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走访发现邱少云真人照片惊动军委,专家看后质疑:真假难辨
#1952年的今天邱少云牺牲#
2017年1月,马上就到农历春节了,贵州省遵义市公安局开始安排春节走访慰问活动,慰问对象是基层生活困难的群众。
遵义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市公安局交管局局长石晓洪的任务是到桐梓县基层走访。
走访对象是由桐梓县公安局确定的,其中一名走访对象是木瓜镇新坝村一名88岁的老人,名字叫陈大权。
1月30日上午,木瓜派出所所长王飞陪同领导走进了陈大权老人的院子里。
陈大权老人是一名退伍老兵,今年88岁,身子骨依然硬朗,精神也很矍铄,留着一把花白的胡须,一个人住在几十年的老土墙房子里。
石晓洪听说老人是退伍老兵,便随口问起了老人的从军经历。
这一问不要紧,石晓洪发现:陈大权老人竟然是邱少云烈士的战友!
公安局领导走访陈大权(左一)
一旁的民警对老人的话还是有些疑惑,如果老人真是抗美援朝老兵,甚至是邱少云的战友,怎么从来没有在新闻媒体曝光过呢?
老人看出了民警的质疑,从上衣兜里掏出了一包东西,打开一看,赫然是陈大权老人的《革命军人证明书》《立功证》,如假包换。
更令人震惊的是,老人还收藏着一张战友的照片,老人称:
“这就是邱少云赠给我的亲笔签名照!”
石晓洪很了解邱少云的事迹,听说邱少云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所以我们根本看不到烈士的真人照片,只能看到邱少云烈士的美术和雕塑作品。
那陈大权老人拿出的邱少云真人照片是怎么回事?真的还是假的?
伴随着老人的回忆和讲述,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逐渐展现出来。
陈大权珍藏的邱少云照片
1930年6月,陈大权出生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区浸水乡八村的一个贫苦家庭。
陈大权家里很穷,父母给地主当佃农,他从小就给地主放羊,后来被伪军抓去当兵,抗战胜利前他所在部队起义,陈大权参加了八路军,后来参加了解放战争。
1951年11月,陈大权所在的部队奉命抗美援朝,入朝作战。
在这一点上,陈大权倒是和邱少云的经历有一些相似之处。
邱少云是四川省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人,1926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他自幼失去双亲,9岁丧父(父亲被恶霸砍死)、11岁丧母(母亲贫病交加而死),成为可怜的孤儿,生活十分穷困。
邱少云13岁就开始给地主打长工,后来被国民党军队强行拉去当兵,1949年刘邓大军解放成都,邱少云所在部队起义,他毅然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邱少云在部队参加了进军大西南和剿匪战役,邱少云的表现十分英勇,屡立战功。
1951年3月,邱少云所在的第10军第29师调归15军,邱少云开始随部队从四川出发,赴朝作战。
出发前,邱少云在战友郭安民的帮助下,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寄回家里,这是邱少云人生第一封家书,也是最后一封,他在信中说到:
“前些日子,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明天就要到朝鲜去打美国佬了。…我在朝鲜多打美国佬,你们在家里要把分的地种好,多打些公粮,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
邱少云家书
邱少云抵达朝鲜后,没能参加15军的第一战,他在集训队突击培训了一个多月后才重新归队。
就是在这段时间,陈大权和邱少云被分配到了同一个班,度过了朝夕相处的一个多月。
在陈大权的记忆中,邱少云身体很壮实,学习努力,训练也很刻苦。
两人一个来自四川,一个来自贵州,家乡相邻,乡音相近,习俗相通,从军经历相似……让他们多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一个多月后,集训结束,邱少云和陈大权回归各自连队,两人就此别过。
分别时,战友们互赠礼物,邱少云赠送陈大权一张半身的免冠照片,陈大权也送了自己的照片给邱少云。
邱少云会写字,他在自己的照片背后签名题字,还写了一句话,陈大权不识字,只好请邱少云替他在自己的照片背后写上名字。
短短一个月的相处,陈大权没有了解太多邱少云的情况,后来的战斗中,陈大权和邱少云再次相遇,并亲眼见证了邱少云的牺牲。
1952年4月,15军经过9个月的休整重回战场,而邱少云终于在五圣山上迎来了自己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斗,也是付出生命的最后一战。
很多文章说邱少云牺牲于上甘岭战役,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他牺牲的地方是一个叫孤正岭的小高地,标号是391高地。
上甘岭和391高地都属于15军驻守的五圣山。
不同的是,当时上甘岭是志愿军的防御阵地,而391高地是在美军手中,距离上甘岭主峰约3公里;上甘岭战役于1952年10月14日打响,而邱少云则牺牲于此前两天。
1952年10月上旬,上甘岭战役一触即发,位于上甘岭西面的391高地成了15军军长秦基伟的心腹大患,391高地扼守平康谷地,孤立地突出在开阔地带,易守难攻,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我军决定攻取此地,而进攻391高的重任落在了5军29师87团9连身上,这正是邱少云所在的连队。
