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睿宗朱祐杬:影响了明朝的历史走向,但史书上却成了嘉靖的背影
明睿宗朱祐杬,史书上称其为睿宗兴献皇帝。他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他没有当过皇帝,但是却在死后成为了皇帝,这在明朝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能与之相比的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不过朱标也只不过在冥冥中有了四年的封号,与朱祐杬的封号一直沿用至今,有着太大的差距。说他是明朝独一无二也没有什么不妥。朱厚熜即位后,围绕着要不要让自己的亲生父亲成为名义上的亲生父亲,掀起了后世称之为“大礼议”的政治狂潮。由此不仅在官场上造成了一次次地震,很多官员被罢免,又有很多新贵登上政治舞台,而且这直接造成了一次遍及礼制、经济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嘉靖朝的这些举动直接影响到了明朝后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形势。可以说是革新,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破坏,是明朝历史的一个重要支点或节点。而引起这次历史动荡的朱祐杬在史书上的记载却非常有限。他其实在历史上默默无闻。
嘉靖皇帝
翻开《明史》,朱祐杬并没有被列入本纪中,而是被放在了列传的第三篇,位于明朝历代妃嫔之后,众多皇子、藩王之前。他与懿文太子朱标单独占有一篇,这也表示着他的地位。虽名为皇帝,但是没有实际登基过,不能与历代皇帝相提并论。当然因此,也比明朝的太皇太后、皇后、妃嫔的地位要低。但是他又不同于明朝的其他藩王。所以单独拿出来放在他们的最前面。可以说朱祐杬是诸侯中的王者。
但是翻看内容,其实相关记载非常有限。他的传记篇幅非常多,占比也很大,但是其中主要的内容却并不是在介绍他的事迹,而是介绍大礼议的过程。只能说是与他相关。估计清朝的史学家在书写他的传记时,实在可采用的内容太少,于是便将嘉靖朝的很多史事融入到里面。既是在彰显其不同,同时又是一种无奈之举。
《明史》
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他的母亲是邵贵妃。成化二十三年,朱祐杬被封为兴王。弘治四年在德安建立府邸,后来又改到了安陆。直到弘治七年时,朱祐杬才就藩,搬到安陆的兴王府居住,开始正式就任兴王。
在往来安陆走的路上,还发生过一些比较玄虚的事件。可能是巧合,然后后人相传附会。《明史》中称,朱祐杬到达龙江时,有慈鸟数万围绕着大船鸣叫不止,到达黄州时,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当时人以为是祥瑞之兆。意思是,后来朱厚熜继承皇位,在此时已经有所预兆。当然这些东西多是后人附会,可能只是发生的一次随机的自然事件。为了给朱厚熜即位渲染,他父亲经历过的每件事都成了有寓意的事。
明显陵
朱祐杬到达安陆后,给弘治皇帝上了一封谢疏,表达了下他对孝宗一系列安排的感谢。其中还提出了五条针对当时政局的建议,得到了弘治皇帝的赞赏。弘治皇帝也因此对这个弟弟另眼相看,对他的赏赐也超越其他的兄弟。其实万贵妃时,曾经一度想要立朱祐杬为太子。很长一段时间内,睿宗朱祐杬与孝宗间是一种敌对的关系,属于不同的政治派系。两人要是和睦相处,毫无芥蒂,这个真的很难。《明史》的叙述还是站在朱厚熜的角度,虽然此处没有提到他,但是他的影子始终都在。朱厚熜的皇位按照当时的认识其实是继承自明孝宗。他的父亲能够得到明孝宗的极力赞许和另眼相待,说明朱厚熜继位更加名正言顺,更加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明孝宗
朱祐杬到达安陆后,便过上了藩王的生活。他的生活与其他的藩王大同小异,吃饱了睡,睡醒了吃,中间再夹杂一些打发时间的活动。朱祐杬特别喜欢读书,钟情于收藏古玩。他不像后来的福王那样生活奢靡,属于清净自然,不近女乐,安安分分,不随便举动大的酒宴或祭祀活动。当时湖广的风俗治病更偏向于巫医,而不是正经的医术。他于是广发良方,制造良药救助病人。他的长史向他贡上所著的《六益》,朱祐杬非常高兴,赐给了他很多金帛,并将此书悬于宫门,以表示重视之意。在他的府邸前有一阳春台,多次与群臣登台赋诗。至正德十四年去世。而两年后,他的儿子便成了皇帝。只能说朱祐杬没有那个当太上皇的福分。
明显陵
朱祐杬其实在史书中非常没有自我,他的一切记载其实都是为了服务儿子朱厚熜,为其即位做背景或者陪衬。像这个记载虽短,但是五脏俱全。史书上短短的两段小字,却描述了一个完美的兴王。他有独特政见,能够得到先皇赏识和另眼相看,又在乎民生,关心百姓的健康和生活,重视文治,鼓励儒学的发扬,同时又有才学,能够与士大夫赋诗。这样一个完美的朱祐杬生出朱厚熜这个明主也是理所当然,而他也当得上睿宗兴献皇帝这一庙号。有这样的父亲,才有了这样的儿子。而有了这样的儿子,他的父亲才显得与众不同。其实细思起来,也是挺可悲的一件事。
参考文献:《明史》。
本文由@以史为伴原创,欢迎关注、讨论。
宝宝起名:睿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
取名难、难取名,一直是存在的问题,因为在取名上需要考虑很多,如音律、字形、寓意内涵等等,所以在取名上父母们会愿意多方参考,以此得到相关的取名思路,为孩子取一个好名。因此,对于睿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在这特意从男孩、女孩等方面为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睿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现如今有一通病,那就是父母们会直接提取大家所喜的字来取名,如“梓、涵、睿”等字就是近几年来使用率最高的。但其实运用其中之时还需了解一二,从而明确此字适合程度。
【睿】
会意字。《说文》“ 从目,从谷省。空虚的山洼,有畅通义。‘目’的作用是明察。合起来表示‘明智’、‘智慧’”。
