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就是个道士 小说(就是个道士)

就是个道士 小说(就是个道士)

有个当道士的同学是什么体验,网友:他让你跪下就是一句话的事

前几天家里的土地庙打醮,俗称“庙会”,老妈让我回去玩几天,我收拾好东西就屁颠颠回去了,我们打醮三年一次还是很热闹的,难得一个寨子的人聚在一起吃饭,历来打醮都会有醮主、总理、副总理、十大主员这些职位,我们家今年刚好是十大主员之一,不用你干其他活,就是在道士装坛的时候要去帮忙,然后一直跟着叩拜直到散醮,就是到庙会结束。

土地庙打醮一般都一天时间,作为十大主员是很轻松的,不用守夜,我们观音庙打醮一般都是三天四夜,这就比较辛苦了,因为要在庙里守夜看香火,几个晚上下来是很困的,而且期间是要斋戒的,不能吃荤的,顿顿都是素菜,以前生活条件差吃素觉得很正常,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几天素菜反而觉的难熬,因为习惯吃肉了。

我们打醮都会用柚子叶烧一桶水,放在庙门口,来上香的人都要用这个水洗手,然后再进去上香,我回去的时候寨子里已经吃饱早饭了,我就直接走到庙里找我老妈,按照规矩净手上完香后就凑到老妈旁边跟她们聊天,听她们说请的是哪里的师傅,寨子里的叔叔婶婶基本都知道这些师傅是哪个村的,我因为不经常回家就没有认识这些师傅,也没有仔细看他们,反正他们让跪就跪,让拜就拜。

等中途休息的时候突然有人走来跟我打招呼,我愣了一下,一看这不是我初中同学嘛,已经有七八年没联系了,一看大家都变胖了,他说:“都不敢认你了,看了好久才知道是我”,我问他:“你咋改行做道士了”,之前他是开大货车的,他说:“机缘巧合就学了这个,下等工作”,我说:“做这行好啊,挺赚钱的,还没有人敢欠债,还受人尊重”,他看我刚才跟着跪就问:“你家也是十大主员吗”我:“是啊,要不然就得去干活了”,我又问:“来过我们这多少次了”,他说:“来三次了,之前有老人过世请的也是他们”,可能是很久没有见面了,大家都有点拘谨。

现在一见面就跪倒在他面前我还是觉得有点尴尬,要是不认识我还觉得没什么,本来大家都是同学都是平辈,突然间他成师傅了,让我跪就跪拜就拜,我还有真点不好意思,我们这边做道士是很吃香的,因为学的人少,他们业务范围包括老人去世做道场、打醮、祈福之类的,想着以后跪他的次数还不少,毕竟有老人去世都得请他们来,跪多可能就习惯了,现在真的觉得不好意思,你们懂的。

后来我拍了他的相片,发给几个玩的好的同学,他们也很吃惊,都没有想到他居然干这行了,几个同学还笑着说以后他让我们跪下就是一句话的事,还说要跟他套好交情,说不定以后还是他把自己送走,笑死我了,你们身边有朋友干这行吗?

好看又过瘾的小说推荐,老书虫精心挑选,让你一次看个够

1.《户外直播间》

这是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题材,直播间搭配系统的手法还算不错,有种乡间种田文和户外生存的感觉。本书讲述了男主角从小就是一个道士,大学毕业后继承了道观,又获得了系统,通过直播收获人气,得到奖励。于是他成了直播界的一股清流,收养珍稀动物,到处旅游冒险,带读者走进未知的世界……本书文风飘逸,有股淡淡的宁静味道,几个小动物也很可爱,值得一看!

