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1990年日历表图片(1990年日历表)

1990年日历表图片(1990年日历表)

珍藏:掌中万年历,人人都可以学会古老的干支纪年!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如何在掌上快速查干支年历,干支纪年法是传统术数学的基础。干支纪年法由天干和地支组成。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是分为阴阳的,在干支纪年中阳天干只能与阳地支相配,阴天干只能和阴地支相匹配,共计有60种组合。

十天干中属阳的为:甲、丙、戊、庚、壬。 十天干中属阴的为:乙、丁、己、辛、癸。

十二地支中属阳的为:子、寅、辰、午、申、戌。 十二地支属阴的为:丑、卯、巳、未、酉、亥。

大家一定要熟记天干和地支的顺序。

在干支纪年法中十天干的对应公元纪年法的结尾数字是固定的如:

0-庚、1-辛、2-壬、3-癸、4-甲、5-乙、6-丙、7-丁、8-戊、9-己。

如1960年是庚子年,以0结尾的公元纪年中换算成干支历天干都为:庚。如1961年是辛丑年,以1结尾的公元纪年中换算成干支历天干都为:辛。所以1962天干为壬、1963天干为癸、1964天干为甲等。

下面大家来看一下左手的手掌图:

十二地支分布在手掌上的位置为指骨的关节处。十二地支的掌上分布图。

这是十二地支的掌上分布,位置是固定的,请大家牢记。

下面我们开始正式学习如何查寻年份的干支。

请大家记住1960年庚子年的掌上位置,这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只要记住这个年份的干支其他年份的干支就可以快速的查询出来。请看图:

1960年这个位置在无名指与手掌的交接骨骼位置。

下面我们依次用大拇指从1960年的位置顺时针开始查,用拇指依次开始点在心中默默查1960、1961、1962等,所点的位置就是你所想知道的年份,天干是由年份的结尾一位数字确定的,地支是由拇指点取的位置决定的。

下面我们在来看看年份在掌上的规律,从1960年的位置从逆时针的方向隔一个位置是下一个十年的位置,1970、1980、1990、2000等。

如果是从1960年的位置顺时针隔一位开始查就是1950年,依次为1940、1930、1920等。如果要算1960年以后的,就从子隔位依次逆时针1970(庚戌)、1980(庚申)1990、2000、2010、2020(退到庚子上)

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掌握了如何在掌上查询干支年历的方法了。

下面我们在来看一个例子,大家都来查一查看1995年是什么年?

首先看一下天干,1995结尾是5,5所对应的天干是乙,再来查一查地支从1960年的位置逆时针隔一位开始用拇指点,点到中指的指尖位置就是1990年,之后按顺时针的方向用拇指点,点的同时用心里默数,1991、1992、1993、1994、1995,到小手指的末端,地支是亥,这样就知道1995年是乙亥年。

怎么样?大家学会了没?如有什么问题请大家留言!

公婆的爱:1990年的日历牌

老公今天31周岁生日,没有要礼物,没有要蛋糕,就连一日三餐吃什么都没要求。他太忙了,以至于我想好好说一句“生日快乐”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点,满心里都是对他的心疼。

老公是在1990年农历八月八号一个吉祥如意的好日子里出生的,邵家喜得麟儿,公婆用最朴实的方式来纪念这个新生命的到来,一张日历牌。虽然公婆不在了,但这页日历转交给了姑姐保存,后来我们结婚了,又转交给了我们。

一页纸完好保存三十余载,是公婆对儿子深入骨髓的爱。听老公讲起小时候,因为不好好上学被妈妈拿着扫帚追好远,因为馋嘴也挨过揍,但公婆的爱含蓄而深沉,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好好学习是最真切的期盼,健健康康是最满足的愿望。

他们的爱将无限延续,老公,生日快乐~

1990年出生的人都存了多少钱?

