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起一个蒙古族名字?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地球知识局——蒙古族的名字
NO.1146-蒙古族的名字
作者:伊万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提到蒙古族,很多刻板印象就出现了。
在很多人心中,这是一群住蒙古包,骑草原马,膀大腰圆,喝酒不要命的“彪悍”民族,甚至和俄罗斯“战斗民族”有的一拼。
(图片来自Pixabay@enkhtamir)
但事实上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化水平并不低,工业而非畜牧业才是自治区的支柱产业,而且高考真的不考射箭,也不考搭建蒙古包,更不考烤全羊!最重要的是我们真的不骑马上学!差不多每一个在外的蒙古族人都会被这样的问题轰炸,怎么解释都没有用……
虽然不一定会做,但从小到大没少吃是真的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唯一有用的解释,可能是介绍蒙古族的名字——巴特尔、阿拉坦琪琪格、乌日图那斯图,有人觉得帅气,有人觉得好听,但是更多的时候,大家表示不理解。这时候,就该蒙古族人上场说道说道了。
有几个蒙古族朋友都叫乌云xxxx,一直认为这是非常文艺的名字....(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蒙古人的姓
其实蒙古族人的名字和汉族名字大致上是一样的,大多是由姓和名组成。然而虽然蒙古族名字有姓,但一般情况下在称呼对方时,不加姓氏,只称名,因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蒙古族人不使用传统的蒙语姓氏。这是和蒙古族朋友交往需要记住的一种习俗。
蒙古族人的姓氏来源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以部落名或氏族名为姓。以成吉思汗为例,他的全名是孛儿只斤·铁木真,“孛儿只斤”就是成吉思汗的姓氏,取自其部落名,而这个部落名称又是从尊号“包端察尔(孛端察儿)”这个特别绕的名字演化而来。
从元朝到北元的众多大汗
只有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才有宣称权
第二种是以祖先的名字为姓。比如蒙古族现代英雄人物嘎达梅林,汉名孟青山,这个“孟”就来自其先祖莫勒特图的名字音译。
第三种是直接使用汉族姓氏,张王李刘赵孙杨都行,取决于个人选择。如果要加入一些传统色彩,则可以用简化的前两种命名法,比如孛儿只斤可以根据读音起包、鲍、波等姓氏。孟青山的汉姓也可以说是这么来的。
这部片子非常好
算是鄙人童年记忆中的经典佳作了
在元朝灭亡以后,中原地区遗留的蒙古族人为了躲避十分仇视异族的明朝政府的追杀,往往采用第三种汉姓法隐藏身份、保存自己。传统上极为复杂的蒙古姓氏在中原地区几乎消亡,一直经历明清民国历代而没有恢复。
一直到了20世纪末,蒙古国制定了“取姓法”,规定蒙古国民要选取历史人物或祖先的名号作为姓氏,等于是恢复了第一种取姓方式。此后在我国内蒙古地区,才也开始了恢复蒙古姓氏的热潮。
左边部分也就是各位总统的姓了
蒙古人的名
再来说名字。
蒙古族人给孩子选择名字时和汉族人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文字不同,但是取名字时的规律、目的都是相似的,希望自己的子女拥有一个与众不同,像“齐德龙东强”一样寓意美好而响亮的名字。主要有这么几类:
以大自然万事万物为名
汉族人喜欢用龙、凤、虎等尊贵、勇猛的神兽、动物给孩子作为名字。同样的,在蒙古族传统习俗中,男孩子通常取一些动物名,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后具有和动物一样聪慧、勇敢的品质特点。
当然,也不是什么动物都符合这个条件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但是根据草原物种的特殊情况,蒙古族人选择的动物和汉族不太一样,比如:扎那(大象)、布日固德(鹰)等。
标准草原吉祥物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蒙古族女孩子大多数以花草来命名,为的是让孩子像花花草草一样美丽、惹人喜爱,例如:阿拉坦花、其其格(花名)等。著名歌手韩磊(森布尔)的妻子王燕,蒙古族名字就是其其格,在2005年的中俄蒙选美大赛上,获得季军,确实人如其名,美丽动人。
希望女孩子们像花儿一样美丽动人
(图片来自pixabay@Kanenori)
但是也许和汉族人觉得带龙凤的名字过于土气一样,近几年来这样的名字在新生儿取名时并不多见,算是比较古典的老名字。
根据美好的向往取名
近现代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在给新生儿取名字时普遍喜欢根据美好的意愿和愿望。比如:乌日图那斯图代表的是长寿,吉日嘎拉图代表幸福、阿拉塔代表金银财宝等。
但也正是因为家长的美好意愿,导致蒙古族人的重名率也很高,正如汉族孩子“子轩”“紫萱”“子萱”,“子涵”“梓涵”“子晗”傻傻分不清楚一样,蒙古族也有巴特尔(英雄)、敖日格勒等较为流行的名字,从篮球明星到国家领导人,国内有不计其数的“巴特尔”。
