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都城隍庙和城隍庙的区别(都城隍庙)

都城隍庙和城隍庙的区别(都城隍庙)

广州有座城隍庙,就在北京路附近,游客:为什么叫“都城隍庙”?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大家应该都知道,“城隍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来充当,成为我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的神明。

因此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城隍庙”,相信大家应该屡见不鲜了,而在广州,也有这么一座著名的“城隍庙”,很多游客会来打卡。

广州这座著名的“城隍庙”就在越秀区的忠佑大街,靠近中山四路与文德路的路口,距离“北京路”步行街也很近。

当你来到广州的“城隍庙”时,抬头看见门牌上写的并不是“城隍庙”,而是多了一个“都”字,叫做“都城隍庙”,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据说,“都城隍庙”是比一般“城隍庙”等级更高的,由于广州府的城隍是受省长官拜谒,地位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高,因此广州“城隍庙”便升格成为了“都城隍庙”。

比如西安、南京、北京等古代的大城市,都有“都城隍庙”,也说明了广州这座“城隍庙”的重要地位。

广州“都城隍庙”原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等,拜亭左右有斋宿所,还曾经被评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

1920年,广州“都城隍庙”拆庙建街时,拆去了拜亭前的建筑,铺成一条长达280米的大街,而广州“都城隍庙”也仅剩大殿和拜亭。

广州“都城隍庙”在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却并不对市民开放。直到2010年10月31日,广州“都城隍庙”才正式免费对市民开放。

作为广州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古迹,前些天,我和朋友慕名来到了“都城隍庙”,这里的香火果然很旺,好多人都过来祭拜,相当热闹。

虽然广州“都城隍庙”的地理位置相对有些隐蔽,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吸引了不少游客,让大家对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那么,你有没有来过广州旅游?对广州印象怎么样?你知道在广州市越秀区,还有这么一座著名的“都城隍庙”吗?

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广州的“城隍庙”会叫做“都城隍庙”?如果以后有机会再到广州旅游的话,你还想不想到“都城隍庙”来走走看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天南地北大拜年#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城隍庙,那么城隍爷到底是谁?为何人们要拜他?

守护神的概念大家并不陌生,在宗教以及民俗传说中,人有人的守护神,森林有森林的守护神,城市有城市的守护神。最著名的城市守护神就是雅典娜了,她是希腊城邦雅典的守护神。

中国也有城市守护神,虽然每个城市的守护神都不尽相同,但这些神祇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城隍",也有专门供奉他们的城隍庙。那么城隍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人呢?

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儒教《周官》的八神之一。城隍最早是儒教的祭祀对象,后来经过道教的演化形成了现在的形象,成为了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的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县长。所谓城隍指的是专门负责人一生福福禄寿和善恶判罚的一种官职,而且不是单独的某个神。因其有对人的生平进行审判的职务,所以也被叫判官。

每个城市的城隍爷都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发选出来的,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受到百姓爱戴的人才能做城隍,有时选出来的会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有时则是符合儒家标准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总之城隍爷在百姓心中是一个绝对正面的形象。

有关城隍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泰封》,而且最早的"城隍"是两个词。《周易.泰封》:"城复于隍城隍神,勿用师。"《易经》也有云"城复于隍,其命乱也。"其意为如果城墙倾覆时,是为乱兆,为政者应应息武止戈,不可穷兵牍武。《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城隍"中的"城"指的就是城池,城墙。中国古代,城池一般用土来筑城墙,城墙的四周都挖有护城的堑壕,这种壕沟有水的护城河叫池,没水的则称隍。 所以城隍的原意就是防守城池的护城河。真正连用使其成为一个词则到了东汉班固的《两都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

对城隍的祭祀说法很多,有说有始于尧舜的,有说始于汉的,也有说始于三国的等等,但是这些都只是猜想推断,并没有史料佐证。根据现有资料来看,祭祀城隍真正成为一项常规活动是在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慕容俨镇守郢城被梁军百威,梁军截断了通向城中的水路,郢城危在旦夕。

根据《北齐书·慕容俨传》记载是城隍显灵化解了危机:"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冀获冥佑。须臾,冲风歘起,惊涛涌激,漂断荻洪。"

直至唐初,祭祀城隍的习俗也仅在江南一带风行,并不是官方认同、组织的祭祀。中唐以后,各州郡相继设立城隍祠,此时的城隍已然是全国祭祀的对象,杜甫、韩愈、张九龄等人都有祭祀城隍的诗文。到了宋代,城隍不再是一个单独的神的形象,而是逐渐人格化,百姓多将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比如苏州城隍就是战国时期的春申君黄歇。宋朝的官员也非常重视尊敬城隍,欧阳修在祭城隍文中就有写到:"吏竭其力,神祐以灵,各供其职,无愧斯民。"

