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鲁中南人会请祖先回家过年,独特的请家堂习俗了解一下
请家堂必需品—家堂轴子
中国人一年中最热闹的就是春节,但是在正式过春节前,我们还有一些繁琐的准备工作,如买年货、打扫卫生,某些地方还要祭祖。今天文史君就带大家来看看除夕、初一时广泛流行于鲁中南地区的祭祖活动——请家堂。
现代的请家堂
一、何为请家堂“家堂”是什么意思?
第一种看法:堂,即高堂。堂者,本指内堂,引申为令堂,成为母亲的代名词,但又有高堂的意思,是父母的指代词。
如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中“委别高堂爱”、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送张秀才从军》“抱剑辞高堂”,可见至少唐朝已经将高堂等同于父母。“家堂”意思自然为家中高堂,所以家堂就是家中父母。
第二种看法:家堂为供奉祖先的屋子,即祠堂。社科院考古所的傅国宪研究员的《安阳鲍家堂仰韶文化遗址》一文是介绍鲍家祠堂。同样还有赵成新描写的古宅,其宅子名为“荫家堂”。在这里可见“家堂”皆指祠堂,从而引申为祖先的含义。
第三中看法:“家堂”专指山东高密特有的祭祀祖先用的年画,又称“家影”、“祖影”,因此“家堂”亦被引申为祖先。
根据鲁中南的请家堂习俗,家堂一词可以明确,其词义被扩大成祖先们的代名词。而请家堂自然就有了请祖先回家的意思。回家干什么呢?过节!过什么节呢?按鲁中南地区来看,其请家堂风俗一般在春节前后(除夕和初一)进行,所以可以确定,请家堂就是春节的祭祖活动。
请家堂
二、什么人能被请、什么人有资格请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尚且如此,家族就更加重视祭祀。既然是家堂,那就不是任何人都能来,在中国,家族中的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有严格区划,且不可乱了伦理纲常,所以请家堂有严格的“请”的范围。
能请的家堂都有谁呢?以“请客”的东家本人为核心,向上推五服(四代),五服以内的祖先皆是被“请”的对象。如果家族单传(上面的祖先太少)也可再往上类推,推至十服(九代)、七服(六代),将祖先名讳按顺序写于红纸(一般是红纸,也有别的色)之上,其顺序为从右向左,长幼有别。
什么人才有资格请家堂呢?一般来说,已婚男子、超过结婚年龄的男子都有资格,但父母健在的情况下不能“请”,如果父亲去世可以请。倘若家族人丁兴旺、兄弟众多,一般会在长兄家中请家堂。
请家堂
三、除夕请家堂过程春节期间的请家堂活动往往非常隆重,其过程极具传统和仪式性。
不同地点请家堂过程不同,一般都包括请、受、拜、送四个阶段。一般请家堂会在除夕下午进行。
请家堂之前要进行室内装饰,至除夕晚饭之前(正式请家堂之前)装饰必须完成。家堂轴子是必需品,所谓家堂轴子就是挂画,样式如古装剧中风雅人家正堂正对门的墙壁上的挂画。
家堂轴子一般都是以表现家族人丁兴旺、家族成员平安健康、家族事业顺顺利利、给祖先歌功颂德为内容。
因为涉及过年,所以家堂轴子又被赋予了传统的新年年画的特征,运用类似于年画绘画法表现人物,以红绿等艳丽喜庆的色彩表现为主。挂画之下要摆放八仙桌,桌子两侧要放椅子(太师椅、一般椅子都可),这些都是为祖先而设。
在正式请家堂之前,除了要装饰,还要准备香案、三副香炉并香、三只火烛、五包火纸、酒水一盅、下酒菜四盘六碗,另有十个白馍、一个花馍累成金字塔型;又要准备爆竹、火纸等。这种祭祀活动最开始不允许女性和幼童参加,现在已经有所改变。准备好前菜就开始请家堂。
请家堂中的折子
