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讲座: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
一、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如下特点——
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第三,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
3.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
二、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
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政论文谈论的是政治问题,因此政论文的国别色彩很浓。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
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2.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课题的学理性文章。
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探讨的书面成果,一般有自己的中心议题,有自己论证的角度、论证体系和研究成果,它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的文体特点。
学术论文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从表达方式上看,虽然以议论与说明为主,但与传统的议论文不尽相同,又异于现代的说明文,因为它的说明、记述、引用(包括图表、模型等)旨在进行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推导。
3.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发表见解的文章。
时评是评说最近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或最新出现的某一个问题,或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的特点。
在表达方式上,时评以说理为主,或夹叙夹议,或先说后议。
4.书评,就是评论或介绍书籍,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文章。
书评是以“书”为对象,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书评不同于读后感,它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一般包含介绍、评价、推荐几部分。
书评采用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以传播书的内容、评论书的价值、推介书籍的特色等。
三、论述类文本常用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起到以理服人的作用。
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第1至5段,大量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论证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第1、2段列举《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阐述“你这”式、“你是”式、“你有”式三种不同句式的不同意味;第3、4段列举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论述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5段列举贾岛“推敲”的故事,表明用字不同导致意境也不同的观点。
2.道理论证。
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论点。“引用论证”是其中一种,即引用名言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论证观点。
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第4、5 段谈论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就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作者先指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联接着确切”,意思一样。“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是正确的说法。作者还认为,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例如“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作者使用中外论诗的理论来阐述中国诗的特点,这样就显得有高度、有深度,也有信度。
3.对比论证。
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如马南邨《不求甚解》,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这样,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会意的重要性。
4.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识,化深奥为浅显。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昏蛋”“废物”比喻对待文化遗产持错误态度的人,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这些比喻新颖别致,形象生动;比喻论证法的运用使说理浅显易懂,妙趣横生。
5.因果论证。
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前六小段分别指出:“闭关主义”导致被枪炮打破大门;“送去主义”导致子孙后代只剩点残羹冷炙;“送来主义”使清醒的青年们都对洋货发生恐怖。第7段推出结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样,因果论证的运用就显得文章逻辑性强,无可辩驳。
6.类比论证。
把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相同属性的两两类比,将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与“宫妇”“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两两对应,令人信服地推论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了纳谏的必要性。
7.归谬法。
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设这个论题是正确的,由此导出更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先的论题是错误的。
如韩愈在《讳辩》一文中,为了反驳有人提出的“李贺父名晋肃,故而李贺不得做进士, (‘晋’‘进’同音,同音需避父讳)”的谬论,就用了归谬法。韩愈指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显然,“父名仁,子不得为人”的说法是十分荒谬的,因此,“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之说也是站不住脚的。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幽默感的表达效果。
议论文中的论述方法
议论文中的论述方法
在写议论文或是关于议论文的演讲比赛中,尤其是初高中的学生,往往会涉及到议论的话题,除了议论的主题鲜明外,论述中如何做到条理清晰,思路分明,有说服力,这就需要运用一些论证方法。
议论文要针对特定的问题阐发观点,发表议论,其观点是否使人信服,针对的现实问题能否引起关注,怎样说理就很关键。只有做到说理有方,论点才能有力,论证才能精彩。以下介绍几种常用到的论证方法及其效果。
一、比喻论证,生动明晰
