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梨园鼓书会||西河大鼓《罗成算卦》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段经典的西河大鼓短篇《罗成算卦》。
《罗成算卦》是长篇大书《隋唐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讲述了小将罗成年少成名心高气傲,得胜回朝经过一个卦摊。算卦人为他卜卦,算出他的阳寿将尽。罗成大恼,算卦人却将他少年征战沙场前后的“五件短”一一列举,或违背仁义、获残杀无辜,桩桩件件确有其事,令罗成哑口无言无可反驳。
西河大鼓名家
西河大鼓自诞生以来,涌现出了不少的名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三十年代的四大派:朱(化麟)派、王(根元)派、李(德全)派、赵(玉峰)派以及有“西河世家”的“郝派”等等,以及四十年代由马增芬及其父马连登创立专攻演唱短段落的马派。
赵玉峰生于1894年,西河大鼓赵派创始人。艺名赵双合,河北 河间人。幼年流落天津,初学京韵大鼓,后改学小北口西河大鼓。11岁开始卖艺,青年时已崭露头角。他的演出活动多在天津、北京、沈阳、抚顺等地,颇负盛名。他一生虚心好学,努力探求,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他擅长的传统书目有《隋唐》、《包公案》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积极编演现代题材的书目如《烈火金钢》等。
郝英吉生于1887年,河北高阳人。家贫,喜爱说书,先拜马小疯子为师,后又拜师王殿邦,约于1914年来津演出。他嗓音宏亮,气力充沛,唱词清楚,白口干净,成为“三不管”(指法租界不管,日租界不管,中国政府也不管的天津南市一带)等处受欢迎的西河大鼓演员之一。他的表演讲究尺度:手、眼、身、法、步,掌握准确;善于变换嗓音和神态,以表现各种情绪,刻画各种人物:唱腔擅于二黄大反腔、双高等;常利用口技烘托气氛,惟妙惟肖;唱垛字句与串口流利、准确;弹三弦也颇见功夫。
为适应长期靠地演出,他刻意钻研长篇书目,把不少中篇书连接成长篇书。书目有《前后七国》、《东汉》、《隋唐》、全部《薛家将》、全部《杨家将》、全部《呼家将》、《红风传》、《江大人私访》、《彭公案》等数十个。1934年,他举家离津赴大连、沈阳等地演出。1948年返津。他“代拉”张英勋为师弟,徒弟有雷秉安、程秉泉、王秉章、曹秉义等。子女7人有6人从艺:子庆轩(演员)、庆国(弦师),女艳春(弦师)、艳霞(演唱兼弦师)、艳芳(演员)、艳卿(演员)都自幼随父学艺,故郝氏一家在曲艺界有“西河世家”之称。
马连登生于1897年,出生于一个菜农家庭。十三岁(一说十五岁)拜西河大鼓艺人耿起树为师,学会了《三侠五义》、《杨家将》、《明英烈传》、《三国演义》、《大隋唐》、等十几部大书。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进行艺术改革,用京字京白演唱西河大鼓,吸收京剧唱、念、做,丰富了说唱形式,在当时与鼓书名家黄福才、张起荣、赵玉峰、王书祥齐名。他对曲艺的突出贡献是和二女马增芬共同创造了“马派”西河大鼓(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起,马增芬唱,马连登伴奏),曾在京津一带演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他潜心钻研评书艺术,曾向名家陈士和、群福庆、金杰立等学习。他出色地掌握了袍带、短打书等不同类别的评书技巧,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其评书艺术性强,适合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欣赏;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多用对偶、排比;情节紧凑,人物性格鲜明。
