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荨(QIAN)麻疹”还是“荨(XUN)麻疹”?普通话读音引发网友争议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近日,一段“凭什么把‘对’的读音改成‘错’的?”视频走红网络。
“来来来,先来做道题,看看这个字怎么读。”该视频作者称,他在电脑里敲下“荨(qian)麻疹”三个字时,还感觉自己是个文化人,但输入法提醒他应该是“荨(xun)麻疹”,他当时就不乐意了。后来一查,“原来是自己文盲了。”在字典里,“荨麻”读“荨(qian)麻”,“荨麻疹”真的读“荨(xun)麻疹”。
视频作者称:规定这些字词怎么读,来源于《普通话异读字审音表》,比如“骑”在审音表里只有一个音,就是骑(qi)。荨麻疹,因为读半边的人实在太多了,就索性改成了荨(xun)麻疹。“基本上可以说,这是一种少数服从多数,‘对’的给‘错’的让路的做法。”视频作者也发起了提问:“你支不支持?”
“对”的给“错”的让路?网友有的可以接受,有些不能接受
视频作者称,审音表一共发过两版,最近的一次是1985年的,目前都以这个为准。
“但是你为什么总是看到哪个字又改了读音的新闻呢?因为,审音表在2016年又出了一版修订稿,大家一看到这个修订稿,血压又上来了。因为这一修订稿里说,以后,粳米不读粳(jing)米,读粳(geng)米。荨麻也读荨(xun)麻了,心宽体胖(pan)直接改成心宽体胖(pang)了。”对于这些修改,视频作者表示不能接受。
不过也有一些读音的修改,视频作者表示可以接受。如“纪晓岚”,如果按照1985年审音表的读音,“纪”应该要读第三声,而现在大家基本上都读第四声,2016年修订版改成了第四声。如“作死”,如果按照1985年审音表的读音,“作”应该念第四声,而现在大家基本声都读第一声,2016年修订版改成了第一声。还有一些字的写法也修改了,比如过去“林阴道”是正确写法,而现在根据2016年修订版,直接改成了“林荫道”。
视频作者最后也认为,语言就是不断变化的,这也是语言保持鲜活力的一种表现。只不过,每个人都是在“对”的和“错”的之间不断摇摆。
“一骑绝尘”“一骑红尘妃子笑”,读音争议较多
记者向武汉大学一名中文系毕业生请教,她表示,最不能接受的是,一骑(ji)绝尘改成一骑(qi)绝尘。“小时候,老师帮我们纠正过这个字的读音,读成qi是错的,没想到现在读ji又错了,感觉小学白上了。”还有网友表示:“一骑(ji)绝尘改成一骑(qi)绝尘,是文化传统的堕落。”
记者也在网上看到,关于这个读音,早有争议,比如网友曾发表文章说《985毕业的妈妈教不了小学生,儿子把“骑”读成“ji”,老师说错了》。在该文章中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妈妈辅导孩子做作业,其中一项内容是背诵古诗《过华清宫》,看到儿子把“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读成“qi”,妈妈根据自己上学时的经验、忍不住指导儿子说“骑”应该读成“ji”,表示一人一马的意思,但第二天收到了老师的批评。
许多网友也表示了不理解。也有网友表示,那是当年的老师教错了。
专家认为,汉语规范遵从“科学性”和“从众性”,修订稿是作为征求意见用并未实行
对于普通话读音的变化和争议,极目新闻记者也联系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洪涌采访。王洪涌说,在1985年颁布的审音表里,“骑”统读为骑(qi)。读骑(ji)是古人的四声别义,在文言文的时候,老师会让学生区分——动词读(qi),名词读(ji),指乘坐的马。《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ji)音字头,只注明“旧读”。
王洪涌告诉记者,2016年教育部就1985年的《异读词审音表》发布过一个修订稿征求意见的公告。公告结束后也没有看到正式的《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颁布。在新的标准出台之前,大家还是沿用之前的标准。
