民众心中对道家法术驱邪祛病的普遍认知,同时在《夷坚志》的内容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
作为一部南宋时代成书的堪比《山海经》的文献,《夷坚志》成为后世很多小说包括《水浒传》借鉴题材的重要宝库,“五雷天心正法”也是其中之一。
《水浒细节解密》之 五雷天心正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本期第七十四回!
最近,咱们的水浒细节解密系列,在讲述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与佛道相关的细节故事。本期我们继续讲述,一个在《水浒传》中有重要戏份的道家的超级必杀技,嗯,也就是大招儿,这就是,入云龙公孙胜的绝招——五雷天心正法。
在《水浒传》中,五雷天心正法又被称为五雷天罡正法,第一次出现,是在小说中隐居二仙山的入云龙公孙胜,被神行太保戴宗和黑旋风李逵延请的情节中。
当时,公孙胜要去高唐州与会使用妖术的高廉交战,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在送别的时候,对公孙胜是这么说的:你往日学的法术,是跟高廉水平差不多的。现在你们要去办了高廉,就需要师傅我额外给你加点技能点数,所以现在,为师传授给你五雷天罡正法,这个大招儿你学会了,保管能把高廉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水浒传》后续剧情中,果然公孙胜只要施展起五雷天心正法,不管是对战高廉,还是降服混世魔王樊瑞,以及后来与田虎帐下头号大法师乔道清斗法,都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这个在《水浒传》中人间最强的法术战斗技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历史上的道家虽然出过很多传说中的法术高手,但是并没有人使用过这一招“五雷天心正法”,《水浒传》是第一次引入这个招数的文学作品,随后这个招数就算正式诞生了,之后又在明朝的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得到了沿用。
那么我们能不能说,五雷天心正法是作者施耐庵的独家凭空想象呢?
也不是。因为五雷天心正法在历史上虽然查无此号,但是它作为道家的奇术,确实有其原型,只不过其来源非常复杂。
首先,五雷天心正法中的这个“五雷”是确有其事的,在北宋年间,道家曾有“五雷法”流传,所谓五雷,并不是说能够召唤五个天雷从天而降的招数,按照道藏[zàng]的解释,东南西北分别对应三二四一,当中则为五,以五为最大之数,也就是说,五雷法可以简单理解为最正宗、最强大的雷法。
在宋代道家的说法中,道士如果掌握了五雷正法,就可以驱使雷电、呼风唤雨,而且还能扫荡灾异、驱魔降妖。在宋元时期的道家活动中,雷法被视为最重要的道家法术。
其次,五雷天心正法中的这个“天心”也是确有其事的。同样是在北宋年间,天心正法作为雷法之一,也得到了广泛流传,而且天心正法在民间传说中的主要功能就是驱邪灭鬼。
当然,咱们经常说,大锤说史不是法术讲座,所以对于这类法术的真伪,我们不予置评。不过在宋元时期,五雷和天心都是影响很大的道家内容,尤其是在梁山好汉活动的北宋末年。这两者在民间的广泛影响,应该是《水浒传》创作五雷天心正法的历史背景。
但是,施耐庵并不是简单地把五雷和天心直接嫁接,组成《水浒传》中的超必杀技。通过五雷天心正法的来源考察,我们还能够发现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时的一个小秘密。
咱们之前说过,历史上的典籍,在《水浒传》之前是没有五雷天心正法这种法术名字的。不过,在历史上,在《水浒传》成书之前,确实出现过一个跟五雷天心正法非常接近的法术名字。
这就是南宋成书的《夷坚志》中提到过,有广州道士掌握“太上天心五雷正法”。列位请看,这个法术的名字,跟《水浒传》中的五雷天心正法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顺序上有所不同。
不过,跟《水浒传》中呼风唤雨大杀四方的威力加强版五雷天心正法不一样的是,《夷坚志》中的这个“太上天心五雷正法”,听起来似乎更厉害,但是表现起来还是比较寻常的道士画符之类的神通。
故事是这样的,说广州有一个书生钱某,为求功名苦读诗书,有一天晚上,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大美女,烈焰红唇,青衣翠袖,就走进钱某屋了,并且美女很主动,当面表示很欣赏钱某。钱某一个穷书生,正处于奋斗状态,哪里见过这样的温香软玉主动倒贴,于是立即俩人就两情相悦了。可是时间长了,钱某与美女天天玩耍,学业荒废了不说,身体也垮了,面有菜色。
有一天,朋友看他变成这副德行,就劝他去找广州著名道士看病,说这个道士擅长“太上天心五雷正法”,可以祛病免灾。于是钱某就去找道士看病,道士一看钱某就说,你这不是生病,是家里来了妖孽了。于是就施展法术,给了钱某一道符。钱某回家拿符一照,果然家里的美女就现了原型,变成了蛇,接下来,人蛇双方也没有发生战斗,蛇自己跑掉了,这个故事也就完结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太上天心五雷正法”并没有像公孙胜手中那样可以呼风唤雨甚至召唤神龙的功能,它只是帮书生钱某鉴定了蛇精,同时保护钱某不被蛇精伤害,确保人蛇双方友好分手,也就完事了。
通过《夷坚志》的相关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显然是看过这一篇有关“太上天心五雷正法”故事的,并且结合北宋时代显赫一时的五雷法和天心法的历史背景,创作出了公孙胜版的“五雷天心正法”,这种法术设定,迎合了当时民众心中对道家法术驱邪祛病的普遍认知,同时在《夷坚志》的内容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
作为一部南宋时代成书的堪比《山海经》的文献,《夷坚志》成为后世很多小说包括《水浒传》借鉴题材的重要宝库,“五雷天心正法”也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