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真正的脊梁,在生命最后10小时,感动了全中国
视频中这位老人,生命还剩下10个小时。他刚刚昏迷苏醒过来,就要求赶紧把自己转出ICU,他身上插着导流管、胃管、减压管、输液管等十几种管子,戴着氧气罩,在医护人员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坐在电脑前,整理绝密资料……
安静的病房里,心电监护仪发出的“嘟嘟”声,每一声都在暗示死亡倒计时。
好几次,他视野模糊了,问女儿:“眼镜呢?”女儿忍着泪:“戴着呢……”
他用颤抖的手去捉鼠标,一点一点移动到想整理的文件上,身边的家人和医护人员不忍再看,跑出去泪如雨下。
工作,让本应在ICU躺着的他加速消耗体力,10个小时后,他的生命曲线变成一条直线,在场的医护人员齐刷刷跪下,致敬这位伟大的英雄!
他叫林俊德,大漠将军。
从黑发青年到坚守科研战斗一线的白发老人;从意气风发的大漠将军,到身患绝症的垂危院士,他默默无名的一生,见证了中国所有45次核试验。
如他临终所说:“我这辈子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核试验。”
林俊德是真正的国之脊梁,他用生命铸就的核盾,守护着祖国和人民。
初为马兰人
1955年,林俊德以优越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机械系专业。
入学通知书在手,林俊德却为学费发愁,父亲几年前去世,五兄弟姐妹全靠母亲操持。他连鞋也穿不上,想放弃这个机会。
后来,在国家的资助下,他完成了学业,于是便立誓要报效祖国。
1960年,林俊德大学毕业,报名参军入伍,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核试验专业,随后被派往马兰基地参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
(左一林俊德)
他被任命为地面监测组组长,任务是研制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仪器。
得知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紧密相连,23岁的林俊德非常激动。可苏联专家已经撤走,测量仪长什么样,他一无所知。
经过反复调研和思考,林俊德把橡皮自制成缓冲装置,把相机的闪光灯改装成光电开关,最后找到钟表发条作为动力,自制压力自记仪。
国外的压力自记仪是一种小型稳速器,我国当时无法进口,林俊德受电报大楼钟表的启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航空仪、地震仪,都用钟表式发条作为动力。
他兴奋地把这个发现告诉组员王为编,王为编问:“那么多钟表,我们怎么知道哪种合适呢?”
林俊德笑了:“嘿嘿,这不难。只要我们把所有钟表的发条一一测试,肯定能找到合适的!”
说干就干,他把柜式钟表、挂式钟表、甚至手表的发条拆下来,最后发现,闹钟的发条最合适。
那时候,林俊德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闹钟,没日没夜地研究,赶着在1964年10月16日前,把能够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仪器研制出来。
马兰精神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一晚,林俊德带着小组成员,把自制的压力自记仪埋在爆心10公里处。
成功与失败,就在明天那一刻。明天,他们就要在爆炸后第一时间,冲进辐射性强和冲击力大的爆心,拿到第一手数据。
王为编有点担心地问他:“组长,你怕不怕?”
林俊德坚定地说:“我不怕,我们等的不就是这一刻吗?”
四年来,他和200多名科研工作者在戈壁滩上睡帐篷,喝上吐下泻的盐碱水,吃榆树叶就黄沙的玉米面,为的不就是完成国家交给的使命吗?
第二天15时,罗布泊上空腾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现场指挥的张爱萍将军拨通了中南海西花厅的电话,第一时间告诉周总理。
周总理十分谨慎地问:“如何证明这是核爆?不是化学爆炸?”
事关重大,可不能出一点点纰漏,这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眼见不能为真,还得有数据证实。
这时,离爆心10公里的地方,有三名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拿了一个像罐头盒的东西,马上赶回基地。
跑在最前面的是26岁的林俊德,漫天尘沙滚滚,他却像有透视眼一样,毫无误差,取了测量仪就跑。
程开甲后来问他:“你们组距离不是最近的,为什么能第一个到达?”
他笑了笑:“我在核爆前,天天晚上去爆心勘察,闭着眼睛都能找到!”
一个小时后,林俊德小组的数据出来了:2万吨当量,是核爆无疑了!