敌人在391高地上部署了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军事工事十分坚固,而高地前沿是一片开阔地,完全在敌人的炮火封锁范围内,盲目硬攻损失一定很大,只有缩短进攻距离,出其不意地发动突然袭击,才有可能一举夺下阵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的前一天夜里,安排部分部队利用芦苇蓬蒿为掩护,隐蔽接敌,潜伏在敌人阵地前沿,邱少云主动报名参加了突击队。
邱少云(油画)
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他在申请书中写道:
“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11日下午7时,夜色降临,500多名英勇的指战员逐次潜入开阔地的荒草灌木,隐形蹑踪,毫无声息地接近391高地。
凌晨零时许,各部到达了预定位置,但他们还不能立即发起进攻,因为后续部队还没有到达,他们需要继续潜伏,等到第二天晚上,后续部队全部到达指定位置后,再发动突然袭击。
也就是说,邱少云所在的第一梯队,需要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再潜伏漫长的十多小时。
邱少云所在的战斗小组距离敌人阵地最近,距敌人阵地仅有60多米,属于尖刀中的尖刀,全靠一人多高的芦苇蓬蒿掩护,才能隐藏行踪,根本不能行动。
一开始,敌人没有发现潜伏的志愿军战士,但在12日中午时分,两名敌人突然从阵地走出来,向邱少云潜伏区域走了过来。
为了防止部队暴露,我军炮兵向敌人打了一发炮弹,阻止了敌人的迫近,敌人察觉到了危险,不敢继续前进,却向阵地前方胡乱打了几发烟雾弹。
就是这几发烟雾弹,引燃了邱少云潜伏区域的蓬蒿。
邱少云(油画)
燃烧的蓬蒿很快烧着了邱少云的棉衣棉裤,这个时候只要邱少云就地翻转打滚,就可以熄灭身上的火苗,可这样一来就会暴露自己乃至整个潜伏部队的行踪。
邱少云没有丝毫犹豫,他咬紧牙关,任由火苗燃烧,火焰逐渐蔓延到全身,烧到他的头发,烧透棉衣,烧到了他的皮肉……
烧伤是最疼痛的伤害之一,但邱少云仍然没有动,他咬紧牙关,把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
慢慢地,火焰一点点吞噬了邱少云,彻底夺去了他的生机,自始至终,直至壮烈牺牲,他没有发出哪怕一声呻吟。
邱少云牺牲时,陈大权就在邱少云身后不远处,他亲眼见到邱少云被火焰焚烧,心中无比焦急。
陈大权一度想要冲过去帮邱少云灭火,可纪律不允许他这么做,邱少云强忍伤痛就是为了避免暴露行踪,如果自己一时冲动,一样会暴露整个部队的潜伏!
陈大权眼睁睁看着邱少云被烈焰夺去生命,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恨,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忍下去!一定要在战斗中消灭敌人,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当天傍晚,总攻开始,潜伏了一天一夜的战士们一跃而起,他们怀着对敌人的满腔怒火,摧枯拉朽般冲向391高地,全歼了守敌。
邱少云(雕塑)
10月17日凌晨,志愿军在一片被烧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邱少云的遗体,他蜷缩着,被彻底烧焦了,身上的军衣和胶鞋几乎全都烧光,只留下一块巴掌大的残片,全身唯一没被烧焦的是那双插进泥土里的手……
从那以后,陈大权一直铭记着邱少云的事迹,邱少云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他英勇战斗。
此后的战斗中,陈大权见过很多牺牲的战友,但邱少云始终是牺牲最壮烈的那一个。
1956年4月,陈大权从部队退伍复员回老家,继续为国家建设出力,先后参加过湘黔铁路、铁山煤矿等建设。
后来,陈大权又响应号召回家务农,当了一名普通农民,虽然生活一度很困难,但他从来没炫耀过自己的功绩,更没有向当地党委、政府提过任何要求。
孩子们知道父亲是抗美援朝的功勋老兵,有时会让父亲去找政府享受应得的待遇,但老人每次都会拒绝。
在陈大权看来,26岁的邱少云永远牺牲在了异国他乡的战场上,自己能活着回来就是最大的幸福,怎么能向组织要待遇呢?
这样“隐居”一样的生活,一过就是几十年,直到2016年春节遵义市公安局的领导走访,陈大权老人才打开话匣子,讲述了这段尘封数十年的历史。
陈大权珍藏的战友照片
讲完这段故事,陈大权拿出了十多张珍藏的战友照片。
从1951年11月入朝,到1956年4月回国,陈大权收到了很多张战友赠送的照片,保存完好的有12张,分别是邱少云、周炳清、晏起元、何华龙、萧呻富、阳德才、张道才、郭新全、熊义悔、丁怀春…
最吸引石晓洪他们视线的,莫过于那张邱少云的真人照片。
这是一张很老的照片,留下了明显的时光痕迹,照片中,年轻的邱少云浓眉大眼,神情坚定,精神抖擞,身穿军装,留着偏分的发型,左上衣口袋别着两支钢笔。
翻过照片,背后是一行钢笔题字:
“赠给亲爱的陈大权同志为留念,战友邱少云。1952.2.19。”
石晓洪十分激动,他看过新闻报道,说邱少云生前没有留下任何真人照片,现在陈大权老人却拿出了邱少云烈士亲笔签名照,这绝对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发现!
石晓洪立即将这个重大发现报告给《贵州都市报》记者闻讯而至,将陈大权老人的事迹写成报道,刊发在了《贵州都市报》上。
此文一经发布,立即引发热议。
邱少云烈士的唯一真人照片找到了!在网络高度发达哦时代,这张照片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甚至一度惊动中央军委,安排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核实此事。
陈大权珍藏的邱少云签名照片
但也有不少媒体和读者提出质疑:这张照片究竟是不是邱少云本人?仅凭陈大权老人的回忆,还有照片背后的签名,能证实照片中的年轻人是邱少云吗?
