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北大吴今坠涯(北大吴今)

北大吴今坠涯(北大吴今)

清北姐妹花一死一瘫,真凶仍逍遥法外,父亲再发声:你有什么办法

初冬,黄昏的余晖透过窗户,斑驳地洒在朱令家的客厅。沉默中,朱令的父亲吴承之坐在沙发上,手中紧握着一封泛黄的照片。

那是一张幸福的家庭合照。

他的眼神显得遥远而深沉,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日子。

客厅的墙上挂着是她两个女儿年轻时的照片,大女儿跟自己姓叫吴今,小女儿跟妻子姓叫朱令,两个女儿笑容灿烂,充满朝气,她们两人一个考进了北大,一个清华。

然而,她们的命运都走向了“悲剧”。

——

1989年4月1日,在春意盎然的北京,大女儿吴今和她的同学们骑着自行车,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带着青春的激情和无忧无虑的笑声,踏上了前往野三坡的旅程。

吴今和她的同学们尽情享受着春游的乐趣,笑声和欢呼声充斥着整个山谷。随后,他们在当地一位老乡家中借宿,晚上围坐一起,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和未来的梦想。

——

他们决定分为两组返回北京,

以适应不同的日程安排。

吴今原本应该在下午回北京,但由于周日下午有大运会团体操排练,她决定改变计划,选择上午回去。周日的清晨,阳光洒在她的脸上,她打包好行李,带着期待和略带不舍的心情,准备启程回家。然而,这个决定却意外地改变了她的命运。

4月2日的清晨,吴今与上午组的同学们在野三坡的清新空气中醒来。

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她整齐摆放的行李上。她穿上轻便的旅行服,背着小包,准备和同学们一同探索最后一个景点。

上午9点多,当上午组的同学们决定返回车站的时候,吴今却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计划:她想独自去参观一个山坡上的山洞。

尽管同学们提出要等她,她却微笑着摆摆手,说不用担心,她会和下午组的同学一起回北京,吴今的最后一张照片被拍下:她站在小山坡上,背对着镜头,挥手告别,朝阳照耀在她的身上,洋溢着青春的光辉。

然而,这张照片成了最后一张照片。

分手后,她理应在10点之前与上午组的同学会合,然后一起乘火车回北京,

但是10点过了很久吴今未能如约与上午组的同学在车站会合。同学们焦急地寻找,先是以为她已经前往车站,但在老乡家发现她的行李已不见,心中的不安日渐加剧。

他们在火车上一节节地寻找,却没有她的踪影。

直到深夜,下午组的同学们回到北大,也没有发现吴今的身影,他们开始怀疑,吴今可能玩的太开心了,等明天再看看。

4月3日,星期一的校园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但吴今的座位空空如也。同学们的不安转变为恐慌,他们纷纷询问,最终得知吴今并未返回家中。于是,吴今的父母和一些同学匆忙驾车返回涞水,心怀焦虑与不安,与当地公安局一同展开了寻找。

然而,当他们再次抵达那个宁静的山坡时,天色已晚,全面搜寻变得不可能。一片寂静的山林,只有风声和树叶的沙沙声,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尚未揭晓的悲剧。

4月4日,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涞水县的群山之间,带着淡淡的寒意。吴今的父母和同学们,心怀沉重的担忧,再次踏上了寻找吴今的征程。他们请来了当地的老乡,希望借助他们熟悉的地理知识,找到吴今的踪迹。

在这个充满焦急和期待的上午,一群人分散在茂密的山林中,声音和脚步声在静寂的空气中回响。他们没有直接在吴今失踪的地点找到她,因为她所在的位置极为隐蔽。

就在中午时分,一位老乡在另一个山头上,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在对面半山腰上发现了一抹不和谐的紫色——吴今身着的紫色裤子。这一发现,震动了所有人的心。

最先发现吴今遗体的是这位老乡。

随着消息的传开,一两个小时内,人们纷纷赶至事发地点。一名男同学,是吴今的同班同学,最先下到了吴今躺着的那个平台。

他所见到的场景,是如此的平静而安详,吴今就像是在安睡一般,没有血迹,没有任何激烈挣扎的痕迹,在那一刻,这位男同学甚至还喊着吴今的名字,试图唤醒她。

以为吴今只是迷路睡着了,但残酷的现实是,那时的吴今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吴今之死围绕着一系列的疑点:

时间之谜:吴今的手表显示的时间是10点多,正是她预计乘坐火车离开的时刻。她为何会在这个关键时间点失足?

