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周易》说文解字系列:说“蒙”
《周易》第四卦,名为“蒙”。
从作者对前几卦命名的风格来看,“蒙”字也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
不妨来细细探究一番。
一、“蒙”与“屯”
《周易》的作者,将第三卦的名字命名为“屯”,把第四卦的名字叫做“蒙”。
这两个卦,是一对卦象上下相反的覆卦。
我们看到,作者在给卦象同样相反的乾坤二卦命名时,其卦名也是相反的:乾为健(建),坤为顺(巛),健和顺是一对反义词。类似的卦名相反的例子还有:《损》和《益》、《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等……
妙的是,作者给每对卦命名时,并不一定取相反之意,也有可能取互补之意,《屯》和《蒙》就是一个例子。
在古代,“屯”和“蒙”不仅是一对近义词,而且“屯蒙”还是一个词!
“屯蒙”一词是古代习语,可以有“纯龎”、“纯厖”、“敦蒙”、“敦厖”、“敦庞”等多种写法。
比如《管子五辅》曰“敦蒙以固”。
又如《楚辞九章惜往日》曰“心纯厖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又如《国语周语上》曰:“敦庬纯固,于是乎成”。
再如《淮南子俶真》曰:“复反于敦庞”。
“屯蒙”的这么多写法,含义是什么呢?《论衡自纪》曰“存敦庬之朴”,王逸曰:“纯厖,素性敦厚,慎言语也”。
由是可知,“屯”和“蒙”是一对同义词,都有纯朴敦厚之义。
巧的是,我们说过,“屯”字本身就有“厚”之意,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万物始生,太朴未雕时的混沌,更被作者用于形容人心混沌未凿的状态。
而“蒙”字同样不仅可以用来形容天地初开,鸿蒙初辟,同样也被作者用于形容人心蒙昧无识的状态。
二、蒙与尨
前面说到,“屯蒙”一词又作“纯厖”,可知古代的“蒙”字与“厖”相通。
厖与尨相通,因此“蒙”字又可以作“尨”。
如《左传.僖公五年》中有“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其中的“尨茸”亦有版本写作“蒙茸”。
在上海博物馆藏的战国楚竹书《周易》中,《蒙》卦的名字正写作“尨”。
上博楚简《周易》中的“蒙(尨)”字
尨,是长毛狗的意思。(《说文》:尨,犬多毛者。从犬彡)
尨这种狗,在《诗经》里面已经有出现。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诗经.野有死麕》
巧的是,《蒙》的上卦艮,恰恰正有狗之象。
“艮为狗。”——《说卦》
因此,《蒙》卦中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一句,“童蒙”应该便有小狗之意。(篇幅所限,有关这一点需要另撰文展开细说)
童蒙(童尨)
童蒙(童尨)
三、蒙与冡、庞、龙
“蒙”的古文本作“冡”。
《说文》曰:“冡,覆也”,《说文解字注》曰“凡蒙覆、僮蒙之字今字皆作‘蒙’,依古當作‘冡’。‘蒙’行而‘冡’废矣”。
由此可知,“蒙”的本义是“蒙覆”,是遮盖的意思,由此而引申出蒙蔽、蒙昧的意思。
巧的是,我们前面说过,“蒙”又作“尨”。这个“尨”,又与庞大的“庞”字相通。庞大的事物,总是更容易产生遮挡蒙蔽的效果,因此,“蒙”和“庞”不论音意皆相通。
甲骨文中的“庞”字是这样写的:
甲骨文中的庞字
从字形上看,古文“庞(龐)”字中有一个明确无疑的“龙”字,而“尨”字不仅与“蒙”相通,亦通作“龙”。
“庞(龐)”字中的这条龙,被一个屋檐状的事物所覆盖着。因此,《说文》认为“庞”字的本义是高大的“屋”。
庞,高屋也。——《说文》。段玉裁注:“谓屋之高者也,故字从广。”
巧的是,我们在《丰》卦中说过,“丰”字又作“寷”,也是大屋的意思。(《说文》:“寷,大屋也”)。
我们还说过,蒙覆在“龙”上的这个“屋”,不是普通的屋子,而是绘着天文星象的车伞盖!(详见周易天文密码系列)。
因此,高大的车盖下覆盖着的这条“龙”,无疑指的是天文上的东宫青龙。
巧的是,我们还说过,与《蒙》卦成对相覆的《屯》卦爻辞中,那“乘马班如”便是特指东宫青龙七宿中的龙马——房宿。
我们还说过,房宿这天驷龙马,拉的车子便是北斗帝车。
太一天帝所乘坐的车厢之上,便是一张覆盖了整个车厢的巨大高屋:庞(蒙)!!!
北斗之车上的大伞盖:蒙(庞)
本文为《周易》说文解字系列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易经解字:足是止口
读过《周易》后,便对中华汉字的解读有了更深的趣味思索。
这一字“足”,上“口”,下“止”。查阅资料: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
足的意思发展到现代有六种:1.脚;2.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3.充分,够量;4.完全;5.值得,够得上;6.增益。
每一个汉字其实都犹如一个卦象般,自下而上发展,因此这个角度来说是“止口”而非“口止”。从“止口”之解而言,每一种意思都有寓意。
1.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止住口,少说话,多行动,才可致远。代表动力。
2.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止住口,多做事,才能撑起大局。
3-6.表示程度、分量、益处,都可与生活中与“足”相关的常用词
汇——“满足”、“足够”所联系,“口”不仅可代表言说,更代表自己的脾胃,食物所需,引申出欲望。而“止口”的言外之意即是——知足,止住欲望。不去过分要求,即得充分、完全,即得值得足够、利益满足。
故曰:“知足常乐”,“足”一字即可解得,不得不感慨汉字的妙不可言。
知足常乐:谓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语本《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一解读,还能感受到孔子儒家的谨言,君子对言辞的要求。又有克己复礼对自身的约束,最重要的是对生活常态的智慧心得。
愿君——知足常乐,势必所求皆应。
(图摘自百度,朱敬一先生的墨宝,如有侵权,第一时间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