质疑者的理由有二:
1,2015年4月,中国青年网发布文章《唯一在世弟弟回忆邱少云:他说会带着光荣花回来》,内容是邱少云唯一健在的弟弟邱少华回忆邱少云的有关生平事迹,以及介绍邱少云唯一一封家书。
这篇文章中提到,邱少云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所以我们根本看不到烈士的真人照片,只能看到邱少云烈士的美术和雕塑作品,而在这些作品中,邱少云的样貌都是参照他三弟、四弟的样子设计的。
现在冒出了邱少云所谓亲笔签名照,十有八九是假的。
2,2015年8月,湖北日报发表文章《87岁抗美援朝老兵保留邱少云亲赠相片:亲眼见他牺牲》,称邱少云的战友郑时聪保存了一张邱少云赠给他的照片。报道称郑时聪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3营9连宣传干事,正是邱少云同一连队的战友。
文章中说,郑时聪亲眼见到邱少云牺牲,并在第一时间撰写了一篇关于邱少云事迹的稿件,后来正是在他稿件的基础上,才有了随军记者郑大藩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报道《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也让邱少云一举成名。
郑时聪珍藏的邱少云照片
这张照片背后也有题字,不过仅有“赠三哥”3个字,因为郑时聪在老家排行老三,战友们都喊他“三哥”,所以邱少云在自己照片背后的题字是“赠三哥”。
郑时聪提供的这张照片一度被认为是邱少云真实的照片,曾在志愿军博物馆公开展出,还被回忆录《我心有歌——一个学生兵的朝鲜战场亲历记》一书采纳,作为邱少云烈士的照片。
现在时间到了2017年初,陈大权老人突然也拿出一张邱少云亲笔签名的真人照片,照片中的人物相貌却跟郑时聪老人提供的邱少云照片迥然不同,完全是两个人。
两张照片至少有一张是假的,或者两张都是假的。
3,陈大权提供的邱少云照片中的男子,穿着笔挺的中山装,领口露出白衬衣,留着整齐的偏分头,发型过于时髦,不符合那个时代的风格。
上述三个理由似乎很合理,但更多人愿意相信,陈大权是志愿军老兵,不可能撒谎。
到底孰真孰假?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有必要查证清楚,给邱少云烈士一个交代,给烈士家属一个交代,也给关心烈士的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郑时聪珍藏的邱少云照片
2017年2月,曾报道“邱少云一生从未留下真人照片”文章的中国青年网发现了陈大权老人提供的邱少云照片,对此也持质疑态度,究竟该如何证明呢?
这真的是邱少云吗?中国青年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邱少云烈士家属、邱少云的侄子邱光兵,以及位于重庆铜梁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王成金,核实照片的真实性。
出人意料的是,当记者联系到邱光兵,并把网传的邱少云照片发给他时,他告诉记者自己早在一年前的2016年就见过这张照片。
那是在2016年,邱光兵有一个老乡在重庆打工,结识了一个来自贵州的工友,这名工友在闲聊时告诉他“自己的爷爷和邱少云是战友”,老乡知道邱光兵是邱少云的侄子,便在回乡之后将这一消息转达给邱光兵。
邱光兵很重视,立即把情况报告给重庆市铜梁区委宣传部和邱少云烈士纪念馆。为了进一步挖掘邱少云烈士的生前事迹,2016年初,邱光兵和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王成金一行前往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找到了那位“邱少云的战友”——正是前文讲到的陈大权。
陈大权
在陈大权家里,他们确实看到了这张有邱少云签名题字的照片,这是他们第一次见这张照片,见了之后也拿不准,出于谨慎考虑,他们想把照片带回重庆,找专家进行鉴定。
陈大权老人很痛快,直接告诉他们说:“你们拿去鉴定吧,如果照片是真的,我们就送给纪念馆;如果是假的,我们再拿回来自己保存。”
就这样,陈大权把自己珍藏的照片交给了邱光兵一行。
邱少云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大哥,下有两个弟弟。大哥、三弟早早出去给地主打长工,很少在家,跟邱少云相处时间很短,四弟邱少华与邱少云相处时间最长,也是唯一见过邱少云并在世的人,邱少云被拉去当兵时,就是邱少华亲自送他离开。
所以说,邱少云到底长什么模样,邱少华最有发言权。
邱光兵把照片拿给邱少华看,邱少华仔细看了很久,摇摇头说:“不太像。”
邱光兵让四叔再回想一下,邱少华表示拿不准,因为邱少云走的时候,他只有十几岁,从那以后再也没见过邱少云,如今60多年过去了,老人的记忆也很模糊了,不敢肯定照片中的人到底是不是邱少云。
邱少云的四弟邱少华
王成金想到了邱少云生前的战友、尖刀排排长郭安民,他把照片传给郭安民,老人反复看过好几遍,回答是两个字——“不像。”
这个时候,王成金又想到了笔迹鉴定。
如前所述,这张照片背后有邱少云的亲笔签名,而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收藏着邱少云唯一一封家书,王成金想把家书的笔迹与签名的笔迹进行对照,但这封家书是邱少云在战友帮助下写的,不能确定哪些字出自邱少云的手笔,也无法作为可信的比照物。
王成金还不死心,他又想找公安机关鉴定,看看这些字是不是1952年写的,但因为鉴定技术所限,没有得出一个权威可信的结论。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邱少云照片的真实性始终未能完全确定,既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一直到了2017年春节,石晓洪到陈大权老人家中走访,这张照片传遍网络后,专家们仍然不能确定这张邱少云照片的真实性,只能说是“真假难辨”。
邱少云战友:郭安民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这张邱少云照片的真实性。
1,首先看照片中的人物发型。
有人质疑说照片中的人物偏分发型过于新潮,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
其实,这一点并不成立。只要从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可以发现,偏分头是20世纪50年代的流行发型,很多年轻男性包括军人都留这种发型,邱少云作为二十几岁的战士,留这种发型毫不奇怪。