本义意指通达、明智。诗句《玉篇》“睿,智也,明也,圣也。”延伸此字寓意内涵。
此外,还有敬词作用,如:睿鉴、睿文、睿德等,而这些可直接提取作为人名使用,寓意美好且有深意。
那男孩、女孩睿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呢?相信也是大家想要了解的,为此在这特意还细分了男孩、女孩用睿字取名的寓意解析,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
一、女孩睿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
答:本义蕴含其中同时,还展现出了女性聪明、睿智、干练的特点。且与女性字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意境与含义,如“舒睿”一名简单、好听,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又例如“睿婷”给人大气、乐观之感,蕴含开朗之义。
二、男孩睿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
答:蕴含本义睿智、聪明之义同时,还隐喻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意指男孩子是一位有担当、有能力之人。且与女孩取名用此字一样,与其它字搭配之时会产生不一样的作用。如“睿霆”一名睿字起到辅助作用;“明睿”一名睿字起到强调作用。
带睿字取名的寓意名字大全综上所述,可了解到睿字取名的寓意有很多,且不同的搭配所蕴含的含义方向也会不同。所以在这特意还分享带睿字取名的寓意名字大全,有需要的大家不妨继续往下参考。
一、带睿字取名的寓意名字推荐
01(芷睿)
“芷”意指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有云:“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是一种香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叫白芷,屈原作品中多用它比喻优美的品质,提取作为人名取其美丽、优雅、高贵之义。与“睿”字到时候女孩取名,意指蕙心兰质。
02(睿桐)
“桐”字出自古诗词“桐,荣也。”意指梧桐,而梧桐象征着高洁美好品格之意。引申为品格高尚,善良;与“睿”字搭配意为聪明伶俐、品性高尚、自信优雅。非常大气响亮的名字组合,适合大家提取起名。
03(睿希)
“希”出自成语希世之才,指世间很少有的人才,人名中形容杰出、优秀、卓尔不凡。与“睿”字搭配起名,蕴含美好含义,爱学习、积极进取同时,还悦耳动听、朗朗上口,给人一种亲昵之感。
04(晟睿)
“晟睿”的声调都是第四声,读起来响亮好听。其中“晟”指的是中午12点的日光,在人名中可引申为活泼、朝气蓬勃、乐观之义,比较阳刚的字,诗句“宗晟一轴水帘图,寄与南舒李大夫”拓展了此字的内涵。
05(思睿)
“思睿”出自《尚书·洪范》:“思曰睿,睿曰圣” 诠释人之为学思考,要通达向上一路,即古人所谓希圣希贤。引申为思维细密,通达物情,则智慧洞朗,无物不照;其中“思”本义指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等意思;与睿字搭配使其名字是一个意蕴深远,吉祥如意的好名字。
深耕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历城区明睿小学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视频加载中...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秦瑾 报道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在济南市历城区明睿小学语文教师丁惠臻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流利背诵《道德经》,小初高古诗词、2000多条成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信手拈来,小学毕业的学生能背诵古诗文达10万字。
这一成果的展示来自济南市历城区明睿小学“接龙教学法”。学校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文化立校之道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并开设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班本课程,“接龙教学法”仅是其中一种。
“学校班本课程的开发已经形成科学化体系,所有课程涉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个课程领域。”教务处主任韩会芳介绍到,学校致力于培养尚德而聪慧的明睿学子,充分体现以德为先、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
独创“接龙教学法”
撬动经典文化学习新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是明睿小学的一大特色,在开发和进行经典学习诵读中,学校将丁惠臻老师“接龙教学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开辟了一条经典文化学习的新途径。
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接龙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将大语文理念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化难为易,统整知识,寓教于乐。从“字、词、句、段、篇”内容的学习,到“听、说、读、写、思”素养的生成,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兴奋度,调动了学生跃动、流畅的思维,积极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
