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廖均卿与十三陵风水(廖均卿)

廖均卿与十三陵风水(廖均卿)

中国风水“第一村”现在如何了?有人年入超200万,赚钱却要上交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风水村自然就培养出诸多的风水师。

有人说,这不过就是封建迷信,然而,这个自古有之的“风水学”却更像是披着玄学外衣的科学。

风水学的本质,是通过临场考察地理方位,来为雇主选择一块,适合建造住宅或墓穴的场地。

“风”为元气和场能,“水”为流动和变化,“风水”结合勘察,则能从自然规律中找到相应的“宝地”。

“中国第一风水村”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三僚村,素有“中国第一风水村”之称。

作为被国内外易学界公认的“中国风水文化诞生地”,三僚村从古至今走出了不少风水大师。

这是一个自成一派的风水体系,名声响亮,像是有着一块金字招牌。

而这个神秘的“风水村”,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所谓“风水”

“风水”被划分于玄术之中,又被叫做青乌术、青囊术,而学术上一般将“风水术”称为“堪舆”,“堪”的是天道,“舆”的是地道。

八卦

关于“风水”之说,晋代《葬书》中便有所记载: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可以看出,此时的“风水”还是停留于地面,看“风水”便是看地理位置。

哪方邻水,哪方有山,地脉如何走向,是居高地还是临深坑,都有着其中的学问。

古建筑

到了战国时期,“风水”则不止是地理问题,秉承着“天人合一”的观念。

此时“风水”,开始将天文地理结合,有了更为系统化的堪舆标准。地势环境与天文星象,“风水”进入了新的纪元。

可以说,“风水学”是与建筑学相辅相成的。

之所以会有“风水”一说,便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种建筑的选址,小到住宅、墓地大到宫殿、村落,有了“风水学”的加持便更容易让人感到心安。

依山而建的山庄

当然,在古代“风水”,总是被传得神乎其神,小到庇佑家宅,大到一国兴衰,都能与“风水”挂上钩。

哪里动土,结构如何,窗朝那边开,甚至连一棵树,也需要按照“风水师”的嘱咐去种。

这看起来很“玄”,其实摘下玄学滤镜,会发现很多说法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窗户的朝向,决定着采光的好坏。房间明亮,人的心情自然就舒畅,房间昏暗,人的心情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久居阴暗之地,人的身体也更容易生病。

故宫

而从前的紫禁城,如今的故宫,高达72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却一棵树都没有。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故宫地相属“金”,与“木”相克,所以才不种树。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宫墙中有树,则为“困”,是极为不吉利的,所以紫禁城内才没有树。

其实,这只是从玄学的角度上而言,真正的原因却并非如此。

一来,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庞大的木质建筑群,本就容易发生火患,如果再栽上许多的树,那么火患风险便更加的高了。

故宫

二来,作为古代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大量种植树木,很容易破坏整个建筑群,特殊的庄严肃穆之势。为了令人有望而生畏之情,也不会将紫禁城,装扮得如园林小景一般。

再者,有了树木便会吸引鸟虫,鸟虫一多,噪音自然便多了起来。若是再落上片片鸟粪,那么实在是,有些太过于损伤皇家威严。

更何况,秋风起则树叶落,庞大的建筑群,若是大量种植树木,打扫则是一件令人更加头痛的事情。

由此可见,“风水”或许说得神乎其神,但是一些位置朝向和物品摆放上的说法,实际上都是有着务实色彩的。

客厅玄关物品

也就是说,“风水”可信却不可全信,若是全信了,便很容易变成“迷信”。

一个人与一座村

三僚村,并不是近代才出现的,若是追溯其起源,便要从唐朝末年开始说起。

彼时,尚没有三僚村的存在,风水大师,杨救贫座下大弟子曾文讪,想要寻块宝地世代定居,杨救贫便看中了三僚村的地势。

三僚村属于盆地之势,看来十分像一个巨大的罗盘,很适合风水先生居住。于是,杨救贫便与徒弟曾文讪、廖瑀一同定居此地。

三僚村

当时村落尚未形成,三人便各自搭建茅棚住下。

在以前,茅棚又被称为“寮”,三个人、三座茅棚,杨救贫便将此地称为了“三僚”。

当然,由于年代太过久远,这只是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三僚村”自唐代末期开始发展起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并且,三僚村关于“风水”事业的兴起,确又与杨救贫不无关系。

