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人为什么不恨美国(下):如果没有原子弹日本可能已经“灭国”
上一篇文章我讲了美国人是如何改造战后日本的故事,并从日本民族的性格特点方面分析了为什么日本人不恨美国这件事情。这篇文章我们再换一个角度,从现实利益层面来看看为什么日本人对打败他们的美国感恩戴德。
2001年7月4日,在东京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在发言时提及了美国在二战后对日本的占领和统治时,用到了“国土被占,实为丧权辱国”的观点。这时一位与会的长者指出:“先生此言差矣,与其说是丧权辱国,不如说是解放新生”。后来,宫泽喜一将这件事写进了他的回忆录,并特意强调说:该人士德高望重,人格修养都无可指摘,他的话令我无法忘却。
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
其实在日本,像那位将美国的占领和统治看成是日本新生的人不在少数。那么,为什么在日本的精英阶层,会认同战后美军对本国的占领呢?对于被日本军国主义蹂躏过的国家的民众来说,日本战败当然是值得欢欣的。可是对于日本人来说,赞扬占领者难道不是有些”不爱国“的味道吗?难道他们真的忘记了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带来的深重的灾难了吗?
当然不是,因为真正了解那段历史的日本人都知道:“原子弹”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个很微妙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既是毁天灭地的“灾难”,又是拯救日本的“恩赐”。两颗原子弹虽然带走了几十万日本人的生命,但是也间接“拯救”了上千万日本人。因为就在决定使用原子弹之前,盟军方面其实已经制定了一个比原子弹更具毁灭性的计划。
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4年,美军已经完全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胜利指日可待。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至此,曾经叱咤风云的罗马,柏林,东京轴心,只剩下一个日本还在苦苦支撑。这时,盟军方面作出决定,必须要在一年内迫使日本投降。但这时美国人的原子弹还没有造出来,甚至连原子弹这种武器也还没几个人知道。所以,美军认为登陆作战仍然是征服日本帝国的唯一方法。
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美苏两国各自制定了一套针对日本本土的“作战计划”,而任何一个计划的实施都能让“大日本帝国”从地图上消失。
没落行动
美国的作战计划名叫“没落行动”,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叫做“奥林匹克行动”,预计于1945年10月发起,美军将首先攻占日本九州岛,将其作为空军基地和战略后方,然后再出动3万多架轰炸机对日本本州岛进行不间断大轰炸。另一个叫做“王冠行动”,是第二阶段执行的登陆作战,计划在1946年春天实施,美军将直接向日本核心的关东平原发起进攻,占领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心脏城市,打垮日军的抵抗,消灭全部日军。
没落行动
此外,鉴于日军曾在中国使用毒气弹的行为,美军还计划发起先发制人打击,从登陆作战前三天开始,使用战略轰炸机对日本33处战略据点、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域,进行毒气弹覆盖式轰炸。预计投放11.35万吨毒气弹,预计将造成1000万日本人的伤亡。
相对于美国,苏联对日本的作战计划就显得简单粗暴,也更疯狂。当时,苏联研制了一款体型巨大、威力十足的超重型常规炸弹,命名为“斯大林炸弹”。苏联的计划就是用500颗“斯大林炸弹”,对日本最大的火山“富士山”进行轮番轰炸,引发富士山喷发,造成地震、海啸等地质灾害,来毁灭日本。为了这一计划能够顺利实施,苏联还改装了拥有四台发动机的Pe-8重型轰炸机,并成立了专门的飞行小组在远东地区进行飞行投弹训练。在地面,苏联计划在夺取了北方诸岛之后,再从北海道对日本展开全面进攻,最终美苏将会在本州岛上进行会师,从而完成对日本的肢解。
美苏打算肢解日本
此时的日本虽然已是强弩之末,但是仍在做着最后的困兽之斗。面对即将到来的最后决战,他们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打算再赌上整个日本民族的命运,相应也制定了一个叫“决号作战”的本土防御计划。为了避免在战场上跟美军正面决战,日军在国内紧急扩充新兵,拼凑了400万大军,部署在日本各大城市和军事要地,打算像硫磺岛、冲绳岛一样钻到地下和美军打消耗战,最大程度杀伤美军。
当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虽然已经所剩无几,但海军还有100多万士兵,所以日本海军决定用“特攻作战”反击美军。他们组织了“神风特攻队”、“震洋特攻队”、“回天特攻队”、“伏龙特攻队”等自杀式部队,打算用千架自杀飞机、千艘人操鱼雷、千艘炸弹快艇以及数以万计的自杀式蛙人阻拦美军登陆。
数以万计的自杀式蛙人
与此同时,不甘心失败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还军训了2800万日本平民作为“挺身队”,他们让老人、学生、妇女甚至是儿童都要上前线。日军配发给他们的武器只有弓箭、砍刀和竹枪,最多再发一枚土制手雷。而且日军要求他们在关键的时刻和美国人同归于尽,日军管这个叫“一亿玉碎”计划,准备跟美军鱼死网破,用日本平民的生命为天皇陪葬。
日本天皇
就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战一触即发。根据美军估算,这场战争一但爆发,日军的伤亡将在300万以上,平民的伤亡将在1000万以上,而且会有大约3000万日本人将遭受饥荒,此时的日本正处在毁灭的边缘。如果日本内阁和天皇执迷不悟,等待日本的肯定是被灭国,这个代价连盟军将领都感觉胆寒。
但就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1945年7月15日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紧接着,美军在8月6日和8月9日,将两颗原子弹投到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随后,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也按下了“没落计划”的暂停键。从这一点上来说,两颗原子弹虽然带走了几十万日本人的生命,但是也间接“拯救”了上千万日本人,也算得上是日本的新生。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现在说日本是无条件投降,但实际上,日本当时的投降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保留日本天皇。