2,再次看照片中的服饰特点。
照片中的人物着装、佩带钢笔的习惯,都符合20世纪50年代的特征。
前文说过,邱少云曾参加部队集训,学习文化课,而当时的人们喜欢把钢笔别在衣兜口,有的还喜欢别上两支、三支甚至更多支钢笔,而陈大权老人收藏的其他战友照片,衣着打扮和别钢笔的习惯,跟邱少云几乎一致。
3,最后看照片背后的签名题字。
从观感效果看,照片背后的题字笔迹其实并不好看,有些像初学者不太娴熟的水平,这恰好符合邱少云“参军前不识字,后来才开始学写字”的特征。
另外,签字中的“赠”“亲”“权”“为”4个字是繁体字,其他字为简体字,但书写都很流畅,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看起来毫无违和感,这和当时存在的繁简混用的现象基本一致。
综合上述分析,作者认为陈大权老人提供的邱少云照片真实性很大,但由于没有得到邱少云亲属的认可,以及充分的技术鉴定结论作为支撑,我们尚且得不出100%准确的结论,所以就连专家们都认为这张流传甚广的邱少云照片“真假难辨”。
邱少云画像
其实,不管邱少云照片真假如何,都不会影响邱少云烈士的英勇事迹。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坚强的战士在烈焰中咬牙坚持的身影,他的身体被烈火烧焦了,但他的精神却在烈火中永生,激励着我们中华儿女为了民族复兴,前赴后继,奋勇前行!
源于孔孟之乡的姓氏(16)——邱姓
邱姓发源地:山东淄博 山东济宁邹城邱姓总体概述: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有351万,占全国0.27%。
寻根溯源:丘姓主要来源有四:
1、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3、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邾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清满洲八旗秋佳氏改姓邱,又彝、蒙、苗、土等族均有邱姓。
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民国初,清末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得姓始祖:丘木。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作为开国功臣,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定都营丘。据传,太公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简化君臣之礼,又鼓励百姓利用本地鱼盐资源发展生产,齐国呈现出一派祥和富足之景象,太公受到国人拥戴。后因故将营丘改称临淄,太公之子木怀念都城故称,遂以地为氏,人称丘木,丘木后人遂沿用丘姓,奉丘木为得姓始祖。因“邱”姓为“丘”姓避讳加邑旁而来,实属同源,故丘木亦为邱姓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丘、邱二姓同源,故此处所述主要为丘姓播迁内容。丘姓发源于山东,早期主要向西、向南播迁,故很早河南境内便有丘姓名门望族,开基始祖为丘穆,世居河南卫辉府封丘县。秦汉时期,陕西、浙江、内蒙等省均有丘姓。西汉陕西扶风人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后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今属浙江),后成吴兴一带望族。此期,丘穆一支后人丘言封临海王,移居山东;丘和居开封府林村;丘茂平迁福建汀州上杭县。东汉应劭所作《汉书·楚元王传注》载“邱,姓也。”可见,邱姓最迟出现于汉代。汉以后,偶有丘姓为避孔子圣讳,改姓邱,数量极少,故历史上邱姓名人寥寥无几,五代十国时学者邱光庭为其一。魏晋南北朝时,河南光州固始丘姓为避战乱,与林、黄、陈、郑、詹、何、胡姓(史称“入闽八族”)一同南下,初居福建莆田,后分支长汀、上杭等地。丘穆一支传至四十七世丘宏达,于东晋永和年间迁居四川,后人又有迁河南,转福建汀州宁化等地,遂广播福建、广东省境。另外,此期陕西扶风一带丘姓族大人众,遂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唐代有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丘姓有随行者。宋代,福建有较多丘姓居住。上述入闽八族中丘姓有入粤分支,居广东饶平、梅县、龙川各地。北宋中叶,河南丘 秀一支迁福建莆田,其子丘成实,徙广东饶平。明代,贵州、云南等地也有丘姓聚居点。丘 秀后人又有迁福建长汀、上杭,转广东镇平等地者。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有山西大槐树丘姓移民入居。清初,入台者多出闽、粤之地,此二地丘姓又多属丘 秀派下。又雍正三年,下诏避孔丘名讳,天下丘姓多改姓邱,至此,邱姓始成一大姓氏。今日邱姓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
郡望堂号:邱(丘)姓郡望主要有三个:
1、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2、吴兴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
3、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堂号:“河南”、“吴兴”、“扶风”、“敦睦”、“砚耕”、“思敬”、“忠实”、“文庄”等。
宗族特征:1、邱、丘二姓本同宗,邱姓主源于丘姓。
2、历史上邱(丘)姓名人多见长于文艺诗歌方面。如唐代有诗人丘为,宋代有画家丘士元,元代有诗人丘一中,明代有大学士丘濬,清代有戏曲家兼画家丘园等。
3、丘(邱)姓堂号多取之有典。如“文庄”、“砚耕”分取丘濬、丘寂之事典。
4、丘(邱)姓字行辈份斟字酌义,读来意远。如清代邱吉成纂《邱氏族谱》,载河南商丘邱姓一支字行为:“元裕新德,圣传书宝,常荷国恩。”
邱氏名人:丘灵鞠: 吴兴人,南齐长沙王车骑长史。才华横溢,有文集及《江左文章录序》传世。
丘行恭: 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大将军。勇武善骑射,因功斫石为人马,立像于昭陵阙前以旌之。
