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嗜好是什么意思(谥号是什么意思)

嗜好是什么意思(谥号是什么意思)

谥号的善恶之分:“厉”“幽”是恶谥吗?

文|黄金生

谥号之有善恶,大多都认为始于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周王胡贪财好利,暴虐无道,导致“国人暴动”,死后被谥为“周厉王”。《谥法》曰“杀戮无辜曰厉”,厉乃暴虐狠戾之意。西周另一个获得恶谥的是周幽王,“壅遏不通、淫德灭国曰幽”。周幽王在位时不问政事,任用奸佞小人,还废嫡立庶破坏礼法,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由此可见,“幽”用得非常合适。

但有观点认为,春秋之后谥号才有褒贬之分,西周并无恶谥。学者涂白奎以两周金文为依据,提出“厉”“幽”二字实为美谥。金文中无“厉王”,厉王作“剌王”。“剌”字作功烈解,在西周乃至春秋时是贵族们习用于已故父母的谥称。置于祖、考之前作修饰语,其音义同于文献的“烈”字。所谓“烈祖”“烈考”,言有功烈之祖考也。铭文中“先祖剌德”即先祖具有美善之德。然迨乎姬周东迁,字又或以音转为厉,遂致误解。

西周“史墙盘”,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

再看“幽”字。对先祖的称颂《墙盘》,铭记商代末年其先祖洞观天下形势,蛰伏于乱局之中,是为“静幽高祖,在微霝处”。“静幽”者,谓能审时度势,默隐远祸也,这显然是歌颂先祖之词。还有西周中期《即簋》铭有“文考幽叔”字样。文考,美父称也,则幽叔自然也是美称。 (涂白奎《西周王号无恶谥说》,《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4期)

如果“厉”“幽”是美谥,那《谥法》又是怎么回事呢?《逸周书·谥法》说周公做谥法,但实际上现在学界已经公认,《逸周书·谥法》乃是后世伪作。学者汪受宽通过分析《逸周书·谥法》中所收谥字以及先秦人物得谥情况,得出《谥法》篇的撰述年代“不会早于周威烈王元年(前425),不能迟于周显王末年,很可能在楚肃王死前到周显王末年之间,即公元前370年至前321年间”。也就是说,“幽”的解释可能是因人而设,就是照着周幽王的故事来的。

西周一代若从文王算起,共历13王。即使排除“厉”“幽”,“夷”也常被看作恶谥。实际上,在西周金文中,周夷王里的“夷”与蛮夷的“夷”并不是一个字;另外,在西周时期,“夷”字也多作褒义,有“心情愉悦”、平和的意思,《诗经·小雅·节南山》有“既夷既怿”“君子如夷”之句。很多名人也用这个字做名字,不食周粟的伯夷、管仲字夷吾、晋国的晋惠公也叫作夷吾等等,由此说明,“夷”字在当时绝非贬义。

赵悼襄王赵偃:夺廉颇兵权,立倡女为后,他真的是一位昏君吗?

秦国自秦献公开始几乎历代都是明君,这是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和秦国相比,赵国的军事实力并不弱,甚至是战国后期唯一可与秦国一战的军事强国,不过赵国有一点远不如秦国,那就是自赵武灵王开始,赵国国君一代不如一代:赵惠文王比较贤明,在位33年,屡抗强秦不落下风;赵孝成王输了长平之战,却也赢了邯郸之战以及败燕和参与合纵攻秦大败秦军,军事上也可圈可点,算是一位有一定作为的国君。

赵孝成王至少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春平君,另外一个是赵偃,因为赵孝成王驾崩的时候春平君还在秦国为质子,所以赵偃即赵王位,史称赵悼襄王,赵偃即位后干了四件大事:一是夺廉颇兵权,赵国一下子失去了廉颇和乐乘两位名将;二是信任和重用奸相郭开,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三是废长立幼,还立出身不正的倡女为后;四是重用名将庞煖和李牧,军事上取得不小胜利,四件大事有三件都让人诟病不已,那么夺廉颇兵权,立倡女为后的赵悼襄王,他真的是一位昏君吗?我们从谥号来解读一下赵悼襄王:他不是明君,但也绝不是一位昏君。