现在有很多人说日本天皇本来就是虚职,保不保留也没那么重要。其实,在日本和平宪法颁布以前,根据1889年日本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天皇不但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也是所有政策的最终决定者。所以,日本天皇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罪魁祸首。因此,作为反对纳粹军国主义先锋的罗斯福总统,一直要求要彻底摧毁日本军国主义的策源地,包括军国主义的头子。
日本天皇
那么美国为什么最终还是同意了日本投降的条件呢?这里面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就是如果美国不接受日本的投降条件,那么日本就真有可能负隅顽抗。虽然美军已经对此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但美军深入日本本土作战也不可避免,根据美国评估,登岛作战时间可能会超过两年,同时会有100万以上的士兵伤亡。可以说,这个代价是巨大的,美军必须权衡利弊。
第二点,1945年4月12日,一直主张彻底铲除军国主义的罗斯福总统突然因病去世,继任的杜鲁门不想延续罗斯福的政策。这时,恰好副国务卿、原驻日大使格鲁为首的“日本帮”官员提出保留一个完整的日本来牵制苏联的建议,正中杜鲁门下怀。
罗斯福总统突然因病去世的新闻
第三点,1945年8月,在两颗原子弹在日本炸响之后,苏联就对日本在华的关东军发起了8月风暴攻势,仅仅一周时间就消灭了关东军,俘虏了60多万日本军人。然后继续杀入了朝鲜半岛,并发起千岛群岛战役,把日本的北方四岛收入怀中,并想趁势南下在北海道地区进行登陆。因为罗斯福此前曾经答应苏联,可以在日本北部划分一片势力范围。但是杜鲁门完全否定了罗斯福做出的承诺,坚决不同意和苏联人一起共享远东的利益。
苏军的8月风暴行动
所以,在当时错踪复杂的时局下,在那样一个微妙的时间点上,为了尽快完成对日本的接管,美国就“默许”了日本提出的保留天皇制度的条件。但是从日本军方的角度来看,拥有把日本打回石器时代能力的美军居然答应了他们的条件,简直是仁义之师,不但避免了日本被肢解的命运,也为战败的日本挽留了一丝颜面。但是更让日军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美国人的操作堪比再生父母。美国人不仅洗白了天皇,还包庇了众多的战争罪犯,而这才是他们感恩戴德的根本原因。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回顾一下那场不太公平的正义审判——东京审判。
为什么说是不公平的正义审判呢?因为这个长达两年半的审判虽然本身是正义的,对美国来说也很公平,但是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亚洲人民却很不公平。
早在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国联合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就提到,“所有的战犯都将受到正义的制裁”,这个意思很明确,就是要对那些策划了惨无人道的战争案件背后的决策者进行秋后算账。
但是,审判还未开始时,驻日盟军最高统领麦克阿瑟便提出,应由美国单独来进行审判。这个提议遭到了各国代表的强烈反对,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麦克阿瑟只能放弃这个打算。但他依然主导了东京审判,所有的审判官都是由麦克阿瑟所决定的。在全部12名法官中,饱受战争摧残的亚洲只有3名法官,而欧美法官多达9人,光是美国自己就有3个法官。
远东军事法庭
在接下来长达2年半的审判时间里,在美国的干预下,与其说是在审判战犯的责任不如说是在模糊战犯的责任。
首先,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后,美国直到8月28日才正式在日本登陆,给日本政府和军队留下了大把消毁战争犯罪证据的时间,这些证据里面包括了各个战争节点的会议纪要,战争命令和计划。在缺少关键证据的情况下,真正在法庭受审的战犯就远远少于被监禁的战犯嫌疑人,很多嫌疑人根本没有受到审判。比如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战犯石井四郎就和美国人私下达成交易,逃脱了审判。
甲级战犯石井四郎
就算是被关押的嫌疑人后来也因为各种理由,不断被美国人从监狱中放出来。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只有7名甲级战犯判处死刑,就在7名战犯处以绞刑后的第二天,法庭便以“罪证不足,免予起诉”为借口,先后分两批将剩下的42名日本甲级战犯全部释放。因此,1948年12月以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实际上就处于无事可做的名存实亡状态,各国法官只得回国,东京审判也在潦草中收场。
远东军事法庭
而且,被判处极刑的甲级战犯,基本都是伤害了英美苏利益的人。而在中国,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地犯下战争罪行的人却被轻描淡写地放掉了,此后不少被释放或赦免的战犯又重回政坛,重新组成了日本在战后的官僚集团。最有名的就是安倍的外公——岸信介,他曾做为甲级战犯被关押,后来因为亲美反共得到美国青睐而于1948年获释。随后他参与创立了日本自由民主党,成为战后日本政界右翼的鼻祖。而造成这种让人大跌眼镜结果的原因,只是美国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
安倍的外公岸信介
到1948年时,曾经携手打败轴心国的同盟国已经分裂了成对立的两大阵营。在冷战这种全球规模的冲突背景之下,美国的敌人已经从军国主义国家变成了共产主义国家,此时强大的苏联与陌生的中国让美国人陷入了外交焦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看着战败的日本,早已没有了1945年时要彻底摧毁它的动力,相反他们认为,扶持日本才符合美国的政治需要和战略利益。所以,在利益面前,美国逐渐放弃了正义,反而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行了一场肮脏的交易。
冷战漫画
在战争结束多年后,日本从战争的灰烬中站了起来,实现了经济腾飞。当那些尘封的资料被解密出来后,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更加让人胆寒。美国的没落计划和苏联的登陆计划都没有实施,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也没有发生,一场可能造成上百万盟军伤亡,数千万日本民众惨死的战争幸运地被避免了,这对于逃过一劫的普通日本人来说,的确是一次新生。而对于策划和发动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来说,相比于将他们犯下的滔天罪孽,投向广岛和长崎的那两颗原子弹已经算是相当仁慈了。他们怎么不感恩戴德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最“叛逆”的天皇,一辈子不容易