昨天刷屏了一个 90 后存款报告,支付宝和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出的。

我一直以为90后是不存钱也不理财的一代,结果,这个报告刷新了我的认知——

92% 的 90 后,每个月都会有结余,80%的人会将其进行理财;

90 后每月在余额宝攒的钱,是花呗账单金额的 4.5 倍。

90后初次理财时间比父母早了10年。

我请同事采访了一些 90 后,看了看他们的存款余额,还聊了聊他们的攒钱之道。

有的很擅长攒钱,有的中途放弃了攒钱,有的一开始就没打算攒钱。

1990 年出生的人,马上要 30 了。

1999 年出生的人,也已经 20 了。

90 后一定要有一大笔存款,才能安心步入 30 岁吗?

90后要存多少钱,才能安心步入30?

自述: 新世相的读者们

1.

我存的不是钱,

存的是安全感

@招财 女 26 岁

互联网产品经理 四川人在北京

存款 30 万+,月收入 2 万工资

其他财产:无

固定支出:房租 3500/月

我存钱的动力是为了有底气辞职。

那阵子工作太累了,每天早上 10 点到晚上 12 点。压力大到崩溃。

有天晚上打车回家,司机说,“我女儿跟你一般大,你们太辛苦了。”

我在车后座眼泪就掉下来了。

当时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存够 10 万块我就辞职。

以前买十几块钱一盒的德国进口牛奶,开始攒钱后,买三元的袋装纯牛奶, 3 块 5。

以前从来不网购,担心质量不好码数不对,退货太麻烦。

现在工作上的困难熬过去了。我没辞职,但感受到了存钱的快乐!

每月工资到账就截图给我妈看。余额宝里一毛钱一毛钱地涨,最能缓解焦虑。

2.

“因为不想再当建筑工人

我每个月只花 2500 元”

@林泰钦 男 26 岁

建筑工人 潮汕人在合肥

存款 5w,月收入 8500

其他财产:无

固定支出:给妹妹 1500 自己吃穿买书 550 元

我是建筑工人,做六休一,工资 8500,1500 给妹妹上学用,剩下的给我自己,450 买吃的,100 块买书,每个月能存 6000。

开始攒钱,是工作第二年的夏天。

特别热,工地都通知下午再上班,但中午领导又把我们喊出去搬钢筋。

不光是重,它还是滚烫的,晚上回去肩膀全红了。

那个瞬间我就和自己说,“你要攒钱,要存点钱。”

我爸和我爷爷都是在工地上打工的,我不想十几年以后我还要再中午被人喊出去搬钢筋,我想未来能在屋里坐着。

工地是包吃住的,拿工程款发工资的时候,就点个烧烤奖励自己搓一顿,每个月控制不超过 150 块。

有一次买了一双看中很久的跑鞋,899,付款的时候心都疼了。

我想在家乡开一个书店,创业至少需要10万的启动资金。

现在已经存了 5 万,19 年能存到 8 万的话,我想去西安看看。

我不知道我说这个梦想,别人听了会不会觉得有点夸张。

可我已经在路上了。

3.

“存钱是为了

抵御未来的风险”

@鸽王哲哲 男 23 岁

财务 山西人在深圳

存款 17w,月收入 1.8W

其他财产:无

固定支出:房租1800

在深圳毕业工作一年,我理财app里已经存了18万多了。

我大学一直就有存,一万多两万不到。

结果后来手切伤了,除去报销的部分还是花掉了一万,我积蓄的一半。

就意识到,这么点钱是不足以抵抗风险的。

毕业以后我去了华为,月薪一万八,租住在1800的合租房里。

每个月吃饭两千,不怎么买衣服,每个月我都能存一万块以上。

毕业一年存了17万,还不是很有安全感。点外卖照旧会斟酌一下,看看哪家能用红包。

去年秋天的时候我妈查出来肺癌,我爸一直瞒着没告诉我。

最后查出来是早期,花了15万,医保报销了7万多,现在没什么大问题。但我还是慌。

想到钱要用来抵御风险,花钱的时候就一定会掂量一下。

4.