1953年,马连登参加了中央广播说唱团,是西河大鼓伴奏的名手。三十年来,与马增芬一起整理演出了《闹天宫》、《刘云打母》、《白蛇传》、《花唱绕口令》、《绣鞋帮》、《邱少云》、《一分钱一两米》等一大批优秀的西河大鼓曲目。同时还整理演出过《杨家将》、《隋唐》等评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录制下来他演播的全部《杨家将》,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马增芬于1921年出生于北京南苑一个穷苦的家庭,3岁时父亲在贫困中死去,后随改嫁的母亲一起到了马家。这以后,开始向马连登先生学艺,注定了她从事曲艺艺术的一生。几十年中,马连登既是她的慈父,又是严师,更是共同切磋艺术,创立“马派西河”的合作者。
马增芬天资聪慧,不但自幼学唱西河大鼓,而且学习弹三弦。5岁时开始跟随父亲马连登先生在天津撂地演唱西河大鼓,同时还兼为马老先生三弦伴奏。7岁时,在天津大观楼首次登台演唱西河大鼓而走红出名。11岁、12岁时,便在律京唐及河北地区的戏曲曲艺表演界小有名气。她超凡的艺术才能、娴熟的表演技巧,博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17岁那年,她以超群的艺术功力首次成功地灌制了她的首张个人唱片《玲珑塔》,至今这脍炙人口的唱段仍为人们赞叹。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人肆意在剧场捣乱,马增芬也毅然退出舞台,不再演唱,此时她仅18岁。直到解放前夕,在那最黑暗的黎明前夜她咬紧牙关,即便在市场上摆摊卖杂物也没有再演唱过。
1950年她就积极地参加了鼓楼文化馆的工作,为宣传新婚姻法奔波着。为了使街坊们生活能够稳定,她组织了缝纫社并主动提供了设备及生产场地。为了支援抗美援朝,她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北京妇女干部学校的舞台上她高唱《王大妈要和平》,组织并参加演出反映中朝两国人民唇齿相依的独幕剧《军民一家》,在北京的街头,她带领人们演出打倒美帝纸老虎的活报剧……而立之年的她充满无限活力,是共产党给了她新的有着美好前景的希望,她要讴歌党,讴歌这新时代!为此,马增芬组织成立了群艺歌剧团,演出的第一个剧目是歌剧《小二黑结婚》。
马增芬不断地锤炼着自己,在完整继承传统的西河大鼓唱腔艺术的同时,不断地吸收其他姊妹曲种或艺术形式的精华,并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著作,努力充实着自己的表演。她常说:没有继承就会失去西河(大鼓)本身的魅力,没有出新就不可能使西河(大鼓)发展。她说:要想使其发展就要不但保持传统、民俗的部分,又要有时代感,尽量使其雅、使其美。她认为,现代的听众、观众已经从单纯听讲故事过渡到以欣赏优美唱腔和表演为主。
基于她对艺术深刻的理解,努力挖掘、整理并演唱了许多传统节目。如:《走马观碑》、《打黄狼》、《马前泼水》、《双锁山》、《大闹天空》、《游湖》等等。她以高超的创腔技巧对原有的唱腔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像《游湖》中为了更好地刻画秀丽的西湖景致和娇俏的白素贞与英俊的许仙及优美的爱情故事,在唱腔设计上使用了许多迤逦动听的花腔以达到声情并茂。