不仅如此,学校还将古诗文与韵律操相结合,接龙诵读古诗文。把传统文化的养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并逐渐内化为学生品质。
据悉,丁惠臻的“接龙教学法”先后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济南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明睿小学也在2021年获评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自2015年以来,学校的成果被多家出版社以“说话接龙”丛书的形式出版,“接龙教学法”从当初的丁惠臻一个班级实践发展到现在全国数百所学校实践,受益师生约30万人,效果显著。
“一主多翼”甲骨文教学模式
彰显各类学科特色
明睿小学的传统文化甲骨文教学同样收获颇丰,被评为2021年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明睿小学依托甲骨文课程体系,打造以语文教学为主渠道,以美术课、书法课、甲骨学堂、创客为辅助的“一主多翼”甲骨文教学模式。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相辅相成,不同学科彰显特色,让甲骨文融入课堂教学。
此外,学校成立“甲骨学堂”,利用每周校本课程的时间开展专题讲座、汉字知识、书写篆刻、观摩优秀课例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举手投足之间,都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甲骨文文化的熏陶,激发起学生对祖国最古老文字、最美甲骨文的热爱和敬仰。
传承叶雕技艺
精雕细琢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我很喜欢叶雕,一片普通的树叶在我手中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图形,做完之后我特别有成就感”历城区明睿小学四年级三班虢珈开心地说道。
每到这节手工课,明睿小学的叶雕教室别有一番景象,平时宽敞的教室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整个教室里弥漫着树叶的气息,同学们埋头选叶、描摹、雕刻、沉浸在精雕细琢的创作之中。在感受叶雕巧借天然的独特魅力的同时,能够让孩子们进一步贴近自然、感受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将大自然的美与传统文化剪纸图案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身边传统文化的热爱。
明睿小学校长孙长文告诉记者,学校在2019年11月引进叶雕非遗项目,成为历城区首个开启叶雕课程的学校,陆续培养了一批叶雕爱好者,作品多次参加市、区比赛并获奖。
用指尖感受非遗魅力
学生争当“守”艺人
坚韧如丝的蒲草,带着黄河水的气息,在艺人灵巧的手指上下翻飞,交互穿插经纬交错……走进草柳编教室,就看到刘永丰老师现场展示技艺的一幕,细细的蒲草在一次次折折弯弯地巧编后,不到十分钟时间就变成了一个迷你版的小葫芦、一把别致的小伞,孩子们瞪大一双双崇拜又渴求的眼睛,按捺不住的纷纷动手参与实践。
草柳编作为明睿小学又一大特色班本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草柳编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在动手实践中更加深刻地感受祖国几千年所蕴含的丰厚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身边传统文化的热爱。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开设的面塑班本课程,其素材广泛,囊括了传统题材、人物时事花卉等多种内容,蕴含着传统艺术在当代民众生活中的创新发展。该课程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传统技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捏、搓、揉、压,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孩子们感受着面塑制作过程带来的愉悦,也感受着面塑艺术的独特魅力。
基于明睿小学“弘德明志 睿思笃行”的办学理念,学校构建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本课程体系。“通过这类课程的开设,对于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进行授课。”明睿小学副校长刘希花表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促进学科融合,做到年级之间的贯通、螺旋提升,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一直以来,明睿小学以中国传统底色为背景,融合现代元素,营造了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育人氛围,致力于打造“明睿文化”教育品牌。从传统文化校本化实施的解析,到班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学校立足国家课程改革方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五育并举,努力建设一所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育人、学校和谐发展的新优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