“集齐所有苹果设备后

我彻底放弃攒钱了”

@bb 女 26 岁

互联网公司运营 菏泽人在上海

存款 1000,月收入 2 W

其他财产:无

固定支出:房租 3000 /月

互联网公司,加上奖金到手工资快 2 万,房租 3000,按理每个月能起码能攒下 1000 吧。

但我工作两年,存款就只有 1000。

上班太他娘的累了,我忍不住要犒劳自己,于是全花了。

比如点外卖,半夜才下班,吃个 100 块的日料外卖我觉得不过分。

比如苹果手机、电脑、ipad、Airpods,我也得集齐最新的几款。

有的是分期有的是全款,买完那天我是吹着口哨回家的。

总共快 3 万吧,可我看着存款余额 3 万,不会傻笑。但我看着床上摆着这些电子产品,看一次乐一次。花钱真好啊,都花在我身上了。

又爽又慌。我也希望今年能存下 5 万。但看起来等待年终奖,好像比攒钱更快。

5.

“我看见数字就头大

所以我买了300张黑胶”

@琴九 女 25 岁

品牌运营 大连人在北京

存款 8 万,月收入 2 万+

其他财产:300 张黑胶 价值 5 万

固定支出:房租 4500 /月 给妈妈 3000 / 月

月入 2 万+,发了工资就丢余额宝。对理财一窍不通,看到各种数字就眼晕。

60 块的 T 恤我能穿一夏天。化妆品也不太买。

办公室讨论要是有 100 万怎么花,我脱口而出:“放余额宝里收利息!”

被同事嫌弃了。

会节省,但也是事件性的。比如这周想买个什么专辑(200块以上),那周末和朋友聚会就不要吃得太贵。今天想买个什么玩具(600 左右),那晚上的宵夜就取消掉好了。

大家都知道乐高是会升值这件事吧,专辑也是的。

好几张我以前 30 或者 50 块买的专辑,都涨到100了。还有张在闲鱼上我看到有人卖 750。

现在也没有理财的打算。

6.

“买的东西我只用 3 次,

也有 3 次的开心”

@蕃茄酱 女 28 岁

新媒体人 辽宁人在北京

存款 5 万,月薪 4 万

其他财产:无

固定支出:房租 7000/月 娱乐开销 3000/月

我是做新媒体的,赚钱弹性太大。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当然就不知道花多少。

能算得清的是房租,一室一厅,房租一个月 7000。

这种生活方式挺爽的——

有次去巴厘岛,朋友挑选了各个价位的酒店让我选。我说住最贵的那个,那家有个私家海滩。

经常加完班到凌晨了,然后逛淘宝狂买。买了个雀巢胶囊咖啡机,只用了 3 次,但没所谓了。3 次也有 3 次的开心。

最近不开心,还会拉着朋友抽盲盒,这东西上瘾,开心时抽一个更开心,不开心时抽一个开心开心。一次抽上三五个,每次 300 块。

不攒钱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委屈自己的情绪。我不想攒钱,还能靠攒钱买一套房咋的?生而为人,拼的是固定资产

7.

“工作4年攒了25万,

一下子负债20万”

@聂京 男 28 岁

视频相关工作 陕西人在西安

存款 -20 万,月收入 1 万

其他财产:一套88平的住房 价值 95 万

固定支出:房贷 3200 /月

我在西安做视频相关工作的,4 月份,我靠攒下的 30 万买房结婚了。

买了一套 88 平米的房,首付、结婚总共花了 55 万,家里给了 4 万,现在还负债 20 万。

考上大学那年,家里的钱只够我的学费,我就去工地打小工,一天挣 80。

干满一个月,老板额外又多给 600 块,让我好好学,以后别干这种体力活了,体验一次就够了。

后来我又自学了视频摄影和后期剪辑,周末或没课就去接私活。

正式工作后,一个月 3000元;跳槽,工资翻了一倍;接私活,有额外收入;

平时花钱也不敢大手大脚,几乎不出去旅游。

到 2018 年,我攒了 25 万。很骄傲。结婚的所有花销,大到彩礼钱小到喜糖钱,都是我自己攒的钱。自己奋斗得来的东西,站得才更稳。

8.

