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毛笔楷书《偏旁部首·西字旁》
田英章毛笔楷书偏旁部首之西字旁:“西”。
今天,继续分享偏旁部首:西字旁。如图:
整体偏扁宽,下部扁口上宽下窄,且不要超过上面横画。首笔横画斜切起笔,稍抗肩,稍长,中间略细,收笔稍重;下面左竖位于横画起笔正下方处露锋入笔,略重,稍右斜,向下渐轻;横折与左竖虚接,横画抗肩,不要写重,注意长度,到位后向上略提笔锋然后向右下方顿笔,再内擫写竖,与左竖呈相背之势,稍厚重,竖身勿长;里面小撇不要写重,撇身稍直;右边竖折起笔稍高,与横画虚接,拐弯处圆润自然;最后底横实接左竖,稍抗肩,略呈拱形,收笔稍下拉,并托住右竖。
具体字例:
要 yào yāo
栗 lì
标 biāo
骠 piào biāo
覆 fù
贾 jiǎ gǔ
票 piào
栖 qī
粟 sù
西 xī
腰 yāo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红本: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解析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梗概
(1)从前,有一个人叫鲁滨(bīn)逊(xùn)的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第一部分(1)总写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
(2)有一次,鲁滨逊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wéi)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心里想: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第二部分(2)写鲁滨孙的同伴都死在海里唯有自己被冲到荒岛上。
(3)等到潮水退了,鲁滨逊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fá),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
(4)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荫、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5)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当意外来临时,鲁滨逊没有怨天尤人,灰心丧气,也没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而是很快接受了现实。“想办法'说明鲁滨逊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地行动起来应对困难。)
(6)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xù)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sǎ)在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suì)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第三部分(3——6)写鲁滨逊在荒岛上解决生存问题。
(7)十八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juàn)养。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后来,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
(8)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有一天,鲁滨逊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了岸。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逊住所的方向。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他的另外两个野人。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很多葡萄干。鲁滨逊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写鲁滨逊经过二十多年在荒岛上的辛勤劳作,已经衣食无忧,并且有野人“星期五"陪伴,生活很愉快,因此差不多对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已经淡忘了。)//
第四部分(7、8)写鲁滨逊救下野人星期五。
(9)有一天清晨,鲁滨逊被“星期五”喊醒,原来有一艘英国船只正在附近停泊(bó)着。他发现这艘船上发生了叛乱,水手们绑架了船长。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愉快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鲁滨逊乘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
第五部分(9)写鲁滨逊获救回到英国。