2.《千秋不死人》

男主角重生到大商朝,成为最贫困的农家子弟,受不了贫寒饥饿,只能自挂东南枝,却意外收获了系统。天帝崩,天下大乱,佛道开始争锋,三教圣人也开始布局,凤鸣岐山掀起了封神大战,他一个小小的凡人,如何在这场大战中存活?封神演义的故事历来都是各位作者的心头大爱,有太大东西可以发挥创造了。本书以封神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凡人蜕变的故事,剧情热血紧凑,书荒可读。

3.《我家老婆来自一千年前》

男主角在自家门口捡到了一个小姑娘,一身怪异的服装,好奇之下,带她进门,这才发现,这丫头来自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于是男主角带她习惯这里的生活,为她讲解风俗习惯,带她融入这里的生活。没想到,日久生情,两人开始了搞笑的爱情故事……本书就是以都市日常为主,还是轻松欢乐的风格,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夹杂着很多生活中的趣事,让人乐不可支。

4.《我老婆是女学霸》

一次搞笑又失败的相亲,让懒散的图书管理员认识了白富美的女学霸。两人不是冤家不聚头,开始争锋相对,却发现对方是自己的邻居,打打闹闹过后,两人开始暗生情愫,展开了一段奇葩搞笑的爱情……很有新意的学霸文,和其他学霸文不同,本书以爱情为主,学霸知识为辅,重点还是日常轻松搞笑的故事,把一段欢乐的恋情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了甜蜜。

5.《孙猴子是我师弟》

男主角重生洪荒年间,化身为一头魔猿,拜师菩提老祖,成为孙猴子的师兄。他初开灵智,不懂修行,又生性跳脱,让师傅头疼。只好让他自行修行,于是他借助空间,穿越到各个小说世界,改变剧情,改变众人的命运,也开始提升自己的修为……这是借着西游和大圣名号的诸天流小说,男主角在西游世界很弱小,穿越时空,在火影,天龙、笑傲江湖等世界,他主宰一切,有无敌文的看点。

6.《吾妻非人哉》

男主角在朋友的威胁下,安装了一款相亲软件,开始了漫长的相亲故事。却不料,这神奇的软件能带他穿越时空,见到了无敌的女主角,只不过她却不是人,是能毁天灭地的存在……一看作者的名字,就知道了本书的文风和看点。故事以相亲为起因,安排各种副本剧情和各路配角,来烘托故事气氛。本书还是后宫文的写法,夹杂着闯关副本,气氛轻松欢乐中带有悬念,很是好看。

「五部曾经打湿内心的神作(一)」《知北游》烂尾?

1.《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崔走召

作者崔走召,类型鬼怪搞笑修道。其实这本小说名声不低,作者文笔非常诙谐贴近生活,尤其是讲述男猪脚大学生活时特别真实,因为笔者也是大学狗。现在有第二部《跳大神》,但是感觉没有第一部好,但是也写的不错。这两本小说都是写东北的老传说啥的,可以媲美茅山道士。

故事内容:

主角崔作非(主人公辈分泛“作”,其父随手翻阅新华字典,某页的首字是废,其母不同意,遂改为同音字非),在一次美术课出外写生时,意外溺水身亡(其实是其爷爷得罪修炼有成的“黄皮子”,恩怨未消除时不幸浸湿刘先生给其的护身符,遭索命而死)。

死后在阴市“半步多”前遇到“三清”传人九叔,传授“三清布衣符咒书”,并告其回魂之法。

千辛万苦复活之后,为了完成师傅所托,担任白派阴阳先生的责任,消灭影响人类和谐的妖魔鬼怪...……

读者评论:

2.《超魔杀帝国》小分队长

作者小分队长,类型魔法。(应该是很多90后的第一部纸质玄幻小说)

故事内容:

网络玄幻小说----《超魔杀帝国》(又名《超级魔法帝国》),字数80多万,故事曲折,背景宏大。作者 以其精湛又不失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出生在以魔法为主的飓飙帝国却不会施放魔法的男孩周宁,带着他的两个伙伴----南宫北及袁茵,为了追求武技和魔法的真谛而踏上了让他们成长的“黄金之路”的故事。