日本天皇明仁退位,这是位看起来碌碌无为,但很值得一说的天皇,他一生平和,但又做过很多“叛逆”的事
他不甘沦为日本右翼傀儡,毕生没去参拜靖国神社,更首开日本“道歉”先河,深刻反省日本战争罪行
他是中日千年历史以来第一位到访中国的天皇,同时也是和中国关系最好的天皇……
5月1日,日本明仁天皇正式退位,他儿子德仁继位,改国号“令和”,明仁,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和蔼的年近九旬的老头,看起来与世无争似的
但其实,明仁这一生,可谓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叛逆”
明仁生于1933年,这一年世界陷入最严重的大萧条,失业潮,罢工潮席卷全球
彼时的日本已发动侵华战争,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
明仁,从小就生活在这么一个日本军国主义的环境中,他爹昭和天皇(裕仁)是直接发动侵华战争和一系列侵略战争的幕后黑手和指挥者
1927年日本发生一场大的银行危机,进而引发了经济危机,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开始谋划将本国的危机,转嫁给他国的策略
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昭和天皇不断催促军队前进,并明确下令,在要塞地区集中大量兵力实施压倒性打击
可以说裕仁,对于战争富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
而当日本占领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此时的日本已逐渐被狂热的军国主义所控制
在日本国内一些反战,反侵略的政治人物,都被暗杀
极端军国主义分子,暗杀了后来的反战首相“犬养毅”,以及好几个反对侵略战争的日本内阁大臣
随后越来越多的日本学校中的民主派人士被军国主义分子驱逐,自此,日本教育全面坠入狂热的军国主义教条
你要爱天皇,要为天皇而死,天皇高于一切
日本人民从小就开始接受这种洗脑教育
然而讽刺的是,在当时日本人民的心中,天皇是一个仁慈的至高无上的形象,他不可能下达诸如侵略和屠杀这样的命令
日本老一辈人被包装成神的天皇蒙在鼓里,年轻人又在学校从小接受军国主义洗脑
1945年日本战败,但一直到最后昭和天皇都不承认日本战败,他从不说战败,他说的只是终战
终止战争,美其名曰减少人民伤亡
然而在私底下,天皇对亲近的大臣如此评价他的侵略行径
昭和天皇说,我们唯一的错误,就是低估了美国的实力
他从不认为自己的侵略是不正义的,是错误的,他唯一的错误是,小看了美国人
于是被美国人用两颗原子弹好好的教育了一番
战后美国占领日本,当时美国国内的声音很统一,不用想了,更不用讨论了,天皇作为战争的直接发动者,送交国际法庭审判,以战争罪处死
那时候,处死日本天皇在美国国内是没有什么疑异的,美国的计划是,处死天皇,彻底废除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之根,从根子上全面改造日本
而改变昭和天皇命运的是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照片里的麦克阿瑟比昭和天皇高一个头,因为身处战争最前线,身处日本实地,他比在华盛顿那批人更了解日本的情况
麦克阿瑟认为,处死天皇对美国不利,因为他亲眼见证过日本人那股疯狂劲,不要命的和你同归于尽
麦克阿瑟担心,一旦处死天皇,会让日本人对美国人埋下刻骨仇恨,这对于美国掌控日本极为不利,天晓得日本人会不会抓着手榴弹和路上的美国人同归于尽
在此担忧下,麦克阿瑟认为与其杀了天皇,不如将天皇当作傀儡,这样能方便美国人统治日本的长治久安
本已认为自己必死的昭和天皇,一听闻此消息,大大松了口气,他立刻穿着正装去会见麦克阿瑟,在这场会见中,天皇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谦恭
这也是上面这张著名照片的来源
只要不被处死,昭和天皇几乎答应了麦克阿瑟的所有要求
解除一切武装,制定和平宪法,永久放弃战争发动权,废除所有军国主义教育,天皇去神格化……
占领日本期间,麦克阿瑟支配7000万日本人,他要进皇宫找天皇,不用征得任何人同意,随意出入
皇太子明仁小时候,3岁
明仁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是1933年生的,美国全面掌控日本是1945年,当时明仁12岁
12岁,正是迈入青春期的时候,从小看着战争,看着美国人飞机轰炸,到处躲避轰炸逃跑的明仁,对战争的恐惧和厌恶,就深植在了心中
这也直接影响了明仁继位后,和日本一派右翼势力的对抗
美国占领日本后,就专门在美国国内挑选了一名符合美国价值观的老师,去给明仁当家教
希望用美式民主,将明仁从小受到军国主义熏陶给洗干净,虽然明仁其实是痛恨军国主义的
明仁和维宁
美国人派来的这个家教,叫伊丽莎白·维宁(Elizabeth Vining),这是个儿童文学家,信仰基督教新教中的贵格教派
这个贵格教派可谓命运多拆,一开始在英国被国教狠狠打压,于是跟清教徒一起移民美国
后来在美国又被清教徒打压,最后剩下宾夕法尼亚州一块地作为阵地
贵格教派的主要教义是,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和暴力,人与人之间要像兄弟一样和平和自由
这教派的教义,妥妥的就是给日本天皇准备的,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和暴力
加上这位伊丽莎白·维宁女士,又是个儿童文学家,很懂怎么教育孩子,所以明仁在她的教育下,在青春期建立了最根本的人生价值观
之后大家看到明仁的照片,和他爹昭和天皇一比,就明显现得和蔼的多
1952年,明仁18岁被立为皇太子,1953年,代表日本皇室出访英国,见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
明仁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
这是明仁第一次出国
由于天皇对战争负有主要责任,虽然美国人没处理天皇,但皇族在当时日本人民的心中,地位一落千丈
皇室也首次承人,自己不是什么神的后代
此后皇室的行事风格愈发低调,更开始改走亲民路线,这一点在明仁身上尤为明显
一是其受到西方思想熏陶
二是他爹昭和天皇身上背负着战争罪行,实在不好走出来“亲民”
所以明仁极大的担负起了,洗白皇室,让日本人民重新接受皇室的任务
明仁是个运动积极分子,在日本知名的私立贵族学校,学习院大学读书的时候,就是个网球爱好者,马术爱好者
1957年,23岁的明仁去轻井泽参加网球比赛,明仁这技术还行,和同学比赛时候大家也会适当放水,毕竟是皇太子,让皇太子输的太难看,脸上挂不住
可在这场轻井泽的比赛中,明仁抽签后发现,第一场比赛的对手,居然是个女人
明仁并不歧视女人,但觉得女人好对付也是肯定的,可没想到,就是这个女人,给他好好上了一课
这女人球技娴熟,更善于观察,他注意到明仁的打法有明显短板,于是盯着明仁的短板打
就算明仁用尽全力,最后还是输了比赛
皇太子陛下首轮出局,输了比赛,还输给了一个女人!