马增芬清脆的嗓音天赋,加上她对唱段反复揣摩理解和在唱腔及表演中出奇的细腻处理,在刻画待字闺阁的少女、清纯的村姑等一些曲目时使观众听得如醉如痴。如《绣鞋帮》、《绣汗中》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游湖》等。
马增芬更能驾轻就熟地表演那些轻松、充满笑料的小段儿,如《偷年糕》、《偷杏儿》、《要酒菜儿》、《懒汉变鸡蛋》、《上煤堆》、《大方人》等等。她的表演俏皮、洒脱,使人回味无穷。
马增芬口齿伶俐、底气充足,吐字发音非常准确。在演唱中,她一定使唱腔适应唱词中每一个字的准确发声,而绝不单纯为了维持故有的唱腔而使字的发声走了形。唱法上讲究喷口、气口、俏口。至今让广大听众非常熟悉的《玲珑塔绕口令》《花唱绕口令》确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使人百听不厌。
1961年,中国曲艺家协会举办的西河大鼓研讨会,由马增芬和她的父亲、西河大鼓表演艺术马连登老先生所共同形成的西河大鼓表演风格被推崇、确立为“马派西河大鼓”,成为女声声腔的卓越代表。马增芬歌喉嘹亮,可以用“华”、“美”、“甜”、“脆”四个字来概括。她的唱腔挺秀豪放、跳跃活泼、感情丰富,有新鲜感、流动感、感染力强,很注意音乐造型,充满时代气息。
马增芬不但完整地继承西河大鼓艺术的优秀精华,而且不断的创新以能描述刻画时代人物。比如演唱志愿军战士邱少云的唱段《邱少云》,一改她习惯的活泼流畅的 唱腔,整个基调都是庄严的。为了加进感情渲染、她不加花腔,多用拉腔、下扎腔去充实演唱效果。在开始时她用凝重的语调配乐朗诵四句诗句,将听众带进战火纷 飞得朝鲜战争的环境中去。唱段的中间加进说白,使说唱相间,增加表现力。特别在结尾部分的一段赞歌,在曲调上有很大突破,唱词是:
天上的星星永远亮晶晶,
地上的清泉永远水清清。
大江流水永远流不尽,
高山的松柏永远青又清。
我们的英雄邱少云,
你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她使用了悠扬婉转的“双高”曲调去表现,“双高”曲调既含蓄深沉又激昂有力,马增芬在这段“双高”曲调中又糅进了现代歌曲的唱法,很有时代感。从“双高” 最后又转到“海底捞月”的唱腔,真是曲尽其妙,感人至深,把英雄的形象推到了最高峰,唤起听众对英雄的无限敬意与怀念。再比如她演唱的《拉萨河畔》,其中在描述解放军战士和藏族同胞联欢的情景时,伴奏使用了西藏“锅装”舞的主旋律,而马增芬跳了几下“锅装”舞步。由于她在设计伴奏和唱腔时与西河大鼓原曲调天衣无缝的巧妙结合,不但没有使唱段脱开西河大鼓的韵味,而且使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特定的氛围。真是维妙维肖。
1958年,马增芬受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之邀,为一部描述农民战天斗地兴修水利的新闻纪录片用西河大鼓的演唱配音。行腔唱句要保证与画面内容的一致性,演唱的节奏、快慢起伏是用秒表来掐算的,其难度之高可见一般。但是她圆满完成任务,开创了用演唱作新闻电影解说的先河。她多次被邀请到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演出,并荣幸地被邀为周恩来总理的客人共进午餐。她多次上山乡、到农村、下部队、去工厂演唱,练兵场射击场、车间里机床旁、田间地头打谷场都是她的舞台,深受广大工农兵的喜爱。
这以后她依然不辍地活跃在舞台上、录音室里,同时积极地带学员学艺。她不但培养西河大鼓表演的继承人,同时被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电影学院及电台播音部聘请为语言老师,教授语言语音课程,辅导他们吐字发音。可谓大江南北,桃李满天下。
