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明哲法师简介(明哲法师)

明哲法师简介(明哲法师)

菩提树下悟禅论道 济宁出身的明哲法师

济宁文化:明哲法师

他出生于孔孟之乡,少时饱受儒学浸染;

他是十里八乡闻名的“小神童”,却偏偏一心向佛,立志禅宗;

他苦心劝诫,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他苦行六十年,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十万众;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当代禅门宗师的明哲法师。

佛法云: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因缘和合而生。带着无限景仰与虔诚,让我们了解解行并举的慈悲老人----明哲法师,去聆听他的人生经历与智慧心声。

现代诗人郁达夫有“湛山一角夏如秋”之说, 在山东青岛湛山脚下、中国佛教天台宗最年轻的佛刹——湛山寺里,这一诗句的意境浑然天成。这里是明哲法师悟禅论道的地方。他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山东湛山佛学院院长、青岛市佛教协会会长、北京广济寺首座、青岛湛山寺方丈等。

明哲法师:他的俗家姓张,在济宁八里营,也就是说是一位地道的济宁人。

1925年3月,明哲法师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八里营一户耕读农家。外婆、父母亲是忠实的佛教徒。父亲为人忠厚、心地善良,一生勤于耕作、种菜、种瓜、建造房屋,深得乡亲们的尊敬。40岁那年喜得一子,取学名张玉祥,号云浩。为了保玉祥一生健康、平安,外婆、母亲经常抱他到寺庙中随愿。

明哲法师介绍幼时家境,母亲、外祖母吃斋念佛,自小与有缘。佛家有“缘定三生”之说,也许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冥冥之中,小玉祥便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后来便有了“大和尚”的乳名。

明哲法师从小吃素,看见肉就吐“大和尚”的外号也不胫而走。

玉祥自小聪慧,尤其是记忆力惊人,四五岁时,《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书熟背如流。7岁上了本村的私塾,因为他的聪明伶俐,私塾先生对他更是倍加喜爱。给他留的功课要比别的同学多和难,而玉祥每次总是完成得最早最好。被称为“小神童”的张玉祥在八里营一带远近闻名。

8岁通背四书五经,成为十里八乡闻名的“小神童”,族中长辈无不期望他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然而这“小神童”却偏偏有另外一个心愿,那就是心向佛教,立志出家为僧,当个“大法师”。

13岁时的一天,小玉祥与同族老居士张宝常爷爷及其孙子张玉珍一同去普济寺参加法会,受到寺院方丈的热情招待。方丈拿出一本《劝修念佛法门》给玉祥看,当玉祥翻开第一页,一个法相慈祥可亲的法师画像映入他的眼帘。他立刻觉得与他很亲近,并充满对这个法师的崇敬和羡慕之情,同时也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名字:圆瑛法师。约40多分钟後,玉祥将书还给方丈并说能将此书背下。方丈一试,果真一字不差,大为惊异。此时玉祥向方丈说出了埋藏在心中已久的心愿,想出家拜圆瑛法师为师。在回家的路上,玉祥就与张玉珍商议要一同出家去找圆瑛法师。

明哲法师:我们决定好第二天一早就出发,谁也不许告诉家人。不料玉珍当晚被家人发现,痛打一顿,不能走动,派妹妹去告诉玉祥去不成了,劝他也不要去了。

不料,第二天一早父亲及时赶到,焦急中打了玉祥两记耳光,带回家中。为此玉祥闷闷不乐,但并未就此放下出家的念头。母亲看出他的心思後就开导他说:“要先好好上学、读书,没有知识圆瑛法师是不会收你做徒弟的。”

因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14岁那年玉祥就到城里表叔家的百货店帮工,同时坚持自学。这期间玉祥每天繁忙地工作着,为客人送货、扛箱子,即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仍然顺利地通过了济宁市中学的高中毕业考试。此后,玉祥自食其力,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他先后到济南白马山做苦力,扛麻袋,日本人开办的“糕饼店”当工人,资本家开办的西药房当学徒,还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送过药材。

