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汉程网手机号码测吉凶(汉程网)

汉程网手机号码测吉凶(汉程网)

细说“江南饮食文化”之爆米花

#头条创作挑战赛#

秋日的下午,健步在苏州河边,幸运地看到了小时候的美食——爆米花的真实现场:一只手摇转炉,一只风箱,一只麻袋,便组合成了爆米花的配套工具,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把大米放进竖起的转炉里,然后盖上炉盖,一手推拉着风箱,一手不断转动炉子,等到炉内压力到达一定数值时,就拎起麻袋将转炉套住,随着“嘭”的一声爆响,放进去的大米变成了香喷喷的爆米花了。除大米之外,玉米、黄豆、大豆和晒干的年糕片等,都可以在这手摇的转炉里膨化,而且可以根据个人口味的喜好,选择可甜可咸可原味。由此,萌生了主题腹稿——爆米花。

“江南文化”大至山川形胜,小至衣食住行,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爆米花,看看这具有悠久历史的饮食文化吧。

苏州诗人范成大《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并解释说:“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娄,北人号糯米花。”清代学者赵翼在《檐曝杂记》记收有一首《爆孛娄诗》:“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排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晓来妆饰诸儿子,数片梅花插鬓斜。”诗人笔下的爆米花不仅写得很美,而且洋溢着民间大众的生活的情趣。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在新春来临之际宋人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们则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宋人把饮食与文化结合了起来,使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这小小的爆米花,其实历史悠久,大有来头。哥伦布在返回欧洲后,曾向人们描绘了“新大陆”上的印第安儿童用爆玉米花串成项链在街上兜售的生动情景。也是印第安人教会了欧洲新移民栽种、烘烤玉米的技术。一名历史学家还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洞穴里发现了5000年前古代印第安人食用的爆玉米花,只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所限,在口感上远远不如当代爆玉米花松脆而已。

在中国,爆米花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化、美好的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在我国好多地方,依然保持着剃龙头、吃龙耳(饺子)、吃龙眼(馄饨)、吃龙须(面条)、吃爆米花等传统习俗。据《汉程网》“民俗”专栏介绍: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因她篡夺了唐室江山,惹怒了玉皇大帝,便谕旨龙王三年内不准向人间降雨。这可苦了老百姓,这期间,大地严重干旱、庄稼大片枯死,河塘干竭见底,百姓断绝生路。龙王看见人间五谷干枯,饿殍遍野时,于心不忍,便违旨喜降甘霖。

玉皇大帝闻之,勃然大怒,即将龙王压在一座山下受刑,并立石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返灵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老百姓为了搭救龙王,就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找呀,找呀,可怎么也找不到开花的金豆子。到了二月初二这天,有个人看见一个老婆婆在集上卖苞谷粒,他灵机一动,这玉米粒不就是金豆吗?炒一炒就开花了!于是,玉皇大帝就赦免了龙王的罪,将它召回天庭,重掌风雨大权,不久人间普降春雨。从此以后,每年的二月初二,老百姓都爆炒玉米花吃,边吃口里还念叨着“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的顺口溜,以寄希望年年有个好收成的美好愿景。

爆米花,竟然还和鲁迅先生的长孙周令飞联系在了一起。

周令飞在日本学习期间,遇到了他的挚爱台湾女生张纯华,并执意前往台湾定居。周令飞居然选择离开祖国,在旁人看来这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决定。周令飞的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他的父亲周海婴气得与他断绝父子关系。遇到了爱情的周令飞仿佛丧失了理智,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去了台湾,在台湾生活的周令飞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可现实总是残酷的,随着他的岳父公司倒闭,周令飞也没了工作,没了经济来源。

为了养家糊口,周令飞与妻子决定去街上卖爆米花。谁也没想到,作为鲁迅的长孙,周令飞居然会沦落到卖爆米花的地步。人在落魄的时候总有人在旁边泼冷水,周令飞在台湾卖爆米花的事情被当地多家媒体登载,一时间对周令飞的嘲讽是满城风雨。对于外界的议论,周令飞从不觉得难堪,也不把那些话语放在心上。周令飞觉得自己既没有犯法也没有伤害别人,所以他觉得卖爆米花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