“我个人认为,国家颁布汉字汉语规范方面的文件是比较慎重的。标准的制订至少有两个重要原则:科学性和从众性。”王洪涌说,像异读词审音规范中,很多异读词的读音是有历史发展演变线索可以追寻的。时代发展,语音演变(比如“荨”),四声别义(比如“骑”),加上文字和语音变化的不同步(如“粳”),造成了很多异读词。专家在制订规范的时候,是需要考虑规范读音的理据性、科学性,否则词的读音会引起混乱。另一方面,规范制订要考虑到从众从俗的原则(大众使用一般是图简单、好记、好认)。如果某个词的读音百姓已经接受了,而且约定成俗了,没有必要强为之改。比如“脖颈”旧读gěng,现在除了北方方言,大部分都读jǐng。“的(dī)士”,《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都还没有收平声读音,是在平声读音下加说明。第6版收了平声读音。新的异读词修订的时候加了这个平声读音。
现在大家之所以理解有分歧(像视频里所举的那些现象),是因为语言发生了变化,但规范没有及时跟上。中小学老师是按规范教的,教材编写和考试都是按照国家规范执行的,所以很多接受了学校教育的人对这些规范印象比较深。
当教育部的《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发布后,很多人关注的不是那些能接受的改变(比如“的士”的“的”),关注的是那些有分歧的、自己觉得难以接受的调整(比如“心宽体胖”。视频里提到这个读音。实际上修订稿中表示安舒义仍读pán,表示发胖义读pàng),甚至倒推发现之前的旧规范并未被执行(比如姓氏“纪”),再加上古诗文押韵问题被放大,古今音杂糅(“远上寒山石径斜”),这样才引起争议。
王洪涌认为,国家颁布了规范,就按国家规范执行;在新的规范出台前,先沿用旧的规范。新规范修订中,修订专家会结合理据性和从众性进行调整。普通大众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希望这些意见被官方部门和修订专家听到。普通人和自媒体在对修订规范发表意见的时候,不要把征求意见稿当作规范,不要对大众产生误导。“同意视频里的观点,工具书是描写的,不是规范性的。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曾编过一本《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汇集了若干语言文字规范,这些是日常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经常读错的125个字都在这,很多人连第一个都读不对
1、结束的“束”--shu 四声(同“树”),而不读——结“素”;
2、强劲的“劲”--jing 四声(同“净”),而不读——强“禁”;
3、召开的“召”--zhao 四声(同“照”),而不是——“招”开;
4、迁徙的“徙”--xi 三声(同“喜”),而不读——迁“稀”;
5、勉强的“强”--qiang 三声(同“抢”),而不读——勉“墙”;
6、粗犷的“犷”--guang 三声(同“广”),而不读——粗“矿”;
7、果实累累--(léi), 不读lěi
8、良莠不齐的“莠”--you三声(同“有”),而不读——良“又”不齐;
9、瑕不掩瑜的“瑜”--yu二声(同“鱼”),而不读——瑕不掩“玉”;
10、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筵”--yan二声(同“言”),而不读——天下没有不散的“厌”席。
11、禅让的“禅”——读shan(同“善”),佛教坐禅当读chan(同“蝉”);
12、自怨自艾的“艾”读作yi(四声);
13、呱呱坠地的“呱”--读gū(一声) ,不读guā
14、住宿的“宿”--读su(四声),不读xu
1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读xian(四声);
16、驾一叶之扁舟的“扁”--读作pian(一声);
17、博闻强识的“识”——“博闻强识”、“标识”的“识”同“志”,要读zhi,四声;
18、虚以委蛇的“蛇”--读作yí(二声);
19、殷红如血的“殷”--读作yan(一声);
20、亚洲的“亚”――正读第四声,误读第三声
21、洞穴的“穴”――正读第二声,误读第四声
22、室内的“室”――正读第四声,误读第三声
23、给予的“给”――(ji)三声
24、角色的“角”――(jue)二声
25、关卡的“卡”――(qia)三声
26、凹陷的“凹”――读ao(一声),不读yao(摇)
27、拗口的“拗”――在这里读(傲),不读执拗不过大腿的niu(牛,去声)
28、芭蕾的“蕾”――读lei(磊),不读lei(雷),花蕾、蓓蕾。
