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什么的木桥填合适的词(什么的木桥)

什么的木桥填合适的词(什么的木桥)

神秘的木桥

四周黑漆漆的,只有一丝月光缥缈,我在一坐木桥上慢悠悠的走着,心事很沉重,好比背着一麻袋铁,桥的两边是悬崖,桥的对岸是一座山,山上没有任何生机,黑压压的仿佛一大坨煤被人倒在这里。

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要去哪里?总之要找到那个他,心里的痛好像被心爱的人扎了一把刀,走撒了一把盐,很难受,呼吸都觉得有些困难。

终于我见到了那个他,他在桥上,旁边还有个女人,我从来没见过,我问他这是谁?他不理我,还说看见我就讨厌。我的心越发的难受了,我问他你是跟我走还是跟她,他说这还用说吗?看你那副德行,像熊猫一样,谁看谁难受。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像夏日里突然来到人间的暴雨,我的脚麻木了,看不清远处的路,只朦朦胧胧看见他搂着她的肩膀,潇洒的往前走去,而我蹲在这座桥上,不知道方向在哪里,眼前逐渐模糊,我也逐渐失去意识……

后来我醒过来了,在一个两面透着阳光的房间里,床很舒适,床单被套都是法国绒,是我喜欢的类型。床头放着一盆花,花朵开的很大,是红色的,叶子像不规则的爱心,我终于看清楚了,那是我最爱的扶桑花。

我走出房间满屋子都是书,四面墙壁都是书,我越发好奇,这是什么地方,可我走了很久,转了很久,也没能走出去。我害怕,我恐慌,我瘫坐在地上,四周黑压压的书向我逼近,感觉要把我吞没。

意识逐渐清醒,心痛的无法呼吸,那个我曾经以为会爱我一辈子的人,搂着别的女人离开了,而他走的时候没有多看我一眼,连一句多余的解释都没有。

散文丨郴江的桥

□ 黄克宇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句词出自北宋文学家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被后人推崇流传,郴江也随之声名远播。

郴州,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是一个多山多河的地方。在众多河流之中,郴江河也许不是最大最长的,但它是唯一贯穿郴州市主城区的江河,被郴州人誉为“母亲河”。

有河就有桥,尤其像郴州这般山峦连绵、沟壑纵深的“林中之城”,要是没有桥的牵连,那将是无法想象的“困境”。

郴州的桥,很多,也很有特色。比如,有“湖南最早的桥”,位于北湖区石盖塘街道的万岁桥,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是湖南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桥之一。

有“载满乡愁的桥”,明朝政治家何孟春,曾担任吏部左侍郎等官职,为官“临事敢言”、为学“博究经史”、为人“硕德重名”,从政后期多次告老还乡,并在家乡(现北湖区华塘镇)修建了一座石拱桥,乡人为感谢他,称此桥为“侍郎桥”。

有“见证爱情的桥”,仙缘桥,位于桂东县普乐镇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白马山上,海拔1427米,被认证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生石桥。传说农历七月初七上宿,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下宿便于此桥相会,故称仙缘桥;顺利通过此桥的人,都会有美好的爱情姻缘,仙缘桥也被称为“爱情姻缘之桥”。

有“红得耀眼的桥”,位于汝城县沙洲村的望军桥,“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当年和三名女红军告别,在之后的岁月里在这期盼三名女红军的胜利回归。

有“世界领先的桥”,位于宜章县赤石乡的赤石特大桥,有6项指标创世界第一,等等,不胜枚举。

(赤石特大桥)

回到秦观的词,继续追寻“母亲河”——郴江的脉络。对于郴州人来说,郴江是一条既熟悉又陌生的河流。说熟悉,几乎每个郴州人都知道郴江,大部分人都到过看过郴江;说陌生,如果问起郴江源于哪里、流经何处、河上有多少桥梁、有什么故事传说……恐怕,一般人很难回答。

郴江,古称郴水、又名黄水,全长约72公里,流域面积772平方公里,流经北湖区、苏仙区;发源于北湖区江口(现石盖塘街道)上垅村的上垅山(古称黄岑岭,现为功德岭一带),在苏仙区桥口(现飞天山镇)瓦窑坪村的两江口汇入耒水。郴江之上,有名字、有规模(长度超过20米)的桥有50余座,平均1.4公里河道上就有一座桥。除了数量多,桥的种类也很多,从结构上看,梁式桥、拱式桥、悬吊式桥都有;从用途上看,铁路桥(高铁桥)、公路桥(高速路桥)、人行桥(风雨桥)一应俱全;从建造年代看,古代、近代、现代全覆盖。如有时间,沿江而行,看遍所有的桥梁,宛如浏览桥梁“博物馆”。

万岁桥:见证郴城兴起

2200多年前(公元前221年),秦置郴县,作为联通中原和岭南的重要节点,秦朝加强了在郴的交通设施建设。公元前214年(秦王政三十三年),在今北湖区万寿桥村兴建了万岁桥。巧的是,同年,秦将屠睢奉命率50万大军(谪戍50万)入兵岭南。可以想象,当时的郴州作为秦朝征服岭南的“前哨”,筑城屯兵,修路架桥,千军万马,跨过郴江,一派繁忙景象。

除了军事用途,万岁桥也是古代南北商贸要道——九十里大道(湘粤古道)上的重要节点(2011年被列入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间曾流传一首歌谣:“十里路上到尧坡,二十平地起风波,三十折岭高万丈,四十两路叉平和,五十良田屋还饷,六十万岁桥上过,七十韩公走马岭,八十亭子对庙角,九十南关抬头看,望见郴州一大窝。”当时货物主要由骡马驮运过桥,日积月累,万岁桥上铺设的青石板留下大量骡马蹄印,成为当时郴城兴起为“兵家重地”“商旅重镇”的印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岁桥)