风水罗盘

杨救贫并不是普通的风水先生,他是当时风水界的公职人员。

古代的朝廷多设有关于风水的部门。杨救贫,便是唐僖宗年间的金紫光禄大夫、司天监正。

这样的官职,在当时来说,是极为有名望和地位的。因此,杨救贫的到来,无异于给三僚村添上了不小的名气。

杨救贫的弟子众多,许多都随着杨救贫来到了三僚村,三僚村也因此兴旺了起来。

风水师

有了前朝廷官员、风水大师杨救贫,又有着如此众多的弟子们,三僚村的主业自然就成为了堪舆“风水”。

如此,三僚村形成了良性循环,因为风水大师杨救贫而出名,因为出名而引来众多慕名而来的弟子,因为弟子多而更加有名,随后弟子更多。

杨救贫的本业便是“风水”,自然便开始在三僚村内收徒授课,弟子多了,自然会有几个有所成就的。

于是,从最初的只有杨救贫,一个风水界名人,到后来的多个风水界名人,三僚村就这么做出了名堂来。

三僚村

可以说,杨救贫开创了中国南方风水文化的先河,也正因如此,杨救贫才会被后世尊为,海内外堪舆界的祖师。

而他的两名得意弟子,曾文讪和廖瑀,在三僚村后代不少,这也是为何,三僚村曾姓和廖姓众多的原因。

由于祖上便是风水师,三僚村走出的曾姓和廖姓风水师,一报家门,便会获得比他人更甚的优待。

风水名村

无需去纠结三僚村的“罗盘”地势是否适合风水师居住,事实上这个村庄在风水界确实是稳坐头把交椅的。

三僚村旧址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就像是海边多渔民,平原多农民一样,风水师多的地方,自然便会多出于风水上有建树之人。

据不完全统计,自五代十国开始,三僚村走出的风水师,成为国师者24位,明师者72位,其中有36位为皇帝亲封御点的钦天监博士。

术业专攻、师出有名,三僚村便是想不出风水大师都不大可能。

在古代,越是身居高位者,越是信“玄学”之说,即便贵为九五之尊也不能免俗。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将当时风水界顶流大师廖均卿召入京城,为的就是为皇帝墓陵选址。

没错,从姓氏上我们便可以看出,这位廖均卿也是从三僚村走出来的风水大师。朱棣亲自点名,足以看出对于三僚村和廖均卿的信任与重视。

这是三僚村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赫赫有名的“明十三陵”。廖均卿最终为朱棣选择了,坐落于北京西郊昌平境内,燕山山脉天寿山南麓。

不得不说,这个位置选择极佳,的确没有辜负朱棣的厚望。

明十三陵

无论是风景还是“风水”,明十三陵都算得上的地理位置优渥了。

在这片占地面积,1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葬入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嫔妃30余人、还有1名太监。

这名太监也不一般,不同于其他宦官弄臣,王成恩一心为着大明江山社稷,甚至在危机关头,领兵出征,大战李自成的起义军。

虽然最终惨败,却依旧堪称宦官界的模范。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影视图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王成恩亦跟随自尽。

好在李自成虽起兵造反,却仍是恪守礼仪,厚葬了崇祯皇帝与王成恩。

自此,崇祯皇帝成为“明十三陵”最后一位入驻的皇帝。王成恩,也成为了“明十三陵”中唯一一个有姓名的太监。

随后廖均卿,又参与了北京故宫大皇城的堪舆工作,官居四品,至死都被皇家厚待。

曾从政《地理秘籍》古籍

而曾家后人也出了一位名人,那便是曾从政。

曾从政不仅参与了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堪舆工作,还参与了明长城九镇军事要塞的堪舆工作。

可以说,曾从政所做之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而曾从政也同样受到皇家厚待,一直居于京城直至终老。在其去世后,永乐皇帝还专门派人护送其灵柩归乡入葬,可以说是真的折服于其才华。

曾从政所获“开国名师”称号

也就是这样一代代的名人存在,才使得三僚村在风水界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三僚村的如今