这是小分队长经典之作,故事紧凑,人物脱俗,小分队长惯用的对人物多侧面的描写和无厘头式的幽默写法在此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通过主人公周宁一路冒险所到之处风情各异的描写,作者以其精湛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他所构建的超魔杀帝国的恢弘蓝图,并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深入人心的人物,如:看似轻浮实则痴情的龙族最强战士齐琳,重情重义的袁茵,博学睿智的小书,贪婪且孝顺的魔医绿莹,绝美凄楚的魔族少女商岚妍,让人捉摸不透的风流诗人花火,更有性格迥异的四大美女陈鱼,罗雁,碧月,修花的出场,让读者眼花缭乱,惊叹于作者巧妙构思的同时,还有种身临其境之感,是一本玄幻小说的佳作。

读者评论:

3.《史上第一混乱》张小花

故事内容:

人家穿越,我只能被穿越人家泡妞,我只能被泡……

在我的第“好几号”当铺里,我接待了名叫荆轲、李白、项羽、秦桧等等一系列客户,发生了一连串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

本书恶搞气氛浓重,修真、穿越、都市、爱情一个也不能少。

所以名之以“史上第一混乱”。

主要穿越人士:

秦始皇(胖子) :迷上各种游戏,能把所有场景拍成凶杀现场,后参与始皇陵的挖掘工作。口头禅:统一一哈统一一哈(统一一下统一一下)、洒掉洒掉(杀掉杀掉)、削习气(学习去)、瓜皮(滚粗、傻瓜)。

荆轲:(二傻) 热衷听半导体,独创小人理论,跟赵白脸(盖聂转世)俩傻相处很好。

项羽(大个儿): 明白宁失江山,不失美人,希望再见虞姬。陷入与张冰(小环)的莫名纠缠。

刘邦(刘季): 与本地经营盗版衣物的老板凤凤相有情,致力于帮凤凤扩展业务范围。最终导致大家在汉朝买到假货都找他,虽然他回汉朝后再也不造假了。

李师师(王远楠): 最快融入现代社会的,参与选秀,自导自演(金少炎投资)《李师师》获得多方好评。与金少炎有情,金少炎曾跟着她住在古代。

读者评论:

4.《天行健》燕垒生

作者燕垒生,架空军事类。

《天行健》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史书,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凭空构架了一个战争时代,而战争更是此书的一大看点。不论是战场上的明刀明枪或是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天行健》都做了很深的刻划,让人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天行健》出色地的氛围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战争的惨烈,勇士的无畏,情节的万变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

故事内容:

第一卷:天保二十二年,帝国三公之一苍月公起兵叛乱。天保二十五年二月,武侯出师平乱,十二月灭共和军于高鹫城。城破之日,帝国军屠城。屠城第三日,楚休红 等偶遇蛇人,楚杀之。禀武侯,然不以为意。次日暮,蛇人大军兵临城下。右军龙鳞军迎战,统领沈西平阵亡,首级被蛇人号令。楚休红夜入蛇人营地,盗回头颅, 几被击杀。武侯大军与蛇人对垒,十无一胜,班师计划亦遭出卖,全军陷入城中,粮草断绝,屠人为食。天保二十六年一月初,高鹫破城,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仅存 数人乘飞行机逃出,于高天之上见烈火焚城。此为“烈火之卷”。

第二卷:高鹫城破 之时,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只楚休红等八人乘坐飞行机逃出。二月中,楚受封下将军,却永失所爱之人。其间张龙友、薛文亦分别发明平地雷和雷霆弩,而飞行机亦 经改良,却将用于给昏庸的帝君做天女散花之用。楚结识枪术天才小王子,并深受文侯喜爱。然平宁不久,三月中,蛇人袭东平城。楚休红统领新编前锋营随军出 战,于东平城外与蛇人水中交战,双方死伤惨重,血流漂杵。便如长风破浪,完结此“长风之卷”。

第三卷:天保二十六年三月,楚休红自制之平地雷为反击一役立功卓著,东平城击退围城蛇人军。然宫廷暗斗如漩涡,旋即以刺杀二太子之罪名,令楚休红入狱。三月二十八日,楚休红被押解回帝都。天保二十六年六月十五日,蛇人破东平城,文侯之子战死。天保二十六年八月,蛇人破东阳城。天保二十六年十一月,楚休红入西府军抵御蛇人,并平内乱。此时,楚休红已然深陷如三千弱水般的权力斗争中,是为“弱水之卷”。

