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腊八节)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腊八节)

腊八节

一年,被二十四节气分成相等的二十四份。

每过几天,就沸腾一次,这样的状态,在农耕文明里,挺好的。节气,是上天赋予大地与人类的农耕指导,到了什么节气,该种什么了,该干什么农活了,这都是固定的,闭上眼睛,不用想,拖着农具就出门了。

我最喜所有关于冬的节气,里面包含着几个节日,也是那么美好,譬如:腊八。只不过,它像个大户人家,从盛大走向衰败。唐宋,腊八要放三天假,即使到了明代,也要放一天,到了现在,被一带而过,散发着可有可无的气息。

人们都说,南端午,北腊八。南方人把端午过得有声有色,异常热闹,可是北方呢?腊八节,却没有古时那种庄重感。

我们在这一天,就将几种花生和几种豆放在一起煮,将文化因子演变成一种痛快淋漓的吃相。腊八,起源于哪里?没人告诉我。

童年,是一个破除神秘的时期。

那时候,每逢过节,格外神气,具体神气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好像这个节日,是为我准备的,我在母亲的锅碗瓢勺里,品味到这个节日,不过是吃一顿饭而已,吃的也不是解馋的大肉,因此对这个节日大失所望。

我们活在一如既往的重复中。

每一天,过的都是一个样子。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方,看见炊烟,从青瓦间钻出来,摇摇晃晃跑到天空里,白白的,瘦瘦的。我喜欢每一缕轻盈的炊烟,叩问这人间。如果说天空是一扇门,敲响它的,除了炊烟,就是鸟鸣。

关于腊八的门,是被爷爷敲开的。

那年,爷爷住在土屋里。被北风围在里面, 在炉子旁烤着红薯。母亲在房子的另一边,正在做饭,她把诸多种类的豆子,倒进锅里煮,我问母亲,一两种豆类就行了,为何放那么多的豆类?母亲没说话。爷爷告诉我,腊八,是一个关于展示的节日,把所有的收成,向众神一一展示,请他们检阅,以表示心诚。

顺着这个线索,我才觉得腊八有些意思。

腊八,不再是生硬的,而是变得温和可亲,像个邻家姑娘,生活在烟火味里。我以为,在众多的节日里,只有腊八,饱含五谷的气息,或许五谷丰登的祝愿,是属于腊八这个节日的。

腊八粥是古代蜡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这或许是腊八最初的温柔。在古代与猛兽共舞的时代,人的文明,是看不见的,能存在的,是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们狩猎,来祭祀祖先,或许,这是一条图腾的线索,让中国人奔腾在血脉的河流里。那时候,人心是硬的,唯有祭祀祖先时,心才温和一些。后来,它变成了祭祀众神。它的每一次变化,都增加了额外的成分,少了远古的风气。

每一次在节气里行走,都感受到一种归宿感。或许,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习俗,是关于吃与敬的意念,每年冬天,我都盼望着这个叫作“腊八”的节日,不是因为我喜欢它,而是它离年太近。我已经不知道腊八所包含的文化,唯一能够让我记住的,就是喝腊八粥,或许一碗粥的温度,就是一个腊八的温度。我们不去研究它背后的故事,我们只渴望它呼啦一下子过去,然后就到了鲜衣、作揖的新年。

我喜欢腊八,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可以吃腊八蒜。故乡,平得像一面镜子,我们把蒜瓣种下去,长出一地青翠。故乡,那么贫穷,唯有大蒜,一大袋一大袋码在屋子里,此刻,面对它们,我们是那么富有。

春天,吃碰蒜,夏天,吃糖蒜,到了冬天,就吃碧绿的腊八蒜。故乡是一个蒜的王国,我们在寒冬深处,吃着它,想着来年的收成。谁家如果不腌一坛子腊八蒜,这个冬天,是没法熬过去的。有些人,自小离家老大回,走了几十年了,一回到村庄,就要吃几口腊八蒜,如果没有,似乎这桌子丰盛的菜,也少了滋味。