三僚村关于“风水”这门技艺,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走向颓势。如今的三僚村,依然坚持着风水传承,村中有超过400位风水师。这样的数量放眼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千年的历史底蕴,使得无数人慕名前来,三僚村的风水师业务,也不止局限于江西,广东、福建,甚至蔓延到了东南亚一代。

至今提到三僚村的风水师,他们仍是毕恭毕敬、信任有加。

三僚村

也因此,三僚村至今还流传着“不到潮汕不出师”的说法。

这门祖传的技能像是刻进了三僚村人的基因链之中,业界良好的名声使得常有人慕名而来。

这些慕名而来的人中,有些,是想要请风水师为自己堪舆风水;有些,则是想要拜师学艺,成为一名出色的风水师。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好奇,想要看一看,这风水界的“第一村”究竟有何魔力。

三僚村参观人员

而三僚村还有一项传承下来的规矩,那便是只要是在三僚村,学了风水堪舆本领的风水师,每个人都要交钱给村子,用于村子的建设、维护等。

这些风水师们的收入,因为专业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收入高的每年可以多达200万元,收入低的也足够安身立命。

他们吃着“风水”这门饭,受了三僚村的熏陶,对于交钱一事便没有任何异议。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所有风水师共同的努力下,三僚村建设得十分美好。

三僚村风景区

就算是不靠着“风水”的名声,三僚村如今也不乏有人来拜访。

因为,三僚村在2011年已经被评为了国家4A级景区。

由此可见,若是大家都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那么结果会有多么的出人意料。

当然,三僚村最闪亮的金字招牌,依然是风水文化。毕竟,这是有着千年传承,并且带着强烈的神秘色彩的。

三僚村游客

而三僚村的风水文化,还在2008年6月,被正式列入了,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三僚村更加规范、科学的宣传着风水文化,扭转了很多人听到“风水师”,便想到骗子的恶劣印象。

每个行业都是良莠不齐的,人们那些,风水等于迷信的观念,也多是因为经过或见过,有人打着“风水”旗号招摇撞骗。

而事实上,风水堪舆术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为了更加便利于人们的生活。

风水

毕竟,一个好的选址可以决定一家人的居住质量,“衣食住行”这些都是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住则是要慎之又慎的存在。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样将会更加有效率。

另一方面,风水的存在更像是人们心理的一个良性暗示。

既然是“大师”们点头认可的地方,那么必然住起来,生活会顺风顺水。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人们往往能够更加积极、正面的看待一些问题。

风水罗盘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将看待事物的角度“迷信”化,坚持科学发展观,才是现代人应该有的思想观念。

风水文化之所以能传承至今,靠的也不是其中那些故弄玄虚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去看待“风水”,才是正确的思想观念。

陈益峰:下山虎形,明代国师廖均卿墓

文/陈益峰

前一段时间,与湖北的徒弟邓习红等人,前往兴国县考察,天气异常炎热。那天,我们走到三僚村后的大垭口附近,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听曾庆福先生说,明代国师廖均卿先生的墓地,就在附近。

站在老虎的右前爪,回看下山虎形的正面

我们强烈希望前去考察,其实已经走了一天了,天气太过炎热,中午我喝了一些矿泉水,眼睛一直流泪,很多眼(shǐ),不断的擦抹,不断地涌出。邓习红建议我多喝绿茶,天气太热,不能喝凉水,果然第二天才没有出现这个情况。

下车后,需要走很久很久的山路,才能到达廖均卿的墓,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我们才上车回到酒店。曾庆福先生爱好地理学说,虽然文化不高,但是为人忠厚,质朴,那么炎热的天气,依然带我们前去考察,这是现在城市风水师稀有的素质,我们内心非常感激他。廖均卿的墓地,是他自己选择的,站在墓地后的大帐上,看到星峰起伏,龙势踊跃,猛虎奔走,顿时就感受到了国师的专业气息。

站在老虎的屁股,看下山虎形的背面

1、廖均卿与长陵

廖均卿(1350——1413),字兆保,号玉峰,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人。明永乐八年,以建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

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的徐皇后病故,明成祖早已想迁都北京,便将徐皇后棺材暂时安放于南京的皇宫内,命令礼部尚书赵羾等大臣,遍访精通风水人士。江西赣州府兴国县三僚村的廖均卿,因他的先祖廖三传是唐朝著名风水大师杨救贫的传人,廖均卿被召传南京。