丘光庭: 吴兴(今属浙江)人,五代十国时学者。在哲学上,坚持元气论,并据此解释潮汐成因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著有《海潮论》等。
丘处机: 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亦为龙门道创始人。成吉思汗尊其为“神仙”。著作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石番溪集》等。
丘濬: 琼山(今属海南)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廉介持正,嗜好读书,熟知典故。著《大学衍义补》等。
邱象升、邱象随: 系兄弟,清代江苏山阳(今淮安)人,皆吏,以诗文闻名,并称“二邱”。兄有《南斋诗集》、《白云草堂集》等,弟有《西山纪年集》。
邱心如: 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清代女作家,晚年曾设帐授徒,著有长篇弹词《笔生花》。
邱远才: 广西人,太平天国“淮王”。作战勇猛,有“邱老虎”之称,同治七年三月,在冀中饶阳战役中阵亡。
邱宝仁: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后任北洋海军左翼前营副将,在与日舰激战的黄海一役中,退守威海卫,所乘来远舰遭敌偷袭,其下落不明。
邱逢甲: 广东蕉岭人,近代爱国诗人、政治家。其诗多爱国篇,风格近杜甫、陆游诸家。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邱少云: 四川铜梁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受命与战友们潜伏于敌营附近,后不幸被敌燃烧弹之烈火烧身,为了不暴露部队埋伏地点,忍受剧痛,丝毫不动,以至壮烈牺牲,换取此役胜利,年仅二十二岁。
邱会作: 江西兴国人,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邱少云烈士的苦难身世及其革命战斗经历
邱少云,1926年7月12日,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玉屏村邱家沟(原四川省铜梁县关溅乡玉屏村)一个佃农家庭。全家6口人,只有一间家徒四壁的破茅屋。父亲邱炳荣,租种了该村地主李玉高6亩地,全家人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没想到打下的粮食不但不够交租,还倒欠东家李玉高一大笔债。邱炳荣一气之下跑到安溪河帮人拉纤。牛马般地干了3个月,黑心的船老板竟想赖掉工资,邱炳荣怒吼着要跟他拼命。无奈,船老板只得先发了工钱,可当天夜里就雇了一个土匪,不但打劫回工钱,还将邱炳荣推进安溪河里淹死。这一年,邱少云才9岁。
父亲被害身亡后,贫病交加的母亲几年后也离开了人世。大哥邱东云,从小就过继给了伯父为子,不能再管这一房的事了,抚养两个年幼的弟弟邱少全、邱少华的责任就落在了年仅13岁的孤苦无依的邱少云身上。他每天领着三弟,背着四弟出去要饭,四处流浪,受尽了欺凌和白眼。
从14岁开始,邱少云就给一家土财主当小长工,给木匠、泥瓦匠打杂当小工,给商人挑盐巴,带着弟弟帮地主推磨,可无论做什么,总是养活不了一家人。苦难的童年生活、悲惨的家庭遭遇,在他幼小的心灵,深深埋下了对为富不仁的地主、老财仇恨的种子。
1947年,已经长大成人的邱少云给“傅家面馆”挑水。傅家面馆离挑水的河塘有一里多坡路,有些地方又陡又滑,稍不留心,就有摔到河里的危险。他一天要挑40多担水,从天亮开始,一直要挑到夜深人静,面馆关门。一次,他因发高烧,两眼一黑腿一软,便连人带桶一起摔了出去。老板把他骂得一塌糊涂,还不解恨,竟找了李大财主,串通乡公所,半夜里把他捆起来,作为壮丁,卖给国民党军队。1948年9月27日,邱少云随壮丁营编入川军第二十一军一一二师十八团,当了一名人人都能欺侮的伙夫。他的连长姓马,是个老兵痞子,每天深夜抽过大烟后,都要邱少云为他做碗莲子汤,以滋补身子。
一天夜里,邱少云实在困得不行,就打了一个瞌睡,耽误了做汤。马连长一鞭子将邱少云抽了个跟斗,还罚他在院子里站了一夜。
这种挨打受骂的辛酸日子,邱少云实在过不下去了,便联络几个同乡一起趁夜暗出逃。可是由于不识路途,跑了一夜还是被抓了回来。一起出逃的同乡王再兴,竟被追逃的排长开枪打死。
马连长命人将逃兵邱少云吊起来毒打。为了防止他再次逃跑,这个靠喝兵血的马连长又命人在他的背上刺上一个大大的“川” 字。
二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挥师入川,席卷大西南。 驻扎在雅安城的川军将领刘文辉、邓锡侯响应人民解放军号召,于12月发表通电,率部起义。邱少云也随所在部队官兵一同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补进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三班,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在人民军队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邱少云经受了严格的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完成了从旧社会被压迫者向革命战士的转变 。
1950年2月,邱少云所在部队奉命到四川内江地区驻扎,一边休整,一边训练。他的训练成绩提高很快,无论是投弹,还是射击,都名列全连前茅。由于高强度的训练,邱少云的脊背被磨烂,结起了一层厚厚的血痂。连长朱斌听到报告,立即带着卫生员,为邱少云清洗伤口,并亲自给他擦身。
新、旧军队的对比,使邱少云感动得流下眼泪。
1950年6月,邱少云所在的八十七团奉命开赴匪乱严重的资阳县,参加平息汴江一带的匪乱。他们连驻扎在该县的红粮乡,其任务是维持当地社会秩序,迅速摸清土匪活动情况,伺机进行清剿。
由于当地群众对土匪很恐惧,部队刚到这里时工作很难开展。原来这里大部分人家在土匪胁迫下,都先后为土匪干过事,他们都害怕解放军会把他们当成土匪对待。
邱少云利用一切机会给房东郑二娃做思想工作,用朴素的语言告诉他:解放军到这里来,是为人民消灭土匪的,不管谁,过去帮土匪做过事,都是土匪给逼的,只要以后不做就行了……就这样,邱少云和郑二娃成了好朋友。
一天, 郑二娃赶场回来告诉邱少云,他在场上碰到一伙人,其中有个胖子好像是住过他们庄上的那股土匪的头子。