鲁滨逊流落荒岛的事情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节选
(1)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写鲁滨逊孤岛生活的写照。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 ,写的都是“我”的眼中事,心中事,充分展现了我”的内心世界,更具真实感。)根据我的估算,我是在9月30日登上了这个荒无人烟的岛。当时正是秋分前后,太阳正好在我的头顶上,所以我估计自己是在北纬9度22分的地方。
(2)在岛上待了十一二天以后,我忽然想到,由于没有本子、笔和墨水,我将没法估算日子,甚至分不清休息日和工作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用刀子在一根大木杆上刻了一些字, 并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竖在我第一次登岸的地方,上面刻着:“1659年9月30日,我在这里登岸。”在这根方木杆的侧面,我每天用刀子刻一道痕,每第七道刻痕比其他的长一倍, 每月第一天的刻痕再长一倍,这样,我就有了日历。(突出鲁滨逊是个充满智慧的人。)
(3)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有几件虽然不值什么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比如笔、墨水,还有纸,在船长、大副、炮手和木匠保管的物品中找到的几个包裹(guǒ)、三四个罗盘、几台数学仪器,还有日晷(guǐ)、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我把它们一股脑儿堆在一起,不管它们对我有没有用。
(4)还要提到的是,我们在船上有一条狗和两只猫。那两只猫是我带上岸的;至于那条狗,是在我带着第一批货上岸的第二天,它自已从船上跳出来,游上岸到我这儿来的,在以后的许多年里是我的可信任的仆(pú)役(yì)。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写他极度寂寞的表现,人是需要交流的,由于这种想法太强烈,所以希望身边的狗也能开口说话。)找到了笔、墨水和纸之后,我尽最大的可能节省使用。只要我还有墨水,就能把事情记得非常准确。但是墨水用完以后,我就办不到了,因为我想尽办法还是制造不出墨水来。
(5)尽管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还是缺少许多,墨水就是其中的一种。还有用来挖土或者运土的铲子、鹤嘴锄(chú)、铁锨(xiān),以及针线;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但我很快就习惯了。
(6)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片用栅(zhà)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 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为了打桩,我先用一根很沉的木棒,后来想到了用铁撬(qiào)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7)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第一部分(1——7) 写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充满困难,而且很孤寂。
(8)我现在开始认真考虑我的处境。我一一记下我经历的事情,并不是想把自身的遭遇传给后人看,而是要把一直萦(yíng)系在我心头、不断折磨着我的想法吐露出来。我的理智现在已经逐渐能够控制我的沮(jǔ)丧心情,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凶险和幸运作个对比,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我按照商业簿(bù)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如实记录了我所遇到的幸与不幸:
坏处
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我被单独剔(tī)出来,与世隔绝,受尽苦难。
我被从人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我没有衣服穿。
我没有任何抵御(yù)力量或者手段来抗拒人或者野兽的侵(qīn)袭。
没有人可以同我说话,或者宽慰我。
好处
但是我还活着,没有和我的伙伴们一样被淹死。
但是,我也免于死亡,而船上其他人员都已丧命。
但是,我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既没有挨饿,也没有奄奄待毙(bì)。
但是,我身在热带心即使有衣服也不用穿。
但是,在这里我看不见会伤害我的野兽,在非洲海岸上,我却看见过。要是我的船在那儿倾覆(fù),那怎么办呢?
但是,船漂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我取出了很多必需品,有些甚至够我用上一辈子。
(坏处和好处的对比,实际上是两种心态的对比,想到坏处无奈, 想到好处欣慰。鲁滨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理智地面对现实,能够知足安命,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中找到安慰和满足,从而创造了生存的奇迹。)
