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摩睺罗伽怎么念(摩睺罗)

摩睺罗伽怎么念(摩睺罗)

衢州的一座宋墓,发现诡异银盒,盒内文物破解了“摩睺罗”的秘密

古墓出土的文物,一直是很多人争相关注的热门话题。在浙江省衢州市的一座古墓中,考古专家们曾发现了一个特殊的银盒子,银盒子内的文物很特殊,它还破解了一个古代的秘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74年11月26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王家公社瓜园大队农民老吴,在自家后院的菜地里挖土时,偶然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吴觉得自己要发财了,他赶忙胡乱挖了一通,并将所有器物全部搬回家中。

到了半夜时分,老吴偷偷拿出宝贝自己观赏,虽然自己没有太多的文化,可是他思来想去之后,觉得这样挖出古墓中的宝贝,然后占为己有,有些不妥,老吴经过思想斗争,第二天,他就打电话,将此事告知给文物部门。

文物部门的考古专家在听说事情的原委后,便匆匆赶到老吴家的菜地,他们想对毁坏的墓室进行保护性发掘。墓葬为双穴砖室墓,从墓志铭来看,墓主人应该是南宋时期官员史绳祖与其继配杨氏。

文物专家将老吴家中所有的文物全被搬回了文物研究所。接下来,展开了研究,发现史绳祖夫妻合葬墓中随葬品数量不多,其中包括瓷器6件、玉器7件、金银器11件、铜器6件等等。通过考古专家们的鉴定,认为出土文物数量虽少,却能够称得上是“件件精品”,甚至有不少文物还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文物”的标准。

在史绳祖墓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中,有一个银盒子显得非同寻常。这件银盒子为银丝所制,盒身为圆形,内层完全由银片打制,上下还有子母口相连,暗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阴阳相合的文化。

在银盒内部,装有一只纯金的孩童雕塑,被称为“金娃娃”。金娃娃整体呈匍匐状,头部略微上仰且目视前方,双唇微微闭合露出不易察觉的微笑。娃娃的右手前伸,持着一个圆环,左手之中握有一莲枝,并将莲叶负在后背之上,其整体造型之精美,不禁令人啧啧称奇。

从现代观念角度来看,工艺品能够制造出各种造型实属平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其实在宋代时期,以娃娃为造型的工艺品,都要有统一的“模特”,并非以想象随意为之。

考古专家认为,金娃娃的形象,很可能来源于“摩睺罗”。“摩睺罗”又被称为“磨喝乐”,是梵语的译音,出自西域佛教文化。“摩睺罗”在印度佛教中是一位“忿怒金刚”,象征着毁灭与重生。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摩睺罗”是天龙八部之一的“摩睺罗伽”,他是一位蟒首人身的神,其性格暴躁却法力无边。

“摩睺罗”既然是一位金刚,它在中土究竟是如何演化成孩童形象的呢?诸多史学家从未给出过确切的结论,但是有一点能够肯定,“摩睺罗”形象在民间确实很受欢迎。

宋人陈元靓曾在著作《岁时广记》中记载:“磨喝乐南人目为巧儿。今行在(都城)中瓦子后市街众安桥,卖磨喝乐最为旺盛。惟苏州极巧,为天下第一。进人内庭者,以金银为之”。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摩睺罗”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已经进入到了宫廷之中的贵族圈。

此时有读者就会提出一个问题,民间与宫廷如何会对一个娃娃形象感兴趣?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寓意?在我国古代,历来讲究孝文化,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延续后代香火被视作孝文化的重中之重。古代妇女们以“摩睺罗”为玩偶把玩,其实也正是为了满足自己求子的心理,祈求日后能为丈夫生一个大胖小子。

史绳祖作为南宋官僚,能够将金制的“摩睺罗”放进墓中陪葬,说明他本人有着殷切的求子心态,甚至连死后也对此事念念不忘。也正是因为如此,考古专家们也推断,史绳祖一生应该并无子嗣,也可能是有女无子,否则不可能会将一件金娃娃给自己陪葬。

说到这里,小编不得不说一句,古代传承下来的孝文化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精髓,它能引导人在精神层面上得到升华。可是孝文化同时也夹杂一些“重男轻女”思想的糟粕,这是完全不可取的,而史绳祖墓中出土的金娃娃,正是这一思想的最直接证明。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112 摩睺罗伽

“熵,我敢肯定的确认,这里就是阎浮檀金所在......”月烟有些不好意思的转移话题道。

我知道月烟是惭愧刚才的失态,也不再追问,继续道:“月烟,我有一件事,一直觉得很异样。”

“你说的是原本定中之事,为何如此真实吧。”月烟率先说出了我的疑问。

“不错,正是。”

“熵,你还未证得见道位,所以不解,这定中的境界,是可以回到久远岁月之前的。”

“难道说,我被带到了以前?”