艳桂荣生于1930年,又名孙桂荣,她自幼家境贫寒,无钱拜师,暗地偷着学艺。后来张锡鹏发现她天赋条件很好,主动收她为徒。15岁登台说书,颇受欢迎,被誉为“小西河”。1958年在中央广播电台播演长篇西河大鼓《杨家将》,受到全国各地听众的赞赏,从此名声大振。1960年随天津市曲艺演出团到东北各地演出,大受欢迎。
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善于广采博取,吸收各派唱法,结合自己嗓音宽厚的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她的演唱嗓音挺拔脆亮、音域宽广;行腔圆润婉转、舒展自若、刚柔并济;吐字清晰,大刀阔斧,铿锵有力,字腔相协“喷”、“崩”得法;数叙明快,板眼准确。快如高山瀑布直泻千里;慢似蓝天行云缓慢深沉。可谓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气口均匀。 她在演唱中板式多变,句式不重。 最擅长用“窜板”、“抢板”、“垛板”、“掏板”、“闪板”及“楼上楼”等各种演唱技巧。她既能以刻划人物的粗犷豪放见长,也能揭示细腻复杂的人物感情。经常演唱的剧目有:《杨家将》、《薛家将》、《呼家将》等。
早期的艳桂荣以大书为主,“三碗酱”是她尤其擅长的书目;而到了晚年由罗学发辅佐,在长寿园文化站、北方茶楼等地演出,以唱小段为主,常演的曲目有:《调寇》、《罗成算卦》、《穆桂英接印》、《张紫燕盗令》、《李三娘打水》、《韩湘子上寿》、《宋江杀惜》、《苏三起解》、《酒色财气》等。
艳桂荣的西河大鼓是非常能体现西河大鼓旋律魅力的唱法,更是西河大鼓城市化的成功范例,天津观众爱她的艺术到了痴迷的地步,因此有“艳派”之称,尽管她的曲目、传承尚未形成明晰、上规模的体系。她把一生都想给了她老人家钟爱的艺术事业,把丰富的艺术财富留给了后人。
郝艳霞生于1923年,她的父亲郝英吉(“郝派”西河大鼓创始人)原为“南口”名家王殿邦之徒,后又拜一代宗师 马三峰之子马小峰为师,是西河大鼓由农村走向津门之杰出开拓者。郝艳霞生于天津,自幼随父学艺,十二岁登台为其兄郝庆轩、妹郝艳芳伴奏,后拜牛德兴为师。十五岁到大连演出,一炮打响。随后在沈阳各书场茶社演出多年。解放后加入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定居天津。
她从艺七十余年,她的演唱,板槽扎实,旋律多变,她和四妹郝艳芳共同创造了一个新唱腔,被老艺人田起山命名为“满山芳艳”,为西河大鼓的音乐作出了贡献。她说书时描绘细腻,善于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擅演书目二十余部。其中脍炙人口的长篇有《杨家将》、《呼家将》、《前后七国》、《月唐》、《东汉》、《岳传》,小段有《大西厢》、《一百单八州》等,并编演新书《林海雪原》、《桥隆飚》、《红岩》等。1986年天津北方曲校成立后,她致力于西河大鼓后继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晚年她身体不好,不能到校任教,却依然关心着曲校小学员们的成长。
郝艳霞在七十余年的演出生涯中,留下了许多珍贵音像资料,大部分都是由她的老搭档,名弦师贾庆华担任三弦伴奏的,她的代表曲目有《大西厢》、《八百破十万》、《射雁》、《喂猪姑娘》、《一百单八州》、《枪挑小梁王》,此外还录制西河大书《月唐演义》等等,此外为郝艳芳演唱的《春到胶林》、郝秀湘演唱《一百单八州》担任三弦伴奏,展现了卓越的伴奏技艺(郝艳霞和王田霞是西河大鼓女演员伴奏的佼佼者)。郝艳霞文化水平不高,但在晚年却口述整理出版了十五部传统章回小说和两部小段西河大鼓演唱集,为西河大鼓的传承保留下许多珍贵的资料。更成为“郝派”长篇书目重要代表人物。
郝艳霞整理的十五部的西河大书是《月唐演义》、《十二寡妇征西》、《薛丁山征西》、《秦英征西》、《绿林怪杰》、《天下第一擂》、《杨文广招亲》、《罗城之死》、《八百破十万》(说唱集)、《杨家将》(全套四集)、《花木兰扫北》、《罗成叫关》、《三请薛仁贵》、《四杰一雄》、《前后七国》
