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很常用的成语叫“沆瀣一气”,沆瀣是什么东西?
沆瀣一气是个很常用的贬义成语,意思是说那些臭气相投的人勾搭在一起,和一丘之貉、狼狈为奸相近。但这个成语也有点特殊,因为一个四字成语里竟然有两个生僻字。如果要问沆瀣是什么意思,可能知道的人真不多。
“沆瀣”两个字都是三点水,很明显和水有关。这两个字单独拿出来看的话,都是水气的意思,特指清晨的那种露水。但是,清晨的露水又没招谁惹谁,怎么就成贬义了呢?
其实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宋代学者钱易有一部笔记叫《南部新书》,记录的都是唐朝的各种奇闻异事,其中就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隋唐开始,科举制度出现了。以前的魏晋南北朝,官路被世家大族垄断,贫寒子弟很难做官,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你原意读书,考试考中了就能入仕。很多读书人都选择了这条路。
唐僖宗时代,某一年在长安搞了一场考试,全国各地的读书人都跑到长安来应考。有一个考生名叫崔瀣,从小品学兼优,才华横溢,他写的诗文在考生之间也是有不小名气。这次考试大家并不是抱着你死我活的战斗心态来的,大家都比较随意,考考试,交交朋友,其乐融融。
这次考试的主考官名叫崔沆。他改卷子的时候看到了崔瀣的诗,发现写得太棒了,拍案叫绝,果断把崔瀣列为第一。虽然他们都姓崔,但是之前并不认识。
考试成绩出来那天,大家都在榜前围观。
崔瀣被前面的人挡住了,看不到榜单。这时,旁边的考生拍着崔瀣的肩膀,告诉他上榜了。崔瀣很激动。
唐宋时代有一个规矩,科举考中的人,自动就算作考官的学生,以后就以师生相称了。比如宋朝欧阳修作为主考官录取了苏轼,苏轼就自动成为了欧阳修的学生。
而崔沆和崔瀣这对师生就有意思了,因为这两个人的名字连起来是“沆瀣”,古代本来就有一个词叫做沆瀣,意思是露水。当时人挺有才,创造了一句话传开了: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老师崔沆和学生崔瀣两人就像清晨的水气和露珠,总是连在一起。这句话诞生的时候完全没有贬义,只是一句打趣的话,是想说明师生二人的名字很有趣,才华也相近。这对师生间完全不存在什么泄露试题、送礼考高分之类的事情。
问题是,崔瀣中举后,没多久就当上了不小的官。有些人就眼红了,认为崔瀣肯定是送礼了,不然升官怎么这么快,有人就来质疑。之所以会有人质疑,是有背景原因的。唐朝科举因为也是刚刚实行没多久,不像后来那么严格,没那么多考场守则,所以唐朝考场上经常出现行卷之风。行卷就是考生平时可以把自己写的一些好作品找关系偷偷拿给考官看,给自己加一点考试之外的砝码。这种事很多著名人物都干过,比如王维,考试前就通过岐王把自己引荐给太平公主,然后就中了进士第一名。
当然,王维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你也可以说他找关系走后门,但这在唐朝是很正常的事,这种行卷之风很盛行。崔瀣和崔沆之间并没有这种行卷之事,但被其他人质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么一来,质疑的人多了,大家都开始说沆瀣一气,结果一个完全因为开玩笑创造的成语“沆瀣一气”就成了贬义,表示那种暗中勾结的意思。
这就是“沆瀣一气”的来历,本来是一个赞扬师生齐心的成语,刚诞生没多久就变成了一个贬义词,这个成语可以说是很悲催了。
涨知识!这些汉字“双胞胎”,你都认识几个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经常因为不认识字或认错字而被嘲笑,还被说:“你的语文课都学到哪去了?”“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看到这些“嘲讽”的时候,我们只能表示:我是文科生就得认识所有字吗?我学汉语言文学就得精通我国的文化常识吗?
在遇到汉字界的“双胞胎”时,更是让我们崩溃,有些“双胞胎”,我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区分开过。比如,以下这些字。
汩和汨咋一看,就觉得这两个字就是一个“妈”生的,简直太像了。这两个字怎么念呢?