求救之谜:吴今坠落地点离与同学们分手的地方仅200米。如果她因为失足,那她跌落时时发出呼救,为何没有同学听到?还是说就没有发出过求救。

无痕之谜:现场缺乏明显的挣扎痕迹。一个即将坠落的人,本能的反应是抓住任何可以救命的东西。然而,吴今的双手却异常干净,这是否意味着她在坠落时并未有意识,或者根本就没有经历过坠落?而且她坠落的时候,衣服也太干净了。

行李之谜:吴今的遗体现场未发现她的行李,这一细节似乎指向一个更加复杂的情形。她的行李去了哪里?

尸体状态之谜:经过50小时的时间,一具遗体通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但吴今的遗体状态却异常安详,仿佛她只是睡着了。这种不符合常规的现象,是否表明了死亡时间、方式与众人所知大相径庭?

所有这些疑点汇聚在一起,有人怀疑这是一起谋杀案,认为吴今的死并非事故,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犯罪行为。然而,由于吴今的父母不愿再对女儿的遗体进行解剖,

于是这个案件也没有再追究下。

在朱令的家庭中,姐姐吴今的离世如一道阴影笼罩着每个角落。这个悲痛的事件深深打击了全家,但也激发了他们对朱令更深的关爱和保护。

小女儿朱令,这个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展现了超乎寻常的坚韧和才华。

1992年,小女儿朱令考入了清华大学的化学系,这是一个极为令人羡慕的成就。

在那个时代,能进入清华大学,无论是因为卓越的智力还是家庭背景,都是一种标志性的荣耀。但对于朱令来说,这更多的是她个人能力和努力的体现。

朱令不仅学业成绩优秀,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她从15岁开始学习古琴,音乐才能令人赞叹。在清华大学期间,她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成为校队的主力队员,并在全国高校艺术表演中获得了独奏二等奖。

此外,她还是国家游泳二级运动员,音乐和体育方面的成就并没有影响到她在清华学业,反而让她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中更加闪耀。

朱令的美丽、智慧和才华使她在清华大学成为了众所周知的女神,被所有学生所仰慕。然而,正如人们常说的“天妒红颜”,就在朱令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之时,

又一场不可预见的悲剧悄然降临。

1994年11月的北京,深秋的寒风带着落叶的哀鸣,街道上行人匆匆。

朱令,这位清华大学的才女,在这个萧瑟的季节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虚弱。

一阵突如其来的腹痛和全身无力,让她的父母深感忧虑。回想起姐姐吴今的离世,他们对朱令的健康格外关注。在医院,医生们围绕着朱令,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

但令人失望的是,所有的检测结果都未能找到病因,朱令的父母只能带着她回家,

一边安慰,一边叮嘱她要好好休息。

12月23日这一天,一切突然变得更糟。

朱令突然昏倒,从原先的脱发和呕吐到如今的意识丧失,这一切的迹象都在指向一个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再次被送到医院的她,依然没有得到确切的诊断。

医生们猜测可能是低血糖,

但这显然无法解释她的所有症状。

朱令在医院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月份,但她的病情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回家后,她本想重返校园,继续追逐自己的学业梦想。但命运似乎又一次对她不公。

1995年2月,开学一周后,朱令再次因不明原因发病,双脚疼痛难忍、双手麻木,再次脱发。1995年3月,她几乎没有任何的预兆,就直接倒下了。短短几天,她的头发全部脱落,全身剧痛让她几乎无法忍受。

即便是在医院,医生们也无法找到确切的病因。

1995年3月9日,朱令前往北京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就医,神内主任李舜伟教授接诊后,经初诊“高度怀疑铊中毒”,但是因为朱令否认自己有过重金属接触史,而且临床病程表现不像,于是这个结果又被排除了...

1995年4月5日,朱令事件引起社会关注。

眼看着情况在恶化,朱令的一位中学同学站了出来,他通过网络向全世界的医学专家求助。尽管当时的网络技术并不发达,但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全世界的医学专家们纷纷伸出援手,从全球涌来的395封邮件中,绝大多数指向了一个可能的诊断——

中毒,特别是铊盐中毒。

得知这一消息后,朱令的父母立刻联系了北京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进行了专业的检测。最终的检测结果令人震惊:朱令确实铊中毒,且体内铊含量已超过致死量40%。

在这个冷冽的春天,朱令的生命仿佛悬挂在一根细线上。她在协和医院的ICU接受了8次全身换血治疗,但她的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

1995年4月28日,北京协和医院内,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朱令的病床上,但她的心情却如同窗外的阴霾。医生们正在为她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治疗——使用某种化学剂进行铊排毒。这个化学剂,如同一线生机,被寄予了重振朱令健康的厚望。

一个月的艰苦治疗后,医生们惊喜地发现,朱令体内的铊含量已经基本排除。中毒的症状逐渐消失,仿佛是从鬼门关前拉回了她的生命。

然而,长时间的铊中毒已经给她的身体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朱令的视力受损,身体机能也大不如前。这些严重的后遗症,将成为她余生的挑战。

在这个四月底的时刻,协和医院的医生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推断:朱令是遭受了二次中毒。这个结论如同一颗重磅炸弹,震惊了所有人。这场悲剧是有人蓄意而为的?

