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稷代表什么农作物(稷代表什么)

稷代表什么农作物(稷代表什么)

稷——社稷指国家,领域稷代表

稷——社稷指国家,领域稷代表!

饮食文化

稷别名粢米、傺米、糜子米。稷脱壳后即为高粱米。颜色有红、白之分:红者又称为酒高粱,主要用于酿酒;白者用于食用。

中国古代把国家称为社稷,社指土地,稷为粮食,可见稷在古代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稷起源于中国北方,具有高度抗旱耐热、抗虫害、生长期短等优点。史前已有栽培,殷商时期已是人们的主食,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但产量不多。现主要种植在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在华中及四川等地有部分栽培,中国与俄罗斯、印度是世界上生产稷最多的国家。此外,欧洲和美洲的不少地方也有少量栽培。

周代拿稷来代表谷神,和社神(即土神)合称社稷。传说社神和稷神是远古时水神共工的两个儿子。共工在与其他神争夺地盘时,把撑天的柱子撞折了,还碰倒了不周山而造成天下洪水泛滥,给天下苍生带来无尽灾难。幸好女娲氏炼石补天,才把天地分开。共工的儿子勾龙为了弥补父亲罪过,全心全意把被父亲弄裂的土地补好,将地填平,水陆分开,让人们能生产。因此玉帝很高兴,给他封了个“后土”的官,就是后来的“社神”。勾龙的弟弟神农氏见大哥做好事,也决心为百姓做好事,他尝尽天下百草,发现五谷可吃饱,推荐给农家种植,开始有了农业生产,便是“稷神”,故周朝农官也称为“后稷”。

《本草纲目》谓:“稷与黍,一类二种也。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犹稻之有粳与糯也......黍稷之苗似粟而低小有毛,结子成枝而殊散,其粒如粟而光滑。三月下种,五六月可收,亦有七八月收者。其色有赤、白、黄、黑数种。黑者禾稍高,今俗通呼为黍子,不复呼稷矣。北边地寒,种之有补,河西出者,颗粒尤硬,稷熟最早,作饭疏爽香美。”

稷的食用方法很多,碾成米称“稷米”,可蒸饭煮粥,磨成面叫“糜子面”,可做糕团或

其他小食品。中国蒙古族多用稷米做炒米。

中医认识

祖国医学认为:稷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功能和中益气,凉血解暑。历代医药典籍对稷功能的认识有:

《名医别录》:主益气,补不足。

《备急千金要方》:益气安中,补虚和胃,宜脾。

《日华子本草》:治热,压丹石毒,能解苦瓠毒。多食发冷气,不可与川附子同食。

《本草纲目》:凉血解暑。

单方验方

1.膝痛,脚跟痛:高粱根7个,煎汤去渣,以汤煮鸭蛋2个,加糖少许服食。

2.四肢无力:高粱根120克,水煎服。

3.小便不通,浮肿气喘:红高粱根60克,萹蓄30克,灯心草6克,水煎服。

4.难产:高粱根烧成灰,以酒送服,每服3克。

营养价值

稷属小粒粮,加工成米后营养很丰富,约含蛋白质9.6%,脂肪0. 9%,碳水化合物 76.3%,热量1 469千焦/100克,粗纤维1. 0%,灰分1.3%,还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食用宜忌

稷适于脾胃虚弱、胃热、湿热证患者及体弱之小儿食用。宜在阴凉通风处保存。

本文由【医生崔公让】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稷——社稷指国家,领域稷代表

稷——社稷指国家,领域稷代表!