邱少云赶紧把这一情况报告给班长,班长一面派人跑步向连首长报告,一面果断地命令全班战士带上武器,准备出发。
邱少云小声对班长说:“班长,我们这次赶场就不穿军装吧,前几次……”
经邱少云这么一提醒,班长恍然大悟,前几次行动,就是因为武装整齐、荷枪实弹,使得身在暗处的土匪,大老远地就溜了,结果是一无所获。于是,班长采纳了他的意见,让大家穿上老百姓的衣服,装扮成赶场的庄稼汉。
邱少云和战士小李在一组。进场后,他俩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装着逛场的样子,警惕地在人群中搜索。一会儿工夫,看见一个胖子从身边匆匆而过。邱少云下意识地跟了上去,用计谋将胖子诱进一家店铺,与班长一道将他捉住。经过审讯,那家伙是土匪的一个中队长。在人民解放军政策的感召下,他如实地供述了匪徒的活动情况。根据他的交待,三班在场上又抓了6名土匪。
一个月后的一天,邱少云所在的八十七团,又奉命进剿望山寺一带的刘义匪部。这是邱少云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的第一仗,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带病参战的邱少云,奋勇当先,深入匪巢,毙伤匪徒4名。根据他在战斗中的表现,团党委给予他嘉奖一次。
三
1951年初,邱少云所在的人民解放军十五军,奉命参加抗美援朝,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奔赴朝鲜参战。3月10日,部队到达河北内丘,在这里进行入朝前的最后一次休整和准备。也就在这里,邱少云口授,由班内识字同志代笔,帮他给失散几年的哥哥和两个弟弟,写了生平第一封信,也是最后一封信。
亲爱的哥哥和弟弟们:
你们近来好吗?我从老家到河北来,已有两个多月了。很想念乡亲们,请你们代我向乡亲们问个好!
下面告诉你们一个事:前些日子,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明天就要去朝鲜打美国佬了。听我们指导员讲,美国佬在朝鲜杀人放火,干尽了坏事。他们占领了我国台湾省,还想占领全中国。美国佬要是占领了我们国家,我们就要回到旧社会去,分的房子和土地又要被地主李炳云夺回去。我恨死了美国佬,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
我在朝鲜要多打美国佬,你们在家要把分的地种好,多打粮食,多交些公粮,支援抗美援朝,这样才对得起共产党、对得起毛主席!
我决心杀敌立功,戴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邱少云
一九五一年三月十五日
在河北内丘
四
1951年3月28日,邱少云随十五军二十九师先头团——八十七团开拔,昼夜兼程,奔赴朝鲜。
车过鸭绿江经过几日强行军,部队终于到达目的地。刚刚在一个小山村安顿下来休整,就有几架敌机飞到村子上空,投下了不少枚炸弹、汽油弹。顿时,村庄里卷起浓黑的硝烟,沙土、石块蹦起老高,炸裂的弹片四处乱飞,整个村庄完全被硝烟笼罩住了。
“快!抢救朝鲜老乡!”朱连长大喊一声便冲进了火海。
邱少云看到村中间的一座草屋烧得很厉害,屋顶上的草眼看就要烧完了,大火开始烧向门窗。他便穿过飞溅着火球的土公路跑过去救火。他猛听到屋子里有孩子的哭声,便不顾一切地向屋子里扑去。刚跨进门槛,一股烈焰迎面扑来,呛得喘不过气来,嗓子里又苦又辣又痒。他强忍住咳嗽,不顾烈焰的燎烤,在地上摸找。突然,他发现一个妇女倒在血泊中,身边有一个小男孩在哭叫着。他迅速抱起小男孩冲出屋子,把他放在一个防空洞里,又飞快地跑回去,准备背那个被炸伤的妇女。
这时,大火已经把门封住了,窗格子被烈火烧得“咯吧咯吧” 地往下掉落。只听“哗啦” 一声,燃烧的木檩掉下来砸在邱少云的头上。他只觉得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傍晚,被战友们救出来的邱少云醒过来了,他问围着他的战友,“大火扑灭了吗?”大家告诉他大火早灭了!那个朝鲜小男孩已送到里委会去了。
目睹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帮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朝鲜儿童遭受自己童年时代一样的苦难,邱少云在心里激起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强烈仇恨,他下决心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五
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即将打响。一天,连长将邱少云等10个战士叫到连部,神情严肃地对他们宣布:从现在起,你们10个同志暂时调出九连,去团集训队报到,主要任务是学习战斗技术。
邱少云在集训队主要是学习爆破、排除地雷、拆除炸弹、破坏铁丝网等。他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仅用10天时间就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
半个月后,集训队进行前期考核,邱少云排雷与炸碉堡的技术名列榜首,其他几门技术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个月后,集训队结业,邱少云回到了九连。当时,全团各连都在进行潜伏训练。连里组织一个伪装教练班,专门教战士们如何进行伪装。邱少云由于在教导队学过伪装技术,他自然成了连里的伪装教练员。这些从战场下来的有实战经验的战士教练员们,根据秋天草丛的枯黄程度和小树的特点,决定把伪装网染成枯色,上面间杂各种密度不大的草木。邱少云把三班伪装好后,协助班长把全班战士拉到坡地和草丛中反复进行演练。他发现,草丛中最无法隐蔽的是每个人的脸孔。尤其是每个人的眼睛,闪着黑幽的亮光,邱少云灵机一动,根据在集训队受训时教员讲的美军在丛林中作战时用色彩涂脸的伪装法,也将每个人的脸涂成枯色。连长大加赞赏,立即将邱少云在三班搞的这一套伪装法在全连推广。
战前潜伏训练验收,九连的伪装,竟让团司令部的作战参谋也直称奇。
六