比喻论证适是人们往往借助常见的事物进行比喻,把抽象的道理、深邃的问题阐述得形象又富有感染力的论证方法。例如,荀子的《劝学》一文中,用了二十个比喻说为学之理,生动易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中,从“怎么做”的角度,针对性的批驳进步青年面对外来文化的错误心态,明确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作者先用“大宅子”的集中阐释,喻体“大宅子”在本段中是指“文化遗产”,但结合全文和写作背景来看,“大宅子”指的应是外国文化。作者把进步青年带来外来文化的态度,比喻成穷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讽刺“孱头”“混蛋”“废物”三种人,批评懦弱、害怕全盘否定、全部接受三种态度。这些比喻形象又有画面感,明白易懂的将抽象、复杂的问题阐述得透彻到位,轻松幽默又辛辣深刻。接着,用“鱼翅”比喻外来文化的精华,用“鸦片”比喻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外来文化,用“烟枪烟灯”和“姨太太”比喻外来文化的糟粕,这些比喻浅显通俗,形象的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对待外来文化的辩证态度。错误态度与正确态度,一反一正,观点突出鲜明。最后言简意赅地将“拿来”的意义归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称为新文艺”,再次,明确作者关注的是对外来文化的态度问题。全文议论说理,有破有立,比喻贴切耐人咀嚼。
二、对比论证,鲜明突出
对比论证则是通过事物的正反两方面的对照来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正反比较对照,使针对的现实问题更加清晰明了,观点态度更加鲜明。例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中,通过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与正确态度的对比,作者否定了“闭关主义”“送来主义”“送去主义”等错误态度,突出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态度;
在韩愈的《师说》一文中,第二段通过三组从师态度的对比,直接鲜明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风气,发人深省,从而论证“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劝学》一文中,通过对三组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对比,突出了学习品德的重要性,“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也得以深化。
三、因果论证,严谨周密
因果论证是针对事实或现象,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分析,由表及里的探寻原因,剖析本质,使论证更有严谨性和纵深性。例如,《拿来主义》一文中,“清醒的青年们”面对外国“送来”的鸦片、废枪炮等洋货,产生了恐怖心理。作者采用因果论证的方法,深入剖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是‘拿来’”的,进行论证了观点“运用脑髓……自己来拿”。因果分析还能建立论据与观点的关系。再如,《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在批判八股的每一条罪状时,都采用因果分析法,由表及里的分析现象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问题准确深刻,论证逻辑清晰严密。
四、假设论证,醒目有力
假设论证是对所有事实或现象进行假设推理的方法。即假设事实或现象中的某种条件不存在会产生某种结果,通过比较结果来说明道理,观点态度也因此更加醒目。例如,在《劝学》一文中,荀子将人的学习比为刻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果坚持不懈,就算金石也可雕刻成功。通过比照结果的不同,荀子的态度不言自明。
五、举例论证,论述有据
简称为例证法,即根据论点列举事实,并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和研究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从而证明观点正确性。举例论证在议论文中,更能够使论述的内容让人更信服,说理更有力。
例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就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大量的事例,来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具体如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六、道理论证,说服有力
道理论证,就是指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权威数据、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或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比如2015年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一杯春醪寄余心》的精选文段中引用了名人原话作为道理论据,并加以剖析:
冯骥才曾道:“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言为心声”,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常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或无意的性格流露,或刻意的志节寄托,作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与广远,承载着作者的追求与修养。
以上是针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的阐述,也是我们议论中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当然还有推理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引用论证等,究竟在论述中运用哪一种论证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论述的内容而定,但要运用的恰如其分,适合妥当。论述中论证方法运用得好,同时,只有做到说理有方,论点才能有力,论证才会精彩。
四川方言|伯牙盼子期:打启发
文/伯牙盼子期
两个大爷在路上碰到了相互打招呼:“吔,李大爷,间(今天)又到哪儿切打启发哦?”“打啥子启发哦,我切买点菜。”
听到“打启发”这个词,上了点年纪的老成都默默地笑了,而年轻人些估计都是一脸懵,根本不晓得两个大爷说的啥子。
话说辛亥革命时期,当时的四川总督赵尔丰迫于形势交出军权。但十多天后旧军队在成都东较场接受检阅的时候突然哗变。他们鸣枪上街,抢掠银库。而且事先密约好,闹事的时候就以“启发”作为口令,互相联络。那些乱兵抢到抢到就弄臊皮了,抢了银库还跑切抢大户人家,弄得来大家关门闭户的,都不敢上街。遇到内伙子就要盘问口令,另外一个须回答“启发”。于是街上的左邻右舍看到乱军就互相报信“外面在打启发”了。该躲的躲,该藏的藏。
后来,成都人就慢慢把抢劫、打劫说成“打启发”。
四川人天性闲散幽默,骨子里还有些不在乎。反正天大的事都磨不掉四川人的娱乐精神。这个“打启发”本来是抢劫抢夺的意思,后来变成了揩油、占便宜的意思。
孙子经常找爷爷要零花钱,爷爷一边掏钱一边还会说:“哎呀,又来打爷爷的启发了,爷爷这点退休工资担怕两哈就要遭你舞完。”
有些人是孱头儿,平时自己有好吃的躲起来吃独食,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到处鬼旋,巴默到哪个请他。这个就是典型的“一到中午就到处打启发”。
两口子坐在床上数钱,老婆说:“刘前进,你看,还差2000多,要不你再找你老汉打点启发?”
【征稿启事】
华西都市报“宽窄”副刊四川方言龙门阵《盖碗茶》版面推出以来,得到省内外四川方言作者的大力支持。为让《盖碗茶》更加活色生香,方言故事层出不穷,我们向“有故事”的方言作者长期征稿。有好的方言故事,有趣的方言传说,都可以给我们投稿。字数不超过1200字。投稿信箱:730156805@qq.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