郝派西河唱腔既保持了西河大鼓的传统韵味,又有其独到的行腔特点。从郝派西河的大量作品中,不难看出它对于西河基本规律灵活自如的驾驭、精妙而多变的手法,以及富于音乐性的探索。
田荫亭生于1915年,字悦川,号省骄,出生于河北省河间卧佛堂乡,田派西河大鼓创始人、著名书画家。
田荫亭幼年随父(士杰)习学西河大鼓,十岁入津城,以说唱谋生。十八岁拜西河大鼓泰斗赵玉峰先生为师,技艺大进,加之天赐佳喉,直至八旬,黄钟不倒。参加天津市和平区曲艺团后,曾获津门曲荟最高奖——优秀奖。至中年,其西河大鼓艺术已达炉火纯青之境,说、唱、做、念臻于完美,创词编曲无一不佳,弟子数十人,再传弟子多不胜数,优秀门人有河北省曲协副主席段少舫、著名曲艺家赵连甲等。
他自幼承继家学,随父田士杰、胞兄田起山学习书法,聪敏过人,精勤不辍,楷、行、草书俱佳,尤以行书为最。行书兼精颜(真卿)、黄(庭坚)、赵(孟頫)、潘(龄皋)诸体,风华婉转,潇洒流畅。并于攻书之余兼画兰草,其兰草高迈超俗,富有书卷气,同道称之为“书画兼善”、“囊括众美者也”。其子田蕴章、田英章皆蒙其教诲,后成书家。
据其子田蕴章回忆:我家里常悬挂着欧阳中石先生赠我家族的一幅对联:“父子一门三墨客,兄弟两代四书家”于是时常有人问起这幅对联的含意,“父子一门三墨客”,是指先父田荫亭,胞弟英章与我;而“兄弟两代四书家”,则是指先父与先伯父田起山胞兄弟二人和我这一代胞兄弟二人。说来,论写字的名气我们小兄弟已经超过他们老兄弟,但论实际水平,小兄弟则比老兄弟相差甚远。是何原因使先父伯在书界无声无息?原因有二:一是历史上有许多造诣颇深的书家甘为隐士,回避风头,加之缺少功名或生计窘困,以致被社会遗忘,先伯父便是这样的典型;二是虽精于书道却不以此为业,另有专长而掩盖了书名,先父是也。
当年我祖父田士杰曾在河间县内当过文书,写一手较好的楷书,至父、伯这一辈,自幼便沦精翰墨,伯父长于草体;父亲尤擅行书,并兼精兰草。他们一直到晚年仍笔不离手,爱字如命。1982年,书法名家王坚白看了先父的书法后,说:“蕴章兄弟尚逊乃父一筹。”1994年,南开大学的一位国画教授看了先父所画兰草之后,说:“这是目前天津一流的兰草花家。”为延续家风,父、伯对我们大排行十名兄弟均教以书计,并制定了功过表,以黑、红点来累计功过,凡满50个红点者,奖励人民币1毛整,当时家境贫寒,1毛钱已是可观的数字;凡满50个黑点者,则实施家庭“被管制”,在家长及兄弟们监督下进行家务劳动。
我排行老五,由于在书法方面接受能力稍好一些,所以红点较多,但我比兄弟们也调皮一些,因此黑点也居先。故而往往是我上午刚刚领得奖金,下午已成了“被管制分子”了。
父、伯对我们小兄弟们要求甚严,特别在书法上似乎永远达不到他们的满意。1989年我与英章出访日本,将《每日新闻》上报道我们兄弟业绩的文章寄回天津,父亲看过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若在50年前,给华、孟、严、赵当学生,人家都不要。”伯父看了这篇报道后,给我写信:“宠为下,书未成而名先起,良足为忧。”然而,当年为了谋生,父、伯未能以书画为业,而是从事了他们并不十分甘愿的鼓书工作。
父亲在曲艺方面天赋极佳,他具有一条上起无天、下落无地的金喉,且至老不衰。他在鼓书方面说、唱、弹、击都达到了会、通、精、化的地步;而于演唱方面更是炉火纯青。1957年,天津第一届曲艺杂技汇演,制定了许多奖项,而高于一等奖者定为优秀奖,当时马三立为相声优秀奖,骆玉笙为京韵大鼓优秀奖,石慧儒为单弦优秀奖,父亲为西河大鼓优秀奖。1962年,河北省西河大鼓流派座谈会汇报演出,父亲又被评为优秀琴师。70年代末,在同行们当中已经有了“田派西河大鼓”之称。父亲执意反对,再四说:“余叔岩至死不称余派,杨宝森至死不称杨派;我有何能敢妄称田派?”