龙抬头吃爆米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之一,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现代人的饮食文化正在与时俱进,当代人将爆米花吃出了新的高度,就是创新了一种食物的加工方式——膨化食品。如今以爆米花命名的食品的有,麻辣烫爆米花、爆米花蛋糕、爆米花冰激凌、巧克力爆米花、爆米花配小龙虾等等。

随着制造业的突飞猛进,传统的人工转炉爆米花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食品的机械化生产是势在必行,古老的爆米花正在与日益创新的餐饮文化相结合,今天我们在品尝各种各样爆米花食品的同时,真的已经很难感受到儿时人工转炉爆米花时的那种乐趣了。

洪秀全:从穷书生到带头大哥的逆袭之路,堪称励志

1814年,也就是大清王朝嘉庆十九年。这一年有几件大事:拿破仑退位,随后被放逐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荷兰国王公布宪法。而在这一年的1月11日,即将把整个清王朝搅得天翻地覆的混世魔王出生了:他就是洪秀全。

影视剧洪秀全剧照

穷乡僻壤 魔童出世:

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长达一百三十四年的太平盛世,随着嘉庆皇帝的即位戛然而止。特别是嘉庆晚年以来,社会矛盾尖锐,民间秘密结社盛行。这其中令朝廷比较头疼的有:四川的袍哥会;遍布大江南北的白莲教;以及创立于福建的天地会和小刀会等。可以说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是相当恶劣的。

而洪秀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现在属于广州市花都区)福源水这个地方。其实一开始的他还不叫洪秀全这个名儿,而是取名洪仁坤,还有个小名叫火秀。洪秀全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后来改的。至于为什么改名字,我们后面再讲。

广东花都区洪秀全故居

洪家生了个大胖小子,算上他的两个哥哥,洪家在当地可谓是人丁兴旺。他爹叫洪敬阳,是当地的屯长,相当于现在的村干部,可以想象干部家庭肯定还过得去。据说他家还是南宋名臣洪皓的后代,也是后来南迁过来的客家人。

当年这个地方那绝对是穷乡僻壤,能上私塾好好年几天书的家庭,那是少之又少。不过洪仁坤很幸运,他爹看他从小聪明董事,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于是早早就去上了当地的私塾。

童年的洪仁坤仗着自己的村干部老爹,在他们那个村子,还是挺有优越感的。再加上确实聪明,念书念得还不错,在他这一帮同学中慢慢得就成了老大得角色。而和他关系最好得就是我们后来熟悉得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可见洪仁坤从小便有那么一点带头大哥得气场了!

出入科场 屡试不第 :

说起科举考试,这绝对是洪仁坤最不堪回收的经历!不过他的科举之路也不全是失败,在他七岁那年,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的县学,顺利地成为了一名童生,不要小看这个童生,这在当时那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洪敬阳看着儿子学习这么优秀,不免对洪仁坤的科举之路更加重视,万一能考取功名,如仕做官,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科举场景图

一时间一晃,到了洪仁坤十六岁那年,他正式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考试:去广州市参加了府试,要是能考上就能接下来去参加院试。院试考中了那就是我们熟悉的“秀才”。也就是说,洪仁坤参加的这个府试如果考中了,那还不是“秀才”,只是具备了考秀才的资格。不过很可惜,第一轮的府试她就落榜了。

第一次的科场失意,并没有对洪仁坤有太大的打击,毕竟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回来之后,他就分析总结,开始埋头苦读。

转眼间,八年时间过去了,1836年,二十五岁的洪仁坤再次前往广州参加考试,万万没想到,寒窗苦读八年,这次又没考中。失落的洪仁坤开始找寻失败的原因,思来想去,他觉得问题出在自己的名字上。现在的人动不动还改个名字以求转运。更别说那会儿的封建时代。这一改,就是后来让大清王朝瑟瑟发抖的:洪秀全

改了名字,紧接着第二年,又去参加考试,不过很遗憾,还是落榜。这次落榜之后,洪秀全可就真的伤自尊了,不久之后,在老家就突然病倒了。

大病初愈 梦境奇缘:

这一病就躺在床上昏迷了四天四夜,就在他半睡半醒,昏昏沉沉的时候。脑袋一道白光闪过,他梦见天上出现一位穿着黄色长袍的老头,这老头长得高高大大,一看就气宇不凡。在这老头的面前还跪着一个老头,正是万世师表的孔子,只见长袍老头正在训斥孔子,大致意思就是现在百姓愚昧麻木,到处都是问题,你作为一代圣人,为什么没有挑起兼济天下这副重担。

