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严君平不仕原文及翻译(严君平)

严君平不仕原文及翻译(严君平)

直奔诸葛亮四轮车?老三国为何经久不衰,单看这一段台词便知

三国演义,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千百年来对于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描写,也是多不胜数。而三国演义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最好的聊资。

因此三国演义也是先后,被翻拍成了电视剧。其中有央视的老三国,以及后来的新三国最为人熟知。但是这新三国虽然场面震撼,可惜其他方面一塌糊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直奔诸葛亮四轮车?老三国为何经久不衰,单看这一段台词便知!

由于老三国中的经典,实在太多。因此我只是挑选了其中一段,让大家感受一下老三国国到底为什么称为经典。

而我节选的,便是这三国演义六十回中,张松给曹操送上益州。其中曹操派杨修,接待张松时的对话。

杨修不用我多说,大家也知道他有多厉害。因此面对张松,他也是处处调难。当杨修让张松介绍益州之时,张松寥寥数语更是让人叹服。

其中我觉得有意思的这段就是,路有锦江之险,地连剑阁之雄。文有司马相如之赋,武有马伏波之才,医有张仲景之能,卜有严君平之隐。三教九流,出乎其类者、拔乎其萃者,不可胜计,岂能尽数。

大家别看这寥寥数十字,其中包含的信息可是十分的庞大。先说这路有锦江之险,地有剑阁之雄。成都市最开始,便是这锦江使得周围聚集部落人群,可以说是成都的母亲河。

而这地有剑阁之雄,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这段路最难得,便是这剑阁。后来姜维也是在剑阁拦截魏兵,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文有司马相如之赋,则是说蜀地有很多文采斐然之人,司马相如我们都知道,是汉武帝时期的大文豪。他写的上林赋和子虚赋,可谓是风光无二。而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是为人津津乐道。

武有马伏波之才,则说的是东汉初期的马援。他六十多了帮助刘秀建立东汉,并且老骥伏枥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

医有张仲景之能,则说的是医圣张仲景。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代名义,他悬壶济世拯救无数被病痛折磨的人。并且自己数十年呕心沥血,写下伤寒杂病论传世。

卜有严君平之隐,则说的是东汉著名学家严君平。他擅长道家学说,并且精通八卦术数。我们有个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是说的严君平后来得道成仙。

后面的三教九流,出乎其类者、拔乎其萃者,不可胜计,岂能尽数,短短十数字更是用了三教九流、出类拔萃、不可胜数几个词语。

而这仅仅只是老三国中,很稀疏平常的一段。后面张松背的兵书,原著中并没有,乃是三国演义编剧根据十几部兵书自己写的。

其他地方诸如曹操与王允的密谋,其中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出自韩非子。庞统的名字,则是来自于周书。

可以看出老三国单单台词这一项,便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网络上更是称赞老三国,是扛着摄像机去东汉末年拍的纪录片。而这一点在新三国,则是白话文。甚至于还出现了,司马懿下令全军直奔诸葛亮四轮车这种搞笑梗。

由此可以看出,以前的电视剧多么用心。也不怪我们看不起现在的电视剧,实在是看不下去啊。

不知道各位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支矶石,君平竹,带你走进严河湾,了解一位邛崃思想家的千年传说!

公元前30年的西汉王朝,汉成帝刘骜在位,时年为建始三年。在成都的一个偏僻的巷子里,在一个很狭窄的房子内,里面只铺着一间床和少许的家具,但却堆满了书简。一个老者盘脚坐在中间床上,摆弄着面前的龟甲和蓍草,嘴里念念有词,解说其中的奥秘。用现在的话,他在算命。老者三绺清须,目光炯炯,清瘦,仙风道骨,他的周边静静地盘坐着很多人,他们是来请老者看相算命卜筮的。每算完一人,任由来者就在床上随意放些钱。老者也不向他们要价。

忽然,老者瞟了床上的钱,拱手说,今天就到此结束,我要收摊子了,没有算的,请明天再来。大家似乎习以为常,也起身拱手告别。老者关上门,摊开竹简,看起书,写起字来了。这位老者,就是严君平。