第四卷:天保二十六年十一月,蛇人掘地攻符敦城。楚休红带敢死队,终毁掉蛇人地道。十二月,蛇人退去。楚休红察西府军都督周诺谋反,将其格毙。同年帝国平海外句罗岛倭人乱,平北方狄人乱。国土虽未四裂,却已摇摇欲坠。天保二十七年三月,蛇人十万大军攻帝都雾云城。外乱甫平,内裂已起。“新的时代就要到来了。”本卷为《天诛》部完结篇:“裂土之卷”。

读者评论:

5.《知北游》洛水

作者洛水。一部好作品,可惜烂尾了,但是肯定是十个看的人十个会爱上这本小说。

故事内容:

十六年,你的阳寿只有十六年。

这是洛阳的预言大师伽叶第一次看见林飞时,送给他的话。这一年,林飞十六岁。一个崭新而玄妙的世界向林飞打开。

这是一本东方玄幻的体裁,描述少年的成长经历。如果硬要写本书的内容,不如写一个这本书所要表达的东西,来得明白些。

这就是对宿命的挣扎和反抗。知北游,宇宙万物源于气,道法无处不在。北者,玄也,意指不可知的地方。

读者评论:

3本道士流小说,主角降妖伏魔,大显身手,剧情燃爆

大家好 ,我是小马哥,本期分享的是3本道士流小说,主角降妖伏魔,大显身手,剧情燃爆

一、《大道纪》 作者:裴屠狗

短评:此文属于原创诸天流,副本都是原创。有关高武玄幻仙侠世界的快穿。主角穿越到不同世界结合不一样的武道体系变强的故事。主角为道士,废材流开局,金手指是能恢复身体。

而且能够通过精神印记作为媒介,代入到当时的场景,体会当事人的状态,来进行学习。修炼体系极为完整,剧情逻辑非常合理,节奏跌宕,看起来非常舒服,打斗场景极为精彩。总体来讲,全文设定十分精彩,剧情走向出人意料。十分值得一读!字数314万,已完本。

二、《国术?贫道不会,我只会雷法》 作者:乌龙桃子

短评:都市修仙文,系统流 曝光流 掌门流。不带脑子的精彩爽文,都市群像类的装比打脸爽文。主角穿越过来直接就为紫袍道士,现任的天师,道教地位不低,还获得了金手指,学会了道术雷法。结果有人上赶着给主角打脸,从此开始一系列的装比打脸之路。

开篇主角穿到平行世界,继承了天师的身份,当然这也是个拥有金手指的主角,因此他也能够开挂。结束接任仪式后,主角的合照也传了出去,人人皆畏惧他的能力,原本他还有点儿小小的慌张,连经书都不会的他马止了绑定超神天师系统,心态顿时就稳住了。没啥可说的,不带脑子看,爽就完事了。字数117万,连载中。

三、《天朝仙吏》 作者:六戏

短评:王朝体质内的修仙文,古典仙侠类,主角并非穿越,而是宿慧觉醒,醒来之时被人施了造畜之术,被救下之后拜师学道,走的是正统修道的路子,门派不大,但非常团结,一步一步发展,非常有意思。

主角的门派的功法有点儿问题,高级阶段阴阳失衡,所以出现了一些十分不正经的法术,但是在主角师父这一代壮士断腕,彻底与过去划清界限,到主角这边靠着主角金手指逐渐发展壮大。主角并不是除了金手指就一无是处,本身天赋就很高,金手指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一定情况之下获得道法,还有降低一些道法的修行难度。角色刻画的不错,智商在线,非常有意思的一部书。

以上就是3本道士流小说的所有内容,喜欢这个类型的书迷们记得点赞与收藏哟,咱们下期再见哈~

鲁迅为何说:人往往憎和尚,而不憎道士,懂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鲁迅

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革命家。

他本是一个富家子弟,正是无忧无虑专享学业的年纪却家道中落。

此后,他的生活一波三折,磨难颇多,因此对人对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救人救世,始终贯穿于鲁迅生命始终。