(9)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写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从而内心得到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种面对困境、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对于处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10)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yān)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tiào)大海,一心想看到一艘船的踪影了。 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第二部分(8——10)写鲁滨逊记录并列出自己的处境,决心开始安排自己在岛上的生活。
本文选自《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英国的丹尼尔.笛福,译者鹿金,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英国小说家。生于商人家庭。晚年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体小说和历史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辛格顿船长》等。
2、《鲁滨逊漂流记》写作背景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 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3、课后生字
惧jù(1)偏旁:忄(2)结构:左右(3)组词:惧怕、恐惧
凄qī(1)偏旁:冫(2)结构:左右(3)组词:凄惨、凄凉
寞mò(1)偏旁:宀(2)结构:上下(3)组词:寂寞、寞落
宴yàn(1)偏旁:宀(2)结构:上下(3)组词:宴会、宴请
霉méi(1)偏旁:雨(2)结构:上下(3)组词:倒霉、霉菌
籍jí(1)偏旁:⺮(2)结构:上下(3)组词:书籍、籍贯
聊liáo(1)偏旁:耳(2)结构:左右(3)组词:聊天、闲聊
乏fá(1)偏旁:丿(2)结构:单一(3)组词:乏力、困乏
栅zhà(1)偏旁:木(2)结构:左右(3)组词:栅栏、栅子
控kòng(1)偏旁:扌(2)结构:左右(3)组词:控诉、控制
贷dài(1)偏旁:贝(2)结构:上下(3)组词:贷款、信贷
剔tī(1)偏旁:刂(2)结构:左右(3)组词:剔除、挑剔
毙bì(1)偏旁:比(2)结构:上下(3)组词:枪毙、毙命
袭xí(1)偏旁:衣(2)结构:上下(3)组词:袭击、世袭
覆fù(1)偏旁:西(2)结构:上下(3)组词:颠覆、覆灭
4、课后词语
流落liú luò:指漂泊在外地,穷困潦倒
凄凉qī liáng:指悲苦、寂寞、悲凉、冷落,形容环境孤寂、冷清。
寂寞jì mò:冷清孤单、清静、静寂无声。
恐惧kǒng jù:惊慌害怕。
倒霉dǎo méi: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忧伤yōu shāng:一种情绪指有一些很伤心很难过的事情,让自已心情不好。
书籍shū jí:装订成册的著作。
处境chǔ jìng:所处的境地,多指不利的情况下。
理智lǐ zhì:辦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控制kòng zhì: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
心平气和xīn píng qì hé: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抛弃pāo qì:扔掉不要,丢弃,抛弃过去。
重见天日chóng jiàn tiān rì: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防御fáng yù:指防守抵御,多指被动型或做好准备的防守。
侵袭qīn xí:侵入并袭击。
倾覆qīng fù:颠覆、覆灭、倒塌、翻倒、倾轧陷害。
宽慰kuān wèi:宽解安慰、宽畅欣慰。
深重shēn zhòng:灾难、危机、苦闷等程度高。
困境kùn jìng:困难的处境,形容一件事进入一个难办的地步。
焉知非福yān zhī fēi fú:出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5、多音字
和(1)hé平和、温和(2)huò和面、和稀泥(3)hú麻将中常用,和了
的(1)de我的、你的(2)dí的确、的当(3)dì目的、无的放矢(4)dī的士、打的
地(1)dì土地、种地(2)de飞快地跑
角(1)jiǎo牛角、号角(2)jué角斗、角逐
乘(1)chéng乘法、乘车(2)shèng千乘之国、史乘
中(1)zhōng中间、中午(2)zhòng正中、中弹
杆(1)gǎn枪杆、秤杆(2)gān杆子、旗杆
都(1)dōu都有、全都(2)dū都市、首都
只(1)zhī一只、只身(2)zhǐ只有、只见
冲(1)chōng冲动、冲洗(2)chòng冲压、冲劲
没(1)méi没有、没用(2)mò淹没、出没
处(1)chǔ设身处地、处得来(2)chù到处、住处
落(1)luò 落下、掉落(2)là 落下、丢三落四(3)lào 落枕