这样的新闻很快在八卦消息中传开
可明仁倒也不介意输给一个女人,因为他发觉自己,尽管输了比赛,但对那女人,一见钟情了
明仁与美智子
那个女人就是后来的日本皇后,明仁唯一的爱人,美智子
美智子长得漂亮,球技也好,谈吐举止更是优雅,美智子虽是平民,但也不平凡,她可是标标准准的白富美
美智子的爹是日清制粉的企业家,美智子的妈和中国还有渊源
她妈出生在上海,在上海生活了16年,讲一口上海话,因为当时美智子的外公是日本商社驻上海的会长
美智子的妈妈,在明治时代被称为“最具有古典端庄气质的贵妇人”
这点我们从现在美智子的样子也能感觉出来,即便已是快90岁的老人了,但从小养成的气质,是不会变的
所以你说美智子,除了身份是平民外,还有什么配不上你明仁的?
而且美智子可是一大把的人追求,根本不缺你皇太子一个
在追求者中,最著名的一个人,大家也很熟悉,就是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与美智子,这是仅存的一张两人同框照片
三岛由纪夫自杀后,他妈妈曾说过这样的话
我儿子生前有两个遗憾
一是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是没娶到正田美智子
他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美智子
如果没遇到美智子,他就不会去写《丰饶之海》了吧,也不会有后来的自杀了吧
明仁皇太子虽然从18岁起,就被老爸昭和天皇安排去相亲,希望他早点生出男孩子,保证皇室血脉延续
而这个相亲,很多都是近亲,皇室近亲结婚在日本自古有之,在中国也一直有,当年慈禧让光绪选妃,里面的一个妃子,就是慈禧的亲侄女
但接受西方思想熏陶的明仁很排斥相亲,他更反感老爸给自己找的对象要么是皇族,要么是贵族,全都是一些他不喜欢的女子
所以在遇到美智子前,明仁根本没谈过恋爱,就算对美智子一见倾心,他也是在同学的帮助下,才敢去约了美智子的
明仁约美智子,理由很简单,也很顺理成章
上次输给你了,我不服,再来一局吧
两人的感情通过见面和打网球逐渐升温,好朋友都知道明仁的心意,但外界可不知道,因为那是不能被知道的
千百年来,日本皇室都不准有平民女子嫁入,如果有皇室女性成员要下嫁平民,那这个女性将被立刻剥夺皇室身份
这么做是为了保证血缘的纯正性
但明仁现在爱的是一个平民女子,这也就代表着皇室的纯正血液,将被玷污
可明仁不管这些,去他的,明仁爱美智子,他就要娶美智子,于是他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来公布这段恋情
当时在东京有一场小摄影展,来参加的都是日本有权有势的人,明仁作为皇太子就拍了一组照片参展
展览标题叫做,皇太子明仁的亲手之作
大概二十几张照片里,大多是较平常的生活风景照,但里面有一张,立刻吸引了所有人注意
这张照片的名字叫做“女性友人”,就是女性朋友的意思
在照片里,一个穿着和服的优雅女性,微微浅笑
大家纷纷猜测,为什么皇太子的作品里,有这样一名女性
她是谁,和皇太子什么关系
专门管皇室事情的日本宫内厅官员,立刻嗅到了不祥的气息,他们来质问明仁,这女人是谁?
面对质问,明仁也不藏着掖着,直截了当的说,她是美智子,我爱她
皇太子和平民之女的恋爱,让皇族内部激烈反对,有个亲戚甚至揶揄说
打个网球就把皇妃找到了,这和路上拉个妓女来当皇妃有什么区别
日本皇族内部一大票反对声音,但明仁依旧初心不改,她只爱美智子,最后问题丢到了当时的昭和天皇面前
作为天皇,作为明仁的爹,最后决定权在他手里
最后在经过一番思考后,昭和天皇只说了一句话
只要明仁喜欢,平民出生也无妨
这短短一句话,决定了明仁和美智子的一生
明仁爹妈当年的结婚照
其实我们如果去看昭和天皇的婚姻的话,就不奇怪为什么他会讲这话了
昭和天皇裕仁,当年选妃,三个皇族女子,三选一,每个女子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派系的势力
裕仁选中谁,谁家就是皇后之家,其家族也能获得巨大的政治势力
所以选皇后,他不是选妻子,更是选政治势力
但当时,裕仁选的皇后是一个皇族内部不太想让她选的女人,这个女人叫良子,良子虽然也是贵族,但背后的派系势力较小
但昭和选中了良子,两人经过交往后感情也日益深厚,但没被选中的贵族派系心里就不服了
于是他们抛出了一个大问题,就是良子的母亲,是色盲
母亲是色盲,这可是个大问题,试想如果良子和裕仁结婚,这两个生的男孩作为天皇,万一又是色盲……日本天皇是色盲,那可如何是好
而且色盲是会通过基因遗传的
所以抓着这个色盲问题,贵族间开始了激烈的斗争,他们要将良子赶出去,立自己的女儿做皇子妃
这场内部斗争整整持续了7年之久,纷纷扰扰,最后裕仁皇太子才和良子结婚
裕仁、明仁,父子俩
所以昭和天皇是亲身经历过这种持续了七年的巨大婚姻风波的,他不想让儿子也承受同样的是,所以他最后拍板定案
只要明仁喜欢,平民女子也无妨
然而,真的无妨吗?