在父亲病重期间因遭遇庸医乱开药,他对中华传统医术反感,但他长大后却立誓学医,治病救人。

在觉察到学医无法救中国后,他弃医从文,转而利用手中的一支笔杆,骂遍世间不平事。

他的文学作品紧跟时事,透露着对乱世的不满,对军阀、剥削者、侵略者的鄙夷,还有对陷落于困窘中的普通大众的恨铁不成钢之心。

鲁迅《而已集》

距离鲁迅去世已经八十多年了,他留下的文字依旧在影响我们、激励我们,令人陷入无限沉思之中。

1927年,鲁迅在其发表的《而已集》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道教、佛教在中国均已传承几千年,即使是现在,佛教和道教依旧是中国的中坚宗教之一。而道馆、寺庙更是旅游胜地,被人追捧。

为何鲁迅要把和尚等和道士在一起对比?言语中甚至“踩一捧一”,好似透露出对和尚等的诸多不满。

但实际上,鲁迅并不讨厌和尚,他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师甚至就是和尚。

鲁迅

在他的文学作品《我的第一个师父》中,鲁迅笔下的和尚师父善变通,又有些狡黠和可爱,鲁迅是较为亲近这位师父的。

鲁迅对道士也无什么态度,他甚至是个无神论者,不信鬼神、不信宗教。因此,若要说他厌恶和尚,对道士有好感,却是站不住脚。

解析鲁迅这番话,要从下一句入手“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这番话,顿时把“憎和尚,不憎道士”给深邃化。

鲁迅想通过这段话表明什么?或许要从佛道在中国的起源讲起。

佛道起源

佛教并不是中国的传统宗教,它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传言是古印度一个国家的王子看破尘世,创立并传播此派。

鲁迅

一直到了中国两汉时期,佛教开始出现在中国。

据后汉书记载,当时的皇帝东汉明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身形高大的金色天神飞向远处。

醒来后他询问臣下,得出结果,原是他界神明,于是请人请来佛祖。因此,从一开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获得掌权者的极力推行。

有趣的是,佛教经典也特意记下这一过程:

“昔孝明皇帝,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问群臣,此为何神?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

寺庙

相比较于佛教在中国的开局顺利,道教的传播却一波三折。

“道教”和“道家”通常被混为一谈,虽然也有区别,但这里就不加以详细区分。

春秋时期,老子所著《老子》(《道德经》)被认为是确立道家学说的正统。

而早在三皇五帝时期的黄帝,早已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起源。

随后,道家学说经过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传播开来。

但,道学得以传承,却始终难以发扬。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思想不利于维护统治,被当时中央集权掌权人所不喜。

中国道士

因此,道教相比较与佛教,规模上始终难以企及,产业、口碑更是难以对比,甚至拥趸者数量也远远不足。

但为何如此推崇佛家的民众却反过来厌恨它?与佛、道教义与思想有关,也与人的自私性、劣根性有关。

人的自私

人们一向是只信好的,不信坏的。相信命运,却也相信一切皆可改变。

因此会出现一种可笑的现象,当人左眼跳时,会嘟囔着“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但一旦右眼跳,那又立马拿科学出来说事,什么机体睡眠不足等等,总不会再和“右眼跳灾”扯上一点关系。

倘若心中存有嫌疑,又会继续有“拍手心3下,厄运退散”等说法。

鲁迅

“迷信却不坚信”、“定命却定不了人心”是鲁迅在写在散文《运命》中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民众生活几千年的智慧核心。

说到底,不过只是为了寻求情感依托。

所谓对待佛教和道教也是如此,坏的不信,只信好的。那么,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总的来说,却是道教居多。

首先,佛教认为,修来世。今世因,来世果。这一思想不符合人民的追求。

不管平日里再如何祈祷,但人总是把自己前世、今生与来世分的清清楚楚。

前世做的恶关我今世何事?自出生以来“我”始终恪守礼节、谦卑忍让、与人为善,当修今世因果,而不至于使所谓的前世拖累现在。

民国时期和尚

同等,来世的幸福又为何要“我”现在受苦?