种(1)zhòng 种地、种花(2)zhǒng 种子、种类(3)chóng 一种姓氏
看(1)kàn 看见、好看(2)kān看家、看门
了(1)le走了、快了(2)liǎo了解、知了
划(1)huá划船、划桨(2)huà计划、规划
仆(1)pú仆人、女仆(2)pū前仆后继
着(1)zhe看着、写着(2)zháo着火、睡着(3)zhuó穿着、着陆(4)zhāo着急
见(1)jiàn看见、见面(2)xiàn常用于古诗文中,通现
便(1)biàn 方便、便利 (2)pián 便宜
要(1)yào主要、紧要(2)yāo要求、要挟
得(1)dé觉得、得到(2)de出得了门了(3)děi如果下雨就得淋湿了
还(1)hái还有、还是(2)huán还钱、还书
畜(1)chù牲畜、畜生(2)xù畜牧、蓄养
喝(1)hē喝水、喝汤(2)hè喝彩、喝问
撒(1)sā撒开、撒网(2)sǎ撒种、撒盐
几(1)jǐ所剩无几、几个(2)jī几乎、茶几
发(1)fā发现、发家(2)fà头发、毛发
分(1)fēn分开、分别(2)fèn安分守己、分内
空(1)kōng天空、空中(2)kòng空闲、填空
将(1)jiāng 将来、将要(2)jiàng 将士、损兵折将(3)qiāng 将进酒
圈(1)quān圆圈、圈住(2)juàn羊圈、圈养
倒(1)dǎo 倒下、推倒(2)dào 倒车、倒掉
挣(1)zhèng挣钱、挣脱(2)zhēng挣扎、挣气
正(1)zhèng正确、正好(2)zhēng正月
给(1)gěi送给、献给(2)jǐ供给、给予
好(1)hǎo 好看、好人(2)hào 爱好、喜好
干(1)gàn干部、干活(2)gān甩干、晾干
差(1)chā差别、差异(2)chà说差了、差得远(3)chāi出差、兼差(4)cī参差不齐
泊(1)bó 漂泊、淡泊(2)pō湖泊、血泊
长(1)cháng长短、长度(2)zhǎng长大、班长
应(1)yìng答应、应聘(2)yīng应当、应该
行(1)háng 行家、银行(2)xíng 行走、行人
景(1)jǐng 风景、景色(2)yǐng 通影
当(1)dāng当时、当然(2)dàng当铺、上当
待(1)dài对待、等待(2)dāi待着、待会
说(1)shuō说话、小说(2)shuì说服、游说
数(1)shù数学、数字(2)shǔ数落、数不清
尽(1)jìn 尽力、尽数(2)jǐn尽管、尽早
省(1)shěng 省会、省城(2)xǐng 反省、省悟
为(1)wéi因为、成为(2)wèi为了
少(1)shǎo多少、少许(2)shào少年、少女
重(1)zhòng重量、重力(2)chóng重新、重复
难(1)nán 难过、难受 (2)nàn 发难、难兄难弟
栅(1)shān光栅、栅极(2)zhà栅栏、栅子
更(1)gēng三更、更替(2)gèng更加、更好
劲(1)jìn使劲、手劲(2)jìng劲风、刚劲
转(1)zhuǎn 转身、转发(2)zhuàn 转动、转圈
传(1)chuán传奇、传授(2)zhuàn传记、水浒传
露(1)lù露宿、揭露(2)lòu露馅、露出
丧(1)sàng沮丧、丧气(2)sāng丧事、治丧
簿(1)bù工作簿、簿子(2)bó对薄公堂
单(1)dān 单独、单价 (2)shàn 姓氏
漂(1)piào漂亮(2)piāo漂浮、漂来(3)piǎo漂白
稍(1)shāo稍微、稍等(2)shào稍息
调(1)diào调查、调取(2)tiáo调皮、调试
折(1)zhé折纸、骨折(2)shé枝折花落(3)zhē折腾、折跟头
6、易错字词
滨、逊、被、荒、浮、淹、瞧、撒、穗、插、拖、晒、艘、纬、待、竖、晷、聊、鹤、锄、砍、撬、棒、萦、簿、剔、丧、奄、毙
冒险、畏惧、桅杆、潮水、木筏、船舱、陆续、凄凉、安慰、野兽、简陋、帐篷、救援、寂寞、畜养、嫩芽、沙滩、恐惧、附近、痕迹、联想、宴会、野蛮、倒霉、挣扎、愉快、葡萄、停泊、叛乱、绑架、忧伤、避免、包裹、仪器、书籍、仆役、稀罕、铁锨、缺乏、栅栏、遭遇、折磨、逐渐、沮丧、安慰、抛弃、抵御、抗拒、侵袭、倾覆、远眺、踪影
天涯海角、与世隔绝、焉知非福
7、近义词
喜欢——喜爱、冒险——浮夸、危险——危机
畏惧——害怕、希望——期望、流落——落难
陆续——继续、凄凉——悲凉、安慰——宽慰
选择——选用、简陋——简易、救援——救助
寂寞——落寞、畜养——饲养、反复——重复
忽然——突然、发现——发觉、恐惧——害怕
猜想——猜测、附近——邻近、担心——忧愁
痕迹——印迹、联想——设想、野蛮——蛮横
倒霉——厄运、挣扎——反抗、逃跑——逃窜
决心——决定、追赶——追击、愉快——喜悦
扩大——增大、增加——扩增、淡忘——遗忘
叛乱——叛变、答应——承诺、忧伤——悲伤
交流——交谈、必须——必要、接受——接纳
根据——依据、估算——估计、避免——避开
保管——保存、信任——相信、稀罕——稀奇
节省——节约、准确——正确、缺少——缺乏
费劲——费力、麻烦——烦琐、介意——介怀
认真——仔细、考虑——思考、折磨——磨难
控制——限制、沮丧——悲痛、开始——开端
凶险——危险、幸运——好运、抗拒——反抗
抵御——抵抗
天涯海角——天南地北、前所未闻——闻所未闻
荒无人烟——人烟稀少、困难重重——千难万险
心平气和——从容不迫
8、反义词
喜欢——讨厌、冒险——保守、危险——安全
畏惧——无畏、希望——失望、流落——安定
陆续——中断、凄凉——欢乐、安慰——打击
选择——放弃、简陋——奢华、救援——伤害
定居——流浪、寂寞——热闹、反复——单一
忽然——慢慢、发现——隐藏、恐惧——无畏
猜想——肯定、附近——遥远、担心——放心
痕迹——无痕、野蛮——文明、倒霉——幸运
挣扎——顺从、逃跑——前进、决心——动摇
追赶——撤退、愉快——悲伤、扩大——缩小
增加——减少、淡忘——铭记、答应——拒绝
忧伤——高兴、交流——封闭、必须——不必
接受——拒绝、根据——妄言、估算——准确
避免——促使、保管——丢掉、信任——怀疑
稀罕——平凡、节省——浪费、准确——错误
缺少——充足、费劲——轻松、麻烦——简便