直至父亲去世三年后,2000年秋,在西河大鼓新秀杨雅琴拜家兄连章为师的大会上,才正式唱响了“田派西河大鼓”。评书大师袁阔成时常赞美父亲的艺术,说:“田先生是曲艺界的秀才,舞台上满身书卷气,那是因为人家肚子里真有学问。”如今,袁阔成、马三立等老一辈艺术家对我格外关爱,很大程度是看在父亲的份上。然而正是由于父亲在曲艺方面成就卓然,以致书艺为曲名所掩。
坠子书《罗成算卦》唱词,朱其合老师演唱的版本
朱其合演唱坠子书《罗成算卦》
坠子书是苏鲁豫皖一带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其中坠子书的《罗成算卦》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曲目小段。尤其是被民间艺人郭永章老师演唱了以后,成为很多人童年抹不去的记忆。今天给大家送上朱其合老师演唱的《罗成算卦》的全部唱词。这是我根据唱段整理制作的,还希望广大网友多提宝贵意见。
年年都有三月三
王母娘娘会八仙
王母娘娘召开蟠桃会
会动了三八二十四神仙
王母娘娘抬头看
咋不见罗成白虎官
开口来我没把旁人叫
再叫声太白你叫李金仙
降妖捉怪我不叫你去
我叫你算卦到长安
我叫你到西京去算卦
你把白虎给我收回天
李金仙答应好好好
迈仙足来到仙台前
弯腰画了个双十字
二仙足踩到十字正中间
东南角下指了三指
西北角下划了三番
指三指 划三番
五色云彩落面前
点了块红云红似火
点了块蓝云蓝似天
点块黑云如墨染
点了块白云赛粉团
正中间点一块黄云彩
李金仙坐在了云彩正中间
收住云头拦住雾
二目闪闪四下里观
往东观 观到东洋大海
往南观到老岐山
往西观 观到雷音寺
往北观 观到这饮马宝泉
往上观 观到凌霄宝殿
往下观 观到鬼门三关
老龙王他恋的东洋大海
观音菩萨恋岐山
佛祖恋的雷音寺
敖鱼恋就饮马泉
张玉皇他恋的凌霄宝殿
五阎君恋就的鬼门三关
为什么黎民百姓都受苦
那本是三山六水一分田
天到悬崖五万五
地到悬崖五万三
五万五来五万三
共和十万零八千
驾动了祥云来得快
前头来到府长安
说长安 道长安
洞洞海口七镇三
东镇海口出王贵
西镇的深山出神仙
出了个神仙名叫汉钟离
出了个王子叫唐李渊
我有心真身往下落
失落了仙体难归天
在此空中摇身变
他变成算卦的老道官
九连道经头上戴
八卦仙衣在他身上穿
肩膀上扛着个黄包裹
有一个毛竹卦板在他手中掂
李金仙他只把长安进
来到玉龙大街前
喊一声都来算 都来算吧
恁都来算卦查流年
隔山我能算几只猛虎
隔海能算龙几盘
乌鸦打我头上过
我能算它的羽毛全不全
小猛虫要打我的头上过
我能算几公几母几双几个单
这年老之人查阳寿
我能算他活到哪年哪月哪一天
受气的大嫂子来把卦算
我能算你哪年哪月把身翻
官家算卦五十两
民人算卦十两三
查查过课要六两六
光寡孤独不要钱
官家算卦要到五十两
民人算卦不要钱
李金仙在大街把挂摊摆
大街上又听得灰灰叫的马叫唤
跑开了一匹白龙大马
马身上端坐着白袍将官
观年方他到有二十三岁
白盔白甲身上穿
胯下一匹白龙马
丈八的银枪在他两手端
你要问来的这是哪家哪个
又来了罗成这白袍将官
罗成离开国公府
往前走来到玉龙大街前
罗八爷来到大街以上
观见路北的摆下卦摊
有一面招牌在那空中挂
朗朗的大字写在上面
上写着隔山能算几只虎
隔海能算龙几盘
乌鸦打他头上过
他能算羽毛全不全
小猛虫要打他的头上过
他能算几公几母几双几个单
年老之人查阳寿
他能算活到哪年哪月哪一天
受气的大嫂把卦算
他能算哪年哪月把身翻
官家算卦五十两
民人算卦十两三
查查过课六两六
光寡孤独不要钱
罗成观罢心中好恼
暗骂先生胆大包天
长安城有俺的徐三哥
俺三哥算卦如同神仙
你竟敢在长安说那大话
你竟敢在长安口吐狂言
今天要么我不算卦
我要到卦摊前面把卦看
今天给我算准卦
一笔勾销话不谈