且不说民众对于转世信任与否,但如果没有以前记忆,脱离当下身份,那么这所谓的“来世”获得再多又和人现在有何关系?

相比之下,道教的“活在当下,享乐现世”则更符合民众需求。

不管是道教传承中的长寿丹药,使人身体安康、长命百岁;还是道家所谓的“点石成金”使人财务富足;

亦或者玄乎的符咒等,可以轻易使人达成自己目标,免去奔波和劳累。都符合民众追求当下、追求享乐的普世需求。

中国人憎和尚的原因还有一个是,和尚的存在影响了他们的利益。可以具体分为两个方面。

道士

一,寺庙寺中的免赋税性、敛财性和聚众性。

相比较道士的闲云野鹤、各成一派,佛教具备更强的纪律性和规整性,佛家弟子在古代享有的权力也少有势力可以企及。

最重要的一点是,入佛门者,可以免去赋税和徭役。因此,那些出名的寺庙会特意大肆购置田地,储备食物以待后期。

尤其是在乱世,生活朝不保夕之际,寺庙则成为许多贫困人家的选择,想要以此逃脱赋税和徭役。

但事情总要有人来做,这个人去做了和尚,那本来应该他交的税相当于分摊到其他人头上。

于是统治者会加重赋税,引起民众不满,更多人投入佛门。一时间,国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而佛门则借此势力越来越大。

小和尚

比如在北周武帝统治时期,在佛教的最鼎盛时期,僧人就达到200万,寺庙也有3万多处。

当时北周人口人数才2000万至3000万之间,军队士兵数目也仅仅只有5万余人。

佛教势力太大,不利于维护统治,也遭受那些不得入佛门的民众不满。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统治者曾开启数次著名“灭佛事件”。强制要求和尚还俗,归家种田,娶妻生子。

二,佛教传承讲究脱离红尘,他们对于掌权者是谁毫不在意,即使国家危难,但佛自在心间,他怜悯所有生命,因此放任一切失去。

总的来说,若在盛世还好,万民追捧,香油钱赚得满满的。

鲁迅

若是乱世,他们诸事不管,且收纳民众(尤其是青壮年)的举动不利于其他人的利益。

因此,和尚的存在已触及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他们追捧他,却不妨碍受苦时埋怨他。

相比较佛教,道教的思想则有“兼济天下”之意。

“道士下山”也是他们的传统之一,当国家危难、民族存亡,道士必不会苟存,而是选择与民众共进退。

当乱世结束,国泰民安,那些道士却又转身就走,不留一片云彩,继续陶醉于山野之中。

另一方面,相较于和尚们的聚众生活和严明纪律,道士则不喜规模更大,他们通常一座道馆,几个人就能撑起一家师门。

鲁迅

相较佛门只要有了“放下三千愁丝,皈依佛门”之心就会被收入门内,道士收弟子讲究更多,根骨、悟性甚至师徒缘分等,设障颇多。

道教的离散型和小规模性以及“救世”心理与追求现世超脱,注定其不会成为统治者警惕的对象,也使得其既不会被民众熟知,却又被其信任。

说到底,不过还是人的自私性作祟,亲近那些不伤害自己的、可以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势力,远离那些可能损害个人利益的势力。

人的劣根性

之前所述,不过单单从佛道两教来做解析。

但鲁迅“人往往憎和尚,不憎道士”却不仅仅只是佛道两教的区别,和人自古就有的劣根性有关。

鲁迅

鲁迅一向不信鬼神、不信宗教,这点可以在散文《运命》中得到佐证。

其间写着:“假如有一种命,说是要连克五六个丈夫的罢,那就早有道士之类出场,自称知道妙法……”