“幻想未来

永远是觉得最富有的时候”

@小马哥 男,27岁

医疗设备维修 北京人在北京

存款 29 万,月收入1.2 万

其他财产:一套住房 价值 800 万 一辆车 价值 26 万

固定支出:3000 五险一金 3200

我 27 岁,工作是维修医院的医疗设备。伙食每个月 2k 左右,交通每个月 1k 左右。

大学时有投资白银的风潮,就管我爸借了 7 万块钱,跟做股票和外汇一样,开了一个账户,根据市场价格低买高抛,赚差价。暑假就把本金还给我爸了。

2017 年结婚,存款已到 30 万了。

买钻戒花了 1 万,去美国旅游花了 8 万,请了最好的婚庆公司,租了北京一个酒庄,做了一个星空主题的婚礼。

之后没两天就发工资了。下午三点,我一个人在医院楼下抽烟,短信突然提示说,工资入账 1 万 2,但是银行存款只有 9 万了。我赶紧把烟掐掉了。

9.

我后悔了,

我决定开始存钱:

“我终于知道男人存私房钱的重要性了”

@宇坤 男 25 岁

二级市场操盘手 昆明人在昆明

存款 0 资产 500 万

其他财产:一套住房 220 万 一辆车 30 万

固定支出:饮食开销 2500/月 娱乐开销 3000/月

我学金融的,家乡创业一年,也是二级市场操盘手。

收入要看当月操盘情况,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赚了 100w+,最坏的时候一个月亏了 40 w。原始资金爸妈赞助的。

资金大部分都在股市里,能拿出来的钱不多。吃饭娱乐一个月也就花 5000 块钱。

上一次恋爱,给前女友开通了亲密付。有次我俩吵架,她一气之下用我的钱买了 12 双高跟鞋,花了近两万……

我觉得钱是用来生钱的,所以大部分积蓄都投在股票里,本来就没啥现金。

然后收到短信,我卡里余额就剩 180 了……

那时候,突然有点理解为什么男人要存点私房钱了。

那个月为了省点饭钱,就回爸妈家蹭饭,爸妈问我还要当做无事发生过。

请客户吃饭,结账一看要一千多,紧急向朋友求救,现场微信转账给我。

希望从这个月开始,把收入的 10% 存起来。

至少,请人吃饭的时候不用再让兄弟救急了吧!

10.

“我账户里的钱,

一定要够买一张回国机票”

@翟豆豆 女 23 岁

纹身师/插画师/学生 北京人在纽约

存款 3200 美金

月收入 400-1000 美金

其他财产:无

固定支出:时尚类单品 平均 300 - 700 美金

一边在美国上大学,一边做纹身师,平均每个客人 200 美元。在努力保证每半年存 2000 美金。我爸从高中起就告诉我要攒钱,要保证账户里的钱,永远够买一张回国的应急机票。

那次我回国,结果卡被盗刷了 3000 多美金。我爸收到短信提示,把储蓄卡和信用卡上的每笔消费都打印出来给我看。我第一次直观地意识到数字的威慑力。

那 3000 美金没办法追回, 但从那以后我就记账了,储蓄卡每一笔都会记录,一个月查一次,确定一次。现在我有了收入就会存一部分到储蓄账户,然后永远不去动那张卡。

如果真发生什么事手头上还有现钱飞回北京。这就是安全感啊!

11.

“金钱就是我的选择权”

@Hours 女 体制内 西安人在成都

存款 16 万 月收入 9 K

其他财产:一套西安住房 价值 100 万

固定支出:房贷 3700 /月

我已经有 99 天没有买衣服了!