从后面发生的事,以及明仁的儿子,也就是现在日本新天皇的老婆,所遭受的境遇来看
平民嫁入皇室,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某一天,美智子父亲在家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你女儿已经被选为皇太子妃,收拾收拾,把女儿送到宫里来
皇室用这种“电话提亲”的方式,尽显傲慢,人家美智子好歹也是富贵人家,在社会上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一个电话,让人家送人,就送人了?
美智子父亲也是个倔脾气,一口拒绝了皇室的“电话提亲”
随后还安排了一场旅行,让美智子去欧洲好好散心吧,现在你太心烦意乱了
可没想到,明仁真是个情种,一听美智子要走,立刻叫人送了封亲笔信去,在登机前美智子收到了明仁的亲笔信,感动的掉泪
………
美智子出嫁,旁边是父母
在经过半个月的欧洲散心之旅后,美智子回来了,她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明仁,告诉他
我愿意嫁给他
看来美智子已经做好了为爱承受皇室巨大压力的准备
1959年4月10日,在这个黄道吉日里,皇室为明仁和美智子举办了盛大婚礼,在路上等待看皇太子和皇太子妃婚车的人,超过50万人
嫁入皇室后的生活,和想的一样无趣而压抑
初入皇室的美智子一开始就卷入麻烦
每个皇室成员都有自己得皇徽,美智子虽为平民,但皇徽还是要有的,当时美智子的婆婆,也就是明仁他妈,出了主意
她让美智子用“野菊”作为皇徽
野菊,这背后的意思很明确,菊花是日本皇室象征,野菊花,暗喻着你虽然是皇室的人了,但你是个“野种”,所以用野菊来羞辱美智子
不过叛逆的明仁站出来为老婆出头,明仁想用“白桦”做美智子的皇徽,因为那是他们在轻井泽网球场相遇时看到的植物
母子俩为这事大吵了一架,最后还是用的“白桦”,野菊也实在太羞辱人了
美智子和刻薄的婆婆良子(右一)
而且日本皇室不同于欧洲皇室,日本皇室比欧洲要保守的多,就算明仁受西方思想影响,可整个皇室则还是封建时代老样子
平民女子一进宫,每天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礼仪要求,上课,教育,你该说什么,做什么,吃什么,全都要推倒重来
和你原来的生活习惯说拜拜吧,我们要把你捏成一个全新的“人”
加上有一个如此刻薄的婆婆,那美智子的皇室生活就更压抑了
见“野菊”羞辱不成,婆婆美智子又心生一计
在一次婚后的记者见面会上,美智子因为手套长度太短,没有遮住手肘,而被痛骂“没教养”,不尊重皇室规矩
但实际上美智子并不是没教养,她和她的家里人非常注意皇室礼仪,她妈妈此前就到处去买长手套,可一直没买到,因为这东西本来就不是一般人会戴的
谁没事会戴那么长的手套啊,后来他妈妈请示皇宫里的人,皇宫里送出来一副手套,说就戴这副就行了
然后美智子戴上了这副手套,也就是这副手套让她被痛骂
原来,这手套是她的婆婆良子,故意让人送给她的,良子故意送不合礼仪的手套,让大家来瞧瞧这个平民妻子,多么不懂规矩
婆婆对儿媳妇有着巨大敌意,那皇宫里的其他人也一样歧视美智子,对她冷言冷语那是家常便饭
什么灰姑娘变王妃的故事,灰姑娘变了王妃,还不如一直麻雀
除此之外就是无时无刻的监视,除了上厕所睡觉不监视外,其他时间都有专门官员,或明的,或暗的,在监视你的一举一动,他们会把你做的每件事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
然后告诉你,你这又做错了,那里又不对了
你如果想出去走走,就别想了吧,皇宫花园是你唯一能走的地方,外面那些八卦杂志、电视,广播,就免了吧
其实稍微想想也不难理解,在日本皇宫里, 就算是一个伺候皇室的下人,也是贵族出身的
贵族出身的下人,看不上平民出身的太子妃,于是百般刁难,太正常了
如此压抑而失去自由的生活,任谁都很难承受
美智子婚后不久就传出喜讯,她怀孕了,随后产下一名男婴,这让全日本大喜不已
出院那天,美智子抱着出生才八天的皇子坐上汽车,此时大批记者等在医院门口
坐在车里的美智子见状,好心摇下车窗,让等候好几天的记者,拍下了自己,和新皇孙的样子
可就是这个“好心之举”,再次被皇宫里的人给骂翻了
你看,多么轻浮的女人啊,居然随便摇下车窗给人拍照
这样摇下车窗,风这么大,孩子着凉怎么办?你可上点心吧
皇太子妃,实在是无知至极!
面对着种种恶语中伤,美智子承受着排山倒海而来的恶意
很快,更大的问题爆发
美智子坚持要自己带孩子,自己教育孩子,这又得罪了宫内厅的那帮人
你一个平民女子,怎么来教育皇孙子?
而且日本皇室有严格的“奶妈制”,皇室产子以后,孩子交给奶妈悉心养育,这是千百年来的规矩,怎么你一个平民,又要来坏规矩?