前面一个念“gu(三声)”,后面一个念“mi(四声)”。怎么区分呢?前面一个是三点水加一个“曰(yue)”,后面一个是三点水加一个“日(ri)”。
汆和氽这个也是很像,而且这两字估计大家都不认识,毕竟这些字不太常见。怎么念呢?前面一个念“cuan(一声)”,后面一个念“tun(三声)”。如何区分?前面一个是“入加水”,后面一个是“人加水”。
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汆的意思是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在水里煮,氽也是一种烹调方法,是油炸。
壶和壸这个“双胞胎”,如果大家的眼神不太好,容易觉得是同一个字。而前者大家都认识,至于后者,大家就非常陌生,怎么念?这个字念“kun(三声)”。值古代宫中的道路。
前者的下班部分是一个“业”字,后者的下半部分是一个“亚”字。就多一个“一”,大家要注意。
毒和毐远远一看都是一样的,前一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后面这个字,一不小心大家会觉得是把“毒”给写错了。后面这个字念“ai(三声)”,这个字是由“士加毋组成”。
钹和䥽没错,这个组合也是只有一个笔画的区别,怎么念呢?前者念“bo(二声)”,后面一个念“po(一声)”。
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前者是指一种打击乐器,后者是指一种镰刀。
这些“双胞胎”你见过吗?都会念吗?来看看下面这几组“双胞胎”,测测自己的字词量,在评论下方标出它们的读音。
第一组:洗和冼
第二组:银和锒
第三组:崇和祟
第四组:丐和丏
第五组:迴和迥
……
你还知道哪些“双胞胎”组合呢?评论区我们一起分享吧。
【超哥说考试】我是一起考教师的超哥,用简单幽默的方式跟您聊透各大考试,不仅为您提供最新的教育资讯,也愿分享更多教考、公考、编制考试等的学习心得,努力成为您学习路上的好帮手,请关注我。
教师专栏:‘冫 氵 灬’字的意义与教法
对于“冫 氵 灬”等字,很多人其实都没看懂。一串点点点,有点让人眼花,戴上眼镜仔细瞧。噢,看清了,是“两点水、三点水、四点水”。这个还有什么意义?真没听说过,先听你吹吹,吹得有道理俺给你点个赞,诌得没学问俺叫你滚蛋,那我就班门弄斧了,碟子里扎猛了。
两点水,三点水做偏旁的字,与水有关系的,二者的区别是:两点水作偏旁的字,表示得意义一般都比较冷,气温多指在零度以下,如冷、冻、冰、冽、凌、凛、凝,三点水做偏旁的字,表示得意思,多指能流动的水,即温度在零度以上的,如浪、流、淌、泪、汪、汗、汤、汲、江、河、湖、海等,就连一些看似与水没有关系的字,其实也与水密不可分。如激战的激,它还有一个意项解释激流勇退,激浪翻滚,恰恰指的就是水。
四点水这个偏旁,匹夫认为叫“火字底”最合适,因为以它为偏旁的字大多与水没啥关系,离了火却不成。如:热、烈、蒸、煮、烹、煎、熬、焦......哪个沾点水的气了?而且火都是在下边加热的。
1、“戊、戍、戌、戎、戒”解析
第一点知识你看了懂,肯定以为我很聪明,其实俺笨的不能行,小学读了五年整,俺愣是没弄清哪个是wù,哪个是xū,哪个是róng。
每每看见这五胞胎,俺就蚂蚱蹦到鏊子上,一招不弹了。上中学时遇到了一位名师,教了一句顺口溜:“点shù<戍>横xū<戌>wù<戊>中空”,即以戊为本字,在撇上加一点为“戍”,在撇上加一横为“戌”,我一下子清楚了,心里亮堂堂的,就像太阳冲破层层迷雾,终于露出了头,霎时霞光万道,扬眉吐气了,对那位名师当然佩服的五体投地,遗憾的是我没记住这位中学老师的名字。
三尺讲台,四季晴雨的日子,我借这位名师的东风,屡屡得意地把这几个字写在黑板上,然后用名师的那句话教他的徒孙们,那些徒孙们当然和当初的徒子我一样,对他们的老师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暑假某日,闲来无事,我喊上五年级的儿子,“过来,过来!老子教教你。”儿子嬉皮笑脸的跑过来,我拿过小黑板,坐在沙发上挽袖子,捋胳膊拿出张大千作画,王羲之写书法的架势,工工整整地写下三个字,戍、戌、戊,还没等我说话,儿子笑了,“爸,这个我知道,点shù<戍>横xū<戌>wù<戊>中空,俺老师早就讲过了。”尴尬,实在是尴尬,妻在旁边嘻嘻的笑。阿Q有句名言“妈妈的!”老子研究语言文字这么多年,不能让这兔崽子小瞧了,我急中生智又接着写俩:戎、戒。儿子一看挠头了,他虽然认识,但按那句顺口溜显然不能解释戎与戒了,听老夫慢慢道来。
当年那位名师的一句顺口溜,尽管区分清楚了戍、戌、戊三个字的写法,其实它没能科学诠释这几个字的本意和构成。如果我们能理解字的本意和它们的演变过程,这几个字是很容易记住的,大可不必为它们相近的形态抓耳挠腮。先说戍,戍什么意思?军队防守,戍边,卫戍,所以这个字的本意就是人扛着戈,不就是戍吗?戎本意为武器,兵器,从字义看很明显取意右半部分戈,那左边这个斜撇的“十”字怎么解释呢?如果你查资料,看看汉字的演变就会知道,这个“十”在甲骨文里表示盾牌,那么这个字义不就一目了然了。戎,拿着戈持着“十”盾。再说戒,戒是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都像双手紧握兵戈的形状,隶变后楷书才写成戒,其实就是双手握戈,当然就是警戒了。至于戊和戌就按老师们通俗的说法能记住分清就算了,如果有兴趣,自己找资料再查查,说多了,俺怕你不懂。
2、赢 羸 嬴 蠃 诠释
如果我说凭推测就能大概知道这几个字的意思,你一定会以为中原地区黄牛锐减,都是我吹死的,还别说,真能吹死个牛,你还真不简单,那我就接着吹。
这四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区别就在于被包围的部分“贝、羊、女、虫”。在释意之前先确定它们的读音,赢yíng羸léi嬴yíng蠃luǒ。先看赢,其本义为经商有盈利,这就暗合了贝在古代作为货币流通的事实,后来又引申指获胜,与输相对,如赢家,输赢等,讲到这里,你还记不住吗?羸,古人造字“羊大为美”,你看这个羊,挤在最下面那个夹角里,多瘦小,多孱弱,多可怜,如果你连这都看不出来,神仙也教不会你。嬴,估计造这个姓的人,是个女人。蠃,不用说,这个字义肯定与虫有关系,翻翻字典“蜾蠃”,果然如此,其实这四个都是会意兼形声字,表意的形旁分别是贝、羊、女、虫,知道这些它们的意思,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便于记忆,俺给你归纳几句话。
亡口月贝凡,赢(yíng)利才有钱,羊儿小的多,看着太羸(léi)弱,有女本姓嬴(yíng),抓了一条虫,仔细摸一摸,原来是蜾蠃(luǒ)。
好了,就说这些吧,这可都是俺的独门绝技,不服,你也拉出来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