请家堂时,女性摆放祭品,男子在门外(一般是通向祖坟的村口的大路上)进行仪式。即主持人拿“折子”率领众人(家族男性成员)前行至村口,主持人将折子放于路口,族中有一人焚香代表路灯,拿着香的人必须保证香不灭、不断,然后由主持人率领族人叩头,并口念“请祖先回家过年”之类的话语。然后主持人取回折子,其时众人点燃爆竹,然后返家。在返家途中,众人必须向前看不能回头,从而体现对祖先的敬畏。
当主持人当将祖先“请”回家(折子进门)之后,香被插入香炉,香变成了贡品之一。而祖先“进家”后,要在门口外放一根棍子,成为拦门棍,防止邪魅的东西一起“混”进家中。
进入家中之后,将折子按顺序摆放于八仙桌上,然后焚香焚纸,继而家族之人进行叩拜,此为“拜家堂”。拜过之后,便是一大家族的人其乐融融一起吃团圆饭的场景。
团圆饭之后,村里人(一般为成年男子)会进行“串香”,就是去也请了家堂的其他人家中上一柱香,大家有来有往,从而使得请家堂的香火不断,增进乡里感情。因为请家堂是在下午进行,团圆饭是晚饭,所以“串香”这一活动,实际会在夜间进行。
请家堂
四、初一当天的请家堂初一当天仍旧是“请家堂”的延续,是女子到各家拜家堂的时间,这时候的拜就包括了磕头,即便是怀孕女子也应进行跪拜,这是替腹中的孩子而拜,体现了对长辈们的敬畏。
至初一下午,开始送家堂,这是仪式的结束也是仪式的高潮。除了各自送各自家的“家堂”外,也会有不同家族、多个家族一起送家堂的情况。各家留下看家的人,其他家族成员会举家出动,带着香、爆竹、折子、贡品在村头进行送别仪式。这样整个请家堂仪式才宣告结束。
文史君说请家堂不是封建迷信而又很大的现实意义。除夕请家堂、家族聚餐之后,长辈会对晚辈进行教育(炉边谈话),介绍家族历史,包括家族历史上的名人、家族传统、家族历史上的辉煌,还包括现实生活中有外人在场的酒桌上应如何陪客、接客、与人相处的礼仪,等等。
在当前这个功利化的社会,血缘亲情渐行渐远,但请家堂是一个大家族共同的活动,通过请家堂无疑有联络各家感情、增进家族意识、团结家人的作用。而请家堂这一套仪式本身就是文化的表现,有很高的文化学术价值。
拜年
参考文献王庆安:《请家堂纵横谈》,《民俗研究》1992年第1期。
张琳琳:《宗族的仪式与秩序:鲁中南山区请家堂的人类学解读》,《宜春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崔娟:《祖先崇拜的当代意义研究——以H村的春节请家堂为例》,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道教的“镇宅之宝”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发生于距离西北道教圣地陕西榆林佳县白云山不到二十公里的一个村庄里——韩曹子沟,村子里有户姓韩的匠人,精通鲁班符咒。据位知情的道友讲《鲁班符咒》,真正的作者是一个叫“方方灵”的人,一个了不起的道家高人,明朝时期著名的木匠,泥水匠,其精湛的道法惊世骇俗,据说佳县白云山的大梁就是其佳作。去过佳县白云山的善信都能看到白云山的大梁有明显的斧头砍过的痕迹,虽然历经了数百年风雨的洗礼,但大梁依然安如泰山。由此可知方方灵是到过佳县白云山的,而且还居住过一段时间,姓韩的匠人是有条件获得《鲁班符咒》真传的,《鲁班符咒》是在民间代代手抄,作为一本“镇宅之宝”,大凡修炼此法者必须要由高尚的德行,要由一颗慈悲心,用来行善积德;如果凭此书去害人,戏弄人,做一些坏事,就可能招来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有贫,孤,破的恶果。