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体恒法师:大肚弥勒为何能成为印度人的财神?
编者按:自2008年起,以“慈行天下·和乐人间”为主题的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十余届,成为一年一度奉化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2020年11月11日,#2020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在宁波奉化雪窦寺开幕,此次弥勒文化节分开幕式、论坛、展览、佛事、群众性活动五大板块共7项内容和两项配套活动。在今年#雪窦山弥勒文化节#节开幕之前,凤凰网佛教特别编发此文,带您了解弥勒信仰。
雪窦山弥勒菩萨圣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奉化雪窦山)
《从大肚弥勒信仰在当代印度的流行看佛教中国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体恒法师的论文,体恒法师在论文中提出近年来汉传佛教大肚弥勒佛在印度获得普遍信仰,他认为印度流传的大肚弥勒信仰中掺杂着中国民间信仰的成份,虽然不同于正统的佛教信仰,却极大地推动了汉传佛教在世界的传播。凤凰佛教选编了体恒论文的主要观点如下。
弥勒信仰曾长时间流行于印度、中国等地。弥勒信仰几乎随着佛教的传入同步进入中国,弥勒信仰的传入首先从经典的翻译开始。自五代之后,随着浙江奉化雪窦寺契此和尚应现为弥勒的传说的流行,及禅宗兴起、禅寺一统天下之后,对弥勒化生说的推崇,中国汉传佛教寺院供奉的弥勒形象转变成了以光头大肚、欢喜大笑、袒胸露腹为主的一个中国僧人形象。
弥勒信仰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寺院僧众和受到过良好佛法熏陶的居士为主的正统佛教派,另一条则是民间的信仰者。前者对弥勒的理解完全忠实于佛经的记载,而后者则是混合佛教弥勒信仰及民间信仰因素为一体。相对而言,民间弥勒信仰的受众更多,传播更广,内容也更丰富。
大肚弥勒的信仰,本身就是起源于民间。中国民间信仰里的大肚弥勒佛,因其祥和开怀的面容,慈悲包容的胸怀,豁达知足的心态,而为民众视为吉祥的象征,广受欢迎,于是形成了浓厚的供奉之风。所谓“和气生财”,久而久之,弥勒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财神”,甚至造像也出现了手持钱宝、高举元宝,或盘坐在黄金宝座上的形象,他的布袋里也被认为充满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禅宗寺院里迎面而来的弥勒形象,也被人们请回到了家宅居所,并认为有改善风水、聚气纳财的作用。于是,弥勒信仰便与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结合在了一起。
佛教虽然起源于印度,可是一千多年前,由于多种原因,佛教就已在印度衰落,甚至一度完全消失。但是,在佛教作为弱势信仰的今日印度,中国民间的大肚弥勒信仰居然跋山涉水传播到了印度,而且广泛传播,非常兴盛。
印度有一本关于大肚弥勒的普及性著作,里面专门有一章内容叙述弥勒与风水的关系。作者认为,根据风水理论,如果风水物品安置得当,它将会给我们带来和睦与幸运。弥勒佛就是最受欢迎的风水象征之一,“是风水中快乐、富足和幸运的最高象征”。他认为弥勒佛可以带走人们所有的问题、烦恼与压力,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悲伤和障碍,并提供一个充满了幸福的平稳生活。最关键的是,许多人相信“笑佛可以吸走负能量的气,散发出正能量”。供奉大肚弥勒佛必须根据风水的规则,不同的情况下供奉不同形态的佛像:
以一种放松的神态、慈祥有爱地闭着双眼,端坐着的笑佛:对构建人际关系及培养快乐家庭非常吉利。
手持金罐或装满金块的口袋的笑佛:供奉于办公室或营业场所,能带来良好的财运。
坐在一个口衔金币的蟾蜍上的笑佛:能带来充裕的金钱。
带着一个钵的笑佛雕像:可以带来的吉祥与好运。
坐在一个大麻袋上的笑佛:可以护佑旅途平安。
坐在一个坚固的大金块基座上的笑佛:可以创造一个快乐的家庭环境
戴着一个大帽子端坐、犹如无忧无虑享受生活的笑佛:可以带来长命百岁。
实际上,在印度人的眼里,大肚弥勒就是一尊泊来的财神。
弥勒信仰,起源于印度,流传于中国。经过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发展,再次返回印度。弥勒信仰的回流,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现象。可以说,没有印度古代的弥勒信仰,就没有中国的弥勒信仰;没有弥勒信仰在中国的民间化,也就没有大肚弥勒信仰在印度的返传。
从佛教的菩萨到民间的财神,风水化的弥勒信仰非但没有“销解”掉正宗的佛教弥勒信仰,反而漂洋过海传播到了印度,促成了汉传佛教对印度的“返哺”。民间化的佛教固然与传统佛教有一定的差异,甚至异化了一部分正统佛教的内涵,但是,它非但无损于佛教的发展,反而是正统佛教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在那些正统佛教触角所不能达到的偏远地区,或特殊社会阶层,民间化的佛教就是他们了解佛教的契机,也是化导社会、敦化民心的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