当时宫里的女官员还时常讽刺初为人母的美智子,说
在皇后面前,你少装内行
这个皇后指的是她婆婆良子
皇室的保守势力开始阻挠她见孩子,用各种理由减少她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但明仁依旧站在妻子这边
他叛逆的和宫内人员据理力争,最终守住了美智子带孩子的权力
这孩子的养育权争下来了,可坏事接二连三的到来
突然宫内传出新闻,说美智子是基督徒,虔诚的信仰耶稣……这可让全日本炸了锅
你是平民就算了,你要孩子的养育权也算了,可你居然是基督徒?你信仰基督教,这让不等于往我们日本皇室脸上抹屎吗?
皇室成员,还是太子妃信仰基督教,是不是等于在说,我们天照大神,拜服于你们基督耶稣之下?
这件事,当时闹得非常大,因为他直接牵扯到日本的“国格”
当时的人就以这种头纱为证据,认为美智子信仰基督教
原来美智子的家族,也就是“正田家族”,是基督教信徒,美智子所就读的圣心女子学校,也是基督教背景的
美智子有很多基督教朋友,平时都和他们相处的很好
至于美智子自己信不信基督教,已经不重要了,即便她说不信,也没人会信
也因为这件事,日本皇室丢足了面子,美智子被昭和天皇赶出了皇宫,自己去外面住
美智子一家,面对宫内厅官员
美智子被赶出了皇宫,不能见丈夫,不能见孩子,经常孤独一人的呆坐着,整日以泪洗面
此时他的精神压力以接近极限,几乎一天都说不上一句话
好在后来明仁天天给美智子打电话,她的情绪才好些,但也仅限于和明仁打电话,对待外人,美智子成了一个“哑巴”
随着信仰基督教风波慢慢淡去,美智子老是在外面以泪洗面,形象也不好,于是昭和天皇终于点头,允许美智子回宫住了
美智子回来后看到丈夫和孩子高兴了些,但她已不是当初那个美智子了
再加上几个月后,美智子又怀孕了,但这个孩子,很快流产了
于是大家就怀疑,你美智子是为了报复皇室,故意把孩子搞流产的,类似的流言蜚语在皇室和宫外传的满天飞
一个母亲,孩子流产对她的打击已经够大了,还要整天听那些流言蜚语
流产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让美智子才好一点的状态,彻底崩溃
她被确诊为忧郁症,随后又患上了失语症
所谓失语症,就是她几乎对谁都不说话了,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完全自闭
上图是90年代,美智子再次去治疗心理疾病时,被记者拍到的
我们可以想想,一个曾经爱打网球的开朗女孩子,一个家境优渥的富家小姐,为了爱情,嫁入皇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性格被彻底磨灭
没有笑容,没有隐私,没有自由,就连孩子流产,别人都说你是自己搞掉的
崩溃后的美智子没法再继续留在皇宫,她第二次搬离那鬼地方,去一处安静的地方疗养
这一离开,又是好几年……
1975年,日本政府为了纪念冲绳“回归”三周年,派明仁和美智子代表皇室去冲绳出席庆祝活动
同时让冲绳人拉近点和日本本土的感情
这是明仁夫妇第一次正式出访
然而,冲绳人恨啊,冲绳是日本叫法,这地方以前叫琉球,是后来被日本强行侵略,占领,吞并的
这被吞并也就算了,更可恨的是,二战时,日本征召冲绳人去打仗,死伤无数
到了战争后期,日本战败在即
1945年4月,美军第十军团的十万多人对冲绳进行两栖登陆作战
在82天的战斗中,日军死亡95000人,美军也死亡12500人
然而死伤更惨重的,是冲绳普通百姓,明知大势已去的日本,大肆宣传不能活着受辱的思想,发手榴弹给老百姓,鼓动老百姓和美国人同归于尽
老百姓如果不肯和美国人同归于尽,政府就强迫人民强制殉国,也就是拿着枪,逼着你去跳崖自杀
美军占领冲绳后,冲绳人口少了25%,超过20万冲绳百姓,被日本政府杀死或者逼死
而发起战争的昭和天皇,或者其他皇室成员,战后没有一个人去冲绳祭奠,更别说谢罪了
所以当时冲绳人恨日本皇室,就算是1975年二战都结束后30年了,这情绪依旧存在
但明仁,是打破惯例的“第一人”,他带着美智子踏上了冲绳的土地
姬百合之塔
暗杀者就藏在后面的一条沟壑里整整七天
在得知天皇儿子要来冲绳之后,一帮痛恨皇室的青年就开始策划暗杀,最后他们将暗杀地点选在了纪念冲绳战役牺牲者的“姬百合之塔”前
到时候,明仁会来参拜“姬百合之塔”,他们就趁着这时候下手
于是两名暗杀成员,就带着食物和水在“姬百合之塔”后面的一条隐秘沟渠内藏了整整七天
等到明仁和美智子来参拜的时候,他们突然现身,将土制炸弹和燃烧瓶扔向明仁,顿时火光四起,现场一片混乱
刺杀行动并没有成功,警察将明仁夫妇重重保护起来,明仁显得还是比较镇定的,但一旁的美智子则很惊恐
之后明仁发表讲话,讲话中只字不提暗杀和袭击,更不提要如何严惩罪犯
他说的只是,希望皇室通过内省,来加深与人民的沟通
明仁的态度和表态,获得一致好评
后来,明仁共计11次,亲自到访冲绳,那个曾暗杀过他的地方,他还亲自为冲绳作词作曲,以拉拢冲绳人民的心
1989年昭和天皇去世,明仁正式继位,改国号“平成”,一上台明仁就开始改革日本皇室
主要改革是两个方向
一是节俭,二是亲民
尤其是亲民,明仁是日本皇室历史上,最把人民当人民的天皇
明仁自己要求,日本撤销天皇列车专用站台,同时他还自己开车,他那辆日本本田汽车,91年的,开了快30年从来没换过
明仁自己开的本田小汽车
另外明仁一改皇室惯例,从来不去参拜靖国神社,而他老爹昭和天皇,前前后后参拜过8次靖国神社
为什么明仁不像以前的祖先那样参拜靖国神社呢?