此时的玉祥可谓经历了人世间无数的艰辛和苦难,心中深感自己犹如一叶扁舟飘荡在狂风骇浪之中,生命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世事无常的变化不由的再次激起了他离尘脱俗、出家修行的思想。

1948年,张玉祥千辛万苦来到上海圆明讲堂终于找到了自由崇拜的圆瑛老法师,圆瑛法师被玉祥的诚心和才华所感动,就收下他作关门弟子。1948年12月,张玉祥正式在上海圆明讲堂出家,圆瑛法师为他取法名明哲,法号日晶。随后,明哲受前圆瑛法师引荐前往福州鼓山涌泉寺做沙弥,开始了他六十四年研习佛法的漫漫征程。

皈依佛门,明哲法师似乎这才真正找回了自我价值的所在。徜徉于经文之间,他如鱼得水:

1950年,明哲法师在福州舍利院向大德高僧慈舟法师受三坛大戒,又学习戒律、华严经教义;

1952年随慈老去厦门南陀普寺任僧值职;

53年春在上海随静权大德高僧学天台、华严大教;

54年秋去五台山清凉吉祥寺学习戒律和密宗教法;

55年应邀参加华严法会;

1956年,明哲法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佛学院。 ........

“十年磨一剑”,到1979年止,明哲法师对佛法潜心研究了三十余年。30年的悟禅论道,明哲明显感到道业有了突破性的长进,身心更轻安、喜悦,修行上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今仍深感一生受用不尽。

一喜一怒最足见人之真,但在明哲法师脸上我们看不出丝毫的大喜大悲。1959年,明哲法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便返回了济宁老家,潜心悟道。然而1979年一封来自北京的加急电报的突然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位法师波澜不惊的平静生活。

1979年的某一天,修行中的明哲法师突然接到了来自北京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正果副会长的一封加急文函:“进驻中国佛教协会并参与鉴真大师肉身回国巡礼活动。”一封看似不起眼的电报彻底打乱了明哲法师的人生轨迹。

原来,1980年那一年中国佛教史出现了一件盛事:唐代赴日本的鉴真大师肉身回国巡礼。而1979年的中国正处于文革刚刚结束的敏感时期,经过了10多年动荡,国内的佛教事业几乎停滞。为了应对这次重大的佛事活动,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首先想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明哲。

赵朴初的选择果然没有走眼。为了使佛教事业后继有人、法灯焰焰相传,明哲法师随后又到南方各地为招考、恢复中国佛学院第一届学僧积极奔波,从上海、天台山、鼓山等考场认真选收了42名学僧,迎来了第一届佛学院开学。明哲任佛学院教务长、监学,使百废待兴的佛学院走上了正规化。鉴真大师肉身回国巡礼活动圆满完成。

一个人到了彼岸,总要回头向“此岸”再看一眼;一个人有了收获,难免要回顾曾经“辛苦耕耘”的日子。

1988年在赵朴初会长支持下,应青岛市佛教界的邀请,明哲法师以63岁的高龄,离开北京和重要的工作岗位,只身一人来到“佛教事业百废待兴”的青岛,以湛山寺为中心,历尽艰辛,几乎凭一己之力,缔造了整个山东佛教的崭新局面,赢得了无数佛教文化追随者的衷心爱戴。

当时的湛山寺刚刚走过50年风雨沧桑,正处在它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虽然政府曾在1984年专门拨款对寺院进行了整修,但由于长期疏于管理,僧人流失,已完全失去了道场的庄严。——然而,新时期的春风已经吹来,尤其是在经济发达、文化开明的山东青岛,人们更越来越真切地感觉到这种气息。这种感觉越强烈,人们就越加认识到彻底恢复、重修湛山寺的重要。

明哲法师:“开始的时候,这里的教团不清净。”明哲法师回忆说,“我一离开青岛去北京,这里就乱,外面的流言蜚语很多。我到北京和朴老说起来,朴老还是那四个字:忍辱负重!”