姓韩的匠人就是后面的一种,韩曹子沟村里的各家各户的大门以及家里的门、窗、床、桌、椅等绝大多数都出自其手,《鲁班符咒》害人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破财或死亡,破财使得村子里的人生活艰难,死亡使得村子里有好多人没能活下来,最严重的甚至有户人家生了五个儿子,最后只养活了一个。姓韩的匠人最后如何死亡的村子里也没有人知道,姓韩的匠人有两个儿子都是背锅,道友讲本来姓韩的匠人在自家大门上刻得符里面是大官,最后不知为何竟成了大锅。大儿子叫韩臭人,娶了个妻子早亡,后有娶了一个哑巴,至今无后;二儿子叫韩十姓,为人比较善良,有五个儿子,后来韩曹子沟村里的人都不居住在原来的地方了,整个村子都搬到了新的地方,这就是现在的陕西榆林佳县绳泉严家坪村。姓韩匠人的二儿子健在,村子里知道此事的人还有很多,去榆林佳县白云山的善信可以去村里实地了解下详情。
讲述此事的道友就来自严家坪村,后来我的授业恩师说,鲁班符咒的传承是一部包涵了古代社会木工,泥水匠们的血泪史,在残酷的古代社会,弱肉强食,生活在下层的艺人们掌握一些防身制敌,治疗疾病,阴阳风水的本领也是必须的,由于鲁班术简单易行,行之有效,正好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得到自己相对合法的利益。姓韩的匠人害人是通过改变别人的命运(通常是不好的命运),进而达到改变自己的命运(通常是好命运),学习该术的人如果道行不够会致招来恶果。
家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港湾,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住宅无疑是每一个人的梦想。登大魁,致显位,荣祖宗,福子孙,得享福慧,身享豪富,福寿增延,诸事如意的住宅哪一个人不想呢?然而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多数人不幸居于穷困之住宅,常住此宅仰以无事,俯以无蓄,穷年潦倒,疾病颠连,艰难窘迫,殊为可怜。
如何能够避免上述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呢,不管是造房还是买房都是房子的问题,都会牵扯到尺寸的问题,凡是符合《鲁班经》里尺寸吉数规定都会增寿延福,金银入宅,千祥云集;凡是不符合《鲁班经》里尺寸吉数的则会破财或死亡;在造房屋时还是比较容易防范的,“方方灵”鲁班先师还是传下来道“鲁班先师秘符”就是为了避免木匠、泥水匠等蛊毒厌魅残害主人而创的。凡造房屋,木石、泥水匠作诸色等,蛊毒厌魅残害主人,上梁之日须用三牲福礼横扁担一架祭告诸神,将鲁班先师秘符一道念咒云:恶匠无知蛊毒厌魅自作自当,主人无伤木匠遭殃,吾奉太上老君勅令他作吾妨百物化吉祥,急急如律令!(暗诵七遍)即将此符焚于无人处,不可令四眼见,取黄黑狗血暗藏酒内,上梁时将此酒速递匠头三杯,余者分饮众匠,凡有厌魅自受其殃,诸事符解。在用朱砂画鲁班先师秘符贴正梁上,黑圈内写本家名字,在内写完以墨涂之,贴符用左手持之,贴时莫许外人说闲话,贴毕下梯方以青龙和合净水米食化纸,即安家堂众祖接土地灶神居位遂念安家堂真言曰:天地阴阳,二气化神;三光普照,吉曜临门;华香散彩,天乐流音;迎请家堂,司命六神;万年香火,永镇家庭;诸邪莫入,水火难侵;门神户尉,杀鬼诛精;神威广大,正大光明;太乙勅令,久保山门;安神已毕,永远大吉。
对于那些已经盖好的房子又当如何防范此类问题呢,富人、土豪、达官等固然可以再重新盖房子或重新买房子,但绝大多数人都是穷其一生的积蓄才买了房或盖的房,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转凶为吉吗?有,那就是在家中供奉太上秘法镇宅灵符七十二道,此灵符自汉代以来就已经出现,十分古老。 后来道士逐渐使用符箓以镇宅,镇宅是道教法术之一,起於古代民间,在建房屋时,于墙角埋石(又称填宅石),用以“驱逐邪魔,以安家宅”。《道藏》第37册中收录了此灵符。
