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南华真经的作者(南华真经)

南华真经的作者(南华真经)

《南华真经》全文翻译(一)

之前计划多翻译一些相对小众的经典,如《盐铁论》、《韩非子》、《列子》、《文子》、《管子》等。像老庄这种家喻户晓的经典,太多的大家珠玉在前,不敢献丑。后应群友要求翻译《庄子》。转念一想,《史记》中司马迁将庄子放入《老庄申韩列传》,勾勒出道、法两家嬗变传承关系,不提庄子确实少点什么。

何况虽珠玉在前,奈何太多的人没有了学习习惯,不去搜,不去看。何不集合诸大家之见,整理出来呢。是以作文。

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其行文汪洋恣肆,意出尘外,是研究国学不可不读的一本重要经典。

研究发展:

西汉初年,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对《庄子》进行解读,应该是最早的了,著有《庄子略要》和《庄子后解》,可惜亡佚。

西汉末年,刘向也对《庄子》进行了研究整理,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比现今的33篇多了19篇,可惜亡佚。

东汉,班固的《庄子》研究残存在唐代大儒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中。

晋代,玄学兴盛,注《庄》者二十多家,以郭象《庄子注》最为著名。在郭象之前有多家注《庄》,如向秀注、司马彪注等。唐时其它各家注均亡,流传至今的只有郭象注。郭象的《庄子注》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三部分,共33篇。

唐代,学风开放,注释《庄子》者达二十多种。流传下来的有两家:成玄英《庄子注疏》、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道士成玄英(被唐太宗赐号西华法师,重玄学派代表人物),在郭象的基础上进一步疏解,称为“成疏”。代表了唐代庄子研究的最高水平。郭象成疏,是较早,较完整的注本,对后世研究影响极大。

宋代,思想活跃,形成了与“汉学”相对的“宋学”,偏重义理,理学兴盛,学术界形成了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了以儒解《庄》和以佛解《庄》的现象。王安石、苏东坡、朱熹等人都对庄子有深入地研究和解读。道士褚伯秀(居杭州天庆观、妙真派大宗师)将有关《庄子》的注解加以整理汇集,编写成《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一书,总结了当时学者对《庄子》的研究成果,“其书纂郭象、吕惠卿、林疑独、陈祥道、陈景元、王雱、刘概、吴俦、赵以夫、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元应十三家之说,而断以己意,谓之管见。”(《四库全书总目·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明代,儒学独大,庄学研究继续深入,明代《庄子》注本达46种之多。主要注本有:朱得之《庄子通义》、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傅山《庄子翼批注》、释德清《庄子内篇注》、方以智《药地炮庄》、焦竑《庄子翼》《庄子阙误》等。

清代,思想封闭,在乾嘉学派和文字狱的影响下,学者不敢创新,多从文字、训诂角度进行研究,主要著作有:方潜《南华经解》、王夫之《庄子通》《庄子解》、林云铭《庄子因》、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宣颖《南华经解》、胡文英《庄子独见》、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等。其中郭庆藩《庄子集释》与王先谦《庄子集解》,是清代两本关于《庄子》的注疏、训诂的集大成之作。

历代评价:

节选一些名家评论,涉及用典可能难懂一些,不必着急,待翻译结束,读完者对古文的理解必上一层楼,回头再看这些,则掌中观纹,智珠在握了。

战国·荀子《荀子·解蔽》:

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晋·郭象《南华真经序》:

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生死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其言宏绰,其旨玄妙

唐·李白《大鹏赋》: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徵至怪于齐谐

游庄子墓时即兴赋诗: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谁能造入公墙里,如上江边望月楼

唐·白居易《读庄子》:

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消遥中一致,高凤终较胜蛇虫

唐·成玄英《南华真经疏序》:

夫庄子者,所以申道德之深根,述重玄之妙旨,畅无为之恬淡,明独化之窅冥,钳揵九流,囊括百氏,谅区中之至教,实象外之微言者也

宋·王安石《题蒙城清燕堂》:

清燕新诗得白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如闪木索,坐间湿娘制丝相。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们尘沙软作菊

宋·苏轼《宋史·苏轼传》:

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宋·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盖善论天道者必本乎人,能尽人道者可配乎天,天人交通,本末一致。论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此万世不易之理,所以立人极、赞天道也

宋.林希逸《庄子口义》:

庄子者,其书虽为不经,实天下所不可无者。郭子玄谓其不经而为百家之冠,此语甚公。然此书不可不读,亦最难读。东坡一生文字,只从此悟入。大藏经五百四十函,皆自此中细绎出

明·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

庄子南华三十二篇,篇篇皆以自然为宗,以复归于朴为主,盖所以羽翼道德之经旨。其书有玄学,亦有禅学,有世法,亦有出世法,大抵一意贯串,所谓天德王道皆从此出

明·徐渭《读庄子》:

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败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规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

明·傅山《傅山全书》:

庄子为书, 虽恢谲佚宕于六经外, 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 而风云开合, 神鬼变幻, 要自不可阙, 古今文士每奇之, 顾其字面,自是周末时语, 非复后世所能悉晓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

清·胡文英《庄子独见》:

庄子最是深情,人第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於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昧其指者。笑如苍蝇

清·方潜《南华经解》:

南华,老子之后劲,而佛氏之先声。大抵痛人凿性遁天,桎梏名利,拘墟见闻,而为解其缚者也

正文开始:

逍遥游第一

北冥有鱼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译文:经典名句,直译即可。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译文:当它奋起而飞时,翅膀就像遮天之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时就要迁徙到南冥。南冥是天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注释:

1.海运,也可以翻译成海水激荡之时。

2.有些学者把天池翻译成天然的池塘,大谬。古时大池大塘都是天然形成,何必强调呢。

看看古人对池的理解:停水曰池(孔安国《尚书传》),城有水曰池(《说文解字》)。

关于池,还有个词叫咸池,是古代中国神话中日浴之处(《淮南子》曰:日出扶桑,入于咸池);也为咸池星,紫微斗数中的一颗星曜;也为天神之名;也为地名(《淮南子》: 咸池 者,水鱼之囿也。注云:水鱼,天神)。

所以保守翻译,天池也应该是离天近之池,就像长白山上的天池,天山上的天池。

此外从行文逻辑上来说,鲲从深海越出,变为几千里大的的鹏,飞到南方再落到海面上?能落得下嘛,明显向上飞,天池在高处更合理一些。夸张一点来说,飞到星星上也不为过,也符合庄子奇幻恣肆的风格。

3.冥,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看一下冥的演变字形。

像“日”、“月”被器物上下覆盖的形状,或被关在牢中的形状。或被吃入腹中的形状,正巧跟一些神话传说对应上了。冥字跟分娩的娩字也很像(婴儿处于母体内,幽暗未明,好比日月在大海内),

所以南冥北冥,含义不单单是南方大海、北方大海这么浅显,应该有一些特定地名之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