根据主观愿望取名
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往往受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希望生男孩子的意愿比较强烈。所以有些家长给出生的女孩取名为胡达古拉(生男孩)、诺恩吉雅(恩赐男孩)等带有希望下次生男孩意愿的名字。汉族家长给女儿起名“招娣”“胜男”等名字,所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期望。
蒙古族的汉子从娃娃抓起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假如某个家庭有生下来带有疾病或者体弱的孩子,会给孩子取一个不好听的名字,比如:毛恼骇(坏狗)、毛乌音(坏女孩)等。起这样的名字目的就在于驱赶病魔、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这种习俗又是汉蒙相通的,汉族小名“狗蛋”、“二愣子”等等也都有这个寓意。
与鹿共舞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用具有纪念性意义的事件取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汉族家长多喜欢给孩子取名“建国”、“援朝”,用来纪念新中国的成立和抗美援朝等大事件,蒙古族人也如此取名,比如成吉思汗名为“铁木真”,是他的父亲在打败塔塔尔首领铁木真·兀格后,为纪念这次胜利,给儿子用敌手的名字命名纪念的。
同时蒙古族还有像朝鲁门格日勒(黎明降生)这样描述出生时间的名字。这样的名字在老一辈人的名字里还是比较常见的。
根据颜色和数字取名
汉族人在给儿女取名字时有时会选择数字。尤其是在古代,大多数平民只能用数字作为自己的名字,依据一般就是排行。何二、黄三、李四,就是最常见的古装剧路人名。最著名排行起名者可能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只因在家族内排行第八,所以取名朱重八,后改为元璋。
蒙古族也有类似的情况,但蒙古人作为游牧民族并不是很看重排行,而更在意孩子出生时的体重,经常用降生时的分量给孩子命名,比如奈曼斤(八斤)、道浪斤(七斤)。越重的娃体格越强壮,也越得到大人的宠爱。
游牧民族的孩子
驰骋在草原上
(图片来自pixabay@Kanenori)
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蒙古族信奉的佛教为藏传佛教(喇嘛教),信徒在孩子出生时会请喇嘛为孩子起名,所以藏语名和宗教典故对蒙古族名字有着很大的影响。
蒙古乌兰巴托的立佛塑像
(图片来自Wikipedia)
另外,后金在与明朝的斗争中,极力拉拢蒙古族人,利用联姻、赐爵位、封号等手段加深和蒙古族的联系,不断强化满蒙一家的概念。时间一长,很多蒙古族人学会了满语,并用它为孩子取名。
不过对蒙古族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汉族。元朝建立促使汉蒙融合加深,在元朝灭亡之后,许多蒙古族人使用汉姓作为自己的姓氏,甚至直接取汉名。在民族大融合的今天,甚至许多蒙古族人只有汉名,不取蒙古族名字,以方便交流。
今日的蒙古名字
随着汉蒙,及其他民族的融合和城市化推进,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人离开草原,住进了城市,各地区的蒙古族现代化程度逐渐加深,民族大融合势不可挡。
呼和浩特火车站
内蒙古还是坐车多
不是马儿遍地跑的
(图片来自Wikimedia@Nyx Ning)
这当然是促进全国性交流,刺激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文化断层的现象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甚至在内蒙古这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少数民族的自治区也出现了大量甚至是大多数蒙古族人传统文化迷失的现象。
当前蒙古族人取名有三个选择:保留传统蒙古族名字、取用汉姓保留蒙古族名字、全面汉化。
虽然近几十年来国家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复兴蒙古族姓名等,但是为了方便起见,更普遍的情况仍然是蒙古名和汉语名的使用人数五五开。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的蒙古族,更倾向于使用汉语名。
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学校里,年轻的蒙古族学生已经极少有使用蒙古族姓名的了(除用蒙古语授课的蒙古族学校外)。人们日常交谈也大多使用汉语普通话,只有在比较边远的牧区还能找到浓重的传统蒙古语言色彩。
至于在人员组成更复杂大学和工作单位,一般来说你也很难分辨一个人是不是蒙古族,因为很多人从长相到口音都很少有蒙古色彩,很多人确实也没有蒙古名字。
要说在自治区城市生活,又顽强地拥有蒙古语名字的,当然也有。不过这些人很可能是每年开会的时候才用一回这个名字,而且需要会前问过负责人才能想起来自己到底叫什么。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END