介意——释怀、认真——马虎、折磨——享受
控制——放任、沮丧——欢乐、开始——结束
凶险——平安、幸运——厄运、抗拒——顺从
抵御——投降
天涯海角——咫尺之间、前所未闻——耳熟能详
荒无人烟——人山人海、困难重重——一帆风顺
心平气和——气急败坏
9、文章主要内容
写鲁滨逊乘船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被大浪冲到荒岛,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最终回到故乡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绝望的境地中也要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永远保持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热情。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也要寻找生活的意义,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热爱生活,相信生命。
10、鲁滨逊的性格
鲁滨逊是一个充满智慧、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人
11、鲁滨逊的心态变化
开始的悲观、孤寂——积极乐观——知足安命。
12、鲁滨逊克服的困难
没有固定的住所——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
缺乏纸笔,没法估算日子——用刀子刻杆留痕记录时间。
孤立无援——有一条狗和两只猫
缺少食物——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缺少生活所需的工具——从船上得到了不少东西
野人的威胁——密密麻麻地插上树枝作防御。
3500个常用字归类通解之一夂:冬、各、夏、务、条、备、处、麦
夂(至zhì、终zhōng)是冬和终的初文。从夂的甲骨文“”看是手工缫丝(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最后结束的图形,下垂的两个小圆点表示抽丝最后剩余的蚕蛹;金文“”增加了缫丝缠绕蚕丝的圆轮工具(图1);篆书开始分化为两个字冬和终。增加“纟”旁表示终;增加冰旁“仌”为冬。分化后意义延续了夂的意义。隶变楷化后夂的意义更加证明了是蚕茧缫丝最后状态。夂中撇“丿”指示柔软的蚕丝,折“ ”指示圆或弧,这里指示抽出的丝缠绕在圆形轮上,捺“”表示从蚕茧上向外抽丝,所以,夂的本义为缫丝的过程。借“至”声表示缫丝最后停止的状态。《说文》解“从后至也”,也是到最后停止的意思。分化两字后夂一般作偏旁部首,如处、各、条、备、复、夏、麦、路、络等。冬下两点由“仌”变两横“二”,最后变“゛”是受“易学”影响,两横“二”为阴,指阴间,到冬天的冰凌“仌”,再到阴间的两横“二”,最后楷化后的“゛”,这两点是“二”的变形,并非“八”点。冬借“冻”声表示一年中最后最冷的季节(冬季)。终应是至( zhì )冬(dōng )的切音(zhì+dōng )表示缫丝的最后停止状态即终了。终延续了夂的本义,是夂的繁化,所以夂还读“终”声。
冬的本义为一年的最后季节。引申为1.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2.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3.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如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如‘窗外疏梅筛月影。—清· 林觉民《与妻书》’;4.最后,通“终”,如‘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马王堆汉墓帛书》’;5.冬冬声,形容敲门或敲鼓的声音,如冬冬(形容敲门的声音)。
终的本义为缫丝的最后停止状态。引申为1.末了(liǎo),完了(liǎo),与“始”相对,如年终、终场(末了一场)、终极、终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终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2.从开始到末了,如终年、终生、饱食终日;3.人死,如临终、送终;4.到底,总归,如终归、终究、终于、终将成功;5.姓。
缫丝的添绪和接绪(夊suī随):当茧子缫完或中途落绪时,为保持生丝的纤度规格和连续缫丝,须将备置的正绪茧的绪丝添上,称为添绪。立缫用人工添绪,自动缫由机械添绪,由接绪器完成接绪。接绪的过程就是随其它丝线一起抽出的过程,夊(随)字指示抽出的丝和原有丝一块行走的过程,捺和指示柔软蚕丝的“丿”有交叉为夊(随),用于区分“夂”。由于一粒茧的茧丝纤度粗细不一,为保证生丝质量,立缫添绪时除保证定粒外,还必须进行配茧,即每绪保持一定的厚皮茧和薄皮茧的数量比例。
各(个)是由夂和口会意而成的。要理解各的本义需先明白“夂”的意义。“夂”分析如下:夂中撇“丿”指示柔软的蚕丝,折“フ ”指示圆或弧,这里指示抽出的丝缠绕在圆形轮上,捺“㇏”表示从蚕茧上向外抽丝,所以,夂为缫丝的过程。借“至”声表示缫丝最后停止的状态。《说文》解“从后至也”,也是到最后停止的意思。口指示蚕茧为圆形,或抽丝至蚕茧开口,蚕蛹出来为止。各的字形会意为缫丝过程中蚕丝至蚕茧的口。借“个”声表示只有蚕蛹为单个(单宫蚕茧)的才可抽出丝来,“双宫”(蚕茧内为两个蚕蛹)蚕茧没法抽丝,只可做蚕丝被。每个蚕茧抽出丝的长度都不相同。