严君平,生于公元前86年--公元10年,临邛人,他是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他原来姓庄名遵,字君平,东汉班固著《汉书》,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写为严君平。严君平与其它算命先生不一样,有点怪,有点另类,他算命不以挣钱为目的,每天只给数人算命,一旦挣的钱刚刚够糊口,就收摊子关门,教学生而授《老子》,研究道家典籍,著书立说去了。 但你可不能小视严君平了。他虽然无官无职,只是个街头算命的,但中国历史上地位很高,著名的词赋家扬雄就是他的学生,他著有《道德真经指归》13卷,在汉代以至整个道家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使李耳的道家学说,更加系统条理化,成为道家学说的重要经典。为了纪念他,他曾经在成都摆摊的地方,就命名为君平街。

严君平是邛崃童桥场严河湾的人。作为家乡人,我对严君平一直非常敬仰。前不久,我去拜谒君平墓。出临邛古城北,到南君平路上八里许,见一牌坊,有君平故里四字,再前行百米,横一渠,沿渠右行,又三百米,忽而见渠两边有茂密竹林数亩,竹林内,民居深掩。严君平的墓,就在这竹林当中,墓封长约5米,宽2米,高2,5米。前立墓碑,书有“汉隐士严君平先生之墓”之字。这里的河道原来有数道湾,所以称为严河湾。现在河道改造,成了一条笔直的渠道。

严君平后裔严家云接待了我,这里的人对严君平称先生,男女老少对严君平的事迹非常熟悉。每个人都能娓娓道来。

严家云说,先生清高,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他说,有一个富豪,见先生很有本事,却没有去当官,很可惜。就送了很多金银财宝给严君平,劝他去从政。严君平说,我讨厌做官,不缺乏这些金银财宝。其实我是很富有的,而你是很贫乏的。富豪想不通,说,我有黄金万两,你仅能糊口,咋是我贫,你富呢。严君平说,我看你一天到黑都在忙,还嫌钱财不够,还在拼命找钱。现在,我以卜为业,坐在床上而钱就自己来了,如今还有余钱数百放在那里,灰尘都已经有一寸厚了,还不晓得咋用出去。我很满足了。而你还贪心。这其实不就是我富你贫吗?富豪听了哑口无言。

严家云说,先生品德高尚。并不因为自己是一个算命的,而放弃教化百姓的责任,他利用自己的职业,针对不同的人群,宣传正能量,你不孝的劝你孝,不忠的劝你忠,不义的劝你义,总之劝人向善。

严君平是道家人物,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最有名的是支矶石的故事。严家云也讲了支矶石的龙门阵。他说,有人到西域。在一条河边,见到一个女子在织机上埋头织锦。他问女的,这地方叫啥名字?女的给了他一块用来垫织机的石头,叫他问西蜀严君平,回到大汉后,那人把石头送给严君平看。在递给严君平石头过程中,不慎失手,石头落在地下,石头慢慢在长大,严君平赶紧在它周围画了一个圈,石头才停止长大。严君平说:这是天上织女的支矶石啊!现在支矶石还在成都,支矶石街由此得名。

严家云讲这些关于严君平的故事,都可以在历史典籍中找到出处。我最感兴趣的是严君平与他的故里严河湾有关的故事。他说,严君平先生的夫人就葬在这里。我去看了,在河的对面,离君平墓约100米,墓大小与君平墓差不多。前立有一碑,上有“汉严君平先生德配李太君墓”文字。墓碑有些残破。

他又提到君平竹,还讲其中很多神奇的故事。这引起了我极大兴趣。在君平墓周围,在一笼笼的慈竹中,如果不是当地人的指引,你很难发现这些君平竹。晃眼一看,君平竹与其它的慈竹并无二样。但仔细看,在君平竹的竹节之间间,有金黄色条痕,宽1-2厘米不等。我观察当地其它的慈竹,并无。