自从毕业后被爸妈逼着进了体制,我就开始为自己攒钱。现在除了买房拿出来的十万,现在还有十六万在基金里。靠强制降低物欲。零食戒了,娱乐只保留了看电影,买东西会看二手。

工资一发就转到一张专门的卡上,那张卡只进不出,不绑微信支付宝。这个工作是听爸妈的,辞职爸妈不会同意,我只能握住资本在手里。

我第一次意识到,金钱不是普通的用来消费的东西。金钱是我的选择权。

关于日历、年历卡和挂历的记忆

日历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纪年工具,每个人都通过日历来了解日期,可以使日常生活变得井然有序。我出生在1970年代,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记得小时候,一般家庭多使用挂在墙上或置于案头的日历。随着一页页日历越撕越薄,新的一年就要到了,大家又长大了一岁。小孩子们尤其感到高兴,因为元旦一过,离过年也就不远了。

老式择吉日历,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一般小康之家,多喜欢使用台式日历。厚厚的三百六十五张活页,装订在精美的铁架子上,除了必有的公历、农历、星期、月令、节庆,以及常见的黄道吉日、婚丧禁忌,更留下了可供书写的大片空白。由于台式日历的纸张略为厚实,因此不少知识分子家庭舍不得随手撕去,而是当做了家庭日常记事的手账,甚至成为私人生活和工作的备忘录。

我家是近郊的土著,住在上海本地的绞圈房子里,用的是那种挂在墙上的可撕日历。以前的日历并不是直接挂在墙上的,而是用一块差不多A4纸大小硬质的马粪纸作背板。厚厚的一叠日历本,用两条马蹄铁钉子固定在硬纸板下端,上首穿线悬挂于墙,新的一年就开始了。日历每年换新,但日历板一般不换。那块专门的日历板,上面印着彩色图案,有名胜风景,有古装美女,有戏曲人物,也有胖胖的娃娃,在阴暗潮湿的老房子里也算得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还记得我家的日历板上印的是穆桂英挂帅,只见主帅一身刀马旦打扮,微微斜侧着身子,手持红缨长枪,口含锦雉翎羽,脸似银盘,杏目圆睁,英姿飒爽中不乏女性娇羞阴柔之美,较好地表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主题。时间久了,纸质的日历板难免破损,三五年下来也该换新的了。于是,穆桂英变成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又变成了《红楼梦》中的宝哥哥和林妹妹。后来,家里条件好了,日历板换得越来越勤,差不多和日历一样也一年一换了。总而言之,纸质日历板比较粗陋,是普通人家最为常用的物件。据说,当年曾有一种高档的日历版,图案以釉上彩的形式烧制在瓷砖上,只要不摔碎即可以长期使用,然而却失去了“旧桃换新符”的乐趣。

窈窕淑女日历板

邻居一位伯伯喜好收藏,我曾经在他家里看到过放大的“日历板”。尺幅超过半米,图案更艳丽、更漂亮,大多是旗袍美女,长长的腿,细细的腰,比例夸张却又非常协调,有一种独特的美。这些超大的“日历板”是一种单页年历,材质是可以卷曲的软纸,上下两端镶有马蹄铁条,上首居中有孔可以穿线悬挂,下部依靠马蹄铁的垂重使纸幅平整。中心图案的两旁或下面,或标示着年月日,或是生产厂家或商品信息,多为香烟广告。伯伯告诉我,这是旧时的月份牌,可以在家里挂一整年,解放后渐渐就没人用了。但我总觉得,月份牌就是放大了的“日历板”,而日历板就是缩小了的“月份牌”。

