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乾隆多少岁登基皇位的(乾隆多少岁登基)

乾隆多少岁登基皇位的(乾隆多少岁登基)

乾隆帝25岁即位,已经成年能够亲政,雍正为何还要安排四大臣辅政

纵观满清一朝,大行皇帝为后继之君安排辅政大臣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后继之君年龄尚幼,未达到清朝祖制规定的亲政年龄。顺治朝的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康熙朝的“辅政四大臣”;同治朝的“顾命八大臣”等都是这种情况。但是,雍正皇帝临终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例外情况,那就是明明继位为帝的弘历当时已经年满25岁,早已经成年,超过了亲政的年龄,为何雍正皇帝还要安排四位大臣辅助朝政呢?难道,弘历继位看似平稳的过程下还暗流涌动,并不顺利?让我们重回雍乾传承时期,一探究竟!

登基元年的乾隆皇帝

1、保驾护航

首先,雍正皇帝驾崩的时候,朝中局面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平静,心怀叵测、暗藏祸心的人更是不在少数。这一点从乾隆朝初期出现的“弘晳逆案”就能看出端倪。康熙晚年出现的“九王夺嫡”事件中的关键人物,雍正皇帝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雍正皇帝继位重点处分的“八爷党”中皇十子胤俄和皇十四子胤禵虽然被囚禁但是仍然活在人世,其政治势力和朝政影响依然存在。

皇十子胤俄剧照

在上面所说的弘皙,这位前朝废太子的嫡长子对皇位的觊觎一直都未停息,甚至包括辅政大臣中的皇十六子允禄被雍正皇帝如此重用和厚爱仍然参与到了弘皙的造反案中。继位之初就对政敌严厉打击,大力维护皇权统治,甚至不惜亲手处死亲生儿子来为弘历将来的登基扫除障碍的雍正皇帝对于心慈手软的乾隆皇帝继位以后肯定不会放心。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两位雍正皇帝的弟弟——皇十七子胤禄和皇十七子胤礼,外加一位两朝重臣张廷玉,还有一位带兵出身、雍正皇帝宠臣鄂尔泰。有了这四位大臣的保驾护航,即使昔日的政敌们势力依然存在,依然能够影响朝政也不至于翻起大的风浪。

皇十七子胤礼画像

2、乾隆皇帝缺少政治经验

虽然,雍正皇帝的这位皇四子弘历深受康熙皇帝厚爱,雍正皇帝也早在继位之初就将弘历秘密立为皇储,但是因为昔日的皇四子胤禛在康熙晚年忙于“九王夺嫡”事件而忽略了对弘历教育方面的培养,以至于弘历接受教育的时间过晚,直到雍正皇帝继位以后才加强和重视弘历的教育事业。

雍正皇帝画像

在雍正朝,这位半公开化的皇太子在雍正皇帝过分的保护下,仅仅忙于学习的弘历很少参与政事,直到雍正朝晚年才因为贵州苗族起义而被雍正皇帝指派参与其中,而且仅仅是配合张廷玉、胤禄等人,起到协助作用,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政事。所以,弘历继位的时候虽然已经25岁,但在朝中政事方面,他还差得很远,甚至尚未开窍,一点不懂。所以,雍正皇帝为其安排辅政大臣不无道理。

张廷玉剧照

3、便于继续推行雍正朝的各项改革制度

乾隆皇帝对于朝政的陌生肯定会让雍正皇帝担心自己在位时期既定改革措施的继续推行,虽然雍正朝推行的“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和“密折制度”、“密储制度”等已经成熟,甚至开始在全国推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所获得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雍正皇帝的要求,甚至还相差甚远。甚至,“改土归流”等改革还处在试探阶段,才刚刚推行,尚未收到明显的效果。所以,雍正皇帝之所以安排辅政大臣,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继续推行自己的各项改革政策,为大清王朝达到鼎盛阶段做好各项准备。