各的本义为每个蚕茧抽丝的长短不同。引申[ gè ]1.表示不止一个、或彼此不同,如世界各国、各位来宾、各种原材料都备齐了、各人回各人的家;2.表示不止一人或一物同做某事或同有某种属性,如双方各执一词、左右两侧各有一门;3.姓。[ gě ]4.特别(含贬义),如这人真各。
格(各gé gē)是木和各会意而成的字。木是植物的归类符号;各即标音又会意,是指每个不同。格的本义为每个植物品种都有自己的属性及特性。引申[ gé ]1.格子,如方格纸;2.规格、格式,如品格、格律、合格、别具一格;3.品质、风度,如人格、风格、性格;4.阻碍、限制,如格于成例;5.姓;6.推究,如格物;7.打,如格斗、格杀。[ gē ]形容某些碰击、断裂声,如格登。
夏夓(下xià)为缫丝织绸的过程,。“”为下的古文,既标音又会意,织绸过程是从经线的的尾端(下端)开始织到经线的始端(上端);“目”为经线和纬线织成方形绸布,古代织绸经线较短,绕在固定的方框上,织出绸缎不长,成一片一片的,不像现在成卷;“八”表示分开经线来穿纬线;夓中頁两侧的手“臼”表示双手穿梭引导纬线,“夂”表示缫丝过程(见夂字解),所以,夏(夓)为缫丝织布的过程(禹为蚕虫吐丝的过程。禹建立夏朝,大禹治水,沧海变桑田,夏朝是我们华夏民族养蚕织绸的大面积推广时期)。织绸有两头,都可引申为头,开始为“首”,结尾为“頁”,頁后简化为“页”。页借“叶”声表示织成的丝绸像树叶,一片一片的,不是现在纺织成的丝绸成卷;页借“协”声表示织绸左右手穿梭力度要协调好。 页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如项、顶、颈、须、颁、领、硕、烦等。 页的本义织绸的结束过程。引申为1.篇,张(指书、画、纸等),如页码、活页文选;2.量词,旧指单面印刷的一纸,今多指双面印刷的一面,如一本三百页的书、第一页。夏的本义为缫丝和织绸的过程。引申为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体是农历四月至六月;2.指中国,如华夏;3.朝代名;4.姓。
务(舞wù)是繁体“務”简化而来。務是由矛、夂和力会意而成的字。矛指战争用的武器,这里指工作用的工具;夂表示终止,这里指完成工作之意;力表示力量。務的字形会意表示使用工具尽快完成工作。读音是借“舞”声,表示舞动武器,引申使用工具。“務”简化后去掉了矛,即“务”,就是把使用的工具去掉,这样就把工作的范围扩大,工作不仅有使用工具的体力劳动,还有不适用工具的脑力劳动。务的本义是尽快用力完成工作。引申1.事情,如事务、任务、公务;2.从事,致力,如务农、好高务远;3.旧时收税的关卡(今只用于地名),如曹家务(在河北)、商酒务(在河南);4.务必,如务须、除恶务尽、务请按时参加;5.姓。
条(挑tiáo tiāo )是繁体“條”简化而来。條是由刀的变形“刂(反形)”、夂和木的变形“”会意而成的字。“”中“丿”表示向下向内用力;两竖“”表示所用的是剪刀是双刀刃;夂表示缫丝的过程;木变形加钩“√”表示相对,这里指示缫丝用的木条粗、细、长、短相对要合适。借“挑”声表示缫丝中用于挑丝的树枝。條的本义为用剪刀剪下的用于缫丝粗细长短合适的树枝。简化后的“条”省去了剪刀,指用于缫丝的树枝。条的本义为用于缫丝中挑丝的相对合适的树枝。引申1.植物的细长枝,如枝条、柳条儿、荆条;2.泛称条形的东西,如条子、面条儿、金条;3.细长的形状,如条形、条纹、条案、苗条;4.项目,分项目的,如条例、条令、条文;5.层次,秩序,如条理、有条不紊;6.量词。[ tiāo ]挑取,如“蚕月条叠”。
缫丝
备(背bèi)的古文字种类较多。原因是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不同的区域使用不同的文字,所以备的甲骨文和金文有几种。秦始皇统一的是小篆,依据小篆衍化而来的“備”,后又依据名家的草书简化为“俻”,1964年简化为现在用的“备”。从甲骨文和金文来看,是一个人背着一个装满箭的箭袋,读音是借“背”声是有道理的,背上箭为战而备用。草书简化为“俻”是有人的变形“亻”、冬的省形“夂”和田会意而成。“亻”指劳动人民;“夂”表示冬季、冬天;田指种田。字形会意为:劳动人民在冬季要为种田储备肥料、种子等种地必需品。俗话说:“春种、夏忙、秋收、冬藏”。春天是万物往上升的时候,开始耕种;夏天是万物开始生长的时候,杂草丛生,开始忙于除草;到了秋天万物开始收获,即秋收季节;冬天是万物开始藏的时候,冬天要储藏好春天种地的种子。这就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1964年简化后把“亻”去掉,意义更加广泛。所以“备”的本义就是冬天要为种地预存好种子和肥料等必需品。引申1.具备、具有,如德才兼备;2.准备,如备用、备而不用;3.防备,如防旱备荒、攻其不备;4.设备(包括人力物力),如军备、装备;5.表示完全,如关怀备至、备受欢迎;6.姓。
处(亍chǔ chù )是由繁体“處、処”简化而来。處是由虎和夂会意而成的字。虎指老虎;夂表示停止不前。處的字形会意表示老虎伏在地上不动,观察周围环境及需要捕食的动物,寻找机遇,待机出动状态。借“亍”声表示行动前的状态。“処”只保留了老虎伏在地上,类似几案,待机出动的状态。简化为现在用的“处”,把“几”用“卜”代替,卜指占卜,覆审吉凶,判断是不是该出击,由老虎的动作取向,改为思维取向,增加了“処”的意义广泛性。处的本义为停下来判断行动的可行性。引申[ chǔ ]1.居住,如穴居野处;2.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如处得来;3.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如地处闹市、处变不惊、设身处地;4.处置、办理,如论处、处理;5.处罚,如处治、惩处、处以徒刑;6.姓。[ chù ]1.地方,如住处、心灵深处;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局低,比科高),也指某些机关,如科研处、总务处、办事处、联络处。