1952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下达了第五次战役第二次反击作战的命令。邱少云所在的二十九师步兵八十七团,奉军长秦基伟的命令,配合向守志任师长的四十四师,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半山腰美韩匪军一个加强营,把战线向南推进。然而,从八十七团的阵地到391高地之间,有着3000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为了避免在这片开阔地上遭到重大杀伤,那就必须缩短冲击距离,唯有前出潜伏、缩短攻击距离,方能减少伤亡,出奇制胜,打敌人于措手不及。第四十四师师长向守志与第二十九师师长张显扬共同研究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八十七团突击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但就在参加潜伏的九连战士出发之前,邱少云竟发现连里没有让他参加潜伏战斗,便去激动地问连长,“为什么不让我参加潜伏队,我哪里比不上别的同志?”
程连长沉吟一下,说:“你确实是个好同志!但我们考虑你有严重的气管炎,一受凉就止不住咳嗽,到时候,在敌人眼皮底下,你若忍不住咳起来怎么得了?”
“我早就有了土法子了,要是咳嗽了,拿辣椒或生姜嚼一下,就没事了。”
程连长也知道邱少云能吃苦,守纪律,有股子与别人不一样的韧劲,但连党支部已严格地挑选了潜伏队员了,他不想临阵换兵,便很和蔼地做邱少云的思想工作:“在前边潜伏和在后面做预备冲锋队不是一样的战斗吗?作为一个战士要服从命令,要有全局观念。”
性格朴实内向、平日沉默寡言的邱少云悻悻地离开连部,从参加人民军队到九连后,他头一回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委屈。想到这里忍不住流下泪来,转到一块山石旁坐下,不由的呜呜地抽泣起来。
哭声惊动了正在该连检查工作的二十九师师长张显扬,当他了解实情后,特批了邱少云的请求。
邱少云被批准参加潜伏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晚,他找到指导员,说:“谁英雄,谁好汉,战场上比比看!”说完,庄重地向指导员递上了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我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七
10月11日傍晚,绚丽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全副武装的执行潜伏战斗任务的指战员集结山蔓地区。师长张显扬亲自带工作组来到集结出发地,检查战士们着装,嘱咐大家要把裤腿扎紧,以免小虫往里钻,要求大家严守纪律,坚决打好这一仗。师长来到邱少云面前,拉拉他的弹药袋,丝毫不动。扯扯他的裤筒,裤筒扎得紧紧的。见邱少云胸前鼓鼓囊囊的,师长问:“小伙子,这里边装的是什么东西?”邱少云敬了个礼,不好意思地说:“报告首长,为了防止咳嗽和打瞌睡,我带上生姜和辣椒。”
“好!想得周到。”师长笑着说,满意地点了点头。
师长迈步跨上一块石头,两眼扫了一下队伍,有力地挥挥手说:“这次潜伏是着险棋。570多人的部队,要在敌人眼皮底下潜伏20个小时,不能有一人暴露。一旦被敌人发现,我军将处于敌人三面包围之中,背后远离自己的阵地,进退无路,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在这种十分艰苦、危险条件下作战,要求大家要有高度的整体观念,如若遇到意外情况,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违反潜伏纪律。大家有信心吗?”“有!”570多名战士齐声回答。
夜里11时,潜伏突击队出发,从敌人阵地前沿直插过去。经过20余公里的行军,部队悄悄地越过3000米的缓冲区,于凌晨1点钟到达预定的潜伏区。各连首长按照预先分配好的地段,带着自己连的战士开始根据地形实施潜伏。指战员们皆信心百倍,只要熬过漫长的白天,天黑就能给守敌致命一击。
八
10月12日拂晓,浓雾沉积在391高地的山岭峡谷,570多名志愿军战士成线网状密布在三九一高地前深深的草丛里。九连潜伏地段在391高地的东边,已前出到距敌500余米处,而邱少云和他所在的三班,潜伏在距敌人阵地只有60多米的一条杂草丛生的土坎边。战士都竭力趁雾未散之际,想方设法将自己隐藏得既舒服又隐蔽。
邱少云潜伏在那道土坎的后面,他用小锹把两条腿的位置各斜拉出两条沟,这样,使两条腿能有些下垂,不至于因为地面平直而使浑身不舒服。更妙的是,他还在靠近脸的地面掘出一个小坑,在坑里面垫上了折叠起来的一层厚厚毛巾,坑旁边放着辣椒和生姜。一要咳嗽了,他就咬几口辣椒或生姜,把咳嗽逼回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在流逝。中午11时许,一架敌机忽然飞临潜伏区上空,扔下几枚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随着剧烈的爆炸声响过,飞迸着带油液的火星溅到了他的左腿上,伪装网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这时,他只要翻一个身,就地一滚,就可以把火压灭,但他没有这样做。
邱少云轻轻扭头,身后一米处就是一条水沟,只要滚到泥水里火就会立即熄灭。可是,他身边的枯草已经被燃光了,周围没有任何遮掩的东西。他悄悄看了看正前方,南韩士兵的说话声都清晰可闻。他知道,山上的敌人正在观察这片燃烧的草地,只要他一滚动,敌人就会发觉,那身边570多名战友的命运将不堪没想,可能一个也回去不了。他将身下的爆破筒推给身边的战友李士虎,小声地说:“胜利是我们的,我不能完成任务了,代我多杀几个敌人。”说完这句只有他俩才能听清楚的话,邱少云就闭上眼睛,用力将身体挤进泥土。
为了不暴露全体潜伏人员,邱少云就是这样地严守纪律,放弃自救,坚决地趴在地上咬紧牙关,一动不动,一声不吭,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以超人的毅力,忍受着无法忍受的剧痛。他的身子在剧烈地抽搐,他双手深深地插进了黝黑的泥土,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到他被烧得昏迷过去,失去了知觉。
烈火在邱少云身上无情的燃烧着,整整烧了30多分钟,直至他壮烈牺牲。根据目睹邱少云牺牲的战友回忆,烈火焚身之中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多钟头,他像一座千斤巨石伏在地上纹丝不动。战友们眼睁睁地看着他从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一具焦体。
美韩军看着他们前沿阵地草丛火光熊熊,终于放心了,那里根本没有人活动的迹象,哪会有敌方潜伏的士兵?