其实,我们的腊八蒜,先于腊八而成。

在冬至之前,已经开始进入食谱。冬至这天,热腾腾的饺子,就着一口腊八蒜,那种惬意,从舌头,到胃,透着一股子酸酸的,又有淡淡的辣,如果这时候,听着一首民谣,就更美了。

在寒冬里,如果听歌,我会选择《赵雷》的《画》:

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

把我画在那月亮下面歌唱

为冷清的房子画上一扇大窗

再画上一张床

画一个姑娘陪着我

再画个花边的被窝

画上灶炉与柴火

我们一起生来一起活

多好的歌词啊,我们在腊八这天,听着歌,看着妻子煮粥,一种幸福,从这锅粥里跑出来。我们在腊八这天,就是最温暖的人,我们与天地同在,为肥沃的耕田献上我们的礼节。我们的亲人,活在节日里,掌管着一冬的炊烟。

(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陕西作家班学员)

12月30日迎来腊八节

12月30日将迎来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腊八是农历大年的起点,从这一天起,人们开始置办年货,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吃腊八粥是腊八节的重要习俗。“吃罢腊八粥,就把年来盼”,一碗寓意着圆满富足、吉祥健康、万事周全的腊八粥不仅驱走了寒意,更蕴含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与幸福的滋味。(记者:周润健)

来源: 新华社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的由来你知道吗?

今天(1月13日)是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的到来,意味着离春节越来越近了。

周五,青岛市北区水清沟街道社区居民一起联谊并分享熬制的腊八粥,迎接腊八节。

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民间有很多传说,最常见的有三个版本。

腊八传说一

在腊八节的由来传说中,流传最广泛的,最被认可的一种传说是牧女乳糜救佛祖。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仍然一无所获,饿得骨瘦如柴。一天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

这时一位牧女从旁边经过,将他拉上岸,给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这一天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从此以后,佛门弟子将腊八这一天称为“佛成道节”,同时在腊八节这一天,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响,我国民间也逐渐形成了腊八节吃粥的习俗。

《辞海》即持此观点:“腊八,佛教节日,相传夏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中国汉族地区佛寺常于此日举行诵经等纪念活动……”

腊八传说二

腊八节传说之二是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传说三

腊八节传说之三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元末明初,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对于腊八节的起源,至今民间都有不同的看法,除了这三种,还有“懒夫妻坐吃山空说”、“煮粥祭祀神农说”、“祭祀八蜡神说”等等。只能说,腊八节的起源,相传不一,不变的是一种文化传统的承继。

12月30日迎来腊八节

12月30日将迎来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腊八是农历大年的起点,从这一天起,人们开始置办年货,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吃腊八粥是腊八节的重要习俗。“吃罢腊八粥,就把年来盼”,一碗寓意着圆满富足、吉祥健康、万事周全的腊八粥不仅驱走了寒意,更蕴含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与幸福的滋味。(记者:周润健)

来源: 新华社

腊八节手抄报模板简单又漂亮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

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徐珂《清稗类钞》即云:“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相沿至今,人家亦仿行之。”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腊八风俗也受到佛教的影响,相传佛陀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曾经苦修六年,每天只吃极少的食物,变得十分虚弱,尼连河边的两个牧羊女看到以后就拿着牛乳做成的乳糜给佛陀食用,让他恢复了精力。由此佛陀认识到苦修并不能成佛。他走到尼连河中沐浴洗衣,并来到菩提伽耶这个地方的一棵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之后,正好在腊月八日这一天开悟成佛。因此腊月八日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信众用浴佛和食用腊八粥这些做法来表达对佛陀的纪念。

今天和指手画脚一起来画腊八节手抄报吧,简单又漂亮。

一、首先绘出腊八节手抄报的标题和云彩。

二、绘出碗和勺子,再绘出腊八粥和桌布。

三、绘出两个文字框。

四、绘出手抄报的外框和文字格。

五、涂色,首先给标题字涂上白色和黄色,涂上红低色。

六、首先给腊八粥里的红豆、绿豆、红薯、腰果、葡萄干等等,涂上相应的颜色。再给碗、勺子和桌布涂上蓝色和深绿色。您看是不是很大气啊!

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评论,大家的肯定是我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