林俊德自发研制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准确地记录了我国第一次核爆炸的波形和冲击波的数据。
张爱萍再次向周总理确认,总理当晚九点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全场沸腾、举国欢呼,这是继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后,最激动人心的日子。
坚守初心
从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到1996年中国暂停核试验,马兰基地所有核试验,林俊德一次都没拉下。
32年里,他戈壁黄沙来、苍莽大漠去,在马兰成了家、立了业。
妻子黄建琴也是第一代“核大姐”,他们相知相惜,挥洒着不悔的青春。
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们把年幼的子女送回老家,让亲人帮忙照料。
夫妻两人平时上班都是各忙各的,他们像所有马兰人一样,争分夺秒地铸就核盾。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32个月,赶超其他发达国家:法国花了102个月,美国用了87个月,英国和前苏联则是51个月。
这让世人惊叹的中国速度,是林俊德他们没日没夜赶出来的。
林俊德也想孩子,可他没有太多的休息时间,全年只有过年3天不用工作。
儿子林海晨上初中后,开始了叛逆期,全科成绩一路红灯,数学只有9分。其实,他是想引起父亲的注意,常年和父母分开,他既想他们,又怨他们。
林俊德一封封信寄往福建,让儿子认真学习,稍微空闲的时候,把儿女接到马兰的红山宿舍,趁机弥补多年的歉疚,也把悬崖边的儿子拉了回来。
1993年,林俊德晋升为少将,负责一系列核试验的数据监测,他的工作更忙了,和家人又是聚少离多。
3年后,我国达到核试验理论水平,暂停所有核试验,林海晨和姐姐以为父亲终于要解甲归田了,父亲却不如他们所愿。
林俊德向组织说:“我们这批科技人才,好不容易才聚在一起,散了就很难聚起来了。以后的国际形势如何,谁也说不清,万一再受到核威胁怎么办?”
他提议留住人才,带领下一代进行科技研究,把冲击波测量技术应用到常规兵演,并把核试验地震、余震探测及传播规律用于分析全球地震数据等。
2001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小组成员和学生,像当年研制压力自记仪般,连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国防科研实验设备。
在林俊德的带领下,新一代青年传承着马兰人吃苦耐劳、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
与死神赛跑
常年积劳,操心太多、思考太多、加班太多,林俊德终于倒下了。
2012年5月4日,一次体检结果显示,他患了胆管癌,晚期,癌细胞已多处转移。
家人希望他接受化疗,延长生命,特别是儿子林海晨,他刚当上了某单位的高级工程师,希望和父亲多一点相聚的时间。
然而,林俊德放弃了治疗,他对妻子说:“我宁愿活有质量的一天,也不要躺没质量的无数天。”黄建琴含泪默许了。
他刚刚启动一个大型的项目,还没开始实施;他带的学生有几个正在论文答辩阶段,心放不下,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时间!
可时间并没有为他停下,5月23日,病情突然恶化的林俊德,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被急救送进了重症监护室,身上插着各种输液管。
醒来时,林俊德问医生:“我还有多少时间?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不怕死,只怕时间不够。”
得知自己的生命只能以日计数时,他要求马上转院,转到便于工作的西安唐都医院,在那里度过了生命最后的9天。
5月26日,林俊德要求搬出重症监护室,因为那里无法让他工作,他要转去普通病房,整理电脑上尚未完成的工作。
林海晨赶到医院时,被父亲赶了出来,他很难过:“我是下班时间来的,不是上班时候来的,为什么要赶我走?”