就在可撕日历盛行的那个年月,青年男女的身上往往也多了一件事物。由于人们随时随地都需要掌握日期信息,因此日历是生活中最常用的东西。当然,不可能把一整本厚厚的日历装进口袋,于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流行一种微型的年历表——年历片。年历片大多为纸质的硬卡片,大小如同一张扑克牌,比名片略大一圈,正好插入入皮夹子里,可以时时刻刻揣在身上。年历片的正面为彩色图案,其实就是缩微版的年画。背面则密密麻麻地标示了整个年度三百六十五天的年历表。若是不戴老花镜,中老年人根本无法看清,显然这是年轻人的专属物。限于时代因素,最初的年历片图片大多是一些“革命样板戏”的剧照,豪气冲天的杨子荣、躲进深山的喜儿、举枪前进的红色娘子军……后来,各种图案题材越来越多,电影明星、舞蹈演员、体育运动逐渐成了年历片的主角,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年人对审美的追求。那个时候,早已不是全国人民看八个样板戏的年月,但也只有芭蕾舞和艺术体操可以正大光明地展现女性优美的曲线。从女舞蹈演员婀娜的身姿,到女运动员露出大腿的动感造型,给饥渴的年轻人打开了一扇透气的小窗。然而,哪怕是公开发行的印刷品,人们也羞于理直气壮地传看与欣赏,于是一张张小小的年历片承载了无数年轻人青春的秘密,试问有哪个青年身上不藏着一两张这样的年历片呢?

1983年中国女排年历片

邻居伯伯也有类似的收藏,老上海的香烟牌子,上面也有电影明星,但远不如年历片精美。年幼的我对美女明星并没有什么兴趣,更喜欢那些小说戏曲英雄人物题材的香烟牌子。其实,我小时候男孩子们玩耍嬉戏的“香烟牌子”已经和香烟无关了,更准确的名字应该叫“洋画片”,据说是从广东那里传来的,又叫“公仔纸”。年历片更多的还是花草鱼鸟和女性人物,比较符合女孩子的审美情趣。后来,又出现了烫塑型、烫金型和凹凸型的年历片,随着材质的发展一度还有过塑料年历片。由于印制精美,花色繁多,年历片曾经是岁末年初最紧俏吃香的小玩意儿。极少数高档的年历片是一些涉外企业印制赠予客户的非卖品,即使有钱也无处购买,而是通过某种渠道流向民间,成为大家争抢的对象。据说,当年在农村,上海知青手里一张张精美的年历片是硬通货,可以交友撩妹,可以雇人干活,还可以和当地的老百姓换些农产品……因稀缺而流行,年历片在城市也有一定的“市场”,大家聚集在在工厂、学校门口,或街头巷尾,相互炫耀自己所拥有的年历片,顺便进行一些互通有无的交换。到了80年代中期,盛行一时的年历片逐渐式微,随着物质条件更为丰富,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大型挂历占据了新年市场。如今,当年邻居伯伯不屑于收藏的年历片也已经是收藏界的新宠了。

大型挂历早已有之,由月份牌逐步演变而来,在上世纪40年代末随着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而兴起。挂历上的历法通常印在最下端,一般都是星期、公历和农历三对照,周六、周日以及重大节庆会用红色字体,有的还会标明二十四节气,使用非常方便。最初的挂历以明星人物画为主,后来传统的山水画、花鸟画也成为重要题材。艺术家精湛的笔墨加上精致的印刷效果,既方便了日常生活,又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挂历作为室内装饰盛极一时。当然,比起一年一换的月份牌和传统年画,一月一页的挂历要贵得多。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出版社、人民中国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都把挂历当成一种对外宣传品,题材有祖国新貌、各地风光、电影剧照和传统山水花鸟画等等,文字为中英文对照,甚至全部为外文,用于对外赠送,对内很少发行。况且,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观念发生重大转变,家家户户时兴张贴带有浓厚政治宣传色彩的新年画,而40年代盛行的挂历并没有走入寻常百姓家。当然,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年画,从功能和内容导向来说,更适合理解为宣传画。