“你们什么意思?什么定中?什么以前?”弘清在一旁突然问。

“弘清,这个说来话长,等我们找到金箔,我再细细跟你说。”我看着她,安慰道。

此时的弘清,紧紧的拽着我的羽翼,寸步不离我之左右,见我如此也就不再追问,一副完全相信我的神情。

月烟看了看她,继续道:“是的,起码是阿布拉宫落成之前......我推断,是这个摩睺罗伽主将阎浮檀金连着阎浮檀树林一同偷到欲海,想占为己有。”

“这真的是阎浮檀树林?”弘清睁大了眼睛往四处望去,“这岩壁好奇怪,远看时,仿佛如水一般,但触碰时却坚硬无比,还有为何冻结住如此多的生命呢?而且好像都是活的。”弘清趴在岩壁上,努力的往里眺望,自言自语喃喃的道。

此时我也定下心来,好好的观察着四周,这哪里是生灵的乐园,分明是生命的监狱,而且是永恒定格在绝望的一刹那;而我总有一种感觉,仿佛这些生命还活着,因为它们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鲜活。

不远处,一只羚羊,刚刚诞下小羊,那个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眼睛还来不及睁开,还保持着挣脱宫膜的样子,母羊也还保持着回首低头的姿势,但是,它却再也看不到它的孩子了,那一眼便是永别,眼中的泪花便是残酷的见证。

“月烟,你怎么认定是摩睺罗伽主干的?”

“唉......”月烟无奈的长叹一声,道“此摩睺罗伽类为人身蛇首,口中内有一毒牙,可发出剧毒的浆液,形如蜜糖,粘稠无比,而且其还有一个特性,就是稀释之后,遇木则凝,就是这个样子,但是想凝住如此广袤的树林,需近万名摩睺罗伽不停的输出浆液,才可达到,并且维持。我想,这片树林应该还是活的,因为几千年对于人道以下的众生是漫长的过程,但对于天界来讲,那就是弹指一瞬而已,阎浮檀树乃天界上品灵树,更是不在话下。”

“可他直接将阎浮檀树林种在此地不就行了,为何还煞费苦心的遮遮掩掩?”我不解的问。弘清看看我,又看了看月烟,也认同的点点头。

“熵,你作为欲界太子,有所不知,任何众生都是有不同的福报,这阎浮檀树林能长在补特洛迦山,是因为那里有八地的自在菩萨,而这摩睺罗伽本就是异类,根本无福消受这片树林以及蕴藏丰富的阎浮檀金,他就自作聪明的将其凝固,以为可以掩人耳目,逃脱因果福报的规则。”

“可哪里去找怎么多浆液来凝固和维持这广袤的树林呢?”我仍旧百思不得其解。

此时,弘清拉了拉我的手,示意我向下看;我沿着她的目光望去,瞬间倒吸了一口冷气;原本清澈的阎浮檀水,此时如脓血一般污浊,其中还有不知名的残肢断臂,这些污浊的液体,在岩壁的缝隙中穿梭,流动。

月烟突然道:“用天眼看。”

我马上凝神静气,开启天眼,这一望不要紧,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的脚下,在层层的树根之间,四色的阎浮檀金已经极其稀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无数的摩睺罗伽的尸体,而且大多残缺不全,在天眼之下,还能看到围绕其中的生命本源并未离去;而且因为死因极其惨烈,所有的本源都戾气冲天;这里简直就是摩睺罗伽的无间地狱。

“月烟,这是......”我见到此景,有些慌乱。

“熵,我也是才发现摩睺罗伽主这个秘密,它是用其他摩睺罗伽的尸体当做引子,将其与释放的毒液混合,再用秘术加以催化,使其效果增加千倍,才得以凝聚如此广大的树林,而形成这片岩石山啊。”月烟沉重的道。

“它竟然牺牲如此多的同类,只是为了满足其贪婪的占有欲?”我有些愤怒了。

“太子,你太不了解众生的贪心是多么执着了。”