雍正皇帝剧照

4、边疆问题集中爆发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将追缴国库欠款、推行各项制度改革、努力维护皇权统治以达到休养生息、整顿历史、提高清朝综合势力的目的。对于边疆问题,各民族的维护和统治有些疏忽,甚至有些放纵的意味,以至于到了雍正朝晚年,边疆战事频发、民族矛盾凸显。虽然雍正皇帝给乾隆皇帝留下了巨额遗产,但是也留给了乾隆皇帝甚是棘手的边疆战乱问题。将这些自己都没能处理明白的边疆、民族等问题留给一个毫无政治智慧和经验的儿子,雍正皇帝当然不会放心,只能委托给几个亲手处理过,最为熟悉该类问题的亲信大臣。

乾隆朝四大辅政大臣

不管雍正皇帝是出于何种目的为已经步入青壮年的乾隆皇帝安排四位辅政大臣,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大清王朝的繁荣鼎盛,这个在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鼎鼎大名的勤政帝王远远超过了“死而后已”,真正做到了为清朝奉献一生。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上谕档》

乾隆明明活了89岁,为什么当了60年皇帝就主动退位?原因很简单

在清朝的皇帝当中,乾隆不仅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还可以说是运气最好的。他不仅活到了89岁的高龄,而且生逢其时,前有爷爷康熙帝和父亲雍正帝所打下的盛世根基,轻轻松松的在其任上迎来了康乾盛世,国泰民安,享受了60多年的惬意时光。

在位一甲子,之后又当了3年的太上皇,他实际把握着清朝政权63年之久,因为活的长在位时间长,他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晚年还自誉为“十全老人”,具有“十全武功”,为自己的一生高度称赞。

然而让人感到十分奇怪的一点是古代的帝王都是终身制,巴不得多享受一天人间极致的荣华富贵和权力地位。但是乾隆却在当了六十年皇帝后主动退居幕后了,难道是他厌倦了身居高位集生杀予夺大权于一身的生活?这明显不符合其权力欲极大的性格。并且乾隆在86岁时身体仍然足够硬朗,但是他却让自己的儿子嘉庆上位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与他登基之初所立下的一个誓言有关,话说乾隆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君主,登位之后迟迟不肯立储,天下人于是传言其贪恋权位,而刚刚上位的乾隆眼见流言四起,不利于自己的掌权,所以不得已发布了一道诏书:“……朕此举天下臣民无由共闻,未尝无窃朕为贪婪宝位,不肯立储。不知朕践阼之处曾焚香告天云: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第此意向未宣示,众亦不能深悉也。……”,说自己不敢于掌权61年的先祖康熙相比,假如皇天眷顾自己可以在位六十年,那么他第二年一定会退位扶持太子登位,希望臣民能够理解。

这是乾隆皇帝首次公开向民众宣告自己将在登基60年后让位,也许他真的得到了上天的眷恋,乾隆居然活到了89岁,而且在当了60年皇帝后依然精力充沛。毋庸置疑,让其放弃手中的权力,走下被人所敬仰的龙椅,他自己心里是十分不情愿的,只是迫于君无戏言,反悔容易摧毁皇室信誉,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了这件事。

乾隆六十年的九月初三这一天,已经85岁的乾隆稳坐勤政殿,内侍大太监当着一众皇子皇孙和文武众臣的面宣读了乾隆帝在乾隆三十八年立下的传位诏书,正式册立爱新觉罗·永琰为皇太子,次年登基,立年号为嘉庆,并在元旦举行了授受大典。

事情到这就很明了了,的确有些贪权恋势的乾隆并未真心想放下大权,在嘉庆元年的传位大典上给儿子嘉庆传授皇位之后,他立即宣布自己为太上皇,仍然以“朕”自称,所下的谕旨也一律以“敕旨”称之。乾隆还和儿子进行了分工,自己负责军国大事和官员任免选拔,而嘉庆则只过问普通事务。因此官员们大多时候都是越过皇帝,直接向太上皇请示汇报,此外皇帝还要每天前往养心殿接受太上皇的训喻。

实际而言,乾隆只是把年号改了,国家大权还是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至于儿子嘉庆帝则只是一个傀儡罢了。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细说清史》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