不仅如此,他对道士之流其实是有抵触的,对于道家中的长生、寻仙更是持不赞同态度。

在另一篇文章中,鲁迅提到: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鲁迅

至于和尚,相比较道士,和尚与鲁迅的关系还要更亲近一些。

《我的第一个师父》中,鲁迅与他的师父、师兄弟关系不错,他也曾养于和尚名下,被起了个佛家法名为“长庚”,还拥有两件法宝。

写那篇文章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谈和尚现状,隐隐揭露和尚们的“悠闲”生活,但鲁迅始终不乏亲近之意。

“三师兄比我恐怕要大十岁,然而我们后来的感情是很好的,我常常替他担心。”

“交情是依然存在的,却久已彼此不通消息”都可以看出鲁迅与和尚关系还不错,甚至是有怀念在的。

鲁迅与许广平

因此,鲁迅笔下的“不憎道士”并不能单纯解析为他推崇道家,“憎和尚”也不能同等认为他就厌恶和尚。

这是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坚持反叛与挣脱,相信人的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运命》中,鲁迅就提到这一观点。他通篇讽刺,讲述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存,信命却又不尽信命,骨子里始终燃烧着反抗的火焰。

他虽说到:“都说中国人是定命论者,命中注定,无可奈何”,但“这运命是有方法转移的”。

鲁迅与许广平

鲁迅认为所谓命运不过是有志者进行抗争之后,被迫失败后的无奈推诿。因此,什么“运”和“命”不过都是胡说。

所以,若要更深一层理解“憎和尚,不憎道士。懂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却要回归鲁迅所在时代,那个国危民难、人不是人的时代。

“和尚”、“尼姑”、“耶教徒”甚至是“道士”等等,更多程度是一种隐喻,借此表达鲁迅对时态的担忧还有对人天性的揭露。

鲁迅发表《而已集》的时间是1927年,在那之前和之际,中国遭受的磨难罄竹难书。

鲁迅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扣开中国国门,到之后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等均是民族陷落沉亡的推手。

等到鲁迅出生,他更是眼睁睁看着国家经历一次次革命,一次次失败。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

到了20世纪,八国联军侵华,再一部丧权辱国条约签订。苦难始终没有结束,至少在鲁迅看来如此。

他提到人民憎和尚之等,一方面确实是这些和尚、尼姑、回教徒、耶教徒在民族革命之时,少有做贡献,还往往拖后腿。

民国和尚

他得知的和尚生活富足,少用做什么却能获得安稳富足生活,甚至还能娶妻生子。

不过是剃了头的俗人,因着一层身份,倒比别人高大许多。

他得知当时的耶教徒欺男霸女,惹出不少教案,却少有受惩罚。

相反,那时候的道士,倒是延承一致的“苦”与“穷”,是弱势群体。

鲁迅在用道士来比拟中国,把和尚等比作那些外来侵略者。

他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一文中评价庄子散文:“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可以看出,他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报以赞赏甚至是骄傲的态度。

但是推古至今,本是天朝上国的中国却遭受着曾经不看在眼中的文化侵略。曾经的中国传统宗教,却被外来者佛教欺压。

由此可以看出鲁迅的愤怒,还有他的恨铁不成钢之心。因此他说“人们往往憎和尚,不憎道士”,则隐喻着对那些外来者的反抗。

另一方面,却和道士的弱势地位有关。这却与中国人的劣根性有关,同情弱小、厌恶强大。

人们往往善于从不幸者那里获得安慰,从优于自己者那里产生愤恨。

第三届全员道士合照

对于那些弱势群体,他们从不吝啬施展同情与善心,于是说“不憎道士”,不过是生活困穷时的自我安慰。

“憎和尚”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和尚都要比他们的生活要好,于是产生不满与妒忌。简而言之,就是“见不得别人好”这种心态。

但鲁迅从中,更是隐隐透露出一丝悲凉。只有“憎”,没有“解”,正是那时期人民面临的困境。

再次读到:“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却已不再是原来心境。

鲁迅

须知,与人嫉恨之心不可有,对弱小者悲悯可以,重点是要如何打破僵局,使弱小者强大。

鲁迅想的从来都是国家脱困、民族盛行,外来者离去,本土者强盛。只有这样,民族才有希望。

所以他最后才会补充“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希望借此警惕人民,希望有一个盛世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