文字系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天龙八部—有情众生之非人岁月

唐代 天龙八部壁画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

在佛教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个概念,叫做“护法神”。我们对这些神明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去寺院时,经常对着神坛上非佛非菩萨的某些形象产生“这是谁”的疑问。护法神指的是维护佛法者,分为世护和智护两种。他们的来源多种多样,不同的佛教宗派也有不同的护法神。他们多数是从其他的信仰体系、宗教甚至是民间传统中而来。佛教将他们吸收进自己的教派,成为了我们熟知的护法神明。例如古印度教的梵天、因陀罗、湿婆等。在日本,神道教中的八幡神、牛头天王、三宝荒神等也被吸收进佛教成了护法。在众多的佛教护法神中,有八位是我们耳熟能详却鲜有详细了解的,他们被称为“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佛教护法神队伍中以天众和龙众为首的八种神话种族。很多的文学作品中会称他们为怪物,其实这样是不妥的。这八种不同的神话种族虽然长相各异,但是都各具神通,所以用“非人”的概念应该更妥帖些。

曼荼罗六道轮回图局部

在各种艺术门类的六道轮回图里,中心处常常会出现三种动物:鸽子、蛇、猪,分别代表了佛教中的三毒:贪、嗔、痴。在详细介绍天龙八部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他们的概况,那就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来自于六道,也就是说,他们依旧是有情众生,他们依旧在我们熟知的轮回之中,所以,七情六欲与火爆脾气,常常不受驯服甚至会闹些小麻烦才是他们的本性,这也是佛教吸收他们成为护法而能够继续修行的原因。

Deva 天众

天众,亦称为天人,是生活在六道中天道的有情众生,最早源于古印度教,梵文译音为“提婆”。所以许多天众护法均是来自于古印度教中的神话人物,例如大黑天、四大天王、以及帝释天、韦驮天等。帝释天就是吠陀时代的众神之王因陀罗,是三十三天诸神的领袖。

在佛教中,天众虽然具有长寿以及超强的能力,但是他们仍属于六道,即依然需要进入轮回,故有“天人五衰”的说法,故而继续修行以摆脱轮回进入涅槃境也是天众修习佛法的最终目标。

十六世纪 尼泊尔 铜鎏金因陀罗坐像

Naga 龙众

与天众一同成为八部之首的是龙众。龙众,即著名的那伽族,最早是古印度神话中的蛇神,在如今许多的东南亚国家依然有那伽崇拜的习俗。相传那伽能够降雨,因而会给大地带来丰收,但是遇到人类的不恭敬行为时,也会发怒而制造灾难。在古老的吠陀文献中,水神伐楼拿就是那伽族的首领。

在汉传佛教中,那伽一族基本等同于龙族,这是外来传说与本地文化融合而产生的结果。所以在许多佛教的故事中,我们经常会看见龙族的身影。龙部众生以捍卫佛法为己任,常常以护卫高僧或修习佛法的人的形象出现,当然,也时而会有因冲动行事而捣乱的龙众,这就是所谓“不顺佛法”的表现,需要继续修行。但龙众依然是十分强大的一族,因此才能和天众一起并列天龙八部之首二位。值得一提的是,那伽一族的天敌,名叫金翅大鹏鸟,也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另外一族:迦楼罗。

公元八世纪 堕罗钵底时期 那伽族守护下的佛陀坐像 泰国曼谷国家博物馆 藏

Yaksa 夜叉

夜叉,在古印度教中又名“药叉”,是一种以鬼为食的半神。据《毗湿奴往世书》中描述,夜叉和罗刹都诞生于梵天的脚掌,但却常常相互敌对。男性夜叉长相丑陋,是具有巨大下垂腹部的侏儒,而女性夜叉却身材姣好,面容绝美。

据《维摩经》记载:“什曰: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虚,三、天夜叉也。”即是说,佛教概念里,夜叉也是具有强大力量的鬼神,可以管制人也可以伤害人,它们分为三类,分别居住在人间、空中、与天界。居住在天界的夜叉负责护卫天界的大门,受帝释天管辖,它们的首领是毗沙门天。佛教中手执金刚杵守护欲界天中帝释天宫门的执金刚神也是著名的夜叉神。

公元二世纪 古印度贵霜帝国 药叉女雕塑

Gandharva 乾达婆

乾达婆在印度神话中是香神,以吸食香味为生,所以周身会散发香气,他也是因陀罗身边的乐神之一。乾达婆为男性,乾达毗为女性。他的梵文名中的“Gandha”就是香气的意思。因为他性格的缥缈神秘,故而在梵语中,魔术师也被称为乾达婆,海市蜃楼被称为乾达婆之城(Gandhava Ngara)。

