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学佛时常见词汇,很多人所不知道的真实含义
求佛,是向内祈求,向自己的如来藏祈求。
求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身通过多闻熏习,如理作意,积资净障,降伏客尘烦恼,恢复清净自性,显发种种殊胜妙用的过程。
求佛,并不是求佛菩萨保佑我们平安、发财、健康,而是唤醒自我,用佛的教法来引导着我们跟随佛的脚步前行。
佛像佛像不是佛,但佛像可以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佛陀的教诲。
有时候我们的心随着外境转了,走失了,跑丢了,迷失了,把佛陀的教诲忘掉了,这个时候一看到佛像,就会警醒自己: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遵照佛陀的教训去做?
磕头磕头,表示对佛的礼敬,向觉悟者学习,在觉悟者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过,是为了制伏傲慢心。
佛菩萨是觉者,我们磕头是为了众生觉悟,是生惭愧心的时候。
很多众生还有从无始劫以来形成的高慢心,每当我们磕头的时候,为所有众生去掉这颗高慢心。
放下放下,真正的放下,不是应付了事,而是用心做事。真正的放下,不是放弃学习,而是放下知见。
真正的放下,不是放弃修行,而是放下强行。真正的放下,不是放弃万物,而是放下错误。
有智慧的放下、真正意义的放下!真正的放下,不是放弃追求,而是放下妄求。
忏悔忏,忏除过去所犯的过错;悔是后悔,改过自新。忏悔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生起悔过之心,痛改前非,保证永不再造。
一个人有缺点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没有悔过之心。
忏悔不单是嘴中说,更重要是行动,所谓身口意皆应忏悔。
布施布施主要表达了一种慈悲心意,布施能克服我们内在的悭贪和吝啬,布施可以克服我们对财物的贪着。
一个肯布施的人,他对财物的贪着就会比不肯布施的人要小。
如果经常修布施,久而久之,贪着心就会越来越小,越来越淡,而一个贪着非常重的人,他看什么都好,什么都舍不得。
因为我们有贪心,所以佛教我们修布施,布施就是舍,舍贪心。
开悟开悟就是破除了迷执,见到了人生宇宙的真实相。
开悟是开智慧,名事理的意思,不论身在何处都能用安静平和之心对对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开悟者能够正确地圆融地对待生活,因为他体证宇宙世间和自己的本来面目之后,知道什么才是真实无虚,而什么是虚妄烟云,所以就能够正确和圆融地对待生活。
莲友念佛人互相之间称“莲友”,意思是像“莲花一样的朋友”。
必须是无贫富之别、无贵贱之分、爱我恨我、逆我顺我,皆永为其友,随时帮助,从不舍弃,历久弥新,才称得上莲花一样的朋友。
这实在是最吉祥、最美丽、最尊贵的称呼。真心普愿、恒愿一切众生念佛成佛,不论其贫富贵贱、作恩作怨、逆我顺我,常做此想,是即莲花之德。
随喜随喜就是指无有任何嫉妒心,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善根发自内心地欢喜。
对于一切众生的善根,我们要随喜;对声闻缘觉的有学、无学道的善根,我们也要随喜;对所有佛和菩萨的善根,我们还是要随喜。
随喜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对境,一切善法应该随喜,一切恶法不能随喜,否则自己照样有这些过失。
随缘随缘意思就是说随顺著因缘,任何事不勉强。随缘,要能随顺缘,也要能随逆缘。
如果只能随顺善缘,不如我意的缘我就变了脸,那叫随什么缘?
如果能随顺逆缘,则逆缘也能化为顺缘,恶缘也能化为善缘。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更不是同流合污,在修持上要中心有主,不随境转,在生活上要随顺因缘,一切不勉强。
至于其间的分寸,就要靠自己的智慧来抉择了。
不要低估无始劫来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说,我们念佛就好,干啥要调伏呢?问题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很强大的生死业力。其实空正见只是一个根本,这个调伏力跟引导力是一个别相。
我先讲讲生死业力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投胎,都是有业力而来的,但是业力形成的因缘,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在《楞严经》上说,什么叫生死业力?当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时——这个外境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一件事情——我们先有感受,这个时候没有影像只有感受。如果是满我们心中希望的,我们是出现快乐的感受;如果它是违背我们心意的,我们出现痛苦的感受。但是感受过去,马上就经过我们的想象,就会创造一个影像出来了。这个影像第三个就是受想行,我们就住在这个影像了,我们就深生好乐。
如果这个影像是来自于痛苦的,问题不大,痛苦的经验对我们不会产生一种牵引的力量。最可怕的是,它曾经让你感受到快乐、让你感受到幸福,对这个影像,你就会产生坚固的执取,叫爱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死了以后,如果你没有经过佛法的训练,你一定会来三界投胎,一定会来的。因为你的内心深处对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事,有一种坚固的影像,这个影像就是一种爱取。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对生命的了解都是片段的,我们没有哪一个人看到人生的全貌,我们只希望我心中的影像再出现。
其实,人生苦多乐少。我们付出太多,得到的快乐太少。佛陀说,就像刀上的蜂蜜。为了要舔那个微少的蜂蜜,我们被刀子给割伤了,但是,我们没办法记取教训,每一次都愿意来轮回,因为我们被心中的影像骗了。
我们为什么认为人生美好呢?因为你根本不在乎外境是怎么回事,你在乎的是你心中的妄想,问题在这里!当你在回忆人生时,你是把过去的影像拿来回忆,所以你被自己的妄想严重地误导!这叫做无明或者叫盲点。如果你在临终之前没有成功地把心中的影像给化掉,你不可能往生!
