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德二是什么意思(德是什么意思)

德二是什么意思(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道是什么?德又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行道有德呢?

我们敬爱的曾仕强教授与河南鹿邑有着一份极其深远和特殊的渊源,他生前多次亲临老子故里,还曾在老君台前为世人解读《道德经》的奥秘。

5年前的今天,2014年7月11日,时年八十岁高龄的曾教授,带领中华道统文化传承班,再次来到河南鹿邑,游学老子故里,并在老子升仙处——明道宫内亲授《道德经》的玄妙。

几千年来,老子的《道德经》流传甚广,不仅文人百姓口耳相传,历代帝王也无比尊崇。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开口道德闭口道德。

那道是什么?德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行道有德呢?

今天,我们用文字追寻教授的足迹,再次重温那些智慧的语言,是致敬,更是传承。

全世界只有一个道,这个道,不只道家在讲,儒家也讲,诸子百家也讲。这个道,就是《易经》的道,叫作易道。

可见,《易经》除了义理、术数之外,还有一个就叫道德。解释《易经》中的道德部分,老子是领军人物。

《道德经》就是老子的专著,从头到尾都是他的口气,一气呵成,讲的就是两个字——道德。

| 教授现场讲述祭拜老子的意义

1.道是什么?

中国人很喜欢讲开宗明义。

开宗明义的意思是说,我们习惯于把最要紧的话摆在第一时间最重要的时刻来说明。

所以《道德经》的第一句话,是整部《道德经》中最重要的一句话,一共就六个字,“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开篇就把“道”提了出来,可见它的重要性。那道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假设宇宙有一个本体,叫作道,这个本体是永恒存在的,是在地球没有形成以前就有的,这是老子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道在宇宙当中,永恒存在。

植物会死掉,动物会死掉,人也有生有死,但是宇宙的这个道,始终是不变的。

《易经》告诉我们,宇宙中有不易的部分,讲的就是道。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可以生出万物,就好像是万物的宗主一样。它把人生出来,就一辈子陪着人,不会离开。

但是,它有个很可贵,而且很可爱的性质,就是道不主宰人。它让人成长,它养活人,却不主宰人。

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生的,刚出生的时候都差不多,但是后来的行为,差异很大。有人这样,有人那样,有人那么说,有人这样唱,就说明道很宽广,它给我们充分的自由。这就是道的特征。

| 教授授课现场

2.“德”是什么?

道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闻不着,那怎么办?很简单,就是从人的行为来看。

老子说,道之在天地叫作道,在人身上就叫作德。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道,没有道,人就活不了。既然有道,就看要不要把它发扬出来。

所以,“德”是什么意思?就是行道而有所得,就叫德。

如果我们表现得合乎道的要求,那么就叫上德;如果表现得不合乎道的要求,那就叫失德。可见,德就是要求我们按照自己身上原有的道去发挥。

孟子讲,人之初,性本善。佛家一再讲,做人要明心见性。这个性就是人性,人性是道赋予我们的。

道赋予狗的,是狗性;赋予猫的,是猫性;赋予猪的,是猪性;赋予植物的,是植物性;赋予人的,就是人性。

我们的表现合乎人性,合乎道,就有德。有德之人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得道高人。为什么叫得道高人呢?就是因为把道统统发扬出来了。如果没有这样做,很显然就是失德。

| 鹿邑博物馆内授课悟道

3.如何行道而有德?

道德这两个字用一句话讲清楚了,道是我们的本源,我们跟老子一样统统从道中来。但是德呢?是我们这辈子的德行。

道不分上下,没有好坏,但是德一定有上下,一定有好坏。

因此,我们要把道当做一面镜子,调整自己的德行。你有什么欠缺,向哪里去改善?向正道。

每一个人从现在开始记住,我们一生都是要走正道的,这样一定会平安,一定会顺利。

人要为自己的言行负百分之百的责任。人生的结果,就是我们一再讲的自作自受。

可是现在,很多人都习惯把责任推给别人,把好处留给自己,这是不对的。

老子不否认我们有是非,也不否认我们要讲仁义,他只是提出一个跟一般人非常不同的看法:是非的判断标准,要看合不合道。

现在我们不是没有是非观念,而是是非的标准已经失灵,已经违道了。所以老子要我们及时地返璞归真。当然,这都要靠道德。

老实讲,现在社会种种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不是科技的问题,完全是道德的问题。

所以,我们拜老子不是拜完回去就算了,而是从此时此刻起,心中要有天道。

我们要追随老子的脚印,按照他的启发,一生唯道是从。

我们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都要完全尊重道德,这样才能行道而有所得,也就是《易经》中所说的合乎自然而获得吉祥。