说着,就叫洪秀全过去,对他说:“你是我的第二个儿子,我正是万能的上帝,今天我就封你为天王当道君王,拍你下去凡间拯救民众于水火”说完,上帝飘然而去,然后,洪秀全的病了就好了。

这段离奇的梦境绝对不是无中生有,胡乱瞎编。而是有一本叫做《太平天日》的史书记载的。

当然了,这段记载未必可靠,因为这本书的作者都是洪秀全的亲戚,一个是冯云山,一个是洪仁玕。

大病初愈的洪秀全,顿觉神清气爽,对自己这个梦也很有点想入非非的感觉,于是便题诗一首: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震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滕身何怕汉程偏。

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从此以后,洪秀全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常常对着村子里的人,语出惊人:我是天王当道君王,天下百姓归我管!应该说,这个时候的洪秀全,已经开始有了反心了。

网上流传的洪秀全书法

最后一搏 在赴考场:

梦是好梦,可惜醒了。回归现实之后,不甘心的洪秀全决定最后再考一次,虽然他痛恨官府,厌恶科场,但有心怀侥幸,期望着能位列朝班。其实这并不矛盾,在当时的教育背景下,这种书生比比皆是。可洪秀全,他不知道,他的天马行空的思想,和不拘泥于形式的文学作风,在当时八股文的天天框框里面,根本就没有发挥的余地。不出意外,备战许久的第四次科举考试,又失败了!四次考试,四次不中。这次洪秀全是真死心了。回到老家,在附近的莲花塘村当起了一名私塾老师。

表哥来访 拜上帝教横空出世:

就在洪秀全百无聊赖的时候,他的远房表哥李静芳来访。一番寒暄之后,洪秀全拿出一本书请李静芳过目,这本书就是当年他去广州考试的时候,带回来的《劝世良言》,这本书其实就是,当时基督教的教会宣传手册,作者梁发也是广东的一个传教士。本来平平无奇的一本宣传手册,可李静芳却表现得一惊一乍,对里面的内容是趋之若鹜。旁边的洪秀全,透过表哥的举动,暗暗地注意到了这背后的深层含义,那就是宗教的感染力和其强大!

劝世良言书

前面也说了,嘉庆年间各种秘密结社盛行,像炮哥会,天地会,小刀会,白莲教这类的组织,成员人数少则几千,多则上万。

于是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洪秀全决定,他也要成立一个新的教会,那就是拜上帝教!

搭档冯云山 拜上帝教迅速发展壮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一开始周围的几个村子,只当洪秀全是神经病,根本没有人理会。于是洪秀全找来支持他的冯云山,开始干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比如:推倒孔子像。本想一鸣惊人,提升自己的威望。谁想这一下却捅了马蜂窝:村民一一个月义愤填膺,恨不得把这两个土匪给杀了。为此洪秀全的私塾教书先生的工作也丢了。

可是洪秀全并不气馁,为了宣传自己的理念,洪秀全和冯云山决定离开花县,去外地传播。首先实在广州附近,接着又到了珠江三角洲,到了1844年,他俩来到了广西,不久两人决定分开发展会员,洪秀全便回了花县老家,一方面是为了整理完善拜上帝教的教义,一方面也是看看这几年老家的发展情况。

而在广西孤军奋战的冯云山,不仅乘机拉了大财主韦昌辉和富户石达开入会,还发展了几千人的会员,可见冯云山确实是有两刷子的。

冯云山

就这样,拜上帝教就像滚雪球一样,名声越来越大,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他别是在紫荆山地区烧炭的炭工,这些人都是穷苦出身,人数众多,大字不适一个,比较好鼓动。而杨秀清;萧朝贵正是这些炭工的话事人。他俩一入会,附近上万的穷苦大众也都跟着加入。到了1850年的时候,拜上帝教的人数已达到七八万人。其中精壮劳力也有两万多人。

金田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眼看着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当地的地方官员开始慌了,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剿灭这一股势力。洪秀全也知道,现在是箭在弦上,必须果断起事,非则必遭合围剿灭。

1850年夏,也就是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发布动员令,号召拜上帝教会众,到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集结。

金田起义

经过半年的各项准备,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三十七岁生日这天,他集结了两万多人马,正是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随后,组成了以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为核心的高层领导集团。从此和大清王朝长达14年争斗的序幕由此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