29、巷道的“巷”--读hàng,不读xiàng
30、白炽的“炽”――读chi(翅),不读zhi(织)。;炽热,炽盛的均读chi(翅)
31、暴殄天物 ――“殄”读tian(舔),灭绝。
32、蚌埠 ――“蚌”在这里读beng(蹦),不读蚌壳,鹬蚌相争的bang(棒)。
33、秘鲁 ――“秘”在这里读bi(必),不读秘密mi(觅)
33、贲临 ――“贲”在这里读bi(必),不读贲临ben(奔)
34、裨益 ――“裨”在这里读bi(必),不读裨益pi(皮)
35、鞭笞 ――“笞”读chi(吃),不读tai(台)
36、鞭挞 ――“挞”读ta(踏),不读da(达)
37、屏息 ――“屏”在这里读bing(丙),不读屏风,孔雀开屏的ping(平)
38、博闻强识 ――“识”在这里读zhi(志),不读识字shi(时)
39、不啻 ――“啻”读chi(翅),不读di(帝)
40、不卑不亢 ――“亢”读kang(抗),不读kang(康)
41、猜度――“度”在这里duo(夺),不读温度,气度,置之度外的du(肚)。以己度人,审时度势,度德量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度”君读duo(夺)
42、谄媚 ――“谄”chan(产),不读xian(陷)
43、忏悔 ――“忏”读chan(颤),不读qian(千)
44、徜徉―― changyang(肠羊),不读tangyang (躺样)
45、嗔怪 ――“嗔”读chen(抻),不读tian(填)
46、瞠目结舌 ――“瞠”读cheng(撑),不读tang(堂)
47、成绩 ――“绩”读ji(机),不读ji(记)。功绩,战绩,劳绩的“绩”均读ji(机)
48、踟躇 ――chi chu(池除),不读zhi zhu (知著)
49、粗糙―― “糙”读cao(操),不读zao(造)
50、粗犷 ――“犷”读guang(广),不读kuang(矿)
51、猝不及防 ――“猝”读cu(醋),不读cui(翠)
52、大腹便便 ――“便便”在这里读便宜的pian (骈),不读方便的bian (便)
53、胆怯 ――“怯”qie (切),不读que (却).怯懦,怯弱的”怯”均读qie (切)
54、堤岸 ――“堤”读di(低),不读ti (提),堤防 “堤”在这里读di(低),不读ti(题)
55、恫吓 ――dòng hè,不读tong xia (同下)
56、对峙――“峙”读zhi (志),si (寺)
57、阿谀――“阿”在这里读e (一声),不读阿哥,阿飞,阿拉伯的a (啊)
58、饿殍――“殍”读piao (三声),不读 fu (浮)
59、菲薄――“菲”fei (匪),不读芳菲的fei(非)
60、分袂――“袂”,袖子,mei (妹),不读fu(决).联袂而往的”袂”亦读mei (妹)
61、刚愎自用―― “愎”读bi (毕),不读fu (复)
62、高丽――“丽”在这里读li (离,二声),不读美丽的li (力)
63、蛤蜊――“蛤”读ge (隔),不读ga (嘎)
64、皈依 ――“皈”读gui (归),不读fan (贩)
65、诡谲――“谲”读jue (决),不读ju (桔)
66、颔首――“颔”读han (汉),不读han (含)
67、荷枪实弹――“荷”在这里读he (贺),不读荷花的he (何).负荷,荷重,何锄的”荷”均读he (贺)
68、呼天抢地――“抢”在这里读qiang (枪),不读抢劫的qiang (襁)
69、怙恶不悛――“怙”,依靠,坚持,读hu (户),不读gu (姑)\;”悛”,悔改,读quan (圈),不读jun (俊)
70、回溯――“溯”读su (素),不读suo (缩,去声)。 追溯,上溯的”溯”均读su (素)
71、戛然而止――“戛”读jia(颊,二声),不读ga (嘎)
72、校对――“校”在这里读jiao (叫),不读xiao(笑)。校样,校阅,校正的“校”均读jiao (叫)
73、酵母――“酵”jiao (叫),不读xiao (笑)。发酵。
74、劲敌――“劲”在这里读jing(净),不读干劲的jin(进)。劲旅,劲吹,强劲,刚劲,疾风知劲草的“劲”均读jing (净)
75、狙击――“狙”ju(拘),不读zu(阻)
76、角逐――“角”在这里读jue(决),不读角落,号角的jiao(脚)。角色,主角,配角,角斗,口角的“角”均读jue(决)。
77、倔强――“强”在这里读jiang(匠),不读坚强的qiang (墙)
78、龟裂――“龟”在这里读jun(军),不读乌龟的gui (归)