我们管不了别人,但是最起码要管好自己,从自己做起,推己及人。

这样我们的家人就会平安,我们的社会就会安宁和谐,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昌盛!

什么是德治?

治民与自治,

未有逆而能治之也,

夫惟顺而已矣,

治彼与治此,

未有逆而能治之也,

夫惟顺而已矣,

治小与治大,

未有逆而能治之也,

夫惟顺而已矣,

治国与治家,

未有逆而能治之也,

夫惟顺而已矣,

顺者,治之正理也,

德者,道之有得也,

顺从人民的意志,服务于人民的利益,谓之德治。

什么是德性?什么是心性?什么是本性?

#头条创作挑战赛#

1.

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人生一世,必须“认识你自己”。

而认识你自己,必须认识人的本性。

在历史上,关于人的本性,包括性命、德性、佛性、心性等等,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比如,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

那么,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呢?

根本上来说,人的本性就是正大光明,就是正大光明的属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

2.

请注意,在中国古文字的传承体系中,“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字,其根本字义不是“心脏”,而是“光明”的意思。

所以,何谓人的本性,用老子来说,就是“赤子之心”;用慧能的话来说,就是“明心见性”。

而所谓《心经》,就是正大光明之经,是满篇的“正大光明”。

心性,就是正大光明的属性。

正如孔子讲到道德、德性时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3.

古人把完全不能认识到本性的状态,称之为愚昧,即:暗昧不明为愚。

所以,与“文明”相对的词语就是“愚昧”。

所以,从根本而言,“性本善”是对的,正大光明即善。

而“性本恶”实际上说的是表象,不是真正的本性——

也就是说,“性本恶”其实是人类社会发展呈现出来的假恶丑现象,是人的本性扭曲、蒙蔽、愚昧化的一类社会场景。

4.

究其根源,不仅是人,包括世界万物,都是同根同源,都是这个“本性”生成的、组成的。

大道相通,在中国文化中,在儒释道中,这个本性就是“心”,就是心性,就是光明,就是“道”,就是“无”,就是“一”,就是“无极而太极”……

当代科技也正在解释这个“本性”,比如波粒二象性,粒子是所谓“实”的属性,波是所谓“虚”的属性。

粒子是实体,是物象;波是虚体,是“光明”。

所以,用现代科技来说,这个本性就是“波”,即光的频谱。

也就是说,所有的万事万物,所有的人,所有的粒子,其实都是由光组成的,都在这个正大光明的统一场中。

概言之,这个“本性”,就是正大光明,就是“性本善”之善,就是“明明德”之德。

欢迎关注生命本悟,快乐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听光中文、光未央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严和转载使用

“美拉德反应”是什么?和衰老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有些食品,如诱人的蛋糕、充满香气的咖啡、自带浓郁香味的巧克力、吱吱冒油的烤肉等,对人们来说总有一种强烈的诱惑呢?这要从一种反应说起。

最早,人们发现,甘氨酸和葡萄糖混合液共热时会形成褐色的化合物,并可以闻到香气。后来的研究发现,这是羰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间的反应,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非酶褐变,称为“美拉德反应”,也就是常说的“糖化反应”。

正是这种反应成就了很多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在品尝美好味道的同时,美拉德反应也形成了丙烯酰胺、呋喃、杂环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而这些物质可能导致癌症、慢性病,以及加速衰老。

特别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部分研究认为,它对皮肤的损伤是使胶原蛋白的脆性增加,容易断裂,进而产生皱纹,其本身的颜色使我们脸色发黄、暗沉。此外,它还导致很多慢性病的发生,比如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有研究发现,上述患者体内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