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囊的部首(惠的部首)

囊的部首(惠的部首)

每日一字——惠

huì

惠,甲骨文的字形是由“叀”和“心”组成的会意字。“叀[zhuān]”是古时候一种纺线用的纺锤,也叫纺塼。用手指拧动纺锤使之旋转,就把上面的三股丝拧成一股了。所以后来“專”字就在旁边增加了一只手。“叀”是“專”的本字,本意都是指专一地纺线。“叀”在甲骨文中当语气词“惟”讲。在金文中“叀”与專(专)、惠通假。“惠”字添加了“心”,是强调纺线时应该用心、专一。由于纺线是妇女的工作,所以“惠”在金文中就因此转注了温顺、仁爱的意思。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叀部》惠:仁也。从心从叀。〖注〗徐鍇曰:爲惠者,心專也。

段玉裁注:人部曰:仁,親也。經傳或假惠爲慧。爲惠者必謹也。“惠”在《康熙字典》中归在心部。

文 献 选 读

“《詩經·邶風·燕燕》: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終,既。溫,溫柔。且,又。惠,和順。淑,善良。慎,謹慎。

她性格温柔又和顺,举止善良又谨慎。

“《詩經·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為民逑。”

古时候的中国指的是王畿、京师。

惠,仁爱。逑,聚居之所在。

聚居在京城内的民众,受到周王的恩惠,日子过的还算安宁。

“《尚書·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大禹说:知人者,是睿哲之人。能知人善恶而择其善者,因此才能用人得当。安民者,是因其爱民,因此民众都会怀念他的恩惠。如果既有智慧又有恩德,那又何必担忧驩兜等四凶?又何必驱赶东夷的三苗九黎?又何必害怕那些花言巧语、献媚取宠的坏人呢?

“《周易·益卦》: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惠,施以恩惠。

孚,有信用。

我真诚地怀着一颗施惠于民众的心,毫无疑问,一定会是吉祥的。天下人也会真诚地感念我的恩德。

成 语 典 故

不夷不惠

夷,是指商末周初的伯夷。惠,是指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伯夷宁可饿死也不仕周朝;柳下惠三次被罢免也不离开鲁国。如果不学伯夷和柳下惠那么极端,做事折中一些,是不是更好呢?

“西漢·揚雄 《法言·淵騫》:不夷不惠,可否之間也?”

浇瓜之惠

传说古时候的梁国与楚国边境处都种了许多瓜。楚人忌妒梁人的瓜种得好,乘天黑把梁人的瓜秧毁了。梁国的县令宋就不仅制止了梁人的报复,而且派人帮助楚人浇灌瓜田,使楚人的瓜长得一天比一天好。楚王听说后,以重金相谢,并表示以后要与梁国长期修好。后以”浇瓜之惠”来比喻“以德报怨”来化解矛盾,不因小事而引起纷争。

“西漢·劉向《新序·雜事四》記載了梁大夫宋就说的话:「惡是何可構怨禍之道也,人惡亦惡,何偏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竊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

惠子知我

惠子,即惠施,是庄周的好友。

惠施死后,庄周路过其墓,想起了【鼻垩挥斤】的故事。

郢人因施技的对象死了,而再也玩不了【鼻垩挥斤】了。

如今惠施死了,庄子也再没有辩论的对象了。后以"惠子知我"来比喻朋友相知之深。

“《莊子·徐無鬼》: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通商惠工

通商:便利各地货物交流;惠:给人以好处。

使贸易畅通,给工商业者带来好处。

“《左傳·閔公二年》:衛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務材,訓農,通商,惠工,敬教,勸學,授方,任能,元年,革車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说卫国重建后,卫文公穿着粗布的衣服,带着粗帛的帽子,努力从事生产,指导农耕,而且还鼓励通商,给手工业者种种优惠,重视教育,奖励学生,向官吏训导为官之道,举贤授能。从开始只有30辆战车,几年后很快就发展到了300辆。

以“惠”作偏旁的字

谷穗的“穗”,

蕙兰的“蕙”。

橐、囊、蠹、束与其他

要讲“种树郭橐驼传”,觉得“槖”字难写。不妨来认识一下。

槖:如果在字典中查偏旁,根据现代汉语,查到的或许是“木”字旁。

但从词义上解释,倒不如理解为“束”字旁更妥当。

小篆的“束”字,它的古字形像用绳子将树枝捆扎起来的样子,本义指“捆扎,捆绑”,这里可理解为:把口袋扎紧。

接下来,我们看囊:

囊:形声字,上形下声。装有物品的袋子是囊之范式,小圈儿象征扎系口袋的绳索,襄省声。

大曰“囊”,小曰“橐”。

“橐”字中,中间的“石”是声旁,其余是形旁,代表意义。“橐驼”,言其负囊橐而驼物也,就是像骆驼一样背负着东西。俗称“驼背”。

蠹:[dù],木中虫,象虫在木中形。引申比喻祸害国民的人和事。

只是一家之言,或许未必准确,还请各位内行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