黄建琴对儿子说:“你爸要跟你们说的话,平时都说了,他不愿再重复,他没有那个时间,他要把时间留给重要的事情。”
林海晨隔着透明的玻璃,看见父亲身上插着导流管、胃管、减压管、输液管等,戴着氧气罩,一直在工作、工作……
不仅林海晨,其他亲朋好友,全被赶了出来,林俊德让妻子在医院外面找一间招待所,专门接待这些来“耽误”他时间的人。
5月30日,林俊德出现完全肠梗阻,肚子里全是胀气和腹水,心率每分钟130~140次(正常60~100次),呼吸每分钟40多次(正常12~20次),和一个人刚跑完百米冲刺差不多,生命接近濒临状态。
他拒绝了科室主任张利华的手术提议,请求下床工作,因为时间在一分一秒逝去。
他的请求被拒绝了,他改用恳求、哀求,2个小时内,求了9次!张利华终于答应了,他不忍心再拒绝,这位为国防事业奋斗一生的将军最后的一个愿望。
连续工作5个小时后,他撑不住了,终于倒下,躺在床上大口吸着氧气。黄建琴拉着老伴的手喊着:“老林,老林,不能睡,你现在终于属于我了,决不能睡……”
林海晨被叫了进来,他等着父亲最后的遗言,却只听到一句:“照顾好你们的妈妈。”
林俊德最后的5个小时,黄建琴才觉得他真正属于自己,不再属于工作。
魂归马兰
2012年5月31日,晚上20点15分,林俊德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享年74岁。
对于家人,他只有一句遗言;对于自己,他只有一个愿望。
弥留之际,他对老伴极其微弱地说:“把我送回马兰。”
马兰,中国核试验研究中心,林俊德奉献青春的地方。
2013年,黄建琴捧着林俊德的骨灰,回到马兰,让他长眠在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下。
林海晨站在父亲墓碑前,终于懂了:没有父亲的舍小家,哪来大家和他安稳和平的生活?他深深地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林俊德的名字,本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一直干着惊天动地事,却甘当隐姓埋名人。直到他临终最后10小时的视频在网络疯传,才感动了整个中国。
2012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给林俊德,如此致敬:大漠,烽烟,马兰。黄沙莽莽飞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编后记:
在作者写完此文时,人民日报再次发视频,纪念“大漠英雄”林俊德。视频发出后,引来众网友关注,目前已有 1240.7万 点赞,41.8万留言,7万 转发。
人民的英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纪念林老!
. END .
【文| 野百合 】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1962年中印战争,毛主席战前有点担心,问张国华:打输了咋办 62年前,几个年轻人恶作剧让汽车“飞”上屋顶,学校的反应绝了
盘点死神中的那五位\"中国人\",碎峰是实打实的\"中国制造\"
随着世界的不断进步(怎么一股小学语文作文的味道……),越来越多的日漫中会插入不少中国元素,我记得前段时间被嘲得很厉害的《半妖的夜叉姬》,直接搬运了中国古代的"四凶兽",后面还出现了什么女祸、筋斗云等元素。不过这部动漫也算是新番了,有不少老番也有中国色彩的,接下来就盘点一下我们都喜欢的《死神》中的"中国人"吧!
萧龙·库方
别看护庭十三队处处透露着古代日本的影子,虚圈破面处处透露着西班牙元素,灭却师处处透露着德国以及基督教元素,实际上在这几个主要势力里,我们中国人从未缺席!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位就是这位破面NO.11,阁力姆乔的手下,日番谷东狮郎的对手,他叫萧龙·库方,这位萧龙库方显然是一位借鉴了中国元素的中国风角色,首先在于他独特的小辫子形象,其次在于他的名字读音,虽然破面的名字大多取材于西班牙语,但这个萧龙的发音,毫无意外是在模仿汉语拼音。
吉欧·魏格
第二位是破面NO.26,拜勒岗的手下,,碎峰的对手,他的名字叫吉欧·魏格,这个名字的读音倒是和汉语拼音没啥关系,但是他的辫子形象,以及功夫袍加平底布鞋的装束,非常有力地证明了这个人物同样是一个借鉴了中国元素的中国风角色。
荪荪·香
第三位是破面NO.36,赫利贝尔的手下,她的名字叫荪荪·香,读音也是汉语拼音,而且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了著名的三国人物孙尚香,她的刀叫做白蛇姬,也许也是来自于我国著名传说《白蛇传》。最后,她的水袖、齐刘海的形象真的十分有中国古代美人的味道了。
苍都
以上三位破面只是停留在"借鉴中国元素"层面上,并不算是真的中国人,但接下来的两位就是实打实的中国人了!首先是苍都,他是星十字骑士团的"I",能力是"钢铁",目前,千年血战还没有动漫,很多人可能对他不是很了解。总之日本网友对他的外号就是"中国人"。
碎峰
最后一位是护庭十三队二番队队长,隐秘机动总司令官,碎峰,这个也很好理解,从名字上看,碎峰的读音不是日语,而是汉语拼音;从形象上看,碎峰也是功夫裤加平底布鞋;最后,从她的武器来看,她的卍解叫"雀蜂雷公鞭",这个"雷公"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了。
好了,以上就是本次的全部内容,你还知道《死神》中的哪些其他的"中国人"呢?留言下方告诉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