你说:我往生的愿力很强,诸位!你念佛的业力再怎么强,不可能强过你无始劫来那个“数数现行、深生好乐”、那个多生多劫栽培出来的业力,你不可能的!就像憨山大师说的,你念佛是今生才栽培,扣掉你工作、吃饭、睡觉,你念佛顶多四个小时。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你打了二十小时的妄想,连睡觉都打妄想,你用四个小时的佛号,去拼二十小时的妄想,而且你也不见得能够念四个小时的佛号,你就知道没有那么简单。
所以,解决问题不是靠行力,要靠善巧智慧,你要转,转识成智!佛陀告诉我们要思惟苦谛。其实你心中的影像,虽然给你快乐,但是它给你很多很多的痛苦,它让你生生世世轮回,它让你每一世的轮回都深受老病死的折磨,甚至于严重一点,它把你带到三恶道去,你付出的代价太多,你得到的快乐太少,你划不来!你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我们到极乐世界,也是快乐的境界,而且快乐五尘也是有影像,但是这个快乐没有过失。你喜欢吃蜂蜜,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你不要吃刀上的蜂蜜,你吃玻璃杯里面的蜂蜜,多好呢!
所以,我们要透过智慧来化解心中的问题。你今天会坐在这里,“仁者心中,必有一物”,这个是六祖大师说的。你心中或多或少一定有一个影像在牵引着你。诸位!在世间法说,这个是一种追求物质的动力——欲望。他为什么辛苦地去读大学?他为什么辛苦地工作呢?他心中一定有个东西在支持他,就是一种妄想,一种影像。每一个影像不同,有些人要买房子,有些人是想干啥,这个都跟他过去的生活经验、他的遭遇有关系,可能今生也可能前生。但不管是怎么来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它消灭,这个要靠智慧。
你必须跟你自己沟通,告诉你自己,放掉它对你是有好处的!我们的心中要有寄托,没有错,凡夫不能无住,但是你可以有更好的寄托。你可以把你的心寄托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宫殿楼阁,它也会让你快乐,这个快乐没有过失。你不要把影像寄托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你都要付出代价的,你何必呢!
所以,我们从内心的安住开始调伏,透过教理的学习,你开始检查你的内心,你哪里出了毛病。你今天会轮回,你一定有问题,没有问题你不可能轮回,除非你乘愿再来。“仁者心中,必有一物”,那个东西你没有消掉,你临命终的时候,你念多少佛都没有用,真的!你不是它的对手!
我希望大家不要低估你无始劫来所留下的那些妄想的力量,不要低估了它们。它生生世世陪伴着你,所以我们必须透过教育来调伏。我们只能告诉你观念,当然做还是要诸位自己去做,但是我们把方法告诉你,怎么去检查你的妄想,怎么去做一些修正,调伏你的爱取,把你生死的业力斩断,临终时没有人可以去束缚你了,你才能够轻松自在地往生。如果你三界的业力,把你绑得死死的,你临终是跑不出去的。所以,为什么要厌离娑婆,才能够欣求极乐?你要把你这个三界的绳子先解开来,你才可能去的。如果说,不要处理我们的生死问题,那祖师直接讲欣求极乐就好了,干嘛要厌离娑婆呢?
所以,你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把三界的绳子解开来;第二个才跳得出去。所以调伏力,这也是我们教育的重点。从苦谛的思惟,告诉你自己,老是执着你心中的影像,虽然它会给你短暂的快乐,但是你想一想它背后那把刀,你为了这个付出了多惨痛的代价!你想一想,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