79、恪守――“恪”读ke (客),不读ge(各)。
80、莅临――“莅”读li (力),不wei(位)。
81、耄耋之年――“耄耋”读mao die (冒叠)。
82、面面相觑――“觑”读qu(去),不读xu (虚)。
83、谬论――“谬”读miu ,不读niu(拗),荒谬,谬误,大谬不然的“谬”,亦读miu。
84、南无―― nā mó,不读nan wu (男吴)。
85、胳臂--读bei(轻声),不读bì
86、剽悍 ――“剽”读piao (飘),不读biao (彪)。
87、鄱阳湖 ――“鄱”读po(婆),不读bo(勃)。
88、潜力―― “潜”读qian(前),不读qian(浅)。
89、倾轧 ――“轧”在这里读ya(亚),不读轧钢的zha(闸)。
90、请帖―― “帖”在这里读tie(铁),不读服帖,帖的tie(帖),也不读碑帖、习字帖、画帖的tie(餮)。
91、龋齿 ――“龋”读qu(取),不读yu(禹)。
92、冗长 ――“冗”读rong (荣,上声),不读chen(辰)。
93、妊娠 ――“娠”读shen (申),不读chen(辰)。
94、潸然泪下――“潸”读shan(山)。
95、商贾――“贾”在这里gu(古),不读姓贾的jia(甲)。
96、莘莘学子――“莘”读shen(申),不读xin (辛)。
97、狩猎 ――“狩”读shou(受),不读shou(守)。
98、塑料 ――“塑”读su(素),不读suo (所,去声)。雕塑,塑像,塑造的“塑”均读su(素)。
99、拓本――“拓”在这里读ta(踏),不读开拓的tuo(唾)。
100、唾手可得――“唾”读tuo(拓),不读chui (垂)。
101、吸吮――“吮”读shun (顺,上声),不读yun(允)。
102、相形见绌―― “绌”读chu (黜),不读zhuo(拙)。
103、心广体胖――“胖”在这里读pan(盘),不读肥胖的pang (旁,去声)。
104、星宿――“宿”在这里读xiu(秀),不读宿舍的su(素),如“二十八宿”。
105、噱头――“噱”读xue(学),不读ju (剧)。
106、循规蹈矩――“矩”读ju(举),不读ju(炬)。矩形,矩尺,规规矩矩的“矩”均读ju(举)。
107、兄弟阋墙―― “阋”读xi(隙),争吵,不读qian(钱)。
108、燕京 ――“燕”在这里读yan(烟),不读燕子的yan(艳)。
109、殷红 ――“殷”在这里读yan(烟),不读殷勤的yin(因)。
110、筵席―― “筵”读yan(严),不读yan(宴)。
111、赝品―― “赝”读yan(厌),不读ying(膺)。赝本,赝币,赝鼎的“赝”均读yan(雁)
112、一哄而散――“哄”在这里读起哄的hong(四声),不读哄堂大笑的hong(轰)。
113、一暴十寒――“暴’,晒,在这里读pu(铺),不读暴露的bao(抱)。
114、翌日――“翌”读yi(义),不读yu(羽)。
115、阴霾 ――“霾”读mai(埋),不读li(狸)。
116、游说 ――“说”在这里读shui(税),不读说话的shuo。
117、越俎代庖――“俎”读zu(祖),“庖”读pao(刨)。
118、针灸――“灸”读jiu(久),不读jiu(究)。
119、箴言――“箴”读zhen(真),不读shen(慎)。
120、症结――“症”在这里读zheng(争),不读病症的zheng(正)。
121、整饬――“饬”读chi(斥)。
122、肄业--读yì,不读sì
123、匕首―― “匕”读三声(比)
124、流水淙淙――读cóng,不读 zōng
125、胴体--读dòng,不读tōng
“荨(QIAN)麻疹”还是“荨(XUN)麻疹”?普通话读音引发网友争议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近日,一段“凭什么把‘对’的读音改成‘错’的?”视频走红网络。
“来来来,先来做道题,看看这个字怎么读。”该视频作者称,他在电脑里敲下“荨(qian)麻疹”三个字时,还感觉自己是个文化人,但输入法提醒他应该是“荨(xun)麻疹”,他当时就不乐意了。后来一查,“原来是自己文盲了。”在字典里,“荨麻”读“荨(qian)麻”,“荨麻疹”真的读“荨(xun)麻疹”。
视频作者称:规定这些字词怎么读,来源于《普通话异读字审音表》,比如“骑”在审音表里只有一个音,就是骑(qi)。荨麻疹,因为读半边的人实在太多了,就索性改成了荨(xun)麻疹。“基本上可以说,这是一种少数服从多数,‘对’的给‘错’的让路的做法。”视频作者也发起了提问:“你支不支持?”
