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二的意思解释是什么(二的意思)

二的意思解释是什么(二的意思)

“二”和“两”意思差不多却不能通用,在古代也是这样吗?

“二”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数字,它是判断偶数的依据,但本身却不是最小的偶数。现在时不时也能在网上看到有人争论,“零”和“二”到底谁才是最小的偶数?

更神奇的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位语言学家研究了欧、亚四十多种语言之后做出了这样一个推测:一万两千年前就在使用而今天仍然被使用的词有十五个,“二”是唯一一个数字。

汉语中的“二”就更神奇了,它还有个弟弟——“两”。这两兄弟虽然长得不一样,但表达的意思却基本相同。说基本相同,是因为它们还是有些不同之处的:

1. “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了“二百五”的意思,我们有时会把“二”当成形容词来用,比如称哈士奇为“二哈”;

2.“两”是一个计量单位,在先秦时就出现了,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时候,规定一两为二十四铢,十六两为一斤。

除了上面说到的作为形容词和量词的特殊用法之外,“二”和“两”最大的用途是作数词。有的时候,“二”和“两”是可以互相替代的,比如“二百”和“两百”、“二万”和“两万”。但更多的时候,它们是不能互相替代的,比如“二两”不会说成“两两”;“两个”不会说成“二个”;“第二”不会说成“第两”;“一二三”不会说成“一两三”。

此时出现了几个问题,“二”和“两”的用法有规律可循吗?这仅仅是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吗?古代汉语中“二”和“两”的用法是否也是这样?

下面先根据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总结出“二”和“两”的用法。之后选取几个典型例子,在古代汉语语料库中进行检索,观察“二”和“两”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

一、现代汉语中“二”和“两”的用法

值得注意的是,“二两”其实是一个特例,把“两”换成“斤”、“钱”、“石”(dan,四声)、千米、千克等计量单位的话,我们一般只会说“两斤”、“两钱”、“两石”、“两千米”、“两千克”,而不说“二斤”、“二钱”、“二千米”、“二千克”。

不仅仅是计量单位,在“个”、“只”、“本”、“部”等量词前面,我们也只用“两”,比如“两个人”、“两只鸟儿”、“两本书”、“两部车”。

我们不会说“二个人”

也就是说,在量词前,我们只用“两”,而不用“二”。这是“二”和“两”用法的第一个区别。

为什么会出现“二两”这个特例呢?不仅是普通话中不把“二两”说成“两两”,在客家话、粤语等方言中也同样如此。究其原因,小新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1. “两两”这个词有另外的含义,指成双成对或稀稀落落。如两两相望、两两相对、三三两两、两两归鸿欲破群等。

2. 数词的基本功能是清晰地表达出某个数,比如“一斤”、“两斤”中的“一”、“两”的表数功能都非常突出,但“两两”中第一个“两”的功能被弱化了。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讨论“二”和“两”的用法。数词除了会出现在量词前面之外,通常还会出现在数词之前,比如二十二、二百四、二千六、一二三、二零二零。不难发现,除了“二百四”、“二千六”可以换成“两百四”、“两千六”之外,其它情况中的“二”都不能换成“两”。

对比“二十二”“二百四”、“二千六”、“二零二零”,这四个词都是数词,“二十二”和“二零二零”中的“二”不能换成“两”,其它两个则可以。其中存在什么规律呢?稍作分析不难发现,当后面的数词小于等于“十”的时候,只能用“二”而不能用“两”。这是“二”和“两”用法的第二个区别。

当后面的数词大于“十”的时候,“二”和“两”可以互相替代。这是“二”和“两”用法的相同之处。

此外,“第二名”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虽然“二”出现在“名”这个量词的前面,但因为在“第”这个表序数的词后面,所以这里只能用“二”。我们只说“第二名”,而不说“第两名”。和“第”类似的还有“老”,比如排行第二的人会被称为“老二”。

数词出现在“第”、“老”等表序数、次序的词后面,只能用“二”而不能用“两”。这是“二”和“两”用法的第三个区别。

二、古代汉语中数词“二”和“两”的用法

前面我们总结了数词“二”和“两”的用法规律,但我们还不知道这种用语习惯是现代汉语所确立的,还是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确立了。因此,有必要选出几个典型的词语,在汉语语料库中进行检索。下面即选择“二两”和“两两”“两个”和“二个”、“二十”和“两十”、“两斤”和“二斤”,在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BCC)中进行检索。