因为那玩意儿不符合他的价值观,明仁的价值观受影响于西方思想,尤其是她那位“贵格教”的美国老师
他极力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
靖国神社,挂的是日本皇室菊花旗
里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从1978年开始,日本右翼就开始活跃,陆陆续续将日本战犯的名册,一个个都挪进了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里不供奉骨灰,供奉的是名册,而被右翼弄进去的新名册里
就包括14位二战甲级战犯
这让明仁很气愤,右翼分子的目的很明白,就是把战犯塞进靖国神社,然后让天皇去参拜靖国神社,以此达到天皇为战犯背书的目的
你看天皇都参拜靖国神社,证明我们的侵略战争是正确的
但明仁根本不理那些右翼分子,靖国神社他就再没去过,更别说去参拜了
这也是日本天皇少有的,打破惯例的“叛逆行为”,明仁以此来表达对日本右翼分子的不满
靖国神社最高负责人的职位叫“宫司”
担任宫司的小堀邦夫曾在一次会议上发表“极不妥当的讲话”
小堀邦夫抱怨,明仁天皇从来不到靖国神社参拜
“他去那些地方(二战前战场)越多,他跟靖国神社就越疏远。(天皇)陛下是要毁掉靖国神社。
这段话被公布后,小堀邦夫引咎辞职
明仁对于战争的态度,是四个字,深刻反省
为此他上任后出访了多个二战时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国家,就是中国
明仁,也是日本有天皇以来,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天皇
但明仁的访华之行,一波三折
从1989年昭和天皇去世后,中国就多次希望新天皇明仁访华,访华时间点最好在中日关系正常化20周年之际
明仁上台仅三个月,就会见了当时来日本访问的李鹏
在会见中李鹏邀请天皇访华,说“如果天皇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时候访问北京,那时机最佳,意义重大”
日本那边没有什么反应,因为明仁的爹才死三个月,就讨论这么大的事,不太合适
两年后,到了1991年3月,当时的主席江泽民,在接受《中日新闻》采访时又一次明白的发出邀请
中国非常欢迎天皇来进行访问啊,这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有利啊
3个月后,1991年6月,外交部长钱其琛访日,在访日中,中国又一次邀请天皇,说
中方希望天皇陛下在方便的时候访问中国,这将是中日关系史上的大事,对于促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对此日本官方回应,是这样的
日本政府将保持着“向前看”的态度,对这邀请进行研究
过了半年,1991年12月,当时中国的副总理,田纪云在和日本首相“宫泽喜一”会谈时,再次提到邀请天皇访华,说
中国政府和人民诚挚欢迎天皇及皇后陛下,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访问中国
宫泽喜一的回应是,非常感谢中方邀请,但我们还需要研究研究
1992年4月,江泽民访问日本,天皇在皇宫设宴款待
明仁说,中国古文化对日本影响很深,京都、奈良都是仿照中国长安建起来的
江泽民也回应说,中日两国啊,历史上有着长期友好交往,中国大诗人李白啊,和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里就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嘛
最后,江泽民又发出邀请,说
我期待着天皇和皇后对中国进行访问
明仁则回应说,我对中国的邀请,表示深切谢意
讲到这你就可以看出,在中日的这段外交史里,一直是中国在不断的邀请日本天皇访华
前前后后,不管是公开的,还是私底下的场合,全都有意无意的在提这件事
可见中国是非常希望天皇访华的
但日本方面给予的回应,则较为冷淡和谨慎,不然也不会请了这么多次,这事还是定不下来
其实里面的主要原因,不是天皇不想来,而是日本内部的阻力较大,尤其是日本政坛上的右翼势力
当时在日本有一派说法,他们将天皇的“访华之旅”,定义为“谢罪之旅”,说天皇不是去访华的,是去谢罪的
这派人拼了命的阻止天皇访华
中国前前后后邀请了那么多次,日本那边还是没动静,终于,中国不再提此事了
从江泽民访问日本回来后,中国方面对于再邀请天皇访华的事,就开始冷处理
一看中国态度转冷,不再提访华之事了,日本反倒又急了起来,其实当时的日本政府和天皇,他们也很想访华,加深中日关系和解
到了1992年5月,日本外交部长渡边,发表讲话说
对于天皇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访华的事,如果因为这问题而破坏中日关系,是愚蠢至极的行为
随后外交部长不点名的批评了,阻碍天皇访华的愚蠢势力
一直到1992年8月份,日本自民党内部,还有33人联名签字,反对天皇访华,要知道这时候离天皇启程访华,只有两个月
但在最后关头,日本政府首相,宫泽喜一,以及明仁天皇本人,都非常赞成访华
当天皇将正式访华的消息一公布,一天后,也就是1992年8月25日下午,
右翼分子立刻驾车在日本首相官邸前引爆了汽车炸弹,汽车起火燃烧,所幸没造成人员伤亡
但即便还是有一票反对势力在反对,最后“宫中府中”力排众议,于1992年10月,开启访华行程
1992年,10月23日,明仁访华,这是历史上第一位访华的日本天皇
明仁在中国政府举行的国宴上,说到了战争问题,明仁说
在中日两国,长期友好的交往历史中,曾经有过一段,我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不幸时期
我对此深感痛心
战争结束后,我国国民,基于不再重演这场战争的深刻反省,下定决心,走向和平的国家之路
明仁在讲话中,并没提及道歉等词,他用的最重的词是“深刻反省和深感痛心”