廖均卿先察看了在南京的孝陵风水之后,便到北京找风水宝地,察看了京西燕台驿、玉泉山、谭柘寺、香山,又察看了京北的阳山茶湖岭和怀柔的洪罗山、百叶山,先后又察看了辛家庄、斧口、谷山、文家庄、石门驿、汤泉、禅峰寺。

廖均卿选址的明朝长陵鸟瞰(以后文章会详细谈)

遍鉴了京郊之后,于永乐五年六月初一,廖均卿前往昌平黄土山(即后来的天寿山十三陵所在地)登高纵目,见该处风水绝妙,为他处所不及,便绘成地图,于八月初一日到南京上朝,献上地图,并建议明成祖亲临黄土山观察,后明成祖同意此地建陵墓,改黄土山为天寿山,并授均卿为灵台博士,开始建陵。此之后北京故宫皇城的勘测也经过廖均卿复验过。

下山虎形的正面鸟瞰

2、廖均卿的外号是只耳公

据传廖均卿只有一只耳朵,中邦廖氏称他为:只耳公。

廖均卿喜吃糯米饭,故后人又称他为:糯饭公。现在中邦廖氏每年旧历三月初三日,有一个“糯饭公节”,由族中60岁以上的老人参加,去为廖均卿墓挂纸,每年传一块牌子,上面写好了要多少糯饭,多少酒肉,接到牌子的老人负责筹措上述物资,邀请全村老人一起吃饭和为糯饭公上坟。

3、廖均卿墓

廖均卿墓系他本人生前择定,1984年确定为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在梅窖镇三僚圩北约七华里之虎形半山腰,属黄岭村,为猛虎下山。

廖均卿墓没有墓碑,穴山上有一个望碑,为麻石墓碑,长0.85米,宽0.45米。

廖均卿墓望碑的正面

(1)、墓碑的正面中榜刻:钦天监博士墓。

廖均卿墓望碑的背面

(2)、墓碑的背面

中榜刻:敕封灵台郎玉峰公墓。

右侧刻:廖均卿永乐十三年腊月二十四日葬。

左侧刻:万历四十三年仲春重修,朝庭侍讲临川金幼孜题。

4、廖均卿为天葬

廖均卿墓,相传是天葬,找不到墓穴。落葬时,其亲属和工匠抬至其生前择定的岭背猛虎下山形附近,突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大家慌忙四散避雨,不一会风停雨歇,大家出来一看,棺柩已失,山坡上已经隆起了七个坟堆,竟不知那一个是真穴。

廖均卿墓在梅窖镇黄岭村,与三僚村一岭之隔,为下山虎形,望碑在虎形的头顶,7个土堆正好是虎嘴的位置,实际上陡坡上突起的7块石头,很象虎牙。

凭借多年的地理经验直觉,我们在现场,看到此地的形势,很明显的能够感受到,廖均卿选择此地的本意,就是把自己埋在老虎的嘴巴位置。

廖均卿墓鸟瞰

5、墓地形势简介

廖均卿墓后龙与三僚村的后龙为同一山龙,在三僚村右后方的方的垭口附近分脉,主脉前往三僚村后方,体态高耸,头面略平,喝形:御屏峰。御屏峰南面结三僚村。

后龙开帐中抽鸟瞰

三僚村右后方的方的垭口附近分脉,向东北方向出一大枝脉,星峰磊磊落落,奔腾踊跃,开帐过峡,层层中抽,前迎后送,前行约三里。

站在少祖山,看老虎下山

站在右侧缠护上,近看老虎下山

站在老虎右前爪上,回看老虎下山

将入局,开肩展帐,中出一脉,横龙入首,束气其顶结穴。父母山高耸圆滑,形如老虎的屁股,跌断束气形如老虎的身躯和颈部。穴山头圆身耸,形似老虎的头部,两侧开手,成左右两枝,形如老虎的左右前掌,左手长,右手短,形如老虎下山,两脚一前一后,生动灵活。

