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九月是什么月?(1月是什么月)

九月是什么月?(1月是什么月)

古历1月至12月分别属什么?

天干地支所属五行及对应方位各指的是什么?看后明白了

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是古人的智慧,“天干地支”古人有‬着‬取自树木的干、枝之意。据说最早的纪日概念就是“干”,纪月则用“支”,月日分为阴阳,阴阳象征地天,故而称其为天干和地支。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以天干地支的相互配合作为纪年法,同时,也把天干地支分成了不同的阴阳五行属性及不同的方位。那么,天干地支所属五行及对应方位具体是指什么呢?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个统称,其实指‬的是“阴阳”与“五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合阴阳,阴阳兼五行。

古‬人‬把‬宇宙万物的‬属性分为两大‬类,也就是一阴一阳。因为万‬事‬万物的形‬成‬、‬变化、‬发‬展‬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谓‬相‬互作用就是相‬互‬依存、‬相‬互‬运‬动、‬相‬互‬对立。‬

“‬‬五‬行‬”‬就是针对某一事或物分为不‬同的五种属性,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相生相克,互相制约。正是生与克各司其职,大自然才得以平衡,才得以生生不息,绵绵若存。

五行相克关系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天干地支所属五行

我们已经知道,天干共十个,五行属性“金木水火土”俱全。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每两个为一组,一阴一阳,正好五组。

对应五行:甲乙为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为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为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为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癸为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其实,这也很好记忆,只要记住十天干的顺序,两个为一组,甲乙为木开始,都是五行相生关系就行了。即:甲乙组为木,木生火,下面的丙丁组就是火,火生土,下面的戊己组就是土,土生金…………。

地支共有十二个,当然也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俱全。因地支为十二,对应十二个月正好,而月份分作春夏秋冬四季,中间都有一个转换的时候,人们便把转换之时的五行属性为土。

十二地支对应月份:一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戍,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

因此,十二地支对应五行属性即: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辰未戍丑为土。

其实,这也好记忆,按照地支对应月份,三个为一组,除去每组最后一个属性“土”外,由一月的地支寅卯开始为木,已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

其阴阳属性,只要记住十二地支的排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由“子”开始,一阴一阳,即: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天干地支对应方位

首先我们要知道,五行属性所对应的方位。按照五行学说,东方为木,南方为火,西方为金,北方为水,中央为土。

大家知道,一年十二个月,三个月为一个季节即:春、夏、秋、冬。‬对‬应‬四‬季‬即‬:‬春‬季‬属‬木‬,‬为‬正‬东‬方‬;‬夏季属‬火‬,‬为‬正‬南‬方‬;‬秋‬季‬属‬金‬,‬为‬正‬西‬方‬;‬冬季属‬水‬,‬为‬正‬北‬方‬。‬

在十天干中,甲乙为木,那么对应的就是东方,丙丁为火,对应南方,戊己土对应中央,庚辛金对应西方,壬癸水对应北方。

在十二地支中,寅卯属木,对应东方,巳午属火,对应南方,申酉属金,对应西方,亥子属水,对应北方,辰、戌、丑、未属土,对应中央。

天干地支对应方位,简单方位划分就是这样,即:东方甲乙寅卯木,南方丙丁巳午火,西方庚辛申酉金,北方壬癸亥子水,戊己辰戌丑未中央土。

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有八大方位,即: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每个方位有45度。如果把天干地支方位全部安插在方位上,按照罗盘上的精准划分, 又把我们日常所说的这8个方位,细分成24个方位,每个方位十五度,在风水上称“二十四山向”。

虽然方位划分了“二十四山向”,可天干地支共二十二个,因此,就加入了“天地日月”,即:亁坤二个。乾为天,坤为地,一阳一阴。

“二十四山向”详细方位按顺序排列,由正北开始,顺时针分别是: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壬。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天干地支所属五行及对应方位也该明白了,希望能对想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朋友有所帮助。谢谢大家阅读,码字不易,敬请收藏!

农历12月为什么称为腊月?

农历一月为何叫“正月”?民俗专家:源于“建寅”的夏历正月

5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民间习惯称这一天为正月初一。农历的第一个月不叫一月而叫“正月”,这是为什么?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产实践中,根据北斗斗柄的指向和若干恒星的出没,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时以月亮圆缺为月,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并以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从而制定出最早的历法夏历。但是,每逢朝代的更换,新的朝代以每年的哪一个月作为第一个月是有变化的,也就是说,把每年的哪个月定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不同的朝代是不同的。比方说,夏朝的夏历把一月作为岁首,商朝的殷历以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周朝的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若用干支纪年法来称谓,一月称“建寅”之月,十二月称“建丑”之月,十一月称“建子”之月,这就是所谓的“三建”说。其中,“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

在我国,秦至西汉中叶前,岁首一直在夏历十月,也就是以农历每年的十月初一为新年。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把岁首之月固定在了“建寅”之月,即农历正月,此后历代相沿。

罗澍伟进一步介绍说,“正”字,在汉语中有两个读音:一个如“刚正不阿”里的“正”,有正中、正直、纠正等含义,但用于农历中的一月,则要读“万里征途”中“征”的读音。这是周秦以来的传统读法。也有人认为,把“正”读为“征”,是因为秦始皇姓赢名政,“政”与“正”同音,为避讳皇帝名字,遂改读为“征”音。

“正月里来是新年,大年初一头一天。”民俗专家表示,随着正月初一的到来,春节的大幕正式开启,人们走亲访友,互拜新年,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周润健)

旧历法10月是什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