今天给我算不准
砸你的招牌搉你的签
把你赶出府长安
我叫你这三尺剑下命归天
有心催马我去算卦
又一想 还怕先生再认了俺
罢罢罢,有有有
我回到国公府里另换衣衫
罗成回到国公府
他官衣官帽都脱完
官衣官帽都脱掉
换了身民人的衣服身上穿
怀揣银子五十两
五十两银子本是卦礼钱
暗暗又带杀人的剑
准备和先生把脸翻
罗八爷
这才离开国公府
往前走 来到玉龙大街前
来到玉龙大街上
观见那众人围得严又严
高叫众人闪闪闪
叫我到里面去看看
众人一见八爷到
闪了个胡同有3尺3
有罗成迈步只把场子进
行一步来到卦摊前
上前打躬 施下一礼
有先生他那里把礼还
先生说莫非军爷你想算卦
罗成说我这里就想把卦盘
有心今天我也把卦算了
但不知先生能要俺多少钱
先生说不知卦礼 向我招牌看
我朗朗大字写在上面
罗成说俺本是庄稼人 我不认识字
学屋门俺可没有进过半天
劳累先生当面讲
当面你给我说周全
先生说,将军你不认识字啊
你听我给你细说一番
官家算卦五十两
民人算卦十两三
查查科课六两六
光寡孤独可不要钱
既然军爷你想算卦
我问你是光算卦还是带着抽签
摇到金钱响 神仙在八方
要问吉凶事 都在灵签上
一情二情,神仙出桶
有吉报吉,有凶报凶
好的抽上上 孬的抽下下
不好不孬的抽中行
缘分相逢一旦休
自有这白马怕青牛
蛇加猛虎路道短
龙跟兔子结冤仇
自有黑猪怕黄猴
金鸡见犬泪要流
神仙留下的不合意
管保夫妻不能到头
老鼠兔子不成亲
牛虎一见两离婚
戌狗不到巳行去
酉鸡可不能入马群
羊猴一旦成双对
猪跟大龙
不配婚
有罗成他抽了签三杆
交给了太白李金仙
既然军爷想算卦
把你的生辰八字对我言
罗成说我生到戊午年
戊午月 我占到五月端午还是午间
先生得了五个戊
推动地支查天干
这天干地支查一遍
这八八六十四课都查完
军爷呀 八卦好比阴阳盘
这吉凶祸福都在里边
算的好了你可别喜
我算的孬了你可别烦
地支不动天干盘
克我无端 我克为财
生我正印与偏印
我生生时辰上官蓝
两外阴为阳任
外阳里阴为劫财
不生不克为比剑
内中分出阴阳来
一春一二起根源
惊蛰倒推二十三
若问三月清明节
一时一刻坐龙潭
四个时辰才立夏
两二一时芒种还
小暑三天过七位
立秋五天退一间
白鹭六天立春时
寒露六天几时还
大雪六天九时申
五天三十春又还
这八卦好比阴阳盘
我算出卦来君爷你可犯伤官
男犯阳人主克妻
女犯伤官主夫的
伤官洋人如果犯重了
不是早死就得儿女稀
我算你7岁文来8岁武
九岁文武两双全
十岁北国认过父
十一岁你领兵下过济南
十二岁夜打登州府
十三岁你大战五岩山
十四岁你大战南唐寺
十五岁扬州城夺过状元
十六岁你镇守柳江口
十七岁大战杨林的兵万千
十八岁你就把唐王来保
你保着唐王整整五年
如今你本是国公位
假扮个民人把卦占
认字你说不认字
来到了大街瞒哄俺
不知我算的准不准
不知算全没算全
只算得罗八爷哈哈大笑
这先生算卦如同神仙
这些事我可没有对给他讲
他怎么一件一件摸得怎周全
叫先生 我不算福我也不算贵
你查查我的阳寿能活多少年
先生说 人不到60岁不查阳寿
我要是查出来阳寿你就不耐烦
罗成说我叫你算你就算
好孬是我的命运摊
算得好 我不喜
你算的孬了我也不烦
先生说既然让我给你查阳寿
这罗八爷的阳寿我查三番
罗八爷的阳寿我查三遍
我算着 我查着
我算着你该活到二十三
一句话动恼罗士信
我骂声先生胆大包天
俺三哥徐茂功给我算过卦
他算我该活七十单三
他算我该活七十单三岁
你咋着算我活到二十三
咱一没仇 咱二没恨
好不该管我的阳寿五十年
不会算卦你学算卦
不会流年学流年
今天给我算准卦
一笔勾销话都不谈
今天给我算不准
砸你的招牌搉你的签
把你赶出府长安
我叫你三尺剑下命归天
腰中拉出杀人的剑
他要杀先生叫李金仙
手持宝剑搂头剁
有先生上前去把剑拦
高叫军爷你慢动手啊
你听我给你细说一番
你三哥徐茂功给你算过卦
他算着你该活到七十三