而在佛教中,乾达婆也是香气之神,他手捧花篮,居住在须弥山上,是帝释天身边负责演奏俗乐的乐神。乾达婆还和天龙八部中的另外一位紧那罗一起,常常出现在各种佛教壁画中,他们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飞天。

北齐 透雕龛式一佛二菩萨造像(伴飞天) 上海观复博物馆 藏

Kimnara 紧那罗

在许多的东南亚国家,紧那罗的形象还是和古印度神话中描述的一样,多为人头马身,或者马头人身的半神形象。他们居住在吉罗娑山上,是俱毗罗的伴神。

而在各式飞天壁画中的紧那罗,手捧排箫或怀抱琵琶是他经常的形象,加上汉传佛教与中式传统审美观念的融合,紧那罗与乾达婆作为飞天出现的时候,往往以身着华服的美丽姿态飘逸而至。紧那罗也分男女,男性称为紧那罗,是帝释天身边的“执法乐神”,而女性紧那利则擅长动人的舞蹈。在《法华经》中,曾记载有四大紧那罗王,说明紧那罗不仅仅只是音乐之神,更是佛教中重要的二十四天护法之一。

东魏 贴金彩绘背屏式一佛二菩萨造像(右上角为飞天) 上海观复博物馆 藏

Asura 阿修罗

阿修罗是印度神话中的大力神族,经常与提婆族对抗,以暴力毁灭之名著称。在《薄伽梵歌》中,阿修罗代表着自负、张狂、傲慢与愤怒的形象。阿修罗族有善有恶,恶者被形容为魔鬼,而善者如伐楼拿等也是属于阿修罗族的神祗,这些正直的阿修罗族有部分在后来被世人“易族”至提婆族。

在佛教的六道中,阿修罗族单属一道,但在早期佛教以及有些上座部佛教传统中,至今只承认五道,阿修罗道被划分至天道和鬼道中,这也就充分体现了阿修罗一族善恶两分的明显特征。女性阿修罗以貌美著称,所以常与天人联姻,帝释天的妻子舍脂就是阿修罗族。

柬埔寨吴哥窟的阿修罗浮雕

Garuda 迦楼罗

迦楼罗就是传说中的金翅大鹏鸟,因为以那伽为食,所以是那伽族的天敌。半人半鸟的形象,是印度教中三位主神之一的毗湿奴的座驾。曾被用于装饰泰国拉玛九世国王的权杖和皇室旗帜,后被作为泰国国徽使用,并象征着“被皇室任命”的含义。在汉传佛教中,迦楼罗也位列二十四天护法的重要位置。《法华经》中曾记述,迦楼罗也是观音菩萨的护法及化身之一。在藏传佛教的密宗神祗中,迦楼罗是五方佛中北方羯摩不空成就佛的坐骑。因为他拥有巨大的翅膀,我们熟知的印尼格鲁达航空(GARUDA)也是以迦楼罗为形象的。

迦楼罗 北京海淀区真觉寺

Mohoraga 摩睺罗伽

摩睺罗伽是佛教传说中的大蟒蛇之神,无足,以腹行于地,故《维摩经略疏》中称其为“地龙”,所以与那伽龙族有本质的区别。传说摩睺罗伽蛇首人身,受世间神庙的酒肉供奉。他也是音乐之神,所以常常以一手执鼓槌,一手执芦笙的形象出现,而腰腹部别着一个可以敲奏的小鼓。在《楞严经》中,观音菩萨有三十二种化身,而在《法华经》的记载中有三十三种,多出来的一种,就是摩睺罗伽。

摩睺罗伽王像 收藏于日本京都三十三间堂

1963年9月,香港《明报》开始连载一篇新时代武侠小说,到1966年5月完结,影响轰动,这就是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金庸先生利用佛教中天龙八部的概念,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爱恨情仇融汇,悲欢离合交织的历史人物画卷。佛教中的贪、嗔、痴三毒穿插在各种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将以北宋为背景的宋、辽、大理、西夏等国的命运牵扯其中,用天龙八部来比喻世间的各种人,他们各有各的命运,也各有各的结局,似人又非人,但都是佛要渡化的有情众生。

温馨提示:

疫情防控期间,来上海观复博物馆参观前,需要您事先进行公众号实名预约购票。到场后,出示72小时以内核酸阴性+绿色健康码,并全程佩戴口罩,感谢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