1.“二两”和“两两”

在BCC古汉语语料库中对比搜索“二两”和“两两”,可发现“二两”出现了114471次,“两两”出现了7332次。

古汉语中“二两”主要在药方、食谱中,意思为重二两。古汉语中的“两两”主要出现在语录、集注和诗词中,如《大般涅槃经疏》中的“而此十德两两”,元诗中的“沙棠为舟桂为桨,惊起鸳鸯飞两两”,意思为成双成对或稀稀落落。

不难看出,古代汉语中的“二两”和“两两”用法跟现代汉语基本一样。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道教典籍中有一些“花花花花两两两两”,较为玄奥,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也没有得到保留。

2.“二个”和“两个”

在BCC古汉语语料库中对比搜索“二个”和“两个”,可发现“二个”出现了7617次,“两个”出现了75552次。

“二个”主要出现在药方、食谱和小说中,如《康熙侠义传》中有“案上有盆景二个 、座钟一架”,意思就是数量为“二”。“两个”的意思同样是数量为“二”,使用范围和“二个”基本相同,但使用频率远比“二个”要高。

上一节分析现代汉语时,我们发现“在量词前,我们只用两,而不用二”。这应当是在古代汉语用语习惯的基础上确立的,即舍弃了使用频率低的“二个”,保留了使用频率高的“两个”。“斤”、“位”、“只”等量词,也同样如此。

当然,现代的食谱、药方中也会出现“二个”、“二只”、“二斤”等,这应当是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用法。

3. “二十”和“两十”

在BCC古汉语语料库中对比搜索“二十”和“两十”,可发现“二十”出现了1194322次,“两十”出现了1001次。在这1001次中,有些并非是真的“两十”,毕竟古代不断句。当然,真正使用“两十”的地方也有,比如《东溟奏稿 》中出现了“拨贮台湾道库银两十 万”,《红楼幻梦》中出现了“怎么劈空的累你赔偿两十 万银子,咱们心里如何过得去”。

可知古代汉语中有“两十”这个说法,但使用频率非常低。上一节分析现代汉语时,我们发现“当后面的数词小于等于“十”的时候,只能用“二”而不能用“两””,这是舍弃了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的“两”。

4. “二百”和“两百”

在BCC古汉语语料库中对比搜索“二百”和“两百”,可发现“二百”出现了228145次,“两百”出现了383次,“二百”的使用频率比“两百”要高很多。再检索“二千”和“两千”、“二万”和“两万”,出现次数分别为140227次和680次、63499和512次。可知古代汉语中“二”和“两”出现在数词前时,“二”的使用频率远比“两”要高。

通过检索现代汉语报刊语料库,可发现“二百”出现了11663次,“两百”出现了5380次;“二千”出现了50809次,“两千”出现了“29326”次。相比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两”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

5. “第二”和“第两”

在BCC古汉语语料库中对比搜索“第二”和“第两”,可发现“第二”出现了188135次,没有“第两”这个用法。这和现代汉语是一样的。

总结: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前只用“两”而不用“二”,和古代汉语基本一致。“二两”是特例,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的说法一致。

在现代汉语中,表序数的词后面只用“二”而不用“两”,和古代汉语完全一致。

在现代汉语中,当后面的数词小于等于“十”的时候,只能用“二”而不能用“两”。古代汉语中,也会使用“两”,但频率很低。

在现代汉语中,当后面的数词大于“十”的时候,“二”和“两”可以互相替代。古代汉语也同样如此,但现代汉语中“两”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大了。

什么意思?二

我说,你没有认真看过我的案卷,因为一审判决说因为多次催要无果才提起诉讼,说明我一直在主张我的合法权利。而且一审并没有就诉讼时效进行判决。根据最高法院的相关规定,二审法院就不能对诉讼时效再进行判决。法院在庭审时,没有就诉讼时效问题进行庭辩,因此也不能进行判决。所以我在电话中说,我很不满意你的说法,我希望法院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判决,为民主张公平正义。

天籁之音的意思?

