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一年级(中国古代民俗故事)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一年级(中国古代民俗故事)

中国民俗故事一

两个朋友合伙做买卖,后来盘缠用光,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他们来到一村庄想找些食物和钱财,但发现这里的人们非常贫穷,无法提供他们所需的物资。这时他们看到一位老妇人坐在门口,面前摆着一只破万和一块玉米饼。两个朋友向老妇人说明了自己的困境,请求他施舍一些食物和钱财。

老妇人听后非常同情,他们便将破碗里的几个玉米粒倒入一块布中,递给他们说:这是我唯一能给你们的东西了,希望你们不要嫌弃。两个朋友非常感激,结果布包离开了村庄。他们来到一片树林,决定将布包打开看看里面的东西。当他们打开布包时,惊奇的发现里面竟然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砖。

两个朋友非常高兴,感激老妇人的恩赐。他们用这块金砖作为本钱继续做买卖,最终发了大财。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候在困境中别人的一点点帮助都可能成为我们成功的关键。

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茅盾,他的书法一点都不矛盾,有根基有传统

茅盾的书法

茅盾晚年,请他写字的人应接不暇。一本《尘封的记忆:茅盾友朋手札》中尽是朋友们求字的信。1977年,四川的剧作家胡锡培请他写字,茅盾写了一张条幅,另写信叮嘱:“请勿示人,以免引起索书。眼力更不行,怕写字。”尽管如此,还是挡不住求字的朋友。他在为《新文学史料》题写刊名后,上海的“五十年前老门生”施蛰存也写信去求字,称赞茅盾的书法“大有瘦金笔意,想近年临池有得”。茅盾回信说:“我的字不成什么体,瘦金看过,未学,少年时曾临董美人,后来乱写。”

有意思的是,对茅盾书法,朋友们各有赞辞,赵清阁说他的字“很像文徵明、倪瓒的,甚清秀”,又说“书法精湛,清逸之中显苍劲”;吕剑说他的字“笔力竟如此挺拔秀逸,一封长屏,尤见初唐风神”。但是在40年代,茅盾的字并不为看好。1949年1月第7期的《万象》杂志上有署名贾兆明的文章“闲话作家书法”,其中说:“茅盾的原稿虽则清楚,但字却写得并不好,而且笔画常有不到家处。以致极易被排字人认错,我们校对人实在不欢迎他的稿子。他的字瘦削琐小,极像他的人体。”据向我提供此文的友人止庵见告,这位贾兆明就是开明书店的资深编辑徐调孚。

这篇“闲话作家书法”很有意思,不妨多引几段:“周作人的字秀澹闲雅,一如其文,好像不食人间烟火者。”“老舍的字端正朴厚。大约平常临的是颜碑。他文章和谈话都很幽默,但他的字却一点不幽默。”“郑振铎的钢笔字原稿,固然乌里乌糟,人家见了喊头痛,但他的毛笔字,说句上海话,写得真崭呢!不由得不叫人见了暗地里喝一声彩。他的字,颜鲁公体是底子,再加上写经体,铁画银钩,左细右粗,虽不及疑古玄同的精美,但功力也不小。”

作者最不喜欢胡适的字,认为“他的字太庸俗了,学的是东坡体,但乏东坡雄肆之笔力;虽尚挺拔,然一泻无余,毫无回味,非上品也。”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平日看书抄书,过着普普通通的小日子。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古代文化知识及100个文学典故(含解析)

语文是我们高中里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了,即使是在高考里,所占分数也不低。而且,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一分都至关重要,所以,学会复习和抓住重点内容是必备技能。

因为篇幅有限,点击我的头像私信我回复“领取”就可以免费领取word电子版。

以下是部分资料内容,完整高清版发送私信即可。更多资料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 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感

【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 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感