据记载,西汉时有一刘姓凶宅因用此符镇鬼转成吉宅,汉文帝下令颁此符于天下以镇宅。道教的极个别道士现在还保存了古老的镇宅灵符的使用方法。根据记载,七十二道镇宅灵符不仅仅使用于保宅,而是兼管了宅内人丁平安、健康,家畜和农田的丰收、驱鬼避邪、行人的早归、产妇的顺产、多添男丁、家庭和睦、敬老爱幼等诸多方面。
凡人家能求得此符一本,用香火前供养镇宅回凶作吉,万祸尽消诸事吉庆。 上真垂佑灾害不生,福寿增延,子孙荣显,田蚕倍盛,六畜兴旺,扫荡妖邪,灭除精怪灵符立妙,永镇门建。此符来历多多,述之难尽,若不食大荤、五辛、三压及戒杀一切物命,心诚敬奉极有感应矣。
不仅在民间百姓供奉,在北京故宫太和殿房梁之上也供奉着太上秘法七十二道镇宅灵符,其功能广大、法力无边,加之供奉地点的至高至尊,不仅仅专为保护此一殿,也不仅仅是保护整个紫禁城,故含庇护天下之大思想。
在太和殿300年大修之际,故宫披露了太和殿中隐藏的五座神秘符牌。这五座符牌的供奉极有规律,乙太和殿正中悬轩辕镜正上方的藻井平台中央所供符牌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方分别朝向正中各供奉一座。符牌由於雕刻著镇殿神符,故又称为“符板”。正中央的一块符牌高约37.5厘米,宽23厘米,以产于东北的高丽木所制,前置香炉、蜡台、灵芝五供。符牌背面由镇殿七十二符组成,可谓是一道镇殿灵符。
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1731年),雍正降旨在养心殿安黄铜符板一块,太和殿和乾清宫分别安木符板各一块。据此可知,此处符牌至少有一块应是雍正九年供奉在太和殿上的。故宫专家介绍,雍正九年,正是雍正帝被病魔缠身,让道士为其治病之时。江西龙虎山值京道士娄近垣以符箓之秘、祈请斗神之术使雍正帝之病有明显的好转,得到了嘉奖和信赖。所以,这符牌上的道教图和镇宅符应该与龙虎山道士娄近垣有关。
不管《鲁班符咒》还是《太上秘法镇宅灵符七十二道》本质上都属于镇符的范畴,即是风水学中常用的灵箓,灵箓的本意是指簿籍、记录或戒条,在道教中犹指记录了天神姓名的名册以及镇压诸邪的各种整套条例。当房屋内供奉《鲁班符咒》和《太上秘法镇宅灵符七十二道》道教镇宅奇书或使用其中的灵箓后,其宅内或屋内的家庭成员应当接受如下原则的约束:1.不得礼拜佛庙鬼神邪师巫祝,并跪物求福,有犯者准三刑律论;2.不得招引非人,故气师姑女郎歌舞宅内,准罪幽都三刑律论;3.不得违师背约,若有犯者,不复镇防守人宅也。准罪太阴刑律论;4.当助师者立三千善功,开化天人,树胜福田,即加真十品,位登上仙。
虽然这些原则和镇宅无关,也已经超出了风水的范围,可是却有利于用其灵箓人的自我约束,使其为人处世安分守己、不惹是非,从而不至于身犯国法,以至于锒铛入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才不怀疑这种劝人为善的道德学说,竟然真的会有镇宅之奇效。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中过年习俗:请家堂
文/乐军
在我的老家鲁中一带,过年有“请家堂”的习俗,并且是节日的重要内容之一。
何谓“家堂”?家即家族史,是血统传承繁衍过程的记载,堂即庙堂,也就是家庙或祠堂。“请家堂”就是把已故的老祖们请回家来过年。