语言是一门艺术: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俗语出自晋朝著名文学家、辞赋家——傅玄撰写的《口铭》。

原文:

福生有兆,祸来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蚁孔溃河,淄穴倾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存亡之机,开阖之术。口与心谋,安危之源。枢机之发,荣辱存焉。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意思是说疾病是吃出来的,祸患是说话招惹来的,人人都长有一张嘴,嘴除了吃喝就是说话。这句话也告知人要慎言慎行。还有一句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因为人人也都长有双耳,所以,说话是艺术,聆听是技术。

人好虚荣,喜听顺言,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人认可,被人尊重的渴望,没有人愿意受鄙视,遭囹圄。人们享受自由,争创自由,从人的心理特点来说,在人的潜意识中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的看待事物及解析事物,这个中心点就是以我为主,我是主人。理论上讲,我更愿意做主人,而不愿意去当仆人,人们的种种拼搏,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着。以客观来说,我们都是仆人,有的人是金钱的仆人,有的人是权力的仆人等等,而最不应该的就是我们无意中又充当了话的仆人。

话在说出口之前,自己是话的主人。话出口后,话则变成了自己的主人,我们不得不为自己说出去的话而去圆场负责。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人应该明白:“对号入座”是人的天性本能,疑心揣测是人的天然本性,自查、自纠、自律对人性来讲更是多的是一种选择,既然是选择,就有可塑的伸缩性。

其实语言更像是一粒种子

“种子”只要有适合的土壤和适宜的温湿度,就会生根发芽。“种子”越锋芒,发芽的速度越快,扎根就越深,因为在人性的土壤中更适于生长,带有辛辣口味的“种子”。人,对能够刺痛自己的,哪怕是忠言实话也会怀恨于心而记恨。但是对于那些忽悠奉承的话语却更容易接受,哪怕是谎言欺骗,只要重听,顺耳便会心安享受,其乐融融。这叫自欺心理和自我安慰。和吹牛皮一样,都是一种补偿心理,是实而不至的虚拟精神胜利法,吹牛是虚荣与攀比的附生物。

吹牛是自我陶醉的精神胜利法

心理学有一句话说:“你所显摆的,正是你缺少的”。吹牛是一种心理麻痹与自我安慰,是精神上的胜利法。爱吹牛的人,其本质就是爱慕虚荣。吹牛是因攀比刺激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反弹,是巧取他人尊重与认可的一种拙劣方法。其本质就是自己没有真本事可示人,只有用吹牛皮来自我美化添异彩,以获取虚荣心理上的满足。

俗话还有:“一言即出,驷马难追”,也有“一诺千金”之说。现今也有:“诺不轻许,则我不负人;诺不轻信,则人不负我。”所以,说话是人的本能,适时适当的说话,反映的是人的修养与智慧。

语言是一门艺术。

语言是一门艺术,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更能体现出人的修养与品德。如果说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必备技能,那么语言技巧更能体现出人的情商智慧。语言,包括图画、文字、手语、口述及人五官的表情等等……

运用好语言的特点特性,使用掌握好语言的技巧,理性分析判断出语言语音的喻意,深入客观地探寻出语意深层次的答案,才能够增进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及阅历的增长。

典故:

杨修,字德祖,东汉末年文学家。他博学能言,智识过人。但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有一天,曹操嫌工匠造的园门太宽了,就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一看,即明其意,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又有一天,曹操在一盒点心上写了“一盒酥”三个字,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造次?”后来曹操与诸葛亮交战,接连失利,退守斜谷。传令官问当夜口令时,曹操正在喝鸡汤,随口说了“鸡肋”二字,杨修便知曹操欲撤军,并告知了身边的人。曹操因忍无可忍,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其斩首。

独一无二的意思?

+83.1415926成语答案是什么:无穷无尽

3.1415926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猜猜看到后面的题目是越来越难,那么在进士的关卡中有这么一道题目上面写着数字3.1415926····这是什么成语呢?感兴趣的可以来了解一下!

+83.1415926成语答案是什么

3.1415926....这个是π的数值,是没有止境的。

而且+8那个其实也不是8,是数学里面的的符号,代表着无穷。

那么这个成语就很好猜了。

正确答案是无穷无尽。

穷:尽、完。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出自宋·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近义词:无边无际、应有尽有

反义词:寥寥无几、寥若晨星

+83.1415926成语答案是什么

正确答案就是无穷无尽。

“无穷无尽”和“无边无际”都含有没有尽头,没有止境的意思。但“无穷无尽”多指时间,偏重在形容数量极多;“无边无际”多指空间面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