谥法制度始于周朝,和后世谥号泛滥和有些谥号名不副实不同,至少两汉之前谥号还是比较规范和严格的,赵偃的谥号是悼襄王,按谥法的解释是:肆行劳祀曰悼、中年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公元前266年赵孝成王即位,因为年少初立,所以由太后赵威后掌权,孝成王在位21年于前245年去世,享年估计不到40岁;赵偃在位10年于前236年去世,前面还有哥哥春平君,这样一算下来很显然赵偃去世的时候最多30多岁,符合“中年早夭曰悼”;当然因为他执意迎娶寡居的悼倡后(悼倡后曾嫁给王室宗亲,其夫死后寡居,赵偃爱其貌美而娶之),所以赵悼襄王和“肆行劳祀曰悼”也能扯上点关系,总的来说他的谥号“悼”主要指的是他中年早夭。

赵偃在位期间,虽然听信谗言夺了廉颇兵权,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廉颇不仅是相国还是上将军,军政大权一把抓,权柄比赵孝成王时期的相国平原君还要大,由不得赵悼襄王不对他忌惮,与其说是他听信谗言,倒不如说他是顺水推舟借此机会消除廉颇权柄过重的隐患,换成其他的国君或许也会这么做,只不过赵偃太急了一点,赵国名将本来就青黄不接,不像秦国一样名将辈出,赵偃其实可以徐徐图之,效果会更好,至少不会导致廉颇远走他国,最后客死他乡。

赵偃在解除廉颇兵权的同时,重用名将庞煖和李牧,军事上也取得了不少胜利,不仅大败燕军,庞煖还在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中一直打到了离咸阳不远的蕞地,回师途中攻取了齐国饶安,一时之间赵军重振军威,赵悼襄王的谥号“襄”就是“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之意,襄是个美谥,可不是一般君王能获得的,比如秦昭襄王。

所以从谥号可以看出,赵悼襄王虽然不是明君,但还真不是一位昏君。

春秋时期,谥号“灵”公的三大君主,因嘴碎开玩笑被下属干掉

春秋混战,诸侯国大大小小,多而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错,很多诸侯国的君主相当的奇葩。尤其那些被谥号“灵公”“灵王”的君主,更是奇葩中的奇葩。因为“灵”作为谥号本就是荒唐胡闹、胡作非为的意思。

第一名:陈灵公

此人是春秋时期陈国的第十九任君主。因为口无遮拦,满嘴跑火车,一不小心被人家给干掉了。事情的起因,还是从那位春秋时期万人迷般的夏姬说起。据说这个夏姬曾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七次嫁为人妻,共有九个男人为其而死。而这位陈灵公也是其中的一位。

美女

夏姬原本是郑国国君郑穆公的女儿,后嫁给了陈国的大夫夏御叔为妻,而嫁过去不到九个月就有了两人的孩子——夏徵舒。据说,夏姬还未出嫁,在郑国时就与自己的庶兄私通。然而,夏姬嫁过去十二年之后,正值壮年的丈夫却猝死,死因不明。虽然,夏姬此时已经三十岁,但容貌依然不减,还是人见人爱。果不其然,夏姬就被陈国的两位大臣盯上了,一位叫仪行父,一位叫孔宁。作为臣子的,发现了好事,怎么能不孝敬国君,很快他们就告诉了国君陈灵公。君臣三人都不是好货色,对夏姬垂涎三尺,最终他们都如愿以偿。然而,此事一直藕断丝连,三人经常出入夏姬的住所,却忽略了人家还一个儿子。

美女

一次,当三人来到夏姬的住所后,却开启了玩笑。嬉皮笑脸地争论夏姬的儿子到底像他们中的谁。陈灵公指着仪行父哈哈大笑道,徵舒这孩子像你,孔宁不知廉耻地说,我看还是像仪行父,仪行父遥遥头,还是像君上。这些话被家中的夏徵舒听得一清二楚,谁受得了这个气,很早以前对这三人就恨之入骨,只是因为自己年少不能下手。现在夏徵舒已经十八岁了,他要发泄出这几年心中的愤怒。于是,三人嬉笑怒骂后,在陈灵公刚走出门,被夏徵舒一箭送上了西天。孔、仪二人从狗洞里钻出去,裤子没提一直逃到了楚国。