饮食文化

稷别名粢米、傺米、糜子米。稷脱壳后即为高粱米。颜色有红、白之分:红者又称为酒高粱,主要用于酿酒;白者用于食用。

中国古代把国家称为社稷,社指土地,稷为粮食,可见稷在古代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稷起源于中国北方,具有高度抗旱耐热、抗虫害、生长期短等优点。史前已有栽培,殷商时期已是人们的主食,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但产量不多。现主要种植在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在华中及四川等地有部分栽培,中国与俄罗斯、印度是世界上生产稷最多的国家。此外,欧洲和美洲的不少地方也有少量栽培。

周代拿稷来代表谷神,和社神(即土神)合称社稷。传说社神和稷神是远古时水神共工的两个儿子。共工在与其他神争夺地盘时,把撑天的柱子撞折了,还碰倒了不周山而造成天下洪水泛滥,给天下苍生带来无尽灾难。幸好女娲氏炼石补天,才把天地分开。共工的儿子勾龙为了弥补父亲罪过,全心全意把被父亲弄裂的土地补好,将地填平,水陆分开,让人们能生产。因此玉帝很高兴,给他封了个“后土”的官,就是后来的“社神”。勾龙的弟弟神农氏见大哥做好事,也决心为百姓做好事,他尝尽天下百草,发现五谷可吃饱,推荐给农家种植,开始有了农业生产,便是“稷神”,故周朝农官也称为“后稷”。

《本草纲目》谓:“稷与黍,一类二种也。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犹稻之有粳与糯也......黍稷之苗似粟而低小有毛,结子成枝而殊散,其粒如粟而光滑。三月下种,五六月可收,亦有七八月收者。其色有赤、白、黄、黑数种。黑者禾稍高,今俗通呼为黍子,不复呼稷矣。北边地寒,种之有补,河西出者,颗粒尤硬,稷熟最早,作饭疏爽香美。”

稷的食用方法很多,碾成米称“稷米”,可蒸饭煮粥,磨成面叫“糜子面”,可做糕团或

其他小食品。中国蒙古族多用稷米做炒米。

中医认识

祖国医学认为:稷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功能和中益气,凉血解暑。历代医药典籍对稷功能的认识有:

《名医别录》:主益气,补不足。

《备急千金要方》:益气安中,补虚和胃,宜脾。

《日华子本草》:治热,压丹石毒,能解苦瓠毒。多食发冷气,不可与川附子同食。

《本草纲目》:凉血解暑。

单方验方

1.膝痛,脚跟痛:高粱根7个,煎汤去渣,以汤煮鸭蛋2个,加糖少许服食。

2.四肢无力:高粱根120克,水煎服。

3.小便不通,浮肿气喘:红高粱根60克,萹蓄30克,灯心草6克,水煎服。

4.难产:高粱根烧成灰,以酒送服,每服3克。

营养价值

稷属小粒粮,加工成米后营养很丰富,约含蛋白质9.6%,脂肪0. 9%,碳水化合物 76.3%,热量1 469千焦/100克,粗纤维1. 0%,灰分1.3%,还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食用宜忌

稷适于脾胃虚弱、胃热、湿热证患者及体弱之小儿食用。宜在阴凉通风处保存。

本文由【医生崔公让】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从木星位置可确定年度支序。

植物兴衰和动物生活环境存在周期,食草动物(鼠、牛、马、羊)和肉食杂食动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条件大不相同,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当年生长旺盛的动物,从而形成生肖动物,以此推定动物兴衰与木星年有关,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统一。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当今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来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干支纪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通过天干地支论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有节无气之月,即农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季月节气表:

季 春 夏 秋 冬

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冬月 腊月

节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气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1. 立春: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北时为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对应十二地支寅月,月建寅为一年之首。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2. 雨水: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 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气候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4. 春分: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

5. 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6. 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7.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8. 小满: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9. 芒种: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10. 夏至: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变长。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夏至避暑北池》中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11. 小暑: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12. 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13. 立秋: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14. 处暑: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15. 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6. 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17. 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18. 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19. 立冬: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我国大部分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20. 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开始降雪,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岭南地区一般只有粤北的韶关、清远等地方降雪。南方有的地区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21. 大雪:大雪前后,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22. 冬至: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变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23. 小寒: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24. 大寒: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