舞蹈界十二钗:岁月从不败美人
舞者都是美的化身。女人跳舞,更能美颜。
外貌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逐渐老去,而那份仪态端庄的气质,在长时间舞蹈的沁润下,会散发出岁月里特有的智慧。
目光所及跳舞的女人,她们在舞蹈中修炼,惊艳了时光。接触时,让人舒服而温暖。
若有舞蹈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刀美兰,有着“孔雀公主”称号的著名舞蹈家
她的表演淳朴自然、委婉细腻,舞姿轻柔。她成功地在《召树屯与楠木婼娜》剧中创造了孔雀公主形象,享誉全国。
陈爱莲,中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
她是中国舞蹈史上年龄最长的舞剧女主角,78岁高龄依旧保持着优雅的身形,更让人惊叹的是,她的肌肉年龄仅相当于30岁的人!
崔善玉,出生于延边的著名舞蹈家,随着年龄的增长,优雅和美丽也日益醇厚,正如一杯陈年的酒,愈酿愈香。崔善玉擅长朝鲜族舞蹈,她创作、演出的朝鲜族舞蹈已成为中国民族舞蹈的经典。
杨丽萍,中国舞蹈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画中仙子,遗世独立。忘忧红尘,一眼永恒!正如有一本书上说“世上只有一个杨丽萍,她是人类一笔宝贵的财富“。
赵青,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
赵青积极探索中国民族舞剧的表演方法,在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成为表演范例,形成了富于戏剧激情的表演风格,彰显了勤奋不止的艺术个性,其丰富的艺术经历和艺术创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白淑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第一只白天鹅
白淑湘,这位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中国芭蕾事业,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芭蕾艺术家,依然保持着平和、谦逊的心态。
陈翘,黎族舞蹈之母,国家一级编导
陈翘是我国当代舞蹈创作收获最多者之一。她的很多作品,经过二、三十年的考验,至今历演不衰,在国内外舞台上,依然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斯琴塔日哈,蒙古族杰出的舞蹈家
内蒙古当代新舞蹈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她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表演艺术流派,她也是一位民族舞蹈教育家。
慈仁桑姆,中国第一代藏族女舞蹈教育家
民族舞蹈艺术学科发展的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她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造诣高深,勤勤恳恳为民族舞蹈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培养了一批批国际、国内有影响的舞蹈人才和优秀的教师。他们已成为舞蹈院校的教学骨干力量。
池福子,朝鲜族舞蹈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编导。
长期工作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第一线,全身心地投入到以培养学生成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事业,民族民间舞蹈人才的培养,为舞蹈学院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建设及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赵汝蘅,中国芭蕾舞舞蹈艺术家
1961年加入中国国家芭蕾舞团,曾主演《天鹅湖》、《仙女们》、《吉赛尔》及《红色娘子军》等大型舞剧。在担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期间,她致力于用西方的芭蕾舞演绎中国人的故事和情感,并融入了中国舞特有的动作,音乐、舞台美术等都有中国文化的特点,引起世界芭蕾舞坛的关注。
敖登格日勒,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民族大学舞蹈教授
被誉为中国第三代蒙古族舞蹈家。她说,舞蹈是我一生的选择,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跳舞就是老样子
不跳舞就是样子老
跳舞的女人,
无论在哪个年纪,
都依旧可以充满自信、美丽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