严君平后人说,这是严君平亲手种植,其它地方没有,只有君平墓周围才能生长。他们说,上世纪80年代,邛崃文化馆曾经将君平竹移植到文君公园,但未能存活。他们说,以往道士占卜的签需要的竹子,必须选用君平竹来做,才能灵验。

对于严君平死后葬在何处,争论颇多。严氏后裔对我说。严君平安葬时从成都四门出去四十八口棺材,每座城门12口,其中只有一口是装的是严君平的真身。严君平留下遗言说,只有我真身安葬的地方,才会长出一种竹子,上有金黄色条痕,找到这种竹子,才能找到葬我真身的地方。而只有在他的家乡,邛崃童桥严河湾才找到了这种竹子。

君平竹还有一个很神奇的故事,说是民国年间,君平墓前的瓦缸里的水突然沸腾,有人用君平竹筒装瓦缸里的水治好了病,很多人于是砍君平竹盛水治病,以至于君平竹差点砍绝。有一根君平竹飞到一 个远处藏了起来。以后才繁衍开 。

那些关于君平竹的传说,姑妄听之。但据当地人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文化意义的竹子,君平竹也没有剩几笼了。能不能把它留存下去,也是未知数。在中国,竹子是君子的象征,它淡泊、清高、正直。君平竹就是严君平先生人格的化身,它上面的金黄色条痕,表示的是严君平的一生的学术成就。

严君平作为邛崃的历史文化名人,邛崃人没有忘记他,解放后他的名字还作为他故里新建乡的名字,君平乡。后来因为与外地一个地名重名,才更名为南君平乡。邛崃把他的墓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命名了君平大道和君平广场,算是留下了严君平先生几许的记忆。

广告联系QQ:2842739142

「西道驿站专号」陈洪飞 ||喝着徐堰河水长大的杨雄

图片来自网络

至李冰开凿都江堰以来,成都平原就水旱从人,连年丰收,成为天府粮仓。岷江有三条支流徐堰河、走马河、江安河流经崇义铺境内,让崇义铺地肥景美、民殷地富、五谷丰登、文化兴旺、人才辈出。

两百多年后,西汉成帝年间,一个五十岁的老人结束了在成都的卖卜生涯,他在崇义铺横山上寻找到了一片安详宁静的田园,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私塾,授徒著书,安享晚年。此前的二三十年里,他一直生活在成都,为人预言人生的福祸前途。每天,只要挣到了基本生活费后,就会收拾起算卦的摊子,回到家中读书。多年来,他一直在《老子》这部只有五千言的中国第一奇书中执著地寻找属于他的思想,他就是一代经学大师严君平。家住附近喝着徐堰河水长大的杨雄从小就跟着他读书,并最终成为最杰出的弟子。

杨雄(公元前53~公元18),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西汉辞赋家、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姓氏“扬”,或作“杨”。字子云。扬雄家族世代以耕种养蚕为业。从扬季到扬雄,五代只有一子单传,所以家中从小格外重视对他的培养教育。

杨雄从小就被家人送到崇义横山上,在声名远播的严君平的私塾学习,就是现在平乐寺的读书台。

杨雄小时候很好学,他的学习方法和别人不同,在严君平开放自由的教育下,他不详细研究章句,只通晓字词解释而已,他他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无所不读。大量的阅读,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大儒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为人平易宽和,但他有个致命的缺点——口吃,造成他不能快速与人交流,因此他平时很少讲话,特别是在陌生人面前。他喜欢静默沉思,性格沉稳,和老师严君平一样清静无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成年后虽然家境贫困,但他不追逐富贵,不担忧贫贱,不故意修炼品性来在世上求取声名,为人低调。家产很少,有时穷得没有一点余粮,却很安然。他自身胸怀博大,不是圣哲的书不读,不合己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干。