延安市人民检察院 昨天

“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这是歌曲《龙文》里的一句歌词,我开始不懂什么叫做“宫商角徵羽”,只觉得谭晶唱得婉转动听,充满中华古风的诗情画意,更误认为是作词人为了押韵而卖弄的文字把戏。近期,我看了一本叫《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书,方知“宫商角徵羽”就是我们上学时音乐课上的“1 2 3 5 6”,此乃古代文化里有关乐律方面的常识。

2019/

07/1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涵盖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共14个范畴的古代文化内容,几乎是无所遗漏地将日常生活里碰到的常识项目一一列举。

常识,百度百科给出了如下定义。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此书封面上“常识”字,给很多人造成一种直觉:“‘常识’?我百度一下就知道了,还要花钱买吗?”但是,我要说,不读这本书,中国古代文化里的很多东西,我们永远都不得知。

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成年人,一个自诩为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智能社会的成年人,在读完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书后,内心如打翻的调味瓶,五味杂陈。咱在古人的常识面前,就是一个无知的孩子,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神奇、那么有趣。只能忽闪着双眼,连连发出一声声的喟叹!

在天文、历法两章中,看着二十八星宿那陌生而又怪异的名字,捧着厚厚的古代汉语词典,像是在啃一个风干了五千年的烧饼,硌牙!但在坚持不懈的咀嚼中,一个被遗忘了的世界慢慢在心中复活,在宗法、礼俗、职官、科举几章里,为我们呈现了远古的礼乐之邦,礼崩乐坏后的百家争鸣,以及在儒道思想维系了两千多年的皇权时代。随着阅读的深入,却发现古代先祖在天文、历法、地理、乐律上的常识,与我却是犹如天书,除了对祖先的高山仰止,内心悄然升起一丝惴惴不安。自己作为一个年近不惑的中国人,对祖先的常识竟然只剩惊叹和叹服,不得不反思是什么模糊甚至抹掉了祖先们遗留下来的常识。

王力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书中,行文非常朴实平静,不疾不徐的罗列着遥远过去的点滴常识,但这种罗列,竟然有一种考古般的仪式感和庄严感,慢慢的清理着那层历史的尘土,给我们证实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存在过的璀璨,这璀璨的历史之光,逼视着我们的眼神,拷问着我们的灵魂。让口口声声号称自己是那个伟大民族的后裔的我们,实在羞愧难当,除了方方正正的汉字字型以外,还有哪一点传承证明今与古的的联系?祖先生活的常识竟能以陌生的美感让我惊讶;时光流转的太快总是把后人的记忆匆匆填满。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每一步都好象踩在前人的脚印上,俯身就能撷取昔日的生活片断,看真切了,才发现自己也不曾偏离片刻。

反观当今大数据时代,信息之光让我们一个个都淹没在数据的海洋里,忘却了传统文化的深刻意蕴,就我而言,《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与其说是求知,更像是一种“扫盲”,了解未知领域或不精通的领域,是一种自我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作为新时期的检察人应该读书多一点,发现多一点,懂得多一点,学有所用,学有所悟,然后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下去,这是一种责任,需要坚持。

来源:洛川县人民检察院 井文鹏

编辑:延安市人民检察院 高天音

端午节的由来历史故事 端午节传统习俗习俗有哪些

[闽南网]

槐幄如云,榴花半吐,又是一年端午将至。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等。端午节期间,各地民众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草菖蒲等,习俗名目繁多,因地而异。

那么,在丰富多样的端午习俗背后,承载着怎样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内涵?我们今天过端午节,它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这要从端午节的由来说起。端午节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至少两千年的历史。目前,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学界说法不一。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说法是起源于恶日禁忌和纪念屈原,此外还有纪念吴国名相伍子胥、晋国名士介子推、越王勾践、孝女曹娥,以及起源于龙图腾等说法。