麦(埋或买mài)的甲骨[ tiáo ]文和金文字形看和来的古文有相似之处。认为麦是外来引种的作物品种,隶变楷化后,在来(來)的下面加了一个“夕”字,“夕”是外的省形,“麥”会意为外来作物品种。现用的“麦”字是从麦的生长特征上重新定义了“麦”字。麦是由生的省形“”和冬的省形“夂”组成,来说明麦是可以在冬天生长的作物。麦借“买”声说明麦是由外地买来的作物品种;或借“埋”声来说明麦种深埋于土中生根发芽成长。“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如麸、麺、麹等。麦的本义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子实主要作粮食或作精饲料、酿酒、制饴糖。秆可作编织或造纸原料。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陶罐和铁罐》知识点练习
第一单元预习资料
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第2课《燕子》知识点+同步练习
第3课《荷花》知识点+同步练习
第4课《昆虫备忘录》知识点+同步练习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第6课《陶罐和铁罐》知识点+同步练习
电子书
知识点
课文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至第9自然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至第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
我会写:
骄(jiāo) 骄子 骄傲 骄阳 骄横
傲(ào) 傲气 高傲 傲骨 骄傲
谦(qiān) 谦让 谦虚 谦逊 谦卑
虚(xū) 虚弱 虚荣 谦虚 虚伪
懦(nuò) 懦弱 懦夫
弱(ruò) 弱点 弱小 虚弱
尘(chén) 灰尘 尘埃 尘土
捧(pěng) 吹捧 捧角 捧场
擦(cā) 磨擦 擦拭 擦洗
代(dài) 年代 古代 代替 后代
价(jià) 价格 评价 价钱 价值
必会词语:
国王、骄傲、看不起、傲慢、谦虚、懦弱、
神气、住嘴、王朝、尘土、光洁、美观、
古代、价值、动手
多音字:
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
处chǔ(相处)chù(到处)
近义词:
骄傲一傲慢 奚落一数落
谦虚一谦逊(虚心) 轻蔑一轻视(蔑视)
懦弱一怯懦 恼怒一愤怒
羞耻一可耻 朴素一朴实
兴奋一高兴 惊讶一惊奇
美观一美丽
反义词:
懦弱一勇敢 骄傲一谦虚
朴素一华丽 荒凉一繁荣
理解词语: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人难堪;讥讽嘲笑。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懦弱:软弱,不坚强。
覆灭:全部被消灭。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词语搭配
(骄做)的铁罐 (懦弱)的东西
(轻蔑)的神气 (荒凉)的废墟
(厚厚)的尘土 (傲慢)地问
(谦虚)地回答 (惊讶)地说
(兴奋)地说
词语拓展
描写人品质的词语:
谦虚 骄傲 诚实 认真 慷慨 狡猾 卑鄙 小气
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翻来覆去
大惊小怪 东奔西走 积少成多
苦尽甘来 顶天立地 取长补短
句子解析:
1.“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铁罐发现陶罐“懦弱”,因此说话更加尖刻。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相提并论”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课文中指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它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它听了陶罐的话后非常生气,并开始威胁陶罐。
因为陶罐的话句句在理,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恼怒”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铁罐的理屈词穷。通过描写铁罐生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它的蛮不讲理的形象。
3.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两个罐子都被尘土覆盖,此时它们的命运是一样的。这是一个过渡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这句话表现了陶罐宽广的胸怀。铁罐曾经经常嘲笑、奚落它,可是陶罐出土后,却首先想到让人们挖出铁罐。
课文主题:
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有关互助、友爱的名言警句:
1、想与所有的人交友的人,不是任何人的朋友。——普菲费尔
2、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但和敌人对面,却必须刻刻防备。——鲁迅
3、竭诚相助亲密无间,乃友谊之最高境界。——瓦鲁瓦尔