如果,陈灵公不是口无遮拦,满嘴跑火车,拿人家开玩笑,怎么能被人一箭呜呼哀哉。

第二名:晋灵公

晋灵公就是春秋第二位霸主晋文公重耳的孙子。爷爷晋文公当年逃亡在外十九年,仅用八年的时间,重修国政,外战楚国,使晋国成春秋最强大的诸侯国。从此,晋国一直称霸春秋九十年之久。即使孙子晋灵公荒淫无道,但朝中有大臣赵盾一手支撑,仍可威震春秋各诸侯。就是这样,晋灵公还是不能容忍赵盾。自己没本事,又怕别人爬到自己头顶。此时的诸侯国,只知晋国有赵盾已不知晋灵公,每次诸侯会盟,都是赵盾代表晋国前去。因为,晋灵公确实是烂泥扶不上墙,对外没本事,对内却暴虐横行。

晋灵公

晋灵公在宫中经常以自己的残酷手段自娱自乐,在高台上拿着弹弓,射下面的人,看他们躲避的狼狈样。一次,因为自己的厨师没把美味的熊掌蒸熟,一气之下就把厨师给杀了。此事,正好被赵盾看到了,不免要劝谏晋灵公。但每次劝说,晋灵公嘴上说会改,但依旧我行我素。赵盾虽然有能力废了晋灵公,但人家毕竟是君主,而自己又不是那种不忠之臣。

虽然赵盾心里没有废君的意思,但晋灵公未必不怕。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干掉赵盾不就一切解决了,不仅可保住君位,以后无人管束自己。说干就干。

于是,他派了一名叫鉏麑(锄泥)的大力士前去刺杀赵盾。但这位刺客却被赵盾身为重臣却依然住在简朴住所,很早就为忙于国政而起床上朝。这种为国为民的行为打动了鉏麑,最终,为了不失忠于百姓的靠山赵盾,不失信于晋灵公,鉏麑选择了自杀。

大臣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一次晋灵公请赵盾喝酒,暗中埋伏刀斧手准备趁赵盾酒醉干掉他,但没想到被赵盾的手下发觉。趁着赵盾还没有喝醉,两人杀出重围,手下战死,赵盾逃出,晋灵公再次失手。

晋灵公屡次陷害赵盾不成,而赵盾又没有弑君之心,只能逃跑躲避晋灵公。晋灵公以为万事大吉,可以任意横行了。但不知,姓赵的不一定都如赵盾那样的好脾气,不和你算账。听说,哥哥被晋灵公吓跑了之后,弟弟赵穿可气火了。想想,赵家当初曾跟随晋文公逃难,并一路扶持,最后辅佐文公成为霸主。这才过了两代,晋灵公就忘了本,越想越气,一气之下,赵穿在桃园结果了荒淫无道的晋灵公。

赵盾

晋灵公始终不知道此时的晋国之所以还能称霸于诸侯都是仗着赵盾,而自己却处处为难赵盾。虽然,人家不和你计较,但赵家的势力却在那摆着,这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第二名:郑灵公

这位郑国的国君,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位万人迷夏姬的哥哥。这位君上因为吃王八开玩笑而得罪大臣被密谋杀害。

一天,大夫公子宋和子家一起去朝见郑灵公。在路上,公子宋的食指突然动了,这一动预示着将有美味到来。果不其然,在他们来到宫里,郑灵公正在命人杀王八煮汤犒劳大臣。两人不觉相视一笑,而正好被郑灵公发现了。当问他们为何笑时,子家就把路上的事情说了一遍。郑灵公却在心里笑了笑。等到王八煮好后,郑灵公召集大臣,并将汤分给他们品尝。而唯独没有分给公子宋。因为,郑灵公就想与公子宋开个玩笑,你不是食指一动就能品尝到美味吗。我偏不让你得逞。而公子宋的自尊心也相当强,你不给我品尝,我就自己来。于是,公子宋走到煮汤的鼎旁,用手蘸着汤,放在嘴里吮吸着,之后拂袖而去。

公子宋与子家

这是对郑灵公权威的严重挑衅,而公子宋回家之后也知道。这次不是郑灵公死就是自己亡。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干掉这个羞辱自己的国君。他联合自己好伙伴子家一起,开始子家不同意,毕竟干掉自己的君主,那可是弑君之罪。但公子宋却反过来诬陷子家,子家害怕只好服从。郑灵公怎么也想不到因自己的玩笑,却惨死在了自己大臣的手里。这就是后来“染指于鼎”的来由。

春秋三位灵公都因为自己脑残而被自己的手下干掉。所以说,君王切记好色、嘴碎、暴行,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