“对”的给“错”的让路?网友有的可以接受,有些不能接受
视频作者称,审音表一共发过两版,最近的一次是1985年的,目前都以这个为准。
“但是你为什么总是看到哪个字又改了读音的新闻呢?因为,审音表在2016年又出了一版修订稿,大家一看到这个修订稿,血压又上来了。因为这一修订稿里说,以后,粳米不读粳(jing)米,读粳(geng)米。荨麻也读荨(xun)麻了,心宽体胖(pan)直接改成心宽体胖(pang)了。”对于这些修改,视频作者表示不能接受。
不过也有一些读音的修改,视频作者表示可以接受。如“纪晓岚”,如果按照1985年审音表的读音,“纪”应该要读第三声,而现在大家基本上都读第四声,2016年修订版改成了第四声。如“作死”,如果按照1985年审音表的读音,“作”应该念第四声,而现在大家基本声都读第一声,2016年修订版改成了第一声。还有一些字的写法也修改了,比如过去“林阴道”是正确写法,而现在根据2016年修订版,直接改成了“林荫道”。
视频作者最后也认为,语言就是不断变化的,这也是语言保持鲜活力的一种表现。只不过,每个人都是在“对”的和“错”的之间不断摇摆。
“一骑绝尘”“一骑红尘妃子笑”,读音争议较多
记者向武汉大学一名中文系毕业生请教,她表示,最不能接受的是,一骑(ji)绝尘改成一骑(qi)绝尘。“小时候,老师帮我们纠正过这个字的读音,读成qi是错的,没想到现在读ji又错了,感觉小学白上了。”还有网友表示:“一骑(ji)绝尘改成一骑(qi)绝尘,是文化传统的堕落。”
记者也在网上看到,关于这个读音,早有争议,比如网友曾发表文章说《985毕业的妈妈教不了小学生,儿子把“骑”读成“ji”,老师说错了》。在该文章中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妈妈辅导孩子做作业,其中一项内容是背诵古诗《过华清宫》,看到儿子把“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读成“qi”,妈妈根据自己上学时的经验、忍不住指导儿子说“骑”应该读成“ji”,表示一人一马的意思,但第二天收到了老师的批评。
许多网友也表示了不理解。也有网友表示,那是当年的老师教错了。
专家认为,汉语规范遵从“科学性”和“从众性”,修订稿是作为征求意见用并未实行
对于普通话读音的变化和争议,极目新闻记者也联系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洪涌采访。王洪涌说,在1985年颁布的审音表里,“骑”统读为骑(qi)。读骑(ji)是古人的四声别义,在文言文的时候,老师会让学生区分——动词读(qi),名词读(ji),指乘坐的马。《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ji)音字头,只注明“旧读”。
王洪涌告诉记者,2016年教育部就1985年的《异读词审音表》发布过一个修订稿征求意见的公告。公告结束后也没有看到正式的《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颁布。在新的标准出台之前,大家还是沿用之前的标准。
“我个人认为,国家颁布汉字汉语规范方面的文件是比较慎重的。标准的制订至少有两个重要原则:科学性和从众性。”王洪涌说,像异读词审音规范中,很多异读词的读音是有历史发展演变线索可以追寻的。时代发展,语音演变(比如“荨”),四声别义(比如“骑”),加上文字和语音变化的不同步(如“粳”),造成了很多异读词。专家在制订规范的时候,是需要考虑规范读音的理据性、科学性,否则词的读音会引起混乱。另一方面,规范制订要考虑到从众从俗的原则(大众使用一般是图简单、好记、好认)。如果某个词的读音百姓已经接受了,而且约定成俗了,没有必要强为之改。比如“脖颈”旧读gěng,现在除了北方方言,大部分都读jǐng。“的(dī)士”,《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都还没有收平声读音,是在平声读音下加说明。第6版收了平声读音。新的异读词修订的时候加了这个平声读音。
现在大家之所以理解有分歧(像视频里所举的那些现象),是因为语言发生了变化,但规范没有及时跟上。中小学老师是按规范教的,教材编写和考试都是按照国家规范执行的,所以很多接受了学校教育的人对这些规范印象比较深。
当教育部的《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发布后,很多人关注的不是那些能接受的改变(比如“的士”的“的”),关注的是那些有分歧的、自己觉得难以接受的调整(比如“心宽体胖”。视频里提到这个读音。实际上修订稿中表示安舒义仍读pán,表示发胖义读pàng),甚至倒推发现之前的旧规范并未被执行(比如姓氏“纪”),再加上古诗文押韵问题被放大,古今音杂糅(“远上寒山石径斜”),这样才引起争议。
王洪涌认为,国家颁布了规范,就按国家规范执行;在新的规范出台前,先沿用旧的规范。新规范修订中,修订专家会结合理据性和从众性进行调整。普通大众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希望这些意见被官方部门和修订专家听到。普通人和自媒体在对修订规范发表意见的时候,不要把征求意见稿当作规范,不要对大众产生误导。“同意视频里的观点,工具书是描写的,不是规范性的。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曾编过一本《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汇集了若干语言文字规范,这些是日常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