由于教团不清净,明哲法师在人员管理时遇上阻力;由于资金匮乏,在寺院建设方面有心无力;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更是困难重重。

忍辱负重!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作为方丈,明哲法师对自己的要求比普通僧众更严格;60多岁的老人,干起活儿来冲在年轻人的前面,以身作则。按照1982年中央19号文件《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明哲法师以百丈清规为基础,结合时代的特点,开始了建设他的“六和僧团”初步尝试。

明哲法师解释说:“所谓六和,即身和、口和、意和、戒和、见和、利和。

渐渐的,信众和僧众们看到了明哲法师的真心、决心与信心,看到他是真心实意地要为湛山寺、为佛教事业做事情,观望变成了感动,不支持变成了积极配合。——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开头并坚持下来,缘分也就降临了。信徒云集、护法前来,明哲法师用自己的行动,从夹缝中为湛山寺逐渐拓宽了走向中兴的道路。

先有香港的郭姓居士,美国的李姓居士捐巨款新建了钟鼓二楼。紧接着,日本华侨又捐资于放生池畔新建兰亭一座。明哲法师还省吃俭用,多方筹措资金,对寺院进行绿化美化,为接引有缘众生设立了“延生堂”,为让僧人老有所养建立了“安养院”,开办素食堂、建起诊疗所。道风建设方面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过数年的努力,僧人如法如律修行,一个庄严和谐的“六和僧团”初步建立。

有了这些成绩,明哲法师愈加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出路——内心深处始终不曾放下的两个愿望,被越来越强烈地唤醒了。那就是他所时刻关注的慈善和教育事业。

有人说,明哲法师是一位硕果累累的佛学教育家和功绩卓越的佛教实践家。他显密兼修,尤以贤台造诣高深;他学修并重,是渊博卓识的学者和严持戒律的典范。1999年,明哲长老在及其简陋的条件下,成立了“湛山寺僧伽学习班”和“五明佛学研修班”,2004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辛苦奔走,山东湛山佛学院终于成立,实现了他最大的夙愿。

他“继承传统不保守、顺应时代不流俗”,身上既体现着老一辈高僧大德的崇高风范,又闪耀着与时俱进、锐意开拓的创新精神,在社会进步、文化转型、观念更新的历史潮流中,从僧团建设、僧侣教育、慈善事业等全方位角度探索着佛教事业的发展之路。

现在,湛山寺成为青岛市民的骄傲,让当地佛教信众找回了安心的家园,四面八方的信徒也心怀仰慕而来。络绎不绝的人流、旺盛的香火,见证了湛山寺在新时代的盛大局面。

伴随着湛山寺赢得越来越多社会声誉和国际声誉,德高望重的明哲长老也越来越得到国内外各界的赞誉和尊重,不断受到世界多国隆重邀请,出访交流、弘扬佛法。

明哲法师在佛事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他将许多众生引上了解脱之道;修造了许多佛塔、斋堂,修复破旧寺院、佛像;对许多贫穷的贫民作施主,共给衣食。培育了大乘佛教徒应有的美德,成为一位无可争辩的大德高僧。

嘉祥法云寺缘谒明哲舍利塔

偶然的一次机会游历嘉祥法云寺,时间恰巧为2021年9月9日。

法云寺山门

法云寺位于嘉祥县城南8公里,相传为唐代始建,于2004年重修。虽然在疫情期间的工作日,仍有游人香客往来不绝。寺内建筑均为新修,少见古物,建筑细节之处多有粗糙质感,感官上远逊于南方寺院。

鼓楼下的海会堂

观音殿

卧佛殿

在寺院一隅发现墙上偈语一则:见一切人皆圣人,唯我一人是凡夫,则心自息怒。寥落数字犹如涓水润心,顿然有醍醐灌顶的开示之意。在偈语处徘徊良久,反复玩味,不忍离去,对法云寺的敬重油然而生。只为这则启示,已是不虚此行。