因为警方排除了朱令本人曾使用或接触过铊盐,也排除了其家人和亲朋接触过铊盐,那么只剩下朱令身边人投毒,这一可能性。

1997年4月,经过两年的调查,北京警方对孙维进行了突审。这个孙维是谁?

孙维是朱令的一位室友,也是唯一能够接触到铊的人,也是潜在的作案动机的人。

因为她看着朱令在古琴演奏中的优雅身姿,心中的不满和羡慕交织成一团混乱的情绪。她自认为才华也不输给朱令,却因为朱令的出色表现而失去了在清华民乐团当主演的机会。因为潜在的嫉妒,内心可能会酝酿着一场风暴,导致她投毒“杀人”。

但在1998年8月警方宣布解除对孙维的嫌疑,认为没有任何证据可以直接指向她。

不过,有点让人不解的是,1995年4月28日至5月7日,朱令的宿舍发生了多次小偷事件,失窃的物品都是朱令的个人用品,如眼镜盒、水杯、洗漱用品等。是否跟中毒有关?是巧合,还是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阴谋?

2005年12月,孙维曾在天涯坛上公开发帖,坚称自己与朱令案无关,并指出自己并非清华大学唯一能接触到铊元素的学生。

孙维进一步为自己辩证,

早在1998年8月警方就解除对自己的嫌疑。

2006年初,随着社会舆论的加剧,此案昔日唯一的犯罪嫌疑人孙维(孙释颜的原名)更名为孙释颜,将原本1973年8月10日的出生日期更改为1973年10月12日。

2013年3月31日复旦投毒案让朱令再受关注,而就在几天以后也就是2013年4月18日孙维时隔7年发帖:等待真相笑骂由人,我比任何人都想将真凶绳之于法。

而非常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孙维解释后不久,也就是2013年4月26日,在新浪微博上出现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一位网友分享了一封来自美国的神秘信件。

这封信件的内容和背后的故事立即吸引了众人的关注。信件的作者自称“冬冬草”,在信中对朱令的家庭提出了尖锐的质疑,尤其是对朱令父母的教育方式表达了质疑。

在这封神秘的信件中,“冬冬草”称朱令的行为影响了室友的休息,并声称这是导致朱令被毒害的原因之一。信中描述了一个悲惨的场景:由于朱令长期影响室友睡眠,造成室友们长期处于“半崩溃状态”,并因忍无可忍而企图“将她逐出宿舍”。

更令人震惊的是,信中提到的“要她生病留级,将她毒残”,才能够彻底“解决“她。

这封信件使用的A4纸尺寸在美国并不常见,这一细节增添了信件内容的神秘感。

但如果“来信是真的而不是恶搞的话,那侧面印证了下毒人就是朱令的室友之一。

这封信又把朱今案推上了风口浪尖。

2013年5月8日,北京市公安局挂出了一条600字的长微博,回应发生在19年前的朱令案。北京市公安局称,由于“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灭失”、“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等原因,最终导致朱令案“无法侦破”。

一眨眼又是十年过去了,本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案件已经没人关注,但受害人朱令的父亲最近曝出一个不好的消息。

这起30年前的案件一下子冲上了热搜。

朱令的父亲说,朱令近期被查出患有脑瘤,病情严重到呼吸都变得异常艰难。

在病床上的她,全身插满了各种管子,生命垂危。在这个艰难时刻,这个家庭最大的愿望,仅仅是希望朱令能够度过她的50岁生日。

当提及这起长达30年的案件时,朱令的父亲眼中满含泪水,显得十分憋屈。

但他在镜头前坚强地表示,据他所知,那个嫌疑人孙某一直生活在澳大利亚,他也知道,但是这个事件本身,他已经放下了。

「这个案子没必要查啊,搞清楚,也查不出来什么,我觉得我们脑子非常清楚,但你有什么办法,你想这个这个结果已经非常好了,比不明不白好多了吧,清清楚楚。」

朱令父亲话里话外,又在暗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知道,不言而喻罢了...

两个女儿,一个是北大的才女,另一个是清华的明星,两个充满潜力的生命,却都在意外中遭遇了悲剧。姐姐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春游中意外坠崖身亡,妹妹则在学习的巅峰时刻遭遇了铊中毒的灾难。而背后的真相,我们永远无法触及,因为都清楚,但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