印着演员刘晓庆肖像的挂历单页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挂历已不再是少数人使用的奢侈品。挂历的题材丰富,包罗万象,除了以往常见的影视明星,还新增了时尚萌娃、宠物珍禽、名车佳宅等等,各地名胜尤其是世界风光摄影最受青睐,给当时没机会出国也很少出门旅行的国人无限的遐想。随着社会风气的逐步开放,时装美女成了挂历的主角,甚至还出现了比基尼泳装照,这在80年代初都是不可想象的。挂历以长方形居多,契合于传统书画立轴的式样,一本12张差不多就是一本画册了。或是某一画类的荟萃,或是某一画派的合集,或是个人作品的精选,例如《中国历代花鸟画》、《故宫馆藏古代山水画》、《扬州八怪画选》、《徐悲鸿奔马图》等等都是很好的选题。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到了90年代还出现了仿真宣纸书画挂历,几乎可与原件媲美。除了传统中国书画,世界著名油画更是风靡一时,从达芬奇、伦勃朗到梵高、毕加索,几乎所有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都在挂历上出现过,让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博物馆珍藏的名画。此外,挂历也是历史事件的见证,如1984年国庆阅兵、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7年香港回归等重大事件,也都是挂历所热衷的题材,与清末民初上海旧校场时事年画一脉相承。

挂历一般是12张或13张,一月一张再加个封面,也有6张或4张的,缩简为两月一张或三月一张。传统的年画或月份牌一年一换,天天都是老模样,挂历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不同的画面,有效地避免了审美疲劳,不时给人以新鲜感。挂历盛行之际,还出现了一种简历,更类似于传统的月份牌年画,或海报招贴画,更照顾到了居室条件简陋的家庭,以及住集体宿舍的单身人士。挂历是绝大多数家庭每年必不可少的室内装饰品,成为新年馈赠亲友的最佳选择。鉴于挂历有如此巨大的受众市场,不少企事业单位甚至政府机构开始向印刷厂家定制自己的挂历产品,除了日历和图画,上面还印有单位名称、LOGO、简介、地址、电话等相关信息,无论是赠送客户或作为福利发放都是一件非常实用的新年礼物。

既然是单位馈赠的年终福利,因此挂历一度是流行送而不是买的。每逢年终,交际广路道粗的人往往会收到很多挂历,单位发、朋友送,甚至一人手里攒了几本、十几本,最多自己留下两三本其余的分送给亲戚朋友,有时候到处转送都送不出去,反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进入20世纪后,人们更习惯于通过电脑、手机等现代工具获取日期信息,挂历逐渐“退居二线”。2013年10月31日,中纪委发布《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国内挂历市场随之萎缩了一大半,已无法重现昔日的辉煌。

其实,挂历本身包含着年画的身影,是从黄历、年画发展而来的。清末民初,沪上洋商借鉴和运用传统绘画和群众性最强的年画形式,由此催生了中国年画史上的一支奇葩——月份牌。

民国时期的月份牌

新中国成立之后 ,上海年画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原先的月份牌画家成为宣传招贴画的主力军,积极投身于新年画运动。然而,作为服务于政治宣传的画作,新年画从其性质与目的而言已经无关乎年俗,因此也无所谓“年画”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原先家家户户的宣传招贴画逐渐被山水、风景、美女、宠物等主题的挂历所取代。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人民群众的审美诉求已趋向于多元化,新年张贴年画这一传统风俗俗以挂历的形式重现民间,成了政治的晴雨表,成了政策的风向标。况且,1980年代中期大规模流行的挂历和简历,更是承续了当年月份牌年画的功能,进一步凸显了其独有的商业广告效应。从传统木版年画到胶印月份牌年画,从年俗物品到商业广告再到政治宣传品,最后回归于以多元审美为诉求的美术挂历。年画的发展,是经济的推手?还是政治的力量?抑或是文化传承的必然结果?这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