最喜欢的一句偈语,只为此启示便不枉此行

制度上墙规范化管理

若兰院

过放生池拾阶而上,绿树青山、佛像石塔交错叠影,佛门景象错落展开。

渡桥

佛像石塔缠绵林荫

寺院东侧突现白塔一座,细查之下竟是明哲长老舍利塔。数年之前曾于泗水安山寺同住持妙明法师浅谈,略知明哲长老盛名一二,并有幸瞻仰明哲长老“发菩提心”手书,今日竟于无意间同明哲长老再次结缘,实乃天意。于是诚心登塔以示敬意。

明哲舍利塔全景

舍利塔门匾

纪念堂正门

纪念堂楹联

明哲舍利塔东望青山寺

2018年摄明哲长老手书:发菩提心。

明哲长老手迹

9月16日 恭逢原青岛湛山寺方丈明哲长老圆寂纪念日

编者按:明哲长老,山东济宁人,23岁拜圆瑛老法师出家,将自己的毕身精力贡献给了中国的佛教事业。以花甲之龄,离开北京,只身一人来到“佛教事业百废待兴”的青岛,以湛山寺为中心,历尽艰辛,不懈前行,几乎凭一己之力,缔造了整个山东佛教的崭新局面,赢得了无数佛教文化追随者的衷心爱戴。今日恭逢明哲长老圆寂纪念日,顶礼缅怀明哲长老!南无阿弥陀佛!

明哲长老(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保华)

明哲长老(1925-2012),俗名张玉祥,山东济宁人。7岁开始读私塾,跟随母亲吃素学佛,通读四书五经。因家境贫寒,15岁辍学,曾想出家未遂,到万盛祥玻璃店学徒。1948年23岁拜上海圆明讲堂圆瑛老法师座前,正式出家为僧,即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做沙弥。1950年在福州市舍利院慈舟老法师门下,受三坛具足大戒,学戒律,学华严教义。1952年随慈舟老法师去厦门南陀普寺任僧值职。1953年春在上海随静权大德高僧学天台、华严大教。1954年秋去五台山清凉吉祥寺随能海上师学习戒律和密宗教法。1955年应广济茅逢净如方丈邀请,参加华严法会,作为副讲。195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佛学院,1959年毕业,并分配回原籍。

“十年磨一剑”,到1979年止,明哲法师对佛法则是潜心研究三十余年。1980年,唐代东渡的鉴真大师肉身回国巡礼,明哲陪同日本京都提寺馆长森本教顺长者上供、念经、瞻礼,使活动圆满完成,并增进中日两国佛教交流和人民友谊。1980年秋中国佛学院恢复,任副教务长,兼任讲师授课,并任中国佛协理事及常务理事。

1984年调任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任首座和尚,开办僧伽学习班。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的初领导下,经常参加外事活动,并出访日本、法国等。

1988年,明哲长老荣膺湛山寺方丈,湛山寺在明哲方丈的带领下,逐步扩大寺院建设和绿化工程。翻修扩建法堂、藏经楼、药师园墙牌坊门等,在当地具有很高的影响。明哲长老将自己的毕身精力贡献给中国的佛教事业,同时为湛山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以花甲之龄,离开北京,只身一人来到“佛教事业百废待兴”的青岛,以湛山寺为中心,历尽艰辛,不懈前行,几乎凭一己之力,缔造了整个山东佛教的崭新局面,赢得了无数佛教文化追随者的衷心爱戴。于2012年9月16日7时23分,在湛山寺安详示寂,世寿88岁。

明哲长老“继承传统不保守、顺应时代不流俗”,身上既体现着老一辈高僧大德的崇高风范,又闪耀着与时俱进、锐意开拓的创新精神,在社会进步、文化转型、观念更新的历史潮流中,从僧团建设、僧侣教育、慈善事业等全方位角度探索着佛教事业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