古人认为,五月是“阴阳争,死生分”的月份。农历五月是夏至所在之月,日照时间最长。夏至到来要开始数伏,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这也是暑热难挨,各种疾患、时疫流行的季节,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为了辟毒逐疫,保证人类生命的安全,人们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为战胜即将到来的疾疫做好充分准备,以便顺利度过这个季节。中国古代诗词中对这些民俗活动有丰富的记载。欧阳修《渔家傲》:“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五月五,古人沐兰汤浴,饮菖蒲叶浸制的药酒,以驱疾疫。苏轼《浣溪沙·端午》:“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五月五,人们以五彩丝线系手臂,名之为长命缕;胸前佩挂符箓,以避灾邪。陆游《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诗中写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挂艾叶、采草药、喝端午酒等蠲除毒气的习俗。从明清各地的地方志中,亦能窥见端午习俗,如《乌青镇志》:“端午节”,堂上悬张真人像,或关圣、钟馗像,门插葵艾,食角黍,饮菖蒲酒。《绩溪县志》:“端午日”,户悬蒲艾以辟邪。堂悬朱符,挂钟馗,瓶供榴花、蜀葵之属。端午悬挂钟馗画像,以驱邪避瘟,同时寄寓迎福祯祥之意。这就是端午节,一个本义是禳灾逐疫的节日,也是一个公共卫生的节日。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将食粽、龙舟竞渡和屈原联系起来,对端午节俗进行新的诠释。这种诠释是民众历史情感和历史观念的体现。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约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粽子原是端午节投向水中祭祀屈原的供品,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所以要用“蛟龙所惮”的楝叶包裹、五色丝缠绕。如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就像春节的饺子、年糕,中秋节的月饼一样,粽子是端午节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食品。此外,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合称“五黄”,也是中国江南地区端午节的重要食品。

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端午龙舟竞渡是因为人们舍不得屈原投江而逝,争先恐后划船拯救,表达抢救屈原的愿望。明人边贡在《午日观竞渡》中写道:“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云旗猎猎,鼓声震天,众多龙舟如离弦之箭,争先恐后,气势惊人,画面感极强。接下来颈联便写道,龙舟竞渡是楚乡遗俗,为了纪念负屈含冤而死的屈原。

如今,赛龙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龙舟比赛也由群众性的纪念活动发展成竞技体育。它所传递的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让这项运动拥有了持久鲜活的生命力。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以卓绝的治国才华得到了楚怀王的倚重,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屈原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后来楚国都被秦攻破,屈原悲愤交加,自沉于汨罗江。

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以及对国家、民族那种万劫不移的忠贞之行,震撼了整个民族的心灵。苏轼《六幺令·天中节》:“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上片写虎符缠臂、门挂艾蒲、纸鸢飞舞、粽叶飘香、龙舟竞渡、凭吊屈原等端午习俗,宛在目前;下片写屈原已逝,只留下《离骚》《天问》等令人断肠的辉煌诗篇。诗人扼腕叹息,痛惜屈原的离去,想见屈原之遭际和为人。张耒的《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诗人因忠魂一去不返而衔泪含悲,随之笔锋一转,屈原留下了彪炳千古、荡气回肠的绝唱《离骚》,这是不朽的丰碑。文天祥在《端午即事》中自白:“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表达了文天祥对屈原的深切认同,以及坚贞不渝的爱国之情。

端午节前后,各地常常涌现“端午诗歌朗诵会”“端午诗歌大赛”,这也是一种与古人建立精神联结的方式。希望在诗歌的指引下,我们的生活能持续地酝酿和生发坚毅的德性与美好的精神追求。

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端午节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今天,我们凭借上述丰富多样的、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端午民俗形式,去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体认自己的文化身份,传承节日的历史记忆,维系群体的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相关阅读:

端午节高速免费吗?2019年端午节高速公路是否收费情况通知

端午安康经典祝福语大全 2019端午节给领导客户的微信短信祝福

端午节放假时间几月几日 2019年端午节放几天假

端午节公司放假通知模板 2019端午节放假时间安排