老虎下山为,帐中中抽一脉

大帐两侧伸出枝,作为外侧缠护,包裹重重,龙势踊跃,穴情清巧,堂局不大,但是左右回环,四势平和,钳中出乳。穴位在老虎的口中,前吐唇毡,周围的石头为老虎牙齿。

站在老虎左前爪上,墓穴在老虎嘴部,没有墓碑,望碑在老虎头上

站在老虎头上,看老虎的右前爪

站在左前爪上,墓穴正面

下关有力,中堂左水倒右,右前爪逆关,外堂溪水右水倒左,外侧虎砂再次逆关。

廖均卿的后代人丁兴旺,大部聚居在梅窖镇店山村中邦,直系后代现在有一千多人丁。

6、猪肉为案山

大山猛勇莫言虎,恐是朝迎为主住。

重峰拜舞似虎行,若是真虎无阙屏。

更有肉堆狮子案,如无此案是朝迎。

真穴多有成形的案砂,与之相匹配,假穴一般是没有真案的。只要穴星形真,则必有真案可以应证。狮虎形必有猪肉、羊肉堆为案砂。

站在来龙,侧看老虎下山和猪肉作案

廖均卿墓前面大量的山脉,没有起伏,形似丝瓜一样,直愣愣的落到沟底,形如一块一块的猪肉摆在前面,所以老虎精神抖擞,向食物奔去。实际上案山为禄存星,上如顿鼓,下有脚如瓜瓠。

禄存星本身一般很难结穴,毫无生气,枝脚多不规齐,或如螃蟹,或如蜘蛛,吐螯伸钳、张牙舞爪,丑恶破碎,又行龙孤独,少缠护关拦,征应不吉。主凶豪杀戮、疾病刑罚、子嗣慵懒奸恶。禄存星可以作为案山,此处形似猪肉,与老虎相应,为地理绝妙。

廖均卿墓,老虎嘴部为墓穴,没有墓碑,墓穴前面明堂不够豁亮,所以望碑在穴后老虎头部位置

7、墓碑与望碑

一般来说,一座坟墓常常只有一块墓碑,但是杨公风水技术中,可能存在两块墓碑的做法,那就是葬碑和望碑。有些墓穴,因为特定的地形原因,立有上下二块碑,一是葬碑,二是望碑。

廖均卿墓,望碑与墓穴的位置关系

墓碑与望碑的风水分工不一样,葬碑一般是立在穴位真结处,葬碑乘龙。但有时真结处,前朝和堂局不够理想,而穴位前方或者后方堂局和前朝理想,那就在穴位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立望碑来完善风水,望碑就局。

葬碑乘龙,望碑就局,葬碑和望碑结合做到乘龙就局,一般葬碑和望碑的坐向分金是一致的,一般葬碑为无字碑,望碑才刻字。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廖均卿墓只有望碑,没有墓碑。

很多地方,常常使用后土碑,代替望碑的做法。当穴位处稍微受砂冲水射,或者案山太高太低等,在穴位附近,择吉处,立一后土。后土碑一般,比墓碑低小,刻写:本山护穴后土龙神位。

曾家十七世祖曾翠峰、曾西塘的合葬墓,后土在墓穴后面

曾家十七世祖曾翠峰、曾西塘的合葬墓,后土近看

笔者之前介绍的宁都县的赖村莲子塘,曾家十七世祖曾翠峰、曾西塘的合葬墓,仰卧仙人穴位,穴前龙砂过堂作案,案山有些高,挡住了明堂,就有上下两块碑,墓碑与后土碑。墓碑在人的咽喉正穴上,后土碑在穴后高处,那个位置案山高度正合适。

狮子下山,潘家状元祖坟,后土在右前方虎砂上,龙气更足

狮子下山,潘家状元祖坟,后土立在右前方虎砂上

狮子下山,潘家状元祖坟,后土立在右前方虎砂上

广西博白的叶家祖坟,后龙金水行龙,到头几节,连起三颗低矮的金星,太阴金开口结穴,白虎转头作案,穴前案山太高,正穴位置,看不到朝山,所以后土立在穴后数米的高处。

广西博白的叶家祖坟,穴前案山太高,后土在墓穴后方高处

广西博白的叶家祖坟正面

另外要注意,扫墓拜祭时,先要拜后土或者望碑,烧纸,元宝,或敬茶酒,水果,糕点,然后再拜主坟。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