虽然没有明确讲出“道歉”这个词,但深刻反省,也被外界解读为是一种道歉
站在现实角度看,明仁访华,以及讲出这番话,已经算是重大突破,他为中日关系重新加温,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这种关键作用,不是象征性的,而是具体性的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日本是第一个大力投资中国的国家
在中国最需要钱,日本又最需要寻找投资国的时候,中日两国一拍即合
而且大家还需要注意一个关键时间点,就是1992年
那两年是西方一起“抵制”中国的时间点
那个时间点里,西方国家没和中国好的
而日本是第一个,发达国家中,愿意和中国破冰,帮中国突破“西方抵制”的国家
当时明仁的访华,背后隐藏的不仅是历史意义,还有经济利益,更有强大的日本第一个站出来帮中国的意义
借助着明仁访华,中国从日本身上找到突破口,突破重围,日本随后又有大量投资进入中国,帮助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成功
而访华后的明仁回到国内,自然少不了面对右翼的指责,天皇居然在北京说,“深刻反省”,这让日本右翼势力大为恼火
但明仁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会理会右翼怎么狂热怎么恼火,他认为的就是,怎么正确,怎么和平,怎么来
他的唯一目的,就是将日本定在一个和平国家的位置
叛逆的明仁天皇,娶了平民之女当妻子,不顾狂热分子暗杀11次去冲绳,到访中国第一次讲出“深刻反省”,这些都是以前的天皇,从来做不到的
另外明仁当天皇的时候,还有个重大改变,就是驱逐天皇身上,神格化的因素
天皇在日本是神,是至高无上的,虽然历史上经常成为傀儡,但其神格化的印象,在日本人民心里从没变过
二战后天皇权力被剥夺,昭和天皇也曾想走亲民路线,无奈双手沾满鲜血,发动战争罪行累累,他走不出皇宫去亲民
但他儿子明仁不同,明仁从小反战,人民对他的接受度和好感度更高,而明仁也努力让天皇“走下神坛”
1991年,日本长崎云仙岳火山爆发
汹涌的熔岩和四处洒落的火山砾、火山灰,把整片土地变成了炼狱。
火山灰流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冲下山坡,短短几个小时,半岛上的好多村庄都被摧毁,迫使火山附近成千上万的人民迁离避难。
面对天灾,明仁出访灾区,天皇去灾区慰问并不罕见,罕见的是,在避难所内,明仁一进去,就跪坐在地上,慰问灾民
在百姓眼里,天皇是神,神居然跪坐在地上和我平等,避难所内的受灾民众一个个感动的流泪,诚惶诚恐
自此以后,明仁每次去慰问民众,都是以如此的低姿态,来面对他的人民
1995年,日本发生阪神大地震,7.3级的大地震造成6000人死亡,4万多人受伤,30多万人无家可归
明仁和妻子美智子,眼眶含泪去灾区慰问
慰问灾区青年的明仁
2011年,日本再发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包括核泄漏在内的巨大灾害,共计15,893人死亡、2,553人失踪,明仁也很快赶去灾区慰问
他的姿态越来越低,完全没有天皇的架子,和妻子一起,看起来就像一对善良的隔壁老夫妻
明仁,也被日本人视为,最亲民的天皇
明仁退位
去年,就是这么一位不断打破常规的天皇,又一次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决定——生前退位
明仁在做出退位决定的讲话里,又一次提到了战争,提到了和平,他说
在那次大战里,很多生命消逝了,今天我们国家在战后的和平与繁荣,是建立在那么多消逝的生命之上的
这一点,切勿忘记
而且要把这一历史,正确的教导给在战后出生的孩子们,这件事至关重要
平成,能以一个无战争的时代结束,我深感欣慰
然而,明仁提前退位的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年纪太大了,也没法像英女王那样93岁了,还“勤政不怠”
还有个就是明仁和现在的首相安倍的理念不合
明仁非常坚持日本的《和平宪法》,从他这辈子的价值观来看,和平宪法是保护日本免于战争,避免战争的最根本保障
可在安倍这类日本右翼分子看来,和平宪法,是部阉割日本的宪法
它让日本丧失宣战权和建立日本国家军队的权利,让日本成了不正常的国家
所以安倍任内的最大目标,就是修改和平宪法
而明仁没有实权,加上年事已高,便心生退居二线之意
他决定生前退位,将皇位让给儿子德仁
严格来讲,明仁属于日本国内的一派反修宪力量,虽然无法名言,但天皇的态度很多人都知道,现在明仁生前退位,最高兴的莫过于安倍了
明仁自小便游历了欧洲,在美国指派下接受西化教育,他除了是天皇,还是位生物科学家,主要研究鱼类
明仁他不是个票友,更不是什么挂名教授,而是正儿八经的生物科学家
自1967年以来,他在《日本鱼类学刊》和《基因》等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8篇经过了同行评议的科学论文。
明仁的研究专业领域是“虾虎鱼”,他是虾虎鱼研究的世界顶级权威
他自己建立了一套虾虎鱼分类体系,被世界鱼类学家所接受
明仁和上海海洋大学的伍汉霖教授是多年的朋友与笔友
两人都是鱼类学家,志同道合,明仁曾先后12次接见伍汉霖,还邀请伍汉到日本一起研究虾虎鱼
当时明仁的研究室和伍汉霖的研究室就一墙之隔,伍汉霖说,天皇完全没有架子,研究也非常认真,经常一研究就忘了时间
而退位后的明仁,会重拾起他年轻时的爱好,空闲了再看看鱼,或者陪一生相伴,也是一生唯一爱过的女人美智子,一起打打网球
明仁叛逆的一生,生于战乱,目睹死亡,将和平的信念贯彻始终
一生只爱美智子一个,忠贞不渝
成为第一个访问中国的天皇,对战争深刻反省
也是第一个向普通百姓“下跪慰问”的天皇,深得民心
最后,他坚决不向日本右翼势力妥协,虽没有实权,但成了200多年来第一个,生前退位的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