到了明朝,城隍被划分了几个等级,有了阶级封号。京师城隍为王爵,

都城隍和府城隍都为公爵,州城隍为侯爵,县城隍为伯爵。有了这些凡间帝王所赐予的头衔,城隍信仰更具有权威的同时也变得更加的世俗化。

到了清朝出现了一位非常特殊的城隍,他不是由百姓们选出来的,但是却是天下第一城隍。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皇帝将他的皇叔,就是康熙皇帝十七子爱新觉罗允礼封为都城隍,虽然只是排第二的都城隍,但是封神名号为方隅。"方隅"即意为这位城隍管的是整个大清的"疆域",是各地城隍之主。所以因为是天潢贵胄,皇帝亲封,允礼就成了所有城隍神身份最特殊的一位。

各地的城隍并不是固定一位不变的,也不是只能有一个的。上海就有新老三大城隍:老城隍霍光、城隍(二城隍)秦裕伯、新城隍陈化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地百姓推崇的英雄人物也相应有了变化,所以城隍爷也会增加。

文学作品或者艺术作品中也常见城隍爷,比如说著名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就有《考城隍》的故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城隍惩戒醉汉的故事。现代的小说电视剧中城隍更是屡见不鲜。能作为作品中的元素,可见城隍形象深入人心。

今天,祭拜城隍的仪式依然存在,而且是当地的一场盛会。其实这种仪式的内涵已经不仅仅只是宗教信仰,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城隍信仰表现的多为人们对于英雄的崇敬和怀念,他们保护百姓,百姓感恩他们,于是便有了冠以神之名的凡人英雄。

全国三大城隍庙之一:西安都城隍庙

都城隍庙是西安市的著名景点之一,也是全国三大城隍庙之一,位于西安市西大街129号。该庙宇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是当时的都城隍庙统辖西北数省城隍,故称“都城隍庙”。都城隍庙主要供奉古城的保护神城隍老爷、文昌帝君、关圣帝君、九天圣母等,是一座具有浓厚市井气息的文化古迹。

都城隍庙的建筑风格独特,主要建筑有牌坊、山门、文昌阁、戏楼和大殿等。牌坊是都城隍庙的入口,高大气派,是西安市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牌坊之一。山门是都城隍庙的主要入口,其上刻有“西岳都城隍庙”的门额,两旁是钟鼓楼。文昌阁是都城隍庙的最高建筑,共三层,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和历史文献。戏楼是大殿的前奏,是古代祭祀和文艺演出的场所。大殿是都城隍庙的核心建筑,供奉着城隍老爷、文昌帝君、关圣帝君、九天圣母等神像,其中城隍老爷是最为重要的神明之一。

除了建筑特色之外,都城隍庙的文化气息也非常浓郁。在这里可以看到古时候的城墙、护城河、牌楼等文化遗迹,感受到历史的氛围。都城隍庙周边也有很多传统的小吃和手工艺品,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和购买纪念品。

对于都城隍庙来说,最为重要的文化活动莫过于城隍庙会。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是都城隍庙的诞辰日,这一天会举办盛大的城隍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各种传统文艺表演、小吃摊、手工艺品等等无所不有。同时还会进行祈福祭祖、抢喜米等活动。在庙会上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传统表演项目如秦腔、舞狮等。在城隍庙会上还能够品尝到西安当地的传统小吃,如烤肉串、蒸饺、花馍等等,这些都是地道的西安小吃,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都城隍庙还经常举办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如书法展、摄影展、音乐会等等,让游客们能够在游览的同时接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

都城隍庙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只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很多人选择来到这里祭拜亲人、祈求平安、求取符咒等等。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信仰力量,这种力量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总的来说,都城隍庙是一座极具文化价值的古迹,它的建筑和文化特色都非常值得一看。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和文化的气息,同时也能够品尝到地道的西安小吃和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对于游客来说,都城隍庙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之旅,也是一次与历史和文化的亲密接触。

城隍庙签诗

诏安城隍历史悠久,香火旺盛,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爷公消灾镇邪,冶病救人,开悟众生,有求必应,灵感之事多多。此次在整理城隍庙签诗中,所有签诗解释皆按原手抄本为凭,对原签话解分类归属,并插上十八地狱图,警示后人,为恶莫为,为善必昌之理。

城隍庙签诗二十八首,另加一首添油签。签诗按二十八星宿排列。求签者需心诚,专心致志,排除杂念,然后恭恭敬敬向城隍爷献上三柱香,合掌下跪于前,口中默念自己姓名,出生年月目和居佳地址,接着把自己所求之事诉于爷公,请予庇佑并指点迷津,然后从签筒摇出一签后掷杯,连续三个聖杯,可得此灵签,然后按签号对诗文,灵验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