苏仙桥:诠释郴人气概

“苏仙桥”得名于郴州最有名的神仙故事——苏耽飞天成仙,是郴州主城区最主要的交通桥梁。苏仙的传说是美好的,但现实中“苏仙桥”却是命运多舛。

据《万历郴州志》记载,苏仙桥建成之前,百姓用石墩和木头架起简易木桥过河,但长时间风吹雨淋日晒,木桥也经常腐朽败坏,数百年来,百姓“苦桥久已”。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工部侍郎崔岩主持修建了一座长约84米、宽约5.4米、高约6.7米,6墩5孔的石拱桥,“高耸绵亘,望之隐若长虹”,“是郴人无穷之利”。但是,郴州是一个山洪灾害多发之地,郴江河水时有暴涨而淹没田池、冲毁路桥之患。嘉靖十九年(1540年)7月5日,暴雨如注,郴江河水暴涨,将苏仙桥冲毁。时任郴州府同知庄壬春带头“解俸募捐”,郴人纷纷响应募捐、投工投劳(费金505两,米540石,船20艘,水工、石工、土工等1100多人,其他参加建桥者不计其数),重建了苏仙桥。到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被洪水冲坏两孔,绅士陈昭龙、朱龙山等募捐修复。

建国后,1964年苏仙桥被改造为公路桥,更名为“郴江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陶铸为之题写桥名;1988年,又改建为钢筋混泥土梁式公路桥,复名“苏仙桥”。然而,在我的记忆里,永远忘不了的是1998年8月31日,郴江河爆发特大洪水,亲眼所见苏仙桥被冲跨的场景。在政府的组织下,全市军民展开灾后重建,新的苏仙桥也在3年后竣工,在桥的东头,还修建了苏仙桥游园,里面设立了一座“手拉手”永久性警示标志。202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对郴江河流域综合整治力度,从根本上消除郴江水患,打造水美郴州。如今,漫步在郴江河边,徜徉在苏仙桥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山河锦绣、人民幸福之气象。

(苏仙桥,“8.13”抗洪警示标志)

多次被洪水冲毁,多次修复重建,苏仙桥很好诠释了郴州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那种直面困难、攻坚克难,众志成城、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郴江桥:彰显郴州荣耀

“柜中飞出过辽天,楼上归来又几年。云物已更松已老,芝田依旧在桥边。”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阮阅所作。阮阅是安徽舒城人,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任郴州知州。据传,在郴期间,他作过百余首描写郴州风物的诗章,号称“郴江百咏”,但是写桥的,唯独这首。

有学者说,他这首诗里所说的“桥”是指“飞仙桥”。《万历郴州志》记载,飞仙桥“在子城正南”。因年代久远,飞仙桥早已荡然无存,但在其原址附近,建有一座郴江河上最“年轻”的桥——郴江桥。

郴江桥于2023年9月竣工建成,长46米、宽5.5米、高约9米,整体形制为南方仿古风雨桥,桥廊为全木结构,尽显“豪华”气派。桥虽最“年轻”,但其连接的却是郴州城最古老的街巷——裕后街。宋·王应麟《三字经》曰:“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光前裕后”即“光大前业,造福后代”之意。裕后街取名于此,名副其实。

裕后街的“前世”,颇具高光时刻。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实行“一口通商”,“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的政策,给郴州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因为,郴州是通往广州的孔道,货物走水运去广东,到郴州截止,必须上岸转陆路运输。大量人员、货物经郴州南来北往,在郴江上的货船密密麻麻,货运码头不断兴建,沿岸店铺、客栈、茶馆、酒肆鳞次栉比,商贾、挑夫、马夫、骡夫等熙熙攘攘,裕后街也逐渐发展起来。据《嘉庆郴州总志·商贾》记载,到清嘉庆年间“郴地南通交广,北达湖湘,为往来经商拔运之所。沿河一带,行旅客商络绎不绝,诚楚南一大冲会也。”直到第一鸦片战争结束,裕后街繁华热闹近百年。

裕后街的“今生”,彰显郴州荣华。2009年开始,郴州市依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裕后街进行全面修复改造。如今,以徽派建筑为主的裕后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铺有100余家;原有危房、旧房被拆除,居民住上了青砖黛瓦的四合院小居,庭院与商业门面错落有致,古香古色。同时,经过保护和修缮,骡马古道、化龙桥、江西会馆、犀牛井、湘南起义革命旧址、茶米油盐码头等得到修复;郴江桥、裕后里等新建项目如期建成,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裕后街昔日繁华景象再现郴江河畔。

(郴江桥夜景)

当然,除了万岁桥、苏仙桥和郴江桥,郴江上还有很多桥梁,如见证郴州工业发展的“石油桥”,反映711功勋铀矿建设情况的许家洞迎宾中桥,等等,这些桥梁,无一不述说着郴城的文化、郴人的精神和郴州的发展。

江河是文明之源,桥梁则是江河文化的重要载体。茅以升先生曾说:“桥是科学、文化和艺术的创造,是一国文化的特征。”我们探寻郴江和坐落其上的桥梁,也是为着从文化上更好地认识我们的“母亲河”、拥抱我们的“林中城”。

郴江之上,众桥林立,交通便利;郴水之畔,福城兴旺,百姓安康。现今的郴州,精神豪迈,自信自强,正如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依秦观原韵写下的《踏莎行》一词描述那样:

“翠滴田畴,绿漫溪渡,桃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树。

桥跃飞虹,渠飘练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

什么的身架用坚词语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