年三十清早起来,先是打扫卫生,贴春联,然后写家族的牌位。将一张火纸叠成类似于船帆的式样,对照族谱按辈份用毛笔一个个写上祖先的名字,如太祖讳XXX、高祖讳XXX等,左侧少下一点则是先祖妻室的名讳。旧时农村很多女人没有名字,就以XX氏注明,但是必须男方之姓在前,女方之姓在后,如男方姓刘女方姓张,即写“刘张氏”,最下端正中间写“之灵位”。每个牌位都是竖写。写好后把纸牌插放在一个特制的底座上,牌位就做好了,然后按尊卑顺序摆到八仙桌上,便开始“请家堂”。
家人拿着打好的火纸、香和鞭炮,出家门到一个路口,先点燃三支香,双手握于胸前,遥对祖坟,拜几拜,口中念念有词,告诉先祖,后辈子孙接他们回家过年了。然后点燃火纸,燃放鞭炮,手握点燃的香往回走,遇到路口或拐角处,就在某个标志物上插支香作“路标”,引导先祖们行走。
到家后,先把香插入八仙桌上的香炉里,然后在大门口横放一根木棍,意思是老祖宗们到家了,过年期间不再出门。时间久了,作为一种约定即成的习俗,路过的人只要看见谁家门口有根木棍,便知道这人家 “请家堂”供养了。
先祖到家后首先泡一壶新茶,摆些糖果、瓜子、小点心,意思是让老祖宗们先喝会茶,聊聊天。待午饭的时候便开始“坐席”,和现实中的人一样,每个牌位前放一个酒盅、一双筷子,斟满酒并上菜,有整鸡、整鱼、方肉、豆腐丸子等,至少8个以上,多者不限。做完这些,重新点燃三炷香插入香炉,把茶水、酒在八仙桌前“浇奠”了,再磕三个头,“请家堂”的仪式告一段落。
家堂桌子摆上后,不管是谁,进了家门第一件事,是先给老祖们磕头拜年,然后才去干别的。
初一早上吃饺子,水饺煮好后要先盛一碗放到家堂桌子上,让老祖宗们先“吃”,然后一家人再吃。吃完饭后,便相互串门拜年。本家族的男女老少及有亲近关系的人一群群地结伴而行,相互到各家家堂桌子前磕头,并且念叨着:“过年了,给老祖宗磕个头”,讲究点的还要再上炷香,添点酒、茶,进行“浇奠”。此时如有心愿,就在心里许下,一年里老祖宗保佑。
给老祖们磕完头,才转过身再向老人长辈磕头拜年。对小孩子,长辈则随手掏出红包,给压岁钱。收到钱的孩子连声道谢,年龄大点或上了岁数收不到钱的则随机插话取笑,欢声笑语,热热闹闹。
“家堂”在家里要一直摆到过完年。我老家那地方过年,从三十开始一直到初二才结束,所以家堂桌子在家里也要摆3天,初二下午天黑之前才“送家堂”。
相比“请家堂”“送家堂”的仪式、规模要宏大热闹得多。“请家堂”是各分支自己请,“送家堂”则不管本族有多大、几个分支,都要集中到一起。下午4点多钟,最后一次上香、斟酒、倒茶,然后磕三个头,告诉老祖宗,过完年了,要送他们回去了,就开始“起”家堂桌子。先把酒、茶“浇奠”完了,把香熄灭,再把牌位一个一个收起,放到篮子或簸箕里,与提前打好的火纸一起拿到村里固定的大空场子集合。
待各分支都到齐了,便把各自家的牌位、火纸、香等堆到一起,家族大的堆得像小山似的;另一边则是各家带来的鞭炮、礼花等一字摆开,专门安排小青年准备燃放。待主持人宣布“送家堂”开始,这边就把牌位、火纸、香点燃,那边也随之响起震天的炮竹,家族大的持续多半小时不止。此时,男女老幼倾家出动,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最壮观的还在后面,待鞭炮放完,牌位、火纸烧完,主持人高喊一声:“磕──头──了”,所有人便齐刷刷地五体投地送老祖宗上路……至此,过年完毕,开始走亲访友。
“请家堂”是乡风民俗,不是封建迷信,表达的是思念,是寄托,是慰藉,是尊老家风的传承,本质上不忘根,不忘本。多少年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无处不在,但“请家堂”却一成不变地延续,成为一种深深根植于灵魂的家族文化。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