写作上只很喜欢辞赋。汉武帝时,蜀地有才子司马相如,作赋很壮丽典雅,扬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赋,常把他作为榜样模仿。又惊讶屈原文才超过相如,却至于不被容纳,作《离骚》,自己投江而死,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没有不流泪的。他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该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与不好都是命,何必自己投水呢!于是写了一篇文章,摘取《离骚》中的句子而反驳它,从竖山投到江水中来哀悼屈原,名为《反离骚》;又依《离骚》重作一篇,名叫《广骚》;又依《惜诵》以下到《怀沙》作一卷,名叫《畔牢愁》。他以司马相如的赋为范本,写了不少华丽的辞赋,传至京师,为汉成帝所喜。

四十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成为汉成帝的座上宾,汉成帝常常在祭祀游猎时命他随侍左右。

元延二年(前11年)正月,扬雄与成帝前往甘泉宫,作《甘泉赋》。他不惧权贵,讽刺劝诫成帝铺张。十二月又作《羽猎赋》仍然以劝谏为主题。汉成帝见他能干,力排众议,封他为黄门郎,与王莽、刘歆等为同僚。前10年,扬雄又作《长杨赋》,继续对成帝铺张奢侈提出劝谏批评。因此他的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

扬雄后来认为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作《法言》,模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有人笑他,于是他写了一篇《解嘲》。为了宽慰自己,又写了一篇《逐贫赋》。

在王莽当政时,杨雄为中散大夫。但他不愿趋炎附势,同流合污。所以甘愿寂寞,不参与朝政,在天禄阁校书,同时自己埋头著书。以前的同僚刘歆、甄丰都做了上公,王莽既是假藉符命自立,即位之后又想禁绝这种做法来使前事得到神化,而甄丰的儿子甄寻、刘歆的儿子刘棻又奏献符瑞之事,从而坏了王莽的计划。王莽就杀了甄丰父子,流放刘棻到四裔,供辞所牵连到的,立即收系不必奏请。当时扬雄在天禄阁上校书,办案的使者来了,要抓扬雄,扬雄不堪受辱,便从阁上跳下自杀,未遂,只摔伤了自己。王莽听到后说:“扬雄一向不参与其事,为什么在此案中?”于是派人暗中查问其原因,原来刘棻曾跟扬雄学写过奇字,扬雄不知情。于是王莽下诏不追究他。

后来,扬雄因病免职后,又召为大夫。他为官清廉,家境一向贫寒,爱喝酒,人很少到其家。当时有多事的人带着酒菜跟他学习,钜鹿侯芭常跟扬雄一起居住,学了《太玄》、《法言》。刘歆也曾看到,对扬雄说:"白白使自己受苦!现在学者有利禄,还不能通晓《易》,何况《玄》?我怕后人用它来盖酱瓿了。"扬雄笑而不答。活到七十一岁,在天凤五年(18年)死去,学生侯芭为他建坟,守丧三年。

当时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听说扬雄死了,对桓谭说:"您曾称赞扬雄的书,难道能流传后世吗?"桓谭说:"一定能够流传。但您和桓谭看不到。凡人轻视近的重视远的,亲眼见扬子云地位容貌不能动人,便轻视其书。从前老聃作虚无之论两篇,轻仁义,驳礼学,但后世喜欢它的还认为超过《五经》,从汉文帝、景帝及司马迁都有这话。现在扬子云的书文义最深,论述不违背圣人,如果遇到当时君主,再经贤知阅读,被他们称道,便必定超过诸子了。"诸儒有的嘲笑扬雄不是圣人却作经,好比春秋吴楚君主僭越称王,应该是灭族绝后之罪。结果扬雄死后四十多年,他的《法言》大行于世,但《玄》到底未得彰显,但篇籍都在。

杨雄与东汉的诸葛亮在世齐名,在《陋室铭》中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刘禹锡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已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已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已的楷模,希望自已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

严君平杨雄师徒学问品德使崇义横山名扬四方,为了怀念他们的功德以及对地方文化的贡献,老百姓自发建了平乐寺,而且香火持续鼎盛至今,使崇义崇德民风流转至今。

作者 陈洪飞

陈洪飞简介:四川省都江堰市七一青城山教师,四川省小小说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都江堰市作协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