4、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 [唐] 贾岛
5、最善于应付对外面敌人的恐惧的是尽量交友;对于不能交为朋友的人,至少要避免和他们结怨;要是连这个也办不到,就要尽可能地避免和他们往来,为自己的利益疏远他们。——伊壁鸠
6、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宋] 司马光
7、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而之容;镜于人,则知凶与吉。——墨翟
8、知道危险而不说的人,是敌人。——歌德
练一练:用对比的方法,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例:有只蚊子在草丛中飞来飞去,看到狮子吃饱了肚子躺在那儿。蚊子飞过去对狮子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多少。可我却比你要厉害得多。你若愿意,我们不妨来比试比试。”说完蚊子吹着喇叭,猛冲上前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最后终于要求停战。蚊子战胜了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料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的时候,悲叹道:“我已战胜了最强大的动物,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所消灭。”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陶罐和铁罐一同生活在国王的御厨里,铁罐十分傲慢,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很谦虚,从不与铁罐计较。王朝覆灭,铁罐和陶罐遗落在废墟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多年后,陶罐被挖了出来,依然光洁、朴素、美观,铁罐却再也找不到了。
2、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描写陶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中可以看出,陶罐非常谦虚、宽容,对铁罐始终以“兄弟”相称,待人宽厚。从描写铁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中可以看出铁罐的骄横、自高自大。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文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故事告诉人们,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共处。
4、默读《北风和太阳》,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北风和铁罐两个人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都认为自己最了不起,不能正视自己和他人,不懂得扬长避短。
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汉字。
二、填词语。
( )的铁罐 ( )地问
( )的尘土 ( )地说
( )的陶罐 ( )地回答
( )的堆积物 ( )地叫起来
( )并论 ( )理会 ( )流逝
( )覆去 ( )相处 ( )干净
( )动手 ( )美观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
2、“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好吵的呢!”这句话是______说的,“和睦相处”的意思是___________,从这句话可以看出___________。
四、介绍你的老师,写出他(她)的神态和动作。
参考答案
一、
骄 傲 谦 虚 懦 弱 尘土 代价
二、(骄傲)的铁罐 (傲慢)地问
(厚厚)的尘土 (惊讶)地说
(谦虚)的陶罐 (谦虚)地回答
(厚厚)的堆积物 (高兴)地叫起来
(相提)并论 (不再)理会 (时间)流逝
(翻来)覆去(和睦)相处 (清理)干净
(立即)动手 (朴素)美观
三、
1.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陶罐 和睦相处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等互惠互利、彼此促进的共同生存。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幸福 陶罐很友好,宽容
四、
有一次我们课外活动打沙包,我正玩得尽兴时,突然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跑到我们圈内,我推了他一把,他摔倒了并告了老师。张老师把我叫到身边,眼睛注视着我和蔼地说:“今天,你这件事情做得也太不应该了,你怎么能去推倒一个刚入学的小同学呢?他虽然顽皮可你也不应该这样,你可以跟他讲道理嘛!”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滴在胸前的红领巾上羞愧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