九
下午5时40分,一颗红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天空中骤然响起了剧烈的轰鸣声和呼啸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炮开始向敌军怒吼了!无数的炮弹,呼啸着飞向敌人阵地,三九一高地霎时间天崩地裂,腾起冲天的烈焰。轰击的炮火一停,冲锋号一响,在那火焰烧过的草丛中,570多名志愿军战士同时跃起,如同猛虎下山,高呼着震耳欲聋的“为邱少云同志报仇!”的口号,扑向敌人阵地。
仅仅用了20多分钟,敌人就被全歼,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旗在391高地上空飘扬。接着,这群满腔愤怒的志愿军战士又打退了7个营的敌军反扑,歼敌共达2700余名。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来到邱少云牺牲的地方,只见邱少云的遗休焦缩成一团紧贴在大地上,他的面目已无法认清,全身被烧得如同黑炭,唯一没有烧尽的,是那双深深插进泥土的双手。烈士的军衣及胶鞋几乎全都烧光,留在世上的只有烧得仅剩巴掌大的一块军衣残片,它在无声地诉说着人民军队钢铁战士在战场上是何等无比坚强。
十
战后,邱少云生前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 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
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
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1952年12月4日,也就是邱少云壮烈牺牲后的第42天,《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伟大的战士邱少云》的战地通讯,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用十几国语言向全世界广播。从此,邱少云的名字,也就成为严守纪律、自我牺牲的象征,在中国,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1953年6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邱少云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光荣称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授予“模范青年团员” 的称号。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命令:追赠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各一枚,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祖国没有忘记她的最优秀的儿子邱少云烈士。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在重庆市铜梁区凤山之巅,建立邱少云烈士纪念馆。该馆于1962年10月建成开馆。
纪念馆正门的石壁上,刻着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的馆名。正门两侧是烈火的造型建筑,使人联想到邱少云的事迹,寓有烈火金刚、在烈火中永生的象征意义。全馆由纪念碑和英雄事迹陈列厅两部分组成。陈列厅和纪念碑隔着天然水池,遥相雄峙在绿荫丛中,显得庄严雄伟,肃然壮观。“邱少云烈士纪念碑”高15米,碑顶是5米高的烈士青铜塑像,碑身正面刻“邱少云烈士纪念碑”,碑名由朱德元帅亲笔题写。碑背面刻着烈士传略,碑座正面有金星奖章、橄榄叶、冲锋枪组成的浮雕图案,后面为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图案。
英雄事迹陈列厅面积为 1700 多平方米,设有序厅、书画陈列厅和4个英雄事迹展览厅。共陈列烈士遗物、图片、党政军高级领导人题词以及朝鲜人民伟大领袖金日成首相表彰烈士的证书、奖章和赠送烈士家属礼品等文物计 190多件,展现和歌颂了邱少云烈士光辉的一生。
2009年9月14日,邱少云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电视纪录片《感动中国——共和国100位人物志》解说词,关于邱少云烈士是这样解说的:这是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中的一支普通的钢枪。它的枪托已被烧成了炭黑色,但枪身却依然完整。而这巴掌大小的军衣残片,曾经紧贴过烈士最后的心跳。烈火虽然吞噬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名字:邱少云。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朝鲜战场上,这位四川籍战士用最坚忍的潜伏,完成了中国士兵最勇猛的突击。
在人民军队战史上,邱少云是个特殊的英雄。他没有发射一枪一弹,没有消灭一个敌人,没有炸毁一座碉堡,但他以人类罕见的意志力,突破了人体承受的痛苦极限,战胜烈火考验,用燃烧的生命照亮了战友通往胜利的道路,真正做到“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 ,奏响了“烈火中永生”的时代最强音!
68年来,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一直以“邱少云精神”为榜样,激励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奋战在反恐维稳、抗震救灾、国际维和的第一线。
邱少云的故事和精神将代代相传!
原载:《中华魂》2020年第11期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