他算着你该活到七十单三岁
我算你也到能活到七十单三年
我有心算你活到七十三岁
可怜的是 你有那五件大事做得不周全
罗成就问哪五件
我叫你一件一件都报给俺
先生说 先说第一件
你和秦琼恁是姑表弟
传枪过锏在这后花园
他的锏法都传给了你
你这个回马三枪咋的不传
留着回马枪三路
准备恁弟兄把脸翻
传枪过锏你有二意
老天爷也折寿限
上神爷 折阳寿
折你的阳寿整十年
第二件 你弟兄贾家楼来结拜
滴血淋盆把酒餐
人家都把血酒喝在肚内
好不该你咋泼到一楼盘
贾家楼上你泼血酒
老天爷还不如折你的寿限
上神爷爷折阳寿
折你的阳寿不多不少又十年
第三件 山东地的你放响马
听说罗成你好容颜
凭仗着你罗成长得好
糟蹋美女万万千
这一夜你配过九个女
老天爷还不动折你的寿限
上神爷爷他来折阳寿
折你的阳寿又十年
第四件 回马枪你挑死单安子
去他的青春再少年
你咋不念 你跟他爹恁是朋友
咋不念 你跟他爹烧过香烟
回马枪你挑死他的后代
老天爷还不如折你的寿限
上神爷爷折阳寿
折你的阳寿又十年
第五件 唐王爷真心来收你
你不该 你让他口衔噘环身背鞍
扶着唐王走八步
扶着唐王登金銮
唐王当成你的马
老天爷 折寿限
上神爷 折阳寿
折你的阳寿又十年
七十三 五十年
我为何不算你活到七十三
只算的罗成掉下了泪
两眼不住泪不干
我只说自己做事自己知道
没料想,瞒人瞒地瞒不住天
只说昧着良心行短见
哪料想折我的阳寿五十年
扭过身我转过面
再叫声先生你再算算
你算我该活到二十三岁
我今年都够二十三啊
我今年就够二十单三岁
你算算我的阳寿还有几天
先生说我算着你的阳寿还有半月整
哪一个也不敢保你活到十六天
听一言来泪不干
一听说我的阳寿还有15天
再过半月就该我死
叫先生你给我再算算吧
你算我该死地和人的手
何人能给我大报仇冤
先生说再等半月 北国的苏烈战表下
打一通连环战表要江山
三王元吉为元帅
叫你罗成先锋官
先锋官,你不愿
城隍庙里去淘签
淘一签 淘两签 还是你的先锋官
人马一到北国地 就跟苏烈排战安
淤泥河挖够三丈六
白龙马只蹿两丈三
淤泥河陷住你的白龙马
你乱剑穿身染黄泉
我算着你该死到苏烈的手
到后来你的儿 罗通扫北报仇冤
有罗成听一言 他没怠慢
从怀里五十两银子拿手间
五十两银子拿在手
来来来,叫先生我给你卦礼钱
先生摆手 俺不要
俺活人可不要你死人的钱
全当咱俩是朋友
灵棚下面送的烧纸的钱
叫将军你就回头看
打那边来了你的徐老三
只诳的罗成回头观看
这先生化到金光就起了云端
在此空中真身现
小小的罗成听心间吧
骂一声罗成你瞎了眼
你瞎眼怎么认得活神仙
瞎眼怎么认得活神仙
你把我当成哪一个
我本是你三哥,他的老师李金仙
都因为罗成你寻短见
叫我收你到长安
巳时收走你罗世信
到午时转一个薛礼白袍保江山
先生说罢归天走
单说八爷将魁元
罗成回到他的国公府
单等着半月那一天
单等半月去打仗
要跟苏烈动刀悬
淤泥河挖够了三丈六
白龙马只蹿两丈三
淤泥河陷住了白龙马
乱箭分身染黄泉
罗成死到苏烈的手
到后来罗通扫北报仇冤
这就叫杀一命偿一命
这也叫仇报仇来冤报冤
这本是罗成算卦一文段
流落世界传万年
线上梨园鼓书会||西河大鼓《罗成算卦》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段经典的西河大鼓短篇《罗成算卦》。
《罗成算卦》是长篇大书《隋唐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讲述了小将罗成年少成名心高气傲,得胜回朝经过一个卦摊。算卦人为他卜卦,算出他的阳寿将尽。罗成大恼,算卦人却将他少年征战沙场前后的“五件短”一一列举,或违背仁义、获残杀无辜,桩桩件件确有其事,令罗成哑口无言无可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